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濟南的冬天篇一
(一)冬天的濟南,寒冷而美麗。
隨著冬天的到來,濟南的氣溫也開始降低。這個時候,濟南的城市景觀開始發生變化。路上到處是千姿百態的彩葉,枯黃的落葉和綠色的草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空中的云彩變得更加晶瑩剔透,一條條白色的云朵在藍天中飄動??諝饫锍錆M了冬天特有的清新感,讓人感到特別的舒適和愉悅。
(二)冬夜的濟南,寧靜而溫馨。
夜幕降臨后,濟南的夜景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萬家燈火的璀璨閃耀,驅散了這個季節的寒冷和寂靜。在購物街上走一遭,各式各樣的商鋪、餐廳和面包店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伴隨著細雪飄舞,街頭響起了歡快的音樂和熱鬧的人聲,這一切讓人感到濟南的冬天是如此的溫馨。
(三)冬日的濟南,有著豐富多彩的活動。
盡管天氣寒冷,但冬天并不意味著無所事事。濟南冬季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參加,如滑冰和滑雪。濟南市的冰雪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人們在濟南的冬天中積極參與,增強身體鍛煉和享受冬季娛樂。此外,許多公園也會舉辦各類冬令文化活動,例如文化節和特殊展覽。這能讓游客和居民一起享受濟南的獨特文化。
(四)冬季的濟南,是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濟南在冬天也仍舊是一個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冬天旅游的最大好處之一是,游客可以避開旅游旺季,避免長時間排隊和人多擁擠的麻煩。此外,冬天的濟南也非常適合游覽,因為不會像夏天那樣炎熱,而且冬天的景色獨特而美麗。游客可以踏著細雪走路,品味濟南特有的冬季風光,讓這座城市更加深入人心。
(五)冬天的濟南,能讓人真正享受生活。
一年中的冬天,是一個被視為冷漠季節的時間段,但是在濟南這座城市,冬季是獨有的、舒適的和溫馨的。人們可以享受溫暖而寧靜的冬夜,也可以探索豐富的活動和景點。冬天的濟南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冬景,還有一種生活的享受,可以輕松地走在街上,漫步在各個公園,感受這座城市獨特的氣息。在濟南的冬天,你能夠真正地享受生活。
濟南的冬天篇二
(奇跡)(怪事)(害怕)。
引出“寶地”(喜愛)。
二冬天的濟南。
濟南冬天的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處處圍繞“溫晴”來寫。
濟南的冬天篇三
對于一個在濟南住慣的人,冬天要是下大雪,便覺得是奇跡;對于一個在北京住慣的人,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怪事??墒?,在吉蘭泰的冬天,如果不冷不刮風還不下雪,那真是老天爺開了眼。
吉蘭泰每年的冬天是最冷的`時候。早晨起來,剛從被窩里探起身,就會感到寒意來襲,這還是小場面。當你穿好衣服,背起書包出去上學時,這才是真正的煎熬。
一出門,迎面而來的就是刺骨的寒風,盡管你已經把自己裹成了粽子,雙手、雙腳還是會失去知覺,一呼一吸,肉眼可見的白霧在你眼前飄動,樹上已是光禿禿的,枝條互相打架的聲音變得刺耳起來,風從耳邊凜冽的刮著,房子上的瓦片仿佛承受不住風的怒吼,快要摔下了房子。天上看不見一點陽光,天陰沉沉的。
來到學校,你會發現窗玻璃上有霜花,像是冬的小精靈留在上面的。它們形態各異,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如果說,早晨的風是怒吼的,那么中午的風就是柔和的,凜冽的寒風此時變成了一位姑娘,她輕輕地從人們的身邊走過,留下她的笑聲,腳步,她是溫柔的。
到了晚上,風既沒有早上的凜冽,又沒有中午的柔和,而是像一位年輕人,他用自己的方法催促著人們趕快回家,回到家里暖和的小窩。
最美妙的是下雪呀??窗桑┦嵌斓氖拐摺⒕`,它們成群結隊的來到人間,樹木、大地、房屋都戴上了白色的帽子,穿上了雪白的衣服,處處銀裝素裹,人間變成了雪的世界。
片刻間,孩子們沖進了雪的世界,他們唱著,跳著,歡迎著這些精靈們。你瞧,他們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地上滾來滾去,一片熱鬧而祥和。此情此景,就是天上的神仙看了,也會羨慕吧。
吉蘭泰的冬天多姿多彩,這就是冬天的吉蘭泰。
濟南的冬天篇四
1.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一、 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著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里充滿了溫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溫情吧。
二、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戲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后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借助于《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三)(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著、薄、和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 南
北平(有大風) 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 響 晴 “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 溫 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睆闹形覀兛梢陨钌铙w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二)針對第二段提問:濟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三)研讀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后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贊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 ”比作“白花”;
二是將“ ”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著白雪的矮松”比作“守衛邊關的戰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四)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五)水的特點——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薄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
