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工地實習日記篇一
今天,李哥給我看了施工圖,還教育我看圖的重要性,“看圖你要了解結構的柱距、柱網尺寸;柱和梁的斷面、高度和跨度;圍護墻體和柱軸線之間的尺寸關系;板的厚度和結構標高等。明確柱子縱向鋼筋的強度等級、規(guī)格、數量以及搭接要求;箍筋的規(guī)格、間距、和強度等級;每層柱及柱的配筋量的變化;梁的配筋要求及每層梁及梁的配筋量的變化;板的配筋要求等;了解各層所用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抗?jié)B、抗蝕、防腐等。圖紙的審核主要是為防止一些圖紙的矛盾對施工的影響,如遙控標高與結構之間是否矛盾,管線的安裝對結構是否有影響,圖紙的設計是否能夠實現等。聽的我一頭霧水。
上午到工地之后,來到辦公室找不到“同事”了,大家都去現場圍觀澆筑混凝土,帶好安全帽后我也加入的參觀之中,與旁邊人聊天得知,澆筑工作從凌晨4點就開始了,我到時澆筑工作才進行了不到四分之一,我找到負責簽收混凝土的技術員,看了看工程料清單,在字里行間的數據中查找著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信息,看著這十幾張單子,我漸漸明白一些:外墻,剪力墻和樓板用的混凝土不都是一樣的,剪力墻大多是c30的,但是我發(fā)現外墻所用的混凝土為c40p6,這個p6代表什么呢?印象中施工課和混凝土課中都沒有提到類似的字母含義,在詢問師傅得知p是抗?jié)B的意思,后邊的數字是抗?jié)B等級。我想書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學好土木工程這門學科,成為合格的土木人我們要學的不僅是課本上的東西,實踐方面要學的東西更多,更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解每項分部工程的工序與各工種的施工工藝。澆筑工作一直持續(xù)到下午,期間我與施工員一同制作了兩組混凝土試塊,在材料課上曾做過類似的實驗,所以做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第二天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今天過得比較充實,讓我感到工地上到處都是細節(jié)到處都是知識,這就需要我認真觀察學習。
天色昏暗,下著不小的雨,早上起床看著窗外陰雨霏霏糾結著今天到底要不要去工地了,想想細數下來才第四天,才第四天就曠工終究不是負責人的行為,到工地后我主要的工作地點二號樓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工人在堆砌一些鋼筋,由于下雨的緣故,原本計劃的電渣壓力焊工業(yè)沒有辦法進場工作了,我想這對工程進度是有一些損失,但對于結構安全確實是有些幫助,潮濕、適當的溫度,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作用要比一直在上邊澆水好的多,今天應該沒有工作可以做了,正巧一號樓裙房的基礎今天要進行澆筑,前兩天曾留心過這里,看樣子應該是普通加三級灰土處理過的地基,條形基礎,采用c25混凝土雖然基礎澆筑量遠小于每一樓層的澆筑量,但仍有80方,連續(xù)不斷的澆了4個多小時才弄完,罐車把混凝土傾倒到泵車,泵車把混凝土泵送到基礎上面。澆筑梁的時候混凝土溢出來了,往地上嘩嘩的掉,有兩個工人剛好在下面,被石子雨砸了。有些模板沒有固定好,混凝土澆筑后有鼓模的趨勢,工人后來再把插銷砸緊一些,才解決這問題,而且模板的密閉性不好,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漏漿現象,,這樣會造成混凝土的浪費,還得繼續(xù)返工,費時費力費錢。所以我想,做工作要認真負責,為自己也為他人。
今天跟著他們一起去三樓“平水”。剛聽到“平水”二字我一頭霧水,到了現場才知道是進行水平線的定位。等到現場施工的時候,我主動要求想試試,對于水準儀的操作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操作過,心想應該沒問題,但實際操作中才知道竟然差那么多,所以犯了不少錯誤。經他們的指點和講解,才幡然醒悟。
今天是我第一天實習,帶著一種忐忑的心情來到了工地,一個看似熟悉卻又非常陌生的地方。熱心的×工(我實習的指導員)帶我去施工現場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聽著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東西是我不知道的,是我要學習的。作為施工現場:應講究總平面布置,如鋼筋的加工區(qū)、河沙、水泥等其它材料堆場,機械設備有塔吊、鏟車、攪拌機等,還了解了項目部的組織機構,主要有項目經理、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施工負責人、預算員、安全員、質量員、材料員、資料員、質量員、施工員等人員組成,并對工程的概況進行了初步學習了解,本工程由中建六局承建,工程為××××花園小區(qū),建筑使用年限為70年,地處××××北街。通過一天的學習,我對施工現場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工告訴我接下來幾天都需要學習有關于工地的安全問題,因為這是想要進入工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今天先說了“三保”防護,即: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
凡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安全帽要經常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報廢。凡在2m及2m以上高處作業(yè),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掉和隨意更換。安全網的規(guī)格、材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使用前要認真檢驗。該工程外側及龍門架外型。接下來就是預埋管線及鐵活。最后就是墊塊,側面的墊塊應與鋼筋綁牢,不應遺漏。
今天5號樓正在支模板,從施工技術負責人那里了解到支模模板施工前,應根據建筑物結構特點和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模板設計,并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模板及支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自重、側壓力和施工中產生的荷載及風荷載。各種材料模板的制作,應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模板支架材料宜采用鋼管、門型架、型鋼、塔身標準節(jié)、木桿等。模板支架材質應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
今天了解到支模還需要滿足下列構造要求:模板支架立桿底部應設置墊板;模板支架立桿在安裝的同時,應加設水平支撐;當采用多層支模時,上下各層立桿應保持在同一垂直線上;需進行二次支撐的模板,當安裝二次支撐時,模板上不得有施工荷載。模板支架的安裝應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安裝完畢澆筑混凝土前,經驗收確認符合要求。
今天天不好,下起了小雨,沒出去,在屋里看了會書,看了些關于防水的做法,就順手記了下來,其做法是基層表面清理、修補,噴、涂基層處理劑,測量放線,鋪貼附加層,鋪貼卷材防水層,淋(蓄)水試驗,鋪設保護層。瀝青卷材的鋪貼通常采用澆油法和刷油法,在干燥的基層上涂滿瀝青瑪蒂脂,隨澆涂隨鋪卷材。鋪貼時瀝青瑪蒂脂涂刷應均勻,不得過厚或堆積,這樣才能避免由于水汽蒸發(fā)或殘存空氣膨脹而引發(fā)卷材防水層起鼓。卷材鋪貼時一般常用實貼法,底層卷材面不留空白地,應滿涂瀝青瑪蒂脂,其厚度應嚴格控制在2mm以內,一般在1~1。5mm之間。很驚訝于這棟宿舍的管線布置,原來我們看到的建筑內部有很復雜的管網,有水管道,也有電網管道,還有信息管道等等。
工地實習日記篇二
今天來到工地,現場在打混凝土,師傅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關于混凝土澆注的知識,下午我辦公室也查閱了一些書籍,結合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知識,讓我懂得了使用插入式振搗器必須掌握的基本要求: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澆筑混凝土一般還必須連續(xù)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今天要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所以監(jiān)理要檢查隱蔽工程的驗收,于是我跟著監(jiān)理來檢驗鋼筋的綁扎和型號以及箍筋的個數是否正確。通過他們的檢驗最主要的問題是支鋼筋的馬凳少了,底層鋼筋的墊塊少,這樣的話要是澆鑄了混凝土了就不能保證混凝土的最小保護層的厚度。有的鋼筋的間距不滿足圖紙設計要求,下午經過項目部安排工人對以上問題進行了修正工作。
今天看甲方檢驗鋼筋,發(fā)現了不少問題,有的.鋼筋并不在放線的范圍里面,于是工人們就強行把鋼筋扭曲放在線的里面,這樣就造成了鋼筋的一次疲勞所以應該截斷重新打孔焊接,有的預留電箱孔洞的四周沒有加附加筋,還有些窗臺梁的兩邊不一般高,超出了允許的誤差范圍,這是由于工人沒有按標準標高施工的原因,經過甲方監(jiān)督修改,所有的都檢驗合格了才進行下一道工序。
今天來到現場沒什么事,自己到工地上轉悠,看見有在那放線的,就湊上去看了看,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放線是在澆筑的混凝土面上定出柱子和墻的位置,因為墻是豎直澆筑的所以他們既根據在一層墻上的標記在地面上定好經緯儀然后瞄準拿一點直接向上打上一層的軸線。這些都定好后就在屋面上定墻、邊柱、和梁的位置,而且在樓梯和電梯口的邊緣都定二道線,最外邊的一條是控制線是防止裝上模板后把梁的邊線擋住。
一到辦公司看見有一臺水準儀,我一看就說我學過會這個,問他們干什么用,什么時候用,他們說是為了地面找平用的,在柱子四周量出一個統(tǒng)一高度的點,就找到地面的統(tǒng)一高度了,我想那不是很簡單啊,就要求試試,然后那的一個師傅就帶我到這小區(qū)的另一個樓上開始用水準儀測量了,試了好幾次不知道為什么柱子的四個邊測的高度都不一樣,所以一點用也沒有,看來還是水平問題,在學校也學了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啊,師傅說還是練得少了,還有就是上學的時候學的不扎實,只學了點皮毛,很郁悶,丟臉了,同時自己也反思了一下,以后不管學什么一定都要好好學,不能太浮躁!
