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白鶴梁導游詞免費篇一
白鶴梁,是位于長江上游重慶直轄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全長1600m,寬約15m,因長年有白鶴駐足于此,故得名白鶴梁。 也有人說這個名字的由來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愿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道,道成,號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價傲太守。太守怒,將爾朱囚籠拋江。竹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布網,爾朱繼續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篤。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后,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白鶴梁大部分時間都沉淀在江水之中,只有在冬春交替之際,長江進入枯水期,咋們的白鶴梁才會水落石出,露出真容。但是出水時間一般不過二十天,有時僅僅幾天而已。白鶴梁之所以被稱為奇觀,是因為它有重要的科學和文化價值,至今為止,仍保留著許多歷代的石刻,其中不乏歷代大書法家,大文學家的真跡。因此,白鶴梁有“水下碑林”之譽涪陵白鶴梁導游詞【精選】涪陵白鶴梁導游詞【精選】。這些石刻當中最出名的得算唐代的所見魚和清代的雙鯉魚。
建國后我國研究文物的學者和水文科學工作者到這里考察,他們發現白鶴梁石魚石眼所處的水位與現在航道部門記錄的當地水位零點位置基本一致,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這意味著早在12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就已經對長江水位的變化有一個準確的記錄。所以,白鶴梁又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
古人不僅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了長江水位的變化,還從中發現長江水位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他們觀察到每當長江水位在枯水期落到石魚下面的時候,第二年往往是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所以自古就有“石魚出水兆豐年”的說法。
三峽工程的開建,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然而,當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鶴梁題刻也將永遠眠于水下40米深處。如何保護好這一“國寶”,成為三峽工程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重要考驗。經過無數專家學者的科學考證,最厚采納了再原址修建沉箱式博物館的意見涪陵白鶴梁導游詞【精選】文章涪陵白鶴梁導游詞【精選】出自因為這樣既保護了文物,又形成了一個旅游景點,而且增加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從20__年正式開工,到20__年9月三峽大壩提前蓄水至156米水位,原本兩年的水下施工期被壓縮為一年,期間又經過了兩年多時間的漫長停工期。20__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舉行落成儀式。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個部組成。
待會兒,各位朋友到了白鶴梁,有三種方式參觀這些石刻,一是透過廊道的玻璃窗觀看,二是通過操縱攝像頭觀看,三是對潛水較感興趣的,可以身穿潛水服與我們的石刻來一個親密接觸。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的景區就要到了,請各位做好下車準備,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謝謝
白鶴梁導游詞免費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非常榮幸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大家參觀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隨時找我,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長江江中心的一塊天然石梁上,關于白鶴梁這個名字的由來,一說是早年常有白鶴群集梁上;一說是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得道后乘鶴仙而去。不管怎樣,白鶴梁這個名字是很有詩意的。
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臥在江中的巨鱷,其身長約1600m,寬約15m,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脊高約為138米,在三峽大壩蓄水前,比當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隨著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廣德元年,有人在白鶴梁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了當時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斷,共形成了石魚雕刻18尾,生動記載了一千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資料,被稱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鶴梁石魚文化中,還有著“石魚出水兆豐年”的民間傳說。我們的祖先認為石魚出水的來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民辛勤勞作,就可以換來一個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們,可能有一個好的政績,他們把出水的石魚稱作“祥魚”。不僅如此,自唐代起,每當石魚出水時,歷代文人雅士,包括黃庭堅、柳公權、蘇軾、朱熹等都會乘船來到白鶴梁,吟詩作賦并將詩文題刻于巖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萬多字真跡,篆、隸、行、草皆備,所以又被譽為“水下碑林”。
20__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長江兩岸山體上“135”、“175”水位線標志隨處可見,“時間緊迫”這是當時參與三峽文物搶救的專家們的共識,他們用“搶救文物”四個字來表達他們的迫切心情。配合三峽工程進行的文物保護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三峽工程建設的形象,是衡量三峽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標志。白鶴梁就屬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工程。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經夏隱冬現的白鶴梁石刻將長眠于水下40米深處,為了供世人觀賞,國家創造性地修建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該項文物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于20__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館。
透過水下博物館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賞白鶴梁題刻,更有解說員通過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將白鶴梁1200年的歷史展現給大家。如果你覺得憑肉眼觀察仍不過癮,水下博物館內還設有遙控裝置,通過這些裝置,你可以將白鶴梁拉至眼前看個夠。所有的參觀將在40米以下的水位進行,滾滾長江將從這個水下博物館的穹頂上流過,非常特別的體驗哦。當然,可能有的游客朋友們在擔心水下的安全問題,請放心,水下博物館在設計時,已經將船只的沖撞抵壓考慮了進去,同時,水下博物館是個無壓容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不適。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的參觀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F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導游詞免費篇三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早上好!看大家面色紅潤,生氣勃勃,可想昨晚定時做了好夢吧!很高興能在這陽光明媚的周末與大家準時相約在這臺旅游車上,我是今天的導游,這位是今天的安全使者x師傅,今天將由我們帶領大家一同走進涪陵的白鶴梁。
白鶴梁,是位于長江上游重慶直轄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全長1600m,寬約15m,因長年有白鶴駐足于此,故得名白鶴梁。也有人說這個名字的由來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愿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道,道成,號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價傲太守。太守怒,將爾朱囚籠拋江。竹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布網,爾朱繼續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篤。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后,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白鶴梁大部分時間都沉淀在江水之中,只有在冬春交替之際,長江進入枯水期,咋們的白鶴梁才會水落石出,露出真容。但是出水時間一般不過二十天,有時僅僅幾天而已。白鶴梁之所以被稱為奇觀,是因為它有重要的科學和文化價值,至今為止,仍保留著許多歷代的石刻,其中不乏歷代大書法家,大文學家的真跡。因此,白鶴梁有“水下碑林”之譽。這些石刻當中最出名的得算唐代的所見魚和清代的雙鯉魚。