2.通過創設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溫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后練習二
濟 南
北平(有大風) 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 響 晴 “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 溫 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適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 ——小水墨畫
水 ——綠 暖 清亮
濟南的冬天篇五
呼——呼——冬爺爺的信使——北風已大張旗鼓地來到了人間,它用粗大的嗓門喊道:“我來了。我來了。美麗的濟南來迎接我吧?!边^了一會兒,冬爺爺踏著堅實有力的步伐,旋轉著,跳躍著,真的來到了我們美麗的家園—--濟南。
瞬時,草枯萎了,再不像往日那樣綠油油了,變成了灰黃色,像一層層地毯;樹失去了往日的婀娜多姿,也不像往日那樣青翠欲滴了;葉子從樹上掉下來,像一只只蝴蝶在飛舞,風一吹,枯枝便不停抖動,發出了吱吱的求救聲。
人們都說冬天冷酷無情,凋零了一地的枯枝落葉,可我卻不這么認為。你瞧,那挺拔的松樹和綠綠的冬青就在這寒冷的季節里郁郁蔥蔥,還有那美麗的梅花在風霜中競相開放。
冬天,雪花開始悠閑自在地像天使般從天上慢慢地飄下來,落在小朋友們的臉上,冷颼颼的,接著雪紛紛揚揚,像春天里滿天飛的柳絮,覆蓋了大地、小河、山村,到處是詩一般的境界。此時此刻冬天又好像一名雕塑家在日夜不停地勞動。
今年的冬天,雪姑娘生氣了,不愿意降臨人間打扮泉城,這廣闊無垠的世界,沒有了孩子們玩雪的嬉笑聲,只下起了絲絲小雪。沒有了往年雪花的紛紛揚揚,讓人遺憾。
今年的冬天,雖說只下了幾場小雪,但我仍樂開了花,高興的呼喊著:“能玩雪了。能玩雪了?!币贿吅艉?,一邊手舞足蹈起來,接著飛一般地跑到地里,抓起一把雪。好疼。這個雪地的厚度連一毫米也不到。我不再瘋了,不是因為雪地不好玩,而是今年的雪太讓人掃興了。
冬天的濟南雖有寒風呼嘯,但卻不乏溫暖,不失樂趣,泉水奏響著冬天濟南的樂曲,那不會結冰的水面蒸騰的水汽讓人如入仙境。濟南的冬天是一幅靜態的水墨山水畫,身在其中,樂在其中。
濟南的冬天篇六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一、聯系生活,意會導入。
1、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下面,請隨著老舍一起去發現《濟南的冬天》洋溢著的特殊的美麗。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簡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杰出。
的語言大師。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四室同堂》。他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本文是寫在1931年春于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
參考:溫晴。(主要讓學生說出溫暖之意)。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設問并引出品讀第三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預設: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后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后一節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鑒,學會發現。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于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并發現美,用一兩句話來描寫,表現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等,以求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啟迪。
五、布置作業,由此延伸。
1、陽光朗照下的山同樣別有情趣,認真品讀課文第二節。
2、用心觀察學校,仿照課文,用我的校園為主題,寫一篇側重寫景的散文。
3、課外查找并閱讀其他寫雪的文章,進行比較。
濟南的冬天篇七
知識目標:積累生的語句;了 解北中國冬季雪景之 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 生學會用心感受自然之 美。
教學重難 點:體會比喻、 擬人等 修辭手法 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合作探究;創設情境;
:2課時
“佳作不厭百回讀”,老舍的《濟南的 冬天》意境 優 美,充滿詩情畫意 ,令人百讀不厭。小山搖籃圖的溫暖安 適,雪霽晴巒圖的 秀氣美麗,都讓我們難以忘懷。今天,我們就來繼續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去感受薄雪覆蓋 下的.山的秀氣,領會空靈清透的水的神韻。
濟南的冬 天在作者的筆 下是那么的美,首先讓 我們 來感受下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的美。 作者之所以能把景 描繪的那么美是應為抓住 了景物的特征,并且按照一定的 順序來寫。
1. 作者是按 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薄 雪覆蓋下的山的景色的呢?把體現寫景順序的標志詞在文章 中勾畫出來。
2. 薄 雪覆蓋下的山是如此的美,文段中哪些句 子最能體現濟南 山的美?勾畫并鑒賞。
3. 我們能感受到薄雪覆蓋下的山的什么特點?
1. 生齊讀文章的第四段。
2. 我們能 感受到城外遠山圖的特點是什么?
三幅山景,或溫情,或 秀氣,或 淡雅,走出 群山的懷抱,讓我們走進濟南的水去感受濟南水 的神韻。
1. 生1 配樂朗讀文章第五段,其他學 生做評價。
2. 生2再次配樂朗讀文章 第五段。
3. 從 本段中,我們感受到濟南的水有怎樣的特點?問段中哪些地方體現出水的這些特點 。
4. 全班 同學朗讀文章第五段
幻燈片出示 圖片,要求學生根 據本文所學寫 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描繪圖片所 展示的 景物。
濟南的冬天篇八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方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