今天周末沒去工地,他們說周末可以不來,我就在家休息了一天。
工地實習日記篇三
今天,李哥給我看了施工圖,還教育我看圖的重要性,“看圖你要了解結構的柱距、柱網尺寸;柱和梁的斷面、高度和跨度;圍護墻體和柱軸線之間的尺寸關系;板的厚度和結構標高等。明確柱子縱向鋼筋的強度等級、規(guī)格、數量以及搭接要求;箍筋的規(guī)格、間距、和強度等級;每層柱及柱的配筋量的變化;梁的配筋要求及每層梁及梁的配筋量的變化;板的配筋要求等;了解各層所用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抗?jié)B、抗蝕、防腐等。
圖紙的審核主要是為防止一些圖紙的矛盾對施工的影響,如建筑標高與結構之間是否矛盾,管線的安裝對結構是否有影響,圖紙的設計是否能夠實現等。聽的我一頭霧水。
工地實習日記篇四
今天是生產實習的第一天。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工地實習,但還是有些興奮和期待。早上七點半我就來到了施工現場,在與項目經理進行簡單的溝通之后,我的為期四周的生產實習正式開始了,第一件事就是在施工部門的安全科接受安全生產教育。除了基本的安全條例,安全科的工作人員給我重點介紹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等常見的工地危險事件。我認真的聽,仔細記錄,我想,在工地實習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是目的,但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讓自己避免傷害,而我只是在這里工作一個月,安全規(guī)章制度還是有映像的,但大部分工人師傅就不一定了,所以我想,每天出工前,項目負責人、班主對工人的技術交底和安全生產交底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相對還是很多的,更要讓我們把安全因素放到首位。今天到現場時工地已經開工,我的今天的任務就是觀摩學習,在現場看了看工人師傅現場操作就到施工科報道,施工員安排我先看看施工圖紙熟悉一下工程概況,下午施工科比較忙,項目部與甲方監(jiān)理召開了技術會議,通知明天將澆筑二號樓地下一層的混凝土,一天的工作就在匆忙間結束了,期待明天的混凝土澆筑。
7.8
星期日
上午到工地之后,來到辦公室找不到“同事”了,大家都去現場圍觀澆筑混凝土,帶好安全帽后我也加入的參觀之中,與旁邊人聊天得知,澆筑工作從凌晨4點就開始了,我到時澆筑工作才進行了不到四分之一,我找到負責簽收混凝土的技術員,看了看工程料清單,在字里行間的數據中查找著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信息,看著這十幾張單子,我漸漸明白一些:外墻,剪力墻和樓板用的混凝土不都是一樣的,剪力墻大多是c30的,但是我發(fā)現外墻所用的混凝土為c40p6,這個p6代表什么呢?印象中施工課和混凝土課中都沒有提到類似的字母含義,在詢問師傅得知p是抗?jié)B的意思,后邊的數字是抗?jié)B等級。我想書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學好土木工程這門學科,成為合格的土木人我們要學的不僅是課本上的東西,實踐方面要學的東西更多,更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解每項分部工程的工序與各工種的施工工藝。澆筑工作一直持續(xù)到下午,期間我與施工員一同制作了兩組混凝土試塊,在材料課上曾做過類似的實驗,所以做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第二天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今天過得比較充實,讓我感到工地上到處都是細節(jié)到處都是知識,這就需要我認真觀察學習。
7.9
星期一
天氣:晴轉小雨
工作也顯得得心應手了。
7.10
星期二
天氣:中雨
天色昏暗,下著不小的雨,早上起床看著窗外陰雨霏霏糾結著今天到底要不要去工地了,想想細數下來才第四天,才第四天就曠工終究不是負責人的行為,到工地后我主要的工作地點二號樓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工人在堆砌一些鋼筋,由于下雨的緣故,原本計劃的電渣壓力焊工業(yè)沒有辦法進場工作了,我想這對工程進度是有一些損失,但對于結構安全確實是有些幫助,潮濕、適當的溫度,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作用要比一直在上邊澆水好的多,今天應該沒有工作可以做了,正巧一號樓裙房的基礎今天要進行澆筑,前兩天曾留心過這里,看樣子應該是普通加三級灰土處理過的地基,條形基礎,采用c25混凝土雖然基礎澆筑量遠小于每一樓層的澆筑量,但仍有80方,連續(xù)不斷的澆了4個多小時才弄完,罐車把混凝土傾倒到泵車,泵車把混凝土泵送到基礎上面。澆筑梁的時候混凝土溢出來了,往地上嘩嘩的掉,有兩個工人剛好在下面,被石子雨砸了。有些模板沒有固定好,混凝土澆筑后有鼓模的趨勢,工人后來再把插銷砸緊一些,才解決這問題,而且模板的密閉性不好,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漏漿現象,這樣會造成混凝土的浪費,還得繼續(xù)返工,費時費力費錢。所以我想,做工作要認真負責,為自己也為他人。
7.11
星期三
今天可以看到鋼筋工進行鋼筋連接,這個不像模板工程或者混凝土工程比較常見,鋼筋的連接只在書本上接觸過,在去工地的路上我還在回憶著昨晚溫習的關于鋼筋連接的知識點。到了工地,已經有幾個焊工開始工作了,經過一天的混凝土的適當條件的養(yǎng)護,對于它的強度我已不再有疑心,安安心心的從腳手架爬上了現場,近距離參觀電渣壓力焊。只見焊工托起一根鋼筋豎直放入卡具內固定,用電渣灌滿焊接桶狀結構中,隨后將引弧導電鐵線圈夾緊上部待連接的鋼筋,隨后迅速轉動操作桿,上部鋼筋隨即下降插入藥劑之中,由于引弧距離適當,在高壓下端部鋼筋受熱融化,操作桿在焊工手中靈活操縱著,三五秒后只見焊工師傅突然迅速轉動操作桿,上部鋼筋在這作用下迅速下降1~2厘米,稍等片刻,焊工師傅打開盛有電渣的圓筒,倒出剩余電渣,兩根鋼筋就這樣被焊接在一起,我上前觀察焊接接頭,是呈扁球狀的光滑平整的鋼筋包。原來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電渣壓力焊的過程,看著塔吊不停的在往這里運輸鋼筋,看來鋼筋的焊接還會持續(xù)幾天。
7.12
星期四
天氣:陰
以上,這些對于結構來說都是較為富裕的安全儲備。
7.13
星期五
這個時候的施工科是比較清閑的沒什么實地操作的工作,來了在工地轉悠了一圈,待在辦公室,等著挖掘機來現場平整三號樓裙房的地基。平整場地就需要用到水準儀了,開始我只是在旁邊看兩位施工員操作,我也很好奇數十米外的兩個人是如何交流某一點的高度是偏高還是偏低,偏差有多少,只見立標尺的技術員擺好標尺,觀察水準儀的技術員調節(jié)方向和焦距尋找標尺后,手掌向上形成一個“4”并規(guī)律的向上擺動隨后遠處的技術員從周圍撿來土塊墊在尺子下重新立好標尺,此時負責觀測水準儀的技術員手臂水平一擺,看樣子是高程滿足條件了。這確實是很有效的方法,于是我自告奮勇的當起了觀測員,有些工作就是看著容易做著難,雖然在學校曾組織過同學一起完成了測量實習,但學校的測量相對目標比較明確,故標尺是很容易就能在鏡頭中找到。但工地上非常空曠,這樣在廣闊的視野中找到細窄的標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個東西沒什么技巧可言,只有用的熟練了大概估算這旋轉的角度并尋找附近的顯著目標點,就這樣,在磕磕絆絆中,平整場地的工作還算是順利的完成了。
7.14
天氣:晴轉小雨
來工地實習已經一個星期了,感覺對于工地上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新鮮感和好奇,因此也沒有產生懈怠的心理,二號樓的主要工作還是連接鋼筋,但為了加快流水步距,不產生窩工現象,有鋼筋工已經開始在部分已焊接完的部位綁扎箍筋。鋼筋工程量是很大的,光焊接這一塊兒估計還得兩天,再加上綁扎的箍筋和剪力墻里綁扎的鋼筋(hpb235的鋼筋12mm),應該還得4天左右,二號樓的裙房地基現在處于建筑廢料集中地和模板的加工場所。上午在工地轉了一圈,在這個200×130m的地皮里,光鋼筋加工車間就有4個,每個車間的鋼筋工人都不停歇的加工鋼筋,有的在平整,有的在截斷,有的在做箍筋。。。下午下了點小雨,師傅安排我在辦公室審查剪力墻暗柱配筋圖,開始并不習慣,而且剪力墻中的yyz,yaz等代碼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代號編排也沒什么規(guī)律,這樣找起來很是費勁,我通過手機查詢了yyz(約束邊緣柱)等代碼,改變尋找對應柱子的方式,從某一根柱子開始向四周逐個對照審查,很快完成了審核圖紙的任務,并還真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圖紙的紕漏。
7.15
星期日
天氣:晴轉小雨
