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一
“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曾是一句廣告詞,而今是當今大學生擇業的一種新的觀念。
“不選貴的”就是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很熱門但發展前景不一定樂觀或者不明朗的職業,不要鼠目寸光。“只選對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種職業暫時可能并不熱門,但有上升的趨勢和發展前景,要有長遠眼光。
不久前看到一條消息,北京市現在最難找工作的是司機和財會人員,而歷史倒回十年,這個結果是誰也不會想到的。那時候有本會計資格證或駕照的人都往南方和大城市跑,而且都拿到高的工資,誰曾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情況已發生了巨變,經濟發達地區私車越來越多,司機的工資卻一降再降,而財會人員竟然多得沒人要。
對于正要求職和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職業要看準它的發展前景。某職業眼下吃香,但并不意味著今后還能繼續吃香,發展前影如何,是一個職業值不值得選擇的關鍵。如果只是盲目跟風,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
1992年,張明、劉亮和胡嘉三位高材生同時從某高校畢業,張明畢業后進入了當地一政府部門,成為一位頗讓人羨慕的公務員,劉亮到深圳進了一家外企,工資高一些,但競爭壓力大,總是感嘆:累,真想停下來歇一歇;胡嘉在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當了一名技術員,工資低不說,還感到沒有保障,因為這家民企創業的時間不長,給職工交社會保險金的錢都拿不出來。
十年后,張明提了一個副科級,工資加獎金只有1000多元,而且當地機構改革已拉開序幕,如果要裁員,嚴重超編的政府機關肯定是改革的重點。劉亮好不容易爬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每月工資上萬元,但自感已摸到了“天花板”,沒有升職的可能性。再看胡嘉,從普通的技術員干起,現在已干到了企業副總的職位上,別墅、私車都有了,而且“野心勃勃”等待更大的發展。不是胡嘉有特別的能耐,主要是這家民企原來一直不被人看好,幾乎沒有什么大學生問津,企業老板特別重視胡嘉,當寶貝似的培養,工資越給越高,職位越提越高,因為有一個項目取得突破,他還獲得技術股,他個人股票市值已過千萬元,他驕傲地說,我現在既為老板打工,也為自己打工。
如果說他們三個人選擇的偶然因素較大,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選擇余地較大的美國人是如何擇業的吧。
美國有個規矩,見習工的工資不受最低工資額保障,收入遠遠低于一般工作的工資水平。
在美國,很多人不看重眼前能拿多少工資,而關注職業選擇是否對自己的人生設計有益的人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合適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而且,在美國人的擇業觀中,還有“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他們反對“一擇業定終身”,認為“騎馬找馬”更好,因此,美國人才的流動性大,人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后找合適的職業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的擇業觀,便顯得相對狹隘和短視,許多人懷揣文憑,忙著去人才市場找關系,開后門,非要找賺錢多的“貴”職業,有時甚至改行換道,拋棄專業,干起與自己所學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雖然收入高了,但是自己的專業都荒廢了,顯然是一種人才浪費。
正在求職擇業的大學生們,不防學學美國人,讓“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一全新的擇業觀念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針。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二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不選貴的”就是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很熱門但發展前景不一定樂觀或者不明朗的職業,不要鼠目寸光。“只選對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種職業暫時可能并不熱門,但有上升的趨勢和發展前景,要有長遠眼光。
不久前看到一條消息,北京市現在最難找工作的是司機和財會人員,而歷史倒回十年,這個結果是誰也不會想到的。那時候有本會計資格證或駕照的人都往南方和大城市跑,而且都拿到高的工資,誰曾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情況已發生了巨變,經濟發達地區私車越來越多,司機的工資卻一降再降,而財會人員竟然多得沒人要。
對于正要求職和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職業要看準它的發展前景。某職業眼下吃香,但并不意味著今后還能繼續吃香,發展前影如何,是一個職業值不值得選擇的關鍵。如果只是盲目跟風,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
1992年,張明、劉亮和胡嘉三位高材生同時從某高校畢業,張明畢業后進入了當地一政府部門,成為一位頗讓人羨慕的公務員,劉亮到深圳進了一家外企,工資高一些,但競爭壓力大,總是感嘆:累,真想停下來歇一歇;胡嘉在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當了一名技術員,工資低不說,還感到沒有保障,因為這家民企創業的時間不長,給職工交社會保險金的錢都拿不出來。
