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羊脂球讀后感篇一
看了莫泊桑的處女作《羊脂球》后,頗覺受益匪淺。
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普法戰爭中在戰火下生活的人民的無奈和悲哀,看到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妓女的愛國心,看到一個個道貌岸然、披著禮儀外衣的資產階級人物的可恨。深深地被莫泊桑字里行間濃厚的悲觀主義和妙筆生花的寫法震撼了。
一群法國人,因為戰爭,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他國謀生。在馬車上,他們又渴又餓,卻才發現忘記帶食物了。這時一個叫做羊脂球的好心妓女,把她的食物分給了那些所謂社會上流、平時春風得意的富豪們。在食物的面前,他們也低下了頭,開始大吃大喝起來。當吃完之后,仿佛沒發生似的,又恢復了平日的尊嚴,對那個剛剛幫助他們的妓女又不屑一顧。仿佛看她一眼,會倒霉似的。這讓我們讀者認清了這些貴族的丑陋面貌。
當他們到了旅館,一位德國軍官看上了羊脂球時,他們卻不幫助她擺脫困境,反而一步一步地設計,引誘她同意。因為如果她不同意的話,他們就走不了。在羊脂球的危難時刻,這群貴族,卻拋棄了她,不給予她一絲一毫的安慰與幫助,反而越發的冷落她、陷害她。他們不曾想過,當他們忍饑挨餓的時候,是誰伸出了援手給他們食物,讓他們驅寒填飽肚子。這群忘恩負義的貴族,讓讀者看完,真的很惱火。
當羊脂球堅決不同意的時候,德國軍官把他們軟禁了起來,于是大家就開始排斥羊脂球,語言攻擊,軟磨硬泡,連哄帶騙,才達成了他們的目的。這就是這群貴族所謂的高貴。當羊脂球在路上沒有食物的時候,他們卻不愿與她分享,也沒有人問候一聲。這讓羊脂球傷心不已,可憐的羊脂球,只能用眼淚來充饑。
這就是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區別?往日的那些偽君子,在關鍵時刻,卻拋棄別人,只顧自己。人世間就是這樣,平日里裝模作樣的人們,在危機時刻,只顧自保,誰曾想過別人?考慮過別人?關心過別人?就算有那也只是為數不多的。
羊脂球讀后感篇二
看了莫泊桑的處女作《羊脂球》后,頗覺受益匪淺,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普法戰爭中在戰火下生活的人民的無奈和悲哀,看到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女的愛國心,看到一個個道貌岸然、披著禮儀外衣的資產階級人物。深深地被莫泊桑字里行間濃厚的悲觀主義和妙筆生花的寫法震撼了。
小說中的故事圍繞著一個旅館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展開。文章先從一輛馬車上入手,寫到眾人因為匆忙沒有帶食物,而作為女的羊脂球,出于好心,把食物分給了一些“上層人物”,而在食物的面前,這些平時自謂不凡的人,再也沒有一點對于主人的尊重,開始大吃大喝起來。而當他們吃完食物時,又把自己的“尊嚴”丟得一干二凈,和這個之前受他們鄙視的女套近乎,幾為貴婦又開始同情起她來,甚至尊稱羊脂球為“女士”“小姐”,變化如此之快,讓讀者出乎意料,但同時也認清了這些所謂“貴族”的卑鄙面貌。
當他們來到旅館,德國軍官看上了羊脂球,想讓他陪自己過夜,()羊脂球雖然是一個女,卻有著一顆愛國的心,于是德國軍官遭到拒絕后惱羞成怒,不讓一行人走,把車上的人們軟禁起來。大家就開始對羊脂球憎恨起來,對她展開語言攻勢,軟磨硬泡,連哄帶騙,達成了他們的目的。于是又把她冷落在一旁,把它當成垃圾一樣丟在一旁,也不看她一眼,好像生怕自己被玷污了一般。
諷刺的是,當大家都把東西拿出來吃的時候,羊脂球卻忘了帶吃的,但是這次卻沒有任何人把食物拿出來給她吃,羊脂球算是看清了這些人的卑鄙面孔,只能一個人抱著籃子抽泣著。
我看不起那些偽君子,更加對他們痛恨不已。他們的兩面派,他們的假惺惺也讓我無可奈何。那些貴族就好比現在一些無能的官員一樣,看上去憂國憂民,整日只會滔滔不絕的發表愛國言論,卻一點實事也不做。這些人帶著假面具,以金錢利益為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核心,這樣的人也許會一時得勢,但是最終還是免不了走向滅亡。而羊脂球雖然明白自己不是一個高尚的人,但是她卻有一顆愛國的心和做人最起碼的尊嚴,她的愛國之心值得我們敬佩。
也許處于社會下層的“小人物”在身份和地位上與所謂的“大人物”有區別,但是,小人物也有愛國心和尊嚴,甚至大人物的內心比那些小人物還卑微。
羊脂球讀后感篇三
法國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短篇小說大師。
表面看來,莫泊桑的作品所敘說的似乎都是社會上司空見慣的事,但它隱含的意義卻是十分深刻的。
1880年《羊脂球》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
福樓拜將這部作品稱之為杰作。
該篇亦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它之所以能鶴立雞群,就在于作者對生活的提煉別具慧眼。
《羊脂球》發生在普法戰爭時期,莫泊桑將主角定為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失足婦女,作為正面人物來描繪,這正是這部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更吸引人的是,他將這個失足婦女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資產階級人物作對比——在去往英國逃難的一路上,由于羊脂球的出現,馬車上的人們一下子都成為的朋友,而且還是親密無間的朋友。
