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橫空出世》通過講述馮石將軍和陸光達科學家帶領科研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完成原子彈研制的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力量,以及科學家們為了國家安全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橫空出世電影觀后感500字范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篇一:橫空出世電影觀后感500字
《橫空出世》講述的是中國研制原子彈的故事。看完了這部電影,很多地方令我思緒萬千!
影片取材于我國在極其艱苦環境下制造原子彈的歷史,真實反映了我們的軍隊在艱苦地死亡之海里建造實驗基地,科學家們在惡劣環境下頑強拼搏設計出我們的原子彈。這使我清楚地意識到,艱苦奮斗永遠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基礎。
電影中的好多人物值得我們敬佩,而現實中也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為祖國奉獻自己生命的人。像影片中的陸光達如果留在國外,他就可以享受優厚的待遇,而且還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回到了祖國,隱姓埋名,到荒無人煙的沙漠去研制原子彈,研制原子彈的另一位科學家,似乎從一開始就不舒服,卻一直堅持著工作,最后還積勞成疾吐血了……他們為了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這種精神不禁令我為之感動。
當原子彈炸響的那一刻,我也像那些官兵、科學家們一樣,激動得幾乎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中國站起來了!”
正是這些人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國家努力奮斗,才有了今天的欣欣向榮。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從小立志、嚴格要求自己,長大了能像電影里的那些科學家一樣,報效祖國,強大祖國!
篇二:橫空出世電影觀后感500字
今天一個偶然的機會觀看了電影《橫空出世》,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內心的激動與澎湃,不得不承認這部20年前的國產電影,真的很給力。
首先這部電影的原型前者是中國的第一任核司令張蘊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1958年被任命為核武器試驗靶場主任,1961年改稱基地司令員。而后者正是中國第一代國防工業“兩彈一星”靈魂人物鄧稼先,主持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研究與設計。拋開原子彈研究當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不談,這支從上甘嶺戰役走下來的英雄隊伍,沒有在朝鮮戰場犧牲,在美軍的槍林彈雨中幸存,為響應國家的號召,卻永遠留在了茫茫戈壁。很顯然這是又一場“戰役”一場軟實力的競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蘑菇云的升起就是對所有辛苦付出的詮釋與回報。借用電影中陸光達的一句臺詞:人是需要精神的。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更是如此,《橫空出世》所表現的,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
最后想說:那有什么世界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現在的國富民安,是多少中國人默默努力,奮發圖強的結果,這個世界,傘永遠掌握在高個子手中!弱者沒有公平!要抗“疫”成功,要安穩和平,國家更強大,需要我們這代人對民族精神的傳承!
篇三:橫空出世電影觀后感500字
一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敗美帝狼的英勇部隊;一群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走出來的鋼鐵戰士,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為了民族的尊嚴、國家的安穩,悄無聲息地開進了茫茫戈壁灘。他們有著驚天地、泣鬼神的堅強意志;他們身處險境不畏艱險;他們無畏、頑強、剛毅;他們不怕艱難困苦,敢于舍生忘死;他們建造了雄偉的創世紀工程;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壯志豪言。漫天飛舞的風沙泯滅不了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天斗地的壯志豪情;荒漠深處氣壯山河的夯歌和戰士激情澎湃的豪言壯語永遠回蕩在大漠長空。
一群為了神圣使命在所不辭、隱姓埋名的科學家,還有那些無數的為了偉大事業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滿懷豪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等不靠,不依不傍。用自己的熱血和汗水,用無悔青春,用驚人的毅力和高度自覺性,譜寫了一曲令人蕩氣回腸、催人奮進的戰歌。
正是這樣一群人、一代人千辛萬苦的付出,才使中國人民真正地揚眉吐氣,真正地站直了腰桿子。他們用無私無畏的奉獻,可歌可泣的言行,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他們(它)的橫空出世及發出的震驚世界的巨響,猶如中國人民排山倒海的怒吼:美國人,去你媽的。
讓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都飽含著中國民族威武不屈、自強不息的精神,讓民族的自豪感猶如橫空出世的原子彈一樣鼓舞、鞭策著我們:獨立自主、勵志圖強、奮發向上!大漠深處那朵永不褪色的蘑菇云永遠綻放在渾黃的漫漫風沙中,永遠激勵著我們為了祖國、民族的未來奮勇拼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