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一
學習經典三個多月,有太多的收獲和感悟,收獲最大的,是更具仁愛之心了。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比如,出門坐火車,有人霸坐;旅行購物,有人哄抬物價;過年陪家人出去吃飯,被服務員灑了一身菜湯;大雪天坐公交上班,卻要在寒風中等很久;網上買件衣服,圖片漂亮,文字漂亮,收到的貨卻不漂亮等等。
學習經典后,時時以君子之德約束自己的言行,慢慢也成了習慣了。年前去青島,一上火車,有人正躺在我的座位上睡大覺,其家人正想叫醒,我急忙說不用了。還有空位先坐會兒,等來人了我再讓出來,就這樣連讓三次,那人也睡了個安穩覺,我覺得很開心。過年出門吃年飯,被新來的服務員灑了一身菜湯,我怕嚇壞小姑娘,連忙說沒關系,回家洗洗就好。去北京譚柘寺游玩,山下有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賣野菜包子,張口要二十,沒還價買了兩個,這么大歲數大冬天出來不容易,就不講價了。過完年剛上班就讓加班,就當做義工做好事了,這機會找都難找,那還怨什么呀?機不可失,正好抓住這次機會,借事煉心,好好修身、修心、修性。總之,心態好了,一切都好了,境隨心轉。
這時候我發現這世界并不象人們說的十有八九都不如意,而是心態有多好,世界就有多好,遇到的大都是好人好事。
當我們犯了錯誤,而且意識到錯誤,我們追悔莫及,我們痛心疾首。這是我們不占理的事情。我們可以接受,也可以理解。但我們占理的時候可以做到不糾結,不生氣,寬容待人待事,才是修養的高境界。關鍵在于不計較,不計較了世界會更加和諧,更加溫暖。
我們應該感謝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是他們給我們照鏡子,照見那個“小我”,才使我們有機會改正自己。起好念,發好心,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把自己變成一道光,讓大家感受你的溫暖,感受你帶來的光明。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二
《論語》作為中國古代經典之一,流傳至今,對后世影響深遠。近期我參加了一門關于《論語》的課程,以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部經典著作。通過學習,我深感《論語》的思想智慧、道德倫理等方面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示和觸動,我將在本文中從三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段二:學習《論語》的啟示。
學習《論語》給我帶來了許多啟示。首先,《論語》中一系列有關道德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使我認識到做一個優秀的人,需要培養品德和道德觀念,注重修養與自律。《論語》中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他們始終秉持著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行為規范,他們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觀念是其最重要的財富。此外,學習《論語》也教導我們要遵守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更是為了自身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這些啟示讓我明白,要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需要不斷學習且堅守道德觀念。
段三:學習《論語》的智慧。
《論語》中智慧的言論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有影響的莫過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名言。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要學會傾聽和學習他人的長處。在現今社會,人們往往太過自以為是,不肯聽從他人意見。然而,通過學習《論語》,我明白到互相尊重和學習他人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除此之外,《論語》中關于待人處事的智慧也具有重要意義。孔子注重禮儀和仁愛,不僅為我指明了人際交往的正確方式,也讓我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提醒了我要正視自己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
段四:學習《論語》的個人體會。
通過學習《論語》,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總結了一些自己的體會。首先,我看到了自己在處事圓融方面的不足,孔子提倡仁愛和禮儀,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卻往往顯得過于唐突和缺乏耐心。因此,我努力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學會更加仔細聆聽他人的想法,為他人著想,以此增進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友好。此外,《論語》中提及的誠信、謙遜、勤奮等品質也讓我明白,作為一個現代人,要拋棄浮躁和虛偽,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要持之以恒地奮斗。這些體會讓我從個人層面深刻地認識到了《論語》的智慧和價值。
段五:《論語》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論語》不僅是古代文化遺產,也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論語》,我清晰地領悟到,《論語》中倡導的一些核心價值觀,如仁愛、禮儀、忠誠、正直等依然對現代社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當今社會,道德和倫理問題日益凸顯,如果每個人都能融入《論語》中倡導的正道與德行,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與進步。因此,我堅信,《論語》的價值不僅僅存在于歷史中,更值得我們將其思想予以繼承與發揚。
總結:
通過參加關于《論語》的課程,我受益匪淺。學習《論語》使我深取了其中啟示和智慧,同時也引發了個人的深刻思考。最重要的是,《論語》中的思想及價值觀對現代社會仍有著重要影響。我將繼續尊重、理解和借鑒《論語》中的智慧,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逐步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中國古代經典之一,《論語》是我國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也是一本有著廣泛影響力的經典著作。讀《論語》,不僅能夠感受到先賢們的思想智慧,也能夠受益于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處世哲學。通過讀這本書,我深有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修養品質、處世態度,并且也有了對社會和世界的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論語》給了我對讀書的新認識。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我領略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每一本書也能夠讓我們得到新的啟發。讀書不僅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拓寬我們的思維,而且還能夠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思辨能力。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讀書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堆積知識,而是要通過讀書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引導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其次,讀《論語》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論語》中的孔子一生堅持著“立志貫徹,自強不息”的人生信念,不斷追求成為完人的目標。他不僅注重品德修養,更注重實踐與實用。通過對孔子的學習,我也明白了,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付諸行動。只有不斷成長、不斷進取,才能夠逐漸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第三,《論語》教會了我正確的處世態度。在《論語》中,孔子不斷強調道德修養、人際交往和社會責任。他主張五常,提倡中庸之道。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與他人相處,學會了忍耐和寬容。同時,我也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個體,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四,讀《論語》也使我對自己的修養品質有了新的要求。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態度,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品質。通過讀《論語》,我認識到自己在修養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從身邊的事情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個人修養。
