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一
?丁香結》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宗璞,寫的是作者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作者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一、重視導入部分的設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至關重要,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課后的閱讀鏈接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吟誦閱讀鏈接中的詩句,引導學生來了解,在古人詩歌的意象中,丁香代表解不開的愁怨,由此引出問題為什么丁香會有這種意象,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丁香被稱為丁香結的原因,由此引入課文。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精讀課文時,通過提出問題“作者眼中的丁香是什么樣的?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丁香的?”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瀏覽等方法,抓住關鍵詞句,總結出作者是通過顏色、形狀、香味三方面來描寫丁香的,并通過朗讀來體會丁香花開的茂密、芬芳,讀出作者對丁香的喜愛。
三、聯系生活,深入感悟
課文最難理解的就是作者最后的人生感悟,在學生學習這一部分時,通過對比作者眼中的丁香和古代詩人眼中的丁香,讓學生明白,丁香原本只是一種植物,之所以會有解不開的愁怨這種意象,是因為看待丁香的人本身就具有愁苦之感,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并且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在課文學習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在學生學習完作者眼中的丁香后,由丁香過渡到丁香結以此來引發作者思考的部分過渡語比較生硬,無法引導學生自然地思考。
2、本課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在對植物進行描寫時,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描寫,并寫出自己的感情,這個環節由于時間有限,所以布置成了作業,沒有及時的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并點評。
3、在課堂教學時,評價語不夠豐富,沒有針對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教學語言和教學設計的流暢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二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孩子們為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當你正伏案備課的時候,可曾想到:幾個小伙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滿全樹,那就是一張張學生的笑臉在向你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著濃濃的花香,同學們真誠的愛送進了你的心田。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文章的能力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課堂上規范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說話的內容。如:教學第五小節時,我讓學生看圖想象說話:夜深了,連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師還在怎樣的工作?想一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勸老師休息?又如:同學們讀到“讓花香飄進你的夢里,那夢呀準時又香又甜。”時,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夢到了什么嗎?”“老師夢到許楊上課注意聽講了。”“老師夢到殷思源幫助別人了。”“老師夢到李永振寫的字漂亮了。”于是我說:“老師的心思都被你們看出來了,真了不起。你們能讓老師美夢成真嗎?”通過這一提問,同學們,特別是被提到的同學,我想一定深有感觸。
學校聽課,從我開始。正好上到《一株紫丁香》,就決定講這一課了。
講課前,還是仔細備了課。上課前囑咐學生,課堂上要積極舉手,大聲朗讀。
我講這一課的目標就是:認會生字;把課文讀熟就行,不必進行細致的講解分析。然后指導寫字。
上課了,我首先出示課本中的圖畫,讓孩子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學生說的較好,能用完整的話表達圖意。我接著增加難度,提示:如果能加上時間就更好了。接著又有孩子完整的表達了出來。接著,我又聯系生活,問:“如果是你看到老師還在看作業,你會怎么做?”本想引導學生能為老師做點什么,比如:給老師沏杯茶、給老師捶捶背等。可是學生沒有卻沒有說出來,有個學生竟說:“我幫老師批改作業。”此處我沒有引導好,我應該再提示:老師批改作業這么辛苦,你能為老師做點什么呢?而在檢查認字的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讀讀本課的生字,沒成想他們都齊刷刷的讀下來了,我以為本課生字少,可能就都預習記住了,就沒有再重點強調。可是,在后面的讀課文時,出現了問題:“踮”是三聲,總是讀錯,以至于我糾正了好幾遍,效果都不好。由此看來,不能被學生的表象迷惑,生字詞要掌握扎實,一個都不能放過。自己最不滿意的就是指導讀好課文的處理,我指導的很淺,就是停留在讓學生讀正確讀熟的目標上。“踮起腳尖”我沒有抓住“踮”字,讓學生體會體會,并且指導朗讀。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我把目標定得太簡單。指導寫了“除”“院”兩個字,可是,因為我的疏忽大意,竟然寫錯字的雙耳旁。這是教學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錯誤,想想真是對不起學生,覺得自己不可原諒。正確的應該是:橫撇彎鉤一筆寫成,我卻寫成了兩筆。回想,自己一直是這樣寫的,一直是錯誤的。明明去年教過的,卻沒有真正的記住。這是最不應該的錯誤。以后備課時要更加仔細才好。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三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孩子們為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當你正伏案備課的時候,可曾想到:幾個小伙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滿全樹,那就是一張張學生的笑臉在向你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著濃濃的花香,同學們真誠的愛送進了你的心田。
