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一
《挪威的森林》里塑造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角色,但論起其中最具爭議的非永澤不可。顯赫的家室、不凡的談吐、英俊的外表以及無懈可擊的魅力,任何一項加之以普通人都能令其在茫茫人群中成為閃光燈,而他卻一個不差地全部囊括其中,著實是令人羨慕的存在。而在我看來,他卻是一個需要同情的“可憐蟲”。
書中首次書寫永澤這個人源于渡邊讀的一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若是通讀了三遍《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人,倒像是可以成為我的朋友”他如是說道。盛氣凌人的樣子很難讓人對其一開始產生好感,對于小說的選擇也有一番獨特的口味:對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是不屑一顧的,那種書不足為信。理由自然是認為唯有鄉巴佬、小市民才會讀當代作家的作品,而我和你渡邊,是多少算是有識之士的人,其他全是廢紙。
果不其然,他成為渡邊到東京之后的第一個朋友。而永澤之所以會找上渡邊,除去對于小說有著相同愛好之外,更多的則是一種陌生感。他發現原來他即使有著不俗的家世、考上最好的大學、不容置疑的魅力等目力所及甚至連那方面都不可挑剔的情況下,居然有人能對他視而不見,能在他身上或多或少找到其他人不曾有過的影子,這種影子與自己很相似。
小說略寫永澤帶著渡邊去找女孩睡覺,而正是在這過程中渡邊越發見識到永澤性格喜好,在親眼見識過永澤對一女孩作弄之后,便暗下決心不再對此人交心。縱使永澤陪著渡邊花天酒地,偶爾幫幫忙,解決不必要的麻煩,但在固執的渡邊心目中從來沒有將永澤擺在與木月同等的地位,換言之,即使同為朋友,渡邊也會在雙方有難時而選擇拋棄永澤。如此觀之,永澤連一個交心朋友也沒有交到。
永澤在面對戀人初美時,書中更多地描寫永澤是如何傷害初美,而初美則是一如既往地愛著永澤,即使有渡邊在旁勸說也不頂用。初美妄想著通過自己能將永澤進行感化,能牢牢捆住這個男人的心。殊不知,對于一個寧愿生吞三條蛞蝓不對自己有任何同情的人是不會對一個女孩同情的。
永澤就像是出膛的子彈,不到耗盡所有動力是不會停止的。“我要百分之百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不達到極限決不擺休”,他在通過外務省考試之后如是說。他向渡邊訴說世上總有那些人,不知道努力還滿腹牢騷。渡邊反問:“世上的人莫不是都在拼死拼活地忙個沒完?”“那不是努力,只是勞動,所謂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以他自己為例,他考上了外務省,準備當外交官,就著手學習西班牙語,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掌握了英語、法語和德語,意大利語也基本會了,若非一個語言學家,何苦學習這么多外語。此外,在宿舍院面對新老生摩擦時,他寧愿生吞三條蛞蝓也不愿同情自己,向老生進行低頭。他自己說過想當一名紳士,“所謂紳士,所做之事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該做之事”,連自己的愿望都是不要同情自己,滿足自己的私欲。哪怕最后與渡邊分別時送給其的教導仍然是“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當”,與其說是給人的教導,倒不如說是永澤這二十年經驗,他從小就是這么生活來的,他很清楚對于像自己和渡邊這類人該如何于世生活。
對于他人,永澤更是不存在同情的可能。對于渡邊眼中簡直是完美情人的初美也大加傷害,以致于作為局外人的渡邊也勸初美遠離他。我們普通人很難想象對于自己的朋友竟然主動去勸說去拆散他們,永澤出人意料地對此還是持贊同的觀點。在初美死后,永澤寫信告訴渡邊“由于初美的死,某種東西消失了,這委實是令人不勝悲哀和難受的事,甚至對我來說”,其中的言語倒像是失去了某種熟悉的東西之后的感慨,鮮有作為人還是昔日情人的惋惜悲傷之情,也難怪渡邊讀后將信撕得粉碎。
村上春樹所要表現的孤獨在永澤身上有些“過分”,不免讓人對于這樣一個家伙打心眼里喜歡不起來,更別提將珍貴的同情心撒向這樣的家伙。實則我倒覺得村上在將此人表現得極端、刻薄、冷酷等,何嘗不是寫我們呢。想想自己的內心深處是否也同樣存在一個類似“永澤”的影子,只不過前者是活在陽光之下,我們都能見到,而后者則活在我們心中,不敢輕易示人,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覺得永澤也需要同情。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二
一頭熊在與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傷,它來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憐,便決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為熊擦去血跡、包扎好傷口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供熊享用,這一切令熊無比感動。
臨睡時,由于只有一張床,守林人便邀請熊與他共眠。就在熊進入被窩時,它身上那難聞的氣味鉆進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從來沒聞過這么難聞的味道,你簡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蟲!”