預習準備。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4.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5.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6.提出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學習環節。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活動一:濟南之旅----遠觀濟南。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整理歸納。
2.概括的說一說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三、合作探究。
活動二:濟南之旅----近賞濟南。
(任務一):登山臨水感受冬之美。
5.精讀第3—5段。
(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5)再次齊讀第三節。
(任務二):登山臨水品味情之美。
6.從哪里可以看出老舍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活動三:濟南之旅----回味濟南。
任務一:傾情背誦精美段落。
活動四:濟南之旅----我手寫我心。
四、拓展延伸。
五、鞏固與提高----達標檢測 。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
3.你認為下列每個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p>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
六、全文總結,布置作業。
濟南的冬天篇九
濟南的冬天教案(2015)
這篇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也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特色,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本單元重在對四季景色的描繪,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品味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溫情”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贊美喜愛之情,請欣賞初中課文《濟南的冬天》教案范文。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濟南的冬天篇十
《濟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滄桑感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輕快、自然的筆調描繪了一塊冬天里的寶地。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贊美。經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溫情的意象來描繪濟南冬天溫晴之景,營造出一種溫婉的整體性語感。語言層面寫的是濟南的“溫晴”,所要表達的是濟南冬天的溫情:“溫晴”是所見的外象,是借以表現心象的客體和媒介;“溫情”是心象(心靈感受),它蘊涵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審美感受。文章不惜筆墨寫景,實際是抒發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蘊、文章的核心。
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辭格的運用不僅僅數量多,并且質量高,質與量到達完美的統一。全文共八百來字,六個自然段,僅二十多個句子,卻整理出比擬、比喻、錯綜、雙關等近二十種修辭格,很多不常用的辭格在文章中也很多使用,如轉品、示現、迭現等。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段運用了對照的修辭手法。對照,又叫比較,是一種運用廣泛,很有表現力的修辭手法,經過比較,能夠使所描述事物顯得更鮮明、更透徹。作者以自身的獨特感受,經過與北平、倫敦、熱帶比較,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的“奇跡”和“怪事”,突出強調“溫晴”這一特點,進而贊譽濟南是個“寶地”,在此,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得到深化。同時,運用了反復,“對于一個……的人”兩個間隔反復、“像我”兩個間隔反復,突出作者的感受,強調“溫晴”,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以及濟南的冬天給“我”的驚喜和意外。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夢想的境界?”這一段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細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態:“曬”摹寫出濟南老城閑適的姿態,似一位老者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一個“睡”進一步深化了老城的這種悠閑。連用兩個動詞,把老城的閑適姿態摹寫得自然貼切。此句中,還使用了反問。反問也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式,運用反問能夠加強語氣,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達力。這句用商量的口吻,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與人應對面的交談,又像是在征求意見,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飽含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作者用反問句而非一般的陳述句,增強了語氣,使感情得以完整抒發。這一句還有迭現辭格,用“一個老城”“有山”、“有水”組成的迭現,引人入勝,作者從上方俯瞰,勾畫出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僅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蓯郏孟袷前褲戏旁谝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边@一句,“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放”表現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說”更是把小山寫活了。連續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了小山對濟南寵著護著的情態,突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誠摯之情?!靶u籃”則將小山寫得像母親一樣慈祥與體貼,令人不由得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唱催眠曲時的安詳情態,把濟南城的地理位置溫情慈祥地交待出來。