即使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依然在一個失足婦女面前擺出一副自命清高的樣子。
然而到了后來,“上層人士”由于沒有食物,當他們看到車上唯一帶著食物的羊脂球時,眼里放射出了憎惡了目光。
顯然,他們都餓慌了。
最先向羊脂球冷嘲熱諷,發起人格進攻的盧瓦佐,此時雙眼卻死死地盯住那只盛滿食物的缽子,假惺惺地說:“妙極了,這位太太比我們有遠見。”當羊脂球提供給他食物時,盧瓦佐又寡廉鮮恥地說:“真的,說實話,我還難以拒絕,我餓得實在支持不住了。
戰爭時期就得按戰爭時期辦,是不是。
羊脂球為了不拖累行程,委曲求全地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但這一切并沒有換回同行者的同情,而更是加深了他們對她的歧視,盡管盧瓦佐的話說的很低劣,但在場的人——除了羊脂球,沒有任何人感到刺耳。
因為憤激也和其他事物一樣,是受環境支配的……最后,在羊脂球的“幫助”下,事情終于辦成了,他們拿到“通行證”后啟程了……那些所謂的上層人物為了自身的利益,在人格和禮儀上也相形見絀,這樣的描寫更是別出心裁,從而充分顯示出本篇主角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以及被抨擊對象的極端自私、寡廉鮮恥的丑陋靈魂。
文章就是這樣運用比現實更全面、更鮮明、更使人信服的場景,烘托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并不以纖巧華美的詞藻取勝,而是以平易通俗、準確有力的文學語言徹底地征服了讀者。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題記
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最著名的作品莫過于世界名著《羊脂球》。
暑假里我抱著濃厚的興趣閱讀了此書,實際上羊脂球一書當中實有28章短篇,而羊脂球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短篇而已,但僅僅是閱覽了這個小短篇我也感覺到受益匪淺。
《羊脂球》的故事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對一輛逃難驛車上的乘客的描寫,折射出法國社會各階層對戰爭、危難的態度和立場。
善良熱心的失足婦女羊脂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用作三天旅途之用的食物全部奉獻出來,幫助其它旅客渡過難關,但是到了危難之時,所有所謂高貴的人為了過境,卻想盡一切辦法,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偉大理由,要羊脂球與普魯士軍官過夜,堅守原則的羊脂球為了旅伴,為了國人,出賣了自己的身體,而之后這些乘客羞辱她,不理睬她。
當饑餓又一次來臨時,羊脂球挨餓了,但沒有人管她。
作者通過一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失足婦女的角度描述了當時那個丑陋不堪的社會現象。
入木三分地描寫了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上流社會資產階級任務黑暗的一面,揭示了他們道貌岸然的外表下,一顆顆沒有人性的骯臟的內心。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那些擁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態度變化。
當那些高貴的伯爵、富有的老板們需要羊脂球的幫助才能脫離德國軍官的扣留時,他們“和藹可親。
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用感情打動她,非常殷勤地恭維她,討她的喜歡。
贊揚她的犧牲將幫了大家大忙,大家將對她有多么感激。”而后,當羊脂球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些人“不約而同地掉轉頭去,好像沒看見她一樣。”高貴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對她避得遠遠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離她遠遠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帶著什么傳染病似的。”簡潔的語言,強烈的對比,把那些擁有高貴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虛偽做作刻畫地如此精準而又深刻,把這些人高貴、雍榮外表遮蓋下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來,令我們每個讀者不禁對這些偽君子嗤之以鼻。
這不僅僅是一部反侵略小說,也不僅僅是一部歌頌下層人民愛國精神的小說,它同時也是一部諷刺、批判上流社會與侵略者同流合污的小說。
我為羊脂球的悲慘遭遇而難過,為這些老爺太太們感到羞愧。
羊脂球雖然是一個“卑賤”的失足婦女,但是她同樣是一個愛國的勇士,對自己的同胞,她奉獻自己的一切,對入侵法國的敵人,她表現出作為一個法國人的驕傲和尊嚴。
她“懂得在這遭遇中間每一人多少代表著祖國”,于是她在敵人面前顯得又穩重又高傲。