熊沒有任何語言,當然也無法入眠,勉強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謝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時,守林人問熊:
“你那次傷得好重,現在傷口愈合了嗎?”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傷痛我已經忘記,心靈上的傷口卻永遠難以痊愈!”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三
人生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有陽光燦然,也有風霜雨露。寄身于浮塵,就沒有理由放棄前行,每個人,都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與風雨廝殺,與坎坷拼搏,吃過一些苦,受過一些傷,那些心心念念的悲悲戚戚,都在歲月的磨礪中化作堅強。風很狂,雨很大,世界很無情,一不小心就會面目全非。在每一次的跌打爬摸中,不要向困難屈服,因為還有明天,因為還有夢想。
在歷經酸楚凄涼后,用心寬似海的寬闊胸懷,容納流年的雨露和風霜,一雙眼睛,不要只盯著別人頭頂的藍天,哀怨自己眼前的陰雨綿綿。不要抱怨蒼天的不公平,其實不公平的只是人心,太陽的升起,不是為了某個人而燦爛,星星的眼睛,不是為了某個人照亮黑暗,追逐夢想的路上,機會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人。機會偏愛的踏踏實實的人,拒絕的是好高騖遠的人;偏愛的是認認真真的人,拒絕的是馬馬虎虎的人;偏愛的是揮汗如雨執著如初的人,拒絕的是三心二意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羨慕別人的同時,別忘了捫心自問,你付出了多少?別人吃過的苦,遭過的罪,你嘗過多少?別忘了,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吃面包,自己去拼搏。
雄鷹的夢想是搏擊藍天,所以振翅飛翔,在風雨中穿梭,在雷電中翱翔,在一次次的振翅高飛中,錘煉自己的翅膀,最終,直沖云霄,擁抱藍天的廣闊。做人,就要為了夢想,風雨兼程,為了夢想,去鍛煉自己的翅膀。只要還能睜開自己的眼睛,看見升起的太陽,就沒有理由后退,只有向前,才會達到夢中的天堂,只有向前,夢想才得以實現。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做任何事,都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誰可以一步邁向天堂。成功的路上,不僅僅有鮮花和掌聲,還有坎坷和泥濘,命運給了一波三折的考驗,那就拿出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只要能夠持之以恒的勇往直前,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不畏艱難的前行,那么,一步一步,都是在縮短走向成功的里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現實一點點打磨我們的棱角,吞噬著我們的夢想,困難時,唯一能咬緊的是自己的牙關;潦倒時,唯一能扛的是自己的雙肩;悲傷時,唯一能傾訴的是自己的雙眼,難過時唯一能安慰的是自己的嗚咽;堅持不住的時候,唯一能攥緊的是自己的雙拳;超負荷的心理負擔唯一能救贖的是讓自己釋然。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所有的磨難都是讓自己堅強理由;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所有的坎坷都是成功的起點;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所有的困難都是讓夢想開花的澆灌。
每個人的夢想和現實都有一定的差距,要實現美麗的夢想,就不能向殘忍的現實低頭。馬云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只有不肯努力去做的人,成功的路上,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想要到達夢想的天堂,就會有阻力,愚公移開了一座山,通開了夢想的路,其中靠的不僅僅是執著和力量,還有不向困難屈服樂觀精神,成功不是偶然的景觀,而是從下決心去做的那一刻起,一路累積而成的堡壘。不怕走得慢,就怕在原地徘徊,不怕夢想太遙遠,就怕不行動,讓夢想只是在夢里開一朵朦朧的花。
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那就拿出遇事不驚的態度,沒有未雨綢繆的能力,那就拿出的破釜沉舟的勇氣,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去冒險,去奮斗,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一路劈荊斬棘排除萬難,不低頭,不屈服,不怨天尤人,永不放棄心中的夢想,汗可以灑,志不可以改,血可以流,腳步不可以退,汗可以擦,夢不可以丟。實現夢想,要由始至終的去做,契而不舍的去做,堅定不移的去做,要認認真真的付出行動,讓每一個夢想都開花。
勵志文章2:時間很寶貴,原諒我無法陪你浪費。
偶爾我會在食堂看見一個人吃飯的學生。
大都是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手機,拼命按來按去,似乎真得在和很重要的人聊天一樣。同時嘴不停地很狼吞虎咽地吃,然后就像屁股著了火一般快速離開,全過程整個人看上去就像是焦躁不安的猴子。
我跟朋友s說起這個現象,朋友說,“一個人吃飯多尷尬,你沒聽過那句話嗎?‘孤獨的人都是可恥的’。”
我說;“我原來也挺害怕一個人吃飯的,可是現在我覺得一個人吃飯很享受。”
s嘲笑我,“像你這樣的性格不好,朋友要一起才可以加深感情,一起吃飯,一起唱k……尤其是大學同學,就應該趁著現在和大家打好關系,將來說不定就能幫上忙什么的了。”
就像他說得那樣,很多s們會花大量時間在朋友身上,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打游戲,一起怎樣怎樣。大家似乎開始恐懼那種將孤獨暴露于人前的羞恥感。
看上去他們把時間花在了值得的地方,而且他們的確看上去“人緣很好”,“很受歡迎”,或者說,他們“不孤獨”。
那么,那些沒有將時間花費在如何打點人際關系上的,依舊獨來獨往的人呢?