在教學中,抓住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針對本課的生字,采用有效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指導學生識字。運用多種形式練讀生字和詞語。重點指導:“踮”(第三聲)“您”(鼻音)。而且,還運用猜字謎的方式識記生字。如:舌頭嘗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樹旁(休)。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較好。
在理解課文方面,我主要采用以讀促悟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閱讀感悟,朗讀出詩歌的韻味。比如,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配樂誦讀等學習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如何讀得正確、讀出感情。如: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掛牽”呢?(老師舉例:這幾天由于天氣變化無常,我們班有許多小朋友都生病請假了,老師心里就非常著急,掛念著他們,害怕他們拉下功課.所以等他們病好以后,老師就利用中午時間為他們補習,這就叫掛牽。)誰能舉一個老師掛牽你的例子?(用“當……時,老師……”練習說話。)學生理解了之后,再讀課文,及理解透徹,又能讀出韻味和感情。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教師自身的朗讀感覺不是很完美,今后應加強練習。另外,對學生的評價不能更好地起到引導作用,評價有些單調,有些走過場,今后將更加努力提高自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四
今天,我給孩子們上《一株紫丁香》,感覺十分吃力。孩子們似乎不會覺得老師夜里挑燈批作業備課是件辛苦的事,他們并不意識到一天工作完后,回家后還要繼續工作是一種苦差。因此,看到書中的圖片,他們大部分是無動于衷,只有小部分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同學能表達到,老師工作很辛苦。當我提問道,你們想對老師說些什么?他們都不知道要說些什么。后來,萌萌說要感謝老師。哎。。。辛苦備了一晚的課,最后上成這樣的效果,實在慘不忍睹啊!教學目標要求孩子們要從讀中感悟,但我想,老師應該是他們接觸得最多,最親近的人了,按理不陌生。但親身接觸到,卻無法感受到,是什么原因呢?難道可以用短短幾十分鐘的朗讀就能讓他們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嗎?讀得再好,也只是朗讀水平提高了,或說模仿得好,并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抒發的朗讀。
課后,我便思考這種充滿詩意且必須用心體會的情感課文,是否適合放在二年級上冊中,因為孩子們都是剛從一年級上來的,他們更多喜歡大自然,動物、科學技術等故事性較強的課文,他們愛思考,能否讓他們通過一件事的思考,從理解到體會,明白到在他們身邊有好多熟知的東西,是他們一直忽略,從而懂得珍惜。
由于學生的不理解,講課變得吃力,本來的計劃被打破了,我的`心情頓時從晴空萬里變成愁云密布。也許我也太刻意要把文中的一些難點詞句讓他們理解,變得講得太多,顯累贅了。
以后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切身體會感受才行,并且一定要穩住自己的情緒,抒情文切忌講太多,不如多讀多練。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五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孩子們為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當你正伏案備課的時候,可曾想到:幾個小伙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滿全樹,那就是一張張學生的笑臉在向你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著濃濃的花香,同學們真誠的愛送進了你的心田。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文章的能力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課堂上規范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說話的內容。如:教學第五小節時,我讓學生看圖想象說話:夜深了,連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師還在怎樣的工作?想一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勸老師休息?又如:同學們讀到“讓花香飄進你的夢里,那夢呀準時又香又甜。”時,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夢到了什么嗎?”“老師夢到許楊上課注意聽講了。”“老師夢到殷思源幫助別人了。”“老師夢到李永振寫的字漂亮了。”于是我說:“老師的心思都被你們看出來了,真了不起。你們能讓老師美夢成真嗎?”通過這一提問,同學們,特別是被提到的同學,我想一定深有感觸。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六
