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醫生職稱課題論文篇一
[摘要] 針對目前醫學院校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足,且人文課程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從高尚醫德的形成基礎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角度強調醫學與人文并重,提出更新觀念,加強教師的人文與專業素質修養,合理設置人文課程,在醫學專業課程各階段將醫學專業課與人文精神融合來重塑醫學人文精神。
[關鍵詞] 醫學;人文;教育;素質
[中圖分類號] r192[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10(a)-114-02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社會的焦點。一部分醫生對患者缺乏關愛和熱情,甚至醫德敗壞,醫患糾紛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醫生們片面追求技術上的提高,醫學離人文越來越遠。追根溯源,醫生們人文素質的缺失與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薄弱有關,醫學院校的學生專業課負擔重,且人文課程的相對短缺,導致醫學生片面追求醫學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忽視了倫理、社會和審美價值的提高,嚴重制約了醫學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
1 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教育的現狀
各醫學院校雖開設了比例不等的人文社科類課程,但總體來說,各醫學院校大都“重專業、輕人文”,沒有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
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足
主要體現在醫學人文學科建設投入太少,課時比例小,且大多為選修課。學生感覺專業課課業負擔重,而選擇一些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修得學分,整個課程結束后,學生收獲甚少。醫學院校未能從戰略的高度認識人文學科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人文課程體系。
人文課程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教學方法單一,重形式,輕實效
醫學院校的教學重點始終是專業課,都較為重視和強調專業教師的重要性,而忽視對人文學科師資的扶持和培養,故人文學科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另一方面,人文社科專業的教師對醫學知識的掌握太少,使他們授課時無法結合使學生感興趣的醫學,故教師們的教學效果較差。
2 醫學人文精神對醫學院校的重要性
醫學生將來面對的是“患者”,醫學生將來在工作時的工作作風,醫德水平,與工作對象――患者的良好溝通與和諧相處,都離不開人文素養。
醫學與人文并重
醫學的本源在于解決患者的身心痛苦,醫學知識、技能的提高只能解決醫生能否做到治療某種疾病的問題,而不能解決醫生為了減除患者的身心痛苦需要做什么的問題。醫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培養必須與人文緊密結合,醫學的發展才能保持正確的方向,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人文素養是高尚醫德的基礎
深厚的人文底蘊能夠促使醫生形成對患者強烈的同情心、責任感和自愿承擔社會賦予的使命,同情心、責任感又是促使醫生對醫學技術進行刻苦學習、鉆研的原動力,這是醫生高尚醫德的基礎。醫學院校培養學生的終極目標應是培養既有雄厚的專業理論知識、高超的醫療專業技能,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醫德醫風的全科醫學生。
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需要人文精神
現代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重視心理和社會因素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核心是將近代機械主義還原論的生物醫學上升到系統化、整體化和回歸人文關懷的現代醫學,意味著對健康與疾病認識哲學思維方式的改變[1]。因此,醫學教育必須包含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和人文素質,即具備關注人類價值與精神的能力,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教育[2]。醫學里講人文實際是倡導生命的個體價值,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對生命敬畏才會平等對待生命,才能做到以人為本,處處以患者為中心,從而實現健康公平,達到醫患之間的關系和諧。
3 醫學人文精神的重塑
醫學院校大學生在求學期間人文素質的缺陷導致他們成為醫生后缺乏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與患者溝通不暢,病歷書寫字跡潦草,語句不通。對醫學生加強人文素養培育,就是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在社會責任、人格修養、文化自覺等精神層面上實現相應提高,這些提高對他們將來從事醫護工作時的影響是深遠的。
更新觀念,重視人文素質教育
醫學院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醫學生的可持續、全面發展為目標,樹立醫學與人文并重,知識能力素質與人文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觀,明確人文素養是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戰略的高度完善學校的文化設施,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將人文素質與醫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緊密結合起來。
加強醫學專業教師的人文素質修養
深入貫徹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強醫學專業教師的人文素質修養,提高人文課程教師的醫學專業知識。教師不僅僅是授課者,更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的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才能相應地提高。現階段醫學院校醫學專業課教師人文素養有待提高,故在授課時,不能很好地將人文知識融入到所授醫學專業課程中,而人文專業教師對醫學知識的掌握不夠,故在人文課程的講授時不能將人文精神與醫學很好地結合,故加強醫學專業教師的人文素養與提高人文課程教師的醫學知識迫在眉睫。醫學院校可挑選一些能夠提高教師相應知識的課程,鼓勵醫學專業教師與人文課程教師相互聽課,既交流了授課技巧,又增長了相應的知識,從而達到醫學與人文的和諧交融,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環境。
