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一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今天我們去參觀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就是:天涯海角。
為什么要將此地稱之為“天涯海角”呢?世間上真的有“天涯海角”這樣一個地方嗎?這正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一、“天涯海角”的名稱是根據古代宗教學說“天圓地方”這一理論延伸出來的,這種理論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假如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在這個世間上肯定有某個地方是邊緣或者是盡頭,即“天邊”。那么它又在哪呢?歷史上的說法是,它在這里----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出三亞市向西24公里,天涯海角,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原因之一,即理論依據。
二、眾所周知,蘇聯有個叫西伯里亞的地方。那是一年四季冰天雪地、荒蕪人煙、蕭瑟凄涼,是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兩朝,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區的“西伯里亞”,是封建王朝慣用的流放地。為什么要選擇這兒而不選擇別處呢?因為這里交通閉塞,人煙稀少,常年干旱,天氣酷熱,環境極為惡劣。這是原因之二,可以說是地理因素。
三、唐宋兩朝,許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艱難,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及少有生還中原的。他們個個無不懷著走天涯、下海角的心緒。“天涯海角”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指地球的盡頭,而且以為人生末日的到來。難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兩度宰相李德裕稱之為“鬼門關”。他在詩中寫道:“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代稱“三亞”市為“崖州”)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啊!此乃原因之三,即歷史的原因。
今天我們去“體驗”一下作為一個流放者走天涯、下海角的心情。但是,我相信作為旅游者,大家不但沒有情緒不佳,還會為能前往這么一個帶有神奇色彩的地方而感到興奮的。
在北京旅游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要說“不到天涯海角誓不罷休。”
我為諸位能有機會到此一游而感到驕傲,大家想想,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假如有機會達到天涯海角,這個被李德裕“高度贊譽”為“鬼門關”的地方,試問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艱難困苦呢?一切困難與天涯海角相比皆顯得無足輕重。這是我此時的第一個想法。另外,我發現在我們中間有許多成雙成對的伴侶,我羨慕你們,為你們高興。你們想過嗎?你們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來到天涯海角,請問你們這一輩子還會分開嗎?我相信你們一定回更加相親相愛,心心相印,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 天涯海角導游詞 | 東坡書院導游詞 | 亞龍灣導游詞 | 蜈支洲島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很快就要到達目的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諸位見到的第一座巨石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南天一柱”。根據中國傳說的說法,天是圓的,它由地上四個角的四根柱子撐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柱子的化身,它支撐著南天,讓人民安居樂業。除此之外,我認為,它更能代表海南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到了天涯海角,諸位會看見兩座巨石,上面分別刻有“天涯”、“海角”的字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在此我有一個提議,到了天涯海角咱們來個集體合影好嗎?希望這張合影能給各位留下永久的記憶。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二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今天我們去參觀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就是:天涯海角。
為什么要將此地稱之為“天涯海角”呢?世間上真的有“天涯海角”這樣一個地方嗎?這正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一、“天涯海角”的名稱是根據古代宗教學說“天圓地方”這一理論延伸出來的,這種理論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假如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在這個世間上肯定有某個地方是邊緣或者是盡頭,即“天邊”。那么它又在哪呢?歷史上的說法是,它在這里----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出三亞市向西24公里,天涯海角,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原因之一,即理論依據。
二、眾所周知,蘇聯有個叫西伯里亞的地方。那是一年四季冰天雪地、荒蕪人煙、蕭瑟凄涼,是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兩朝,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區的“西伯里亞”,是封建王朝慣用的流放地。為什么要選擇這兒而不選擇別處呢?因為這里交通閉塞,人煙稀少,常年干旱,天氣酷熱,環境極為惡劣。這是原因之二,可以說是地理因素。
三、唐宋兩朝,許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艱難,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及少有生還中原的。他們個個無不懷著走天涯、下海角的心緒。“天涯海角”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指地球的盡頭,而且以為人生末日的到來。難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兩度宰相李德裕稱之為“鬼門關”。他在詩中寫道:“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代稱“三亞”市為“崖州”)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啊!此乃原因之三,即歷史的原因。
今天我們去“體驗”一下作為一個流放者走天涯、下海角的心情。但是,我相信作為旅游者,大家不但沒有情緒不佳,還會為能前往這么一個帶有神奇色彩的地方而感到興奮的。
在北京旅游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要說“不到天涯海角誓不罷休。”
我為諸位能有機會到此一游而感到驕傲,大家想想,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假如有機會達到天涯海角,這個被李德裕“高度贊譽”為“鬼門關”的地方,試問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艱難困苦呢?一切困難與天涯海角相比皆顯得無足輕重。這是我此時的第一個想法。另外,我發現在我們中間有許多成雙成對的伴侶,我羨慕你們,為你們高興。你們想過嗎?你們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來到天涯海角,請問你們這一輩子還會分開嗎?我相信你們一定回更加相親相愛,心心相印,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很快就要到達目的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諸位見到的第一座巨石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南天一柱”。根據中國傳說的說法,天是圓的,它由地上四個角的四根柱子撐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柱子的化身,它支撐著南天,讓人民安居樂業。除此之外,我認為,它更能代表海南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到了天涯海角,諸位會看見兩座巨石,上面分別刻有“天涯”、“海角”的字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在此我有一個提議,到了天涯海角咱們來個集體合影好嗎?希望這張合影能給各位留下永久的記憶。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以其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和火熱的激情,將大家從五湖四海召喚到了美麗的三亞。而作為三亞主要景區的天涯海角也憑借著它那份神秘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游客。這份神秘到底是什么呢?美麗的風景?還是獨特的文化?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探尋探尋其中的奧秘吧。古有“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涯洲何處在,生度鬼門關”,唐代楊炎用簡單的文字描繪了當時流放海南的心情,被朝廷貶謫到祖國的最南端,一去就是幾萬里,再也沒有回來的希望了,這是多么的絕望啊。又有胡銓的“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詩人從繁華富饒的中原大地流放到了這天之盡頭,無不郁郁寡歡,更是用斷魂表現了當時海南凄涼的一面。難道說在古人眼中海南永遠是末路的代名詞嗎?那倒未必,在大文學家蘇軾的眼中海南就是資源富饒的寶地,他曾寫到“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意思就是,在這南荒之地死九次都沒有怨恨,這次游歷是他這一生最奇妙的旅程。經過歷史的沉淀,現在的景區賦予了新的含義“美麗海角,浪漫天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體會神秘中不失浪漫的“天涯海角”吧!
