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鷗間真摯的情感。
2、體會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學習老人保護動物的高貴品質。
練習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體會老人與海鷗間的深厚的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課件。
一、復習導入,初步認識老人。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老人(出示圖片)。
2、書中是怎樣描述老人?
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這段話中注重了強調了哪個詞?從三個“褪了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是啊,就是這樣一位生活儉樸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來喂海鷗,幾十年如一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鷗,去感受這個鷗間的真摯情感。
二、與文本對話,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深情。
1、快速讀課文1-13自然段,邊讀邊想像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老人干什么的畫面?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2、交流學習:
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呢?(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
喂海鷗小心。
(1)課文哪兒寫了老人喂海鷗呢?(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圍欄上,……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2)怎樣喂的?(很小心)。
(3)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兒體會到的?(抓住重點詞談體會)。
喚海鷗親昵。
(1)老人怎樣喚海鷗的?(親昵、抑揚頓挫)。
(2)讓我們學學老人親昵地抑揚頓挫地喚海鷗。(學生喚海鷗)。
(3)海鷗們聽得懂嗎?從哪兒知道?
(5)面對只有一只腳的獨腳,老人正親昵地對它說些什么呢?
(6)多感人的畫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老人對海鷗的愛,他視海鷗為自己的兒女)。
談海鷗生動。
(1)是啊,這如同兒女的海鷗,成了老人的至愛,因而每每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動起來)。
(2)如果你就是老人,你會怎樣生動地談海鷗呢?
(3)指名讀談海鷗這段。
(4)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老人說這名話時心情是怎樣的?應怎樣談?(略帶傷感)。
(5)對了,老人就是這樣,為海鷗憂,為海鷗喜。
(6)太陽偏西、海鷗要回滇池,老人要回家了,可望著遠去的海鷗,老人的眼中卻充滿著企盼。誰知道他企盼什么?(與海鷗朝夕相處,與海鷗永遠相伴……)。
(7)老人能與海鷗永遠相依相隨嗎?(不可能)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三、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2、而當我們不得不收遺像時,海鷗們有什么表現?(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1)像了營似的,是怎樣一幅情景?
(2)這白色旋渦指的什么?
(3)如果你在場,在這白色旋渦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海鷗太懷念老人了,海鷗對老人的情太深了)。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多么感人的畫面,讓我們再回顧這一幕。(放喂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2、學到這,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老人?
3、從老人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五、總結。
人鷗間的真情打動了所有的人,如今在翠湖邊,市民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海鷗喂食。老人雖已故,但他關愛動物的善舉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喂海鷗小心愛(兒女)飛。
喚海鷗親昵老人海鷗叫。
談海鷗生動送(父母)立。
撲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受人間真情的美好,學會關愛他人。
二、教學重點:從“我”與蘇珊的交往過程中,感受真情。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出示圖片,這是西班牙的一個小鄉縝,在這曾發生過一個美麗而真實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故事:用心靈去傾聽。(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誰用心靈去傾聽誰?)。
3、什么樣的聽才是傾聽?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讀全文并想:
(1)蘇珊是干什么的?
(2)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
2、交流:蘇珊是問訊處的話務員。
3、學生概述故事。
(三)研讀課文。
2、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3、讀句子:謀面什么意思?未謀面卻把她當成了第二個母親這是為什么?(她用心靈去傾聽我,幫助了我)。
4、默讀課文,請在書中找出有關句子。
5、全班交流,讀中悟情。
a、“你夠得著冰箱里的冰塊嗎?”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
(1)我對她說了什么?(“我一個人在家……”)。
(2)她從我的話中聽出了什么?我當時心情怎樣?誰讀讀我的話。
(3)這么可憐的孩子,讓我們來幫他讀蘇珊的話,注意用悅耳的聲音說。
b、“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1)她為什么這么說?(撫慰我)。
(2)為什么撫慰我?(難過)她怎么知道?(從我的話中)我說什么了?一齊說,注意要讓蘇珊聽出我的傷心、難過來。
(3)蘇珊聽后,對我說……,注意用愉快的聲音說。
c、“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p>
(1)對我的問題,蘇珊表現出怎樣的態度?
