致敬袁隆平作文600字,沒有見過曾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怎么能懂得如今生活的幸福呢?“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親身經歷了那段苦難的日子,才懂得糧食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從此他埋下了“禾下乘涼夢”的種子,為了這個夢,他奮斗了一生,逐夢一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致敬袁隆平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致敬袁隆平作文600字: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我國自古以來飽經風霜,忍辱負重,在時代的激流中,涌現出一批英雄模范,他們是時代的先鋒,世界的福星,祖國的棟梁,人民心中的‘活菩薩’。
2020年5月22日13點07分,袁隆平爺爺帶著種子去了很遠很遠的遠方。在我的腦海中,袁隆平爺爺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襯衫,但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她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不如說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們看著我們眼前大米飯時,我們總是會想到這首詩,但也不難想到我們的袁隆平爺爺,他一生為了農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曾有倆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涼。另一個夢想則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他和助手們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在炎炎夏日,面對毒辣的太陽,他頂著烈日,腳踩泥水,手持放大鏡,細細研究,為了夢想,您始終堅持著,從不因環境的艱苦而放棄。我崇敬您,崇敬您不畏艱難,持之以恒。
在袁隆平爺爺的回憶中,3年困難時期,親眼看見它是怎樣死的,很多人餓的得了浮腫病。至此,袁隆平爺爺便要下定決心解決饑餓問題。1964年他發現了雜交水稻,1973年,他終于培育出雜交水稻,每畝水稻生產提高百分之20,可養活7500萬人口。我國最大的難題被袁隆平爺爺所破解。他在農業領域里的無私奉獻和不求回報的付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衣食無憂的生活。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位老爺爺,笑得那么和藹,那么開心,開著他的小車,行駛在田埂上。田里的稻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稻米像花生一樣大,爺爺笑著,我們跑去告訴它。。。時間教會我們銘記,您是一代楷模,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的。
向您致敬。
致敬袁隆平作文600字 二:
又是一年豐收的季節,夏季糧食的豐收時節。糧食的大豐收讓祖國的糧倉爆滿,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讓讓人明更加安康。但是為我國甚至全球糧食曾收層產的袁隆平院士卻離開了我們。
糧食的豐收意味著國民能吃飽飯,意味著國家的國泰民安。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國家而言,糧食不僅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也是確保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礎。
糧食問題是安全問題,而非經濟問題。糧食不像其他商品,糧食少一點都會餓死人,是一個硬需求。
袁隆平院士被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世界的驕傲,他為人類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貢獻。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人的生存離不開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說過:“中國人要把飯碗拿到自己的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們現在就是在為自己的飯碗而努力”。
周末回家看到路邊的田地里綠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子,把苗都壓彎了腰,偶爾的一陣風,稻穗隨著風擺動,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在田邊看著稻田豐收的笑容。再過幾天就是稻子成熟的時候,到時候田地里一片一片的金燦燦,每當這時就想起了偉大的袁隆平院士,他的一生都在為糧食的曾加產量而努力,與種子打交道,簡直就是稻田里的守望者,雖然他離開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努力永遠銘記于心。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我們現在吃飽飯的幸福,我想大概以后的每次吃飯我都會想起他。
斯人已逝,憂思長存。他在稻穗下乘涼的未完成的夢,后人將踏著他的腳印繼續前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部相關內容了,供大家參考。閱讀更多優秀作文,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致敬袁隆平作文600字 悼念袁隆平爺爺的作文精選】相關推薦文章:
關于致敬袁隆平爺爺作文 向袁隆平致敬作文
向袁隆平致敬的作文600 向袁隆平致敬的作文優質五篇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作文800字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