真得正如s說的那樣,變得“可恥”了嗎?
很多中國留學生,來到國外大學的開學第一天,不是和教授或者是和本地學生打招呼,反而一屁股坐在同是黑頭發黃皮膚,我們自家國人的堆兒。這樣的結果是,讀了幾年之后,他們的中文說得比之前更好了。
和他們相反,還有一小部分華人留學生,經常獨來獨往,平時基本都和各國外國人交流。聚在一起的學生們總是反過來排擠他們,會背地里說他們“傲氣”,“不合群”。
看上去這些流言對后者沒有什么影響,依舊是手里抱著幾本書,昂首闊步,英姿颯爽地穿過校園。即便是一個人吃飯,他們看上去也很很舒適,沒有絲毫尷尬緊張的神色。
相比那些一到考試就開始互相抱怨什么什么還不會的前者,后者看上去永遠都是一派云淡風輕,從容無比。自然最后的成績出來,前者大都在“pass”上下徘徊,而后者往往成績非常優異。
我們做了朋友之后,他們的談吐和素養讓我知道,絕對不是因為他們“情商低”,或者是“性格問題”,才讓他們看上去“孤身一人”。
傳授高分秘訣的時候,他們說:“我只是將他們用來結伴去圖書館看書結果聊天的時間充分利用了”,“結伴太浪費時間了,總是要等人,我討厭等待。”也有人跟我說,“我和他們沒什么好聊的。”
當曾經的圈子已經無法幫助他們成長,并且不會在對他們的進步產生任何積極的作用,他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它,拋棄了那些人,主動選擇了孤身一人。
而這樣的孤獨,真得一點都不可恥。
我們有多少人曾經為了所謂“朋友”而心甘情愿放棄過我們自己的時間?
原本想要做什么的時候,被朋友說“哎呀做什么呀反正也有時間的”“和大家一起出去吧這是集體活動啊”“你不想去?你怎么這么不合群啊?”
大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選擇妥協。
其實“從眾心理”很恐怖,我們不想要成為群體中的“異類”,那個“不合群”的人。
可是,問問自己:你是否真得有過必須達到某樣目標的決心?
又是否真得有過為了它而放棄一些東西的覺悟?
一旦我們為了要擁有什么東西,或者為了成為什么人而開始努力,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舍棄舒適的狀態,舍棄安穩的生活方式,舍棄一些我們曾擁有的東西——可能是和朋友加深友誼的機會,也有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們。
而隨之而來的孤獨,會讓我們倍受打擊。
可是你要知道,人如果不舍棄一些東西,是永遠無法前進的。
閨蜜是他們大學宿舍里六位姐妹里唯一一位從大一開始就為考研做準備的人。
在她每天啃著英語和高數的時候,其他的五位姑娘則是躺在床上玩手機,看韓劇。原本每個周末,幾個人就約好一起出去聚餐,閨蜜則是因為學校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而無法參加。一開始大家還總是嘻嘻哈哈地抱怨一下,可是到后來拒絕得多了,不僅僅是這種聚餐,就連其他的一些集體活動,另外五位姑娘根本叫也不叫她了,有一天,閨蜜很委屈地給我打電話,說她們背著她建了一個群,之前似乎關系很好的室友,有時甚至當著面對她說風涼話。
閨蜜被排擠了。
可是讓我驕傲的是,她從未動搖過自己的決心。
為了鼓勵她,我給她講我為了備戰雅思的故事。那時候一個人每天晚上去一到晚上就陰森森的學院樓自習。每天晚上陪著我的只有窗外呼嘯的風聲和教室里被從門縫里灌進來的冷風吹得呼呼作響的破報紙。
那段時間我幾乎滿腦子都是各種固定搭配各種英文單詞以及一到晚上就充斥著腦子的恐怖故事。那時候,宿舍里的姑娘們總是笑話我,她們知道我怕黑,根本不明白為什么一個這么怕黑的人會堅持這么久,都說我太自虐了,其實根本用不著這么拼命。
她們一邊吃著零食,一邊打開b站看動漫,時不時爆發出一陣大笑。我從來不反駁,只是安靜地繼續抱著書離開宿舍。我不知道她們是否真得像她們表現出來的那樣快樂,我只知道,我正在經歷的這種孤獨,于我而言,比所謂的“合群”更有意義。
我現在也記得,當知道我最后成績的時候,她們不停追著我問方法。我總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只是告訴她們:“我覺得,忍受孤獨其實比努力還要難。”
孤獨不是恥辱。
恥辱的,是裝作合群的樣子,置身于喧囂的人群中,卻聽不清自己心底的聲音,疲憊地歡笑著。
弱者習慣聚群,強者永遠獨行。
s口中的“人脈”的確很重要。
可是與借助別人的力量前行相比,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地提升自身,成為一個內心強大,信心滿滿的人,一個不必去刻意依附他人,而是能讓他人依附的人,即便是孤身一人,也猶如千軍萬馬的人。
我一直相信,你付出了多少,生活必定會以某種方式回報給你。
所以,在孤獨選擇你之前,主動選擇孤獨吧。
不必擔心那漫長無望的孤獨,因為總會遇到和你一樣堅強的人,加入你的旅程,同你并肩前行。
一起,變成更好的人。
勵志文章3:寧愿在年輕時累到無語,也不要在年老后悔到無助。
01。
前些日子,去車站接一個朋友回家過年,是啊,又一個新年了。
我沒有吭聲。
我還是在原來的城市,等一個個朋友回來,他們風塵仆仆,有些瘦了有些胖了,有些邋遢了,有些故意背上了名牌包包。
