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走過一百零一年了,回首101年的風雨歷程,可以這樣說, 過去的101年是我們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101年, 是風雨兼程、成就輝煌的101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永遠跟黨走愛黨向未來個人心得體會經典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永遠跟黨走愛黨向未來個人心得體會篇一
三千年夢風和雨,一百零一載滄海桑田。拉開中國近代史的帷幕,風云巨變中乾坤顛倒。世界改變著格局,也勢不可擋的改變著中國人的世界觀,盲目自大的自我中心主義,結果必然是被遺落在時代的邊緣。一部近現代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重新認識世界,重新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歷史,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而人民在曲折反復中最終找準了自己的引路人。歷史的探尋總是跌宕起伏的,過程中難免有誤區有坎坷,但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淘洗出來的便是真理。正如事實所證明的那樣,只有馬克思主義能救中國,也只有共產黨才是馬克思主義的執行人。
風雨共濟的101年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成熟的發展時期,一頁頁一幕幕都是中華民族上下求索艱苦奮斗的心路歷程。外寇入侵,我們眾志成城恢復中華;內患難醫,我們刮骨療傷浴血重生;唇亡齒寒,我們兵行遠道凱旋而歸;超英趕美,我們求勝心切天可憐見;蘇聯撤援,我們咬緊牙關自力更生;十年_,我們大夢方醒痛定思痛;改革開放,我們兼容并包走向世界。經歷建黨時篳路藍縷的艱辛,面對大好河山,曾有過看今朝風流人物的豪情。生死存亡之秋,不畏遠征艱難,橋橫鎖寒渾不怕,水拍金沙雪冷峰,草莽烏蒙回首笑。戰場硝煙時局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雖遭遇封山圍城之難,卻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百萬雄師過大江,一鼓作氣追窮寇,未曾沽名學霸王。這個黨,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分娩的痛楚,回首這段風云激蕩的歲月,歷史長河中流淌的是勇敢的弄潮兒——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譜寫的雄壯之歌。
春回神州,中國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國家,正昂首走進新時代,她以日出東方的壯志豪情向世界展示一個民族的風采。這里有大國崛起的自信,這里有睦鄰友好和平共處的風度,這里有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情懷,這里有大地震也摧不跨的手足情誼,這里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這里更有五千年一脈相承的燦爛文明。這里的人民堅信,其實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當今的中國正在開拓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甚至是人類文明史上未曾有過的路,她會面對質疑面對干擾,但是,她會用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幸福生活向世界交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她會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目的地是和諧幸福。
曾經失落過,曾經傷痛過,曾經逃避過。而今,我們謀求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我們求是創新引領最先進生產力的方向,我們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高度來審視和發展我們的文化。中國共產黨,一個民族的引路人,必定在風雨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值此71年華誕之際,祈愿她意氣風發,陽光健康!
永遠跟黨走愛黨向未來個人心得體會篇二
在建黨101周年即將來臨的這段日子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動,格外興奮。因為自己無怨無悔、曾發誓要至死不渝信仰與追隨的中國,已走過風云激蕩的漫長征程,將迎來101周年的誕辰。
101 年來,是中國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寫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輝詩篇;是中國領導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宏圖偉業。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以 _同志為、x_總指揮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譜寫了一曲曲抗震救災的壯麗凱歌。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我們的黨是富于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黨;是經得起各種考驗,勇于在困難和挫折中奮進的黨;是忠實實踐“三個代表”,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奮斗不息的黨。每一名員都應為此而感到光榮和自豪。
汶川地震,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堅強,也讓我們真切地體驗到了普通人事干部不平凡的愛,這些愛匯聚成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快,接好往下傳!”在綿陽南河體育中心內場,人們在手遞手地傳遞鋪墊睡板的床磚。一個身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一邊指揮著前列的人龍往后傳遞床磚,一邊迅速地將手上的磚傳遞給下一個人。他就是綿陽市涪城區人事局的景兆鈞,作為局里最年輕的干部,他堅持在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服務,已經連續兩天兩夜沒合眼了。作為一名員,要始終站在抗震救災的前列;作為一個普通的機關干部,要始終牢記服務人民的宗旨;作為一位四川的兒女,更要與家鄉人民站在一起,共渡難關。這是一個人的奉獻,這是一個人的情懷。
永遠跟黨走愛黨向未來個人心得體會篇三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在人民心里,根基扎得越深,執政基礎越牢固。一棵樹樹根有多深,樹冠就有多高,這是人心和執政黨隱喻。如根深牢固,縱有狂風暴雨也無法摧毀,這是我們黨革命、建設、改革一路走來的重要心得。