“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日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闭驗槎榷绱海圆艜a生幻想,正因為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人們的心境也“并不著急”。作者連用兩個設問句,引人注目,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重點是答案,進一步加強語勢。句中的“綠”字,形容詞轉為動詞用,使人不僅僅感受到山草“綠”這樣一種狀態,更能體會到“綠”的動態過程。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一樣,使文章的語言和所表達的資料都顯得生動形象。這一部分寫濟南人的感受,也是作者自身的獨特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期望別的呢!”此例用了語氣錯綜,前一句“并不著急”是陳述語氣,后一句本來仍能夠用陳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換為反問語氣,把陳述語氣和反問語氣錯綜使用,使文章語言整齊有變化,語氣得到加強,情感得以凸顯。句中的“干啥”是北方方言,此處是方言和普通話相混,使得文章語言不僅僅樸素親切,并且生動靈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中用“日本看護婦”比喻矮松頂著雪的情景,貼切形象地表現了雪后矮松清新可愛的形態,不僅僅使矮松有了活力,并且使人感到新奇別致。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此處借“帶水紋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構成的黃白相間的美景,富有層次美,使山坡美景這一寬泛的景物顯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遙不可及。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贝司溆昧瞬鹪~修辭格。拆詞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拆詞,不僅僅能生動簡明地闡明事理,并且還能更好地抒發感情。句中把“害羞”拆開,不僅僅使整個句子音律和諧,更生動地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并且“害了羞”這樣一種狀態,是作者獨特的感受,比起“害羞”來說,更能反映出作者對“薄雪”的喜愛。此句也用了摹繪,用“微微”一詞把夕陽下雪的美妙神態模擬出來,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露”這一情景。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此句用了句式錯綜,本來能夠寫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濟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構成統一格式,但作者加以變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敝小安蝗獭笔顾烁窕?,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態得以完美展現,水給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時,其他的東西又來襯托水的清澈,足以使人感受到濟南冬天的和諧之美。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中用“是”這一比喻詞連接本體從天上到水面整個空間的清亮和喻體“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句將空間的清亮比喻為“空靈的藍水晶”,化抽象為具體,給人以形象之感。此句還用了摹繪辭格。運用摹繪,能夠增強敘述的鮮明性和形象性,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這句用“藍汪汪”把濟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藍摹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感覺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從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到整個空間的清亮。這一句還用了迭現辭格。迭現是一種描繪性的文學修辭方式,運用迭現,令人遐想無限,增添視覺形象?!翱罩小薄ⅰ鞍肟罩小?、“天上”迭現出一幅獨特的畫面,品讀起來,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一句運用了倒喻,倒喻是比喻的一種變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使用。用倒喻的形式,把樹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樹影”聯想到“地毯山的小團花”,形式新穎,比喻貼切。
該文章中,幾種小格的變換使用,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種辭格不僅僅運用合理,并且運用質量很高。在景物描述中,作者運用好辭格,能寫出作者對景物不一樣于別人的感受,會給人一種新的視覺沖擊,對描述對象印象更為深刻,對景物充滿向往,產生出一種別樣的想象之美。《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作者在運用修辭格過程中,使語言表達與文中的意境營造得以完美體現,修辭格的運用是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辭格展現的藝術魅力和張力,堪為典范之作。
濟南的冬天篇十一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圈出作者對濟南冬天評價性的詞語或。
溫情響晴舒適暖和。
2、哪一個詞語最能代表濟南冬天的特點?