上午到工地時已經八點多了,施工科的同事們早已到三號樓的裙房開始給基礎承臺做定位放線,由于承臺的允許誤差相對較大,所以今天房間的工具不是盒尺與墨斗,而是較為簡陋的大卷尺和石灰粉,但工具簡陋,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輕松多少。放線還是要不停的站起蹲下站起蹲下,一上午的時間也只完成了軸線,和不到三分之一的承臺的放線工作,下午科長有事,只有我和兩個年輕的技術員繼續(xù)放線。由于軸線已經放完,所以只剩下正方形的簡便的承臺和地梁,就在我們將要完工的時候突然滴答開了小雨,我們三人都很沮喪,想著今天的工作估計是白做了,我突然想到昨天在鋼筋加工車間有30厘米左右長的成堆的鋼筋廢料,就提議用鋼筋廢料做為定位點,在所有有角的部位插上鋼筋,這樣即使石灰粉被水打濕變的模糊,也可以很快的重新把線放好,這樣我們輪流就近從鋼筋車間取來鋼筋廢料并固定好。雨慢慢下起來了,我在墻角看著雨水中的定位鋼筋想著,今天的辛苦總算是沒有白費。明天木工就會在放好線的地方支模了,工地上的工作雖然繁瑣,但仍然顯得井井有條。
7.16
星期一
早上剛到現場,就看著塔吊在高空運送著方木到昨天放線的裙房地基處,我問木工師傅是否需要重新放線,他說不用,有鋼筋定位就差不多夠了,我想著我們只是放線昨天都在著放了將近一整天,木工師傅又要找合適長度的方木,還要調節(jié)加工,加固,就裙房基礎這工程量怎么也得他們干到明天。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上午下班的時候就幾乎已經鋪設完成了,不過在遠處看起來,整體的施工質量只是差強人意,承臺還好說,地梁墊層的模板做的并不平整,甚至歪歪扭扭的。好在這只是底部,尺寸要比實際設計圖紙上的偏大,好在不會影響上部的基礎。下午來了輛混凝土罐車,是要為三號樓一層的樓梯澆筑混凝土。由于是細部的.澆筑,所以不方便用泵送,只見塔吊將一個一方左右的料斗放置于出了口,隨著罐車轉動混凝土灌將混凝土傾倒出來,隨后塔吊將混凝土料斗高空運輸到澆筑地點,泥工打開出了口,混凝土便被倒在支好的模板中。就是普通的三跑樓梯,還空運了四次才澆筑完。今天只打了兩個樓梯,明天還得繼續(xù)。
7.17
星期二
上午去三號樓現場巡視,鋼筋綁扎工作進度還算正常,但走到昨天新澆筑的樓梯時我發(fā)現在休息平臺上出現了幾條細小的裂紋,這一定是昨天澆筑完后沒有及時澆水,混凝土干燥收縮造成的,雖然混凝土課上老師強調過,混凝土結構都是帶裂縫工作的,而且裂縫只要在規(guī)范要求之內,就可以正常使用,對正常承載力的影響不大,但看著這些細微的裂縫在我腦中總是浮現出裂縫逐漸變寬變長的場景,轉了一圈我感覺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回辦公室將情況通告了師傅,師傅隨后帶我去現場看了看,并找來代班的班主,要求他盡快安排人做澆水處理,看得出班主覺得我們有些大驚小怪,推脫說水管還沒有接上來,沒水可以用來養(yǎng)護樓梯,師傅也很著急,要求他們就是用桶提也要把水從下邊提到現場。這樣做雖然不是很人道,但從施工工藝,結構安全上考慮這確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不一會兒,工人師傅提著水桶從施工樓梯上來,澆在澆筑好的樓梯上,雖然于心不忍,但我還是叮囑工人師傅在中午下班之前再上來澆一次,中午太熱,水分蒸發(fā)快,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有不好的作用。
7.18
星期三
聽說明天二號樓的地下一層就要拆模了,上午師傅叫我跟他去地下一層里看看,由于工程用的模板都是現場制作拼裝的,所以樓板的模板應該是用滿堂腳手架支撐起來的,我們走到一個預留洞口,師傅反復叮囑我要小心,腳要踩實,手要抓穩(wěn),千萬注意安全,當我鉆進去才明白師傅為什么這么說,地下一層的層高是4.2m,我們是在腳手架上鋪著的方木,木板,鋼板上行走,說實話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艱辛,而且橫向的腳手架偶爾有突然很高的,還得從上面跨過去,再加上混凝土硬化放出大大量熱量、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讓我沒走十幾米就已經滿頭大汗,師傅在前邊很快的前進,明顯我已經跟不上了,在架子上行走讓我感到很是危險,在墻角處我爬下腳手架,直接在地上行進。地上有不少水,應該是養(yǎng)護時候留下的。在有的地方還有小堆的混凝土,應該是澆筑時漏漿了,這就是說模板制作的并不緊密。走著走著我發(fā)現,整個工程的地下一層是相通的,在底下我找到了商場的地下一層停車庫,這是一個框架結構建筑,筏板基礎。回到辦公室,感覺今天的收獲還不小,近距離觀察了滿堂腳手架,對它的認識又深刻了。
7.19
星期四
7.20
星期五
7.21
天氣:大雨
7.22
模板工程的工程量的確很大,外墻的模板今天差不多才拆完,內墻的好像還沒還是拆,二號樓的墻體鋼筋綁扎完成了三分之二,已有幾片模板制作好吊裝到施工現場,我注意到今天二號樓的現場多了一批工人,師傅告訴我是架子工,也就是搭制腳手架的工人,樓面邊緣處有幾根埋設的鋼筋很奇怪,澆筑完成后形成的一個高20厘米的方形鋼筋框,這應該不是建筑完工后可以用到得,只見架子工將兩米多長的工字鋼抬起,沿水平方向插入相鄰的兩個鋼筋框中,由于是預埋件,這樣就相當于把工字鋼與結構結為一體,為防止工字鋼從鋼筋框中脫落架子工在相鄰兩個鋼筋框中緊貼工字鋼反向插入斜木劈,這樣就保證工字鋼與預埋件只見沒有了相對錯位我看到這樣的連接很多,而且排列緊密,差不多5米左右就有一組連接。工字鋼作為結構的拓展,通過與之連接件與搭制腳手架的鋼管連接固定,隨后由大橫桿和立桿相互連接,小橫桿加固,一小部分的腳手架就搭制完成了,這種腳手架跟三號樓一層的腳手架不同,是結構的一部分,而三號樓的腳手架是從地面做起的,鋪設有掃地桿與墊板。連接件都是扣件式,設有剪刀撐,這些安全措施和施工工藝都與課本上的如出一轍。
7.23
星期一
天氣:多云
上午有工人在給二號樓的外墻做防水,這里用到的外墻防水材料是瀝青防水卷材。工人師傅現將卷材展開,由上而下鋪開,從上邊開始,用火焰噴頭加熱烘烤卷材,由于采用有機瀝青材料,所以烘烤過后卷材變得柔軟而富有粘性,幾個工人相互配合著把加熱的卷材迅速鋪好壓實,隨著噴頭向下烘烤,一步步的向下壓實鋪展,我注意到,新鋪設的卷材與剛鋪設好的都有超過10公分的重疊部分,這樣就減小了接頭滲漏的可能性,密閉性能會更好,從上午開始,施工科開始給三號樓的基礎放線,這次的放線精度很高,我是這操作了一下,感覺就跟畫圖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在繪圖紙,一個是在土地上,在彈承臺的尺寸時需先將橫縱軸線彈出,按照圖紙標注,外伸長度是精確的,在確定好每邊的兩個點后,再用墨斗彈出承臺邊緣線,這與開始時在樓面上放線是一樣的。裙房的結構有些特殊,在角部是一個八邊形的拓展結構,這樣傳統(tǒng)的矩形框架柱變成了135度轉角的變形柱,正式這樣一個造型在放線上給我們造成了一定麻煩,在地梁閉合時,發(fā)現最后一段地梁向外偏移了十公分,查閱了多張圖紙都沒有理清錯誤,只好暫時擱著,明天再經行處理。
7.24
星期二
二號樓的腳手架今天搭完了,我注意到搭設的是雙層腳手架,布距為1.8m,腳手架上鋪設竹排,立面掛設紗網,不過木工制作模板的速度比較慢,而且在施工日志上我發(fā)現每天到班的工人人數總有缺勤,可能是最近進度有點慢,項目經理上午一直在現場協(xié)調,看樣子對木工的工作很不滿意,下午就來了一個施工隊的頭在經理辦公室交談,可能是要臨時替換下這批工人了,上午在二號樓看了木工支模,現場有小堆的混凝土砌條,五厘米見方,20厘米長,并且在兩邊2厘米處均有半圓形的凹槽,木工在支模時,先將這些混凝土砌條沿凹槽卡在墻體的兩邊受力鋼筋上,放置的密度還挺大,隨后將立好的模板擺正,后邊用長方木支撐,在提前打好的圓孔上穿入塑料圓管,墻體兩邊的模板都架好后在塑料圓管內插入對拉螺栓,沿模板加立了數跟方木,最后在方木上橫搭圓鋼管,用3型扣件壓緊鋼管,以螺母擰緊固定,一面墻體的模板就支好了。模板的工程量真大,由于不是標準層的施工,所以模板必須重新制作,這就拖慢了進度。
7.25
天氣:多云轉小雨
上午木工沒有開工,工地上來了一批新工人,三號樓的裙房今天開始鋪設鋼筋,由于裙房和主體結構的施工不一致,所以主體結構的外墻防水早已做完,但沒為裙房基礎的地梁留設鋼筋,上午我跟技術員的工作就是為地梁埋設鋼筋,我們一人一把小刀,還有一瓶用于定位鋼筋的紅油漆,沿著圖紙在有地梁引申出的外墻上切開已經涂好的防水油氈,然而由于施工質量好,油氈與外墻貼的非常緊密,我兩人就用小刀一點一點的劃出缺口,一邊沿缺口向外撕,一邊在粘貼部用小刀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扯開一塊兒,我看了看二號樓,在綁扎地下一層時已經預留了鋼筋,照著圖在地梁截面處描出了定位鋼筋的點,6根14,2根12,隨后工人師傅用電鉆在定位點鉆孔,將規(guī)定型號的鋼筋插入對應空洞,這樣就算是將鋼筋從主體結構中引出了。下午新來的木工入場開始工作,我與兩個技術員來到整個商務廣場的商業(yè)去為砌筑工程放等高線,辦公室放著一臺在學校沒有接觸過的儀器,標線儀,據說只要調準標高,在空曠的框架結構中就會自動打出一條紅色激光的等高線,不巧的是當我們擺好儀器卻發(fā)現儀器沒電了,最后只好還是用水準儀和標尺完成了標線的放線工作。
7.26
星期四
天氣:陰
今天施工科忙著為二號樓裙房地基回填土,早上一臺挖掘機入場,在修建主體工程的時候開挖造成這里的場地標高不足,現場的土無法完成回填工作,經理想盡量不要費事兒,這點兒土能怎么弄就怎么弄,工人開始把聚丙乙烯泡沫塑料板緊挨著防水涂料擺放,這是防止回填土中的大型石塊(天然石材,混凝土塊及斷裂的樁體)在下落過程中對防水層造成破損,由于比較混亂,我來到三號樓的現場清點今天木工的出工情況及施工進度。木工師傅雖然不認識我,但是認識我頭上紅色的安全帽,向我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原來鋼筋工在綁扎鋼筋的時候造成了鋼筋偏位,模板無法與放好的線重合,開始我以為木工師傅把圖看錯了,就回到辦公室找出對應的結施圖查看,結果正是因為鋼筋偏位的問題,導致200厚的墻變成了250厚,這是鋼筋工的責任,我想問問科長怎么處理,但大家伙都忙各自的,沒人顧得上回答我。我只好硬著頭皮在工地通訊錄上查找鋼筋代班的聯(lián)系方式,通知了他具體情況,隨后我與鋼筋工一同回到現場,在于木工三方對照圖紙后要求他盡快把偏位的鋼筋扳回去,盡量不要耽誤木工的工作。鋼筋工也很配合。這樣在上午下班前,終于順利解決了這一突發(fā)狀況。