我們黨自建黨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并寫在自己的黨章上。在近幾年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黨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建立了魚水之情,不管是在革命戰爭時期極其艱苦的政治環境,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經濟最困難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沖破重重思想禁區,都是與人民心手相牽、同舟共濟,踏過了一個個險灘、闖過了一個個難點、邁過了一道道坎坷,終于取得革命、建設的偉大勝利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開篇譜寫的第一章就是把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努力奮斗目標,一句話說到了人民的心坎上,拉近了與人民的距離,受到了廣泛稱贊。從“中國夢”的提出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確立,從“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到“六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再到“六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都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從人民最關注的切身利益入手,從人民反映烈的問題入手,從解決當今社會存在主要矛盾入手,從改進領導作風做起,制定改進領導作風“八項規定”,在全黨開展了反“四風”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開展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上率下、身體力行,黨風、政風、民風明顯好轉。風清、氣正,人心順。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加大反腐斗爭的強度和力度,打虎無禁區、拍蠅無死角,標本兼治、措施有力。一個個貪腐高官落馬,一批批蒼蠅落地,除一害而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樂,人民看到了希望。一個個惠民政策出臺,人民從物質文化生活中不斷集聚了更多獲得感,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家庭不能少,一個人不能少。說過的話要落實,做出的承諾要兌現。現在黨又領導全國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戰。一村一策、一戶一策,落實到人,從中央到地方層層落實,立下軍令狀、落實責任制。不摘掉貧困帽子就摘掉官帽子,黨中央的決心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共產黨是真心實意為人民謀福祉,令人感嘆不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邊遠山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調查研究走村串戶,與農民席地而坐,問冷暖、拉家常,家里有多少存糧、鍋里做的什么飯、能不能喝上干凈的水、孩子上學有什么問題、看病有什么困難、能不能看上電視、路好不好走,問的真情、答的實意,感動了在座的所有人,感動了全國人民。人民把習總書記當做自己的當家人,對總書記說:“你當家,我們放心”,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說明了總書記在人民心中的位置。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人民把自己當作當家的人,是一種榮耀,更是人民的重托,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當好十三億人口的大家,責任重如泰山,不能有絲毫懈怠。習總書記心里時刻牽掛著人民的冷暖,不僅要讓人民吃飽穿暖,還要讓人民享受到優雅的文化生活,看到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呼吸新鮮空氣,讓孩子們受到優質教育,讓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讓人們都住上寬敞舒適的房子,讓人民享受到和諧、穩定的宜居環境。
在制定“十三六”規劃時,從頂層設計到具體目標的確定,到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都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善民生為目標。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青海代表團討論時,一位婦女代表對總書記說:“我們那里的老百姓對你喜歡得不得了。”這是對總書記的評價。實踐證明,只要春風化雨就能滋潤萬物,只要真情實意為人民辦事情就能贏得人心,而人心就是力量。正如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發言時說的,人民是國家之基,人心是國家之根。根的力量,表面難以看見,卻在深層次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堅信,無論遇到多么大的困難,只要全國人民心手相牽,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沒有什么風雨不可阻擋。因為人心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孕育著未來,催生著希望。
我們黨的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民心不可背,民意不可違,民利不可損。人心向背關系著我們黨的事業興衰成敗。違背民意,有可能脫離實際,違背客觀規律,損害人民利益,就是損害黨的利益,自毀長城。我們要把民心作為我們黨領導各項工作的風向標和導航儀,要把民意作為我們黨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據和檢驗標準,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要多做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的事就能強身固本,處于不敗之地。民心所向,改革發展的車輪必定可以平穩駛過現代化的征途,載著我們奔向夢寐以求的美好明天。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永遠跟黨走愛黨向未來個人心得體會經典三篇的相關內容,可圈可點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資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網站。
【永遠跟黨走愛黨向未來個人心得體會經典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永遠跟黨走迎接二十大心得體會經典三篇
永遠跟黨走演講稿800字 永遠跟黨走聽從黨演講稿三篇
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喜迎二十大思想匯報經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