最后,讀《論語》也使我對社會和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通過《論語》了解了古代中國的社會風貌,明白了古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哲學。這些思想與觀念在今天的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讀《論語》也讓我對世界有了更廣泛的視野。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從先賢們的智慧中發現一些普遍的道理和原則,讓我們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現實時,能夠更加深思熟慮地處理問題。
總之,《論語》是一本深具智慧的著作,讀后讓我有了許多新的體會和感悟。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修養品質和處世態度,并且對社會和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論語》這本古代經典會繼續對我產生影響,塑造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將繼續努力讀書,不斷追求自己的理想,為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四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思想言論的集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部經典流傳至今,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現代人,我們不妨從論語中尋找一些智慧,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最近,我也開始讀論語,通過閱讀和思考,我對于論語中的某些觀點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段落二:修身篇。
論語中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深深地啟示了我。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常常忽略了對自己內在精神的修養,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忽略了心靈的滿足。而論語中的教導,提醒我們要注重自己修身養性,培養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觀念。只有通過修身,我們才能夠自覺地成為一個好人,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使我們的行為符合公認的道德準則。
段落三:處世篇。
論語中的一些格言和故事也給了我很多關于處世的啟示。其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給我印象深刻。從這句話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胸懷,要待人平等寬容,不計較小人之間的利益得失。另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也給予我很大的啟示。做一個明理的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對于自己的特點、優點、缺點都要有深刻的認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準確判斷他人的優點和缺點,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加圓滿地相處。
段落四:治國篇。
論語中對于治國的觀點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孔子所談論的治國理念是以仁為核心,倡導仁者愛人,治理國家要求有大愛、大同的理念。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看到種種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秉持仁愛之心,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權益,那么社會就會更加和諧。而作為一名公民,我們也不應該只關注個人利益,而是要積極地參與社會治理,發揮自己的力量,共同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段落五:人生篇。
最后,論語中也給了我很多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啟發。論語中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教導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鍛煉自己。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變得更加優秀,更加成功。而對于人生的幸福,論語中告訴我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不應該追求只有享樂,而是要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克服困難和挑戰。只有面對困難,我們才能夠成長,才能夠發現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總結:
通過閱讀論語,我不僅學到了孔子的智慧,也對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觀念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修身、處世、治國和人生,這些論語中的觀點都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思熟慮的題目。只有將孔子的智慧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才能夠更加健康、和諧和成功地生活。讀論語,我收獲了心靈的洗禮,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五
閱讀,不一定使我們變得更加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智慧;不一定改變我們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品位和氣質;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但一定可以使我們更接近人生的夢想。
后勤分會讀書活動現場
湖南省結防所工會組織的“我讀書給你聽”活動,從4月23日至6月30日,以分工會為單位,組織職工共讀一本書,共同創作一本有聲書,為世界讀書日打call。
今天的《我讀書給你聽》是來自后勤分會的《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創作于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儒家經典之一,其厚重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直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于丹論語心得》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古典文化,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以獨特的個性視角解讀《論語》。
讀《于丹論語心得》,能幫助我們解讀當今社會面臨的心靈困惑,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六
第一段:對《論語》的整體認識(200字)。
《論語》是黃老之學的經典之作,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內容的集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學者的筆錄整理而成。《論語》通過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傳達了倫理道德、政治治理和個人修養等方面的思想,成為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在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感其內容豐富、智慧獨特,對于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第二段: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性(200字)。
