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金字塔原理第七章讀書心得篇一
首先表達的主要思想將使讀者對作者這樣表述產生某種疑問,而主要思想的(金字塔結構中的)下一個層次上的思想將對此問題作出回答。通過不斷地進行疑問/回答式的對話,讀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對文章所述思想作出的疑問/回答式反應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反應,沒有國籍和民族的差別。人類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只有以某種方式將思想表達出來——說出來或者寫下來,我們才能夠準確地把握自己的思想。幸運的是,人們弄清自己思想所需要用到的結構也是金字塔結構。因此,寫作者在強迫自己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后將發現,準確把握自己的思想也有助于其本人寫出條理清楚、意義明確的句子。本篇的主要部分解釋了為什么讀者最容易對金字塔結構作出反應,以及組成金字塔結構的子結構之間如何互相關聯;介紹了如何利用以上知識確定需要寫入文章的思想,以及如何為這些思想確定清晰的相互關系;細致地分析了序言部分的邏輯,并澄清了演繹和歸納這兩個容易令人混淆的概念。
人們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大腦會自動將其發現的所有事物以某種秩序組織起來。基本上,大腦會認為一同發生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某種關聯,并且會將這些事物按某種邏輯模式組織起來。舉個例子,古希臘人向星空眺望時,看到的是由星辰組成的各種圖案,而不是散亂的星辰。這個例子證明人腦具有將事物進行歸類組織的特點。
你可以通過檢查你的思想是否以金字塔結構相互關聯,從而預先確定你是否正確地建立了文章的結構。具體地說,文章中的思想必須符合以下規則:
1.文章結構中任一層次上的思想都必須是其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組中的思想都必須于同一范疇。
3.每一組中的思想都必須按邏輯順序組織。
因此,如果某組思想中的第一個思想是做某件事的一個原因,那么該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須是做同樣一件事的其他原因。如果某組中的第一個思想是某個過程的一個步驟,那么該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須是同一過程的其他步驟。檢查你將思想進行分組的一個簡便方法,就是你是否能夠用一個復數名詞表示該組的所有思想。根據這一方法,該組中的所有思想都可以被冠以"建議"、"原因"或"問題"、"需進行的改變"等名詞。思想的種類沒有限制,但每一組中的思想都必須于同一范疇,都必須能夠用一個復數名詞表示。
組織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種可能的邏輯順序:
— 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 時間順序(第一、第二、第三)
— 結構順序(波士頓、紐約、華盛頓)
— 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你所選擇的邏輯順序反映了你在組織思想時的分析過程。如果思想的組織方式是演繹推理,那么這些思想的邏輯順序就是論證/頃序;如果思想按因果關系組織,那么其邏輯順序就是時間順序;如果是對某種現有結構進行評論,那么其邏輯順序就是結構順序;如果按類別組織思想,那么其邏輯順序就是重要性順序。
金字塔結構包括的一些子結構能夠加快你發現思想的過程。這些子結構是:
★ 主題和子主題之間的縱向關系
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維的(one-dimen-sional):一個句子接著一個句子,在紙面上基本呈現出縱向向下的結構。但是這種文字的縱向延續卻掩蓋了一個事 ,即思想是位于不同的抽象層次上的。根據這一事 ,大主題下的任何思想都同時與文章中的其他思想發生著縱向及橫向的聯系。縱向聯系能夠很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通過縱向聯系,你可以建立一種疑問/回答式的對話,從而使讀者帶著極大的興趣了解你的思維發展。
綜上所述,金字塔結構的巨大價值,就在于迫使你在理清你的思路時,對縱向的疑問/ 回答式邏輯關系在視覺上清晰化。你所做的每一個表述都應當引起讀者的疑問,而你也必須在這一表述以下的結構層次上橫向地對讀者的疑問予以回答。
★ 子主題之間的橫向關系
