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一
今晚,我和爺爺共讀了世界名著《一片葉子落下來》,書中丹尼爾說道:“我們活著,就是要讓別人過得快樂……”葉子還可以凈化空氣,為人們做貢獻,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希望葉子永遠活著!
我長大也要像葉子一樣,用學到的知識為大家服務。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二
有一天,七歲的女兒突然問我:“媽媽,什么是生命?”我有些驚奇,問道:“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孩子說:“老師告訴我們‘三生’指生命、生存、生活,我想知道什么是生命。”畢竟孩子還小,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完全是空白。于是,我簡單地告訴她:“活著,就是生命。”孩子瞪大眼睛,疑惑不解地看著我,我不知道怎樣講她才明白。
偶然間,我看到一本書《一片葉子落下來》,那是一本講述關于生命的童話故事,作者通過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來展現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簡單親切的文字里透露出深長的寓意,清新簡潔的畫面,令人感動,給人慰藉。
我想起女兒問我的問題,這本書正好可以解答什么是生命。我把女兒叫來,和她一起安安靜靜地讀著書中的故事,感受葉子經歷春夏秋冬的旅程。書看完后,孩子難過地說:“原來葉子長在大樹上,是綠色的,有生命的,當葉子變黃落到地上,離開大樹媽媽,她的生命就沒有了,好可憐的葉子。”
我安慰孩子說:“不用難過,葉子完成了她的使命,她高興地離開了媽媽。”“什么是使命?”“夏天,她為人們遮陽,人們在樹下乘涼、野餐、玩耍,給人們帶來快樂;秋天,樹葉變得五彩繽紛,給大地增添了美麗的色彩。”孩子對這片樹葉充滿了好奇,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她又問道:“葉子還會長出來嗎?”我說:“會,到了春天,樹上又會長出無數片綠葉。”
生命不是一個輪回,是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做了什么?不就是生命存在的價值嗎?一片小小的綠葉,在人們看來是那樣的微不足道,但他的四季卻活得那樣精彩,那樣快樂。其中葉子說的有一段話使我感動,他說:“活著的目的就是志愿。活著,就是要讓別人過得快樂。()我們活著,就要給因為家里太熱,到這里來避暑的老人遮陰。我們活著,就要給孩子們一個陰涼地方,好讓他們來玩。人們到樹下來野餐,在格子臺布上吃東西,我們活著,就要用葉片給他們扇風。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做這些好事情。”多么無私的葉子,他把他身上有用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人類,最后默默地落入土中。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是令人類佩服的。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三
時間過得真快。在一片葉子的一生中,好像剛剛看過了迎春花開,就被冬天的冰雪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然而事實卻是截然相反的。
丹尼爾的一生,所有的葉子,都是這樣。他們就這樣知道得越來越多,展示得越來越多,奉獻得越來越多,如此積累著,直到寒風凜冽的時候,他們已不懼死亡,安然地在一片雪白中飄落,回想自己的一生。
我們恰好也是這樣。我們向自然提問,知道更多的知識;然后向各個領域,向外界,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同時,也將自己所獲得的這些獻給周圍的人和社會。最終,我們也安然離開。
蘇軾曾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像弗雷德這樣的葉子,像我們這樣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經歷的每一段時間,都是永恒不變的。
因此,我想,在一片葉子的一生中,它和它的同伴,永遠永遠都綠得耀眼。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四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片葉子落下來》這本書。看完后,我們都似乎對生與死的了解更深了些,有生就有死,不要以為死了生命就終結了,人死了,但又會有新的生命誕生的。人類就是一直在生與死的輪回中延續。
播種、發芽、吐葉、開化、結果、落葉、腐爛。
孕育、誕生、成長、挫折、成熟、衰老、死亡。
天地萬物,人間萬事,都永遠離不開這個生與死的共同過程,這也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在人的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一定要做些有用的、有意義的事,就像書中說的一片葉子一樣,它們活下來就是為了給老人建立一個陰涼的休息區,給小孩建立一個玩耍的最佳之地,給成年人一個野餐的空地……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給人民做奉獻,沒有一個優良的成績和學業,那活在這個世上就沒有多少價值了。當一個人完成了這個“使命”后,生命就即將被深深地雪蓋住。到了春天,積雪融化,被雪蓋住的生命又重現生機,新的生命再次誕生!
