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自己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的總結。在寫心得體會時,我們應該注重哪些要素的表達和闡述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靈感。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一
20xx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9號令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像黑夜里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前方崎嶇的山路。
站在學校管理的層面,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對于學校規范辦學和制度建設提出的接地氣的要求:學校應當結合本校學生特點,依法制定、完善校規校紀,明確學生行為規范,健全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
這既是給了教育人一把尚方寶劍,也是給了每一位教師一頂緊箍咒;懲戒規則也是給家長的一把保護傘,是促進家校共育的一盞指明燈。
每一個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成龍成鳳,光耀門楣;每一位老師更是對自己的學生傾注心血:學有所成,為國爭光。教育懲戒規則的制定無疑為我們的家庭和學校又搭建了一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一起守護,為學生的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懲戒權不等于上方寶劍,不代表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職業道德素養,深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教育懲戒權的使用范圍、使用程度,將教育懲戒權與未成年人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觸碰法律紅線和道德底線。在使用懲戒權時,盡量與學校、家長密切配合,虛心接受學校、家長、社會的監督,讓教育懲戒最終經得起教育規律和教育實踐的雙重檢驗。千萬莫讓重回手中的教鞭傷害了學生,也傷害了自己。懲戒的目的最終在于戒。懲戒是要讓學生清楚哪些是錯誤的行為,堅持效果導向,多從心靈上感化,時時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爭取在愛的氛圍中,達成懲戒的教育效果。
一直以來,隨著各界對懲罰學生的關注,很多教師產生了不敢管學生的現象,學生紀律和素質在逐漸下滑。懲戒規則的提出,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現象。當有學生違規違紀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理辦法,而不是通過體罰和變相體罰來解決。這同時也在規范教師的一言一行。我們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正面的良好的協調關系時,我們的教育才會得到發展。但是同樣的教育也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這就體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1月20日,二年級共同體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進行了學習,雖有些許寒冷但大家聚在起的心卻是暖和的。
由于強調賞識教育,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和教師非常無助,談管色變,懲戒規則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讓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有了準則。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運用呢?大家達成了共識。
1.教育是出自的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也不能偏離其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應該與說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2.教師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理智處理,把握分寸,不做過激行為,不可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3.對學生的懲戒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遵紀守紀,使其知錯能改,教育時尊重孩子,防止產生逆反心理。
4.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情感教育與懲戒教育相相合,賞識是陽光,可以讓孩子自信而快樂的成長。懲戒是風雨,孩子在懲戒的風雨中才能學會接受磨練承受挫折,從而超越自我。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把尺,一根標桿樹在那里,使得教師能夠真正正地站起管理生教育是循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懲戒權,在于實施懲戒和尺度的把握。
雖然《規則》從法律的角度明確賦予了教師的懲戒權利,給予老師現代版戒尺,但其本意是為了育人,而且現代學生心理較為脆弱,所以建議教師還是優先以輕柔的謀引導學生,發現并肯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正面管教。對于習慣比較差的同學,以情育人暫時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時,這時教師可以基于平時對學生觀察用一些相對剛猛的手段懲戒學生,但也要把握好尺度,在給予孩子懲戒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甘于受戒。個別學生在懲戒后還要及時將懲戒的原因、經過,以及家長可以配合的注意事項及時和家長溝通,以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懲戒權就可以讓學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許教師可以使用懲戒權,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這也是每個教育人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1月20日,五年級所有教師在組長的領導下,共同學習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試行)》文件。
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
通過這次學習,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職責,貫徹師德為先,學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人格,做一個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的老師,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二
教育懲戒權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爭論、呼喚、討論中在20xx年xx月xx日和大家見面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后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愿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復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并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范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三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正式實施,給了教師一劑強心劑。從“不敢管”“懶得管”到“應當管”“適度管”,這是好的現象,是教育改革浪潮中師生關系發生改變的必然。《規則》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并且對每一類懲戒的具體操作行為都作了明確規定,這是必然的,必須的。應當知道的是,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規則》劃定了教師行為紅線。教師要根據《規則》要求在實施教育懲戒時做出甄別,可以看出,這是教師的.“如意棒”,也是教師的“緊箍咒”,教師還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靜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保持自己的教育戰略定力和教學張力。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四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有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就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內容方式,也就是其履行義務的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必須并使學生重新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范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范圍內,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發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范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并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主動協調學校、老師積極開展有關工作,為更好的實行有關規則搞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人與自然、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就是循序漸進的,就是須要“冷靜”、“感召”、“鼓勵”、“勸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是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動學生蛻變,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除了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就是很正常的,這就須要教師的教育和鼓勵。如果一個教師能夠來到學生心中,使學生真正衣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須用教育懲戒權去為自己解悶。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教育懲戒,施之有度。
班級耽誤現象堪稱就是一個最常用的班級問題,如何能遏止居住這一現象,想必無數個班級想要了無數個辦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針對這個問題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規定:并無正當理由耽誤須要罰站,且以耽誤的時間長短去同意罰站的時間。
這一做法看似能夠有效防止學生遲到,但這沒有針對問題,且弊大于利。