看著他們和我說:你看,我就是為了給自己看,通過一年的努力,終于不會為了一個包包買到心痛了。
我也會笑。
每一個新年,總是會格外感慨,比如自己又要長大一歲了,比如自己離未來期望的自己還有多遠,再往俗點說,比如今年賺了多少錢,離大房子的目標還有多遠,以及自己終于有了白發,也有了皺紋。
我們還是活得那么沒底氣,想用金碧輝煌武裝自己,卻生怕根本武裝不起。
只是,每一個活得那么努力的人,時間終于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02。
我們終于慢慢向自己喜歡的樣子靠近了,亦步亦趨。
玉米最近說,自己還是每天早上7點起床,因為自己似乎習慣了那種步調——晨起跑步,中午喝咖啡看書,晚上去練瑜伽。
生活自律如她。可能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長時間滲透進生命之后的熠熠生輝。
十多歲的時候,我們也還是很懶散,特別懶散。
每到休息日,我們睡到中午,然后賴在床上,互相說隔壁班的男同學,和那個永遠躲在教室后面的老師的傳聞。
寒假作業總是到上學前一天才完成,老師的家校聯系卡永遠求著父母寫得好一點,總是偷偷看父母到底把電視線藏到了哪里,然后在他們出門之后看一整天的電視劇,又掐著時間等他們回來,把電視機后面的散熱器扇了一遍又一遍。
而現在呢,我們終于連放假,都可以像上班一樣。
那一年,她加班到流鼻血,給我打電話,說:我快要活不下去了。她虛弱地躺在醫院里。
那是她剛畢業的24歲。她說,北京很冷。連續加了半個月班,看到電腦分分鐘想吐,看到老板只想裝死。
可是,沒有辦法。就像是一個負重的年輕人,身上的肌肉總是要多次撕裂之后,才有資格承受更多的力量。
而那一年的我,白天上班,晚上寫字。
在單位里一刻不敢懈怠,因為我需要給自己足夠的壓力,讓自己成長和鮮美;。
回家之后也是,看書寫作,也需要為夢想搏一搏。
五年后,她還是忙得一如既往,我也是。只是在萬千凌亂中,我們終于開始適應了所謂的快節奏、高強度,開始有能力不讓自己活得我們像是一只船,不斷地調整,調整出自己的方向,調整出更遠的遠方。
03。
這個世界,你想要的詩和遠方,其實都很遠很遠。所有人都在拼,拼到流淚,也拼到流血。
我在大學實習的時候,許多年輕的女人都一個晚上喝很多咖啡,累了直接打地鋪,四五點醒來繼續干活,很多人說,你啊,就是女漢子,說好的結婚生子回家帶孩子呢!她們會告訴你,過了這個年紀再說,等成長到自己滿意了再說。
我當公務員的五年里,親眼目睹過很多人帶病堅持工作,很多人加班整整一個月不放假,很多人從來不過節。報紙上那些歌頌的人,從來不是空穴來風,他們的拼命程度,遠遠比報紙上形容得高太多。所以也曾經會對那些敗壞了體制的人深惡痛絕,總也會委屈得不行。可很多人說,問心無愧吧。行得正,站得直,活得一條好漢才是。
然后到現在,自己事業開始起步,接觸了很多人,晚上一點發信息,也還在工作,早上六點發信息,也醒著,你永遠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休息、什么時候工作。誰都不過是想看到蒸蒸日上的自己,以及未來的無怨無悔而已。
當然也會有一點焦慮吧。
比如夜晚的時候,總是會躺在床上,想想又度過的一天。
比如醒來的時候,會對自己的未來清楚又迷茫。
可是想來,在垂垂老矣的時候,無法再有能力好好努力,不如當下的每一刻,都拼盡全力。
“什么時候開始都來得及”,可是,最早的時候,就是這一刻。
04。
寧愿在年輕的時候累到無語,也不要在年老之后悔到無助。
喝了那么多雞湯,或許也過不好這一生。
可是雞湯不可以,努力或許可以。而不努力,或許,真的沒有機會了。
我們都會老,希望老去后的我們,看到過去的自己會笑;希望白發蒼蒼之后,看到的是過去的灼灼其華;也希望愿有年華可期,也有歲月可以回頭。
加油。
勵志文章4:終有一天你將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注意力和穿透力。
你可以穿透交通擁擠,走向高遠;你可以擺脫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騷擾,堅持專注地學習。這就是穿透力。而穿透力恰恰跟注意力是一樣的。
當你的生命有目標時,你的眼睛可以穿透困難,盯著目標,你就會變成成功者。當你的眼睛只看到困難,目標被困難阻擋的時候,你永遠是個失敗者。
有多少同學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放棄了自己的目標?去考試,考不過去就放棄了;交朋友,交不了就放棄了;找工作,投了幾份簡歷沒有人要就放棄了;創業,失敗一次就放棄了。
我們放棄了太多的東西,看到了太多的困難,以至于我們一次次變成了失敗者。
但是,你沒有像馬云一樣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你也沒有像我一樣,從經歷高考失敗、疾病纏身、走投無路走向成功。所以,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
其實,成功不在于堅持了多久。有的同學跟我說,俞老師,我堅持好久了。堅持再久也是沒有用的,關鍵在于你是否繼續堅持下去。