讓我們歌頌生命也向死亡獻上莊嚴的敬禮!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五
導語:這是一本關于生命的童話,作者通過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來展現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文字簡單親切,寓意深長,畫面清新簡潔,適合用來做生命教育的教材。下面歡迎閱讀《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
一棵高高的大樹上生長著無數片的樹葉,每一片樹葉都有著自己的名字,一個叫丹尼爾,一個叫弗雷迪,另一個叫克萊爾……就像我叫舒岳洋,他叫張子航一樣,每一片樹葉都是一片生命。
那片叫做弗雷迪的樹葉,春天里發出了嫩嫩的芽。在溫暖的春風里學會了跳舞,經過夏天雨水的沖洗長成了一片寬大厚實的葉子。十月的一天,夜晚突然變得格外的冷,所有的葉子都瑟瑟發抖,他們知道,秋天來了,冬天也不遠了。
秋天里,每一片樹葉都不在是綠油油的,而是變成黃色、橙色、紅色,整個公園都是五彩繽紛的了。每一片樹葉都有著自己的顏色。最后所有的樹葉都變成枯黃色。弗雷迪在冬天來臨時,被一陣風從高高的樹上吹落下來,輕輕的落在柔軟的甚至有點溫暖的白雪上。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結束,他可以舒舒服服的閉上自己的眼睛。
一片小小的樹葉,他們的生命很短暫,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志愿,為樹下的人們遮陰扇風,好讓孩子們游戲玩耍;好讓老人們休息閑聊。這是一片多么無私的樹葉呀。
爸爸跟、對我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像這片樹葉一樣,雖然生命是有限的,可我們依然要完成自己的志愿。
暑假里,空閑的時間多了,我便找了一些書來讀,《一片葉子落下來》這本書讀完讓我很是感動,讓我明白生命雖然短暫,但它卻因“給予”而綻放了光彩。
這是一本關于生命的書,故事的主角是一片名叫弗雷迪的葉子。它與它的樹葉朋友們經歷四季變化,從輕風搖曳的春天,到陽光燦爛的夏天,從金黃涼爽的秋天到雪花紛飛的冬天,一片小小的葉子,一年短短的四季,從嫩綠色變為金黃色再到土灰色,從無憂無慮到恐懼死亡,從春天長出嫩葉到秋天飄落地面,度過了短短的一生。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時,弗雷迪迷惘過,害怕過,但在“先知”丹尼爾的指點下,它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活著的時候曾經讓別人得到快樂,為別人遮擋毒辣辣的太陽,給別人一片陰涼的地方,死后雖然離開了養育它的大樹,但化作春泥回報了曾經給予它生命的大樹。
這篇文章使我們知道了生命是最有價值的。我們要好好的地珍惜這段美好又快樂的時光。不要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做一些無聊的事情。
跟教學一樣,我們是不是可以認可孩子們的各不相同和各自特點。“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是的,讓我們寬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快樂成長。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六
《一片葉子落下來》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巴斯拉利亞創作的。這本書主要講了葉子弗雷迪和他的朋友們一生的故事。弗雷迪在春天長出來了,他和伙伴們一起將樹裝點得美麗無比。在夏天,他們長大了,很多老人來到樹蔭下遮陽,小孩子們則在樹附近興奮地嚷著,笑著,跑著。弗雷迪他們就在樹上幸福地聽著老人們談自己的往事,看著小孩子們撒歡兒。
