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鬼谷子讀后感篇一
最近閱讀了《鬼谷子》這本書,我感觸頗多。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本書中所獲得的一些感悟。
“奧若稽右圣人之在天地之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闔名命物,知在之門中。籌策萬類之始終。近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其門戶,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奔。”
天地萬物,陰陽互補,為人處世就應該有形形色色的方式。在這個充滿紛紛擾擾的世上,大部分人都在努力的了解自己,掌握了《鬼谷子》的裨闔之術我們就能縱橫裨闔,分縱聯合,無中生有。我們能從中化腐朽為神奇,化干戈為玉帛。為人處事,我們能游刃有余,讓自己存處于不敗之地。
“右以人化者,乃于無形俱有。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之積古,復以知公;反從知彼,復以如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于公,反古而求之。有事而反得復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沒有答案,但是每當休假的時候,又有什么遺憾。到底是命運禁錮了我們,還是我們低頭向命運屈服了、我們是否在與命運做競爭呢?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中去,我們何嘗能做到“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呢?我一直在尋找著前進的道路,存著僥幸的心理,并且偷奸耍滑,怎么可能會有回報?都沒有付出努力,怎么可能會得到回報。
“人言這,動也。以默者,靜也。固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僅而求之,其應必出。”思考著夢想在哪兒,在原地轉了個圈,有轉回到了原點。但是我們并不能屈服,只因為心中有一個信念—————明天會更好。
鬼谷子讀后感篇二
鬼谷子,兵家、道家、縱橫家們眼中的圣人,改變了天下命運的大賢,一條關心“凡俗”世界的臥龍。他一生中收了六個徒弟,兩個隨他修道,其他四人—張儀、孫臏、蘇秦、龐涓,替他拯救天下,一點一點的完成他的理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主要寫鬼谷子的四個徒弟—張儀出身名門望族,家產被秦國的一個官大夫所占,家破人亡,走投無路,上了鬼谷;孫臏出身名門,被人陷害,和義兄龐涓一起拜師求學;蘇秦則是為了治療口吃,也是因為父親逼他娶了一個他不喜歡的女人。四人在鬼谷學習三年,龐涓下山,第四年,孫臏接受龐涓邀請下山,孫臏走后,鬼谷子傳授蘇秦、張儀縱橫之道,第五年,蘇秦、張儀下山,蘇秦赴秦,張儀因為家仇赴楚。
蘇秦在秦國因為將秦公瀛駟的機密大白于天下遭追殺,落魄還鄉,悟出合縱,于是游說六國,使天下合縱,共制強秦,自己成了六國共相。
張儀在楚,助楚滅越,卻被奸臣陳軫和昭陽陷害,無奈入秦,幫助秦公拒六師于函谷關外,滅巴蜀,成為秦相。
龐涓在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封為大將軍、武安君,又娶瑞蓮公主,幫助魏國傲視群雄。
孫臏先入魏,被害處以臏刑,又被齊國“偷走”,娶了公主瑞梅(魏嫡公主,愛了孫臏很久),成了軍師,圍魏救趙,助田忌將軍雪黃池之恥,又在救韓過程中殺死龐涓,被太子(齊公患病,太子執政)視為左膀右臂。
蘇秦才高八斗,但方式不對,在亂世,誰能放棄個人利益來合縱呢?合縱當是事倍功半,很不明智;蘇秦是個大孝子,即便是當了六國共相,也沒忘記他落魄的農民父親,衣錦還鄉,給貧困的家人做夢也未曾想過的富貴。蘇秦智謀過人,他將天下一切怪事都看的清清楚楚,如張儀的金牛計,連人才濟濟的大楚也無人疑問,唯蘇秦和屈平(屈原)看明白張儀的金牛計意在滅蜀。
張儀比蘇秦、龐涓、孫臏成功許多,龐涓窮兵,魏國庫空虛,所以可以說是龐涓使魏衰敗。孫臏雖在齊成功,因為在魏受害慘遭臏刑,所以我認為,在魏,他不及龐涓(不是才華不及),在危機四伏的朝堂,沒有心計無法成事。張儀才是最后的贏家,因為天下沒有諸侯相安,統一天下的不是魏,也不是齊,而是張儀一手扶起的大秦。
成就大事不僅需要機心,也需要誠心。在《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我感到了鬼谷子深不可測的謀略和智慧。
鬼谷子,一個在山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人。
鬼谷子讀后感篇三
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多少我也收獲到了些感悟。其一,好勝心太強,終究不能成功;其二,我們生活處事總是要有個度的。