她是莫泊桑筆下一個被出賣的女英雄、一個有著貞德姑娘那樣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熱忱的高大形象,那些與她通車的有錢或有權的“同胞”正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出賣了貞德一樣拋棄了她。
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
老人們說,人生來便是注定要在這世間受苦的,只是有些人受的苦更深重些,有的淡薄些罷了。
在趟浮世這渾水的時候,我們像石子,不停的被消磨,又不停的被命運注入新的元素。
無疑,命運對于羊脂球是無情的。
生在亂世,流落風塵,沒有地位,沒有財富,受盡人們的歧視,每一點想來都是那么苦澀。
面對這些,她并沒有屈服,她是積極向上的,善良天真的天性在她身上自然的流露著,不可磨滅。
白皙的透著紅暈的臉龐,她的美是不加修飾的天然的美,這與同行的旅客中所謂的顯貴是多么的不同,她們的臉上抹著濃重的脂粉,衣服上撒著刺鼻的香水,濃妝艷抹,看起來似乎很美麗。
初見,她急急忙忙的趕上車,那些貴婦太太們對她指指點點,掩嘴偷笑,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都毫無遮攔的表現著她們的不屑和看輕。
是啊,她們怎么會給她好臉色呢,眼前這個女人不過是一個輕賤的紅塵女子,她沒有錢財沒有權利,對于她們,沒有一點利用價值,她們怎么會想到,若干小時后,正是這個輕賤的女人,用自己帶來的葡萄酒和各種食物填補她們饑餓的胃呢。
再相談,羊脂球是那些高貴的人們作為與普魯士人給予的自由交換的籌碼。
他們每個人都在臉上堆滿了笑臉,仿佛已經忘卻了她卑微的骯臟的職業,現在,她是他們唯一的突破口,只有讓她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才可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所以他們放下身段,對她套著近乎。
羊脂球讀后感篇四
看了莫泊桑的處女作《羊脂球》后,頗覺受益匪淺,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普法戰爭中在戰火下生活的人民的無奈和悲哀,看到了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的愛國心,看到一個個道貌岸然、披著禮儀外衣的資產階級人物。深深地被莫泊桑字里行間濃厚的悲觀主義和妙筆生花的寫法震撼了。
小說中的故事圍繞著一個旅館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展開。文章先從一輛馬車上入手,寫到眾人因為匆忙沒有帶食物,而作為的羊脂球,出于好心,把食物分給了一些“上層人物”,而在食物的面前,這些平時自謂不凡的人,再也沒有一點對于主人的尊重,開始大吃大喝起來。而當他們吃完食物時,又把自己的“尊嚴”丟得一干二凈,和這個之前受他們鄙視的套近乎,幾為貴婦又開始同情起她來,甚至尊稱羊脂球為“女士”“小姐”,變化如此之快,讓讀者出乎意料,但同時也認清了這些所謂“貴族”的卑鄙面貌。
當他們來到旅館,德國軍官看上了羊脂球,想讓他陪自己過夜,羊脂球雖然是一個,卻有著一顆愛國的心,于是德國軍官遭到拒絕后惱羞成怒,不讓一行人走,把車上的人們軟禁起來。大家就開始對羊脂球憎恨起來,對她展開語言攻勢,軟磨硬泡,連哄帶騙,達成了他們的目的。于是又把她冷落在一旁,把它當成垃圾一樣丟在一旁,也不看她一眼,好像生怕自己被玷污了一般。
諷刺的是,當大家都把東西拿出來吃的時候,羊脂球卻忘了帶吃的,但是這次卻沒有任何人把食物拿出來給她吃,羊脂球算是看清了這些人的卑鄙面孔,只能一個人抱著籃子抽泣著。
我看不起那些偽君子,更加對他們痛恨不已。他們的兩面派,他們的假惺惺也讓我無可奈何。那些貴族就好比現在一些無能的官員一樣,看上去憂國憂民,整日只會滔滔不絕的發表愛國言論,卻一點實事也不做。這些人帶著假面具,以金錢利益為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核心,這樣的人也許會一時得勢,但是最終還是免不了走向滅亡。而羊脂球雖然明白自己不是一個高尚的人,但是她卻有一顆愛國的心和做人最起碼的尊嚴,她的愛國之心值得我們敬佩。
羊脂球讀后感篇五
莫泊桑的這篇作品注重真實,他冷靜、理智沒有摻雜他私人情感的在他的小說里,把生活的準確形象描述給我們,他的小說絲毫沒有把他的思想或是感悟的意圖硬塞給讀者,而更多的是用真實來引導你去思考和挖掘他闡述的.事件后隱藏的事實真相和蘊含的意義。
在這個小說里,無時無處沒有用到對比手法,它幾乎貫穿了全文:初上車時三位闊佬及他們的夫人高高在上地對其它人的蔑視與最后在聽到高尼岱演奏的《馬賽曲》中的狼狽不堪、惱怒的心情之間的對比;他們一開始對羊脂球的冷嘲熱諷,到后來羊脂球與他們共享食物,他們對羊脂球假惺惺的友好,再到最后,對羊脂球的冷淡與蔑視,這三者之間的對比;還有人物之間的對比:卑劣下作的鳥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體但內心賤的幾位貴婦,與之對立的卻是身為妓女卻深明大義、熱愛祖國的羊脂球。
讀完這篇文章,了解的是一種歷史背景環境中人們的另外一種面貌,學到的是一種常見而又不容易寫好的寫作手法,收獲的是讓我更深一層的了解復雜的現實社會。
羊脂球讀后感篇六
每次出來,包里總帶著這兩本書中的一本,多數時候帶的是《中篇選》,多數時候翻閱的是《羊脂球》。所以說是在再讀,重讀不確切,是在累讀了。由于看得特細,這次的再讀感想更多――有的是充裕的時間來看來思。
《羊脂球》是是一篇構思極其絕妙的非常出色的作品。按理說,高貴的各色人等應該展現出高尚的高大的光輝的形象來,因為只有這樣方配得上高貴二字。可是,在莫泊桑的筆下,這些原本值得人們尊敬的高貴人士在一個妓女面前各顯丑態。那么,在悠關民族存亡的普法戰爭時期里,法國上等社會的精神狀態就可想而知了。這一切,莫泊桑寫得樸素自然,寫得毫不費力,寫得極其深刻!