大家隨坡而下,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天涯海角星”,它是為了紀念一顆編號為9668號的小行星而修建的。期望借此為這個充滿神奇的旅游勝地注入現代科學文化的。透過天涯海角星,大家可以看到兩塊巨石,左右相對,若即若離,一書“日”,一書“月”,這便是“日月雙帆石”,其寓意為:天涯海角,日月同輝。
沿著海邊我們直接參觀景區的精華所在——摩崖石刻區。大家看到的這塊石頭是景區中最早的摩崖石刻“海判南天”,關于這塊石頭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而說法最多,也深受大家認同的就是清朝三位分別姓苗、綽、湯的欽差大人,受皇帝之命尋找中國最南端的地標。他們來到這里,認為這里就是中國的南極地標,并在此地立石作為標志,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的“海判南天”了。
大家繼續向前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兩元人民幣背面所描繪的景觀“南天一柱”。“南天一柱”四個端莊有力的大字是宣統元年最后一位崖州知州范云梯所題。宣統是大清朝的尾聲,西洋列強的鐵蹄踏破了國門,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四面楚歌,在風雨飄搖之中,祖國的南疆岌岌可危。南方唯一的海上屏障——南海艦隊,早在1885年中法福建馬尾港海戰中全軍覆沒。當時的范云梯雖然只是一名遠在天涯的小小知州,但“位卑未敢忘國憂”。來到此地,只見南海驚濤拍岸,胸中豪邁之情洶涌澎湃,于是寫下了這遒勁雄健的“南天一柱”四個字,意在激勵國人重振河山,振興國家。正是這種激情與豪邁,讓“南天一柱”石在沙灘與海面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高大,使它能夠與珠穆朗瑪峰、萬里長城、泰山等一起成為了人民幣上象征國家形象的圖案。
延著沙灘繼續300米左右,正前方十多米高的花崗巖小山,就是著名的巨石景觀所在地——“天涯海角”。傳說一對熱戀的青年男女分別來自兩個世仇家族,他們發誓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永遠在一起。在其家丁的追趕下,被迫逃到此地。前面是茫茫大海,身后是追趕而來的眾家丁,兩人無路可逃,擁抱著奔向大海。此刻,電閃雷鳴,風雨大作,一聲"轟"響,他們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視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堅貞的愛情故事,在此石頭上刻下“天涯”“海角”。大家請看,這塊石頭就是“天涯石”了,它是由清代崖州知州程哲所題。而后方的“海角石”呢?據說是出自清末文人之手,雖有種種傳聞,但至今無從考證。不過這兩塊石頭卻起到了善解人意的作用,圓了人們天涯海角的夢,也讓有情人在有生之年,相依相伴來這天之涯、海之角,觀賞海的'波濤,傾聽愛的呼喚。忠貞長久的愛情是浪漫的,正如漢樂府所說:“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兩個人能在茫茫人海之中結為夫妻是難得的緣分,而兩個結為夫妻的人能夠并肩同游“天涯海角”更是緣分中的緣分了。現在每年年底這里將會舉行盛大的“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來自全世界的新婚夫婦在“鹿回頭”山盟,再到這里海誓。以巨石為證,大海為媒,默念甜蜜的愛情宣言。加之世界選美大賽在此地舉行,又為景區增添了時尚的氣息。看遼闊的大海,欣賞身材火辣的美女,相信要是古人再訪“天涯海角”,可能個個都會像蘇公子一樣“茲游奇絕冠平生”了吧!
朋友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來三亞不了愿。天涯海角春常在,椰風海韻耐人尋,陽光沙灘美如畫,游人如織走天涯。這就是我們心中或浪漫或驚喜或悠閑的“天涯海角”。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三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西南約23公里處,背對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xx年第一旅游名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 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間。
清雍正年間(1720xx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灣的一塊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抗戰時期,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游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23公里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自然海濱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馳名海內外,是海南建省20xx年第一亮麗品牌。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畫屏;椰林、波濤、漁帆、鷗燕、云層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
"天涯海角"一詞,早時是用來表達一種異鄉的情結,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承載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區一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時期當地政要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使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與"天涯"、"海角"石相隔不遠處的"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笑傲驚濤駭浪。"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榜所書。翻到2元人民幣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
紐帶,每年四方游人慕名來到他們向往的這塊圣地,沿著"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天涯路"等景點盡興游覽,以圓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為海南和三亞旅游的標志和代名詞。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盡頭,而是意境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曾用"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與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游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盡頭感覺。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在二十一世紀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王毅將軍,是軍事教育家、國民黨將軍王俊的胞弟。1920xx年生于澄邁縣文儒鄉北雁峒排坡園村的王毅,1920xx年考入西江陸海軍講武堂。1920xx年畢業后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曾參加黃埔學生第一、第二次東征。1920xx年秋黃埔軍校畢業。1920xx年隨軍北伐。1920xx年冬,奉派考入日軍陸軍士官學校就讀,1930年冬回國。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后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于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后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五大名石
進步石
"進步石"與"平安石"毗鄰。初始望去,"進步石"由上百塊形態各異的巨大石頭壘疊在一起,層次分明,自下往上排列,循序漸進。拾階登高,步步高升,頓時海闊天空,寰望天際,笑傲南海。進步石寓意學業不斷進步,事業蒸蒸日上。1733年(清雍正年間)崖州七品知州程哲題刻"天涯"二字后,登上"進步石",不久即官位連升三級。
愛情石
"愛情石"坐落在天涯海角大門正對面的海上,兩塊石頭像"日"、"月"重疊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隨。它與前方愛情廣場上的天涯海角星遙相輝映,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演繹著陪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海枯石爛的浪漫愛情故事。
財富石
"財富石"即"南天一柱"石。聳立在海天之間,頂天立地,充滿財富和陽剛之氣。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幣二元面值紙幣的背面。相傳"財富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靈氣。曾有一香港富商敗落后浪跡天涯,與"財富"石親密接觸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業。因此,"財富石"被當地老百姓和游客們視為財富之石。
幸運石
幸運石即"海角"石。1938年11月,指揮海南島抗戰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天涯海角的這塊臨崖絕壁上題寫了"海角"二字,意欲與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戰、絕處逢生。經過艱苦的七年抗戰,王毅作為海南島的受降將軍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稱"幸運"石。
平安石
"平安石"又稱"天涯石",它四平八穩,雄峙南海之巔,經歷著風雨和海浪的考驗,它依然堅如磐石,笑傲于藍天白云之下。相傳它是南海上億年"石祖",被派鎮守南海,祈求南海風平浪靜,保佑眾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愛情棲息地
" 天涯海角 " 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之一。一些古典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詩詞,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因體現了純樸親情而流傳百世,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因表達了廣袤友情而成為千古絕句。一些現代歌曲,如 " 天涯呀海角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 、 " 希望你能愛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 " ,因反映了深厚愛情而廣為傳唱。 " 天涯海角 " 這一集親情、友情、愛情等多種情緒感受于一體的詞匯,千百年來積淀下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國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 天涯情結 " 。
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在20xx年后還包括黎族風情園、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和 "天涯路" 等幾大區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黎族風情園集中展示了海南黎族絢麗多姿的風土民情。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笆籬凝霞景區,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臺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蔭 " 天涯路 " ,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民風民俗
浪漫潛水
活動分為半潛(乘船)和潛水,身體不適合潛水的情侶安排凌晨潛。參加天涯石
天涯石
潛水的情侶在海底舉行 " 愛你比海深 " 活動,此項活動將打破吉尼斯海底婚禮記錄。
情山夜話
游覽鹿回頭公園,聆聽鹿回頭愛情傳說,俯看三亞市美麗的夜景,欣賞激光燈表演。
亞龍戲海
上午游覽彩蝶紛飛的蝴蝶谷,海底貝殼集粹的貝殼館,象征圖騰的亞龍灣中心廣場。下午情侶在世界最美麗的海濱之一亞龍灣海濱換好泳裝投入大海的懷抱,盡享愛的甜蜜和歡樂。
風情婚宴
安排豪華氣派的大型婚宴,全國婦聯、海南省、三亞市黨政領導為情侶們祝酒。
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似乎有一種到了天地之盡頭的感覺。“天涯海角”意為天之邊緣、海之 盡頭。古時候交通閉塞,“飛鳥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詮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朝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謫臣貶官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
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渺,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府范云榜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惡浪濤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漁民指航打魚。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他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早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合的“天涯購物寨”、“天涯漫游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游覽勝地。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五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今天我們去參觀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就是:天涯海角。
為什么要將此地稱之為天涯海角呢?世間上真的有天涯海角這樣一個地方嗎?這正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一、天涯海角的名稱是根據古代宗教學說天圓地方這一理論延伸出來的,這種理論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假如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在這個世間上肯定有某個地方是邊緣或者是盡頭,即天邊。那么它又在哪呢?歷史上的說法是,它在這里----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出三亞市向西24公里,天涯海角,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原因之一,即理論依據。