合理設置人文課程,加大人文課程比重
據調查,國內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學時占總學時約8%,西方發達國家,美、德達20%~25%,英、日為10%~15%[3]。我國醫學院校招收的學生均是高中時期文理分科中的理科生,人文素質先天不足,在大學時期更需要加強對人文課程的學習[4]。現在醫學院校人文課程學時比例偏少,不能滿足醫學生人文素養提高的需要,因此,各院校要在保證醫學專業課程學習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多開設人文學科課程,加大人文課程的比重,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結合醫學專業課程各階段的特點,將醫學專業課與人文精神融合
醫學專業課的學習可分為基礎理論學習、專業理論學習及臨床實踐。基礎理論與專業理論的學習在課堂。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既可通過人文課程提高人文修養,又可通過專業課教學中融入的醫學人文知識提高人文修養。在專業課教學中貫穿人文素質的精神是使文化素質教育得以持續、深化和提高的重要一環[5]。在專業課程中蘊含有許多潛在而十分寶貴的人文精神內容,專業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啟發,讓學生領悟到他們不是在簡單地學習專業知識,更是在學習如何領悟生命,與生命對話。教師心靈的流露,感情的交流,讓學生在以后成為醫生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如何處理各種關系等問題有所思,有所悟,從而樹立自己的人生準則和價值觀。后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是醫學生正式接觸患者的開始,在這一階段,對帶教老師(醫生)而言,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加強對見、實習學生的人文精神滲透,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診療疾患,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對待患者,如何將中華民族的“仁心仁術”、“大醫至善”的醫德醫風發揚光大。同時,見、實習學生要積極參加服務社會的各項實踐活動,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農村醫療衛生狀況調查和義診等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對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在實踐中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將課堂上所學和人文教育活動“內化為”人文精神[6]。
[參考文獻]
[1]秦泗河.醫生、醫術與人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7.
[2]楊寶峰,孫福川,朱慧全.再議醫學人文教育[j].醫學與哲學,2005,26(4):32-34.
[3]張國芳,茅曉延,胡斯隆,等.22所醫學院校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社科課程設置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9,(2):1-3.
[4]黃云劍,王軍平,張靜波,等.人文素質教育在診斷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6):101.
[5]金家貴,夏保京,孫云,等.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3):101-102.
[6]楊叔子.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交融-兼論全面素質教育[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10):10-14.
醫生職稱課題論文篇二
摘 要:通過歸納、總結分析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在進行職稱論文認定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最終能找到解決這些題的方法以期能為其他單位提供借鑒。通過總結2013―2016年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針對新疆醫科大學教師系列及衛生系列需要晉升職稱的教師的論文認定工作中的主要問題發現:讀者缺乏對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鑒別能力、教師及職工科研人員在填寫論文認定表時不認真等主要問題。發現可以通過加強宣傳提高讀者信息素養、與其他社科類院校加強合作、建立規范化存檔等措施。
關鍵詞:職稱 論文認定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a)-0235-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oudeng gel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04, china)
abstract:2013―2016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ries of teachers need to be promoted to the title of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published papers identified work.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apers identified during the work more and repe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nking and analys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finall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echnical title; paper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職稱評審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高校在職稱評審時,將發表的職稱論文作為重要的評定指標[1],尤其是核心期刊論文更是衡量學術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職稱論文認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難點也是針對發表的核心期刊進行甄別。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認定主要針對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規期刊進行甄別。該校從2013年起開始承接職稱論文認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務對象為大學在職的教師及新疆醫科大學六所附屬醫院的醫生群體。
