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一
左傳作為中國古代史書的經典之一,是反映春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乃至人性的重要文獻。通過閱讀左傳,可以理解春秋時期的政治風云,揭示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文化、人性弱點以及人道主義思想。在我的閱讀過程和思考中,我從左傳中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關于左傳的作者和寫作手法。
左傳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史書,作者是左丘明。左丘明在左傳中,以史為鑒、提點時弊、警示人心、為正道而呼吁。左傳寫作的手法雖然是史記體,但是具有散文的特性,充滿了細膩的描寫與詳盡的史實,讓讀者感受到一部歷史文獻的藝術性。左傳注重描寫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心理變化,用深入細致的描寫方式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人物,領略到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和社會變革。
第二段:關于左傳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左傳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其中不僅有王侯貴族,還有居民百姓。通過左傳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中的人性弱點和社會現象。例如,人物中的君王們常常是權利和女色的奴隸,在權力、利益面前沒有良心,往往不顧及民生和社會穩定。而對于居民百姓來說,就算是在君王不盡人意、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們依然保持著一種善良的心態,關心著周圍的人,維持社會平衡。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我們能夠看到社會的階級分化和人性的善惡面,以此深入了解歷史,提高自身思考和判斷能力。
第三段:關于左傳對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貢獻。
左傳不僅僅是一部歷史文獻,也是一部揭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它展示了古代文化的人道主義、誠信、禮儀等思想精神。首先,它強調人性的尊重和善良,提醒人們不可專注于權利和利益。其次,左傳中的政治思想反映的是一個人可以通過良好治理實現自己的權利,與這種市民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再者,左傳中的禮儀思想突出了古代中國的社交之道,傳承了中華文化中尊老、敬師、重友和樂透幸福的價值。
第四段:關于左傳啟示和影響。
從左傳中可以汲取很多思想啟示和影響。首先,左傳中的人性觀念對于提升人們的人文素養和倫理道德高度有積極意義。其次,左傳特別注重對于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倫理層面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的創造和自然環境的生態轉化。再者,左傳的諸多口號及思想對于職業生涯、人際關系和家庭教育等各種領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具有現實意義。
第五段:總結。
左傳是一個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大量人類文化的匯集。它呈現了豐富的思想信息,以及人性的復雜性和與此相關的種種社會現象,可以啟示讀者思考和解讀過去,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左傳提供了理解歷史、加強道德教育、強調倫理尊重的社會建設指南和理性思考的切入口,具有普及和推動現代化思維和文明做法的重要意義。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二
提到我國古代的歷史書,《春秋》和《左傳》是絕對不能不說的。《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而《左傳》則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辟的編年體史書。這兩部書是作為儒家經典而保留下來的。
“春秋”本來是春秋時代各國史書的通稱,那時不少諸侯國都有自己按年代記錄下的國史。到戰國末年,各國史書先后失傳,只有魯國的《春秋》傳了下來。它雖然用了魯國的紀年,卻是記錄了當時社會的一部通史。但《春秋》記事是非常簡略,而且遺漏很多的,這使其史學價值大打折扣。
《春秋》的“《春秋》筆法”所造成的問題似乎很快就被人發現了,《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太史公說:“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于魯而次春秋,上記隱,下至哀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這就是說左丘明怕孔子的《春秋》被人歪曲誤解,專門為之作傳加以解釋,是為《左傳》。《左傳》是作為《春秋》的解釋性書籍出現的,這個應該沒有疑問。《左傳》上很多記載寫明了是與《春秋》做對照的,而且對《春秋》的“微言大義”做了多處解釋,還有就是在記載一些《春秋》上沒有記載的史實時專門注明“為某某諱”或者說“不書,不入告也”。
流傳到現在的《春秋》有三種,即《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漢代學者認為它們都是講解《春秋》的著作。這三傳的內容大體相同,最主要的差異是《左傳》用秦以前的古文寫成;《公羊傳》和《谷梁傳》則用漢代的今文寫成,《公羊傳》和《谷梁傳》兩傳記事只到魯哀公十四年,《左傳》則到魯哀公十六年;《公羊傳》和〈谷梁傳〉在魯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記了“孔子生”,而《左傳》中卻沒有。