二、眾所周知,蘇聯有個叫西伯里亞的地方。那是一年四季冰天雪地、荒蕪人煙、蕭瑟凄涼,是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兩朝,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區的西伯里亞,是封建王朝慣用的流放地。為什么要選擇這兒而不選擇別處呢?因為這里交通閉塞,人煙稀少,常年干旱,天氣酷熱,環境極為惡劣。這是原因之二,可以說是地理因素。
三、唐宋兩朝,許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艱難,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及少有生還中原的。他們個個無不懷著走天涯、下海角的心緒。天涯海角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指地球的盡頭,而且以為人生末日的到來。難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兩度宰相李德裕稱之為鬼門關。他在詩中寫道: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代稱三亞市為崖州)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啊!此乃原因之三,即歷史的原因。
今天我們去體驗一下作為一個流放者走天涯、下海角的心情。但是,我相信作為旅游者,大家不但沒有情緒不佳,還會為能前往這么一個帶有神奇色彩的地方而感到興奮的。
在北京旅游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要說不到天涯海角誓不罷休。
我為諸位能有機會到此一游而感到驕傲,大家想想,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假如有機會達到天涯海角,這個被李德裕高度贊譽為鬼門關的地方,試問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艱難困苦呢?一切困難與天涯海角相比皆顯得無足輕重。這是我此時的第一個想法。另外,我發現在我們中間有許多成雙成對的伴侶,我羨慕你們,為你們高興。你們想過嗎?你們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來到天涯海角,請問你們這一輩子還會分開嗎?我相信你們一定回更加相親相愛,心心相印,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很快就要到達目的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諸位見到的第一座巨石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南天一柱。根據中國傳說的說法,天是圓的,它由地上四個角的四根柱子撐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柱子的化身,它支撐著南天,讓人民安居樂業。除此之外,我認為,它更能代表海南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到了天涯海角,諸位會看見兩座巨石,上面分別刻有天涯、海角的字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在此我有一個提議,到了天涯海角咱們來個集體合影好嗎?希望這張合影能給各位留下永久的記憶。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六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今天我們去參觀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就是:天涯海角。
為什么要將此地稱之為天涯海角呢?世間上真的有天涯海角這樣一個地方嗎?這正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一、天涯海角的名稱是根據古代宗教學說天圓地方這一理論延伸出來的,這種理論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假如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在這個世間上肯定有某個地方是邊緣或者是盡頭,即天邊。那么它又在哪呢?歷史上的說法是,它在這里----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出三亞市向西24公里,天涯海角,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原因之一,即理論依據。
二、眾所周知,蘇聯有個叫西伯里亞的`地方。那是一年四季冰天雪地、荒蕪人煙、蕭瑟凄涼,是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兩朝,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區的西伯里亞,是封建王朝慣用的流放地。為什么要選擇這兒而不選擇別處呢?因為這里交通閉塞,人煙稀少,常年干旱,天氣酷熱,環境極為惡劣。這是原因之二,可以說是地理因素。
三、唐宋兩朝,許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艱難,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及少有生還中原的。他們個個無不懷著走天涯、下海角的心緒。天涯海角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指地球的盡頭,而且以為人生末日的到來。難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兩度宰相李德裕稱之為鬼門關。他在詩中寫道: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代稱三亞市為崖州)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啊!此乃原因之三,即歷史的原因。
今天我們去體驗一下作為一個流放者走天涯、下海角的心情。但是,我相信作為旅游者,大家不但沒有情緒不佳,還會為能前往這么一個帶有神奇色彩的地方而感到興奮的。
在北京旅游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要說不到天涯海角誓不罷休。
我為諸位能有機會到此一游而感到驕傲,大家想想,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假如有機會達到天涯海角,這個被李德裕高度贊譽為鬼門關的地方,試問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艱難困苦呢?一切困難與天涯海角相比皆顯得無足輕重。這是我此時的第一個想法。另外,我發現在我們中間有許多成雙成對的伴侶,我羨慕你們,為你們高興。你們想過嗎?你們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來到天涯海角,請問你們這一輩子還會分開嗎?我相信你們一定回更加相親相愛,心心相印,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很快就要到達目的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諸位見到的第一座巨石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南天一柱。根據中國傳說的說法,天是圓的,它由地上四個角的四根柱子撐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柱子的化身,它支撐著南天,讓人民安居樂業。除此之外,我認為,它更能代表海南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到了天涯海角,諸位會看見兩座巨石,上面分別刻有天涯、海角的字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在此我有一個提議,到了天涯海角咱們來個集體合影好嗎?希望這張合影能給各位留下永久的記憶。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七
天涯海角風景區(必游)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游客至此,似乎到了天地之盡頭。古時候交通閉塞,“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銓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翰,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電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梯所書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拿來“天涯購物寨”、“天涯漫游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游覽勝地。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近年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八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西南約23公里處,背對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xx年第一旅游名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 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間。
清雍正年間(1720xx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灣的一塊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抗戰時期,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游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23公里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自然海濱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馳名海內外,是海南建省20xx年第一亮麗品牌。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畫屏;椰林、波濤、漁帆、鷗燕、云層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
"天涯海角"一詞,早時是用來表達一種異鄉的情結,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承載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區一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時期當地政要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使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與"天涯"、"海角"石相隔不遠處的"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笑傲驚濤駭浪。"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榜所書。翻到2元人民幣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
紐帶,每年四方游人慕名來到他們向往的這塊圣地,沿著"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天涯路"等景點盡興游覽,以圓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為海南和三亞旅游的標志和代名詞。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盡頭,而是意境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曾用"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與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游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盡頭感覺。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在二十一世紀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王毅將軍,是軍事教育家、國民黨將軍王俊的胞弟。1920xx年生于澄邁縣文儒鄉北雁峒排坡園村的王毅,1920xx年考入西江陸海軍講武堂。1920xx年畢業后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曾參加黃埔學生第一、第二次東征。1920xx年秋黃埔軍校畢業。1920xx年隨軍北伐。1920xx年冬,奉派考入日軍陸軍士官學校就讀,1930年冬回國。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后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于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后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五大名石
進步石
"進步石"與"平安石"毗鄰。初始望去,"進步石"由上百塊形態各異的巨大石頭壘疊在一起,層次分明,自下往上排列,循序漸進。拾階登高,步步高升,頓時海闊天空,寰望天際,笑傲南海。進步石寓意學業不斷進步,事業蒸蒸日上。1733年(清雍正年間)崖州七品知州程哲題刻"天涯"二字后,登上"進步石",不久即官位連升三級。
愛情石
"愛情石"坐落在天涯海角大門正對面的海上,兩塊石頭像"日"、"月"重疊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隨。它與前方愛情廣場上的天涯海角星遙相輝映,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演繹著陪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海枯石爛的浪漫愛情故事。
財富石
"財富石"即"南天一柱"石。聳立在海天之間,頂天立地,充滿財富和陽剛之氣。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幣二元面值紙幣的背面。相傳"財富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靈氣。曾有一香港富商敗落后浪跡天涯,與"財富"石親密接觸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業。因此,"財富石"被當地老百姓和游客們視為財富之石。
幸運石