(2)讓我們讀這句話,讀出蘇珊的耐心和愛心來。
d、“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歌唱”
(1)蘇珊以我的愛,一直到她離開人世之前,從哪句話知道的?請找出來。
(2)她留言的目的是什么?(樂觀面對生活,別難過)。
(3)蘇珊在留言前會想些什么呢?請以我就要離開了,蘇珊想:寫段話。
(4)交流寫話。
(5)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一個人啊!作者對他深感懷念,讓我們再讀這句話。
四、知識延伸,前后照應。
1、過渡:在課文中還出現了與這句話相類似的句子,是哪句呢?(這只可愛的小鳥,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2、像這種在文章前面埋下伏筆,行文至某處對前文的伏筆運接作答,這就是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
4、同學們讓我們去做個傾聽者,去傾聽這人世間的真情冷暖用愛心去對待這絢爛多姿的明天,讓我們再次讀響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六、作業設計:完成練習冊。
板書:
蘇珊用心靈去傾聽湯米。
(樂觀、善良、愛心)(懷念)。
快樂幸福。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二
《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篇幅雖長,但結構清晰,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透過老人生前喂鷗、喚鷗、談鷗等場景,表現了老人和海鷗像親人一樣的情感。第二部分透過老人去世后海鷗一系列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表現了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作者筆觸流暢、筆法細膩,情感濃郁且寓理其中,看似平實的描述,卻值得細細品讀。結合教材特點,教學本課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悟讀交匯。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主要的設想有兩個:一是在初步感知課文資料后,從海鷗深情送別老人這個最意想不到的畫面導入,圍繞“為什么會發生這樣意想不到的事?”這個最集中的問題順學而導,解疑與感悟相結合,展開學習過程。二是運用品味細節、豐富畫面、情境朗讀等方法,走進老人與海鷗相伴的場景,品味重點語句,進行語言訓練。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會寫字,能正確讀寫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理解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述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述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學生結合課前搜集到的圖片或資料,介紹自我喜歡的海鷗。
2、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也有自我的情懷,自我的智慧。這節課,我們就透過發生在昆明翠湖一個真實的故事,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和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板書課題,讀一讀)。
二、初讀,整體感知。
1、用較快的速度自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寫了老人與海鷗的哪些事?
2、師點撥課文能夠分為兩個場景來理解。
三、質疑導學。
1、在這些場景中,你覺得最意想不到的場景是哪個?
3、學生質疑,教師集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意想不到的事?”帶問題再讀課文1——13自然段,留意老人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的.描述,畫出重點詞句,批注感受。
四、閱讀釋疑,感悟老人對海鷗的親情。
組織全班匯報,采用大板塊、開放式設計,隨學生發言點撥品讀重點詞語和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引導抓住三個“褪色”、“每一天步行二十余里”、“只”等詞語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
(2)師補充介紹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3)學生談談感受。
(4)指導感情朗讀。
第三自然段。
(1)抓住“放”、“退開一步”、“撮起嘴呼喚”等詞感悟老人動作的熟練。
(2)抓住“節奏”感悟老人喂鷗動作時快時慢的變化,指導男、女生分主角讀,讀出不一樣的節奏。
(3)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中,如果你就是這位老人,你會對飛翔的鷗群說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說什么?選取一個主角寫話。
(4)指導感情朗讀。
第4自然段。
(2)理解“抑揚頓挫”、“親昵”地呼喚每一只有名字的海鷗。
(3)師示范老人的呼喚,讀出抑揚頓挫的聲音,親昵的情感。
(4)學生朗讀,讀好老人的呼喚。
第5——12自然段。
(1)不必面面俱到講解,透過生生互動,重點關注老人得意的神色、生動的眼神、企盼的目光。
(2)聯系上下文讀懂老人眼睛里折射出怎樣的心意?心里在企盼什么?
