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一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借古人的一句: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一語道破了孝的重要。是啊,如果我們對自己最親的人不善,那么還能對誰好了?何況我們生活在這個以孝為名的城市,孝更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按照《弟子規》的說法,孝有如下幾點:
小孝孝身: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孝敬父母。如:平時幫助整理家務,洗衣服,疊衣服等。這些聽起來不難,可是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就很少了。對此,我有深刻的體會。小學時,老師布置過一項任務,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就選擇了幫母親洗菜,淘米。雖說是簡單,可是我洗出來的菜,淘出來的米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雜志,人需母親再干一般,可以說是幫了倒忙。漸漸地,我洗菜,淘米的技術越來越好,無需母親再次費力,可是,與此同時我也開始厭煩這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母親也沒有督促我,我也就停止了這些工作。時至今日,我還有些愧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重新將此事進行下去,不會止步!
中孝孝心,就是讓父母在心感到你是愛他們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總是處處為兒女著想,可到頭來好心當成驢肝肺。一個陌生人的微笑,可能會讓我們感動不已,而父母的一個微笑,我們卻熟視無睹;朋友的一個幫助,可以使我們永生難忘,而父母的幫助,我們卻認為是理所應當。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相交幾個月的朋友,我們可以為他們兩肋插刀,在所不辭;而與我們相伴十多年的父母,我們可以當黃牛使喚,毫無顧忌。在如此之大的反差面前,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將父母的愛當成理所應當。在物質生活質量猛增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向古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孝心。
在最近很火熱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這片子之所以口碑好,是因為其中有很多直擊人心的鏡頭。比如女兒不滿父親的說教,將壓抑心中以久的不滿發泄在打斗之中,小時候我爸對我特別拐,叛逆的我沒少挨打,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他就不打我了,還才慢慢發現是他老了。與其毫無目的刷微信,贊朋友圈,不如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生我愛我的人!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二
為弘揚“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加深人們對孝道文化的認知和了解,豐富社會各個階層的精神文化生活。山西省孝文化研究會攜手山西健康之聲廣播聯合舉辦的“弘揚美德,傳承孝道”活動,于6月18號、19號“父親節”這樣有意義的節日,帶著大家一起去孝研會德孝文化傳承基地——沁水·歷山,感受那里的人文景觀,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踐行孝研會的宗旨“行孝養德,弘孝化人”!
歷山,位于山西省沁水縣西南邊的中條山脈,距沁水縣城56公里。劉禹錫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歷山不僅奇峻偉岸,更有仙履奇緣,這里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孝、德文化的發源地,甚至國家概念的'最初形成也與這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三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是誰教會了我們吖吖學語?
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
又是誰將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著的生命?
