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作文指導課篇一
寫人,是小學作文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在記敘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關鍵是看題目如何要求。要求寫事的題目,文中的人要為事服務;要求寫人的題目,文中的事必須為人服務。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就是要經過一件或幾件事,來表現人物一種或多種品質。寫人的記敘文,敘事不要求完整;記事的記敘文,虛實要求完整,并且要貫穿文章始終。
(一)經過一件事來寫人
經過一件事來寫人,通常是表現人物的一種品質或性格的一個方面。為了刻畫人物,對所寫人物必須進行必要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述。可是,從以事寫人這個角度來說,最好是選擇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點的事,并把這件事寫好。在寫事情的時候,要選擇典型的事例。所謂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夠表現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完美情感的事。對小學生來說,選擇典型事例,要著眼于小事,選擇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義的小事。這樣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可是其中卻蘊涵著深刻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中見大”。
(二)經過幾件事寫人
能夠分成兩種情景:一是用幾件事表現某個人的一種品質;二是用幾件事表現某個人的多種品質。要注意:用幾件事寫人,這些事能夠是完整的,作者必須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一一交代清楚,也能夠是不完整的,只著重于某幾點進行敘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詳寫;有的事略寫;有的事要求寫得比較完整,有的事要求寫得比較簡單。經過幾件事寫人,同樣要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外貌、行動、語言、心理的描述。
(三)學會刻畫人物
寫人的文章要會在敘事的過程中,對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點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描述,也就是學會刻畫人物。
1、也叫肖像描述,是經過對人物的容貌、神情、衣著、姿態(tài)、語調、外貌特征的描述。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內心世界密切的聯系,具體說:經過外貌描述,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經過外貌描述,揭示人物的身份;經過外貌描述,展示人物在特定場合的內心世界;經過外貌描述,表現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質。
總之,外貌描述要和表現人物特點、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緊密配合。外貌描述要傳神,切忌臉譜化,反對那種不分主次,從頭寫到腳、千人一貌的寫法。
2、語言描述有對話和獨白兩種。
對話是兩個人或幾個人的談話;獨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語。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對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能夠起到“聞其言,見其人”的作用。語言描述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語言要精心篩選,把那些足以能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語言,寫進文章中;二是好的語言描述,必須是貼合當時的情景,貼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別、年齡和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的特點。對話描述有四種形式:說的話寫在后面,說話人后面用引號;說的話在前,說話人寫在后,用引號、句號;前后各引一句或幾句,中間交代誰說的,用逗號;只寫人物語言,不寫說話人。這四種形式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事業(yè),避免行文死板。
3、動作描述
是經過人物的行動、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一個人的行為、動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實的外化。看一個人,不僅僅要聽他怎樣說,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所以,動作描述是直接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寫“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樣描述人物的動作呢?
首先,要選擇關鍵性的動作來寫。一個人做事的時候,會有許多動作。但他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這些動作一個不少地都寫出來。這就要求選擇那些關鍵性的、最有意義的動作來寫。
其次,要寫準確。同一個動作能夠用很多動詞來表示,但僅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氣質的動詞,才能把人寫“活”。有一位作家說過,最難的不是寫動作,而是寫出有特點的動作,從動作中寫出人來。
4、心理描述
心理即人物內心的活動,是無聲的語言。人物內心世界,指人物內心的喜、哀、樂、憂傷、猶豫、嫉妒、向往等復雜的感情。在寫人的文章中,恰當地描述人物心理,能夠更有效地刻畫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述的要求是:要真實,要有根據;人物的心理變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述要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在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客觀、謹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學生作文時,大多采用第一人稱(“我”或“我們”),采用這種人稱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來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為“我”不可能鉆到別人的腦子里去看。此時,能夠換一種方式——在描述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上下功夫,這樣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心理描述除了用“我想”之外,還能夠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提出問題,引入所想的資料。
(2)使用假設,流露心理活動。
(3)字里行間,流露著“想”。
(4)直接抒發(fā)心中所想。
四年級作文指導課篇二
怎樣寫文章結尾
文章的結尾,就是到此收筆,結束全文。好的結尾,有深化主題、突出中心或增強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章的結尾與文章的開頭一樣,方式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1)首尾照應式:即結尾照應開頭,前有伏筆,后有照應,首尾圓和。不僅僅使文章結構完整,并且給讀者留下余味。這種結尾的特點是在開頭段中,對以后將要出現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而在結尾時,對首段留下的伏筆作必要的回應。
[例段](開頭)每當我看到寫字臺上那笑容可掬的“不倒翁”時,那舉家歡笑的情景便浮此刻眼前……
(結尾)是啊!小小的“不倒翁”給我家?guī)砹藲g笑,但更多的是給人們以啟迪……《家中的歡笑聲》
(2)總結點題式:在寫人敘事文章中,尤其是層次多、資料多的文章里,結尾往往要對人或事做出評價,即點明全文的中心。它的作用是起到歸納、總結全文、點明事件的意義。
[例段]這次爬竿,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有決心、毅力,就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勝利。《爬竿》
(3)畫龍點睛式:這種結尾方法是在主要資料寫完后,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常常采用含義深刻的話來結尾。既點明題意,突出中心思想,又使讀者深受啟發(fā),得到教育。
[例段]啊!椰子樹,我愛您,我愛您所具有的品質,我愛您所具有的精神,可是我更愛您所具有的風格。我要高聲歌唱您!《我愛椰子樹》
(4)議論、抒情式:這種結尾,作者直接證明觀點,發(fā)表議論,抒發(fā)情懷,令讀者思考,余味無窮。
[例段]期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年級作文指導課篇三
武老師:小朋友們,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次習作的內容。
這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除了我們在習作中已經寫的那些內容,大家心里可能還有很多想寫而沒有寫的內容。這次習作就讓我們自由表達。可以結合本組課文的學習,寫一些聽別人或給別人講的故事的情景;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個寓言或童話;可以寫一些自己的夢想或希望;可以把自己關注的人和事進寫進習作……總之,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自由地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在習作前,先認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寫什么。寫的時候要把內容寫清楚,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武老師:老師們,看完習作內容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本次習作內容透露了哪些信息?
1.本次習作,本次習作沒有規(guī)定特別具體的內容,更沒有限定形式,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寫想寫的內容。
· 可以寫一些聽別人或給別人講的故事的情景;
· 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個寓言或童話;
· 可以寫一些自己的夢想或希望;
· 可以把自己關注的人和事寫進習作……
· 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自由地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寫自己最想寫的內容。
本次習作有什么要求嗎
小朋友: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呢?
武老師:主要要求有三點:
l 確定自己想寫的內容(我喜歡的……)
l 自由地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l 寫的時候要把內容寫清楚,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小朋友:這么多的題目,你打算指導哪一個呢?
武老師:我打算指導大家寫一寫自己的夢想或希望。你喜歡這個題目嗎?
小朋友:太好啦!我喜歡寫這樣的題目。我可以更加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