五、總結。
我們透過老人熟練的動作、親昵的話語、生動的眼神、企盼的目光,和作者一齊讀懂了老人的心。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的日子,幾萬里的路程啊,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隨。在老人心目中,海鷗就像是他的兒女,在海鷗心中,老人就是它們的父親,老人與海鷗,他們就是親人。
教后反思。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圖畫。然而,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讓我讀過之后不得不為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動。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朗朗書聲,還語文本色。
文中那位超然的老人、那群極富靈性的海鷗、那份如親情般的人與動物的和諧與愛,是動人的,但在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讓學生透過理性分析來理解這種和諧,顯然,讀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我始終認為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把文本讀熟了,作者的那些詞匯、句式、表達方法,就會成為讀者自我的語言和潛力儲備。朗讀時,讀者就會站在作者的位置,用自我的口代作者說出。語文課堂,要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先決條件是讓學生扎扎實實、真真切切地觸摸語言,透過反反復復地誦讀,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學會語言的運用。課上,老師的引導讀,學生的跟讀,悟讀,品讀,對讀,稚嫩的童音彼此起伏。在老師一步一步地引領之下,孩子們讀得字正腔圓,讀得字中有畫,讀得畫中有情,不正是語文本色的質樸回歸嗎?孩子們在誦讀中品味文本傳達的情感,在對話中悟出人鷗情深!本色語文,就是讓孩子會讀書,用心去讀書,在讀書中進行心與心的交融、精神與精神的交匯,靈魂與靈魂的溝通。要讓學生進入讀書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才能激起共鳴的火花,才能領悟文本的內涵,感悟生命的真諦。
二、用潛心會文,還語文本色。
文章中流淌著一種極富感染力的情感,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種情感還是很陌生的。從語文的角度來說,這種情感不適宜傳達,而在于從語言文字中感悟。怎樣感悟?我認為抓住關鍵詞來進行揣摩、品味,是積累詞匯、理解句意的好辦法。教學中,在理解“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边@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時,我抓住“節奏”一詞,沒有停留在學生對詞語表面意思的理解,而是巧妙引導,讓發揮想象:老人喂鷗,動作為什么時快時慢?老人什么時候會快?什么時候又會慢呢?這樣有效的品詞析句,學生完全明白作者字里行間的用意:表面上看是海鷗依著老人的節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實上是老人依著海鷗的節奏在邊走邊放,老人對海鷗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又如:在研讀老人愛海鷗的段落時,抓住老人喂海鷗動作的詞語“留意地放”“退開一步”“撮起嘴”“順著欄桿邊走邊放”,學生在找出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后,我又引導學生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個為什么?以促進學生對詞語所表達情感的深入理解,從語言入手理解文本、理解人物感情、學習文章表達方法。這樣教學,學生既領會情感又學習寫法,落實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用有效遷移,還語文本色。
我經常反思,學生學語言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是熟練運用語言,實現遷移。高年級語文教學,把寫“擠”進課堂,隨文練筆是一種有效的語言遷移形式。在理解重點句“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時,我以“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中,你聽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會說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說什么?”為題,進行課堂小練筆。此時,學生已情動辭發,有的聯系課文資料寫話,有的創造性表達。無論是人,還是鳥,都是感人肺腑的真情告白。其間,學生內化、運用了語言,在生動的表達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強烈感受到人鳥和諧共處的完美情感。
路漫漫,其修遠兮。教學無止境,對有效語文課堂的探索也沒有終點。我將一如既往,努力求索。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鷗哀悼老人的動人場面。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海鷗對老人震撼的情。
3.有感情朗讀課文,品味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和諧美。
教學重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創設情境,想象促讀。
1.自讀畫面二,在書的空白處及時標注上閱讀時的感受。
2.抓住重點詞句品悟海鷗對老人這份震撼的情。
3.想象促讀。
三、再品詞組,回歸整體。
1.出示詞組,感情朗讀。
撮起嘴炸了營。
應聲而來翻飛盤旋。
抑揚頓挫連聲鳴叫。
起起落落白色漩渦。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四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三、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注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業:書寫生字。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五
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情感豐富。教學時應指導學生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語言以及描寫海鷗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1、學會課文8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隨文理解“親昵、抑揚頓挫”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標注法,抓住老人的言行、神態以及海鷗的動作,品味語句,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并進行語言運用。
4、在讀中感受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明白只有人類付出愛,才能贏得動物的信任。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由動物圖片入手,啟發學生談感受。
2、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梳理結構。
1、出示詞語,指讀,正音。
2、理清文章大意,梳理結構。
三、抓住“意想不到”,感受震撼。
1、海鷗的哪些舉動讓人意想不到?
2、反饋交流找到的句子。
四、品讀句子,感悟“情理之中”
1、文中哪些地方能讓我們感受老人給了海鷗親人般的關愛?
2、交流、品讀。
3、寫話練習:
假如你是老人,你會說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說什么?選擇其中的一個角色寫幾句話。
五、深化感情,拓展延伸。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六
1、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一、學習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集體交流:
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3、指名朗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四、學習第二部分。
2、自主學習后匯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事?