在秋天,弗雷迪和朋友變了顏色,五花八門的:深紫、黃金、火紅等,但他們還沒來得及欣賞個夠,就遭遇了生平第一次大霜降。開始,弗雷迪并不知道怎么了,只覺得冰冷徹骨。后來,知識淵博的葉子丹尼爾告訴了大家。一個冬天的.晚上,災難、厄運、死亡紛紛接踵而至,狂風咆哮著襲來,冰冷包圍著世間的一些,許多葉子支撐不住,只能聽天由命。第二天,丹尼爾說:“這些葉子被風吹落就算結束了生命,有人把這叫做‘死’,每個人都會面臨死,我們的樹也一樣,不過,每一個生命的消逝,都將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
丹尼爾說完這話沒多久,他就放手落地了。弗雷迪傷心透頂,但無能為力。這天晚上,弗雷迪安祥落地,永遠睡著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但我們卻可以在一生之中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正如那句話: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能閃閃發光。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七
你曾好奇過,一片飄落下來的葉子經歷了怎樣的生命旅程嗎?一個周末的午后,我翻開《一片葉子落下來》這本書,跟隨著主人公葉子弗雷迪經歷四季,感受著葉子背后關于生命的故事,思索探尋著生命的意義。
書中弗雷迪從春天的一片小嫩芽茁壯成長為夏天的大樹葉,在經歷了秋天的五彩繽紛和霜凍后,在冬天的白雪中飄落下去。細細品讀,我深受啟發,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只爭朝夕,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個能為世界增添光彩的人。
在四季的生命旅程中,弗雷迪做了很多快樂又有意義的事。炎炎夏日,它把綠蔭留給老人和孩子,給他們送去一片清涼。它盡情綻放色彩裝扮秋日,讓公園變得更加絢爛多彩。在白雪茫茫的冬日,它飄落下去和泥土融為一體,滋養著它曾經生長的大樹,期待著第二年春天即將新生的小嫩芽。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生命僅此一次,少年時光更加珍貴。讓我們珍惜少年時光,珍惜每一寸光陰,努力讀書,拓展眼界,強健體魄,增長本領,為我們的未來,為祖國的未來,為世界的未來而奮發向上!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八
《一片葉子落下來》是一本勵志的繪本,它講述了一則關于生命的故事。作者是美國的利奧·巴斯卡利亞博士,他是世界著名的演說家和作家,他致力于傳播“愛”,他的書成為人們口中的“愛的圣經”,他的演講變成“愛”的傳播途道。
這本書的扉頁有一句話:這本書奉獻給經歷過生離死別的孩子,奉獻給對這種事無法解釋的大人。是的,這本書適合每一個愿意用時間去思考生命的人。因為書中的主人公——弗雷迪,用他一生的經歷向我們詮釋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文中的弗雷迪是一片葉子,他一天天長大,也學會了許多東西。慢慢的,一個春天過去了,一個夏天也過去了,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陸陸續續被秋風吹落,他們有的落在樹底下,有的被秋風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弗雷迪看到兄弟姐妹們一個個從樹上落下去、迎接死亡,他感到驚奇、陌生,還有一絲絲害怕。
“‘這都是怎么回事呢?’弗雷迪追問說,‘既然我們要飄落下去死掉,我們干嗎要生長在這里呢?’”
“丹尼爾繼續實事求是地回答:‘這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這是為了一起過那么長一段快樂時光。這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這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這是為了看到四季。難道這些還不夠嗎?’”