(三)品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冬天的濟南?
(四)賞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1、勾畫出文中特別打動你的句子,從字里行間感受老舍對濟南冬天的情感。
(1)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p>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2、老舍對濟南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濟南的秋天》。
(五)檢測。
2、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____,作者通過濟南和___、___、___的對比得出這個結論。
3、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天時描繪了四幅畫面,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六)擴展訓練。
請同學們選擇課文中的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以“黔江的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為題寫一段話。
濟南的冬天篇十二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圍繞“朗讀—品讀—背讀”三個環節設計。沒有充分朗讀,便品不出味道;品不出味道,背誦也便成了死記硬背,成了學生的負擔。這個教案,教學流程簡單,內涵豐富。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法,不如說是一種閱讀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一點閱讀方法比教學知識重要得多。
教學步驟:(說明:上課之前,可預先讓同學們通過圖書、網絡等查找資料,了解有關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一、導入:
1.請同學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老師從網上下載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聽錄音,要求: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明白文章蘊含的感情。
三、跟讀,朗讀,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四、交流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是個寶地。(足見對其珍愛)。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溫馨感躍然紙上)。
3.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帶水紋的花衣。
4.那些小山太秀氣!
(以上3、4兩句,嬌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種喜愛不言自明。)。
5.這是一張小水墨畫!(簡單的色彩,深厚的意蘊,在作者的眼里,一草一木都富于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水也不忍得凍上。(“以我觀物,萬物皆著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藍水晶?。ㄋ煲簧?,晶瑩剔透,充滿生機!)。
8.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點題,但卻讓人體會出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感覺,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回味。)。
五、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濟南的冬天篇十三
3、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深厚的情感。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深厚的情感。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圈出作者對濟南冬天評價性的詞語或短語。
溫情響晴舒適暖和
2、哪一個詞語最能代表濟南冬天的特點?
(三)品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冬天的濟南?
(四)賞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1、勾畫出文中特別打動你的句子,從字里行間感受老舍對濟南冬天的情感。
(1)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p>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2、老舍對濟南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五)自我檢測
1、《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____,作者通過濟南和___、___、___的對比得出這個結論。
3、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天時描繪了四幅畫面,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六)擴展訓練
請同學們選擇課文中的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
以“黔江的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為題寫一段話。
濟南的冬天篇十四
本單元所選文章多寫四時之景,抒發真摯熱烈之情,構思精巧,語言精致。本課不僅體現了人教版教材本單元編寫意圖的三美:美景、美情、美言,而且兼具溫晴、溫情、溫婉的審美特征。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學生整體把握了全文內容脈絡,進行了朗讀訓練,對文章感情已有初步了解。
【教學目標】。
1.品讀詞語和句子,感受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自主勾畫精美語言,用批注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感受課文中不同的景物之美,揣摩語句背后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自主品讀,用批注形式表達閱讀感受。