好勝心過強的人莫過于魏國的太子魏昂。年輕氣盛的魏昂帶領下的魏卒驍勇善戰,攻打衛國城池時,他原先計劃五日破城,不料連攻八日,城池依舊挺立。堂堂大魏鐵軍,連不堪一擊的弱衛城池也奈何不得。他掛不住面子,憤怒而發起猛攻,燒殺奸掠,無所不為。被欲望沖昏頭的他,思想已被扭曲了,每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覺自己大有作為。再到后來,公孫鞅特設一字蛇陣型引魏昂上鉤。龍賈作為老將,苦口婆心地告誡魏昂這是計,但他被之前的勝利蒙住了眼睛,自信滿滿,一直前攻不退,十幾萬將士最終潰不成軍。
看到魏昂悲慘的結局,我不禁聯想到我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可以說跟魏昂的好勝心半斤八兩。七年級剛剛接觸新校園,我很想好好表現一番,希望能超過他人。可是偏偏不如愿,成績穩不住班級前列,我為此憂心忡忡。去找老師交流,我說為什么我一直不能超過別人呢?我的出發點不對嗎?老師告訴我:“別人不是你的對手,你是你自己的對手,要試著去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我聽話了,試著慢慢靜下心來學習,每一次考試我都會總結經驗,與之前的考試進行對比,只要進步了,我就會很開心。所以,有時候往往好勝心太強,反而適得其反。
人都該有個度,要懂得剛柔并濟,張弛有度。就好像那衛公。齊威公這樣贊頌他:“衛公絕非等閑之輩,別看他在小事上唯唯諾諾,大事上從來斷得分明……即使姬速(指衛公)處處示弱,時時露怯,可是有一點你不得不服,二十年來,天下無時不起烽煙,弱衛卻是國泰民安,并無一絲禍戰。”
聯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對老師長輩,下對同學朋友,我們都應該剛柔并濟、有進有退。進則剛烈不屈,堅持自己的個性,堅持自己的.原則。退則懂得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遇到不開心的事理智地解決,而不能單憑一時沖動魯莽做事。
鬼谷子讀后感篇四
《鬼谷子》是一部研究古代社會政治斗爭謀略與權術的經典之作。其實我本來對它也不怎么了解,但我在書店一看到這本書就讓我感到與眾不同。
這些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面對惡意的攻擊,不能一味地躲避和忍讓,而要適度地予以反擊,或者巧妙轉換,或者反唇相譏,或者爭鋒相對、維護自己的尊嚴。否則,對方就會得寸進尺,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地步。晏子在此運用了圓融的道理誘導對方,以將計就計的策略使對方落入難堪的境地,而又保全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
當我慢慢合上《鬼谷子》這本書時,仍回味無窮,仿佛擊響心中的鼓,余音裊裊。
在跌宕起伏的。
故事。
里,多少我也收獲到了些感悟。其一,好勝心太強,終究不能成功;其二,我們生活處事總是要有個度的。
好勝心過強的人莫過于魏國的太子魏卬。年輕氣盛的魏卬帶領下的魏卒驍勇善戰,攻打衛國城池時,他原先計劃五日破城,不料連攻八日,城池依舊挺立。堂堂大魏鐵軍,連不堪一擊的弱衛城池也奈何不得。他掛不住面子,憤怒而發起猛攻,燒殺奸掠,無所不為。被欲望沖昏頭的他,思想已被扭曲了,每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覺自己大有作為。再到后來,公孫鞅特設一字蛇陣型引魏卬上鉤。龍賈作為老將,苦口婆心地告誡魏卬這是計,但他被之前的勝利蒙住了眼睛,自信滿滿,一直前攻不退,十幾萬將士最終潰不成軍。
看到魏卬悲慘的結局,我不禁聯想到我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可以說跟魏卬的好勝心半斤八兩。七年級剛剛接觸新校園,我很想好好表現一番,希望能超過他人。可是偏偏不如愿,成績穩不住班級前列,我為此憂心忡忡。去找老師交流,我說為什么我一直不能超過別人呢?我的出發點不對嗎?老師告訴我:“別人不是你的對手,你是你自己的對手,要試著去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我聽話了,試著慢慢靜下心來學習,每一次考試我都會。
總結。
經驗。
與之前的考試進行對比只要進步了我就會很開心。所以有時候往往好勝心太強反而適得其反。
人都該有個度,要懂得剛柔并濟,張弛有度。
就好像那衛公。齊威公這樣贊頌他:“衛公絕非等閑之輩,別看他在小事上唯唯諾諾,大事上從來斷得分明……即使姬速(指衛公)處處示弱,時時露怯,可是有一點你不得不服,二十年來,天下無時不起烽煙,弱衛卻是國泰民安,并無一絲禍戰。”
聯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對老師長輩,下對同學朋友,我們都應該剛柔并濟、有進有退。進則剛烈不屈,堅持自己的個性,堅持自己的原則。退則懂得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遇到不開心的事理智地解決,而不能單憑一時沖動魯莽做事。
自從有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社會知識,這真是一部經典之作。
鬼谷子讀后感篇五
