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重要橋梁,寒假家訪更有別樣意義。這份寒假家訪的心得體會優秀范文匯總,匯集了眾多老師的真切感悟。有的老師分享在家訪中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環境,知曉他們學習背后的故事,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有的講述與家長交流時,如何共商教育策略,凝聚家校共育合力;還有的感慨家訪中看到學生在家庭里的另一面,增進師生間的信任與理解。這些心得從不同角度展現家訪的價值,對教育工作者很有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來看一看。
寒假家訪的心得體會 篇1
學校、家庭、社會攜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關鍵,20xx年寒假,組織系內全部教師,開展了“走進學生家庭、走進學生心靈”送溫暖家訪活動,活動期間共計走訪學生25名,濟南市學生12名,泰安地區3名、臨沂地區3名、菏澤地區3名、德州地區3名,淄博地區1名。被走訪學生,問題突出、特點明顯、具有一定代表性,通過走訪調研,可對系部管理中出現的重點問題予以解決,現對家訪活動總結如下:
一、家訪參與人員。
二、家訪時間:
20xx年2月9日至2月15日;20xx年3月2日至3月6日
三、家訪對象:
單親、離異、孤兒的學生;性格孤僻存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家庭經濟特殊困難的學生;因上網墜樓學生;因曠課等違紀受留校察看處分學生。
四、家訪的工作形式及工作內容
(1)、走訪到學生家中,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學生信息核對,包括電話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單位。
(2)、走訪進學生家中,了解學生成長環境、在家表現、學習情況、生活習慣等。
(3)、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思想、學習、綜合素質考核等情況,共同交流學生培養方案及辦法。
(4)、積極向家長宣傳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方式方法,對家長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解釋宣傳工作,贏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積極征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五、家訪后取得的收獲
1、通過家訪,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培養了教師的敬業精神。正如系部領導所說:教師在家訪過程中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尊敬、信任、期盼,了解1
到某些家庭教育的缺憾更加意識到教師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增添了教師的使命感。
2、通過家訪,全面了解了受訪學生及其家庭情況,為在未來教育管理工作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通過家訪,建立起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渠道,第一時間了解家長的想法,解除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迷惑和不解。家長始終如一信任的是老師,在此信任的基礎上,一方面老師可以時刻提醒家長平時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師針對學生家中發生的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由,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后的處理工作,避免了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
4、以家訪為平臺,以學生和家長為渠道,積極宣傳學校辦學理念和方針,讓家長放心。此次家訪中,家長對老師的到來表現出由衷的興奮和激動,這正是對學校工作的認可。同時,家訪活動深入到大街小巷,在家長中,在社會上都起到了很好的反響,能對我校今年的招生工作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
5、通過家訪,廣泛聽取社會對我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
6、共同探討、交換意見、深入研究,達成對特殊學生教育的新方法、新觀點,創新教育管理模式。
7、師生關系進一步融洽,家長、學生、教師之間的信任感增強,學生管理教育進入良性快車道。教師親自上門家訪也能讓孩子們從心里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孩子,他們往往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他們往往存在自卑心理,這樣的孩子能把老師迎進家門作客,他們視之為“榮耀”,而因這種“榮耀”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尤其學習動力決大多數首先取決于對老師的喜歡。一旦喜歡老師,則學習的課程對他們就有無限的吸引力,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六、家訪中發現的學生問題及情況分析。
(一)、發現問題
1、良好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
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又過于溺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
2、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
絕大部分學生(包括一些班干部和學生會成員)在學校里各方面表現都良好,但在家里卻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放假后,不學習,不寫作業,整天看電視、上網。這些學生既不關心家事,更對國事天下事漠不關心,這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直接導致其課外知識極度欠缺,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必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3、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著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治理。很多家長說:“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只聽老師的話,老師管得嚴一點沒事的。”他們把教育的責任與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師的身上。可憐天下父母心,讓家長放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必須以十分的熱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4、家校教育不協調問題突出。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以與學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員缺乏對教育下一代的正確認識和協調意見,往往出現“爸爸動手打孩子,媽媽忙著護孩子,奶奶出來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員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責、爭吵,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從而養成了說謊、見風使舵、投機取巧等不良品質,給學校教育增添了許多難處。
(二)、學生問題情況分析
1、學生自卑心理較強、溝通能力較差,不合群。
2、思想包袱沉重、學習成績差,自信心不足,想法偏激。
3、愛挑吃、愛挑穿,愛攀比,愛耍脾氣。
4、組織紀律意識不強。
5、多數貧困學生表現較好。雖然家里不富裕,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較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能保持一致性,面對貧困的現實,家長對孩子能有一個很好的、正面的引導和鼓勵。
七、學生管理啟示及建議
1、加強人際關系及學業方面的指導。在班級采取一幫一制度,讓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幫助他們。此外,還要為他們講解如何處理好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選好時機用一些優秀貧困學生的典型事例教育他們影響他們,讓他們清楚學習的重要性,懂得自立、自信、自強的意義。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指導他們建立自己的學習生涯規劃,并一直跟蹤指導。
2、加強心理教育及心理健康輔導,對他們加以引導和鼓勵,鼓勵他們多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注重培養自信心、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引導幫助他們去營造和諧、健康、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際關系。