學生的心里蛻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以耽誤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規定里,一分鐘可能將換得十分鐘的心里蹂躪。作家三毛在上學時就受老師輕微的懲罰,引致心里受蹂躪從而患上心理疾病,從疾病跑出花掉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那些在罰站的過程中受的多少自傲和取笑,都就是非常有利的。
行動要以結果的成效為目的。在罰站的這個懲罰中,并不能帶來實際的作用。雖然是罰站了,但學生不會意識到遲到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只會機械地認為遲到就應該罰站,這樣不僅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遲到問題,更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正確觀念的形成。周而復始,學生是因為懼怕罰站而不遲到,但依舊是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五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范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范圍內,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發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范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并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六
20xx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9號令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像黑夜里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前方崎嶇的山路。
站在學校管理的層面,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對于學校規范辦學和制度建設提出的接地氣的要求:學校應當結合本校學生特點,依法制定、完善校規校紀,明確學生行為規范,健全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
這既是給了教育人一把尚方寶劍,也是給了每一位教師一頂緊箍咒;懲戒規則也是給家長的一把保護傘,是促進家校共育的一盞指明燈。
每一個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成龍成鳳,光耀門楣;每一位老師更是對自己的學生傾注心血:學有所成,為國爭光。教育懲戒規則的制定無疑為我們的家庭和學校又搭建了一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一起守護,為學生的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七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教育懲戒的最新指令,全面貫徹實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學習教育懲戒規則,xx月xx日上午,xx市第xx高級中學召開《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交流學習會。會議由學校xx主持,學校全體中層干部參加了此次會議。
xx首先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進行了全面解讀,他強調,本次《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是在廣泛調研、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他強調,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要尊重教育規律,遵循法治原則,采取措施要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隨后,學校中層干部就此次文件精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規則》的.出臺,有效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同時為保護學生合法權益提供了依據。
xx市第xx高級中學校長xx最后從初心的溫度和懲戒的限度兩個方面進行了總結發言,她說,一方面,老師的懲戒要有限度,不能把自己對學生的懲戒權當作一種發泄的渠道,其初心是為了小懲大誡,讓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后能心服口服地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對于比較難管教的學生,可以和家長配合著一起對相關問題學生的行為進行“校準”。另一方面,老師的初心要有溫度,在管教學生的時候體現“嚴愛交織”、剛柔并濟,出發點要落在為學生發展的立場上,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體罰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不滿。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教育懲戒有“法”可依,教師依法行事,明確職責邊界,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有章可循、有可操作性,才能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從而實現最佳育人效果。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八
近年來,中小學教育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學生的無禮行為、紀律松懈、學風不端等。為了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學校紛紛制定了相應的懲戒規則。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可以維護教育秩序。教育是一項莊重而正經的事業,需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進行有序的教育活動。懲戒規則的制定使學生明確了行為規范和底線,可以更好地維護教育秩序。例如,學校規定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采取罰站、罰寫檢討書等方式進行懲戒,這樣可以切實提高學生們的紀律意識,維護好課堂的教學秩序。
其次,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懲戒不僅僅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制約和懲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后果和后果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進而改正錯誤,促進其成長和發展。例如,學校規定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如上課遲到、隱私通訊等,可以扣分或者進行書面檢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提高他們的自覺性,促進成長。
此外,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規則的制定不僅僅是以管理為目的,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校對于學生的遲到、曠課等行為進行懲罰,不僅僅是為了懲罰學生,更重要的是為了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紀律和學術自覺性,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最后,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懲戒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有助于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而且,教育懲戒規則的執行需要依法進行,這既可以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讓他們懂得法律的約束和尊重。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制定對于維護教育秩序、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加強對于教育懲戒規則的宣傳和執行力度,盡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明確明白,并注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懲戒,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九
我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感想頗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不僅為教育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還進一步規范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根據規則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義務和管理職責,同時也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之所以稱為教育懲戒規則,是指學校等教育場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教、訓導等讓學生引以為戒,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規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條款有很多:
規則第七條,如果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中第三條:吸煙、飲酒或者言行失范違反學生守則的。我覺得身為一名學生,不該有違反學生基本守則的行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可能還傷害了別人,百害而無一利。第五條: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既然是一名學生,就不該有打罵學生、老師的行為,這樣不配當一名學生,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學生,還要保護比我們弱小的同學,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生該有的一項基本品德。
出處 www.cdxkw.cn
規則第十二條,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的行為。其中第一條是以擊打、刺傷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我想說,雖然學生犯了錯誤,但不能對其造成身體痛苦,這樣不僅會給我們學生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第五條: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我覺得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品德,成績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會是品德第一,成績第二。所以,我贊成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以上是我讀了規則以后的幾點的感想,我覺得規則實施以后,學校、社會以及家庭會更加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為我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我們能更好的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