1 職稱論文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讀者缺乏對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鑒別能力
醫生職稱課題論文篇三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專業課的教學中,以外文原版教材(一般為英文)為基礎,采用母語和外語(主要指英語)兩種語言同步授課的一種教學模式[1]。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國際科技交流的通用語言――英語,逐漸成為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以及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
在醫學領域中,新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以英文的形式發表,所以英文文獻和科研成果在醫學工作、科研交流中都不可避免需要接觸到,因此要更好地掌握醫學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
因此醫學雙語教學就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醫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并能熟練查閱相關的英語專業書籍和文獻,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部2001年時,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生物醫學等專業在3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10%[2]。
病理學是醫學教育中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一座橋梁,因此開展病理學的雙語教學十分必要。
目前,作為教育部所提倡的教學方法,醫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在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中已陸續開展。
但在二本醫學院校中,病理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尚處在探索階性階段,在整個雙語教學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雙語教學師資配備不足,比如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等。
為適應教學發展,西安醫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首先選擇了英語基礎較好的醫學英語專業,從2011年開始開展醫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嘗試,英語專業學生有著相對扎實的英語基礎,將來主要在衛生、教育、科研、新聞出版等部門從事醫學專業的翻譯、研究、教學、寫作等。
我們病理學教學團隊是陜西省省級教學團隊,所承擔的病理學課程是陜西省省級精品課程,在近幾年的病理學雙語教學實踐和探索工作過程中,我們整個教學團隊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學模式、方法、教材、師資培養等方面獲得了一些心得和體會,將為今后的病理學雙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1 病理學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
病理學雙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通過英語的思維習慣來正確地理解病理學的專業知識,最終讓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病理學專業的表達、交流。
通過病理學雙語教學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的基礎上提高專業英語的水平,并能閱讀相關的英文病理學書籍和文獻,為將來的醫學工作和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如果簡單地把雙語教學等同于專業外語教學,就會背離雙語教學的初衷,而且還會嚴重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病理學課程學習的熱情[3],因此隨著雙語教學開展的進行,需要教師來不斷地依據學生的階段性反饋及時修改和調整教學目標。
2 病理學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比重
在病理學雙語教學進行之前,我們首先通過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了摸底,根據每一級學生英語水平的具體情況,再來確定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比重。
醫學英語專業的學生本身醫學課程的基礎就比較薄弱,再加之病理學專業詞匯又相對復雜,所以如果在教學中加入了過多的英語,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還會引起學生對病理學課程的反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循序漸進,按照學生的英語和專業課基礎,以及學生在教學中的反饋來選擇雙語課程中合適的英文比例[4]。
我們結合對歷屆學生的調查和摸底,發現在我校病理學課程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的比例以控制在20%~30%為宜。
3 病理學雙語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和對策