3、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4、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2、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七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3、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梳理文章的結構“喂食”和“送別”兩個畫面。
二。聚焦畫面,拎出問題。
1、這兩個畫面,讓你意想不到的是哪個?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令自己意想不到的句子。
3、學生交流并質疑,歸結中心問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
三。回首生前,品味喂食。
師:老人到底做了什么?令海鷗們有這樣的舉動?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劃出有關的句子,再體會體會。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自己體會。
2、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老人把餅干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海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
(1)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從餅干丁,退開一步,小心體會老人的細心、周到。
生:從“掃”立刻體會到海歐與老人的熟悉和信任。
(2)指導朗讀。
師:正是因為這熟悉和信任,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獨特的風景。
出示句子: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1)指生讀句子。
(2)“翻飛的白色”“有聲有色”的樂譜,透過這樣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體會老人放食的節奏。
(4)創設情景指名朗讀。
師:無論是快還是慢,海歐總能領會老人的意思,他們之間配合得那么默契,這不正是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嗎?想象這樣的畫面,再讀這道獨特的風景(全班齊讀)。
出示句子:“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特紅嘴,老沙公主……”
(1)透過一個個樸素的名字,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親呢”學著老人那樣,指名親呢呼喚這些海鷗的名字。
(3)聲音有高有低,有輕有重,這就叫——抑揚頓挫,讓我分組輪流的呼喚海鷗的名字。
(4)正是這份默契,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奇妙的風景(點擊出現,樂譜句,生齊讀)。
師:這正是書上寫的那句話,白鷗飛處帶詩來,此時我們看到的老人與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的兒女一樣,時時刻刻想到的都是——(海鷗)他想到了自己嗎?(沒有)你從文中的哪句話知道。
出示句子: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褪了色。
(1)這句話一連用了幾個褪色?默讀句子,想想為什么連用三個褪色。
(3)再讀這個句子,記住三個“褪色”。
四?;乜郛嬅?,品味“送別”。
褪色的是老人的衣著,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對海鷗的那份親如兒女的愛。可是有一天,老人卻沒來,第二天老人還是沒來,直到第三天的時候,老人才步履蹣跚地來了。喂海鷗的時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彎成弓一樣的弧形。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覺得自己好點了,就趕來看海鷗??蛇@一看就成了決別。在收拾老人遺物時,最值錢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個雞蛋,那是給海鷗做雞蛋饅頭的。朋友在翠湖邊為老人立了一塊墓,很多人都在照片上簽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簽滿了。海鷗——這群老人的兒女呢?它們也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讀讀它們。
出示四個意想不到的句子。
(1)學生齊讀。
(2)如果你就是這“白色旋渦”中的一只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么?
五?;貧w整體,升華情感。
鳥是有靈性的,你善待了它,它必將給予你回報。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2006年1月18日“海鷗老人”吳慶恒的雕像在昆明翠湖公園揭開了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深情地望著空中,海鷗在他身邊飛舞環繞……一幅人鷗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了。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位喂海鷗的——老人,記住這群懂得報恩的——海鷗。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八
本課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老人對海鷗和海鷗對老人兩方面的描寫,用幾幅動人的畫面,抓住細節,傳達出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和震撼人心的親人般的情誼。很多學生養過小動物,對于動物富有靈性的表現有一定的體驗積累,同時還學習過幾篇反映人與動物深厚情誼的文章,如《珍珠鳥》等,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加上本文結構清晰、語言淺顯、感情真摯,這些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幫助。但由于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想讓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達到能令學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難度。
處于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對于那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抓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邊讀邊想,提出問題;讀文章,想畫面;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表達效果等,要在本課教學中更加注重鞏固和熟練運用。教師在本課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鷗真情。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中展現老人與海鷗深情的畫面,抓住海鷗的外在表現體會海鷗的內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達方式。
3、懂得動物也是有靈性的,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多媒體課件。
(一)感知課文,醞釀人鷗親情。
1、齊讀課題,從課題入手,初步認識到老人與海鷗的特殊關系,為后文的學習營造“意想不到”的氛圍。
2、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悟人鷗親情。
1、人與動物的故事讀過很多,但老人與海鷗的故事還是帶給了我們一份與眾不同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走進課文,默讀1——13自然段,用橫線畫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學后交流。
3、為什么海鷗和我們就沒有這樣的表現,唯獨和這位老人這么親密。再次默讀這幾段,看看老人的哪些舉動打動了海鷗的心,用波浪線畫下來,并且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讀思考,圈畫批注。
5、交流重點語句。
預設一: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歐送餐,跟海鷗相伴。
(1)指導學生在讀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詞語,感悟老人生活節儉,但卻數十年如一日來喂海鷗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師補充介紹喂鷗老人生活拮據的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老人對海鷗那份與眾不同的愛。
(3)小結:老人無私的付出,一定打動了海鷗的心。
預設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
(1)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最令自己心動的細節,體會老人對海鷗無微不至的照顧。
(2)也許打動海鷗心靈的還有老人的這份細心。正是這份細心的呵護,才換來了海鷗的信任,也才有了這樣一幅頗富詩意的畫面。指導朗讀“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讀出老人與海鷗默契、和諧的美。
(1)理解“親昵”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有誰親昵地跟你說過話。
(3)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也用這樣的語氣、語言對海鷗們說說話。
(4)小結:這親昵的語言里全是關愛,海鷗怎能不被打動呢?