近年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逐漸受到重視,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保障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各種懲戒措施紛紛出臺。在實際操作中,我深刻認識到這一改革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是促使學生規范行為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制力有限,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為的誘惑。假如沒有相應的約束和制度規范,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將呈現出松散、不穩定的狀態。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出臺,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行為觀念和價值觀提供了較嚴格的規范,使學生們明白自己的每個行為都有其后果,從而形成自我約束和自律的意識,提高了他們的行為素質和思維意識。
其次,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履行教育職責。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他們的榜樣和典范。教師通過制定和執行懲戒規則,不僅能夠保證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還能夠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在實施懲戒時,教師必須做到公正、客觀、明確的原則,不能憑個人的喜好進行主觀判斷和區別對待。只有如此,學生們才能真正理解和領會教師的用心和關懷,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努力改正、成長進步。
此外,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需要與其他教育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教育懲戒不能單純依賴于懲罰,否則容易引起學生對教育的產生抵觸和反抗心理,降低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懲戒應與教師的言傳身教相結合,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應借助教育懲戒的方式,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行為、分析錯誤的原因,從而達到改過自新的效果。同時,家庭、社會等紛繁復雜的因素也應與教育懲戒相結合,形成多方共同合作的教育模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最后,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教育懲戒工作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優化方法。教育懲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觀念,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律意識。因此,教育懲戒規則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細致的調整,不能一刀切。同時,教育懲戒的措施也要公正、合理,不能過度嚴厲或過于寬松。只有合理、科學地進行教育懲戒,才能更好地規范學生行為,提高教育質量。
總之,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推行是正確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在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同時,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完善和優化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合理、科學的教育懲戒,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學生,為國家的發展貢獻更多人才。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一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懲戒權成了熱議話題。
的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由于片面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處于不能管、不敢管,動輒得咎的尷尬境地。由于缺乏保護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為學生管理問題發生了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都是處于弱勢地位,屢屢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學校和老師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讓步。很多教師感到非常無助,甚至“談管色變”。《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使大家揚眉吐氣。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正確運用,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教師教育懲戒權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還是非常認可的,而且呼聲很高,普遍有些教師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真正為教師代言,以后懲戒學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氣壯,不再怕家長和公眾的說三道四。不過個人認為,教師對教育懲戒權,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懲戒權,并不是什么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可見,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的懲戒權,教師如何去用好是個難題,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因為懲戒失當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懲戒權就可以讓學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許教師可以使用懲戒權,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這也是每個教育人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對學生的懲戒要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我們的古人說過“揚善于公堂,規過于密室”。這也應該是我們懲戒學生的準則。對學生懲戒盡量單獨進行,懲戒目的是教育學生遵規守紀,使其知錯能改。如果在公開場合對學生實施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容易造成師生敵對、沖突,或者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來越難管。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于那些品質惡劣的學生管不得,教師的人身安危甚至縷縷被學生侵犯,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保證教師的人身安全。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還是用平常心來看待教育懲戒權吧!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二
寒假,我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感想頗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不僅為教育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還進一步規范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根據規則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義務和管理職責,同時也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之所以稱為教育懲戒規則,是指學校等教育場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教、訓導等讓學生引以為戒,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規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條款有很多:
規則第七條,如果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中第三條:吸煙、飲酒或者言行失范違反學生守則的。我覺得身為一名學生,不該有違反學生基本守則的行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可能還傷害了別人,百害而無一利。第五條: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既然是一名學生,就不該有打罵學生、老師的行為,這樣不配當一名學生,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學生,還要保護比我們弱小的同學,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生該有的一項基本品德。
出處 www.cdxkw.cn
規則第十二條,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的行為。其中第一條是“以擊打、刺傷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我想說,雖然學生犯了錯誤,但不能對其造成身體痛苦,這樣不僅會給我們學生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第五條: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我覺得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品德,成績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會是品德第一,成績第二。所以,我贊成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以上是我讀了規則以后的幾點的感想,我覺得規則實施以后,學校、社會以及家庭會更加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為我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我們能更好的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三
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教育少不了愛,更少不得懲戒!