一輛淪陷區小鎮里的逃難馬車要去法軍據守的地方。駕車的是一個猥褻的老馬車夫,所載十位乘客中,除了妓女艾麗白薩。魯塞――人稱“羊脂球”外,好象都是法蘭西的優秀子孫:一對貴族夫婦、一對工業家夫婦、一對商人夫婦,以為民主黨的政治活動家和兩位上帝福音的傳播者――修女。莫泊桑故意地讓九個“高潔”的人和一個“無恥”的妓女坐在同一輛車子上,戰禍和命運迫使他們不分貴賤地緊緊的栓在一起。就這樣,一個法蘭西社會的縮影展現在了讀者眼前。食色,性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羊脂球讀后感篇七
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暑假中,我有幸閱覽了莫泊桑的著名作品《羊脂球》。書中除了《羊脂球》外還有包括我們課本上學習過的《我的叔叔于勒》等三十幾篇短篇小說,內容涉及到普法戰爭;小資產階級和公務員;農村的生活;怪誕的故事;以及婚姻、家庭生活這幾方面。“藝術是有選擇的、有表現力的真實”莫泊桑排除了一切與其主題無關的內容,闡明了本質的、有特點的東西,令其每篇小說都短小精悍又簡單易懂。從這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中,作者想要贊美的或是諷刺的,一切想要表達的都傳遞給了每一位讀者。其中最盛名的自然是本書的同名作品《羊脂球》。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
作者與眾不同地把她作為正面人物描寫,并用其與一群以“正人君子”視人的上流社會資產階級人物作對比,揭示了后者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虛偽連最基本的愛國情感都蕩然無存的骯臟內心。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那些擁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態度變化。當那些高貴的伯爵、富有的老板們需要羊脂球的幫助才能脫離德國軍官的扣留時,他們“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用感情打動她,非常殷勤地恭維她,討她的喜歡。贊揚她的犧牲將幫了大家大忙,大家將對她有多么感激。”
而后,當羊脂球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些人“不約而同地掉轉頭去,好像沒看見她一樣。”高貴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對她避得遠遠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離她遠遠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帶著什么傳染病似的。”簡潔的語言,強烈的對比,把那些擁有高貴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虛偽做作刻畫地如此精準而又深刻,把這些人高貴、雍榮外表遮蓋下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來,令我們每個讀者不禁對這些偽君子嗤之以鼻。莫泊桑的小說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當我們在為其筆下那個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社會感到悲哀的同時,也會自然地聯想到自身。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與19世紀的法國社會當然相差甚遠,但是,從莫泊桑筆下那些假仁假意的偽君子身上,以及那個毫無人情味、充滿資產階級等級觀念的社會中,更讓我們感覺人與人之間真誠地相待是多么的可貴!充滿相互關愛、相互幫助氛圍的社會是多么溫暖!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沒有生活在莫泊桑筆下那種只有利益與等級觀念,人心卻相隔萬里的可悲社會中。但如果我們不懂得好好珍惜,與人相處都戴著“假面具”,為人處事都盤算著是否有利可圖,那么包圍在我們身邊的濃情也將變淡,到最后我們也將生活在一個冰冷的世界里。如果你種下虛情假意的種子,也只可能得到薄情寡義的果實。畢竟,以誠待人是相互的。真心地耕耘也將收獲到真心。我相信真誠地對待每一個身邊的人才會是最快樂的,而你身處的那個小小社會也會是最溫暖的。
羊脂球讀后感篇八
這本書描繪了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在車上的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歌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
羊脂球出于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了自己,羊脂球出于無奈而做出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幅嘴臉,一個個疏遠她,不屑與她講話。她開始為了自己的讓步感到屈辱。黑暗中“羊脂球”一直在哭泣,并內心深處受到強烈的傷害。
“羊脂球”在哭泣,我的心也在哭泣。“羊脂球”有著那么強烈的愛國心,可是后來受觀眾鄙視,這多么不公平!還有那些和“羊脂球”同行的人,他們比那個德國士兵還要不知羞恥!但當我靜下心來思考時,我發現我錯了,世界上不僅有這樣的人,而且還有很多這樣的人。
在這社會里,我們如果達到了這個效果,那么我們的生活一定變得更加絢爛多姿,五彩繽紛。
看了莫泊桑寫的傳世名作《羊脂球》,心中頗有感觸,隨手記下。
上到八十歲老人,下到三歲幼童,對“歌女”一詞也是耳濡目染。她們臉上濃濃的煙熏妝,誘惑嫵媚的神情,暴露妖嬈的穿著令人厭惡。但又有誰能在這些裝飾的背后真正看清楚她們的強顏歡笑的模樣,是麻木,是無奈,是淡然,還是被藏起來的絕望。
大家都知道風靡一時的海賊王吧。里面作惡多端的海賊讓我們記憶猶新,當主角路飛以超人的能力把他們一個個揍飛時,我們的心情就像中國足球終于在奧運得到一分。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路飛也是個海賊呀。而在海軍里,難道沒有壞軍官?就像老鼠軍官一般,人如其名,一只偷偷摸摸的小老鼠。
可以說,羊脂球是一個好歌女。
她愿意在困境中將自己雖然豐盛但為數不多的事物分給他人,甚至可以犧牲自己陪軍官過夜以求大家平安。
最后呢?