說到戰國時期,大家并不陌生。而有一位隱居在清溪鬼谷的山上的老人,我想大家也許非常陌生。他本名叫王詡,卻是老子老聃的徒弟。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冥想,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圣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始祖爺,道教則稱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他就是鬼谷子。
《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就講了他如何指點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縱橫列國,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涉及他深不可測的謀略與智慧,利用他的四個弟子布局天下的輝煌傳奇。
讀完了這套書,我了解到,鬼谷子一生就下過一次山,收了四個徒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他們進山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山后利用鬼谷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戰國七雄中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流芳百世。
作者期望能借筆下鬼谷子深不可測的智慧,為讀者揭開兩千多年來中國人謀略的全貌,一切智謀、詭謀、陰謀、陽謀的終極境界。弟子們征伐天下,鬼谷子坐鎮深山、翻云覆雨,不動聲色地看著他們一點點實現自己的心中的理想,結束諸侯混戰,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先是龐涓下山,大施拳腳,幫助魏國傲視群雄,不久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打得魏國灰頭土臉,接著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說服六國諸侯合力,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最后張儀兩為秦相,戲說天下諸侯,揭開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序幕。這四個人,各有各的志向,而最后的贏家只有張儀和孫臏兩人,他們倆一個有著三寸不爛之舌,一個是寬容大度,飽讀兵書。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孫臏和龐涓的故事。龐涓可以說的上是異常邪惡,他讓孫臏輔助他成就事業,但眼看孫臏立的功勞比自己多,龐涓就設了一個毒計,讓孫臏受了“臏刑”。孫臏受完刑后,他還故意掩蓋罪行,讓別人不知情。孫臏說了一句話,“都是好勝之心害了師弟啊”最后,孫臏當上了齊國軍師,用計謀把龐涓殺了。
可見,有顆好勝之心是要害人害己的。這使我想到了自己。我有時就像龐涓一樣,在學校里有一個學習競爭對手,可是幾乎每次都是我輸給他,因為我有一顆好勝之心,所以心里一直耿耿于懷。在家里,跟爺爺下棋,每次我要快輸了的時候,我都會發急,爺爺就說每次都要你贏還有誰愿意跟你下棋,人不能有好勝之心,勝敗乃兵家常事。
看來,人雖然有一顆好勝之心是常理,但成不了大事,要學會寬容,宰相肚里能撐船,大量有大財。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的修養,培養良好的性格,才是我們在成人成才過程中的必修課。
鬼谷子讀后感篇六
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遍觀歷史長河,一直追溯到古今。大賢大德大圣之賢人,生于天地之間,立于天地之間,游行于萬事萬物之內。處于萬事萬物之上,德行于萬事萬物之前,處事于萬事萬物之先。
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圣人不斷的審查時間萬物的陰陽,有所思考有所德,根據萬事萬物的陰陽捭闔以名命萬事萬物。這里的名包含名字的意思,還有命名等意思。這里的命有命運的意思,是動詞。
知道了萬事萬物生存與失亡的法門。籌劃謀劃了萬事萬物的一切,終始明白了人心之道理,哲理,心理。看到了變化的表現,表現,發展。于是圣人便把握住了萬物,萬事。掌握,把握住了萬事萬物。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所以圣人在天下,在世界。從古至今、其道無窮無盡,順應萬物,把握天地。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世間萬物的變化無窮無盡,無法追蹤。
但是萬物萬物的每個變化都是有所歸,有所屬的。有陰有陽。有柔有剛。有開有閉。有馳有張。
鬼谷子讀后感篇七
這是一系列書中的第一本,感覺還行,如果大家對先秦感興趣,想了解一下,張蘇孫龐是怎樣縱橫捭闔的,這本書可以一讀。