幸運石即"海角"石。1938年11月,指揮海南島抗戰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天涯海角的這塊臨崖絕壁上題寫了"海角"二字,意欲與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戰、絕處逢生。經過艱苦的七年抗戰,王毅作為海南島的受降將軍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稱"幸運"石。
平安石
"平安石"又稱"天涯石",它四平八穩,雄峙南海之巔,經歷著風雨和海浪的考驗,它依然堅如磐石,笑傲于藍天白云之下。相傳它是南海上億年"石祖",被派鎮守南海,祈求南海風平浪靜,保佑眾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愛情棲息地
" 天涯海角 " 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之一。一些古典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詩詞,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因體現了純樸親情而流傳百世,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因表達了廣袤友情而成為千古絕句。一些現代歌曲,如 " 天涯呀海角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 、 " 希望你能愛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 " ,因反映了深厚愛情而廣為傳唱。 " 天涯海角 " 這一集親情、友情、愛情等多種情緒感受于一體的詞匯,千百年來積淀下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國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 天涯情結 " 。
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在20xx年后還包括黎族風情園、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和 "天涯路" 等幾大區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黎族風情園集中展示了海南黎族絢麗多姿的風土民情。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笆籬凝霞景區,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臺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蔭 " 天涯路 " ,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民風民俗
浪漫潛水
活動分為半潛(乘船)和潛水,身體不適合潛水的情侶安排凌晨潛。參加天涯石
天涯石
潛水的情侶在海底舉行 " 愛你比海深 " 活動,此項活動將打破吉尼斯海底婚禮記錄。
情山夜話
游覽鹿回頭公園,聆聽鹿回頭愛情傳說,俯看三亞市美麗的夜景,欣賞激光燈表演。
亞龍戲海
上午游覽彩蝶紛飛的蝴蝶谷,海底貝殼集粹的貝殼館,象征圖騰的亞龍灣中心廣場。下午情侶在世界最美麗的海濱之一亞龍灣海濱換好泳裝投入大海的懷抱,盡享愛的甜蜜和歡樂。
風情婚宴
安排豪華氣派的大型婚宴,全國婦聯、海南省、三亞市黨政領導為情侶們祝酒。
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似乎有一種到了天地之盡頭的感覺。“天涯海角”意為天之邊緣、海之 盡頭。古時候交通閉塞,“飛鳥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詮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朝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謫臣貶官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
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渺,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府范云榜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惡浪濤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漁民指航打魚。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他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早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合的“天涯購物寨”、“天涯漫游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游覽勝地。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九
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臺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為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南天涯海角導游詞,歡迎來閱讀!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祖國最南端的城市三亞觀光旅游。首先請大家打開車窗感受一下,海南純凈無污染的空氣、陽光、海水、沙灘和良好的環境! 我們車現在行駛的這條路,就是三亞最特色的一條路——濱海路。在車左邊,浮在海面上的那兩個小島嶼,就是“東玳瑁州島”和“西玳瑁州島”。東玳瑁州島現在還未對外開放,西玳瑁州島由臺灣商人投資十多億開發。現在成為游人感受自然風光和娛樂的最佳地點,被人稱為“水上小蓬萊”這兩個島就是是三亞八景之一的 “波浮雙玳”。
有句話說的好,來海南不來三亞——等于沒來海南,來三亞不去天涯海角——等于沒來三亞。那天涯海角在哪里呢?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更是這樣張開想象的翅膀,把遙遠的地方定位在天涯海角。天涯海角被用來形容遙遠的難于臨至、即使能夠臨至也要經過千般磨難的地方。
天涯海角游覽區坐落與中國最南的三亞市西郊26公里處,我們還要二十分鐘就可到達。今天各位闖天涯下海角的多年愿望很快就可以實現了。天涯海角游覽去是海南旅游最精彩的節目之一,是海南之行的主題曲。今天讓我們在一次回歸大自然,開開心心的度過這美好的日子,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該景區主要是有熱帶海灘花崗巖風景區、購物區和度假村組成,集成熱帶海洋風光,歷史遺跡,中華民俗文化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我們主要是游覽該景區的主題景觀,天涯 、海角、南天一柱等景觀。
各位團友,天涯海角很快就要到了,那么,我們如何理解天涯海角呢?我們先可以從字面上來看,簡單來說來,天涯就是天之涯,海角就是海之角。相信這樣的'結實大家是不會滿意的。通常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因此無所謂天涯海角。但是海角,既海的灣是真實實在的,海角不是到處都有嗎?真是太平常了,我們所說的海角就是各位現在看到左側這一汪海角,這就是海之角。顯然人們平時所說的天涯海角并沒有那么簡單,天涯海角是用來形同虛設遙遠而難于臨至或者需經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的地方,由此可見,從古到今,人們常說的天涯海角并不是特指某一個地方。那么,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地方稱之為天涯海角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游覽,去揭開心中的這個迷。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天涯海角游覽區的停車場,我們所乘坐的觀光車就停在這里,該是“束馬懸車”的時候了,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在游覽的過程中或許比較辛苦。因為景區天涯 、海角是根據天涯行苦役,海角路漫漫。來刻意營造的。大家想要看到天涯、海角的石刻,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熱帶海岸沙灘才能到達。達到目的地以后,還得原路返回,如此經過千辛萬苦才能體會到前人,闖天涯海角的滋味。千年走一回,天涯海角,這時候人生的一大樂趣。朋友,讓我們一起去天涯系日,海角攬月,留著這美好的時光。
這是我們沿海灘遇到的一個石刻,上面刻有“海判南天”,判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判為分開、分離、分辨的意思,可以認為南海與南天在此分開。如果我們一起背對著這塊巨石,面朝著南還就能領悟到,也可以說大海把帶和南天,隔開或分開。是否,也可以如此理解:大地,大海,和南天在此分開同時也是在此匯合。我們在回過頭看看,這是誰題寫的呢?是清康熙53年欽差大臣苗曹湯,巡邊至此題刻,這時候天涯海角風景區目前發現的最早石刻。
往前走不出二十米米,在海邊的一塊巨石,就是舉世文明的“南天一柱”。石刻,“南天一柱” 的上款刻著,宣統元年四個小字,下款刻的是,“永安范云梯”字樣。“宣統元年”也就是“公元1909年”,永安是地名,經考證是指“永安州”,也就是現在的廣西賀州地區的錳山縣。“范云梯” 是“南天一柱” 的題字作者。字步月,永安水竇村人。,出生于清同治二年,“范云梯”在海南為官前后十八年,宣統元年晚清朝廷腐化無能。外國列強紛至沓來,共同瓜分中國清朝處在內外交困,危機四伏,風雨飄搖之中,當時46歲的“范云梯”出任崖州知州,苦心經營海南島這快不毛之地。一天巡邊至此看見驚濤之中一根石柱頂天立地,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有道是,“國家興旺,匹夫有責”。意到筆到,“南天一柱”四個大字一揮而就。只見字體端莊,雄渾有力,筆記飽滿,言近旨遠。完全是渾然天成。
遠古先民的“地方天圓”,認為大地是方形的,故有東南西北的說法,天是圓的,天籠蓋著“四方大地”,大地東南西北分別有四跟柱子支撐著天空,如此的南天一拄迎合了人們的地方天圓之說。人們見此“南天一拄”大可不必擔心天要塌崩下來。
南天一拄獨立石磊之中,屹立在南海之濱,奇偉壯觀。南天一拄和我們后面要游覽的天涯,海角一起構成主題景區的三大景觀。1986版的兩圓人民幣的背面圖案采用的就就是這“南天一柱”的風景圖。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
位游客: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游覽的景點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地方,他的名字給人無限遐想,他就是三亞天涯海角風景區。天涯海角風景區位于祖國最南端的城市海南三亞。首先請大家打開車窗感受一下,海南純凈無污染的空氣、陽光、海水、沙灘和良好的環境!我們車現在行駛的這條路,就是三亞最特色的一條路——濱海路。在車左邊,浮在海面上的那兩個小島嶼,就是“東玳瑁州島”和“西玳瑁州島”。東玳瑁州島現在還未對外開放,西玳瑁州島由臺灣商人投資十多億開發。現在成為游人感受自然風光和娛樂的最佳地點,被人稱為“水上小蓬萊”這兩個島就是是三亞八景之一的“波浮雙玳”。
有句話說的好,來海南不來三亞——等于沒來海南,來三亞不去天涯海角——等于沒來三亞。那天涯海角在哪里呢?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更是這樣張開想象的翅膀,把遙遠的地方定位在天涯海角。天涯海角被用來形容遙遠的難于臨至、即使能夠臨至也要經過千般磨難的地方。
天涯海角游覽區坐落與中國最南的三亞市西郊26公里處,我們還要二十分鐘就可到達。今天各位闖天涯下海角的多年愿望很快就可以實現了。天涯海角游覽去是海南旅游最精彩的節目之一,是海南之行的主題曲。今天讓我們在一次回歸大自然,開開心心的度過這美好的日子,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該景區主要是有熱帶海灘花崗巖風景區、購物區和度假村組成,集成熱帶海洋風光,歷史遺跡,中華民俗文化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我們主要是游覽該景區的主題景觀,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等景觀。
各位團友,天涯海角很快就要到了,為什么要將此地稱之為“天涯海角”呢?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涯海角”這樣一個地方嗎?這正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一、那么,我們如何理解天涯海角呢?我們先可以從字面上來看,簡單來說來,天涯就是天之涯,海角就是海之角。相信這樣的結實大家是不會滿意的。通常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因此無所謂天涯海角。但是海角,既海的灣是真實實在的,海角不是到處都有嗎?真是太平常了,我們所說的海角就是各位現在看到左側這一汪海角,這就是海之角。
顯然人們平時所說的天涯海角并沒有那么簡單,天涯海角是用來形同虛設遙遠而難于臨至或者需經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的地方,由此可見,從古到今,人們常說的天涯海角并不是特指某一個地方。那么,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地方稱之為天涯海角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游覽,去揭開心中的這個迷。“天涯海角”這一名稱是根據古代宗教學說“天圓地方”這一理論延伸出來的,這種理論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假如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某個地方是邊緣或者是盡頭,即“天邊”。那么它又在哪里?歷史上的說法是,它在這,就在這——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市向西走24公里,天涯海角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
二、眾所周知,蘇聯有個叫西伯利亞的地方。那里一年四季冰天雪地、荒無人煙、蕭瑟凄涼,是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兩朝,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區的“西伯利亞”,是封建王朝的流放地。為什么要選擇這兒而不選擇別處呢?因為這里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瘟疫流行,常年干旱,天氣酷熱,環境極為惡劣。
。
三、唐宋兩朝,許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艱難,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極少有生還中原的。他們個個無不懷著走天涯、下海角的感受。“天涯海角”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指地球的盡頭,而且意味著人生末日的到來。難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兩度宰相李德裕稱之為“鬼門關”。
他的全詩是:“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
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
(唐代稱“三亞”市為“崖州”)
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啊!