【教學過程】。
一、反復朗讀,品析關鍵詞句,揣摩寫景特點。
(一)詞語品析——朗讀這些句子,在句子里找到你認為有韻味的詞語,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意思。
1.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永遠那么毒,響亮(晴朗熱烈)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2.能有溫晴(溫暖晴朗)的天氣。
3.因為有這樣慈善(對人溫和)的冬天。
4.整個是塊空靈(清澈靈動)的藍水晶。
(二)句子品析——朗讀這些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打動了你?為什么?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的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可愛”,小山慈愛,舍不得濟南在冬天受凍,所以把它放在一個暖和的地方。)。
2.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小雪在冬日黃昏中顯出嬌媚之態,把濟南的冬天裝點得更美好。)。
3.天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不忍得”,水多情,幫水藻煥發蓬勃生機。)。
以上句子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景物著上了生動鮮明的色彩,作者的喜愛之情也感染了讀者。
二、自主勾畫,進一步品味文章優美生動的語言。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批注的形式進行賞析。朗讀這些語句,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批注,互相點評。
三、拓展閱讀,揣摩兩文的共同感情,遷移語段寫作。
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節選,體會與課文共同表達的感情。在此基礎上,仔細觀察自己家鄉的秋天,借鑒文中擬人的寫法寫一段話,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和你的感情寫出來。
四、作業。
課下閱讀《自讀課本》中的“秋冬之思”選文,與同學們交流讀后的心得,任選一篇寫讀書筆記。
濟南的冬天篇十五
1課時。
1、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2、大家看了課題,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點是濟南,季節是冬季)。
1、本文的作者是誰?
2、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老舍的情況?(閱讀注解一)。
3、教師補充:(寫作背景)。
聽讀課文,請大家帶著幾個問題去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
問題見課件。
1、讀課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揭示濟南冬天的特征的?
2、有詩云濟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講到濟南一定得說說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話對有山有水的濟南美景做了總體的概括描寫。
(1)第二段寫了濟南什么的景物?
(2)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用一個短語來形容一下陽光朗照下的小山。
(3)第三段寫了什么?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變化的詞。
(4)“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5)作者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6)濟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筆把濟南的山描繪。
濟南的冬天篇十六
這是一篇極其精致的短小散文,文章不足千字,由于作者用辭遣句和構思立意的深厚功力,它既像是一首聲情并茂的抒情詩、又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讀后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冬天,尤其是北中國的冬天,在一般人——異常是像我們這些生活在南中國的人想來,似乎無一不是一種清冷、肅殺的景象。然而,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卻不能不讓我們改變這種想法。他讓我們看到了北中國冬天的一塊“寶地”。這塊“寶地”究竟有什么有別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呢作者特地將北京和倫敦來作比較。在北京,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是奇跡,而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在倫敦,冬天能看得到日光,便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短短數語,就凸現出冬天濟南風和日麗的特點。
僅是天氣好,自然不夠,所以緊之后描述了濟南冬天的山和水。
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的小山,在冬天異??蓯邸K鼈兒孟袷前褲戏旁谝粋€小搖籃里,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我們真為作家這樣的描述叫絕。這哪里是說山哪,這不正是慈母在呵護自我的子女嗎難怪“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小雪過后的小山,別具一番風景。山尖上的小雪,像是“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的雪和那若隱若現的草色,像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期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p>
山美,水亦美。那里的水是澄清的,并冒著點熱氣,因為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故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真是脈脈含情,一心一意妝扮著大地,等待著游人!