在“講解”《春秋》的三傳中,《左傳》被認為較重要,也有學者認為它是一部與《春秋》有關的、相對獨立的史書。《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傳》全書約十八萬字,按照魯國從隱公到哀公一共十二個國君的順序,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四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實,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作者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觀點。理想和情感態度,記事寫人具有相當的藝術性,運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學手法,長于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又善于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這些成為全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傳》不僅是一部杰出的編年史著作,同時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著作。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在史學中的地位被評論為繼《尚書》、《春秋》之后,開《史記》、《漢書》之先河的重要典籍,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后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其藝術特色淺述如下: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增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簡短記事,發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左傳》發展了《春秋》筆法,不再以事件的簡略排比或個別字的褒貶來體現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主要是通過對事件過程的生動敘述,人物言行舉止的展開描寫,來體現其道德評價。《左傳》還創立了一種新形式,即在敘事中或敘事結束后直接引入議論,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來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倫理評價。這種形式,更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立場和感情,增強了敘事的感情—色彩。《左傳》確為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
作為編年史,《左傳》的情節結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交代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的全過程。但倒敘與預敘手法的運用,也是其敘事的重要特色。倒敘就是在敘事過程中回顧事件的起因,或交代與事件有關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記載了鄭穆公蘭之死。然后再回顧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夢見天使與之蘭,懷孕而生穆公,故名之蘭。《左傳》中還有插敘和補敘,性質作用與倒敘類似。這些敘述,常用一個“初”字領起。預敘即預先敘出將要發生的事,或預見事件的結果,如秦—晉崤之戰中蹇叔在秦出師伐鄭時,已預知了必然失敗的結果:“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師經過周都洛陽北門,王孫滿又預言:“秦師輕而無禮,必敗。”(僖公三十三年)《左傳》以第三人稱作為敘事角度,作者以旁觀者的立場敘述事件,發表評論,視角廣闊靈活,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個別段落中,作者也從事件中人物的角度,來敘述正在發生的事件及場景。如寫鄢陵之戰“楚子登巢車以望晉師”中陣地的情況,完全是通過楚子和伯州犁的對話展示出來的。(成公十六年)。
《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左傳》敘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左傳》一書,記錄了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戰、{安革}之戰、鄢陵之戰等大戰的描述歷來被人們贊不絕口,不計其數的小戰役也寫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動。一般說來,《左傳》寫戰爭,不局限于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寫城濮之戰,對大戰爆發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斷展示晉勝楚敗的原因:晉文公伐怨報德,整飭軍紀,遵守諾言,傾聽臣下意見,上下齊心協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見分歧,主帥子玉恃兵而驕,一意孤行,盲目進逼晉師。城濮之戰的結果也寫得很全面,不僅寫了晉師大勝,晉文公確立霸主地位,而且還寫了戰爭的余波:楚子玉戰敗羞愧自殺,晉文公聞之大喜,回國后賞功罰罪,對這次戰役進行,然后以君子之言,贊揚晉文公的霸業。至此,敘述圓滿結束。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三
左丘明的《左傳》作為中國最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它代表了先秦文化和文學的最高成就,晉代學者賀循稱之“史之極也”,宋代學者呂祖謙稱之“接三代之末流,《五經》之余派。學者茍盡心于此,則有不盡只用矣。”足以可見其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
《左傳》的史料價值是非常巨大的。記載非常豐富,記載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很多諸侯的治國霸業。所以《左傳》是我們了解先秦時期的列國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寶貴資料。特別是詳細記載了諸侯、王室之間的明爭暗斗,這些資料都曾作為后世史學家們的原始參考,如司馬遷和班固等著《史記》和《漢書》的時候,都以《左傳》為原始材料整理,《左傳》的史料價值是得到公認的,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這部史學上第一部編年體形式的書籍,拓寬了我國史學發展的長河,開創了先河。值得一提的是,《左傳》中記載的戰爭非常之多,多達四百多次,其中不乏一些膾炙人口的典故,如城濮之戰、鄢陵之戰、殽之戰等,戰爭的時間,背景,起因,戰爭的經驗等都記述的非常詳實。更值得稱道的是左丘明對于戰爭始終抱著客觀的態度,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做到了不偏不倚。我想這些經典的戰爭也是后世兵家早期研究的對象吧。
我們可能太注重《左傳》的史料價值,而忽略了其文學價值。其實,《左傳》的文學性同樣不容小覷。他能將那么多雜亂的歷史事件有條不紊的敘述出來,并且對于歷史中人物個性的描寫也非常突出,生動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左傳》也很好的傳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以來認為這是對《春秋》的最完美的注解,“民本”的思想顯得尤其突出。