夠了,我想夠了。葉子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們只有三百六十五個白晝和黑夜,他們只能看到一個春天、一個夏天、一個秋天和一個冬天。但是,即使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葉子們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正如丹尼爾所說:“這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這是為了一起過那么長一段快樂時光……”
時間很長也很慢,人世間,無時無刻不上演著生離死別的場面。
記得那個晴天,天氣異常的好。我正在家寫作業。突然,電話鈴響起。
“喂?外婆。”我接起電話。
“乖孫女……你外祖父去世了,剛走……外祖父是因病去世,你也別太傷心……”
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外婆的聲音特別平靜,而我卻已潸然淚下。
“好,外婆,我知道了。”
我放好電話,腦海里卻全是昔日和外祖父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父母生意忙,而外祖父住在合浦,一年與外祖父見面的'機會也就只有兩三次。此時,外祖父那挺拔的身軀仿佛就在我眼前。可是我知道,外祖父已經去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能相見。
母親通完一番電話,輕輕抱住我:“女兒,外祖父已經九十多歲了,也到了該離開我們的時候了,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生老病死,乃常事,外祖父在這個世界上活了九十多年,看過了太多太多風景,我想,他也沒有遺憾了。所以,不要哭,好好生活,做你想做事,愛你想愛,不要辜負了外祖父對你的愛。”
是啊,我還要繼續生活,我要努力,在今后的人生里,替外祖父好好欣賞那些他未能領略的風景。
人總是要分別的,別怕,別哭,人本就為了某些東西而生,也注定在做完該做的事之后而死。
《一片葉子落下來》教會我尊敬生命、熱愛生命,在有限的一生里做些值得去做的事,愛我值得愛的人。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精神、文化的一小部分。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九
《一片葉子落下來》是一個
關于
生命的故事,是一本充滿哲理的繪本。作者是美國的利奧巴斯卡利亞。這本書與眾不同,它的圖畫不是畫成的,多數是一些精美的照片。通過照片配以文字講故事,給人以真實感。扉頁上寫著——奉獻給經歷過生離死別的孩子,奉獻給對這種事無法解釋的大人。所以我認為適合每一個愿意思考生命的人來閱讀。從這本書中,可以讓我們讀出很多,悟出很多。
首先,在葉子身上,展示了個體生命的不同精彩。“我們每一片葉子都是不同的,我們的體驗各不相同,我們面對太陽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們投下的影子各不相同。我們為
什么
就不能有不同顏色呢?”以教育者的眼光來審視這些話語,是不是可以認可孩子們的各不相同和各自特點。“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是的,讓我們寬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快樂成長。文中更精彩的是關于生命死亡的描述。是的,每個生命都必會死亡,都將迎來“沒有明天的一天”,而且這一天隨時會到來,自古“黃泉路上無老少”嘛!無論是誰當他初次意識到只有一個人生這個令人傷心的事實時,必定會產生一種幻滅感。是的,我有刻骨銘心的體會,我記得也許就是在八九歲的年紀吧,當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終有一死時,死亡問題就困擾著我,小心眼里滿是恐懼,雖說兒時的游戲隨時會沖淡這一想法,但是一旦安靜下來,內心感覺陣陣的刺痛,那種茶不思,飯不香,覺不濃的日子真是一種煎熬,整個人陷入一種迷茫。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心頭,一個人生太少了,貪戀著這個世界,一個人生怎么夠用?可惜的是當時沒有人與我溝通,我不知有沒有人在我那樣的年齡有過同樣的感受。讓我們讀一讀書中對死亡的態度——“萬物都會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強是弱。我們先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經歷日曬月照,風吹
雨
打。我們學會跳舞,歡笑。最后我們死去。”“春天變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變成秋天,你也不害怕,這些都是自然的變化,那么你為什么要害怕這個死的'季節呢?”是的,死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它和成長一樣自然。既然我們都會死去,那么活著還有沒有價值?活著是為了什么?本書也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為了享受太陽和
月亮
,為了一起過那么長一段快樂時光。這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為了讓秋天變得繽紛,為了看到四季……”多么美好、精彩的人生啊!生命何其短暫,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美好,是我們的權利!讀了這本書,不禁掩卷沉思:我們這樣思考死亡的話題,有何意義呢?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的成功和失敗、