工地實習日記篇五
今天還是在剛剛澆筑好的屋面上跟著師傅們放線,同時我看到了綁鋼筋的工人們用的電軋壓力焊把兩根柱子的鋼筋結長。
今天把6.7單元的線放好后,下午我跟著他們一起去超平了,超平的作用是為了方便支模板的,一般用的是50線超平的方法。
重復昨天的工作。
今天要澆筑混凝土所以監(jiān)理要檢查隱蔽工程的驗收,于是我跟著監(jiān)理來檢驗鋼筋的綁扎和型號以及股筋的個數是否合適。通過他們的檢驗最主要的問題是支鋼筋的馬凳少,底層鋼筋的墊塊少,這樣的話要是澆鑄了混凝土了就不能保證混凝土的最小保護層的厚度。有的鋼筋的間距不滿足有的大有的小。不過這些問題都隨后就解決了。今晚要澆筑混凝土。
昨天晚上8點開始澆筑的8.9單元的.混凝土,今天上午我在8.9單元放線,同時看到支模板的工人正在緊張的支二樓的樓梯、電梯、及柱子、墻的模板且為了把墻體兩邊的模板都夾緊用的是塑料套管和鋼筋共同作用。但是在地下室不用這種塑料套管只用鋼筋拉接固定,等澆筑完混凝土然后兩邊一齊截斷,因為用塑料套同容易存水在地下室。
今天我跟著甲方去檢驗鋼筋,發(fā)現有的鋼筋并不在放線的范圍里面,于是工人們就強行把鋼筋扭曲放在線的里面這樣就造成了鋼筋的一次疲勞所以應該截斷重新打孔焊接,有的預留電箱孔洞的四周沒有加附加筋有的窗臺梁的兩邊不一般高這是由于工人沒有按標準標高工作的結果。
下午澆筑了8.9單元的屋面以及個別的柱子。
今天下雨工程沒有太多進展。
今天去旁聽了混凝土工的職業(yè)技術培訓。學習了一些較為實用的技術。
今天我觀看了澆注二層的剪力墻了,層高為3.9米,因為怕一次澆筑完后振倒不開所以分兩層澆筑,然后用震動棒分別振實,墻與墻,墻與柱子的交接處的鋼筋比較密實所以比其它部位難澆筑因為這些所以這些部位震動的次數比其他的部位多些。
今天澆筑了1、3、4、5單元的二層屋面于是我就開始在這幾個屋面上放線,因為由此向上就是標準層了所以比以前的防線就容易多了因為結構比以前的清楚易懂了。
學習鋼筋工的職業(yè)技術培訓。
通過昨天對鋼筋工工作的學習,今天仔細觀看了鋼筋工人對鋼筋綁扎的詳細過程,并對不太清楚的地方進行了詢問。
今天我跟安全員去檢查工地上工人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經過檢查,大多人還是有安全意識,但是有少數不按要求的,如不系安全帶的,在工地吸煙的,安全員對他們進行了教育批評,有的還做出了處罰。
鋼筋和摸板剛完成,我們去檢查,檢查通過后,又叫監(jiān)理檢查,再后是甲方代表,都通過了后,才對其下達可以進行下一工序的命令。
監(jiān)理人員對地下室的砌筑進行檢查,經檢查發(fā)現一處馬牙槎不合格,還有工人的砌筑方法不正確。不符合“三一”的規(guī)定,監(jiān)利人員做了示范。
下午,經過驗收合格后開始澆筑混凝土,我沒有鞋,不可以進入跟著現場操作,只可以在遠處看工人們是怎么做的,在澆筑前,有工人對屋面和梁進行清理,并對于較干的加些水,但是不可以有積水。
早上八點到工地后,師傅們都已經到齊去工地了,我就找了上去,我的師傅和鋼筋工長。監(jiān)理正在檢查摸板和鋼筋連接質量,通過檢查發(fā)現有一個柱子竟然有5根鋼筋連接不合格,由于是機械連接,我也不懂,就問了下,原來是由于鋼筋的加工沒有到位,在外漏絲數太多了,處理辦法就是每個接頭處用2.5m的同級鋼筋綁扎加固,由于鋼筋工的工作疏忽被處罰了,這給我一個啟發(fā):要想質量有所提高,就必須嚴格管理。
先對地面進行清理后,對柱子進行了測量,然后彈墨線,把柱子摸板的支撐線也定出來了。
今天下起了雨,師傅忙著檢查摸板和鋼筋,經檢查有一處梁的鋼筋設計超過規(guī)定至少2公分,經處理合格后,工人們才繼續(xù)施工。
實習最后一天,上午我正常實習下午提前從工地下來,在辦公室整理了文件,桌子,把辦公室打掃的干干凈凈,向師傅和經理們告別后,離開了實習工地。
工地實習日記篇六
昨天工地上澆筑了1、2單元的四層屋面于是我就開始在這兩個屋面上放線,下午又去了總公司學習了鋼筋工的職業(yè)技術培訓。通過這今天的學習,合這幾天的工地認識,對鋼筋和混凝土的施工學習了很多知識,大體上知道了如何施工,施工的先后順序等。
工地實習日記篇七
今天到工地時,側模已經支好了。由于先前已經支好了底模和一邊的側模,在綁扎好梁筋與板筋后,才可將另一邊的側模支上,且梁側模應架在馬凳上,馬凳高度為板厚。李工說馬凳看似簡單但要考慮一些因素;如選材方面,要求選用的鋼筋要有一定鋼度,并盡可能運用廢料。在尺寸方面要根據所需的高度,在該部位中需約等于板的厚度。地下室的地面的砼澆筑完畢后,地面應抹平,強度不是很高時,應先用木抹子搓平,當用手按壓時只有淡淡的手指印,既可用鐵抹子搓平抹光。
由于天氣的原因,今天只能在會議室里看圖紙。這時實驗員楊工回來了,他給我講解了鋼筋的檢驗與鋼筋接頭的工藝檢驗。鋼筋的檢驗首先要檢查鋼筋的標牌號及質量證明書;其次要做外觀檢查,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檢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紋、創(chuàng)傷和疊層,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允許和偏差,鋼筋每一米彎曲度不應大于四米;接下來力學性能試驗,每批若小于60噸則從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兩段,分別做拉伸和冷彎試驗。在截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截取試件大于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如仍有一個試樣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熱軋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其它專項檢驗。
今天是一個難得的晴天,不過氣溫也是很高的,有30度呢!一早上就感到很熱。我先領好了安全帽然后就到了6號樓,這里正在進行模板的支護和鋼筋的邦扎。模板工程和鋼筋工程正在如火如茶的進行著。工人們支模的程序是先搭設腳手架,然后再已經搭好的腳手架上安裝模板下的木方,然后將板放在木方上,在板下有木方的地方上敲上長鐵釘,使木方和模板成為一個整體共同來承擔澆筑帶來的荷載。以免板自身承受重量時,由于承載力不足,發(fā)生破壞。并且支模時先支水平模后再支垂直模。我想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豎板建立工作平臺,二是為了使其垂直接縫嚴密,使不發(fā)生漏漿現象。
按變更通知計算鋼筋的改變量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雖然光這些工作就讓我頭昏眼花,但我還要向李工學的東西很多。今天要做的變更是在六號樓梁處。素砼過多,因而延階梯梁長方向布置門式形插筋和梁高布置分布鋼筋。因而首先要算出每個階梯中間鋼筋的長度,在乘以每個臺中需要的個數得出每個臺階所需要的插筋量,之后求所有臺階的總和就可得到總的數量。
今天終于天氣晴朗,今天來到工地。李工正好也在為我講術了什么叫后澆板帶以及留設的原因。在澆筑大體積砼的時候,由于砼內的積聚的水的化合熱無法釋放出去,與外界產生溫差,從而時常將整體劃分為幾部分進行澆筑,各部分之間留設的后澆帶,在各部份自由伸縮,完成變形后,再留設的后澆帶中澆筑的膨脹的砼,使各個部分砼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從而減輕溫度應力和不均勻收縮引起的危害。留設的方法有兩種:
2、上下支模法:將分布通過的鋼筋加在分設的三塊模板的中間,這樣省時省力節(jié)約材料。
今天我向李工請教的是關于剪力墻上的裂縫的處理方法。由于是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造成了豎向通長裂縫,劉工說還要對該處進行沉降觀測,若不再發(fā)生沉降,伸縮不再延伸和擴大則向縫內灌注環(huán)氧樹枝將縫填充并將墻體粘結好。若沉降觀測中裂縫不斷變大延伸則說明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還在繼續(xù),所以只能將已澆好的砼去掉,重新進行。之后我又向李工請教了砼工程質量檢驗的內容,首先是外觀檢查,最好不要產生露蜂窩,孔洞,夾渣,疏松,裂縫且在外行上不能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翹曲不平,飛邊凸筋等,在外表上不能有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等。同時砼的幾何尺寸和標高要正確。砼的質量檢驗還包括原材料的檢驗和砼強度檢驗。再配制砼之前要先檢驗各種材料合格后才可進行砼的配制。砼強度檢驗是在試快養(yǎng)護還有關單位進行強度檢測。