1、《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于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2、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并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盡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后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3、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范讀,然后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4、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范圍里。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杠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七
星期一上午第一節課,老師來聽我的課。剛一上課,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緊張使得我口干舌燥,原先預想設計好的課一下子全盤打翻了,整個課堂活力不夠,教學目標也沒有很好的達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羞愧、自責一起涌上心頭。
下午,老師分析了我的課,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獲益匪淺。《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清新活潑的小詩,詩詞樸素易懂,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老師提醒我說這堂課學生的朗讀沒有體現出來,而課堂教學是由學生和老師共同來完成的,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只能是在與老師、同學的交往和對話中才能得以體現和展示的,而我沒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的朗讀不夠關注,整個課堂的朗讀氣氛不夠熱烈。聽了老師的話,真的是十分羞愧,意境優美的詩歌在我的引領下,上的那么無趣,更別說和孩子們產生共鳴了。自己真的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
回想整個課堂,有很多的紕漏。在初讀課文時,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在學生展示朗讀時,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倉促地結束了他們的朗讀,沒有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讀”,比如小朋友選擇“綠葉兒在風里沙沙”這一自然段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綠色的枝葉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它在唱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去“想”,體驗師生這種情感,讀出來的效果自然就飽含深情了。而我錯過了!在學生選擇星星這一段時,只是用個別讀、齊讀的方式草草收場,如果用“夜深了,連星星困得都不停眨眼睛,可我們的老師呢?這時候,紫丁香還會怎樣陪伴著老師?誰再來讀一讀?”用這樣的語言鼓勵學生“說”,給學生表達的機會,相信效果會不一樣吧!而我又錯過了!
這堂課給我的教訓很大,自己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了。教學水平還需不斷地磨練,課堂駕馭能力還需不斷加強,自己學的東西還很多,向老師學習,多思多想多練,在反思中進步。在此,謝謝老師對我的指點!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八
接著我用談話導入,“校園里同學們在栽花草,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花的圖片,請大家欣賞。”我用課件播放一幅幅圖片,有菊花、荷花、玫瑰、郁金香、最后又播放了“紫丁香”的圖片,我說“圍繞著紫丁香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一株紫丁香》”,首先,我用溫柔的語調給孩子們進行范讀,只見教室里靜悄悄的,孩子們聽的認真極了,接著我讓孩子們學著我的語氣和停頓自己練習讀一讀,練習完之后,我指名讓學生一小節一小節的讀,看來孩子們已經完全讀懂了這篇課文的意思,因為在他們朗讀的時候,都讀的特別有節奏、有感情、語氣輕重適度,作為老師的`我,完全融入了其中,好像書中的孩子就是我的學生,書中的老師就是我自己一樣,我被孩子們感動了。最后我們整體回顧課文,我說“雖然昨天的教師節已經過去了,但是老師仍然希望同學們可以把這首詩歌作為禮物送給老師,下面就用你們的朗讀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情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好”,只聽見孩子們那充滿了感情的朗讀,輕輕的、溫柔的、整齊的聲音猶如一彎清泉流淌進我的心里,那一刻,我為自己是一位教師而感到無比的驕傲。
課堂即將結束,我又給孩子們準備了幾條贊揚教師的名言和語句,我指名讓孩子朗讀,同時我又對重點的語句進行解讀,在孩子們一遍遍的朗讀聲中,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得到了升華,這節課的教學圓滿結束了,我和孩子們都收獲滿滿。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九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小詩,字里行間吐露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讓人過目不忘。