幸福
和災難,不過是過眼煙云,彼此并無實質的區別,當我們這樣想時,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我們眷戀人生,執著人生,同時我們也要收拾好行裝,隨時準備和人生告別。有了這樣的悲觀墊底,實際上是一種超脫。誠實地說,現在,我仍是恐懼死亡的,害怕生命的消失,擔心與親人永久分離。但是,一個人只要認真地思考過死亡,就能洞察人生的全部,就會擁有豁達的胸懷,明白正是因為有了死,生命才有更深的意義。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十
”有時候,人生的意義會很簡單“。這是我讀完《一片葉子落下來》之后的第一感想。一片葉子也是有生命的,葉子的發芽、成長、衰老、死亡,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那樣簡單,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讓我們一起跟著故事的主人公——葉子弗雷迪的生活。
春天過去了,接著,夏天也過去了。弗雷迪已經經歷了從出生到成熟的奇妙蛻變。它有很多好朋友,例如丹尼爾。它們都很像但是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像人一樣,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面孔。弗雷迪他有思想,但樹比它要大:書固然茂盛,但有一樣東西要比樹更強大,那就是生命。生命多么有趣啊,它給了萬物思考的能力,它讓世界都變得精彩起來。生命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啊。比如說葉子們,生命給予它們的意義就是給人們一片陰涼的空間。人們的生命也一樣,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做好事,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過的快樂。
但是葉子同所有生命一樣,都會面對衰老和死亡。在秋末和初冬這一塊時間中,幾乎所有葉子都會在寒風的猛烈吹動下,打著旋的飄落在地上,結束它們的生命之旅。但它們還是會繼續奉獻。它們和雪水融入在一起,成為養料滋潤大樹,然后等待新的生命的萌發。這就是葉子的一生。簡單卻又有意義。
我看了這本書之后很感動。不僅被那些唯美的圖片所打動,更被葉子的這種熱愛生命,勇于奉獻的精神深深吸引。葉子是一種極其普通也沒有什么所謂的”大智慧“的生命。但是它們卻懂得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去一直奉獻奉獻再奉獻。雖然它的一生很短,只有一年的時間,但是這一年確是有意義的,在這一年中,它們不知道讓多少人遠離炎熱,用自己的身體遮住陽光,借著微風輕輕晃動,送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涼爽。它們的光陰從沒有虛度,而是一直奉獻著。
我想,連葉子都可以這樣無私,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奉獻一下呢?
其實”奉獻“這個詞語看起來離我們有十萬八千里那樣遙不可及,但是,如果你就身邊的一點點小事仔細看看的話,你會發現,我們的身邊,一直都有正在奉獻的偉大的人。
在教室中,積極向老師提問題,這就是奉獻。奉獻自己的想法,讓別人多一點知識;在學校里,隨手撿起一張廢紙,這就是奉獻。奉獻自己的勞動,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處于一個干凈、整潔的校園中;在公交車上,主動給需要的人讓座,這就是奉獻。奉獻自己的道德,讓這世界多一點愛與關懷。
一片葉子落下來。它奉獻了,這一生值了。在生命的循環作用下,又有無數片葉子冒了出來,無數片葉子落下來……生命的意義在于讓別人快樂。哪怕犧牲自己一點有算得了什么呢?讓世界多一份愛,多一次奉獻,世界將會變成一顆載滿靈動生命的大樹,永遠高大、挺拔。而我們,都是那小小的一片葉子。為更多的人的快樂而努力著,奉獻著!
讓世界多一份愛,多一次奉獻!讓世界有更好的明天!
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篇十一
媽媽給我給我借來了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我翻了看兩頁特沒意思。媽媽說:“我來媽給你講吧,你不是總問我人為什么會死嗎?讀完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這本書里講述的是一片普通樹葉弗雷迪的一生――經歷的春夏秋冬。樹葉所經歷的春夏秋冬就像人們從年幼到年輕到中年再到老年,我們就像春天的葉子一樣嬌嫩需要哺育,而爸爸媽媽就像夏天為人們遮陽擋雨的葉子一樣為國家為社會不停地忙碌著。一棵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都有不同的名字,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書中的丹尼爾告訴弗雷迪:“給人們這飲食他們的志愿之一,志愿就是活著的目的。”每片葉子都有離開大樹的那一天人們也是一樣會有死亡,死亡不可怕,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是否有目的、意義。
媽媽告訴我,這本書意義深刻,今天我寫一篇讀后感,五年級時讓我再寫一篇讀后感,初中時還要寫一篇,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