是父母!人們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彌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味道。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卻能引發我們的深思。孝心,并非是長大后才有的職責,也并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奧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里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么簡單,但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5分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堅信,父母必須會理解它,正因,那里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于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從這天做起吧!讓我們一齊發奮,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刻,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四
無意間搜索,我看到了一贍養糾紛,二原告已是遲暮之年,走路都已經顫顫巍巍。二人于1953年結婚后生育了兩男兩女,即本案的四被告,四個人都是由兩位老人撫養成人,現都已成家立業修建了樓房,可他們卻在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喪失勞動能力的時侯讓他們住在修葺的豬圈樓上。
說實話,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所以在看到這樣的事情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思考這個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子女與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讓他們如此安置年邁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經的生養之恩。
(1)父母的忽略。
講到原因,我想到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個,80后的孩子不像我們現在90后的孩子因計劃生育所以個個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寶,而是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血緣親戚一大堆。雖說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不可否認,孩子多了,煩心的事也就多了,父母自然而然會因為家庭或個人的原因在不經意間偏愛其中一個孩子,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
哪個孩子不渴望父母的關注,卻因父母無意間的忽略受到了傷害,數次多了,便自我感覺父母不愛自己了,長大了,只記住了父母的不好的他們,親情自然也就淡了,怨或恨卻增加了。于他們來講,只是遠離父母已是仁至義盡,想要他們好好的贍養父母,呵,那純屬扯淡。
(2)父母財產分配不均。
俗語說人多好辦事,可這個道理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卻并不靈驗。子女多了,當他們成家立業另立門戶之時,大部分父母都會因林林總總的原因使某個孩子的財產比其他孩子的要多。良心好點的,最多也就在心里抱怨一下,該有的贍養費卻不會少上一分錢,可是親情卻也淡了,調查一下不難發現他們回家的次數也少了。
至于沒有良心的人,我想不需要我說大家也都知道,眾多的糾紛案例中可是有不少都是因為財產分配不均引起的。
(3)愛人與父母的隔閡。
有使以來,因自身愛人與父母的關系不好鬧上法庭的贍養糾紛同樣不少。不是他們不愛父母,而是相比較而言他們更愛自己的另一半。以他們的立場來看,一邊是一起度過前半生的年邁的父母,一邊是將要一起度過后半生的妻子,即使是愿意贍養老人,也會因為新婚妻子的枕邊風而遠離老人,不與父母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在他們的想法中還是愛人重要,至于父母,給點錢也就差不多了。
這并非危言聳聽,任何一個人處在贍養父母與維系自己小家庭安穩的矛盾中都會舉步維艱,大概只有父母曾在年少時給予他深刻的感動的人才會站在父母這一邊吧。
……。
雖然那案件最后已然完美解決,可我卻并不認為這是值得慶賀的事情。當贍養父母的問題鬧上法庭,當兒女與父母站在對立面時,我深刻的懷疑親情是否還在,即使贍養問題最終得到解決那又怎樣,父母的心已然凄涼。
俗語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而父母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們給我們的是整個大海,我們應該懂得回報,懂得孝道。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五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時,人們都要以各種形式祭祀已故的親人,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此時,不管他們祭祀的形式怎樣,都是為了表達晚輩對長輩的一片孝心。許多墳墓前擺滿了豐厚的祭品,成堆的紙錢,甚至還要有紙做的家用電器。要在老人去世后,燒給他們好好的“享福”一番。我不禁要問:“這種孝心值多少錢?為什么你們的孝心只能在這一節日里淋漓盡致的表現呢?”