這山,這水,這情,這景,在作家筆下,構成了一幅幅精致美妙的畫圖,僅此,足以讓讀者體會到濟南冬天的柔美??墒牵骷也⑽淳痛舜蜃?,而是再將讀者的目光從澄清的河水引向空中、半空中、天上,讓他們一齊來欣賞那塊“空靈的藍水晶”。如此嫵媚動人的畫面,給人一種仿佛進入蓬萊仙境的感覺,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此文在藝術表現上,自始至終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比如,他寫山“睡著”、“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穿”、“花衣”以及“山的肌膚”;寫雪害“羞”、“臥著”;寫水藻“拿出”綠色,水“不忍得”凍上,等等,賦予山、水以人性化,極其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山水的情態,使作品增添了許多感人的美的色彩。
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文很少出現直接贊美冬天的濟南的詞語。由于形象的比喻,娓娓道來的妥帖語句的渲染,又讓我們看出作家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在用詞方面,本文真可謂字字珠璣。像文中的“睡”、“等”、“喚”、“臥”等動詞的運用真是精妙絕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讀這樣的美文,真是一種享受。
濟南的冬天篇十七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小說家老舍先生創作的一篇散文,選自《一些印象》。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去了西南地區,所以來到被譽為“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后,感受十分強烈。標題“濟南的冬天”,簡潔明了了地點,節令。告訴讀者,它是不一樣于其它地方的冬天。所以他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老舍先生還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達自我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贊美。經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濟南的冬天篇十八
教學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4、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5、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一、聯系生活,意會導入。
1、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下面,請隨著老舍一起去發現《濟南的冬天》洋溢著的特殊的美麗。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簡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四室同堂》。他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本文是寫在1931年春于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
參考:溫晴。(主要讓學生說出溫暖之意)。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設問并引出品讀第三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預設: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后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后一節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鑒,學會發現。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于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并發現美,用一兩句話來描寫,表現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等,以求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啟迪。
五、布置作業,由此延伸。
1、陽光朗照下的山同樣別有情趣,認真品讀課文第二節。
2、用心觀察學校,仿照課文,用“我的校園”為主題,寫一篇側重寫景的散文。
3、課外查找并閱讀其他寫雪的文章,進行比較。
濟南的冬天篇十九
我們忽然發覺,原先作者把我引入了一個恬淡明麗的春的世界里。倘若是在大雪飄飄的寒冬讀這篇散文,這會給我們帶來多么愉快的、多么新奇的感受?。?/p>
看看老舍先生是用怎樣的筆墨、怎樣的色彩來給我們描繪用這幅濟南冬景圖的。