由于以上三個原因,即理論上的原因、地理上的原因和歷史上的原因,人們稱此地為“天涯海角”。
今天我們去“體驗”一下作為一個流放者走天涯下海角的心情。但是,作為旅游者,我們不但沒有情緒不佳,反而心花怒放,我相信,你們會為能前往這么一個帶有神奇色彩,令人向往的古跡勝地而感到欣慰的。
在北京旅游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要說:“不到天涯海角誓不罷休。”
我為諸位能有機會到此一游而感到驕傲,大家想想,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假如有機會到過天涯海角,這個被李德裕“高度贊譽”為“鬼門關”的地方,試問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艱難困苦呢?一切困難與天涯海角相比皆顯得無足輕重、暗淡無關了。這是我此時的第一個想法。此外,我發現在我們中間有許多成雙成對的伴侶,有成年的老夫老妻,也有卿卿我我的年輕情侶,我羨慕你們,為你們高興。你們想過嗎?你們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來到天涯海角,作丈夫的把妻子帶到天涯海角,妻子則跟著丈夫到了天之邊、海之角,請問你們這一輩子還會分開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更加相親相愛,心心相印,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天涯海角游覽區的停車場,我們所乘坐的觀光車就停在這里,該是“束馬懸車”的時候了,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在游覽的過程中或許比較辛苦。因為景區天涯、海角是根據天涯行苦役,海角路漫漫。來刻意營造的。大家想要看到天涯、海角的石刻,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熱帶海岸沙灘才能到達。達到目的地以后,還得原路返回,如此經過千辛萬苦才能體會到前人,闖天涯海角的滋味。千年走一回,天涯海角,這時候人生的一大樂趣。朋友,讓我們一起去天涯系日,海角攬月,留著這美好的時光。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一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三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西南約23公里處,背對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 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間。
清雍正年間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灣的一塊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抗戰時期,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游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23公里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自然海濱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馳名海內外,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亮麗品牌。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畫屏;椰林、波濤、漁帆、鷗燕、云層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
"天涯海角"一詞,早時是用來表達一種異鄉的情結,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承載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區一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時期當地政要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使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與"天涯"、"海角"石相隔不遠處的"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笑傲驚濤駭浪。"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榜所書。翻到2元人民幣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
紐帶,每年四方游人慕名來到他們向往的這塊圣地,沿著"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天涯路"等景點盡興游覽,以圓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為海南和三亞旅游的標志和代名詞。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盡頭,而是意境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曾用"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與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游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盡頭感覺。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在二十一世紀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王毅將軍,是軍事教育家、國民黨將軍王俊的胞弟。1900年生于澄邁縣文儒鄉北雁峒排坡園村的王毅,1923年考入西江陸海軍講武堂。1924年畢業后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曾參加黃埔學生第一、第二次東征。1925年秋黃埔軍校畢業。1926年隨軍北伐。1928年冬,奉派考入日軍陸軍士官學校就讀,1930年冬回國。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后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于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后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五大名石
進步石
"進步石"與"平安石"毗鄰。初始望去,"進步石"由上百塊形態各異的巨大石頭壘疊在一起,層次分明,自下往上排列,循序漸進。拾階登高,步步高升,頓時海闊天空,寰望天際,笑傲南海。進步石寓意學業不斷進步,事業蒸蒸日上。1733年清雍正年間崖州七品知州程哲題刻"天涯"二字后,登上"進步石",不久即官位連升三級。
愛情石
"愛情石"坐落在天涯海角大門正對面的海上,兩塊石頭像"日"、"月"重疊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隨。它與前方愛情廣場上的天涯海角星遙相輝映,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演繹著陪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海枯石爛的浪漫愛情故事。
財富石
"財富石"即"南天一柱"石。聳立在海天之間,頂天立地,充滿財富和陽剛之氣。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幣二元面值紙幣的背面。相傳"財富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靈氣。曾有一香港富商敗落后浪跡天涯,與"財富"石親密接觸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業。因此,"財富石"被當地老百姓和游客們視為財富之石。
幸運石
幸運石即"海角"石。1938年11月,指揮海南島抗戰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天涯海角的這塊臨崖絕壁上題寫了"海角"二字,意欲與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戰、絕處逢生。經過艱苦的七年抗戰,王毅作為海南島的受降將軍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稱"幸運"石。
平安石
"平安石"又稱"天涯石",它四平八穩,雄峙南海之巔,經歷著風雨和海浪的考驗,它依然堅如磐石,笑傲于藍天白云之下。相傳它是南海上億年"石祖",被派鎮守南海,祈求南海風平浪靜,保佑眾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愛情棲息地
" 天涯海角 " 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之一。一些古典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詩詞,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因體現了純樸親情而流傳百世,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因表達了廣袤友情而成為千古絕句。一些現代歌曲,如 " 天涯呀海角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 、 " 希望你能愛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 " ,因反映了深厚愛情而廣為傳唱。 " 天涯海角 " 這一集親情、友情、愛情等多種情緒感受于一體的詞匯,千百年來積淀下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國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 天涯情結 " 。
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在2012年后還包括黎族風情園、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和 "天涯路" 等幾大區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黎族風情園集中展示了海南黎族絢麗多姿的風土民情。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笆籬凝霞景區,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臺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蔭 " 天涯路 " ,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民風民俗