今天我和技術人員一起到施工現場檢查工作,檢查施工中的問題。有如下:一是露筋的問題。六號樓處許多地方出現了露筋現象,在我看來可能是砼的量不夠未滿足設計所需的量,或者是鋼筋的位置或標高不對。再者就是由于模板拆除過早是砼發(fā)生剝落而露出鋼筋,因此要在路露筋處抹灰避免露出的鋼筋在空氣中或水中遭到銹蝕。另一問題,砼表面上不干凈有雜物鑲在砼中,在澆筑完砼后,沒有用的雜物需要即時清理干凈。在現場我們就看見了許多用過的模板及木方或釘子嵌在砼的表面,即影響工程質量又影響美觀,所以清理工作不容忽視。
今天的工作還是重復昨天的工作,還是現場檢查。問題:
一、模板拆除過晚造成與砼的緊密連接無法取下。在拆除時時間一定要掌握好。過早拆除會產生缺棱角或坍塌事故,拆除過晚會使模板與砼過分黏結無法拆除。
二、砼的標高不滿足要求。在現場許多樓梯的高度與其它層的高度明顯不同,是由于砼澆筑過多,沒有及時鏟出的結果或是支模板時標高就有問題。
今天工地上負責預算的馮工來到了工地,他向我講術了梁的預算方法。馮工告訴我工程造價簡稱預算,包括算工程量和套定額兩大部分。而工程造價又是根據圖紙、招標文件、投標文件、招標答疑及圖紙會審得到的。在工程中隨時處的階段和作用不同,預算有以下幾個過程:建設的投資估算-設計-設計概算-投標-施工-施工圖預算。在編制施工圖預算施工圖預算時出的結果基本上是賠錢,所以要加成本管理,并且通過變更和索賠等進行贏利。其中還包括砼、鋼筋的用量計算。
工地實習日記篇八
今天,李哥給我看了施工圖,還教育我看圖的重要性,“看圖你要了解結構的柱距、柱網尺寸;柱和梁的斷面、高度和跨度;圍護墻體和柱軸線之間的尺寸關系;板的厚度和結構標高等。明確柱子縱向鋼筋的強度等級、規(guī)格、數量以及搭接要求;箍筋的規(guī)格、間距、和強度等級;每層柱及柱的配筋量的變化;梁的配筋要求及每層梁及梁的配筋量的變化;板的配筋要求等;了解各層所用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抗?jié)B、抗蝕、防腐等。圖紙的審核主要是為防止一些圖紙的矛盾對施工的影響,如遙控標高與結構之間是否矛盾,管線的安裝對結構是否有影響,圖紙的設計是否能夠實現等。聽的我一頭霧水。
上午到工地之后,來到辦公室找不到“同事”了,大家都去現場圍觀澆筑混凝土,帶好安全帽后我也加入的參觀之中,與旁邊人聊天得知,澆筑工作從凌晨4點就開始了,我到時澆筑工作才進行了不到四分之一,我找到負責簽收混凝土的技術員,看了看工程料清單,在字里行間的數據中查找著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信息,看著這十幾張單子,我漸漸明白一些:外墻,剪力墻和樓板用的混凝土不都是一樣的,剪力墻大多是c30的,但是我發(fā)現外墻所用的混凝土為c40p6,這個p6代表什么呢?印象中施工課和混凝土課中都沒有提到類似的字母含義,在詢問師傅得知p是抗?jié)B的意思,后邊的數字是抗?jié)B等級。我想書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學好土木工程這門學科,成為合格的土木人我們要學的不僅是課本上的東西,實踐方面要學的東西更多,更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解每項分部工程的工序與各工種的施工工藝。澆筑工作一直持續(xù)到下午,期間我與施工員一同制作了兩組混凝土試塊,在材料課上曾做過類似的實驗,所以做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第二天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今天過得比較充實,讓我感到工地上到處都是細節(jié)到處都是知識,這就需要我認真觀察學習。
天色昏暗,下著不小的雨,早上起床看著窗外陰雨霏霏糾結著今天到底要不要去工地了,想想細數下來才第四天,才第四天就曠工終究不是負責人的行為,到工地后我主要的工作地點二號樓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工人在堆砌一些鋼筋,由于下雨的緣故,原本計劃的電渣壓力焊工業(yè)沒有辦法進場工作了,我想這對工程進度是有一些損失,但對于結構安全確實是有些幫助,潮濕、適當的溫度,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作用要比一直在上邊澆水好的多,今天應該沒有工作可以做了,正巧一號樓裙房的基礎今天要進行澆筑,前兩天曾留心過這里,看樣子應該是普通加三級灰土處理過的地基,條形基礎,采用c25混凝土雖然基礎澆筑量遠小于每一樓層的澆筑量,但仍有80方,連續(xù)不斷的澆了4個多小時才弄完,罐車把混凝土傾倒到泵車,泵車把混凝土泵送到基礎上面。澆筑梁的時候混凝土溢出來了,往地上嘩嘩的掉,有兩個工人剛好在下面,被石子雨砸了。有些模板沒有固定好,混凝土澆筑后有鼓模的趨勢,工人后來再把插銷砸緊一些,才解決這問題,而且模板的密閉性不好,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漏漿現象,,這樣會造成混凝土的浪費,還得繼續(xù)返工,費時費力費錢。所以我想,做工作要認真負責,為自己也為他人。
今天跟著他們一起去三樓“平水”。剛聽到“平水”二字我一頭霧水,到了現場才知道是進行水平線的定位。等到現場施工的時候,我主動要求想試試,對于水準儀的操作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操作過,心想應該沒問題,但實際操作中才知道竟然差那么多,所以犯了不少錯誤。經他們的指點和講解,才幡然醒悟。
工地實習日記篇九
今天是第一天來工地實習,初來建筑工地,對工地上的一切都感覺新奇和陌生,看到工地上的師傅們都忙碌的熱火朝天,對我也產生了很大的鼓舞,我決定虛心的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工作熱情。
首先,我們幾個實習的學生先去了工程項目經理那里打了個報告,然后給我們每個人分配了一個師傅帶著我們學習,我的師傅是個40歲的中年人劉工,劉師傅在工地領導施工管理20多年,是一位難得的經驗豐富,待人和藹的施工主管。劉師傅首先給我們幾個進行了安全教育,每個人分配了一個安全帽,然后又領我們幾個去施工現場給我們大體講解了施工的進度情況和各個方面的構造。
9月6日星期天天氣多云。
我來到的這個施工工地,基礎已經完工,開始支地下一層屋面的模板了。在劉工昨天給我們的大體講解下,我們才明白這個工程是個由6棟小高層組成的住宅小區(qū)工程,是典型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工程,用的模板基本上都是竹膠模板,減力墻200厚,砌塊墻有100厚和200厚兩種。此時還有一部分工人正在綁扎鋼筋。墻體的混凝土已經澆注完成,還用“sbs”改性防水卷材覆蓋著地下室的外墻鋪設一層防水卷材,工地上的工人忙的熱火朝天,因為晚上就要開始澆筑屋面混凝土。
9月7日星期一天氣晴。
昨天晚上8點開始澆筑混凝土一直到今天,于是我今天早上很早就來看混凝土的澆筑。還沒有到工地就聽見攪拌車的聲音,攪拌車前停放著一輛泵送混凝土車,樓上的人正在忙碌的澆筑著另一個人還在忙碌著拿著震動棒震動混凝土使其均勻嚴實,澆筑混凝土是有先后順序的,從屋面的一邊逐漸往另一邊澆筑。今天一天我都待在施工現場看工人打混凝土,學到了很多打混凝土的知識,例如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如超過2m時必須采取措施,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
9月8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工地上繼續(xù)澆筑混凝土,聽劉工給我講解了很多關于混凝土澆注的知識,下午我辦公室也查閱了一些書籍,結合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知識,讓我懂得了使用插入式振搗器必須掌握的基本要求: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澆筑混凝土一般還必須連續(xù)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澆筑混凝土時還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fā)現問題應立即停止?jié)补啵谝褲仓幕炷聊Y前修整完好。
9月9日星期三天氣多云轉陰。
今天劉師傅和工地上的兩名技術員叫我們跟著學習放線。放線是在澆筑的混凝土面上定出柱子和墻的位置,因為墻是豎直澆筑的所以他們既根據在一層墻上的標記在地面上定好經緯儀然后瞄準拿一點直接向上打上一層的軸線。這些都定好后就在屋面上定墻、邊柱、和梁的位置,而且在樓梯和電梯口的邊緣都定二道線,最外邊的一條是控制線是防止裝上模板后把梁的邊線擋住。
9月10日星期四天氣陰。
今天還是在繼續(xù)在剛剛澆筑好的屋面上跟著師傅們放線,同時我看到了綁鋼筋的工人們用的電軋壓力焊把兩根柱子的鋼筋結長,以便連接上一層柱子鋼筋,為了邦扎鋼筋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9月11日星期五天氣晴。
今天把3單元、4單元的線已經放好了,下午我跟著師傅們一起去抄平了,抄平的作用是為了方便支模板的,一般用的是50線抄平的方法。在師傅們的指導下我明白抄平的要點:首先確定相對高程,(相對高程我們地區(qū)一般是以青島黃海海平面為正負零為基準),第二步計算高程差,以確定施工建筑物的正負零零點。第三步所有的建筑物需要的施工標高都以確定的建筑物正負零零點為基準。可以說抄平是確定建筑物定位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定得認真對待。