你只有一次一次堅持,在沒有希望的時候依然堅持下去,這樣才有用。也許再堅持一點點,就可以拿到勝利的鉆石,但多數人就是在差一點點的時候放棄了自己前行的道路。
有這樣一段話,是關于找女朋友的獨家秘籍,我感覺挺有意思,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要是我在大學的時候聽到這段話,就會勇敢地談戀愛了。
這段話是這樣說的:要勇于跟妹子表白,一個不接受你,就跟10個表白;10個不接受你,就跟100個表白。長久堅持下去,總有一個“瞎了眼”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做事情堅持、堅持再堅持,早晚有一天,你會成功。因為早晚有一個好東西“瞎了眼”落到你手里,變成你成功的開始。所以,千萬別沮喪。
有這樣一張心電圖,中間畫了一顆心,線條高高低低,非常不平整,它表明了生命的活力。
心電圖如果變成直線,就表明一個人掛了。這非常像我們的人生,如果一帆風順,就證明你掛了。人生總是一帆風順,一旦遇到挫折,很有可能精神就崩潰了。
后來,我終于想明白了,寧可生命中多點挫折,也不愿意生命中只是鋪滿了鮮花,因為在挫折中,你能看到更多的風景,你能更多地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如果你停止,就意味著不斷被別人超越。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給自己一個支點,撬動整個世界。
也許,人生從來沒有直路可走。我在參觀天門山的時候,在山坡上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上能看到山路拐了無數個彎,甚至從上繼續往下拐彎,但是最終這條路通到天門山的山頂。
請記住,我們每一個人只要心里有山巔,即使道路再曲折,也能夠到達人生的頂峰。
1
你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想經歷很多事,寫很多人,可是在追夢的過程中怕別人嘲笑,于是遲遲不敢動筆。
很多人,常常會因為別人的目光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因為心中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害怕別人的嘲笑和詆毀,只好迫使自己去做不喜歡做的事情,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你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樣,但總擔憂別人會說你什么,于是無比篤定地停滯不前。殊不知,隨波逐流,毫無主見,終將一事無成。
2
有多少人,從不被理解、不被認可堅持到閃閃發光、舉世矚目,被世人所看到。人們往往只看重結果,而真正奮斗的歷程,唯有自己知道。
沒有家人的支持,伴隨著好友的質疑和嘲弄,盡管身心疲憊,他卻仍想堅持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幾天他又聯系我了,說他在外接了很多片子。他告訴我,這段時間雖然很累,卻很欣慰,自己每天早起晚睡,練功背詞,看了大量的話劇、劇本,從中找到了不一樣的自己。
他還跟我說,拿到第一筆網劇片酬時,覺得自己整個人生都綻放了。
每個人,從平凡走向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沒有傘的孩子,在下雨時只能向前奔跑;而只要你愿意嘗試,笨鳥遲早有一天也能展翅高飛。
3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你從小說到大的夢想,如果只是隨口一說,卻不為之行動,那只不過是你自以為是的幻想。
如果你對自己的夢想和自身實際情況有充分、理性的認知之后,仍想去試試,那么,我希望,我們都能多一點小時候的霸氣和輕狂,勇敢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當你在談及夢想時,不要再只靠做夢和幻想去完成。
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無法感同深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太多人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卯足了勁地努力,沒有必要讓別人看見,不妥協,向前跑,終有一天,希望之門可能會為你打開。
就像歌詞唱的那樣: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四
很多時候事情是不會按照你預期的方向去發展的,但是只要我自己盡了全力,而且全心全意地追隨你內心的聲音,就無須自責,我一定能挺過這關。這是央視電視節目開講啦中演講說的一段話,歡迎查閱本站小編整理的開講啦。
我今天會用英文(演講),因為我的演講比較長。我今天想聊聊什么是“。
堅持。
”,以及“堅持”有什么意義。故事要從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說起,我是在美國長大的。在美國,一個亞裔的孩子打籃球并不尋常,應該說是一件挺奇葩的事。