浪漫潛水
活動分為半潛乘船和潛水,身體不適合潛水的情侶安排凌晨潛。參加天涯石
天涯石
潛水的情侶在海底舉行 " 愛你比海深 " 活動,此項活動將打破吉尼斯海底婚禮記錄。
情山夜話
游覽鹿回頭公園,聆聽鹿回頭愛情傳說,俯看三亞市美麗的夜景,欣賞激光燈表演。
亞龍戲海
上午游覽彩蝶紛飛的蝴蝶谷,海底貝殼集粹的貝殼館,象征圖騰的亞龍灣中心廣場。下午情侶在世界最美麗的海濱之一亞龍灣海濱換好泳裝投入大海的懷抱,盡享愛的甜蜜和歡樂。
風情婚宴
安排豪華氣派的大型婚宴,全國婦聯、海南省、三亞市黨政領導為情侶們祝酒。
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似乎有一種到了天地之盡頭的感覺。“天涯海角”意為天之邊緣、海之 盡頭。古時候交通閉塞,“飛鳥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詮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朝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謫臣貶官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
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渺,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府范云榜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惡浪濤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漁民指航打魚。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他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早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合的“天涯購物寨”、“天涯漫游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游覽勝地。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二
在游覽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什么是“天涯海角”?大家來游玩之前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呢?下面我就大家講一下天涯海角的含義。
我們先可以從字面上來看,簡單來說來,天涯就是天之涯,海角就是海之角。相信這樣的解釋大家是不會滿意的。通常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因此無所謂天涯海角。但是海角,既海的灣是真實實在的,海角不是到處都有嗎?真是太平常了,我們所說的海角就是各位現在看到左側這一汪海角,這就是海之角。顯然人們平時所說的天涯海角并沒有那么簡單,天涯海角是用來形同虛設遙遠而難于臨至或者需經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的地方,由此可見,從古到今,人們常說的天涯海角并不是特指某一個地方。那么,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地方稱之為天涯海角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游覽,去揭開心中的這個迷。
愛情廣場
我們現在所處的廣場,叫愛情廣場。2008年11月6日北京奧運會體操全能冠軍楊威與楊云在這里舉行了轟動全國,億萬矚目的浪漫婚禮。
矗立的這塊巨石,一面鐫刻“愛情廣場”另一面鐫刻“永結同心”。在愛情廣場的左右,分別矗立兩塊石刻,分別是“愛”字和楊威楊云的愛情宣言“情定天涯海角,相愛白頭到老”。這些吉祥的石刻圍繞著愛情廣場中央的天涯海角星與海面心形的“愛情石”遙相呼應,取“日月星辰,交相輝映,情定天涯,白頭到老”之意。
“陪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海枯石爛”每年在天涯海角舉辦的國際婚禮節都吸引了大批的有情人參加。為了一個嶄新生活的開始,為了一個讓愛永恒的承諾,為了一個永不變心的約定,他們攜手相隨來到美麗的天涯海角——中國最浪漫的地方舉行婚禮,共同演繹著情定天涯海角,相愛白頭到老的現代浪漫愛情故事。
天涯海角星
大家肯定已經留意到了,在我們愛情廣場正中央的這個廣場雕塑。這尊雕塑叫做“天涯海角星”。1997年6月3日夜晚,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當時臨時編號為1997lk。國際小行星中心在2002年7月14日正式公布授予小行星1997lk永久正式編號第9668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國家天文臺將國際永久編號為第9668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天涯海角星”。
為了紀念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三亞市邀請廈門大學教授蔣志強主創了“天涯海角星”雕塑,雕塑運用古代天文儀器——渾儀、赤道經緯儀的形象特征,融入天文學元素。
大家看,“天涯海角星”這顆耀眼的星體光芒四射,與湛藍色的大海和海上“日月石”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構成了這“日月星辰,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觀,給愛情廣場又注入了浪漫的元素。
漫漫人生路,當你仰望星空,是否記得,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顆美麗的小行星,名叫天涯海角,由于您今天的到來,使它的運行軌跡與您的游蹤曾經有過一次美麗的交匯。
日月石(愛情石)
大家抬頭看看愛情廣場正前方遠處的海面上,在海天一色的海面上有兩個交叉矗立的石頭,分別刻著“日”、“月”兩個字,人們把這兩塊石頭叫做“日月石”因為圍繞著這兩塊石頭有著很多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所以人們也叫它“愛情石”,它是景區五大名石之一。
“天涯何處無芳草,椰風海韻共成輝”,我們現在進入的是笆籬凝霞景區。這里生長著許多熱帶的特色植物,花木錯落有致,碧草相映成蔭,奇花異樹爭相斗艷與碧海藍天相應相和,形成了獨具匠心的熱帶景觀。夕陽映海的日暮時分更是壯美無邊,放眼望去椰林奇樹幻化成曼妙的的剪影,透過它們婆娑的姿態看那紅霞滿天,波光滿目真是說不出的震撼人心,可謂是:霞映云天飛鳥遠,椰風樹影也成觀。“笆籬凝霞”這一詩意的美稱便是由此而來,美景自不必說,這里還有奇石、題刻,滲透著濃厚的人文氣息,與椰風海韻和諧統一,相應成章。
綠玉樹(光棍樹)
我們眼前的這棵不長葉子的綠色灌木,學名叫綠玉樹,俗稱“光棍樹”,其實它的枝杈就是它的葉子,里面的白色漿液是有毒的,大家注意不要觸碰。單身的朋友可以和光棍樹拍照合影,祈求早日告別單身,成雙成對的朋友更要跟它合影,慶祝已經告別單身生活!
垂枝暗籮
這幾株亭亭玉立,纖細高挑的植物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垂枝暗籮,也叫長葉暗籮,屬于番荔枝科。主干高聳挺直,側枝層層下垂,風格獨特,像寺廟的尖塔,由此俗稱印度塔樹。可做庭園綠化或行道樹,是笆籬凝霞苑里的高個子。
蘇鐵
接下來我們看看笆籬凝霞苑里的矮個子蘇鐵。蘇鐵又稱為鐵樹、鳳尾蕉。在民間“鐵樹”這一名稱用得較多,俗話說“鐵樹開花,啞巴說話”、“千年鐵樹開了花”或是“鐵樹開花馬長角”,比喻事物的漫長和艱難,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現。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熱帶地區,20年以上的蘇鐵幾乎年年都可以開“花”。
蘇鐵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曾與恐龍同時稱霸地球,被地質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大家看看我們面前的蘇鐵,樹形古雅,主干粗壯,堅硬如鐵;羽葉潔滑光亮,四季常青,是珍稀觀賞樹種。蘇鐵的花語是堅貞不屈,長壽富貴,是非常吉祥的`植物,大家千萬不要錯過與長壽富貴合影的機會啊!
南美蘇鐵
其實,蘇鐵不只是一個種,而是一個大類群,人們常稱之為蘇鐵科植物,我們面前這株叫南美蘇鐵,又稱美葉鳳尾蕉,原產于墨西哥的名貴觀葉植物。其株形優美,終年青翠,如淡泊寧靜的處女,安詳而柔順地與椰樹為鄰,與海風為伴,淋浴著天涯海角的陽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長葉馬府油
這棵樹叫長葉馬府油,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它屬于常綠觀賞植物,與垂枝暗籮一樣做庭園綠化或行道樹的效果最佳。
酒瓶椰子
愛喝酒的朋友跟我來,我要請你們喝天涯海角自釀的好酒。這個大酒瓶子最高不過三米,如果能抱得動,就請你們喝個夠吧。
跟大家開一個小小的玩笑,這是從國外引進的珍貴觀賞棕櫚植物,因樹干形似酒瓶,所以取名酒瓶椰子,是少數能直接栽種于海邊的棕櫚植物。
紅刺露兜
這棵植物叫紅刺露兜,葉片螺旋向上生長酷似圓形階梯,有引人奮發向上的意境,在陽光映照下葉色油光可鑒,與其它觀賞品種形成一種鮮明的對照。
更有趣的地方是,樹干上長出數十條直指地面的氣根,和正常根一樣插入土中,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營養物質,以供應植株生長,氣根支撐著主干,達到四平八穩,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因為葉片逆時針向上旋轉生長。我們也叫它“時來運轉”,最近運氣不佳的朋友可與之拍照合影,看看是否能夠改變際遇。
加拿利海棗
大家看看這棵植株,形態優美,大型羽狀葉片向四方開張,形態如蘇鐵,非常引人注目,是充滿貴族氣派的棕櫚植物。它叫加拿利海棗,別名叫長葉刺葵,原產非洲的加拿利島,屬于棕櫚科,是最具觀賞價值的羽狀葉棕櫚植物。
下面我們看到的景觀除了有植物品種之外,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奇形怪狀的石頭,大家在觀看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才能發現里面蘊含的許多樂趣。
情侶樹
大家看看我們面前這兩棵世界上最幸福的椰子樹,樹干相互依靠,椰葉相互交融,彼此訴說著相親相愛,幸福甜蜜的生活,我想“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說的就是這種相依相伴吧!所以我們稱之為“情侶樹”或者“夫妻樹”,是恩愛和美的象征。情侶們不要錯過跟它們合影的機會,一起牽手拍照吧!