愛和懲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條腿。戒尺教育源遠流長,從春秋時期的孔子開始,懲戒就已經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教育離不開必要的懲戒,沒有懲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讓孩子學習進步;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讓孩子敬畏規則;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若把縱容孩子視作愛,那么,老師其實不愛孩子。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
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吧!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四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范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范圍內,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發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范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并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五
20xx年的寒假,我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感想頗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不僅為教育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還進一步規范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根據規則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義務和管理職責,同時也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之所以稱為教育懲戒規則,是指學校等教育場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教、訓導等讓學生引以為戒,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規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條款有很多:
規則第七條,如果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中第三條:吸煙、飲酒或者言行失范違反學生守則的。我覺得身為一名學生,不該有違反學生基本守則的行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可能還傷害了別人,百害而無一利。第五條: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既然是一名學生,就不該有打罵學生、老師的行為,這樣不配當一名學生,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學生,還要保護比我們弱小的同學,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生該有的'一項基本品德。
規則第十二條,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的行為。其中第一條是以擊打、刺傷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我想說,雖然學生犯了錯誤,但不能對其造成身體痛苦,這樣不僅會給我們學生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第五條: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我覺得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品德,成績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會是品德第一,成績第二。所以,我贊成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六
作為家長,我專心學習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章》,明白懲戒的背后應該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誠的關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我們認為懲罰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會損害人,實施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前提,適時、適度、得法,只要抓住實施懲罰的時機。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實施懲罰教育的良機,由于內疚和擔心會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最能讓孩子刻骨銘心,希望老師只要把握好懲罰的量,要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而異。對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孩子,易采納溫和式的方法對脾氣急躁,自我意識差的孩子,應采納嚴厲式的懲罰對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易采納談心式的懲罰方法。在實施懲罰時,要講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讓孩子能體會實施懲罰者的.良苦專心,能平和地接受懲罰。
每一位家長都會信任老師,也會樂觀協作老師的教育。只有師生之間心靈的默契,彼此將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設人的靈魂的偉大工程。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七
現代社會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對于維護良好的教育秩序、培養良好的學生品質起著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我深有體會,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有如下總結。
第二段:制定清晰明確的規則。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要具備清晰明確的特點,學生必須清楚地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只有制定清晰明確的規則,學生才能在規則的框架內進行行為準則的約束,避免出現模糊、含糊不清的情況。此外,規則要具備可操作性,能夠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并將其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上。
第三段:執行公正合理的懲戒。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執行需要注重公正合理。教師在執行懲罰時,應當客觀公正,不偏不倚,不能因人設事,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進行。懲戒對于違規行為一視同仁,不分年級、不分班級、不分人際關系。同時,懲戒也要合理,根據不同的違規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既不能過輕,也不能過重。以此來維護學校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第四段:建立與學生的有效溝通。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在執行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教師需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動機,聽取學生的解釋和申訴,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發生冤假錯案。在溝通中,教師還要注重語言的溫和和態度的平和,避免過激的情緒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通過良好的溝通,教師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學生的需求和心理狀態,從而更加科學地制定懲戒措施。
第五段:重視教育與懲戒的結合。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應該更加注重教育與懲戒的結合。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因此,在執行懲罰的同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盡可能多的交流,引導他們反思錯誤的原因和后果,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只有通過懲戒引起學生的深思熟慮,并與之相結合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目標。
結尾段:總結全文。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對于學校教育的管理起著重要作用,制定清晰明確的規則、執行公正合理的懲戒、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以及重視教育與懲戒的結合,都是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執行的關鍵要素。只有通過合理的方式、公正的程序和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法進行懲戒,學校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實現教育規范管理的目標。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八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后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愿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復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并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范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十九
1月20日,二年級共同體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進行了學習,雖有些許寒冷但大家聚在起的心卻是暖和的。
由于強調賞識教育,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和教師非常無助,談管色變,懲戒規則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讓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有了準則。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運用呢?大家達成了共識。