我們教學團隊在病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感受不少的挑戰和難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學生面臨的語言障礙和雙語師資的缺乏[5-6],我們教學團隊成員經過討論、交流,以及和學生間的多次座談、溝通,有如下的心得和體會:
普通醫學高等院校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醫學專業基礎參差不齊
學生是雙語教學模式的主體,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對雙語課程的接受程度是決定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
在雙語教學實施之前,很有必要對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情況和英語基礎(如大學英語四級通過情況)進行調查。
先掌握學生的基礎,以便在后續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及策略。
在普通醫學本科院校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弱。
而病理學又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中的橋梁課程,因此學生在前期學習中醫學知識的儲備對后續的雙語教學影響很大。
如果一方面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另一方面對病理學課程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限,那么病理學雙語教學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和學生溝通、交流,盡快地接受學生的反饋,及時對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
首先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影響病理學雙語教學效果的,不僅僅是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在病理學雙語教學模式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病理學雙語教學開展之前,我們首先要統一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必須正確認識到關于本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幫助學生著眼未來,充分認識到雙語教學是醫學教育的必然趨勢,不要對雙語教學產生反感和畏難情緒,并且鼓勵學生要克服一切困難,積極參與到雙語教學中來。
鼓勵學生在課后查閱病理學英文文獻和資料 查閱病理學相關英文資料,這是雙語教學模式的最好實踐,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病理學詞匯有更深刻的記憶,另一方面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和深造中查閱文獻打好基礎。
另外文獻中的新知識和新信息,也會增強學生對病理學雙語教學的興趣。
醫生職稱課題論文篇四
摘要:文章對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尤其因某種原因初入行、并想在職業發展道路上晉升職稱的同仁,起到介紹、分析學術論文在職稱評定中的要素和指導如何寫好職稱論文。
關鍵詞:高校;圖書資料;論文;科研
我國恢復專業職稱后,圖書館專業即設立了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館員和助理館員職稱系列。近年來高校圖書資料系列職稱評定日益規范化,圖書館員在業務職稱方面步步提升成為一個較為穩定的職業發展道路。學術論文是個人科研成果的主要產出形式,因此在職稱評定過程中,參評人員要在專業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以此作為晉升高級職稱舉足輕重的必備條件之一。也確實有成千上萬的專業干部通過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使之成了專家和業務骨干。筆者就此談一些感想和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一、高校圖書資料系列職稱評定中的論文要素
由于職稱晉升機制的建立,高校圖書資料人員職稱評定條件中對中、高級職稱,特別是高級職稱的評定都有“論文著作”的基本數量要求這一硬性指標。盡管不同地區情況有所差別,從論文數量指標和具體要求上看,也存在著有的過于嚴格,有的則較為含混、寬松,而造成了同一級別的職稱,水平上存在著參差不齊、相差甚遠的狀況,這與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背景等的差異有關,也有人為的因素,但總而言之,晉升高級職稱還是很不容易的,因為,要求參評人員除了論文以外,首先必須通過國家或省組織的職稱外語(古漢語)和計算機考試,以及還有一定學歷的要求,如40歲以下者須具備研究生學歷,對申報人員的思想素質、職業道德、團結協作、集體觀念、敬業精神、繼續教育等方面以及對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現年終考評都有一定要求,其中對高校圖書資料系列職稱評定條件中的科研要求,即對論文要求的評價和分析,以下摘錄我校《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對論文要求的有關章節:(省去破格)
申報副教授資格
科研要求: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高水平、有創見的本專業學術論文:文科4篇以上、理工科3篇以上;或者撰寫正式出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本專業學術著作,本人撰寫8萬字以上,同時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高水平、有創見的本專業學術論文:文科2篇以上,理工科1篇以上。
由此可見,對要在專業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本學科權威性”、“本專業高水平”的論文要求,應該說是可望可及,但不容易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目標,若想水到渠成,須長期積累,腳踏實地,潛心鉆研,業精于勤。
二、期刊分析和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
專業期刊專業期刊是一種有固定名稱、定期或按宣布的期限出版的出版物。與圖書相比,期刊的歷史只有300年左右。但它已成為各種科技類文獻中內容豐富,情報價值高的一種文獻信息源,專業期刊最突出的特點是出版迅速、內容新穎、能迅速反映某項科學技術和研究成果的新信息。由于它的出版周期短,發表文章快,而且具有連續性,因而能為報導不斷運動發展著的知識提供良好的條件。這一特點,使專業期刊成為人們尋找研究上的新發現、新思想、新見解、新問題的首要信息源。據統計:在2001年我國出版的期刊中,專業期刊數達到4420種,占期刊總數的。其中圖書情報學專業期刊有70種。