無非被眾人罵一句不知羞恥爾爾。
我流下淚,為羊脂球不值,為她悲哀,為她憤怒。
看吧看吧,那些所謂的正義人士不能說明什么,再榮耀正義的職業也總有敗類,而多么臟不堪的職業也大有好人。人們堅定了正義,也模糊了正邪。
請別盲目相信,被表面束裹,透過這些,看清內心。
從小學時期就聽收音機里講著羊脂球的故事,至今難忘。這兩天看見女兒抱著莫泊桑的小說看,我又拾起書重新品味了一番,收獲頗多。讀完后有幾種想法不知對不對。
如果羊脂球不答應普魯士軍官的要求,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該是如何的結局,那么就不能推動情節的發展,也沒有后面強烈的反襯與對比,這一情節在小說中起到橋梁的作用,連接著前部分到達之前,啟程之后,這就是大師們的獨具匠心。
文中有許多細描讓人難忘,羊脂球的外貌描寫與她性格、職業的沖突,處處可見作家對她的偏愛,鳥先生的著墨很多,一個唯利是圖的市儈樣,在情節發展中盡現小丑的.本質,在生活中散布謠言,左右輿論掩蓋內心的虛偽,為自己撈實惠。
高尼岱讀起來好似,一個沒落的貴族,良心未眠的正面人物,結尾處講他吹起口哨一直敲擊著馬車上每個人的心靈,讀起來覺得就是作者在文中的化身。他在那群人取笑羊脂球的輿論中間的聲音雖然是憤慨的,可是太勢單。
再次拜讀,深深感到一篇不朽的作品正是大師對人性的深挖掘,生活真諦的揭露,看完后讓人久久回味,百讀不厭。
羊脂球讀后感篇九
《羊脂球》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小說反襯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揭露了法國上流貴族貪婪、自私、唯利是圖的丑惡嘴臉,同時也贊頌了羊脂球的愛國主義和無私的犧牲精神。
同樣是人,法國各階級的人在占領者面前的截然不同的態度,揭露了貴族資產階級的自私、虛偽和無恥,卻從另一面突出了小人物的高貴品質。法國上流貴族自認為自己是高貴的,所以不屑于與羊脂球這樣的小人物為伍,殊不知他們他們只是有個看似高貴的軀殼而已,他們的靈魂骯臟不堪,低賤無恥。相反,羊脂球的身份是低賤,但她卻有著高貴而純潔的靈魂。這不禁讓人生出許多感慨。
在當今的這個社會里,有太多這樣典型的例子了。有權力、有地位的官員們徇私枉法,貪污受賄,但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時就推三阻四,要么就示意性的掏一下腰包。但無數的不知名的小市民們卻慷慨解囊,愿意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當今的社會就是如此,不論過多久,都難以改變,因為人性是無法改變的。外表高貴的上流社會實則骯臟、低賤。看似低賤的貧民窟也會有著高貴的心靈。
所以,高貴與低賤并不取決于外表,而在于靈魂和人性,所以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高貴與低賤,人性的善與惡,正與邪在當今社會就是如此。
羊脂球讀后感篇十
在這個小說里,具諷刺性的對比手法在文中時時貫穿,如車中兩次進食時各人言辭、行為上的對比、人群對羊脂球前后態度的轉變對比、初上車時三位闊佬及他們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對其它人等的蔑視和最后途中在高尼岱《馬賽曲》中的狼狽不堪、惱怒的心情之間的對比。還有人物之間的對比,莫泊桑客觀而又冷靜的塑造了一組典型環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鳥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體內心x賤的幾位貴婦,與之對立的是身為妓x卻深明大義熱愛祖國的羊脂球。
作者在美麗善良的羊脂球周圍刻畫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們雖然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卻有著和他們的地位成反比的骯臟的靈魂。用天性作對比,用語言作對比,用身份地位作對比,使我們清晰地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善與惡、美與丑。心情也從崇敬到鄙視,從同情到憤怒。同樣是普法戰爭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那么懸殊。平時一本正經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災難面前顯露出卑劣無恥的面孔,而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和尊嚴的人卻表現的無私善良。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羊脂球這個形象是美與丑,可是我們對于她的美麗、善良卻體會深刻。
處于戰爭中的人們都是自顧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卻迥異于他人。雖然,她也是為了保住性命乘車躲避災禍,但作者卻把讀者的視覺轉移到羊脂球隨身所帶的衣食上。這里作者沒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鎮定,但是我們卻從羊脂球準備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嚴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爺、太太那樣,平時傲慢十足、不可一世,發生危險時,卻一個個本性暴露,匆忙得連食品都忘記了。作者獨到的視覺,隱藏了每個人的言行,只是簡單地交待了每個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們一下子看到了誰在面臨災難時是勇敢者,而誰是懦夫。