1.教育是出自的“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也不能偏離其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應該與說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2.教師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理智處理,把握分寸,不做過激行為,不可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3.對學生的懲戒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遵紀守紀,使其知錯能改,教育時尊重孩子,防止產生逆反心理。
4.“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情感教育”與“懲戒教育”相相合,賞識是陽光,可以讓孩子自信而快樂的成長。懲戒是風雨,孩子在懲戒的風雨中才能學會接受磨練承受挫折,從而超越自我。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把尺,一根標桿樹在那里,使得教師能夠真正正地站起管理生教育是循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懲戒權,在于實施懲戒和尺“度”的把握。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二十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適當的懲戒可以讓學生及時改正錯誤,養成更好的.行為習慣。教育懲戒權是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可以培養學生更加健康的人格,但利用得不好,也會給孩子帶來創傷。《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施行,教師、家長也需要共同努力,學法、懂法、守法,嚴格執行教育懲戒程序。期待,“教育懲戒”可以為教學工作帶來新氣象。希望每一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品質,成為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希望這把戒尺能使孩子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家長、敬畏老師、敬畏知識,與家長攜手,人人出彩、個個發光!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二十一
的寒假,我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感想頗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不僅為教育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還進一步規范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根據規則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義務和管理職責,同時也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之所以稱為教育懲戒規則,是指學校等教育場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教、訓導等讓學生引以為戒,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規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條款有很多:
規則第七條,如果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中第三條:吸煙、飲酒或者言行失范違反學生守則的。我覺得身為一名學生,不該有違反學生基本守則的行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可能還傷害了別人,百害而無一利。第五條: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既然是一名學生,就不該有打罵學生、老師的行為,這樣不配當一名學生,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學生,還要保護比我們弱小的同學,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生該有的一項基本品德。
出處 www.cdxkw.cn
規則第十二條,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的行為。其中第一條是“以擊打、刺傷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我想說,雖然學生犯了錯誤,但不能對其造成身體痛苦,這樣不僅會給我們學生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第五條: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我覺得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品德,成績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會是品德第一,成績第二。所以,我贊成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以上是我讀了規則以后的幾點的感想,我覺得規則實施以后,學校、社會以及家庭會更加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為我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我們能更好的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二十二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的理念,同時也體現出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教育懲戒的意義在于教育而非懲戒,教育懲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把學生制服。這項規則的出臺既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行為也保護了學生的利益;既貫徹了減負的政策也維護了學生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基于兒童立場,學生有犯錯或違反課堂教學的不當行為,教師有懲戒學生的權利,但是懲戒需有度——適度和溫度。根據具體學情和事情對待,教師應恰當的引導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錯誤的同時,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不能借此大肆貶低學生,傷害學生自尊。對于行為嚴重惡劣的學生,希望家校育人合力、合作管理,家長的支持,能讓孩子改正的決心和態度更高效。讓我們的孩子向善、向上、向好、向陽成長!
中小學教育及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篇二十三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懲戒權成了熱議話題。
的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由于片面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處于不能管、不敢管,動輒得咎的尷尬境地。由于缺乏保護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為學生管理問題發生了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都是處于弱勢地位,屢屢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學校和老師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讓步。很多教師感到非常無助,甚至談管色變。《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使大家揚眉吐氣。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正確運用,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教師教育懲戒權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還是非常認可的,而且呼聲很高,本站普遍有些教師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真正為教師代言,以后懲戒學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氣壯,不再怕家長和公眾的說三道四。不過個人認為,教師對教育懲戒權,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懲戒權,并不是什么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可見,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的懲戒權,教師如何去用好是個難題,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因為懲戒失當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懲戒權就可以讓學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許教師可以使用懲戒權,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這也是每個教育人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育是出自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班級遲到現象可謂是一個最常見的班級問題,如何能夠遏制住這一現象,想必無數個班級想了無數個辦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的規定:無正當理由遲到需要罰站,且以遲到的時間長短來決定罰站時間。
這一做法看似能夠有效防止學生遲到,但這沒有針對問題,且弊大于利。
學生的心里成長對學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規定里,一分鐘可能換來十分鐘的心里摧殘。作家三毛在上學時就受到老師嚴重的懲罰,導致心里受到摧殘從而患上心理疾病,從疾病走出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那些在罰站的過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動要以結果的成效為目的。在罰站的這個懲罰中,并不能帶來實際的作用。雖然是罰站了,但學生不會意識到遲到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只會機械地認為遲到就應該罰站,這樣不僅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遲到問題,更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正確觀念的形成。周而復始,學生是因為懼怕罰站而不遲到,但依舊是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時有教書先生戒尺懲戒,揮鞭教育。當學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規矩的行為時,適當的懲罰是可行的。在中央頒屬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教育懲戒一詞,是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懲罰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都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懲戒的輕重標注是什么?什么樣的懲戒才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都需要教育機構、學校、班級以及從事教育事業的每一個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