其實,平日里,自己吃大魚大肉,睡高檔床鋪,穿高檔西服;而老人只能吃些殘羹冷飯,穿破舊的衣服,睡草鋪的床。自己住明亮舒適的新房,把老人安排在舊房或低矮潮濕灰暗的破房子里居住生活,定期供給糧食,在“施舍”少許錢財。這種情況大有人在。每個人都會變老,而自己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些什么?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當自己也到了這樣的年齡,孩子也會不會跟自己一樣對待長輩,造成孝心的惡性循環。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是非常孝敬母親的人。
徐霞客懂得母親的艱辛,從來不在吃穿上提出什么要求,讓母親為難。他的襪子破了,母親給他做一雙新的,他卻舍不得穿,仍然穿著那雙滿是補丁的舊襪子。徐霞客放學后,只要有時間,總是幫著母親干活。只要他能做的事,都主動去做,他常為能減輕母親的一點勞累而高興。
后來,徐霞客對母親更加體貼孝敬。在生活上,他盡心盡力地侍奉老母親;在精神上,他時時寬慰老母親。他專門為老母親建造了一所房屋,取名為“晴山堂”,祝愿老母親像天空一樣晴朗,像高山一樣健康長壽。他還請畫家繪制了一幅“秋圃晨機圖”,歌頌這位激勵自己在科學道路上奮勇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的偉大母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但斷裂,永無連接。
少年兒童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從小會體貼孝敬父母,了解他們的疾苦,體諒他們的困難,理解他們的心情。
我有一個很嚴厲的父親,我被他打過,嚴厲地批評過,同時也被他對我的愛感動過。原本我以為他只是一個愛我的嚴厲父親,后來我才發現他還是奶奶的孝順兒子。他用他的行動讓我懂得了孝順的意義,同時也教會了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我的父親很少笑,看到他那嚴肅的表情之后便會讓人變得緊張。那幾日我的奶奶生病了,父親嚴肅的臉頓生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擔憂。記得那一次我和他一起去爺爺奶奶家探望生病的奶奶。
他一回到奶奶家,連鞋都沒脫,就沖到奶奶的屋里。只見我奶奶雙眼緊閉,雙眉緊蹙,皮包骨的手放在那早已凹陷下去的肚子上。父親坐在她的床邊,把手放在她的額頭上摸了摸,給奶奶蓋了蓋被子。走出房間,給我爺爺說:“爸,給我燒一壺水,我給媽媽擦擦身子降降溫。”爺爺并沒有照著做,跟我父親說:“用酒精擦,效果好,降溫快。”說完,爺爺去找酒精去了。爸爸追上去,拉住爺爺,語重心長的說:“爸,用酒精,效果確實好,降溫確實快。但是,我媽媽年紀也大了,她的心臟又不好,會受不了的。不是嗎?”爺爺停下來,看看我父親,回答說:“是嗎?我怎么沒聽說啊?!”“爸,這都什么時候了。我當然是為了我媽媽好啊!爸,相信我!”父親說完,爺爺就去燒水去了。
“吁……”水燒開了!父親趕緊把水倒進盆子里,調節好水溫,準備給奶奶擦身上。父親先用一塊熱毛巾敷在奶奶的頭上,在用另一塊熱毛巾,小心翼翼的給奶奶擦胳膊。在擦到腳的時候,奶奶的腳上有臟的東西,父親就一點一點的搓,非常輕。搓完了,只見臟的東西沒有了,而腳,卻一點也不紅。
看到這,我想起父親告訴我那幾句名言: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這是《弟子規》里面的話,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還有一句是: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這幾點,父親都做到了。他不只是告訴我對長輩要尊敬,要孝順,更重要的是要把名言變成你自己的東西——行動。
很慶幸有這樣一個好父親,在我眼中,這個世界上,父親是最完美的!
爸爸是一位小學教師,在外村教書二十多年。在朦朧的記憶中,每當爸爸要去學校時,總要習慣地愛撫著兩個哥哥的'頭,叫他們要乖一點,聽媽媽的話,然后抱起我,用硬茬茬的胡子扎我的臉,我笑著把小臉兒使勁往后仰那時,交通不便,去學校走山路往往要花1個多小時。到了周末,大哥說可能爸爸快要回來了,我們便坐在大門外,開始眼巴巴地等著爸爸。當爸爸的身影在橋頭出現時,我們歡呼著擁上去。此時,爸爸會全然不顧身體的疲憊,笑瞇瞇地撫摸著哥哥們的頭,然后,抱起我,用硬茬茬的胡子扎我的小臉兒,我笑著掙脫爸爸的懷抱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家里勞力少,爸爸的工資微薄,全家人日子過得很清苦。然而,爸爸用愛為孩子的成長撐起了一片藍天。
十年前,父愛是熟悉的身影。
那時,我初為人母,在離縣城五里的一所完小教書。學校要求我們畢業班的老師每天傍晚都給學生補補課。時值深秋,當我下班后匆匆往家趕時,已是天色昏暗,路上行人稀少。想到家里剛滿周歲的孩子,往往心急如焚。恰巧那時爸爸身體有些不適在縣醫院療養,傍晚時便幫我照看照看孩子。當到家時,遠遠地,我看見一個高大的身影佇立在大門口,那是爸爸!他抱著我的孩子在等我回家!見了我,爸爸問:“累嗎?”頓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三年前,父愛是慈愛的目光。
那年春節剛過,醫院檢查出我腦部有個膠質瘤。霎時,我像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悠悠地沒有了方向。爸爸媽媽聽說后馬上從老家趕來,爸爸始終用慈愛的目光看著我,用異常平靜的口吻對我說:“堅強點,要相信科學,現在醫學很發達!”八個多月以后,當我康復第一次欣喜地回到娘家時,年近九十的老奶奶拉著我的手,樂呵呵地說:“蘭兒啊,你還一樣樣,跟以前一樣樣。”接著奶奶又說,爸爸得知我身體不好,一接完電話就號啕大哭,奶奶不住地勸慰爸爸爸爸可是硬漢子啊!然而在我面前,爸爸卻始終是慈愛的目光,平靜的話語,這需要怎樣的堅強與愛心來支撐啊!