十年后,張明提了一個副科級,工資加獎金只有1000多元,而且當地機構改革已拉開序幕,如果要裁員,嚴重超編的政府機關肯定是改革的重點。劉亮好不容易爬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每月工資上萬元,但自感已摸到了“天花板”,沒有升職的可能性。再看胡嘉,從普通的技術員干起,現在已干到了企業副總的職位上,別墅、私車都有了,而且“野心勃勃”等待更大的發展。不是胡嘉有特別的能耐,主要是這家民企原來一直不被人看好,幾乎沒有什么大學生問津,企業老板特別重視胡嘉,當寶貝似的培養,工資越給越高,職位越提越高,因為有一個項目取得突破,他還獲得技術股,他個人股票市值已過千萬元,他驕傲地說,我現在既為老板打工,也為自己打工。
如果說他們三個人選擇的偶然因素較大,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選擇余地較大的美國人是如何擇業的吧。
美國有個規矩,見習工的工資不受最低工資額保障,收入遠遠低于一般工作的工資水平。
在美國,很多人不看重眼前能拿多少工資,而關注職業選擇是否對自己的人生設計有益的人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合適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而且,在美國人的擇業觀中,還有“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他們反對“一擇業定終身”,認為“騎馬找馬”更好,因此,美國人才的流動性大,人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后找合適的職業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的擇業觀,便顯得相對狹隘和短視,許多人懷揣文憑,忙著去人才市場找關系,開后門,非要找賺錢多的“貴”職業,有時甚至改行換道,拋棄專業,干起與自己所學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雖然收入高了,但是自己的專業都荒廢了,顯然是一種人才浪費。
正在求職擇業的大學生們,不防學學美國人,讓“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一全新的擇業觀念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針。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三
一進大學便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業雙向選擇了,進校園就得想著找工作。李白在《行路難》中說過,行路難,行路難,難于上青天。在當今大學生的嚴峻問題下,真是就業難,難于上青天。今天我們就根據大學生就業問題展開一些探討。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就像是剛剛孕育成熟的生命一樣,迫切希望可以很快融入社會,一展自己的才華和報負。但是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了。在剛剛過去的20xx年畢業的大學生就遭遇了暴風雨的襲擊,當今社會屬于高科技發展的時代,所以大學生與就業崗位呈現不平衡的態勢,造成大學生與就業條件產生極尖銳的矛盾。究其原因,不僅僅市工作崗位少的原因,還有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大學生自身心態不端正等原因造成的。
雖然當今社會中許多企業都看重文憑不重視實力。但畢竟這也是一種發展態勢,僅憑大學生是不能扭轉乾坤的,所以要使自己盡快融入社會,就必須使自己適應社會的發展。
90年代的大學生往往揮斥方遒或自命不凡,總想著自己畢業后找個怎么好的工作,卻從未做過從基層做起的心理準備,大學生應該增加在校期間的實習經歷,最好能夠爭取在寒假、暑假的實習經歷,通過網上調查,超過90%的企業公司不僅看重學歷文憑,同時業注重的一方面就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實習經歷。大多數大學生會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四處出擊,再優秀的人也不會等待,都把自己作為商品,努力推向市場。天之驕子的冠冕堂皇早已被市場經濟的洪流沖散了。當代大學生的關鍵詞就是競爭。不過過分的強調競爭會對長遠的發展不利,抓住市場經濟這朵云彩,把自己地位放低,做好從基層做起的心理準備,自己才會飛得更高、走的更遠。
就業的雙向選擇就意味著優勝劣汰,一些畢業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太冷,導致在求職過程中很不自信。但不論競爭多么激烈,都應該保持平常心態,因為畢竟接受了高等教育,人文修養和理論技能已比較完備。需要的只是社會的錘煉。這樣不自信顯然是一種逃避現象,最終會陷入自敗的困境。
另一方面就是大學生在求職時饑不擇食,帶來所學專業和工作的對口問題。一般而言,所學專業畢竟是最熟悉的領域,“專業對口”有利于工作的發展進步。所以,求職時應該強調對口,但不必非對口不可。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就業問題就非常嚴峻了。所以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這是應該提倡的。但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一個全面的評估。然后再做決定,要記住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視。
很多用人單位放映剛就業的大學生沖勁很足,但不踏實。這樣始終適應不了社會角色。所以大學生應盡快轉變,認清自己的實力。有一種說法時“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所以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有從最壞處著想、從最好處努力的思想準備。
對大學生而言,就業需要能力,適應社會更需要能力,勇氣和自信時逐步培養的。在求職期間應積極接觸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體制的保障也需要大學生自身努力。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領導:
您們好!