要想打動學生,首先得打動自己。在我飽含深情的朗讀中進入了本課的學習,孩子們被深深地感染。在朗讀教學指導中我緊緊扣住打動了我的這些字詞讓孩子們反復品讀,并圍繞字詞讓學生想象情境,如:什么是“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為什么要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紛紛發言:“老師正在批改作業,他們怕打擾了老師!”“孩子們想給老師驚喜,不想被老師發現。”“院子里太安靜了,已經很晚了,他們怕驚動了老師。”……孩子們在自己的理解中很自然地改用很輕緩的語氣朗讀第一小節,情感蘊涵其中。又如:有學生問道“什么是掛牽?”我首先回答“你呀,經常上課因為玩橡皮耽誤了聽課,讓老師怎么能不掛牽?”順勢再問孩子們“老師還會掛牽你們什么呢?”孩子們面面相覷,互相笑笑,不少孩子不好意思的舉起了手,“我下課總愛追跑打鬧,還受了不少傷,李老師總是掛牽著我提醒著我。”“我寫作業總是三心二意、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老師總是掛牽我,一到寫作業就會站在我的旁邊提醒我。”“上回我生病了,請了一個星期的假,老師很掛牽我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想說的孩子越來越多,通過這樣真實的生活情境再現,孩子們的情感一下子受到了觸動,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讀起來自然聲情并茂。再如: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時,我啟發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里會夢到什么?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非常的輕松,不需要過多的指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悟已深深體會到了濃厚的師生情,真正做到能有感情的朗讀。通過這堂課,也讓我再一次有了深刻的感悟:只有自己吃透教材,才能發現文本中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只有自己讀好,才能充分發揮范讀的作用,給學生以示范。以情激情,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悟及體驗傳導給學生。只有把學生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景時,才可能激起學生對文本的情感,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聲有色。
總之,教師應多引導學生體會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老師無時無刻不在為學生操勞,學生也非常感激和體諒老師的辛勤勞動。在教育學生關心老師,熱愛老師的基礎上,應由此及擴大為關心周圍的人。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十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贊美老師的歌,整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瑯瑯上口,回味悠長。
整堂課我并沒有給學生講過多的東西,一切以讀為本,在讀中悟情,讀中促解。例如:讀第一節時我讓學生悄悄地、小聲地讀,用恐怕驚動了、驚醒了老師的語氣,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深情的.愛。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第二、三、四節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讀,把自己假想成送給老師鮮花的學生,進行感情朗讀。這樣聲情并茂,感人至深。讀第三段時,我讓學生看書本插圖,看到一位老師在窗前備課,我滿懷柔情地輕輕吟誦:夜已經深了,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星星不停地眨著小眼睛,院子里的花兒也已經睡了,可我們敬愛的老師還沒有休息,還在窗前認真地備課。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課文的情境,讀起來也更情深意重。
就這樣,整個一堂課,我與孩子們就在這濃情的讀書氛圍中去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詩情畫意,在情境演讀中去進行情感交融,去沐浴著彼此的深情厚意。
丁香節教后反思篇十一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孩子們為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
課前,我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感覺它的美。第一節,一個“踮”字,“一群調皮可愛的孩子,悄悄地潛入老師的小院,為老師栽種丁香花”的動人形象,活脫脫躍然紙上。下面幾節:“讓那綠色的枝葉,夜夜和你作伴”“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師,休息吧”,無不表達了學生對教師的濃濃的愛。課堂教學上要使得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過課堂的互動交流,師生彼此走入了對方的心靈,這樣,孩子們對老師的工作更理解了,對老師也更尊重了。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較好地體現了低段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現在:
第一、重視朗讀,以讀為重點:教學中,我多處設計了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還作了范讀。為提高朗讀水平,我適時組織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如何讀得正確、讀出感情。
第二、重視學生提問題:學生讀了二、三、四、五節詩后,讓學生針對詩句、詞語提出不懂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第三、正確引導學生體會詞句的意思:字詞的教學扎實有效。能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樂于學習。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時,激發興趣。又如:“疲倦”和“牽掛”,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時,我啟發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里會夢到什么?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第四、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內容2、3、4、5小節:
“我們在老師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裝滿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中互相讀讀,討論討論,讓學生互相啟發,共同學習,從而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