它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文化瑰寶,歷代的學者們將其與《史記》并稱,不是不無道理的。我們要善于發現這部“歷史散文”的魅力。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四
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中的重要篇章之一,是春秋時期歷史的典范之作。閱讀左傳不僅可以了解春秋時代的歷史事件,還能通過對其中人物思想、品德、行為的描寫,深入觸摸到古人的感受和價值觀念。長期以來,左傳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熱愛和重視,因為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德智慧,對于人們的生活和成長都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第二段:左傳語言淺顯明了,易于理解。
相較于其它古代史書,左傳的語言風格淺顯明了,易于理解。作者針對不同事件采用了不同的寫作手法,或抒情,或議論,或記敘,使得整個史書通俗易懂,讀來耐人尋味。借助作者生動的文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和影響,進一步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和人們的思想狀態。同時,左傳也融入了許多鮮活的個人經歷和情感,使得讀者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當時人們的喜怒哀樂。通過閱讀左傳,不僅能夠了解文字背后的歷史,還能夠看到人類情感和智慧的真實流動。
第三段:左傳人物塑造深入細膩,富有感染力。
左傳中的人物形象是書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作者通過對不同人物的品質、性格、行為的描寫,將他們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不論是孔子、子貢這樣的偉人,還是桓公、莊公這樣的君王,都有著鮮活的形象和飽滿的內心世界。他們在各種復雜的歷史事件中,展示出不同的品德和智慧,給予讀者很多啟示。讀左傳,我們可以看到眾多英雄人物,他們面對挫折和困境時的堅定和勇敢,也看到他們在權力和利益面前所表現出的智慧和追求公正的決心。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細膩和感染力,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加立體地認識他們,甚至會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發生共鳴。
第四段:左傳思想啟示豐富多樣,有助于人生成長。
左傳作為一部史書,也是一本關于人生與道德的著作。左傳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思想啟示,對于人們的成長和人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通過閱讀左傳,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了解到古代人們如何面對困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追求公平正義。左傳中儒家思想的精髓也得以體現,使人們明白到仁愛、忠誠、孝悌等美德的重要性。左傳中所描繪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行為,往往給予人們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勇氣,激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卓越和品德的提高。
第五段:結尾總結,呼吁讀左傳。
總體而言,讀左傳是一次對古代歷史和道德智慧的探索和領悟。通過閱讀左傳,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春秋時期的具體歷史事件,更能夠深入領悟到人類的思想與道德發展的過程。左傳的語言和人物塑造立體豐富,能夠讓讀者更加貼近歷史和人物,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智慧。左傳中的思想啟示對于當代人們的成長和人生意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呼吁讀者們多讀左傳,深入思考其中的智慧,并將之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五
左傳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書之一,第一次讀它時我就被其雄奇的筆墨和深奧的思想所吸引,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個人對左傳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歷史非常珍貴。
左傳好比一部歷史的大百科全書,它記錄下了中國一段段值得被稱道的經典傳奇故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歷史豐富多彩。通過閱讀左傳,我瞬間獲得了海量的歷史信息,了解到很多關于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事件和先賢們的思想,讓我感受到歷史的珍貴和彌足珍貴的文化傳承。
第二段:左傳是人性的釋放。
左傳書中的人物形象比較豐滿,往往表現出各種人性中的美好和丑惡的一面。不同人物的性格、行動經歷、處事理念等各個方面都透露出深刻的人性哲學,讀完之后,讓我對人性的深刻領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第三段:歷史可以重構那些失落的記憶。
通過對左傳中所存記載的歷史事件的了解,不僅可以大力發掘一些塵封已久的歷史真相,而且可以重現曾經失落的歷史記憶,為尋求真相奠定了基礎。因此要針對當前的社會背景,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去正確重新構建一些失落的歷史,以領悟人類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因。
第四段:左傳的思想與現實有著緊密聯系。
左傳是引領時代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里面的故事往往功能強大,往往能夠推進當時社會的發展,解決當時社會面臨的問題。閱讀左傳,應該要注重對當代化契合性的思考和剖析,將其思想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那么作為現代人我們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收益。
第五段:感悟到歷史是不斷發展的。