父愛如歌!它讓我生命中每一個日子都充滿幸福快樂的音符。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六
談及為何選擇《弟子規》作為優先推薦文本,城外誠副總經理劉洋表示,“《弟子規》不僅集儒家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之大成,是國學中的經典,更對人們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提出了明確的規范和準則,其中人性的光輝歷久而彌新,道德之準繩更放之四海而皆準。”
“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其隨著近日央視“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的推出和感動人心“孝心少年”事跡的廣泛傳播,吸引著社會各界人士將目光聚焦于此,其具體作法和行為規范在《弟子規》中被詳細、明確的闡述。
此次,城外誠即將啟動的“孝親愛家”系列公益活動,不僅是希望通過對國學經典的重溫領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希望能夠以此來加強“孝道”文化價值觀的強化和引導,幫助青少年樹立孝敬父母、懂道理、講信用、助人為樂等道德情操,號召和呼吁人們端正品行、明正家風、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共筑美麗中國夢。
盡孝道,懂感恩。
聽了任老師的演講,在我心中立志要懂感恩,要盡孝道。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七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作為中國人,我們也要傳承孝道。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范文,快來看看吧。
誦讀經典,是中華民族對青少年進行啟蒙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引導青少年鍛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們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縣中小學校開展了敬老、孝老活動,即,要求學生回家幫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為老爺爺、老奶奶端一碗飯,倒一口水。為使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我們通過誦讀經典,使中小學生思想受到教育,心靈得到感化。
一是創設誦讀氛圍,增強吸引力。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廣經典上墻,以經典名言為主題的宣傳字畫赫然醒目,利用閱報欄、黑板報登載古典內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廳、櫥窗張貼通誦易懂的古詩句及名言警句,使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是分類施教,把握階段性。我們要求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只求背誦,可作一般理解,小學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要求背誦《論語》,引導他們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經典內涵,用先賢訓誡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規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堅持每日一讀,學玩一體,寓教于樂。如,北關示范小學自編的《習慣伴我成長》,注重國學經典教育與師生落實日常行為規范結合起來,倡導學生每周做一件對自己、對同學、對班級、對學校、對家庭、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任元漢小學自編的《孝道》一書,成為我縣各學校校本教材,學校被縣政府命名為孝文化教育基地,該校就是通過晨讀讓學生熟記理解,使學生內化為遵守校規校紀,誠心做事,誠實為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自覺行動。他們還把古典詩詞編成易學易唱的兒童歌謠、情景劇,讓學生身臨其境中學習和踐行經典。
四是加強家校合作,提高誦讀質量。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宣講走進經典古詩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長支持,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古詩文,讓家庭、社會都成為學生誦讀經典的場所,使古詩文的誦讀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營造家庭小課堂,社會大課堂,讓孩子盡情倘佯在詩詞的海洋里,對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孝親敬老貴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爸爸那一輩,有兄弟姐妹四人,打我記事時起,奶奶就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在贍養老人方面,爸爸、媽媽從不攀伯伯和姑姑他們。奶奶雖已是八十歲高齡了,但是身板硬朗,耳聰目明,鄰居們都說奶奶攤上了孝順的好兒孫。其實,孝親敬老可不是一時一事的事,它貴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奶奶上了年紀晚上睡覺輕,經常需要整宿開著電視機,看一會,睡一會。有時電視機音量太大,吵得我們睡不好覺,我們從不和奶奶計較。有一天,奶奶的電視機壞了,媽媽馬上將我們的電視機搬給奶奶用。