6、師小結:在老人眼里,海鷗還僅僅只是鳥嗎?
(三)讀寫結合,體悟人鷗親情。
1、師動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導學生畫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鷗不能像人一樣說話,它們把自己的心里話都化成了動作,找出文中海鷗的語言。
3、老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動作后面海鷗的語言,體會海鷗悲痛、不舍的心情。
4、動筆將海鷗想對老人所說的話寫下來,讀給老人聽。
(四)總結全文,引發人生思索。
1、故事學到這兒,還覺得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嗎?
2、送給學生本文作者鄧啟耀的話——“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老人與海鷗課教案篇九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鷗間真摯的情感。
2、體會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學習老人保護動物的高貴品質。
練習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體會老人與海鷗間的深厚的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課件。
一、復習導入,初步認識老人。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老人(出示圖片)。
2、書中是怎樣描述老人?
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這段話中注重了強調了哪個詞?從三個“褪了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是啊,就是這樣一位生活儉樸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來喂海鷗,幾十年如一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鷗,去感受這個鷗間的真摯情感。
1、快速讀課文1-13自然段,邊讀邊想像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老人干什么的畫面?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2、交流學習:
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呢?(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
喂海鷗小心。
(1)課文哪兒寫了老人喂海鷗呢?(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圍欄上,……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2)怎樣喂的?(很小心)。
(3)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兒體會到的?(抓住重點詞談體會)。
喚海鷗親昵。
(1)老人怎樣喚海鷗的?(親昵、抑揚頓挫)。
(2)讓我們學學老人親昵地抑揚頓挫地喚海鷗。(學生喚海鷗)。
(3)海鷗們聽得懂嗎?從哪兒知道?
(5)面對只有一只腳的獨腳,老人正親昵地對它說些什么呢?
(6)多感人的畫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老人對海鷗的愛,他視海鷗為自己的兒女)。
(1)是啊,這如同兒女的海鷗,成了老人的至愛,因而每每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動起來)。
(2)如果你就是老人,你會怎樣生動地談海鷗呢?
(3)指名讀談海鷗這段。
(4)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老人說這名話時心情是怎樣的?應怎樣談?(略帶傷感)。
(5)對了,老人就是這樣,為海鷗憂,為海鷗喜。
(6)太陽偏西、海鷗要回滇池,老人要回家了,可望著遠去的海鷗,老人的眼中卻充滿著企盼。誰知道他企盼什么?(與海鷗朝夕相處,與海鷗永遠相伴……)。
(7)老人能與海鷗永遠相依相隨嗎?(不可能)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三、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2、而當我們不得不收遺像時,海鷗們有什么表現?(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1)像了營似的,是怎樣一幅情景?
(2)這白色旋渦指的什么?
(3)如果你在場,在這白色旋渦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多么感人的畫面,讓我們再回顧這一幕。(放喂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2、學到這,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老人?
3、從老人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五、總結。
人鷗間的真情打動了所有的人,如今在翠湖邊,市民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海鷗喂食。老人雖已故,但他關愛動物的善舉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喂海鷗小心愛(兒女)飛。
喚海鷗親昵老人海鷗叫。
談海鷗生動送(父母)立。
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