當考慮在下一結構層次上如何表述時,必須保證你的表述能夠回答在其上一個結構層次的表述所引起的疑問,同時還必須保證表述符合邏輯。也就是說,表述必須具有明確的歸納或演繹關系,但不可同時既具有歸納關系、又具有演繹關系。在組織思想時,歸納和演繹是僅有的兩種可能的邏輯關系。演繹性思想組合是由幾項承前啟后的論述組成的。也就是說,第一個思想是對當今世界上的某種現象的表述;第二個思想是對該句子的主語或謂語進行的表述;第三個思想則說明了以上兩種表述同時在世界上存在時所具有的隱含意義。因此,演繹性思想組合具有以下形式:
l 所有的人都會死。
l 蘇格拉底是一個人。
l 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你需要概括演繹性思想組中的論述,以提高一個抽象層次。你的概括主要基于最后一個表述: "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歸納性思想組中的思想僅僅因為你能夠用同一個復數名詞(支持的原因、反對的原因、步驟、問題,等等)表示它們而互相關聯。歸納論述方式的形式是:
l 法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l 德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l 俄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為了提高一個抽象層次,你需要判斷以上句子的共同點(即:都是針對波蘭的戰爭行為), 并得出一個推論。你的推論可能是"波蘭將受到坦克入侵"或類似的思想。
★ 序言的講故事式結構
但是,除非引發這種疑問/回答式對話的句子與讀者具有關聯,否則這種疑問/回答式對話也 無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保證出現這一關聯的惟一辦法,就是使這個句子直接回答你發現的 業已存在于讀者頭腦中的某一問題。
因此,為了保證你的文章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你必須使其能夠回答讀者頭腦中業已存在的某個問題,或者是讀者對周圍發生的事情進行短暫的思考后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文章的序言部分可以通過追溯問題的起源和發展來確定這一問題。問題的起源和發展必然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因此也應當按照典型的講故事模式發展。
了解了縱向關系,你就可以確定某一層次上的思想組必須表達哪種信息(即:必須回答針對上一層次思想提出的疑問)。了解了橫向關系,你就可以判斷,你組織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邏輯的方式表達了這種信息(即:是否 于正確的歸納或演繹論述)。更重要的是,了解讀者最早提出的問題,將確保你組織起來的思想與讀者有關聯(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讀者的初始問題)。
我將"思想"定義為"向讀者發出新信息并引起讀者疑問的語句" 。(人們一般不會閱讀他們已經了解的內容,因此,也可以說,表達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讀者傳遞新的信息。)
因此,要想吸引讀者的全部注意力,必須在作者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之前,避免引起讀者的疑問;也必須在引起讀者疑問之前,避免先提供對該問題的回答。
金字塔結構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迫使你只有在讀者需要的時候才提供相應的信息。
你可以利用你知道的這些知識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構建文章的金字塔結構。
自上而下法
1.畫出主題方框
這個方框就是你的文章的金字塔結構最頂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寫出你將要討論的主題,當然前提是你知道要討論什么主題,否則請跳到步驟二。
2.確定主要問題
確定文章的讀者。你的文章將針對什么對象?你希望文章寫完后能夠回答讀者頭腦中關于該主題的什么問題?如果你確定了主要問題,請寫出來,否則跳到步驟四。
3.寫出對該問題的回答
如果尚不清楚,請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該問題。在最頂部方框填入 1、你準備討論的主題。 2、你準備回答的讀者頭腦中已存在的關于該主題的問題。 3、對其的回答將回答與序言部分對照
4、列出"情境"
5、列出"沖突"
6、以上回答會引起的新問題。
7、確定以演繹法或歸納法回答 如采用歸納法,需確定可用于概括的復數名詞。組織支持以上觀點的思想
8、在此層次上重復以上的疑問/回答式對話過程。
你需要證明,現階段你能夠作出關于該主要問題和回答的最清晰表述。具體做法是:將要討論的主題同"情境"結合起來,作出關于該主題的第一個不會引起爭議的表述。首先,關于該主題的什么表述肯定不會引起讀者的疑問呢(因為讀者知道這一表述,或者根據以往的事 很容易判斷該表述的正確性)?