爸爸、媽媽做飯時,總要先問奶奶想吃什么,想方設法盡量讓奶奶吃得可口。媽媽上市場買菜時,總不忘給奶奶買些她愛吃的點心、水果。
爸爸說:“人年齡大了,容易產生誤會,不開心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爸爸、媽媽平時同奶奶講話時,十分注意分寸,千方百計讓奶奶開心。今年初,奶奶的哥哥去世了,我們怕奶奶悲傷,一直瞞著奶奶。另外爸爸、媽媽還經常同奶奶商量家里的事,對于奶奶的決定,爸爸、媽媽總是很尊重,爸爸告訴我:“這樣可以避免奶奶產生無用感。”爸爸還經常對我說:“咱家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千方百計讓奶奶多活些年。老人活著的時候如果沒有盡孝,等人死了再哭也晚了。”
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在我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立志:要從小孝親敬老,并讓這一美德世代相傳。
感恩國為先。
感恩之心,應從具備,在講座上,任老師問出的問題,讓人需要深切思考,我們為何而讀書?這句話或許讓多少人迷惑,這個答案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的。祖國讓我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讓我們好好學習,獲得知識,懂得人生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如何感恩祖國,是想那非洲的第一位運動員——約翰,在馬拉松跑道上,雖然身受重傷,卻仍然堅持跑到終點仰天長嘯:“祖國!媽媽!我到終點了!”又像那紅蓮將軍,在中國正受蔑視的時候,他卻在一木板上刻上:我是中國人。并掛在胸前,在世界各地都將木牌亮于胸前,在全球人面前表現出:我是中國人,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
報恩師為先。
是誰,在夜晚大家都入睡的時候,他還在月光下批改作業;是誰,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家鄉,到陌生的學校為人民服務。是他,是我們親愛的老師。任老師那倆故事仍在心中回蕩:一位人名教師——李老師,不在城中享受幸福生活,卻在四川鄉下,在那艱苦的環境下,為了那里渴求知識的孩子教了16年,無怨無恨。還有一位老師的孩子時常抱怨自己的媽媽從來沒有陪伴過自己,甚至沒在一起吃過飯,可是老師告訴自己的孩子:“你雖然是我的寶貝,可是班里的人也都是我的孩子啊,我的寶貝啊!”
百善孝為先。
現在我們都在接受教育,可是隨著時間推久,人們漸漸忘了教的含義,“教”是由一個“孝”和一個“文”構成的,意思是先做到孝,再學會文,中國五千年文化,第一句教書育人的話就是:首孝悌,次謹信。
看著坐在旁邊的母親,頭上的白發又多了幾條,為我學習操盡了心吧!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條,工作很辛苦吧!手上又起皮,洗衣服的時候肯定很冷吧!
任老師講了一個企業家的故事:這位企業家在母親一個人的愛護長大,并賺了錢,并每個月把所賺的錢的十分之一給母親,為此跟老婆吵了好幾場架。可是母親在臨終前卻把錢一分不差的還給他。企業家頓時明白:天底下的母親都是這樣不求回報,只求身上掉下來的那塊肉能平平安安的',快快樂樂的,自己受過的苦不要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生,自己受過的罪不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孩子要比自己過得好就夠了。
父母親何嘗不是如此?都只為孩子付出,不求回報,看媽媽半夜洗衣,看爸爸清晨工作,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孩子!
盡孝道,懂感恩。
聽了任老師的演講,在我心中立志要懂感恩,要盡孝道。
弘揚孝道美德手抄報篇八
如果一個孩子對爸媽都沒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華高尚的愛國之情呢?因此,孝文化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上周五下午我們新寨小學組織師生參觀了社區文化建設,我校陳亞軍老師對中華傳統美德每幅圖的故事內容及現實意義對學生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傳承中華美德,弘揚孝道文化的思想教育,如果每位兒女能像爸媽對自己那樣來對待爸媽,那么我們的家庭、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