寫到這里,作者似乎還嫌揭露得不夠。他以蔑視的口氣寫到了那些“上等人”為了填飽肚子,全然不顧先前的尊嚴、面子,而太太們也瞬間將原來故作貞潔的目光變作曖昧、親切,他們的目的再清楚不過,只是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達到裹腹的目的。在這里,作者用諷刺的手法詳細地描寫了每個人的吃相,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會像饑餓的乞丐突然獲得食物那樣,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
“幾張嘴不停地張開了閉攏,閉攏了張開,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兇猛。”
……。
“那一籃子東西是吃光了。十個人吃著一籃子東西毫不費力就把它打掃干凈,大家視為遺憾的是籃子只有這么大而不更大一點。自從把東西吃完以后,談話稍稍冷淡了一些,但還繼續了一些時候?”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于隱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于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并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在《羊脂球》中,這種“隱藏”的藝術更是隨處可見。他客觀、冷靜、不摻雜任何個人感情的對人物的活動進行描述和闡釋。很簡單的,我們沒有花費什么力氣便進入了小說里人物的靈魂,在其中回轉迭合,思索和理解是自發的,沒有絲毫被作者強制及強加。現實主義和先鋒類的東西不同,不像先鋒類的寫作手法所關心的是自身的語言文體敘事等,托著它的是虛構和想象。而現實主義是藝術的重現生活中的真實事件。
小說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x,屬于社會的最低階層,是受到唾棄和背負恥辱的人群。她們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類的墮落,社會的黑暗。小說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那些所謂“上等人”中間的。這種身份,不但遭到“同車人”的蔑視,包括她自己都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當那些傲慢的老爺、太太們由于匆忙出逃而忘記準備食物,餓得饑腸轆轆之時,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聲下氣”地請求他們吃自己豐美的食物。
在這里,作者很自然地寫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沒有激烈的心理斗爭,也沒有任何討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現是那么自然。按理說,以那些"上等人"上車時對于她的無禮態度,羊脂球是不該同情和幫助他們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卻不忍看到別人的悲慘境遇,反而以德報怨、不計前嫌,竟然企求別人接受她的幫助,好像他們若是吃了她的東西,反倒是對她的一種恩惠,一種獎賞。讀到這里,人們被深深觸動了。一個妓x,竟然具備這樣一顆慈悲之心,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難能可貴的。
小說通篇沒有描述過羊脂球的心理活動,她的喜與樂、哀與愁、快樂與欣慰、委屈與憤怒都是通過她的一舉一動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經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們已經深深感悟到、體會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讀來真實自然。為什么羊脂球從來沒有在讀者面前流露過任何心理歷程的變化,但是卻使我們每個人都那么真實的體會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我想,這就是隱藏藝術帶來的震撼力。