人生百態,歷史千變萬化,通過歷史的學習,我深深感受到人類發展史的變化過程。由青銅時代到玉器和書寫的出現,牛車時代到馬車時代萬物變化萬物皆生。尤其是在閱讀左傳的過程中,我目睹了各種歷史事件與人物的發生,從中把握到歷史的基本規律,并從中領悟到歷史是不斷發展和更新的,盡管是在不斷更新的歷史中,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和軌跡都各不相同,但其歷史意義永存于心。
結論:通過讀左傳所獲得的歷史體驗,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更讓我體會到了歷史的珍貴,以及人性的復雜和生命的深刻意義。左傳的價值永不減少,它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思想,指引著我們前進、追求和探索,實在是我們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六
左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在讀完左傳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所蘊含的豐富智慧和深刻思考,對于我個人的成長和思維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于讀左傳的心得體會。
首先,左傳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豐富的歷史細節和精彩的故事情節。左傳詳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斗爭、外交手腕和軍事戰爭,其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例如,左傳中記載了晉國重臣郤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倒行逆施,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放過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有助于我們對于春秋時期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為我們提供了思考和警示。
其次,讀左傳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視死生為常”的胸懷和豁達心態。在左傳中,經常出現君臣為國家利益甘愿犧牲自己、不惜一切代價的情節。例如,在楚莊王國內叛亂時,重臣屈原為了保住國家領土而投江自盡,以示堅貞不渝。這種視死生為常的豁達心態和忠誠精神令我深受觸動,它不僅是古代君臣道德風貌的體現,也是對于我們今人的一種啟示和鞭策。
第三,左傳讓我體會到了道德選擇和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性。在左傳中,時常出現君主和重臣面臨道德選擇時的矛盾和掙扎。例如,在左傳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講述了曾參在楚莊王面前勸諫不被采納后,選擇了棄官而去的情節。這種講述人物內心掙扎和道德選擇的描寫,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道德的復雜性和辨證的思考方式。
第四,讀左傳還讓我真正意識到了歷史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左傳作為一部史書,詳細記載了各個國家的政治、軍事和文化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信息。通過閱讀左傳,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對于我們的啟示和教益。只有了解過去的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現在和未來,為我們的人生和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最后,讀左傳還讓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在左傳中,我們看到了許多英雄兒女、賢士圣王的形象,他們的形象和事跡一直都是我追求的目標。通過與左傳中的英雄人物相比較,我不禁感慨自己的不足和進步的空間。讀左傳讓我清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同時也激勵我不斷自我完善,追求卓越。
總之,讀左傳讓我收獲頗豐。它不僅讓我對于古代歷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我對于歷史和文化的熱愛。讀左傳讓我看到了遠古時代人們的智慧和勇敢,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今的生活和成長的機會。我希望通過閱讀左傳,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為社會和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七
隱公二年到隱公四年,魯國顯得很安靜,旁邊的衛國卻亂得很,三年內,王位上先后坐過四個人。第一個,是衛莊公。衛莊公挺有艷福一個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說,還有一個相當漂亮的大老婆,是誰呢?就是詩經衛風《碩人》的女主角莊姜,她是齊國公主,詩經云:齊候之子,衛候之妻,東宮之妹,邢候之姨。她長得美,衛國人用了種種比喻來贊美她,這些比喻堪稱經典,為后世傳唱,“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傳說莊姜是一個非常賢德的女子,她膝下無子,后來莊公娶了陳國兩姐妹,姐姐厲媯,妹妹戴媯,戴媯生了桓公,莊姜很喜歡,就當成自己兒子來養。莊姜的兒子,按禮自然就是繼位之人了,那個時候莊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順理成章繼了位。可惜王位沒有坐幾天,就被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給滅了。這個州吁是當年他父親相當寵愛的女人的兒子,好暴力,目中無人,莊姜就很不喜歡他。當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給莊公敲過警鐘,說這個娃娃沒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個禍害。他的推理很簡單:自古以來,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寵愛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沒有了,不崩潰就只能造反了。可惜莊公不聽,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殺了。州吁也是個上進的主,要政績的,他一上位,就決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肅上世的恩仇。-這又要說隱公一年的時候,鄭伯討伐共叔段,當時共叔段的兒子共叔滑流竄到衛國,衛莊公幫他打鄭國,結果來來去去鄭衛兩國就結了仇。