自下而上法
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過程自下而上地組織你的思想。
1.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
2.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3.得出結論。
但是,你必須采 自上而下法或者自下而上法。我已經 力使你了解一般性的思維方法,但是在具體應用時會遇到各種可能,出現問題也是難免的。對金字塔原理的初學者 經常提出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回答:
1.一定先嘗試自上而下法
一旦你著手將思想變成文字,它就似乎戴上了最美麗的光環,令你感覺"字字珠璣",甚至使你不愿意進行必要的修改。因此,不要試圖一下子就把整篇文章都寫出來,因為你稍后就可能很容易地想出文章的結構。一旦你的思想變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會覺得寫得不錯,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 際上是不連貫的。
2.將"情境"作為構思序言部分的起點
3.不要 略對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將歷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你不應該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訴讀者過去發生的事情。正文部分應當只包括思想(即:因能夠為讀者提供新思想而引起讀者疑問的表述),思想只能以邏輯方式互相聯系。也就是說,只有在描述一些通過分析發現的因果關系時,你才可以在正文部分列舉讀者已知的信息。
5.序言部分僅涉及讀者不會對其真實性提出懷疑的內容
6.如果可以選擇,在關鍵句層次上更宜使用歸納法而非演繹法
金字塔原理第七章讀書心得篇二
我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很快看完了這本書,基本上使用的是馬未都介紹的速讀的方式。我忘記馬未都是在哪個電視節目上談過他讀書的方式——快速閱讀,只記得他說的具體方法,就是在閱讀書中每一段話的時候,只看開頭的一句和結尾的一句。這是因為往往每一段開頭的一句和結尾的一句話是對這段話資料的概括,這一點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中學生做英文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題目,一般也是使用這種方式)。
用這種方法閱讀《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發現使用的方法恰恰類似于書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這種閱讀是偷懶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閱讀,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寫作方式。
書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利用歸納的方法,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這本書是介紹邏輯學在一些實際問題上的應用。邏輯學屬于哲學范疇,哲學是有關智慧的學問,而邏輯學則是對思維方式的研究和訓練,是到達“智慧”的途徑。
所以說,學好邏輯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礎。無論是中國mba、gct考試,還是外國的gre、gmat,邏輯題都占據了相當的比重,看來對于這些高級的知識分子,邏輯思維的正確與熟練是必備的素質與本事。
對于邏輯思維本事比較強不混亂的人,我們言語中一般會說這個人“腦子清楚”。可是腦子清楚并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更需要“表達清楚”,這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也就是這本《金字塔原理》所講述的資料。
無論是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或者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也能夠看作是語言表達的邏輯),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的。這本書并沒有給我們講述十分具體的操作,而是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大腦思維的方法。這些方法中,又要歸納總結的,有要演繹推理的,都是千百年來智者思維的主要方式,也是對我們一生都會大有益處的思維方式。所以這本書在長達幾十年的上市時間中一向沒有被市場所淘汰,在不一樣的時期和不一樣的國家,一向堅持暢銷。
經過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快速閱讀方法,我們確實能夠了解到了一本書所講述的大概資料。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了作者在寫作時,她的思維金字塔的上頭幾層。可是,這是一本有關思維方法的好書,僅僅的泛讀是不能滿足我們學習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們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精讀,這樣也就會接觸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層。
可見,我們也能夠用金字塔原理的相關資料,來闡述對這本書的閱讀,而并不僅僅是寫作、思考、解決問題和演示這些活動的范疇。可見這本《金字塔原理》對我們所要求的,也不僅僅是讀完了一本書而已,而是能將這種思維方式掌握,并運用到更多的思維領域和活動之中。
金字塔原理第七章讀書心得篇三
一、什么是金字塔結構
以3為基數的三角形拆分層次結構.