仙人疊石
這塊形狀奇特的怪石四周懸空,只靠三個支點立于下面一塊平整的大石塊上。而且兩者并不相連,其成因令人費解,讓人猜測,莫不是有仙人將石頭放上去的,才能擺出如此怪異的造型,所以我們稱之為“仙人疊石”。其實它是億萬年大自然的杰作,由于海浪的長年沖刷,海風常年的侵蝕,才塑造出這種奇特的石景,這屬于典型的海蝕地貌。有浩瀚的大海和無邊的天空作背景,石景更顯壯麗本色,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令人稱奇。
玉蘭含苞
大家看看左手邊這塊石頭像什么?像不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玉蘭花?這就是著名的石景“玉蘭含苞”。它本是一塊橢圓形的花崗巖立石,在漫長的海蝕風化過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幾瓣,形成“玉蘭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玉蘭“花”。此花靜如處子,矗立在海邊,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風光。
千年海貝
玉蘭花旁邊的礁石叫“千年海貝”,是一只遠古時期的巨大硨磲貝化石與珊瑚石牢牢鑲嵌在一起,經過上百萬年的時間,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們緊緊相擁在大海旁,一起欣賞海天明月,一起觀看潮起潮落,一起遙望天涯海角,真正實現了“伴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海枯石爛”的愛情誓言。
生死相依
大家注意看,這是植物的“附生”現象,我們叫它“生死相依”。這是一棵斜葉榕和一棵油棕之間的愛情故事,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斜葉榕依附著油棕,而油棕對斜葉榕不離不棄,他們生死相依,步入了金婚,演繹了人人羨慕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生活。
天涯路
我們腳下的這條石板路,是1991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樸方先生,在參觀景區時提議修建的無障礙通道。這條道路時而開闊,時而狹窄,時而豁達,沿途有許多獨特的景觀和園林小品。游人行走其間,會從中感悟到漫漫人生路上的許多悲喜境遇,領悟到天涯海角的文化內涵,因此被形象地稱做“天涯路”。
隱身觀音
路旁的這塊巨石上面,大家仔細看看,有一個突起的天然生成的石筍,形狀頗似一尊觀音像端立于蓮花寶座之上,當地人稱為“隱身觀音”,逢年過節經常前來供奉祈福,據說非常靈驗。令人稱奇的是,在觀音像左右兩側下方的石壁上,各長有一棵小仙人掌和一株小榕樹,一左一右映襯著隱身觀音像。非常奇特!海對面的南山文化旅游區建有世界上最高的108米海上觀音圣像,而天涯海角有一個隱身觀音像,一大一小,遙遙相望,共保一方水土。
吉祥石象
前面有一塊巨石,是南海隱身觀音的侍從,我們順著流水的聲音過去看看。大家抬頭看看,這塊潺潺流水的巨石,它的左邊隱約是一頭大象的側面造型,大象下面的這塊石頭又極像一只小象。這一大一小的母子石象,就象是守候在南海隱身觀音旁的侍從,向游人傳播著吉祥的福音。
天涯石(平安石)
大家看看遠處那塊巨石,這就是著名的“天涯”石,也叫“平安石”,是景區的五大名石之一。“天涯”石屬于巨大的花崗巖體,是明顯的球狀海蝕風化和節理發育,高10余米,周長約60米,從高處看,綠樹掩映下,依山傍海的“天涯”石圓中見方,方中呈圓,獨占海灣一角,已有億萬年的歷史,可謂“堅如磐石”。現在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近距離探訪“天涯”石。
古人由于地理知識的缺乏,多以“天涯”、“海角”或者“地角”來表述遙遠的地方。其實,在山西、廣西以及西南邊陲、塞北邊疆都曾有“天涯”、“海角”的文學描述和地名,但最終被世人所公認、并為之寄托情懷的卻只有三亞的“天涯海角”,這一文化貢獻主要應歸功于清朝雍正年間的崖州州守程哲。
程哲為江南歙縣人,雍正二年至六年在崖州守任上。他不僅是崖州名宦,還是徽州名人,是清代書刻家。清朝雍正年間,這位博古通今的徽州才子來到巨浪滔天、海天渺渺的海邊,忽然涌起人在天涯身在異鄉的傷古之感。頓時想起南朝詩人徐陵《徐孝穆集》中的“天涯藐藐,地角悠悠”的詩句,于是,“天涯”二字呼之即出。便在我們眼前這塊,人煙稀少卻又極富文學情懷的海邊巨石上刻寫下自己的靈感之作——“天涯”。如今“天涯”石已成為中華民族“天涯文化情結”的特定物化載體,寄托著古往今來人們的豐富情感。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天涯”石正下方還刻有“海闊天空”四個隸書體大字,一掃古代詩詞中一說及“天涯”便有去國懷鄉、傷情斷魂的悲涼心緒,激起人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雄心,重新詮釋了“天涯海角”的意境。據傳是清末文人所題,但題刻者和題刻時間有待考證。
進步石
大家請看這塊大石,由于海浪沖刷而形成的天然石階,其斑駁的紋理與人體大腦的紋理相似,石頭上面還長著一顆小樹,像頭上的飾物,在邊上,又有三級臺階,可供攀登。民間叫它為“進步石”,是景區五大名石之一。大家注意了!進步石并非攀爬之后方能進步,這里沒有任何安全設施,是不允許攀爬的。如果大家追求進步,就請與進步石合影共勉吧!