現在州吁想去打鄭國,一則他得找個同盟的(鄭國挺強大的,衛國單挑肯定不行),二來也得找個合適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他觀看了一下國際形勢,也是碰巧,就在那個時候,宋國和鄭國有了點過節。那是在隱公三年的時候,宋穆公去世了,他是個講仁義的人,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他哥哥的兒子(后來的宋殤公),只因為當年他哥哥把王位傳給了他。他把自己的兒子馮送到了鄭地居住。鄭國人覺得馮很委屈(不知道馮是不是也覺得其父對自己太不公平,嘰嘰歪歪了幾句),決意幫他(一方面也是利用他,如果馮當上了王,自然強大的鄭就和宋是同盟沒得說)。這個時候,州吁就去找宋國,挑釁殤公打鄭國,說如果宋出兵,他衛國就出兵出力,連帶著還有當時與衛交好的陳國和蔡國(可惜州吁殺了陳國戴媯的兒子,陳國還與衛國交好)。這是在隱公四年的時候。左傳上記載伐鄭有兩次,一次在夏,一次在秋,都很可愛,第一次打了五天,估計是不分彼此;第二次勝了,正好又是秋天,把鄭國的糧食扛了回去(取其禾而還)。
然而州吁老是打仗,國內人民不喜歡了,所謂民可以覆舟也,州吁這個道理就算不明白也是有直接感受的,可他還是個愣頭青,扶持他的石厚也沒什么主意,就跑回去問他的父親石碏。石碏當年就警告衛莊公關于州吁的事,也讓自己的兒子石厚少跟州吁往來,結果都沒聽他的,石碏在莊公死后就告老隱退了。現在石厚跑回來問父親,怎么樣能夠穩固州吁的地位。石碏說,很簡單,去見周天子就行。他還告訴他的兒子,因為陳國正與周交好,陳又與衛關系好,你和州吁去打點一下陳國,通過陳國的關系去見周天子,就一定見得到。兒子一聽,像是個好辦法,就和州吁去了。哪想到虎毒不食子,石碏卻大義滅親,他一面又去陳國,說州吁和石厚都是弒君(衛桓公)之人(而且衛桓公無論怎么說,都和陳國有血親關系阿),自己年老無為,建議陳國把他們殺了。陳國于是把州吁和石厚逮捕起來(自己送上門的),等衛國自己發落。兩個都被殺了。宣公即位。這就是有名的石碏大義滅親,史書謂之曰“純臣”也。看上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古人都多子,親情總顯得很單薄。兄弟殘殺,父子殘殺,常見得很。可怕。
另外,隱公三年的夏天,魯隱公的親生母親聲子死了,大概是因為隱公乃“攝政”,所以并沒有以大禮葬之書之。又一嘆。
左傳的心得體會篇八
春秋左傳,是我國古代史書《左傳》中的一部分,記錄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政治斗爭。閱讀這部經典之作,我受益良多,深受啟發。以下,我將從歷史價值、政治智慧、道德觀念、文化傳承和思想啟示五個方面,分享我對《春秋左傳》的心得體會。
首先,閱讀《春秋左傳》讓我深刻領悟到其歷史的珍貴價值。《春秋左傳》是我國古代最早、最重要的歷史書之一,記錄了魯國大夫左丘明所見到的、聽說到的春秋時期的各個國家的政治斗爭、社會情況和風俗習慣等。這些歷史資料不僅僅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依據。通過閱讀《春秋左傳》,我清晰地了解到了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社會狀況以及歷史發展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了我國古代歷史的演變過程。
其次,閱讀《春秋左傳》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智慧。《春秋左傳》以其細膩入微的文字描繪和豐富多樣的角色塑造,展示了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政治斗爭和權謀手段。通過閱讀,我意識到政治智慧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古人在權力的較量中,善于運用智慧和策略,謀求自身的利益。他們不僅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理想,更要有智慧和機智的思維。閱讀《春秋左傳》,我從中汲取了一些策略思維的啟示,明白了在現實社會中必須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智慧,才能應對復雜的政治環境。
第三,閱讀《春秋左傳》讓我反思并加深了對道德觀念的認識。《春秋左傳》中展現了春秋時期人們的道德觀念和人生態度。一方面,書中有諸多忠義之士,如孔子、伯牛等,他們以德服人、以忠義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另一方面,也有人貪婪、背信棄義,以權謀私利。通過這些道德爭斗的故事,我認識到道德觀念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只有堅守道德原則,追求內心的高尚和真誠,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和君子。
第四,閱讀《春秋左傳》對于文化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春秋左傳》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中所描繪的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我深入了解到了我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和風俗。古代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我們歷史的寶貴遺產。通過閱讀《春秋左傳》,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還能夠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為我國文化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最后,通過閱讀《春秋左傳》,我汲取到了豐富的思想啟示。《春秋左傳》以其獨特的思想和哲學的深度,對我個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對權力、財富、名譽等問題的探討,使我認識到這些物質的追求并非最終的目標,而是應該追求仁愛、真理和美好的人生。《春秋左傳》中也反復提及禮儀、仁義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對忠誠、正直和高尚品質的崇尚。這些思想啟示幫助我理清了自己的價值觀,明確了我追求的目標和信仰。
總而言之,閱讀《春秋左傳》讓我獲益匪淺。通過對其中的歷史價值、政治智慧、道德觀念、文化傳承及思想啟示的深入探討,我深刻理解到了這部經典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歷史給予我們的啟迪和教益,并意識到自己對于文化傳承的責任和使命。我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閱讀,我們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使我們的國家文明不斷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