9月12日星期六天氣多云。
繼續(xù)重復昨天的工作。。
工地實習日記篇十
今天學習的是“四口”防護,即:樓梯口、電梯口、通道口、預留洞口均需進行安全防護。樓梯踏步拆模后,沿樓梯設1.2m高雙層護身欄桿。在工程的東西兩側各設一個通道口,并搭設防護棚。
棚的寬度大于出入口,長度不小于3m。棚頂用5cm厚木板鋪滿,其余暫不通行的單元入口臨時封閉,封閉要牢固嚴密。預留洞口要用蓋板蓋嚴,固定牢固。通道口、樓梯口要有醒目的示警標志,夜間掛紅燈示警。
今天是實習的最后一天,時間過的好快,雖然在這辛苦些,但也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工地上的這些人們都很好很熱心,給我了很多幫助,在這時還愁著什么時候能實習完,這要走了還有很多的戀戀不舍,走了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見到這的施工隊長師傅們。
這次的施工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旁站,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一個建筑設計絕對不是流于表面的華麗,更離不開的.是內部的施工設計,哪怕是一小塊地磚也應該是一個建筑設計師應該考慮的。在設計中不能脫離了規(guī)范和構造進行設計,對設計圖上面應有的施工圖的細節(jié)應該加以考慮。雖然還沒有學施工圖的畫法,但方案圖也是為施工圖服務的,要盡量做到準確明朗。在今后的構造課上還得努力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將施工設計和建方案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做好建筑方案筑。今天上午我還正常實習再工地上看他們放線制作模板的,下午沒上去,在辦公室整理了文件,桌子,把辦公室打掃的干干凈凈,向師傅和經理們告別后,離開了實習工地。
今天天氣還可以,風很大,我們幾個又跟著劉師傅他們去屋面上放線,因為由此向上就全是標準層了,所以比以前的放線就容易多了,漸漸也知道了放線的要領,我和同學王臣一起放線找了個點,劉師傅說還可以,我們聽了心里特別高興,畢竟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工地實習日記篇十一
天氣:晴。
今天是生產實習的第一天。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工地實習,但還是有些興奮和期待。早上七點半我就來到了施工現場,在與項目經理進行簡單的溝通之后,我的為期四周的生產實習正式開始了,第一件事就是在施工部門的安全科接受安全生產教育。除了基本的安全條例,安全科的工作人員給我重點介紹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等常見的工地危險事件。我認真的聽,仔細記錄,我想,在工地實習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是目的,但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讓自己避免傷害,而我只是在這里工作一個月,安全規(guī)章制度還是有映像的,但大部分工人師傅就不一定了,所以我想,每天出工前,項目負責人、班主對工人的技術交底和安全生產交底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相對還是很多的,更要讓我們把安全因素放到首位。今天到現場時工地已經開工,我的今天的任務就是觀摩學習,在現場看了看工人師傅現場操作就到施工科報道,施工員安排我先看看施工圖紙熟悉一下工程概況,下午施工科比較忙,項目部與甲方監(jiān)理召開了技術會議,通知明天將澆筑二號樓地下一層的混凝土,一天的工作就在匆忙間結束了,期待明天的混凝土澆筑。
7.8。
星期日。
天氣:晴。
上午到工地之后,來到辦公室找不到“同事”了,大家都去現場圍觀澆筑混凝土,帶好安全帽后我也加入的參觀之中,與旁邊人聊天得知,澆筑工作從凌晨4點就開始了,我到時澆筑工作才進行了不到四分之一,我找到負責簽收混凝土的技術員,看了看工程料清單,在字里行間的數據中查找著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信息,看著這十幾張單子,我漸漸明白一些:外墻,剪力墻和樓板用的混凝土不都是一樣的,剪力墻大多是c30的,但是我發(fā)現外墻所用的混凝土為c40p6,這個p6代表什么呢?印象中施工課和混凝土課中都沒有提到類似的字母含義,在詢問師傅得知p是抗?jié)B的意思,后邊的數字是抗?jié)B等級。我想書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學好土木工程這門學科,成為合格的土木人我們要學的不僅是課本上的東西,實踐方面要學的東西更多,更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解每項分部工程的工序與各工種的施工工藝。澆筑工作一直持續(xù)到下午,期間我與施工員一同制作了兩組混凝土試塊,在材料課上曾做過類似的實驗,所以做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第二天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今天過得比較充實,讓我感到工地上到處都是細節(jié)到處都是知識,這就需要我認真觀察學習。
7.9。
星期一。
天氣:晴轉小雨。
上午很早就來到現場,項目負責人把我安排給施工科一位師傅做助手,班主對工人師傅們交底后師傅召喚我跟他去新澆筑好的二號樓定位放線,我有些不解,畢竟剛剛才澆筑完成不超過20小時,混凝土的強度真的達到上人強度了么?而且,就這十幾個小時,期間還在澆水養(yǎng)護,混凝土已經干燥硬化了?帶著這些疑惑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跟著師傅進了現場,這也是這次實習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來到現場,已經有不少工人在忙碌,混凝土表面都覆蓋著塑料薄膜,我回憶了一下土木工程材料課上老師講過的養(yǎng)護方法,想想這些工藝還是比較正規(guī)的,泥工還在拖著水管在樓面上澆水。表面雖然是潮濕的,但混凝土的確已經硬化。為了加快放線,提高工程進度,科長分配了三個小組,從三條軸線分別進行放線,雖然已經熟悉了些圖紙,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不熟練,對墻線、尺寸的想象力還很不足,這樣我的工作進度相對就慢了下來,但跟我一組的小技術員并沒有埋怨我什么,還在鼓勵我,沒關系,慢慢來,逐漸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對某一條軸線而言先去觀察相鄰軸線有沒有比較特殊的地方,這樣一來,工作也顯得得心應手了。
7.10。
星期二。
天氣:中雨。
天色昏暗,下著不小的雨,早上起床看著窗外陰雨霏霏糾結著今天到底要不要去工地了,想想細數下來才第四天,才第四天就曠工終究不是負責人的行為,到工地后我主要的工作地點二號樓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工人在堆砌一些鋼筋,由于下雨的緣故,原本計劃的電渣壓力焊工業(yè)沒有辦法進場工作了,我想這對工程進度是有一些損失,但對于結構安全確實是有些幫助,潮濕、適當的溫度,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作用要比一直在上邊澆水好的多,今天應該沒有工作可以做了,正巧一號樓裙房的基礎今天要進行澆筑,前兩天曾留心過這里,看樣子應該是普通加三級灰土處理過的地基,條形基礎,采用c25混凝土雖然基礎澆筑量遠小于每一樓層的澆筑量,但仍有80方,連續(xù)不斷的澆了4個多小時才弄完,罐車把混凝土傾倒到泵車,泵車把混凝土泵送到基礎上面。澆筑梁的時候混凝土溢出來了,往地上嘩嘩的掉,有兩個工人剛好在下面,被石子雨砸了。有些模板沒有固定好,混凝土澆筑后有鼓模的趨勢,工人后來再把插銷砸緊一些,才解決這問題,而且模板的密閉性不好,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漏漿現象,這樣會造成混凝土的浪費,還得繼續(xù)返工,費時費力費錢。所以我想,做工作要認真負責,為自己也為他人。
7.11。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可以看到鋼筋工進行鋼筋連接,這個不像模板工程或者混凝土工程比較常見,鋼筋的連接只在書本上接觸過,在去工地的路上我還在回憶著昨晚溫習的關于鋼筋連接的知識點。到了工地,已經有幾個焊工開始工作了,經過一天的混凝土的適當條件的養(yǎng)護,對于它的強度我已不再有疑心,安安心心的從腳手架爬上了現場,近距離參觀電渣壓力焊。只見焊工托起一根鋼筋豎直放入卡具內固定,用電渣灌滿焊接桶狀結構中,隨后將引弧導電鐵線圈夾緊上部待連接的鋼筋,隨后迅速轉動操作桿,上部鋼筋隨即下降插入藥劑之中,由于引弧距離適當,在高壓下端部鋼筋受熱融化,操作桿在焊工手中靈活操縱著,三五秒后只見焊工師傅突然迅速轉動操作桿,上部鋼筋在這作用下迅速下降1~2厘米,稍等片刻,焊工師傅打開盛有電渣的圓筒,倒出剩余電渣,兩根鋼筋就這樣被焊接在一起,我上前觀察焊接接頭,是呈扁球狀的光滑平整的鋼筋包。原來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電渣壓力焊的過程,看著塔吊不停的在往這里運輸鋼筋,看來鋼筋的焊接還會持續(xù)幾天。