大學生的競聘演講稿
首先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事在百忙之中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我叫譚菲,20xx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參加工作以來在沖壓組從事技術工作。
兩年工作期間我不斷充實自己,盡可能多的掌握知識,擴寬知識面。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且能夠很好的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經過鍛煉我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而且能夠很好的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我在各方面都能夠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積極進取,毫不懈怠我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強,對新知識的接受速度也很快,在分廠人際關系良好。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并且腳踏實地的努力的辦好每一件事。勤奮才是真實的內涵,對于實際工作我相信,我能夠很快適應工作環境,熟悉業務,并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做好本職工作。
謝謝大家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海口經濟學院財務管理本科8班的曹軍偉。
我的求職意向是:企業財務策劃。
理由如下:
第一:我的興趣,通過了解貴公司世界一流的生產工藝,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能力,以及傲人的“中國國宴”系列產品,特別是貴公司近年年產100萬噸,產值70億元人民幣的積極健康的財務成果,更加堅定了我的夢想。
第二:我的能力,經過四年大學理論學習和實習培訓,我已擁有過硬的財務策劃技能和全面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嚴謹,穩重,創新,對數據敏感的職業性格。以及綜合分析判斷,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據有了競爭思想和表現意識,我認為貴公司在財務策劃業務上還有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一句換,國公司的財務策劃要求我能滿足。
第三:我的獨特優勢,貴公司作為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企業之一,必定需要財務策劃方面的綜合人才,以協調財務關系,處理財務活動,而我具有跨專業知識的交融能力,既是專才也是通才,具有在多元化工作環境中的應變能力。
綜上所述,我的價值觀與貴公司的價值觀一脈相承,我的興趣匹配貴公司的財務策劃崗位,我的能力滿足貴公司的財務策劃要求,我的獨特優勢是我成為貴公司財務策劃的最佳人選。
最后我希望貴公司是我的成功起點,我能與貴公司一起共創明日的輝煌!
祝愿貴公司事業蒸蒸日上!
品友互動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六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曾是一句廣告詞,而今是當今大學生擇業的一種新的觀念。
“不選貴的”就是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很熱門但發展前景不一定樂觀或者不明朗的職業,不要鼠目寸光。“只選對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種職業暫時可能并不熱門,但有上升的趨勢和發展前景,要有長遠眼光。
不久前看到一條消息,北京市現在最難找工作的是司機和財會人員,而歷史倒回十年,這個結果是誰也不會想到的。那時候有本會計資格證或駕照的人都往南方和大城市跑,而且都拿到高的工資,誰曾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情況已發生了巨變,經濟發達地區私車越來越多,司機的工資卻一降再降,而財會人員竟然多得沒人要。
對于正要求職和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職業要看準它的發展前景。某職業眼下吃香,但并不意味著今后還能繼續吃香,發展前影如何,是一個職業值不值得選擇的關鍵。如果只是盲目跟風,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
1992年,張明、劉亮和胡嘉三位高材生同時從某高校畢業,張明畢業后進入了當地一政府部門,成為一位頗讓人羨慕的公務員,劉亮到深圳進了一家外企,工資高一些,但競爭壓力大,總是感嘆:累,真想停下來歇一歇;胡嘉在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當了一名技術員,工資低不說,還感到沒有保障,因為這家民企創業的時間不長,給職工交社會保險金的錢都拿不出來。
十年后,張明提了一個副科級,工資加獎金只有1000多元,而且當地機構改革已拉開序幕,如果要裁員,嚴重超編的政府機關肯定是改革的重點。劉亮好不容易爬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每月工資上萬元,但自感已摸到了“天花板”,沒有升職的可能性。再看胡嘉,從普通的技術員干起,現在已干到了企業副總的職位上,別墅、私車都有了,而且“野心勃勃”等待更大的發展。不是胡嘉有特別的`能耐,主要是這家民企原來一直不被人看好,幾乎沒有什么大學生問津,企業老板特別重視胡嘉,當寶貝似的培養,工資越給越高,職位越提越高,因為有一個項目取得突破,他還獲得技術股,他個人股票市值已過千萬元,他驕傲地說,我現在既為老板打工,也為自己打工。
如果說他們三個人選擇的偶然因素較大,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選擇余地較大的美國人是如何擇業的吧。
美國有個規矩,見習工的工資不受最低工資額保障,收入遠遠低于一般工作的工資水平。
在美國,很多人不看重眼前能拿多少工資,而關注職業選擇是否對自己的人生設計有益的人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合適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而且,在美國人的擇業觀中,還有“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他們反對“一擇業定終身”,認為“騎馬找馬”更好,因此,美國人才的流動性大,人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后找合適的職業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七
您好!