這套書是歷史題材的小說,各個章節有連續性。接下來我按照書的內容,作者的文字水平兩個角度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講講這本書講了什么故事吧。這本書對鬼谷子的描寫并不是太多,并沒有特別凸顯鬼谷子的智慧,但是書中的主要人物都出現了,鬼谷子、張儀、蘇秦、孫臏、龐涓。介紹了這四大軍師小時候的故事,為后文拜師鬼谷子做了鋪墊。這冊書的核心故事是魏國和秦國爭奪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概就是今天山西和陜西之間黃河以西的地段。魏國的強盛從魏文侯開始,魏文侯任用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等賢臣,勵精圖治迅速崛起,成為中原的霸主,到魏惠侯時已經非常強盛,魏惠侯就有推翻大周天子周顯王的想法,但是當時魏國還有很多對手,這些對手中秦國最強,并且魏國占了秦國河西之地,兩國可以說有世仇。此時的秦國國君是秦孝公,秦孝公任用商鞅為大良造,實行變法,秦國日益強盛,有收回被魏國占據的河西之地的想法。于是圍繞著魏秦爭奪河西之地,商鞅利用魏國上大夫陳軫和公子卬的無能,設計誘使一心稱王的魏惠侯“拱手”讓出河西之地。其間,龐涓之父被魏國大夫陳軫害死,龐涓被迫逃亡。孫臏所在的衛國被魏國入侵,孫臏父親在戰爭中陣亡。張儀本是居住在河西的混子,在戰爭中到洛陽避難。蘇秦則是居住在洛陽的小人物。鬼谷子本來隱居云夢山,在天下大亂之際,抱著濟世救人之心出山救人。自此故鬼子的局就要展開了。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容易理解,對各個場面細節的描寫挺到位,這其中肯定有不少作者的想象,但是想象的挺合理,一直很羨慕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四人的智慧和才華,對鬼谷先師的大智慧更是崇拜,先秦大智者們,憑借一張嘴就能退敵,憑借一個計謀就能決勝千里之外,真是神奇,作者通過想象讓一個個歷史人物躍然紙上非常有趣,真是看完一章還想看下一章。接下來說說不足,建議作者在書后介紹一下參考的史料,否則歷史味道就淡了,小說味道就濃了。然后作者應該列一張人物關系表,讓大家對這些歷史有個明確的認識。最后能介紹一下故事發生的年月,讓大家更有代入感。
這本書內容有趣但是收藏價值不是太大,用手機或電腦來看,可以在路上讀,可以在飯后讀,休閑之中能得到知識,真是美妙。而且電子書的價格也很合理,建議大家讀一讀。寫好書評準備讀下一本,故事馬上就要展開,等我讀完,接著寫感受。
鬼谷子讀后感篇八
第一次閱讀歷史題材的書籍,感覺還是比較特別的。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會在過往的歷史教材中有所了解的,于是,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形象,就生動的展現在了眼前。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這些史書上的人物,均是躍然紙上。
歷史的洪流里,永遠是波濤翻滾的,而在其中,戰國時期算是最為洶涌之一。諸侯爭霸,天下分崩離析的棋局下,暗藏著種種爾虞我詐的陷阱。身為臣子,步步思量,尋求自己國家的利益最大化;身為諸侯,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堅守本心,走上統一天下的道路。《鬼谷子的局》便是圍繞著這樣的一切鋪展開來的,雖然只是看了第一部,確是為那背后酣暢淋漓的棋局所折服。
從來都不喜歡歷史中的戰國的,雖然其中有著各路英雄豪杰逐鹿中原的豪情壯志,但是戰爭終是會讓大地尸橫遍野的。沒有長角逐之戰的背后,都是充斥著無數黎明百姓的背井離鄉,甚至是家破人亡的,沒有人愿意成為亡國之人,沒有人愿意生離死別。只是在那樣的年代,執政者大多數漠視平民的生死,平民不過命如草芥罷了。《鬼谷子的局1》中,我同樣是看到了這樣的情形,當魏人攻破平陽城時,便是肆意的屠殺,只為屠盡反抗的、不反抗的男女老少,平明百姓。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這樣的一切,無疑是氣憤的。但魏國的失敗,也或許正因為此,一味的追求霸權,一味的漠視生命,他們得到的是一時的痛快,失去的卻是民心,也更加燃氣了眾國反抗的決心與斗志。
全篇的人物很多,有無數的計謀在其中融合交織。真正出彩的不是那些上位者,而是在眾多勢力之下,周旋期間的謀士、門客。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效力的勢力謀劃,在戰國這個時代背景下驚險博弈,令整個大局形式多變。每個人都有自己追隨的對象,或是利益或是感情,他們用自己的學識智謀,出謀劃策,造就了每一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局面。
鬼谷子讀后感篇九
春秋戰國時期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他們主張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他們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并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重自然規律。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和李斯,他們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而這“四大家”中,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最深遠,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所以孔子自然是最成功的老師,據說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也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
