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關乎孩子的成長與未來。這份2025小學一年級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完整版范文,從學習、生活、品德等多方面著手,助力孩子全面發展。學習上,規劃課堂常規訓練,培養專注聽講、認真書寫的習慣;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學會整理書包、保持個人衛生;品德方面,通過主題班會、日常引導,塑造懂禮貌、守規則的品質。計劃細致入微,實用性強,為教師開展習慣養成教育提供有力支撐。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來看一看。
2025小學一年級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葉老先生曾這樣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當學生養成了各種好習慣后,會使學生學習更自覺,更有效;逐步適應學校生活,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集體生活中。
作為低年級的班主任,我們決定以習慣培養為目標,
通過對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養成教育內容:
1、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
2、學習習慣的培養
(1)上課習慣的培養(傾聽習慣、思考習慣、表達習慣)
(2)作業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習慣、認真做作業、及時改正的習慣)
(3)閱讀習慣的培養(喜歡讀書的習慣、閱讀積累的習慣)
(4)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培養(用眼衛生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習慣)
2025小學一年級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2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也說明了加強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也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 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好習慣養成計劃
我班在好習慣養成教育中提出了“一聲問候,兩個輕聲,三處整齊,四個自覺”的要求,開學初同學們學守則、提要求、訂常規,制定好習慣養成的班級計劃:
(1)早晨到校時要和老師同學相互問好;
(2)自覺上好早自習,珍惜時間;
(3)認真唱好歌,做好廣播體操,老師在和不在一個樣;
(4)課桌里的學習用品排放整齊,書本、文具等用品應保持整潔、干凈;
(5)課間文明休息,走路輕聲,不在教室追逐打鬧,不大聲喧嘩;
(6)保持教室地面整潔,課桌里無廢紙屑。
好習慣養成計劃訂出后,對我們的習慣養成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 在行為上引導,反復訓練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的那樣:“心知道該怎樣,未必就能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做去,才可以養成好習慣。”
于是我在落實開學初制定的六個好習慣時,做了具體分解。如書本文具課桌里的擺放;個人及環境衛生每周都提出明確可行的要求,并堅持:
1、反復強調、訓練,隨時檢查,經常講評,直至形成良好習慣;
2、認真執行,持之以恒,環環相扣地緊抓下去,有一種不厭其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復強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循循善誘,以點帶面,逐步有少數人能做到變為多數人擁有,最后匯聚成集體的強大力量,成為集體共有的“財富”。全體同學們在鍛煉中不斷成長,終于使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 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促進好習慣的養成
有計劃,反復抓,確實能促進好習慣養成,但相應的.評價機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學們養成好習慣。于是我班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評價方法的改變:班級設有值日班長記錄表。根據每周提出的好習慣具體要求,進行檢查評比。每天有值日班長進行檢查并記錄,班主任進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評比一次,評選文明之星、優秀作業、閱讀之星、等誰達到了評比的要求,就換一顆星,張貼在班級“我最棒”的競賽欄目中,作為優秀小組評比的依據。在表揚的同時,我對一些經常要違規的同學也進行一些小小的“處罰”。比如:排隊不能做到快靜齊,就留下來進行單獨訓練;還有不能按要求做到離開教室桌面整齊的,及時指出讓其改正,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2025小學一年級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3
繪本是指以手繪圖畫來講故事的兒童讀物。繪本以畫為主,字少而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很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內涵,圖與畫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表達繪本的整體意境,能帶給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因此,開發“繪本快樂閱讀”這一校本課程,可以推進兒童閱讀,促進兒童和諧發展。
繪本閱讀的意義:
(1)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