7.12。
星期四。
天氣:陰。
天氣比較涼爽,早上來到現場原本平整的樓面堆滿了鋼筋,有剪力墻焊接用到的受力鋼筋和綁扎暗柱的成堆的箍筋。在數周前的混凝土課程設計中對于鋼筋下料有了初步的感觀,也知道箍筋的用量非常大,但如此多的箍筋還是讓我大吃一驚。在昨天的焊工工作后樓面上立起了密密麻麻的鋼筋,整棟大樓也是這樣通過一根根的鋼筋串聯(lián)起來,包裹上箍筋,填充上混凝土完成的。上午在辦公室看了看三號樓的施工圖,聽技術員說,明天要回填三號樓裙房的地基土,接下來就是防線、支模、澆筑、綁扎鋼筋看來接下來有新的工作要做了。下午沒什么工作幫得上忙,就一個人來到焊接鋼筋的現場繼續(xù)看焊工們的實際操作,我觀察焊接成型的接頭,柿子狀,表面光滑透亮,我掰了掰上部鋼筋,感覺這樣的連接比我想象中要穩(wěn)固的多,鋼筋彎曲時時平整部位的彎曲,接頭處沒什么變化,回憶了一下剛結構中對鋼筋焊接的計算,電渣壓力焊形成的接頭在成分上是與鋼筋相同的,而且有效的截面面積擴大了50%。
以上,這些對于結構來說都是較為富裕的安全儲備。
7.13。
星期五。
天氣:晴。
這個時候的施工科是比較清閑的沒什么實地操作的工作,來了在工地轉悠了一圈,待在辦公室,等著挖掘機來現場平整三號樓裙房的地基。平整場地就需要用到水準儀了,開始我只是在旁邊看兩位施工員操作,我也很好奇數十米外的兩個人是如何交流某一點的高度是偏高還是偏低,偏差有多少,只見立標尺的技術員擺好標尺,觀察水準儀的技術員調節(jié)方向和焦距尋找標尺后,手掌向上形成一個“4”并規(guī)律的向上擺動隨后遠處的技術員從周圍撿來土塊墊在尺子下重新立好標尺,此時負責觀測水準儀的技術員手臂水平一擺,看樣子是高程滿足條件了。這確實是很有效的方法,于是我自告奮勇的當起了觀測員,有些工作就是看著容易做著難,雖然在學校曾組織過同學一起完成了測量實習,但學校的測量相對目標比較明確,故標尺是很容易就能在鏡頭中找到。但工地上非常空曠,這樣在廣闊的視野中找到細窄的標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個東西沒什么技巧可言,只有用的熟練了大概估算這旋轉的角度并尋找附近的顯著目標點,就這樣,在磕磕絆絆中,平整場地的工作還算是順利的完成了。
7.14。
天氣:晴轉小雨。
來工地實習已經一個星期了,感覺對于工地上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新鮮感和好奇,因此也沒有產生懈怠的心理,二號樓的主要工作還是連接鋼筋,但為了加快流水步距,不產生窩工現象,有鋼筋工已經開始在部分已焊接完的部位綁扎箍筋。鋼筋工程量是很大的,光焊接這一塊兒估計還得兩天,再加上綁扎的箍筋和剪力墻里綁扎的鋼筋(hpb235的鋼筋12mm),應該還得4天左右,二號樓的裙房地基現在處于建筑廢料集中地和模板的加工場所。上午在工地轉了一圈,在這個200×130m的地皮里,光鋼筋加工車間就有4個,每個車間的鋼筋工人都不停歇的加工鋼筋,有的在平整,有的在截斷,有的在做箍筋......下午下了點小雨,師傅安排我在辦公室審查剪力墻暗柱配筋圖,開始并不習慣,而且剪力墻中的yyz,yaz等代碼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代號編排也沒什么規(guī)律,這樣找起來很是費勁,我通過手機查詢了yyz(約束邊緣柱)等代碼,改變尋找對應柱子的方式,從某一根柱子開始向四周逐個對照審查,很快完成了審核圖紙的任務,并還真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圖紙的紕漏。
7.15。
星期日。
天氣:晴轉小雨。
上午到工地時已經八點多了,施工科的同事們早已到三號樓的裙房開始給基礎承臺做定位放線,由于承臺的允許誤差相對較大,所以今天房間的工具不是盒尺與墨斗,而是較為簡陋的大卷尺和石灰粉,但工具簡陋,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輕松多少。放線還是要不停的站起蹲下站起蹲下,一上午的時間也只完成了軸線,和不到三分之一的承臺的放線工作,下午科長有事,只有我和兩個年輕的技術員繼續(xù)放線。由于軸線已經放完,所以只剩下正方形的簡便的承臺和地梁,就在我們將要完工的時候突然滴答開了小雨,我們三人都很沮喪,想著今天的工作估計是白做了,我突然想到昨天在鋼筋加工車間有30厘米左右長的成堆的鋼筋廢料,就提議用鋼筋廢料做為定位點,在所有有角的部位插上鋼筋,這樣即使石灰粉被水打濕變的模糊,也可以很快的重新把線放好,這樣我們輪流就近從鋼筋車間取來鋼筋廢料并固定好。雨慢慢下起來了,我在墻角看著雨水中的定位鋼筋想著,今天的辛苦總算是沒有白費。明天木工就會在放好線的地方支模了,工地上的工作雖然繁瑣,但仍然顯得井井有條。
7.16。
星期一。
天氣:晴。
早上剛到現場,就看著塔吊在高空運送著方木到昨天放線的裙房地基處,我問木工師傅是否需要重新放線,他說不用,有鋼筋定位就差不多夠了,我想著我們只是放線昨天都在著放了將近一整天,木工師傅又要找合適長度的方木,還要調節(jié)加工,加固,就裙房基礎這工程量怎么也得他們干到明天。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上午下班的時候就幾乎已經鋪設完成了,不過在遠處看起來,整體的施工質量只是差強人意,承臺還好說,地梁墊層的模板做的并不平整,甚至歪歪扭扭的。好在這只是底部,尺寸要比實際設計圖紙上的偏大,好在不會影響上部的基礎。下午來了輛混凝土罐車,是要為三號樓一層的樓梯澆筑混凝土。由于是細部的澆筑,所以不方便用泵送,只見塔吊將一個一方左右的料斗放置于出了口,隨著罐車轉動混凝土灌將混凝土傾倒出來,隨后塔吊將混凝土料斗高空運輸到澆筑地點,泥工打開出了口,混凝土便被倒在支好的模板中。就是普通的三跑樓梯,還空運了四次才澆筑完。今天只打了兩個樓梯,明天還得繼續(xù)。
7.17。
星期二。
天氣:晴。
上午去三號樓現場巡視,鋼筋綁扎工作進度還算正常,但走到昨天新澆筑的樓梯時我發(fā)現在休息平臺上出現了幾條細小的裂紋,這一定是昨天澆筑完后沒有及時澆水,混凝土干燥收縮造成的,雖然混凝土課上老師強調過,混凝土結構都是帶裂縫工作的,而且裂縫只要在規(guī)范要求之內,就可以正常使用,對正常承載力的影響不大,但看著這些細微的裂縫在我腦中總是浮現出裂縫逐漸變寬變長的場景,轉了一圈我感覺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回辦公室將情況通告了師傅,師傅隨后帶我去現場看了看,并找來代班的班主,要求他盡快安排人做澆水處理,看得出班主覺得我們有些大驚小怪,推脫說水管還沒有接上來,沒水可以用來養(yǎng)護樓梯,師傅也很著急,要求他們就是用桶提也要把水從下邊提到現場。這樣做雖然不是很人道,但從施工工藝,結構安全上考慮這確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不一會兒,工人師傅提著水桶從施工樓梯上來,澆在澆筑好的樓梯上,雖然于心不忍,但我還是叮囑工人師傅在中午下班之前再上來澆一次,中午太熱,水分蒸發(fā)快,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有不好的作用。
7.18。
星期三。
天氣:晴。
聽說明天二號樓的地下一層就要拆模了,上午師傅叫我跟他去地下一層里看看,由于工程用的模板都是現場制作拼裝的,所以樓板的模板應該是用滿堂腳手架支撐起來的,我們走到一個預留洞口,師傅反復叮囑我要小心,腳要踩實,手要抓穩(wěn),千萬注意安全,當我鉆進去才明白師傅為什么這么說,地下一層的層高是4.2m,我們是在腳手架上鋪著的方木,木板,鋼板上行走,說實話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艱辛,而且橫向的腳手架偶爾有突然很高的,還得從上面跨過去,再加上混凝土硬化放出大大量熱量、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讓我沒走十幾米就已經滿頭大汗,師傅在前邊很快的前進,明顯我已經跟不上了,在架子上行走讓我感到很是危險,在墻角處我爬下腳手架,直接在地上行進。地上有不少水,應該是養(yǎng)護時候留下的。在有的地方還有小堆的混凝土,應該是澆筑時漏漿了,這就是說模板制作的并不緊密。走著走著我發(fā)現,整個工程的地下一層是相通的,在底下我找到了商場的地下一層停車庫,這是一個框架結構建筑,筏板基礎。回到辦公室,感覺今天的收獲還不小,近距離觀察了滿堂腳手架,對它的認識又深刻了。
7.19。
星期四。
天氣:晴。
早上三號樓的裙房基礎墊層澆筑很早就開始了,技術員告訴我,過一兩天又得在這放線了,這回就是精密的為條形基礎放線了。二號樓外墻的模板開始拆除,我上現場近距離觀察了一下拆模的過程,木工先行拆除對拉螺栓,大小鋼楞和連接鋼管,自上而下的逐次拆除,但模板拆除后,據我的觀察,整體性并不是很好,首先成型的混凝土墻體表面并不平整,甚至看到是一塊兒一塊兒的,就像是又預制的混凝土板砌筑而成的,這表明模板的連接不夠緊密,而且平整度不夠,旁邊的監(jiān)理顯然對這樣的施工結果不太滿意,要求項目經理購買全新的木模板,今后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午我也為我做的混凝土試塊“拆模”了,打開之后發(fā)現表面有不少氣孔,而且一組三塊兒都是這樣的,我把技術員做的也打開了,看見他的試塊就要平整的多,我想這是我在成型時對它的振搗不到位,這樣的小工序被我忽視了,雖然做過試塊但對這樣的工作顯然還是做得不夠到位,我想學好課本的知識只是一方面,多實踐,熟練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才是我們在施工現場工作最重要的。