這位老人正是您,一身多職,既是校長優勢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父母,您就是這樣每年都帶著這屈指可數的幾個孩子走過了風風雨雨二十多年……七年前,我來到這里,看到了這里的一幕幕感人畫面,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扎根這里,用我的`綿薄之力來改變這里的現狀,來為孩子們插上放飛夢想的翅膀。
而今我已是河南大學的一名本科生,在面臨擇業的此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貴校當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好一名小學教師。通過這幾年的大學生活,以自信取代迷惘,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我。
幾年來,我一直嚴于律己,扎扎實實地學好專業根底知識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了能夠得到全面開展,我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以外,還參加了多個不同種類的社團,校學生會、校播送站、院學生會、羽帆詩社、書法協會,并最終擔任文藝部部長、羽帆詩社社長。在班級里還曾擔任過體育班長、漢教班班長、文秘班班長、演講教學班班長等職。
譽稱號。我深知今天的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是只要給我這次時機,我這個支點,我一定超越自我,努力奮斗,翹起我前行路上的重任與希望!
大學生求職演講稿篇八
尊敬的xx:
“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曾是一句廣告詞,而今是當今大學生擇業的一種新的觀念。
“不選貴的”就是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很熱門但發展前景不一定樂觀或者不明朗的職業,不要鼠目寸光。“只選對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種職業暫時可能并不熱門,但有上升的趨勢和發展前景,要有長遠眼光。
不久前看到一條消息,北京市現在最難找工作的是司機和財會人員,而歷史倒回十年,這個結果是誰也不會想到的。那時候有本會計資格證或駕照的人都往南方和大城市跑,而且都拿到高的工資,誰曾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情況已發生了巨變,經濟發達地區私車越來越多,司機的工資卻一降再降,而財會人員竟然多得沒人要。
對于正要求職和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職業要看準它的發展前景。某職業眼下吃香,但并不意味著今后還能繼續吃香,發展前影如何,是一個職業值不值得選擇的關鍵。如果只是盲目跟風,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
1992年,張明、劉亮和胡嘉三位高材生同時從某高校畢業,張明畢業后進入了當地一政府部門,成為一位頗讓人羨慕的公務員,劉亮到深圳進了一家外企,工資高一些,但競爭壓力大,總是感嘆:累,真想停下來歇一歇;胡嘉在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當了一名技術員,工資低不說,還感到沒有保障,因為這家民企創業的時間不長,給職工交社會保險金的錢都拿不出來。
十年后,張明提了一個副科級,工資加獎金只有1000多元,而且當地機構改革已拉開序幕,如果要裁員,嚴重超編的政府機關肯定是改革的重點。劉亮好不容易爬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每月工資上萬元,但自感已摸到了“天花板”,沒有升職的可能性。再看胡嘉,從普通的技術員干起,現在已干到了企業副總的職位上,別墅、私車都有了,而且“野心勃勃”等待更大的發展。不是胡嘉有特別的能耐,主要是這家民企原來一直不被人看好,幾乎沒有什么大學生問津,企業老板特別重視胡嘉,當寶貝似的培養,工資越給越高,職位越提越高,因為有一個項目取得突破,他還獲得技術股,他個人股票市值已過千萬元,他驕傲地說,我現在既為老板打工,也為自己打工。
如果說他們三個人選擇的偶然因素較大,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選擇余地較大的美國人是如何擇業的吧。
美國有個規矩,見習工的工資不受最低工資額保障,收入遠遠低于一般工作的工資水平。
在美國,很多人不看重眼前能拿多少工資,而關注職業選擇是否對自己的人生設計有益的人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合適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而且,在美國人的擇業觀中,還有“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他們反對“一擇業定終身”,認為“騎馬找馬”更好,因此,美國人才的流動性大,人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后找合適的職業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的擇業觀,便顯得相對狹隘和短視,許多人懷揣文憑,忙著去人才市場找關系,開后門,非要找賺錢多的“貴”職業,有時甚至改行換道,拋棄專業,干起與自己所學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雖然收入高了,但是自己的專業都荒廢了,顯然是一種人才浪費。
正在求職擇業的大學生們,不防學學美國人,讓“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一全新的擇業觀念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