(2)共讀,就是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
(3)通過優秀的兒童讀物,我們將向下一代傳授人類普世的文明價值,以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特質。
(4)共讀,可以在班里形成共同的磁場,在開始的時候,需要老師引導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等過了一段時間后,學生自然而然會被這些故事吸引,漸漸的喜歡上閱讀。
時間安排:每星期兩節的繪本閱讀課作為共讀課,本學期共計18周左右課程目標
1、根據會本適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重在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兒童愛讀書,快樂地讀書。
2、培養兒童讀圖和閱讀簡單文字的能力,讓兒童積極向純文字閱讀過渡。
3、研究快樂繪本閱讀對兒童知識的積累、思維的激活、情感的豐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的作用,學會閱讀,而且要讓他們從閱讀中感受到學習、創造和成長的快樂,讓他們在快樂繪本閱讀中健康發展。
課程內容
怎么挑選優秀的繪本呢?我們應該明白,兒童早期閱讀的意義應該是感受作品的人文性。法國著名文學家史家保羅.亞哲爾定的兒童閱讀的好書標準可以借鑒:
1、忠實于藝術的書。就是訴之于“直觀”,培養兒童觀察力的書是具有質樸之美的書。
2、可以解放兒童的心,使他們喜悅讀的書。
3、能把人類高貴的感情吹進兒童心靈的書,使兒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動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羅萬象的生命。
4、承認游戲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動的書。
5、啟發兒童知識的書,幫助孩子認識人性、人類心情的書。
6、含有高尚道德的書。這種道德是永遠不變的真理,能讓人變得活潑、激奮起來。
活動措施:
一、結合班主任建立書香家庭的評比。
建議家長為孩子營造書香家庭。
1、為孩子建立小書柜。配合孩子的成長盡可能的充實相關圖書
2、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內容包括:讀書給孩子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聽孩子讀書、一起觀看有益的'電視節目等。
3、幫孩子記錄讀書情況。內容包括:讀書時間、內容、孩子想說的話、家長的評價等。
4、加強與其他家庭的聯系。通過家庭間的聯系,交流心得,互通有無,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二、保證閱讀時間和頻率
1、早自習有指定的晨誦領讀員帶領孩子們背誦《弟子規》。
2、利用閱讀課講述系列繪本教材,并推薦每周閱讀繪本書。
3、提供展示的舞臺,利用故事課前十分鐘的時間,充分讓孩子們熟讀背誦學會的弟子規,比一比、賽一賽、講一講。
4、講故事:班里提前識字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榜樣。讓這些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他們喜歡的小故事,相信馬上就會有孩子為此而在家里認真讀一篇小故事了。這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幫助。
5、交流。
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小朋友們講一講你讀到的故事或者你知道了什么。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平等地和他們討論故事的情節,對人物的評價。讓孩子們把老師當成自己的大伙伴,拉近與圖書的距離。
注意事項:將讀與說緊密結合,不贊成一年級的孩子做讀書筆記,或帶著其他任務,這一階段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愛上閱讀。
三、評比匯報。
學期終進行優秀書香家庭、超級小書蟲、小小故事家等評選活動,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1、家庭閱讀記錄評比。比一比誰讀的書最多,誰的收獲最大。
2、介紹我的小書架。學習整理書籍,并與其他孩子進行圖書交流。同時,將優秀家庭的圖書信息傳遞給其他家長,以促進書香家庭的建設。
3、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家長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閱讀情況,交流讀書方法,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籍。
4、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將自己畫的故事。
四、課外閱讀圖書推薦。
首先圖書要有內容明確的畫面,下方配有簡單的一兩句話,字要大一些的。不一定要有拼音。印刷一定要清楚,色彩要和諧。內容不確定,可隨孩子們的喜好,自行選擇,科普、童話、神話、民間故事、成語故事均可。
然后是兒歌、童謠、謎語、古詩,這都是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內容。如果孩子喜歡卡通,家長要幫他們選擇健康的內容,但不鼓勵閱讀。
如:《安徒生童話》、《藍貓淘氣3000問》、《哪吒傳奇》、《三毛流浪記》、《木偶奇遇記》、《南北極大探險》、《烏丟丟奇遇》、《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成語故事三百則》、《沒頭腦和不高興》、《小貓釣魚、蘿卜回來了》(全彩插圖本,帶注音)
《一千零一夜》(最新版彩圖注音)、《中國童話》(最新版彩圖注音)、《歐美經典-你很特別》(漢語拼音注音本)、《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兒童趣味科學知識問答)《史努比兒童百科全書》、《動物知識翻翻書:海底世界》(注音版)、《風中的柳樹繪本》、《小豬唏哩呼嚕》(小布頭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