今天與大家分享寒川子著的《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作者原名王月瑞,2003年開始寫《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六易其稿,方成此書。這部小說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在一個叫清溪鬼谷的山上,隱居著一位世外高人鬼谷子,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冥想,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鬼谷子一生只下過一次山,收了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他們進山前都只是無名小卒,出山后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四人就如鬼谷子的棋子一樣,運用鬼谷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這部小說就從鬼谷子的弟子下山開始講起,先是龐涓下山,大施拳腳,幫助魏國傲視群雄;不久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打得魏國灰頭土臉;接著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說服諸國合力,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最后張儀兩為秦相,憑三寸不爛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讓蘇秦功虧一簣,揭開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序幕。而鬼谷子坐鎮深山、翻云覆雨,不動聲色地看著弟子們一點點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結束諸侯混戰,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
既然讀的是《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第一部,這些主要角色得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先說師傅鬼谷子,本名王詡,春秋時縱橫家,精于兵法、奇門遁甲、五行八卦之學。后人稱之為王禪老祖。
再說他的四個徒弟。
一是張儀,魏國貴族后裔,早年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后,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游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游說各國,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
并最終組建合縱聯盟,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聯盟解散后,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后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三是孫臏,本名孫伯靈,是孫武的后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后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四是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于己,因而設計把他的膝蓋骨刮去。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救韓,采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中伏大敗,自刎而死,史稱馬陵之戰。
小說中還有很多人物出現,因為才是第一部,關于故事情節,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當然,這部小說雖說是歷史小說,我們也不要糾結其內容的真實性,因為演繹的成分也不少,不過,作者還是“胸懷天下”的,文章開始就寫了墨子與鬼谷子天地間以棋謀天下之大局,論九曲黃河萬里沙,可謂大氣磅礴,沒啥說的,等著下一部的精彩呈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