我記得大概五六年級的時候參加過一場籃球比賽,那天有個人恨不得撲到我頭上,他不停地說一些種族歧視的話,還惡毒地給我起各種外號,比如說:“滾回中國,你這個中國小商品”之類的。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的感受,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憤怒和難過,我當時很想爆捶他一頓,但這絕不是個好主意。別學我,我想這也許是我第一次跟“困難”面對面單挑,后來我稍微長大一點。我記得當時我爸媽原本是非常希望我學鋼琴的,但是我對彈鋼琴實在無感,所以從來不好好練。每年要舉辦演奏會的時候,我就拿去年彈過的同一首曲子出來糊弄一下,當然這也意味著我每年都在原地踏步,于是我問老媽:我實在不喜歡彈鋼琴,我能不能打籃球呢?他們居然同意了,并且全力支持我,花了大把的。
時間。
和金錢,讓我飛來飛去打籃球聯賽。結果他們遭到了身邊朋友的質疑和取笑,包括我們這個社區其他亞裔孩子的家長對此也頗有微詞。這也是第一次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我自己的生活,這是我必須和身邊的人一起走過的一段旅程,它的艱難之處在于你身邊的人會因此而取笑你,大家覺得你一定是瘋了。
我第一年去nba的時候,我去了金州勇士隊,我當時簽的合約是當斯蒂芬·庫里的候補,可是賽季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甚至連隊服都沒給我,我在第一場比賽的時候穿的是我自己的套裝,我在兩周的時間里被連續裁員兩次,很明顯這樣的境況對我來說相當難熬,也深深地傷了我的自尊。你知道這是所有糟糕的事中最糟糕的,我花了20xx年時間打籃球,好不容易實現了夢想。但是只美了一年,他們甚至沒怎么讓我上場打球就把我裁掉了,讓我走人。那會兒我甚至對自己說,我都不確定籃球是否是一個對的選擇,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扛下去,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完全超乎我自己的想象,那就是發生在紐約尼克斯隊的(一件事),被人們稱為“林來瘋”的時刻。已經經過五場比賽,我還是沒有上場的機會,一切對我來說都說不通,你找我來在練習賽都不讓我上場,更不要說正式比賽了。
首先我要告訴你們,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有在紐約尼克斯隊那樣瘋狂的表現,在我之前的生命里,還從來沒有那樣打過籃球,我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我自己和觀眾一樣震驚,雖然我一路上經歷了很多掙扎,雖然我反復被裁,雖然我被下放到小聯盟,但我堅持自己的夢想并且一直追求它,最終使得自己成為了命運的寵兒,這就是在我身上“堅持不懈”
成功。
的一個例子。
我們再來說說休斯頓火箭隊,我在之后那個夏天簽了休斯頓火箭隊,也許你們有人知道我在休斯頓的第一年過得并不好,每一場比賽我覺得我必須要成為“林來瘋”,我必須無懈可擊,我必須達到那種瘋狂狀態,甚至我覺得自己必須創造歷史,可是我打得并沒有那么好。于是我又開始糾結郁悶,再一次公眾發飆了,我記得每一個人都開始嘲笑我,說我不過是曇花一現。我記得第一年在休斯頓,我簡直整整一年都難過沮喪,當那個賽季結束時我對自己承諾,下一個賽季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我要成為一個比之前的我更好的球員,我再也不要重現上一個賽季的悲催了,這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承諾。于是我便迎來了自己在休斯頓火箭隊的第二年,也就是剛剛過去的那個賽季,你們知道我打得極其努力,非常主動,整個賽季都打得不錯。你想一想,整個賽季你玩兒命地打,你苦哈哈地打,從一個城市飛到另外一個城市,不停地打,可是就在一剎那、一個失誤情勢急轉直下,整個賽季的航線都變了,看上去好像一切都完蛋了,所有壓力一下子都砸在我的肩膀上。那個晚上,也許是自從我被球隊裁掉之后,最最難熬的一夜,我記得我失眠了,我茫然不知所措,我覺得非常的沮喪。我只記得我開始沉思,我對自己說,你知道么,很多時候事情是不會按照你預期的方向去發展的,但是只要我自己盡了全力,而且全心全意地追隨你內心的聲音,就無須自責,我一定能挺過這關。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五
“我需要在籃球與生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已經老了,需要籃球場之外的東西。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可以只為籃球而活,但現在我很清楚,是時候離開了。”美國媒體此前曝料,巴蒂爾已經與espn簽署了一份多年合同,退役后,他將成為一名大學籃球評論員。
大家好!