7.20。
星期五。
天氣:晴。
三號樓的鋼筋綁扎的差不多完工了,監(jiān)理明天就要檢查了,今天師傅讓我拿審核好的圖紙去跟著檢查一下鋼筋工程,我們分為兩組交叉檢查,同一組中,一個讀圖一個檢查鋼筋,檢查了幾根柱子之后我們的進度很慢而且在復查的時候科長斥責我們檢查結果漏洞百出,這包括兩個主要錯誤,第一,把剪力墻的鋼筋算到柱的配筋里,這樣一來我檢查過的剪力墻暗柱的配筋大多都有問題,反復數才數對,第二,單純檢查箍筋的數量夠不夠,卻沒檢查單肢箍的具體位置合適不合適,我的檢查結果直接被否定了,我有些泄氣,但也不得不從頭開始,不過找到問題后就都好辦了,注意到容易出錯的地方,檢查的時候就會格外留心,由于審查過一次圖紙,所以看起來這些鋼筋柱子顯得有了活力一般從圖上蹦出來,單肢箍的綁扎果然是出錯率最高的地方,而且有的柱子不只綁扎錯了一個地方,箍筋的作用主要是承擔構件中的剪力,并是受力鋼筋跟混凝土形成整體。所以箍筋位置出現偏差應該會對結構承受剪力有一定影響,建筑工程上的一點小疏忽都不能落下,任何的疏漏造成的結果都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7.21。
天氣:大雨。
今天的雨下的很大,但沒什么猶豫的,早上還是毅然決然的撐著傘來到了工地,昨天已經把二號樓裙房部位的一個臨時模板加工的車間轉移走了,最近的工期顯得有些拖沓,看得出項目部的領導們都有些著急,甚至單位的老總也天天來現場催加快施工進度。由于為了暫時的施工方便,二號樓裙房的基礎被當成了簡易的建筑垃圾堆放處,拆下的、準備拼裝的模板,支撐模板的鋼管,方木,廢棄的.鋼筋,還有制作模板是留下的大量的木屑......在施工時候很方便,但是清理起來卻非常費勁。所以,開工前的施工組織和場地安排是很重要的,合理的安排會節(jié)省施工時間,提高進度,同時還能盡可能的減少工作量。由于下的大雨,場地泥濘不堪,我們幾個人小心翼翼的整理著雜物,把模板,方木,鋼管分別堆好,然后指揮塔吊運走,由于工地場地安排緊張,只能把這些雜物暫時堆砌在一個較為空曠的場地,等再過些日子再整頓。下午雨依然很大,二號樓開始制作模板了,在辦公室對照著建筑圖集看模板圖,沒有任何頭緒,看來只能在支模時多留心觀察了。
7.22。
星期日。
天氣:晴。
模板工程的工程量的確很大,外墻的模板今天差不多才拆完,內墻的好像還沒還是拆,二號樓的墻體鋼筋綁扎完成了三分之二,已有幾片模板制作好吊裝到施工現場,我注意到今天二號樓的現場多了一批工人,師傅告訴我是架子工,也就是搭制腳手架的工人,樓面邊緣處有幾根埋設的鋼筋很奇怪,澆筑完成后形成的一個高20厘米的方形鋼筋框,這應該不是建筑完工后可以用到得,只見架子工將兩米多長的工字鋼抬起,沿水平方向插入相鄰的兩個鋼筋框中,由于是預埋件,這樣就相當于把工字鋼與結構結為一體,為防止工字鋼從鋼筋框中脫落架子工在相鄰兩個鋼筋框中緊貼工字鋼反向插入斜木劈,這樣就保證工字鋼與預埋件只見沒有了相對錯位我看到這樣的連接很多,而且排列緊密,差不多5米左右就有一組連接。工字鋼作為結構的拓展,通過與之連接件與搭制腳手架的鋼管連接固定,隨后由大橫桿和立桿相互連接,小橫桿加固,一小部分的腳手架就搭制完成了,這種腳手架跟三號樓一層的腳手架不同,是結構的一部分,而三號樓的腳手架是從地面做起的,鋪設有掃地桿與墊板。連接件都是扣件式,設有剪刀撐,這些安全措施和施工工藝都與課本上的如出一轍。
7.23。
星期一。
天氣:多云。
上午有工人在給二號樓的外墻做防水,這里用到的外墻防水材料是瀝青防水卷材。工人師傅現將卷材展開,由上而下鋪開,從上邊開始,用火焰噴頭加熱烘烤卷材,由于采用有機瀝青材料,所以烘烤過后卷材變得柔軟而富有粘性,幾個工人相互配合著把加熱的卷材迅速鋪好壓實,隨著噴頭向下烘烤,一步步的向下壓實鋪展,我注意到,新鋪設的卷材與剛鋪設好的都有超過10公分的重疊部分,這樣就減小了接頭滲漏的可能性,密閉性能會更好,從上午開始,施工科開始給三號樓的基礎放線,這次的放線精度很高,我是這操作了一下,感覺就跟畫圖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在繪圖紙,一個是在土地上,在彈承臺的尺寸時需先將橫縱軸線彈出,按照圖紙標注,外伸長度是精確的,在確定好每邊的兩個點后,再用墨斗彈出承臺邊緣線,這與開始時在樓面上放線是一樣的。裙房的結構有些特殊,在角部是一個八邊形的拓展結構,這樣傳統(tǒng)的矩形框架柱變成了135度轉角的變形柱,正式這樣一個造型在放線上給我們造成了一定麻煩,在地梁閉合時,發(fā)現最后一段地梁向外偏移了十公分,查閱了多張圖紙都沒有理清錯誤,只好暫時擱著,明天再經行處理。
7.24。
星期二。
天氣:晴。
二號樓的腳手架今天搭完了,我注意到搭設的是雙層腳手架,布距為1.8m,腳手架上鋪設竹排,立面掛設紗網,不過木工制作模板的速度比較慢,而且在施工日志上我發(fā)現每天到班的工人人數總有缺勤,可能是最近進度有點慢,項目經理上午一直在現場協(xié)調,看樣子對木工的工作很不滿意,下午就來了一個施工隊的頭在經理辦公室交談,可能是要臨時替換下這批工人了,上午在二號樓看了木工支模,現場有小堆的混凝土砌條,五厘米見方,20厘米長,并且在兩邊2厘米處均有半圓形的凹槽,木工在支模時,先將這些混凝土砌條沿凹槽卡在墻體的兩邊受力鋼筋上,放置的密度還挺大,隨后將立好的模板擺正,后邊用長方木支撐,在提前打好的圓孔上穿入塑料圓管,墻體兩邊的模板都架好后在塑料圓管內插入對拉螺栓,沿模板加立了數跟方木,最后在方木上橫搭圓鋼管,用3型扣件壓緊鋼管,以螺母擰緊固定,一面墻體的模板就支好了。模板的工程量真大,由于不是標準層的施工,所以模板必須重新制作,這就拖慢了進度。
7.25。
星期三。
天氣:多云轉小雨。
上午木工沒有開工,工地上來了一批新工人,三號樓的裙房今天開始鋪設鋼筋,由于裙房和主體結構的施工不一致,所以主體結構的外墻防水早已做完,但沒為裙房基礎的地梁留設鋼筋,上午我跟技術員的工作就是為地梁埋設鋼筋,我們一人一把小刀,還有一瓶用于定位鋼筋的紅油漆,沿著圖紙在有地梁引申出的外墻上切開已經涂好的防水油氈,然而由于施工質量好,油氈與外墻貼的非常緊密,我兩人就用小刀一點一點的劃出缺口,一邊沿缺口向外撕,一邊在粘貼部用小刀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扯開一塊兒,我看了看二號樓,在綁扎地下一層時已經預留了鋼筋,照著圖在地梁截面處描出了定位鋼筋的點,6根14,2根12,隨后工人師傅用電鉆在定位點鉆孔,將規(guī)定型號的鋼筋插入對應空洞,這樣就算是將鋼筋從主體結構中引出了。下午新來的木工入場開始工作,我與兩個技術員來到整個商務廣場的商業(yè)去為砌筑工程放等高線,辦公室放著一臺在學校沒有接觸過的儀器,標線儀,據說只要調準標高,在空曠的框架結構中就會自動打出一條紅色激光的等高線,不巧的是當我們擺好儀器卻發(fā)現儀器沒電了,最后只好還是用水準儀和標尺完成了標線的放線工作。
7.26。
星期四。
天氣:陰。
今天施工科忙著為二號樓裙房地基回填土,早上一臺挖掘機入場,在修建主體工程的時候開挖造成這里的場地標高不足,現場的土無法完成回填工作,經理想盡量不要費事兒,這點兒土能怎么弄就怎么弄,工人開始把聚丙乙烯泡沫塑料板緊挨著防水涂料擺放,這是防止回填土中的大型石塊(天然石材,混凝土塊及斷裂的樁體)在下落過程中對防水層造成破損,由于比較混亂,我來到三號樓的現場清點今天木工的出工情況及施工進度。木工師傅雖然不認識我,但是認識我頭上紅色的安全帽,向我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原來鋼筋工在綁扎鋼筋的時候造成了鋼筋偏位,模板無法與放好的線重合,開始我以為木工師傅把圖看錯了,就回到辦公室找出對應的結施圖查看,結果正是因為鋼筋偏位的問題,導致200厚的墻變成了250厚,這是鋼筋工的責任,我想問問科長怎么處理,但大家伙都忙各自的,沒人顧得上回答我。我只好硬著頭皮在工地通訊錄上查找鋼筋代班的聯(lián)系方式,通知了他具體情況,隨后我與鋼筋工一同回到現場,在于木工三方對照圖紙后要求他盡快把偏位的鋼筋扳回去,盡量不要耽誤木工的工作。鋼筋工也很配合。這樣在上午下班前,終于順利解決了這一突發(fā)狀況。
7.27。
星期四。
天氣:陰。
上午二號樓的裙房地基測水平,我注意到偶爾會挖出圓柱體的混凝土塊,我印象中這里是樁基礎,那這就應該是斷裂的預制樁了。施工員告訴我,這里原來是樁基礎,后來由于打樁的時候有漏樁,且沒辦法補救,就找設計單位改變了設計,改為了天然地基土。三號樓裙房基礎的綁扎鋼筋和支模工作昨天完成了,技術員聯(lián)系今天來澆筑基礎。幾十個承臺和總計100多米的地梁也用了近80方的混凝土,但今天的砼由于施工員的刻意叮囑,減水劑放的少了一些,剛剛滿足泵送的要求,這樣就為泥工們的工作帶來了一些不便,混凝土太稠。很難定型和抹平,振搗的次數和時間也相應增多,工人師傅不得不把地基上的積水撒上去以求容易成型,但我想到在上材料課的時候,老師曾叮囑,在施工現場不得隨意加水,這對混凝土的水灰比會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我把疑問提給身邊的技術員,他說這么一點沒關系,為了施工方便。我想可能是我小題大做了。二號樓支模進行的快了許多,內部搭設的腳手架快要完工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為樓板支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