3、在班級建立激勵機制
多肯定鼓勵,多創造表現機會,多交流談心,多營造寬松的活動場景與氛圍,讓學生走出心理的誤區,增強信心,放松心態;在班級通過召開表彰大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建立激勵機制,表揚那些在最近時間段內有進步或是在期末考試中成績有所提高,或是有先進事跡值得表揚的地方的學生,來鼓勵他們對學習及生活的熱情。
4、聯系校內校外的單位,盡可能的為他們提供一些勤工助學的崗位,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打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意識。
5、從教育學生做人開始,多從非智力角度引導教育;
6、引導學生遠離網吧和不良書刊,趨利避害。
7、親情感化滋潤學生,繼續延續愛心,不為家訪而家訪,不為作秀而蜻蜓點水走過場,建議讓家訪常態化,為每一個學生建立詳細檔案,精細化管理特殊學生,使之成才。
總之,家訪作為社會滿意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但由于教師平時工作繁忙,多數家訪都在假期中進行。如何提高教師對家訪工作的及時性、自覺性、積極性,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今后,我們將努力讓家訪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用我們的.愛心鋪就家訪之路,鋪就育人之路,成為家長的貼心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育理念傳播的代言人。
寒假家訪的心得體會 篇2
寒假期間,我有幸參與了家訪活動。這次家訪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家長溝通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一些教育指導。通過這次家訪,我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感受。
在家訪過程中,我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通過觀察學生的家庭環境、了解家長的教養方式,我對學生的成長背景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發現,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些家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而另一些家庭則缺乏對教育的重視和支持。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也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一些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對學生興趣和特長的培養;另一些家長則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無法有效地引導和支持學生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我向家長提供了一些建議和指導,例如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等。
此外,我還從家訪中感受到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關心。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為社會做出貢獻。這讓我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即培養每一個學生成為有用之才。
總的來說,這次家訪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背景,也讓我更加明白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寒假家訪的心得體會 篇3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訪中,我與家長們面對面交流,感受到了他們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期望。同時,我也看到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有些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有些家長則過于嚴厲,讓孩子感到壓力和無助。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不僅了解了孩子們在家中的表現,也向家長們傳遞了一些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我告訴他們,要相信孩子的潛力,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精神。
家訪讓我更加明白,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幫助更多的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孩子們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
寒假家訪的心得體會 篇4
教育是個大家庭。學校、家庭、社會應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各施其職并互相促進。
為進一步搞好學校教育,協調各種教育力量,本學期末我校開展了全面的家訪工作。現將本次家訪所得簡述如下。
一、現代社會家庭教育的積極因素
1、家長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其成才的心理。現在的家長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強烈愿望。因此家長往往能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包括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購置充足的兒童玩具,提供廣闊的學習渠道和媒體。有的家庭還為子女布置了專門的小房間用于學習。
2、現代家長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內容。現在的.學生家年齡都在30到40之間,他們本身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們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兒童的教育工作,并講究教育的方法,經常幫助子女解決一些在學習上的困難,這對學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補兗作用。
二、現代家庭教育的消極因素
1、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從而使孩子形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吃挑穿、愛耍脾氣、愛哭鬧、懶散等不良的行為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
2、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勞動等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
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學校教育孤掌難鳴,某些工作開展不開。
3、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長雖然將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爺爺奶奶不是寵愛有加,便是有心無力,管束不下,徒勞無益。這更助長了孩子的驕縱心理,他們變得越來越野,使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而學校與家長聯絡也往往是徒勞而返。
4、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以與學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員缺乏對教育下一代的正確認識和協調意見。往往出現"爸爸動手打孩子,媽媽忙著護孩子,奶奶出來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員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責、爭吵,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從而養成了說謊、見風使舵、投機取巧等不良品質,給學校教育增添了許多難處。
5、現代社會學習渠道和媒體的多樣性使學生有機會獲得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這是好事。可是諸多媒體如電視、VCD、書報雜志等中不乏黃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為得不到家長正確的監督和開導(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而不知隱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質。這是學校教育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又一嚴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