《論語》憑借其悅目的風格和恰如其分的敘事方式,生動地展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對于思想道德修養的追求,并呈現了一系列至今常用的格言和哲理。在當代社會中,人們更多地關注物質財富的追求,而往往忽視了內心的修養。然而,《論語》通過講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提醒我們應該注重禮儀、慎獨、謙遜、勤學的品質;使我們認識到,只有通過修養自己的心靈,才能真正的培養出一顆純潔的心,更好地和他人相處。
第三段:政治治理的指導思想(200字)。
《論語》中孔子對于政治治理的思考和倡導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示。《論語》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強調“以德治國”,主張君王以身作則,使民眾自愿遵守道德規范。他的治國思想告訴我們,領導者應該認真履行職責,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于他人的影響,增強至誠之心與民眾共享榮辱。此外,孔子在談到政治時也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通過教育人們可以成為有德有才的人,進而造福國家。這一思想仍然對于我們構建和諧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四段:對學習的鼓舞與啟示(200字)。
《論語》中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名句表達了對于學習的熱愛與鼓勵,他認為學習是一個持續且樂在其中的過程。這一觀點對于現代人也同樣適用,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讀《論語》,我深刻理解到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須有毅力和恒心,時時刻刻都要保持學習的態度。另外,孔子還倡導遵循天道,推崇德行,他的這些思想給予了我極大的啟示:做一個善良的人,并將善良傳遞給他人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功。
第五段:《論語》對于社會的啟示(200字)。
《論語》是中國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和思想具有很強的社會價值。在當代社會中,人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團結合作等價值觀正面臨挑戰。《論語》中的思想對于改善社會關系、提升整體素質具有積極的影響。其強調了務實、實事求是的原則,提倡了誠信、友善與謙虛的品德,對于培養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共同發展的意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學習《論語》中的智慧,去引導我們的生活,并將這些智慧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社會進步和共同發展做出貢獻。
總結:在讀完《論語》后,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其對于個人修養、政治治理、學習模式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重要意義。《論語》中蘊含的智慧和價值觀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通過認真學習和理解《論語》中的精神,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以建設更加和諧、進步的社會。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七
根據總部統一學習“《論語》心得”的要求,我分社按照已上報的學習安排計劃再次對“《論語》心得”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大家仔細聽、用心記;在討論過程中,大家積極發言,場面熱烈。起到了再次學習“《論語》心得”成效,同時個人收益頗豐。現將個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查找、總結和剖析如下:
對工作認真、負責、熱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繼續查找個人此優點中仍存在的不足,對工作認真、負責、熱情是否每一項工作都作到了,還有待完善,以后繼續發揚此優點。
1、性格急、脾氣暴:作為一個年青的城信人,有一點個人的性格和脾氣固然是好,但是如不能克服和改正的話,對個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不能起到積極和有利的作用。通過此次學習,對此缺點進行剖析,認知到此缺點的危害,就像“《論語》心得”中所講的“釘釘子和拔釘子”的故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主動的克服。
2、說話不講方式:同樣是一句話,有可能使人笑,也有可能使人煩,特別是我們所從事的行業,在服務至關重要的今天,更要注重自己的說話方式。此方面要多像老同志學習,多像比自己優秀的同志學習,力爭使每一次溝通和交流都能形成和諧的氛圍。
3、個人業務不全面,加強自身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城信社上班,由于個人認識不到位,只對所從事的業務進行了學習,對其他相關的金融知識學習不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全面學習,跟上業務發展的需要。要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重點加強對薄弱環節的學習,對管理知識的學習。
通過本次學習和對優缺點的深層次剖析,充分認知到目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時通過與他人的比較,認知到自身仍要繼續加強的地方。最后,希望自己能夠以此學習為契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用自身仍存在的缺點時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八
心得體會評論語是對人們經歷、觀察和思考所形成的見解和想法的表達方式。它不僅是對事物的評價,而且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的途徑。在與他人的交流和討論中,心得體會評論語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發表和聽取他人的評論,我們可以拓寬視野,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并不斷完善自身的觀點。在此我將結合個人經驗,從評論的重要性、良好評論的要素、有效的評論技巧、評論的誤區以及評論的應用等方面,談一談心得體會評論語的意義與應用。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九
喜歡萊蒙托夫的一首詩:“一條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我,愿作這只孤獨的小船,隨著碧波蕩漾在沉靜的大海中,寵辱不驚,朝著前方行駛,感受著陽光的溫暖。
高中時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們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們學會了孤獨,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化解。我們接觸了更多的人情世故,體會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回想從前每日所思所想,不禁好笑。一個從未經歷過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乳臭小兒,整天沉浸在自己所設定的悲傷情境中,為各種瑣事煩心,現在看來,不過是些無病呻吟、自憐自哀的笑話罷了。如今的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體貼那些是非冷暖,我想,這并不是虛偽,而是更加溫親地與這個世界相處。
如今的我們,再也沒有了一個人的不知所措。我們慢慢沉溺于一個人的世界,學會了面對繁華喧囂過后的清冷,學會了忍受孤獨與寂寞,就像那只孤獨的小船,內心似一片深海,鐵馬冰河,波瀾不驚,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們,再也沒有了對人情冷暖的過多傷感。我們慢慢習慣于客套和僵硬,卻仍保持那顆溫暖的心,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值得付出的朋友,用溫暖的心去認知社會,感悟世界,將那些瑣碎、無所謂、負面的東西過濾。
如今的我們,更加感激生命的偉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時光,更加向往未知的世界。隨時光流逝,看著身邊的生老病死,我們不禁感動于生命的神奇,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們在努力著,努力讓自己的生命不留遺憾。我們在向往著,向往未知的國度、不同的文化,向往世界的無邊與奧妙。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運轉,生命在不停消逝,我們也在不停成長。被歲月拔節,我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淡然,學會了懷著一顆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這個迷蒙慌亂的時代里,為自己的未來奔騰!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