一個從塵土飛揚、寒風凜冽的北方初到南方的人,會有什么感受呢?一個從霧都倫敦回到晴朗的北中國的人,又會有什么聯想呢?自然,濟南不屬于濕潤的南方、日光炎炎的熱帶,也不屬于“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北方。在作者筆下,它似乎象一個“特區”。然而這畢竟是北中國的“特區”,因而它仍然有北中國的特點。它是沒有風的、晴朗而溫晴的天氣,或者說,它是有風的,卻是聽不到風聲的,這樣的風只能是微風。冬天的微風那是什么滋味呢!冬天的風無論如何應當是冷的,但這時頭頂上卻有一輪太陽照著,既然不是熱帶那樣的毒日,那必須是很暖和的日光。微微的涼風,暖暖的月光,那自然讓人極其愉快的溫晴天氣。作者仿佛像發現了一塊寶地,用極其溫柔的筆調要告訴讀者他對這塊寶地的新奇的感受。這感受的確是新奇和獨特的。我們當為作者發現了這塊寶地并真切地告訴我們而感激作者。讀了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們覺得作者不象是在寫濟南,而是把濟南端到我們面前,使我們如臨其境。開始感受到濟南冬天的毋寧說是春的獨特的氣息,作者的這幅恬淡的春之圖,已經開始展現出一角.我們急切地想看下去。
果然,接下去的畫面就更令人嘆為觀止了。作者像拍電影一樣把鏡頭拉開,升高,使我們能夠俯瞰濟南冬天的全貌: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夢想境界?無論是睜著眼看,還是閉著眼睛想,這都是一幅出色的、溫馨的畫面。她透露出的恬靜安逸的美是自不待言的。冬天,是萬物冬眠的季節,所以,用“暖和安適地睡著”來形容這個老城,是最為恰當可是了。作者雖說這個“老城”在等待“春風來把它喚醒”,但那種恬靜完美的氛圍卻是僅有春天才會有的。因而它實際上已經使我們感受到這幅“山水圖”蘊藉著的春意。在戰火紛飛的年月,在饑寒交迫的北中國,這無疑是一片令人向往的、極其完美的天地。它似一處新“桃花源”。在當時是寄托著作者的完美夢想的。
濟南的小山不但象圓圈,并且還有它的獨到之處。因為小,所以只配下點小雪來給它裝飾。一下小雪,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這是一個壯麗的遠鏡頭,是一幅層次色彩鮮明的畫面,下層是暗黃,中層是白色,上層是藍色。如作者所說:“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穿上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蔽覀兎路鹩致劦蕉┖蟾蓛羲说那逍驴諝狻H缓笞髡咭幌掠职宴R頭拉至中景,給我們看山上青黑的矮松。作者是怎樣寫這些矮松的呢?那里又用了一句絕妙的比喻,“樹尖上頂著一髦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動人而傳神地寫出了矮松的性格和神態。有這些矮松的點綴,便使濟南的山顯得格外雅致。白山尖、矮松、帶水紋的花衣,是恬淡的色彩,和溫晴的天氣漂亮地融匯在一齊。至此、濟南山的全貌便給我們基本展現了出來。這是這幅春之圖最重要的部分.這都是靜態,那么有沒有動態,有沒有色彩的變化呢?有的。這是靜中之動,這種動便是作者極其細微的觀察和感受的結果。那便是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注意,只是“微微露出點粉色”,基色仍是白的。所以并不破壞整個繪畫的效果,而倒是增添了畫面的豐富性。
“那些小山太秀氣!”作者感嘆道。是的,這樣溫晴的冬只配有這樣的小山。如果是大山,如果是大雪、那便全然是另一番氣韻了。
作者是不是至此就把濟南的山寫完了呢?沒有!看來,作者對濟南的山是太有感情了。他愛它們。于是,他便又為我們勾勒了一幅他自稱為唐代水墨畫的圖;“山坡上臥著點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睒O具有古詩畫的意味。這幅清新明麗的圖景,怎樣能使人相信會在濟南的冬天出現呢?又怎樣能使人相信它會出此刻戰火紛飛的北中國呢?的確,即使在戰爭年月,生活中仍然是有美的圖景的。這就在于你是否能發現,并給予藝術的表現!
這是作者寫作的高明之處。作者寫的是濟南的冬天,但卻回避偌大的濟南城,而去寫更寬敞的城外。作者是居高臨下地遠視的,所以濟南城是太小了,并且是狹窄的。作者有意把讀者的視野引向濟南更廣闊的天地,而不去寫搖籃里的娃娃,剩下的讓讀者去聯想、去補充,反而使這幅春之圖的畫面更清晰、更簡潔,避免了紊亂之感和累贅之感。這叫做虛實相生。
好了,寫完了山,該寫水了。有山沒有水,加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怎能清新而濕潤?濟南的水是怎樣的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哪象冬天的水呢?這不分明是春水么?并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形兒呢!這不分明又是夏天的水么?這不是“夏賞荷花池”的意境么?北中國的冬天,竟然還有這樣一幅更令人喜愛不已的絕景,這無疑給濟南“錦上添花”了。并且,這還不夠,作者還要把鏡頭拉遠,讓“藍水晶”一樣的天空映在這水中。于是,綠水,紅屋頂,黃草山,白雪松,藍汪汪的天空,組成了濟南的山水圖。瞧,微涼的風又吹過來了,暖和的太陽在靜靜地照著,我們不能相信,這到底是人間呢?還是世外桃源?如果是人間的話,那么它決不會是冬天。
老舍的筆法是老練的。一篇千字文竟能展示出這么生動的、令人神往的畫面,這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可。這篇短文的敘述語調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煉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墒亲钪匾氖墙Y構。它似乎無結構,可是資料組合的又是這么自然、精巧、恰當。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分析這篇散文,我們看到了貫穿在他整個創作中的對完美事物執意追求,以及在這種追求中透露出的他的善良個性和樸實親切的文風。今日我們讀這篇散文。仍然能被作者對濟南山水精湛而獨到的描述所打動。個中技藝,不光是對今日的初學寫作者,就是對有必須散文寫作基礎的人,都有重要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