《羊脂球》另一個成功之處在于作者在精確的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描述中體現出來的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這一切建立在莫泊桑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結合的基礎上。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文獻都把莫泊桑歸納為批評現實主義作家,盡管他和左拉等自然主義派作家私交甚密,和自然主義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他一貫保持著嚴謹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不僅是《羊脂球》,幾乎在他所有小說中,大部分人物是典型環境中具代表性的下層民眾。他的小說創作大都把矛頭指向當時法國糜爛的資產階層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資產階層的卑劣、虛偽和惡毒,同時,他也對那些下層社會的被侮辱、被壓迫和被損害者充滿了同情和憐憫。
近日,讀了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寫得非常好,我感觸頗多。小說無論是從人物塑造,還是情節和環境設置都堪稱經典。
首先,我覺得小說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小說有羊脂球、鳥先生夫婦、伯爵夫婦、卡雷·拉馬東夫婦、高尼岱、日耳曼軍官等十余個人物,每一個人物作者都采用了不同描繪手法來展現,使一個個人物形象特色鮮明,具體生動。讀者可以看到身材矮小,碘著一個氣球樣的大肚子的鳥先生,而他的妻子卻高大強壯,說話嗓門高。這一高一矮的夫妻形象躍然紙上,隨后作者又插敘鳥先生做生意偷偷摸摸,奸詐陰險的勾當,一個丑惡自私的生意人形象更具體了。作者對伯爵夫婦、馬拉東的夫婦、高尼岱的描寫同樣都進行了外貌描寫,如高尼岱最有特色就是那一大嘴老是浸在民主派咖啡館里啤酒的火紅色的胡子,而卡拉東夫人則嬌小玲瓏,漂亮,一個老嬤嬤臉上滿是麻子,像極了中了排炮的許多散子,另外一個年輕嬤嬤則有著一個漂亮而帶病態的腦袋瓜和一個顯出肺病的胸脯。最精彩當然是主人公羊脂球的描寫,作者為了突出她的胖,把她又矮又胖的身體比喻成一串兒短短的香腸,還寫了她豐滿得連每一節小骨和另一個結合處都箍出一個圈,具體而又細致。另一方面為了突出她的美,又把她的臉蛋比喻成發紅的蘋果,一朵將要開花的芍藥等等。作者在人物的描繪過程中運用了細致精當的比喻、夸張、借代、想象等修辭手法。除了外貌和神態,作者還在作品中插敘了各個人物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經歷,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例如在羊脂球準備去禮堂為新生兒洗禮那一部分,就插敘了羊脂球曾經有一個孩子的痛苦經歷,表現出羊脂球命運的坎坷與內心的善良。此外,作者對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十分到位,如描寫鳥先生等貴族階級分刮羊脂球的食物,“幾張嘴不住地張開來又合攏去,吞著,嚼著,如狼似虎地消納著”,突出了他們饑餓狼狽的樣子。還有鳥先生在大家都睡了后,“自己卻向房門上的鑰匙洞兒里貼著眼睛向外望,一會兒又貼著耳朵向外聽”這突出了鳥先生這個生意人的精明和內心的黑暗。在羊脂球遭受可恥的貴族和生意人忘恩負義的嘲笑時,小說寫到“她感到自己被淹沒在這些正直的惡棍的蔑視里,他們開始把她當做犧牲品,而過后又把她當做臟物丟掉。”通過對羊脂球痛苦的心里描寫,更突出了那些上流階層內心的丑惡無恥,也從側面來贊美了羊脂球的奉獻精神。小說的上層階級們物質富足,社會地位高,可內心卻無比自私,為了個人利益的實現,就踐踏他人的自尊,更無絲毫愛國情懷。而小說中的民主人士高尼岱雖沒直接對羊脂球進行攻擊,但依舊是自私的,是“偽愛國”的,作者最后寫他唱《馬賽曲》,其實是從側面諷刺他的愛國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是真正骨子里愛國。他什么都不做,也同那些人一樣以犧牲羊脂球來換取自由,就好像坐收漁翁之利的人,比起那些更明顯露出丑惡面目的人們更陰險。而小說那鏈各個嬤嬤,作為基督教徒,她們亦是被現實丑惡污染的人,對羊脂球悲慘的遭遇毫無善意,反而是冰冷的,甚至是把羊脂球推向深淵的重要兇手。羊脂球地位低微卻內心善良,貴族等上流層次的人地位高內心丑惡,這是一個很大的反差,作者采用對比是方式展開,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小說在情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比。小說中貴族們對羊脂球的態度在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前后具有強烈對比。在未飽受饑餓之前,他們瞧不起羊脂球,對她嗤之以鼻,在饑餓難耐卻發現羊脂球有美味食物時,就態度轉好,集體對羊脂球報以贊揚的態度,甚至覺得她的地位提高了。而后來羊脂球為他們獻身給德國軍官,再次與他們坐同一輛車時,他們又恢復了丑惡的面貌,全然忘記了羊脂球先前的恩德,不僅不給羊脂球食物,還對羊脂球以更加鄙視的眼光。當得知羊脂球因拒絕德國軍官無理要求,他們都內心泛起了絲絲同情心,對羊脂球的做法表示贊同,認為這是愛國的表現。可當得知是因羊脂球拒絕德國軍官的要求而導致他們逗留時,他們的態度改變,立即變得焦躁不安,并合伙對羊脂球進行攻擊,迫使她委身德國軍官。那時他們的態度是窮兇極惡的,與之前對羊脂球的贊美與可憐截然相反。這一系列對比,不僅將人物個性更鮮明突顯,更使小說情節更緊湊,更具有整體感。此外,情節設置也有很多懸念。如開頭人物的出場,作者不是先安排主人公羊脂球先出場,而是將鳥先生夫婦,伯爵夫婦,馬拉東夫婦等其他次要人物先出場,讓讀者保留懸念和期待,待羊脂球一出場,就給人驚喜之感。還有小說總共寫了六天被滯留在旅館里的時間,而這之中圍繞羊脂球是否會順從德國軍官的要求設置了許多細節。如旅店老板幾次若有深意地詢問羊脂球是否答應,而此時鳥先生、伯爵他們或惶恐或無奈等多種不同的表情神態,讓讀者就期待他們到底會采取怎樣措施去讓羊脂球屈服。