《論語》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的語錄。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編纂,后來就成了《論語》。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孔夫子正是以這種樸素的、溫和的生活態度來影響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究信念的人。
他的學生子貢問,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
孔子的回答說只有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國家機器要強大,必須得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能夠豐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
這個學生說三條太多了。如果必須去掉一條,您說先去什么?
孔夫子說:“去兵。”咱就不要這種武力保障了。
子貢又問,如果還要去掉一個,您說要去掉哪個?
孔夫子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去食。”我們寧肯不吃飯了。
接著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從古而今誰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對這個國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
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于政權的認可,則來自于信仰。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政治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這個故事在《論語》里叫做“子貢問政”。
誠然,誰都不愿意過苦日子,但是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我們的物質生活顯然在提高,但是許多人卻越來越不滿了。因為他看到周圍總還有乍富的階層,總還有讓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讓每個人心里都開出了一片樂土。
子貢問了孔子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您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
孔子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孔子的學生曾子也曾經說過,“說我老師這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了”。簡單地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
但是,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佛家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
這個故事的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大家的一樣,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所以什么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是“仁”字。
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畢恭畢敬地去問老師什么叫仁?老師只告訴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
樊遲又問什么叫智?老師說:“知人。”了解別人就叫智慧。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
那么,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你自己想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論語所傳遞的智慧和哲學觀念,深深影響著幾千年的中國人。作為一本經典,論語被廣泛地研讀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思想深刻(250字)。
《論語》以言簡意賅的問答形式,深刻表達了儒家智慧。其中的“四書五經”雜而不亂地集合在《論語》之中,成為儒家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讀到的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深深觸動了我。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努力學習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樂趣和功效。這正是發展人的理性和智慧的必由之路。
第三段:為人處世(300字)。
《論語》中,孔子關于為人處世的教誨十分重要。他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深刻闡述了做人的原則。它告訴我們,一個君子應該以周圍的人為依據,認真對待他人,奉行仁義道德,而不是一味地比較自己和別人,追求短暫的虛榮。這使我對人際關系的處理產生了深刻的體會,使我學會了更好地尊重他人和關心他人的感受。
第四段:批判精神(300字)。
《論語》中的言論也具有批判性的精神。孔子在對話中經常批評他人的錯誤行為和觀念,并給予他們明智的建議。這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素質較高的人,應該勇于批判和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人。只有通過批判性思維,我們才能更好地指出問題,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精神對于我們的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五段:學以致用(200字)。
《論語》的閱讀與思考對我的個人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它教會我堅持努力學習、為人處世的原則,培養了我審視和批判的能力。這些經驗對于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都非常重要,使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就。同時,這些智慧也不僅僅適用于我個人,還能指導我們作為一個社會的成員,以更加理性和寬容的心態與人相處。
結尾(100字)。
總而言之,通過研讀《論語》,我受益匪淺。它為我們提供了智慧和思考的源泉,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和人生。我們應該在學習中不斷探索,并將其智慧運用到實際中。只有通過實踐和經歷,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論語》中所蘊含的深刻智慧。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二
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經典之一,被譽為“千古圣教,萬世之法寶”。讀論語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更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的真諦。通過對論語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從中領悟到很多生活的道理,下面就與大家分享我對論語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與修養。
論語中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性格。一方面,通過三省吾身,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糾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而不斷成長。另一方面,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升學、拿到一份好工作,更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如果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將積極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第三段:道德與行為。