核心期刊
這是由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文獻的大量需求導致了出版物的迅速增長,但這與人們的購買資金收藏空間,以及使用者的時間,精力不足的矛盾日趨尖銳而產生的。嚴峻的形勢迫切要求人們在為數眾多的期刊中加以系統的研究,認真鑒別它們的水平與質量,了解它們的學科專業的地位與作用。于1990年在國內第一次大規模地采用了載文量統計、文摘量統計、引文分析、綜合篩選、學科專家鑒定等科學的方法,在約1萬種中文期刊中篩選出2174種核心期刊,并于1992年9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在以后的每四年里,重新修訂一次,不斷完善、優化評價方法,最新的2004年版的《總覽》(簡稱)中,有1798種被定為核心期刊,在70種圖書情報學專業期刊中選出17種為核心期刊。這些核心期刊指該學科所涉及的期刊中,比普通專業期刊更能迅速地反映該學科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和最新的研究狀況。其次,學術價值高,情報密度大,信息量集中,并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代表性。一些高校、科研機構評定職稱往往以此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其次,我們還會看到一種稱為“方陣期刊”與“國家級期刊”這也都是期刊之精華,其所載論文總的來說都具有國內最高或較高水平,但各有側重:核心期刊是純專業的學術期刊,是高水平學術成果的主要載體和傳播渠道,學術性是其靈魂。方陣期刊有學術性期刊,也有休閑類、家庭生活類、科普類期刊等,除學術性外,還要考慮效益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至于國家級期刊,除學術權威刊物外,由于主管機構的行政屬性決定了一部分的國家級刊物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論文要求
我校館員晉級的論文要求(除去專著因素):我校《實施意見》(簡略)中,的“??在本學科權威性刊物上發表;或......發表本專業高水平、有創見的系列學術論文......”等字樣里,雖然沒有明確的文字標明核心期刊,盡管社會上對核心期刊的評價褒貶不一。
但在評定職稱過程中核心期刊還是起關鍵作用的。
就圖書館究竟定位文科,還是理科說法和理解不一,這對職稱評定論文數量要求就有所不同,圖書館學的學科屬性還處于不斷的摸索之中。以我國為例,1991年以前,_“學位委員會”將圖書館學劃歸“文學類”的門下;而1991年到1996年期間,則把圖書館學和情報學并列歸入“管理學”門類,后來又出現了建議把它再度回歸為“文學類”的意見;到1996年10月至今,決定把文獻信息管理定為“一級學科”,而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并列為它的二級學科。就以我校副高級職稱為例,3篇(按理科數量要求),但實際上3篇或者4篇都是不夠的,因為,3篇只是一個底線,每次都將會有總參評人員的20%~30%,甚至更高的比例被篩掉,如果要想不被淘汰出局,那么,論文的數量,尤其是期刊的級別在這里將起決定性的作用,我校主要采用的是3級體系對學術論文量化評估。第一級為被國際四大檢索型刊物(sci,ei,ca,istp)收錄的論文(因數量極少故不作專題論述);第二級為國內核心期刊論文;第三級為國內一般刊論文。
發表論文的難度
據《中國圖書館年鑒(1999)》統計,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有413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3920人,占,中級職稱核心期刊者15815人,占。全國約有25萬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從業人員中,教授、研究館員近5%,副教授、副研究館員近10%,館員約40%,近十年來我國圖書館學在校學生達4千多人,有20所高校圖書館招收研究生。那么,就以全國從業的有中級職稱人員均要在若干年內晉級為例,將有近8~9萬人要發表論文,每人以最少的3篇計算,在專業期刊上將要發表24~27萬篇論文,就70種專業期刊而言,其中95%以上是季刊或雙月刊(據2004年統計),雖說近兩年我國期刊厚度和信息含量有所增加,每期的容量也都在25~35篇之間,如果都按最大量計算,包括還有部分大學學報,和一些極少量的交叉學科,能夠刊登圖書情報專業的文章,那么,即使花10年的時間來刊登都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更是難上加難。這里還不包括其他層次和各類別的科研論文,也都必須在專業期刊雜志上公開發表。由此看來評定職稱要求提交論文,既是對參評人員專業學識水平的一個檢驗,又是對其學術研究能力的一種認定。因此,將論文這一硬性指標列評定的必備條件,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稿費與版面費對專業期刊而言,稿費偏低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有些很正規的出版社也出現提出適當收取版面費(或稱稿件審理費之類)的現象,應給予充分的理解。
要看到現階段我國專業期刊與其他種類的期刊一樣,已進入準市場化階段,在這樣的階段中,我國專業期刊辦刊經費嚴重不足,真可謂舉步維艱,現在足額撥款的期刊已經極少,相當數量的經費缺額部分都要求雜志社自己解決,而絕大多數的專業期刊又沒有多少創收能力。我國每種專業期刊的發行量都很少,據統計:在2001年全國出版的期刊中,每種專業期刊的平均期印數最少,只有萬冊,與最多的少兒讀物類期刊萬冊相比,相差將近25倍,因而一般很難攬到廣告,大多數專業期刊的生存將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然而,一些時尚休閑類雜志就不同了,如《:家庭醫生》的稿費為:300~600元/千字《;知音》的稿費高達1000元/千字,而專業期刊能支付稿費30~50元/千字,已經很不容易了。
就大多數專業期刊而言,收取版面費根本不能彌補辦刊經費的缺額部分。按每頁平均收取100~150元計算,每篇平均4頁的論文,100頁的期刊可刊載25篇。每篇論文收取400~600元版面費,以每篇論文經過3審,每次審稿費50元計算,每篇需審稿費150元。每頁2000字,稿費以最低標準每千字30元計算,每篇需支付稿費240元。每篇版面費實際收入僅為10~210元,一期收入250~5250元,還不足以支付印刷費。由于印數少,其中一部分又以贈送的形式發行,尤其是純理論、純學術性的科技專業期刊,曲高和寡,訂戶更少。專業性強的科技期刊還有一些訂戶,專業性不強的則基本沒有訂戶,高校學報就基本沒有訂戶。期刊發行收入就微乎其微了。
防范非法期刊
有不少人在評職稱中,投稿心切,為了急于發表論文,被不法分子利用了這種心態,而上當受騙,希望我們提高對非法期刊的防范意識,對一些不明雜志社發來的征稿通知、論文參賽通知等要認真分析,提高鑒別能力,謹防上當受騙,目前出現的非法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