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工作者要以黃旭華院士、曾慶存院士及全體獲獎者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求真務實創新,勇攀科技高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科技托起強國夢的心得體會1000字左右,一起來看看吧!
科技托起強國夢的心得體會篇一
讓科技之花綻放在祖國大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強調,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科技是國之利器。科技工作者們不斷攀登科技高峰,國家才能戰勝一切困難登上創新創造高峰,才能走向發展高峰。有一支矢志報國、一心為民的科技工作者隊伍,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正是有以鐘南山、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勇敢地“逆行”,冒著生命危險戰斗在一線,提出疫情防控的寶貴意見正確措施,才在第一時間為全國人民撐起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科技“保護傘”。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后,廣大科技工作者們仍夜以繼日堅守在攻關戰線上,為疫情防控斗爭提供科技支撐,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徹底戰勝疫情的希望。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優秀科技工作者滿懷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愛,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歸國參與祖國建設發展。很多科學家甘愿隱姓埋名數十載,為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而扎根艱苦邊遠地區、扎根基層一線。錢學森、鄧稼先、于敏等科學家們,他們矢志不渝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終生,他們是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見證者,更是創造者,他們將永遠被國家、人民銘記、尊崇,他們身上的“科學家精神”必將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一代代傳承下去。
實現創新發展,要堅持向科學要方法、要答案,更要建設一支有競爭力的科技工作者隊伍,在全社會形成尚賢愛才的好風氣。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時就強調,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的做法,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近年來,《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重大改革舉措陸續推出,這些都充分顯示出黨中央和國家識才愛才敬才的良苦用心。獎勵創新、關愛科技人才,不能只是提升對他們的物質獎勵,而要進一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科技人才的榮譽感和獲得感。要讓科研人員從繁重的行政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潛心進行科技研發,加快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寧愛本鄉一捻土,勿戀他國萬兩金。”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這“大變局”中把握機遇更進一步,讓中華民族長久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創新創造是關鍵,而科技人才就是通向創新創造大門的“金鑰匙”。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覺傳承發揚“科學家精神”,不忘科技報國的使命,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讓科學技術真正造福于國家和人民。要在各行業各領域中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精神,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融入奮斗歷程,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把科學研究做在祖國大地、做進人民心坎,讓科技之花綻放在祖國每一片土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創新創造的磅礴偉力。
科技托起強國夢的心得體會篇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一封充滿暖意的回信送到了25位科技工作者的手中。5月30日是我國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長大了我想當科學家”,這是不少人兒時的夢想,如今祖國的花朵已長大,夢想雖未如愿,但科學家們鍥而不舍、甘于奉獻的精神卻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影響著我們。今天,少年們,請繼續懷揣“科技夢”。
筑牢思想根基,“科技夢”需有“勞筋骨、餓體膚”的決心。擦亮“奮斗”底色,永葆“奉獻”情懷,魯迅先生曾談到“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科學的研究從“進食”到“消化”再到“產出”是個漫長的過程,需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愿,更要為國為民“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抱負。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不斷刷新畝產紀錄闡釋了“讓大家吃飽又吃好”的畢生追求。嫦娥工程總指揮葉培建克服一個又一個挑戰和困難,實現了國人“蒼穹逐夢”的期待。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這是國士無雙的共同標簽,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我們都不是旁觀者,要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堅定“四個自信”,筑牢思想的根基,不畏險阻,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當科學金字塔的墊土者。
夯實學習地基,“科技夢”需有“好讀書、求甚解”的誠心。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全國兩會剛結束,總書記在給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又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嚴謹的科學研究更離不開龐大的知識儲備,所以我們必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下一番心無旁騖的功夫,在“讀”“學”“做”中堅定“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治學之道。在孜孜不倦中錘煉能力,以“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為座右銘,汲取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精益求精的精神能量。科技是撬動地球的杠桿,要秉持著強烈的創新熱情和信心,在實踐中攻堅克難、追求卓越。
拓寬進取路基,“科技夢”需有“重執著,貴堅持”的恒心。“勝利往往產生于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有志者應腳踏實地、著眼于小、努力進取。高水平的研究結果離不開“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良好的科學作風及持之以恒的精神。“苦心人,天不負”,FAST工程奠基人南仁東帶領團隊20多年嘔心瀝血做研究,讓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成為看得最遠的國家。這些“科技革命”上的開拓者,用生命講述了科技人的勇敢和堅持。打破了我國科技重要領域一度被“卡脖子”的現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勇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大家都是戰士,“號角”吹響時,沖鋒是對青春最好的獻禮。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少年們,“科技為民,奮斗有我”在這你我責無旁貸的戰場上,請繼續懷揣“科技夢”,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科技托起強國夢的心得體會1000字左右的相關內容,可圈可點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資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網站。
【科技托起強國夢的心得體會1000字左右】相關推薦文章:
2022科技托起強國夢主題征文1000字左右【最新5篇】
科技托起強國夢優秀作文800字 科技托起強國夢高中議論文800字
科技托起強國夢演講稿三分鐘 2021科技托起強國夢演講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