首先我要非常感謝主持人撒貝寧,感謝欄目組邀請我到中國,也感謝你們邀請我參加今天這個節目,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生命當中的故事。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可能不僅僅是關于籃球,其實可以運用到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當中。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只要有夢就要專心致志地去追,去尋找你的夢想去追求它。
我在密歇根底特律的平民家庭長大,我的父親是一個言語不多的人,他是個商人,我父親告訴過我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從他身上看到的,父親教會我,每天都要為夢想竭盡全力。那就是每天他起床穿戴衣服之后,他會告訴他自己,無論你是生病了還是你覺得勞累了,但是他總會竭盡全力。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但多少人在追逐夢想的途徑中。
遇到挫折,放棄。
降低自己的門檻。
遇到挫折,再放棄。
如果今天有一堂課。
上完課能讓你跟你的夢想只距離一公分。
讓你觸手可及。
你會愿意拿出多少代價來上課?
有決心的人總占少數。
愿意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的人也占少數。
大多數人心里偏想著怎么可能。
一堂課能夠換我一個夢想。
那一定是高到我無法負擔的金額!
偏偏。
這就是成功跟平庸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所以老天讓你永遠觸碰不到。
你所渴望的夢想藍圖。
轉個念,再多堅持一點。
也許你的人生。
真的會完完全全不一樣。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七
每個人都在努力,都在奮不顧身,不是只有你受盡委屈。
你要足夠努力,才能讓看不起你的人閉嘴。
當你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別忘了別人還在奔跑!
生活的有趣在于,昨天的最大痛楚,極可能成就明天的最大力量。
如果你不能飛,那就跑;如果跑不動,那就走;實在走不了,那就爬。無論做什么,你都要勇往直前。
只有被嘲笑的夢想篇八
我剛才看到那個“不要逼我”,我第一個想講的是不要逼我開講,確實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我先聲明一個東西,就是我講的東西通常都是實話實說,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用。它是我這一輩子的一個原則,也幫了我到今天這步路,我也不希望在不停地講好話。因為人生不是都美好的,很多都是很殘酷很悲哀的,但是悲哀里面也有快樂的地方,所以我先此聲明。
我們回去講戲里面的有一句對白,是我非常非常感動的,編劇寫給我的,“究竟是我們改變了時間,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編輯推薦:中國合伙人經典臺詞)年輕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覺得,我一定得改變世界。當你到中年,要是你很幸運地,你成功,達到你的夢想,往往回頭一看,往往你被世界改變了,而不是你改變了世界。這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但是確實世界就是這樣。
那說回我自己,我跟我爸爸的關系很好,所以他給了我一個很正確的價值觀,我覺得那個是最重要的。我家里,因為是華僑家庭,我爸爸媽媽在泰國出生,50年代回國建國,他們在北京認識,結了婚去香港,然后呢,在香港,我出生了,我就糊糊涂涂地變成了一個香港人,因為他們的背景跟我這個在香港又是有點奇怪的背景,使得我成長的時候特別順應身邊的環境。說白了,就是我表面很圓滑,也很會附和大家的審美,也好像是個很乖的孩子。但是我里面也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見,后來,甚至乎這些東西影響到了我這輩子,都有一個非常順應這個規則的方法,去做人跟做事。