論語中強調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道德和行為,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提醒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坦誠待人,不要心懷鬼胎;要恪守誠信,不要做出虛假的承諾;要重視他人的感受,不要傷害別人的利益等。只有通過自己的良好行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且樹立起良好的個人形象。
第四段:孝順與家庭。
家庭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境。論語中對于家庭和孝順也有很多論述。例如,孔子說:“君子康次郎,小人后巷”。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尊重家長,孝敬奉養父母,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同時,孔子還提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點。這句話強調了孝順的重要性,只有好好孝敬父母,才能維系家庭的和諧。
第五段:修身與做人。
最終,論語教導我們要注重修身養性,正確對待人生。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誡我們要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孔子還強調了仁義道德和忠誠。通過修身養性,我們不僅能夠成為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擔當的人,還能在困難面前不屈服、不放棄,保持正直的品質,勇往直前。
結尾:
通過研讀論語,我深刻領悟到其所蘊含的智慧之深、道德之高。學習論語不僅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意識到人生的真諦在于修身、誠信與助人為樂。我希望通過運用論語中的教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并對周圍的人產生積極的影響。長期以往,我堅信只有按照論語中的道德準則去行動,才能塑造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人生。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三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而作為《論語》的讀者,我們也應該深入理解其內容,認真思考其中的道理。本文將從我的角度出發,分享幾個關于《論語》中的心得體會。
二、孔子的仁德之道。
孔子被譽為中國文化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將中國古代的儒家道德觀念推向了高峰。《論語》中反復強調的“仁”,就是孔子所推崇的道德準則。在《論語》中,“仁”體現著一種寬容,一種善良和體恤他人的品質,這一品質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的關鍵所在。
另外,孔子也極為重視人際關系,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例如在《論語》中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說明了孔子提倡的“以禮相待”的人際交往方式。這也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和諧關系的重要體現。
三、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非常注重學習,他認為知識是人類發展的根本和基礎。《論語》中不僅有各種學問的討論,更強調了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其中很多句子,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給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方式和心態。
在當今社會,時刻學習是一種常態化的形式。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快速變化、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中,持續的學習和不斷的自我提升是維持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論語》中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都是貫穿學習全過程的重要原則。
四、謙虛的美德。
《論語》中一些和謙虛有關的句子也頗有啟示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些內容都強調了謙虛和謹慎的態度,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從中獲得正面的引導和啟示。
人們普遍意識到,謙虛是一種美德。擁有謙虛的品質,可以使個人更加接受反饋和挑戰,從而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力,快速發展。此外,謙虛的態度也能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并給身邊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五、自律的價值。
孔子的思想中也包含了一種自律的價值,為人處事應該有一些原則和規范。《論語》中的句子“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忠告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切實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自律。
事實上,只有自律才能為我們的人生增加不可替代的價值。一個能夠自律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按自己的意愿和目標來行動,并認真對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而自律不僅使個人奮斗更有價值,甚至能夠傳遞出一種強烈的精神力量,影響身邊的人與環境。
六、結語。
此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對《論語》的思想進行了整理和探討,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示和幫助。無論是心境還是人生,都需要借助優秀的經典來引導前行。而《論語》恰是這樣一部經典,擁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極高的現實價值,給我們的人生注入了寶貴的經驗和指引。對此,我們都應該謹慎對待,認真學習,才能更好地將其悟思于心,應用于生活。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四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后感的任務,可看著看著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于“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復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里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么向上的階梯。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五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閱讀。接下來是為大家整理的學習論語的與收獲5篇匯總,希望大家喜歡!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與收獲1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靈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戟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熔融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外,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香味滌蕩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文化氣息是如此的現代感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本來疲乏的思維得體悟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震醒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那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的心,澆濕了你我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感悟是精神的心路歷程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戲劇化內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