建國后我國研究文物的學者和水文科學工作者到這里考察,他們發現白鶴梁石魚石眼所處的水位與現在航道部門記錄的當地水位零點位置基本一致,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這意味著早在12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就已經對長江水位的變化有一個準確的記錄。所以,白鶴梁又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
古人不僅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了長江水位的變化,還從中發現長江水位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他們觀察到每當長江水位在枯水期落到石魚下面的時候,第二年往往是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所以自古就有“石魚出水兆豐年”的說法。
三峽工程的開建,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然而,當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鶴梁題刻也將永遠眠于水下40米深處。如何保護好這一“國寶”,成為三峽工程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重要考驗。經過無數專家學者的科學考證,最厚采納了再原址修建沉箱式博物館的意見。因為這樣既保護了文物,又形成了一個旅游景點,而且增加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從20xx年正式開工,到20xx年9月三峽大壩提前蓄水至156米水位,原本兩年的水下施工期被壓縮為一年,期間又經過了兩年多時間的漫長停工期。20xx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舉行落成儀式。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個部組成。
待會兒,各位朋友到了白鶴梁,有三種方式參觀這些石刻,一是透過廊道的玻璃窗觀看,二是通過操縱攝像頭觀看,三是對潛水較感興趣的,可以身穿潛水服與我們的石刻來一個親密接觸。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的景區就要到了,請各位做好下車準備,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謝謝!
白鶴梁導游詞免費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游覽參觀。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黃。非常高興有機會可以為大家服務。愿迷人的白鶴梁和我的服務可以為大家帶來一段輕松預約的旅程。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鶴梁的概況。涪陵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之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于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景區,是浩瀚江水中的巖砂質天然石梁。石梁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共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雙,主要分布在長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題刻常年沒于水下,只有冬春季節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不過,因為三峽高位蓄水,為防止白鶴梁從此以后淹沒水中,所以在20__年2月開始修建水下博物館用來保護題刻,水下博物館于2020__年底竣工。
白鶴梁,故稱巴子梁。關于其名稱的來歷,一說是因為白鶴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還有一說是相傳唐代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來得道,乘鶴西去,故名白鶴梁。梁上石刻常年沒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節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作為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見,就意味著一個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經過去,豐收年景即將來臨,因此又有“石魚出,兆豐年”之說。
白鶴梁共記載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石刻魚中最著名的為唐代所見魚和清代重鎬雙魚,并作為原始枯水水標,經現代勘測:“唐代所見魚的腹高相當于涪陵水文站歷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雙鯉魚眼高大體上等于川江航運部門涪陵地區的水位零點”。經1200多年的歷代沿用,古代先民通過長期對枯水周期的認識、觀察并掌握枯水變化規律的結果,而石魚水標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為一個極枯水位級。不少細心的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的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距離用尺量測出來,刻在石梁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為枯水標志的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還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題刻,題刻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的題名最為珍貴,除此之外還有朱昂、吳革、晁公武、劉忠順、龐恭孫、劉師文、王士禎等700余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題記,匯集文學、書法、繪畫、題刻藝術為一體,可謂歷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譽。
隨著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沉沒在水下,為了保護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遺址,采用了極富創造性的“無壓力容器”的保護方案,在原址上修建了“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題刻實施有效保護。20__年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建成并對外開放。白鶴梁博物館由水下保護體、參觀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陳列館三大部門組成。人們可從地面陳列館通過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后進入參觀廊道,透過專用窗口觀賞題刻,也可以通過水下攝像系統實時將影像傳播到地面陳列館演示廳進行全方位觀賞。這一極具創新的設想已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館。
好了,白鶴梁的基本情況我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白鶴梁的獨特魅力吧。請大家注意安全跟我走。
白鶴梁導游詞免費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游人員,大家可以叫我,首先非常感謝和歡迎大家進行這次旅游,我會熱誠為大家服務,讓大家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歷。
說到白鶴梁,大家一定會有疑問:為什么叫白鶴梁?現在我就告訴大家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另一種是: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古時候周圍環境優美,郁郁蔥蔥,每當冬季來臨就有成百上千的白鶴飛到此處棲息,翩翩起舞,煞是奇美。白鶴梁由此得名。
白鶴梁水下石銘位于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在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石梁上刻有自唐廣德元年(763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志者3尾,共計3萬字。 題刻、圖像斷續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產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已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魚)”之意。我們都知道燕子低飛、小魚出水是雨將要來臨的征兆,但它們只能預報下一刻的情況,不足為奇;而我們的白鶴梁卻能預報下一年的情況。因此,古人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若石魚出水面,則兆豐年”的石刻題記。白鶴梁自古就作為觀測水文的考察站,當然就吸引了不少歷代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游覽并留下大量墨寶。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
三峽工程的開建,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然而,當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鶴梁題刻也將永遠眠于水下40米深處。為了保護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工程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個部組成。早在20__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管了。
待會兒,各位朋友到了白鶴梁,有三種方式參觀這些石刻,一是透過廊道的玻璃窗觀看,二是通過操縱攝像頭觀看,三是對潛水較感興趣的,可以身穿潛水服與我們的石刻來一個親密接觸。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的景區就要到了,請各位做好下車準備,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