在小說背景和環境描寫上,依舊是精彩的。小說的故事背景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德國強勢入駐法國居民區的時期。蕭瑟破落的法國街頭遍布了強大的日耳曼士兵,法國人們終日惶恐不安,想要逃脫這恐怖的牢籠。于是,小說中的人物就一個個上臺了。作者為人物情節的安排設置了一個豐富合理的大背景,真實可信。小說環境描寫也十分細致生動,如“然而在空氣當中總有一點兒東西,一點兒飄忽不定無從捉摸的東西,一種不可容忍的異樣氣氛,仿佛是一種散開了的味兒,那種外禍侵入的味兒。它充塞著私人住宅和公共場所,它使得飲食變了滋味,它使人覺得是在旅行中間,旅行得很遠,走進了野蠻而又危險的部落。”作者從空氣入手,寫出了法國街頭氣氛的沉悶和恐怖,更為全文籠罩了一絲陰暗的氣氛。小說的主題是諷刺那些假仁假義的法國上層階層,他們金錢至上、偽善偽愛國,十足的人間x渣。而從正面贊頌了雖流落風塵,可卻仍舊保持一顆善良、樂于奉獻、并且“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羊脂球,宣揚了一種正確的愛國態度,不偽裝而是真實發自內心的。
讀完這篇小說,我收獲頗多,希望以后能多讀到這樣的小說。
羊脂球讀后感篇十一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大聲疾呼:“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我覺得莫泊桑書中的羊脂球就是這樣的人。
《羊脂球》的故事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對一輛逃難驛車上的乘客的描寫,折射出法國社會各階層對戰爭、危難的態度和立場。善良熱心的妓女羊脂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用作三天旅途之用的食物全部奉獻出來,幫助其它旅客渡過難關,但是到了危難之時,所有所謂高貴的人為了過境,卻想盡一切辦法,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偉大理由,要羊脂球與普魯士軍官過夜,堅守原則的羊脂球為了旅伴,為了國人,出賣了自己的身體,而之后這些乘客羞辱她,不理睬她。當饑餓又一次來臨時,羊脂球挨餓了,但沒有人管她。
我為羊脂球的悲慘遭遇而難過,為這些老爺太太們感到羞愧。羊脂球雖然是一個“卑賤”的妓女,但是她同樣是一個愛國的勇士,對自己的同胞,她奉獻自己的一切,對入侵法國的敵人,她表現出作為一個法國人的驕傲和尊嚴。她“懂得在這遭遇中間每一人多少代表著祖國”,于是她在敵人面前顯得又穩重又高傲。
當我們面對危險時,一個人的精神才決定一個人的地位,戰爭來臨時,羊脂球這個卑微的妓女反比有權有勢的貴族,比腰纏萬貫的資本家,比整日祈禱的修女來得更堅強,更偉大,更高貴,更純潔。就像抗日戰爭中我國的廣大無產階級一樣,雖然往日地位不高,但是他們一心為國,勇敢正直,遠比一些趨炎附勢的權貴要高貴。我要做面對危險不膽怯、面對敵人不畏懼的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而那些平時位高權重的老爺太太們呢,忘卻了路途中曾經說過的自己對英勇的法國人的尊敬,老老實實地聽從了普魯士兵的命令。這些成天高呼愛國主義的人只是很自私的想脫身。為了脫身,這些虛偽的上層人士,在敵人面前喪失了人格,忘卻了羊脂球曾給予他們的無私奉獻。,他們卻無恥地認為,羊脂球既然是個妓女,那么法國人也好,普魯士人也好,“在她,那原是很不關重要”。他們合起伙來,用種種“偉大”的借口不露聲色地試圖說服羊脂球“獻身報國”。羊脂球為了同胞出賣了自己的身體,但這些人為了私心,為了安全,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他們才是卑賤的人,羊脂球雖然沒有什么地位,但是她品德高尚,這些出賣了靈魂的人,他們才是最悲慘,最卑賤的。
現在的我們,沒有生活在莫泊桑筆下那種只有利益與等級觀念、人心卻相隔萬里的可悲社會中。我無法說我會像羊脂球一樣奉獻自我,但是我會珍惜現在,以真心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身邊溫暖的社會環境。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沒有生活在莫泊桑筆下那種只有利益與等級觀念,人心卻相隔萬里的可悲社會中。但如果我們不懂得好好珍惜,與人相處都戴著“假面具”,為人處事都盤算著是否有利可圖,那么包圍在我們身邊的濃情也將變淡,到最后我們也將生活在一個冰冷的'世界里。如果你種下虛情假意的種子,也只可能得到薄情寡義的果實。畢竟,以誠待人是相互的。真心地耕耘也將收獲到真心。我相信真誠地對待每一個身邊的人才會是最快樂的,而你身處的那個小小社會也會是最溫暖的。每個人所在的小社會組成一個大社會。莫泊桑大師鞭撻了資產階級等級觀念以及冰冷的人際關系,不正呼吁了一個充滿濃情的社會嗎?只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創建一個溫暖的小社會,那么必將連成一個光明、美好的濃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