回去說到我的電影吧,我經歷了很多的階段,包括香港電影的黃金期,最輝煌的時候,我很幸運,從低做起,從一個翻譯做到一個副導演,制片,小工,基本上買咖啡啊,跑腿啊,什么都做。當時我們都不太懂,也不是才華橫溢,也不是一個天才,一路爬起來,也爬的很快,過了七八年,就第一次做導演。當我來到內地,我也被迫拍了很多、很大的商業片,但是為什么要拍大片呢?就是中國電影在這的發展,從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開始,給了觀眾一個回到戲院的概念,但其實觀眾還是沒有習慣回到戲院。我問個問題,都看過《甜蜜蜜》,有多少人在電影院看過《甜蜜蜜》的?沒有,你們年紀太小了。但是我問過年紀很大的,都沒有。我從小在戲院看電影,那個跟一千個人一起笑,一起哭的感覺,我覺得是多少金錢都換不回來的感覺。那什么電影我得去戲院呢?《英雄》我得去戲院,因為畫面大,人多,有特效,有爆破,所以電影不大,我就不去戲院,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就是我作為一個香港人,我是非常困難地去接地氣,我必須得找到很好的團隊,很好的內地編劇,給我很好的素材、對白,我才能拍。所以變成了我必須得拍大片,大家都會覺得他隨波逐流,大家要拍大片才拍大片。但是我都講了幾次,今天再清楚一點講:其實我第一部在內地拍電影是《如果,愛》。它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愛情片,因為他講的不是美滿的愛情,講的是失戀,而它講的那個東西其實跟《甜蜜蜜》非常非常像的。金城武的角色跟黎明的角色是一模一樣的,一個很單純的男人。張曼玉的角色跟周迅的角色也是很像,一個比較有目的性,甚至比較功利,一個比較理性的,比較現實的女孩。其實兩部電影是人物也一樣,很多東西都一樣,只是背景不一樣,職業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我本來拍《甜蜜蜜》,你們覺得是文藝片,其實《甜蜜蜜》是一個商業內核的東西。然后呢,我拍《如果,愛》,大家都說,又歌舞,又大明星,又那么多宣傳,那么多營銷,那個不代表這部電影就商業了,就不文藝了。其實你拿電影的內核來講,《如果愛》絕對比《甜蜜蜜》文藝得多。因為它是不討好的電影。所以我講了這么多是為了什么,其實我想表達,你外面可能好像妥協了,其實你里面沒有妥協,所以人生不是那么肯定,你是給世界改變了,還是你改變了世界。
我不覺得,我真不覺得我們能改變世界,但是我覺得我們能夠在表面可以給世界改變,可以世故,可以比較圓滑,但是其實只要里面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你從小知道你要什么,這個非常非常重要。那我覺得我很幸運,我從小我就喜歡了電影,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是什么?夢想不是為了達到夢想,夢想是為了你有夢想。夢想是你堅持就會感覺到幸福的東西,那就是夢想。
其實除了不要逼我演講之外,我最想講的一句就是:“不要逼我做大導演”。因為其實做大導演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壓力非常大,以前我們拍戲30個人都認識,當我拍《投名狀》的時候,800個人,我覺得那個跟我們以前拍電影完全不一樣。有些導演喜歡那種大導演的東西,我記得我以前做副導演的時候,跟過一個導演,他這么跟我說:“皮特,你知道我為什么做導演嗎?你看,我一走,多少人跟著我”。那后來呢,我拍戲,我做導演,我其實挺緊張的,我拍完一個鏡頭,我一走,都有很多人跟著我。我說我去洗手間,你們跟著我干嗎?我就非常討厭很多人跟著我。我覺得我做一個不錯的導演,做個好的導演就好了。完全不需要做一個大導演,但是那幾年,因為整個社會,整個產業,觀眾觀影的習慣,我就被大導演了一回。
其實我人生完全不是大家看著的那么順利。但是我沒有試過一敗涂地,《武俠》對我來說,完全是一敗涂地。完全就從票房到評論等等,都非常非常壞,因為我又拍得特別hi,自己特別滿意,也覺得自己特別突破了自己的一個框框。因為是一個挺謹慎的人,我通常都是喜怒不太形于色,因為我很怕我過了,然后給人抓住,給人看到,原來你露餡了,我非常怕。所以對我來講,是非常非常大的打擊。我又是一個非常實事求是的人,所以呢,我只看罵我的評論,我基本上不看夸我的評論,因為我覺得夸沒什么好看的,都是夸你總是那兩句,也沒什么特別的。但是罵你就有千方百計,很多不同的罵法。我那時候,差不多49歲了,剛剛要過50歲,我一路做了那么多年的人,所有的東西好像在那時候崩潰了。再加上那時候我媽媽也病重,就是《武俠》在北京首映那個晚上她進醫院,然后我第二天就得跑回去。在那個過程里面,一周里面我本來是要跑宣傳的,結果我都取消了,我就一路在我媽媽的醫院病床旁邊,陪到她一個月后去世。就《武俠》下片的時候,差不多她去世了。所以突然間我覺得整個世界毀了。盡管成年之后我想了一百遍,我親人離開我的時候我會怎么樣,但是我都想不到,原來你怎么想象都想不到。
到了50歲,她去世沒多久,我50歲生日,我就覺得我應該有個改變,所以那時候我就回到一個我比較擅長的領域里面,就決定拍《中國合伙人》。我學會上微博之后,我看了一個東西,看過之后挺感動。就說有一個60年代,就是反戰的時候,有一個老兵,有個學生,每天去那個軍人的紀念碑去示威抗議,從很多人還在抗議的60年代,到70年代,已經沒人抗議了,他每天晚上還拿著一個蠟燭,去抗議。然后就有記者來問說,我看了那么多年,你都來,你真以為你拿著這個蠟燭,一個人來,你就能改變世界嗎?他說,我來并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我只希望這個世界不會改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