金字塔中的思想觀點遵循的三個原則:
①每一層次的思想觀點必須是低一層次思想觀點的概況
②每一組的思想觀點必須在邏輯上屬于同一范疇
③每一組的思想觀點必須符合邏輯順序
金字塔結構中的邏輯關系:
1) 各種思想觀點縱向相關(疑問/問答)
2) 各種思想觀點橫向相關(演繹/歸納)
演繹法:是一系列推理過程,第二個論點對第一個論點加以評論,第三個論點說明前兩個論點同時存在時的含義,把最后一個論點作為主體。
歸納法:是把一組相似的結論放在一起,根據他們之間的相似性做出推論。
二、為什么要學習金字塔結構
如何讓寫作變得有邏輯,讓寫者的思維進行了預先組織,同時讓讀者能夠對你的寫作內容一目了然;
如何將演講和匯報內容在規定地時間內完美呈現出來,并讓對方知道你在講什么;
如何在1分鐘內抓住時機,讓你的客戶了解你的產品和服務;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講解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的讀物,它教導人們如何將混亂的思路按照一種邏輯整理清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說了,寫了一大堆,卻抓不住重點,如果你能夠慢慢地在學習、工作中應用金字塔結構,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邏輯性會有大大地提升。
三、如何去構建金字塔結構
1、自上而下法
確定想論述的主題,既畫出主題方框,這個方框就是文章金字塔結構最頂部的方框。我們開始思考的是最容易確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題,以及讀者對該主題的了解情況。
對于寫文章來說,首先我們可以利用序言的結構、將頭腦中的觀點、論點、想法逐個梳理出來,還應遵循一定的步驟進行:
①確定主題;
②設想讀者主要疑問,也即確定你文章的讀者是誰;
③寫出對該疑問的回答;
④說明背景;
⑤指出沖突,即應該弄清楚在背景中發生了哪些沖突,以致引發了讀者的疑問呢?
⑥檢查背景和沖突是否會引發讀者提出疑問;
⑦證實答案的可行性,最后再填寫關鍵語句及要點。
2、自下而上法
先列出所有你文章想表達的要點,然后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關系,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后再倒推出序言。
建議:作為初學者,應該先搭結構,使用自上而下法更容易一些。我們必須首先自己學會思考,把目的弄清楚,然后開始思考如何寫和如何說的問題。
我在寫作的時候,并不是馬上動筆,而是先進行思考,組織材料,然后提出關鍵觀點,將我收集的資料有序的組織在一起,其實也是在有意無意地按照“金字塔”原理把問題按自己的邏輯順序搞清楚。 對于演講,匯報也可以同理。
無論是自上而下法,還是自下而上法,它們都需要組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資料,這時候,你會發現它們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邏輯順序,常見的邏輯順序如下:
1) 時間順序:通過設想某一流程(根據時間截點來)得出的思想觀點
2) 結構順序:通過評論、分解某一結構得出的思想觀點
3) 重要性順序:通過劃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的思想觀點
四、延展內容
4.1、問題界定
4.2、文章序言部分如何寫
scqa結構(情境--沖突--疑問--解決方案),為什么要強調沖突?因為讓人感受到痛苦會刺激他們解決問題的欲望,人也更容易相信能理解自己痛苦的人往往就更容易找對答案。
五、總結
大腦不僅偏愛有結構的記憶和自己習慣的記憶方式,還偏愛直觀的記憶方式,所以金字塔結構被很多人認為是經典,但真正的寫作方式和演講方式是以讀者和聽眾為導向,而不是以結論為導向,因為讀者和聽眾不一定喜歡你的結論。
同時,金字塔結構但并不適合開放式討論,比如在創意碰撞,學術交流上,開放式互動激發需要的是更多靈感,而不是金字塔結構。
當你在演講,寫作,匯報的時候能夠滿足結構至上、以上統下、分類分組、邏輯順序這幾個特征,就說明你對于金字塔結構已經有了sense,剩下的就是多去實踐啦!但是,切記這僅僅是一個邏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跳出這個框框,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