海角石(幸運石)
從進步石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有一組伸入大海的高聳磊石,其中有一座峭巖突兀挺拔。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為了抗日來到此處,只見“天涯”石不見“海角”石,見到這石頭又高又尖,就令人在這石頂部刻上“海角”二字,與“天涯”二字遙相呼應,構成了天涯海角的完整概念。
海角石,也叫幸運石。人們相信石頭散發的自然風韻,能帶給人無限的幸運歡樂。事實上真正的幸運石就藏在你的心中,那就是你的自信。要想一路幸運地走下去,就要看你是否充滿自信。也許每個人的幸運也如這幸運石一樣,既非觸手可及,又非可望不可及。
祥龜探海
天涯海角的奇石都是自然天成,獨具神韻的。大家從這個角度向海邊看去,一只神龜剛剛從沙灘緩緩爬入海中,正翹首遙望遠方,向往著廣闊的大海家園。龜在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征,故此景被取名為“祥龜探海”。由于龜首和龜身分別是兩塊礁石,換個角度景象就不會如此逼真了。
海判南天石刻
大家知道天涯海角景區最早的摩崖石刻是哪一塊嗎?不是天涯石不是海角石,也不是南天一柱石,就是我們面前的這塊巨石“海判南天”石。海判南天石前面這塊像屋頂的石頭,大家仔細看看,它的棱角非常分明、光滑平整,有人工雕琢的痕跡,跟景區里的其它石頭的自然天成不一樣。據考證發現,“海判南天”題刻是在清代康熙年間進行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地圖測繪活動中,留下的測量緯度的標志。當時,主持測繪的苗受、綽爾代、湯尚賢三位欽差于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在此剖石,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天蒼蒼,海茫茫,滄桑歲月變遷,濤聲千年依舊,海判南天石依然在此靜靜矗立。
我們現在來到了歷史名人雕塑園。天涯海角歷史名人雕塑園里面主要有十位歷史人物的雕塑,他們都與古崖州三亞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關系,步入園內,那一尊尊塑像,雖然默默無語,眉宇間卻分明堆滿了一份悲戚,雙眼更是傳遞著一份憂怨。剎那間,歷史名人雕塑園的獨特之美,猶如在月下聆聽一曲長簫,悲壯之處極見委婉,委婉之處又不失昂揚。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后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壯的故事,他們凝固的身影伴隨著不息的濤聲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無聲地詮釋著三亞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供游人遙想懷思。
黃道婆雕像
這座人物雕像是我國宋末元初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松江府烏泥涇鎮人(現在的上海龍華人)。年幼時為改變當童養媳的命運,她隨商船到達海南島,在三亞崖城水南村住過40年。在那里她學習了黎族的紡織技術。然后將黎族和漢族的紡織技術結合起來,改進了紡織的全部生產工序,創造了許多新的紡織工具。她的改革促使松江(也就是現在的上海)在當時成為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對我國的棉紡織業產生了巨大影響。黃道婆以自己的杰出貢獻,被載入我國紡織業的發展史冊,永遠受到后人的敬仰,因此我們在此為她立像傳世。
鑒真雕像
這座身掛佛珠,遙視南海的雕像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鑒真和尚,他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法并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
鑒真在第五次東渡日本時,途中因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了14天之后,漂到了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鑒真等人受到海南民眾的盛情歡迎,因此在海南島居住近一年半之久。逗留期間,他主持重修大云寺、開云寺,修造佛像,精心傳授佛教經典,培養了一批佛教徒,為海南文明添加了重要的佛教文化元素,并且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推動了崖州以至海南文化的進步。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坡”、“大小洞天”等鑒真遺跡。
鑒真大師歷經磨難、矢志不渝、終于在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達到弘揚佛法的目的,加深了中日兩國人民一衣帶水的傳統友誼。為了紀念鑒真大師與其日本弟子榮睿、普照的生死友情,在此還修建了中日友好亭,大家留意一下,兩個亭子是分別以中式和日式的風格進行修建的。亭子上分別掛有“踏浪”和“逐波”的木匾。
馬援雕像
馬援,東漢扶風茂陵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河內附近)貴族中有影響的人物,雒將的女兒,征側和她妹妹征貳因不滿當地太守的暴政,反叛自立為王。光武帝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帶兵前往平叛獲得大勝,并鑄立銅柱作為漢朝最南邊界。隨后,馬援來往于南海之間,建置城廓井邑,復設珠崖縣,對加強海南島和大陸的聯系及海南社會的封建化起到積極作用,海南歷代建有伏波將軍廟以示紀念。
這兩位將軍都對穩定南疆,推進海南社會進步有卓越戰績。塑像于此,一方面是紀念他們在統一祖國,穩固南疆的功績,另一方面有讓他們鎮守于此,繼續保護祖國南疆平安之意。
趙鼎雕像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面對愛情廣場的雕像是,南宋宰相趙鼎。大家仔細觀看塑像,他頭發散亂,雙目悲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憂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傳神。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國的軍事壓力,很多人都主張割地求和,但趙鼎堅決反對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的賣國行徑,遭到了秦檜的忌恨。秦檜當上宰相后,對趙鼎采取了瘋狂的報復行為,他不斷捏造罪名,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后流放到吉陽軍(今三亞)。在吉陽軍,秦檜逼死趙鼎的野心昭然若揭。為免拖累家人及朋友,趙鼎自撰墓銘“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絕食而死。
李德裕雕像
李德裕,唐代宰相。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曾兩度為相。唐宣中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被貶為崖州(治所在今瓊山區大林鄉附近)司戶,次年正月抵達。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貶所,終年63歲,逝后被封太尉,贈衛國公,相傳李德裕有后裔流落在三亞。
從隋代到元代共有49位宰相級官員被貶至海南,李德裕是其中的代表。他的詩詞“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天涯在何處,生度鬼門關”,成為被貶官員的代表性心態寫照。李德裕在海南島謫居期間,雖身處逆境,仍不忘著述立說,獎善嫉惡,熱心傳播中原文化,對海南島文化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海口五公祠將其列為“五公”之一加以紀念。
奧運火炬立柱(出口)
08年的奧運會火炬傳遞三亞是首傳城市,為了紀念這一全球矚目的大事,我們在此設立了六根奧運火炬立柱,這里是火炬接力跑三亞站的終點站也是大家游覽天涯海角的終點站。
我們的行程游覽到這里,已經差不多要結束了,大家現在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天涯海角了嗎?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今天的行程謝謝大家的配合,希望我們還有一起游玩的機會,祝大家旅程愉快。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三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今天我們去參觀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就是:天涯海角。
為什么要將此地稱之為“天涯海角”呢?世間上真的有“天涯海角”這樣一個地方嗎?這正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一、“天涯海角”的名稱是根據古代宗教學說“天圓地方”這一理論延伸出來的,這種理論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假如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在這個世間上肯定有某個地方是邊緣或者是盡頭,即“天邊”。那么它又在哪呢?歷史上的.說法是,它在這里----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出三亞市向西24公里,天涯海角,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這是原因之一,即理論依據。
二、眾所周知,蘇聯有個叫西伯里亞的地方。那是一年四季冰天雪地、荒蕪人煙、蕭瑟凄涼,是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兩朝,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區的“西伯里亞”,是封建王朝慣用的流放地。為什么要選擇這兒而不選擇別處呢?因為這里交通閉塞,人煙稀少,常年干旱,天氣酷熱,環境極為惡劣。這是原因之二,可以說是地理因素。
三、唐宋兩朝,許多被流放至此的人由于路途艱難,初到伊始,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及少有生還中原的。他們個個無不懷著走天涯、下海角的心緒。“天涯海角”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指地球的盡頭,而且以為人生末日的到來。難怪被流放至此的唐朝兩度宰相李德裕稱之為“鬼門關”。他在詩中寫道:“一去一萬里,千去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代稱“三亞”市為“崖州”這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啊!此乃原因之三,即歷史的原因。
今天我們去“體驗”一下作為一個流放者走天涯、下海角的心情。但是,我相信作為旅游者,大家不但沒有情緒不佳,還會為能前往這么一個帶有神奇色彩的地方而感到興奮的。
在北京旅游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要說“不到天涯海角誓不罷休。”
我為諸位能有機會到此一游而感到驕傲,大家想想,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假如有機會達到天涯海角,這個被李德裕“高度贊譽”為“鬼門關”的地方,試問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艱難困苦呢?一切困難與天涯海角相比皆顯得無足輕重。這是我此時的第一個想法。另外,我發現在我們中間有許多成雙成對的伴侶,我羨慕你們,為你們高興。你們想過嗎?你們手拉著手、肩并著肩來到天涯海角,請問你們這一輩子還會分開嗎?我相信你們一定回更加相親相愛,心心相印,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很快就要到達目的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諸位見到的第一座巨石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南天一柱”。根據中國傳說的說法,天是圓的,它由地上四個角的四根柱子撐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柱子的化身,它支撐著南天,讓人民安居樂業。除此之外,我認為,它更能代表海南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到了天涯海角,諸位會看見兩座巨石,上面分別刻有“天涯”、“海角”的字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在此我有一個提議,到了天涯海角咱們來個集體合影好嗎?希望這張合影能給各位留下永久的記憶。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四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西南約23公里處,背對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歡迎大家參考。
天涯海角是海南最王牌的景點,天涯海角講解一直有很多版本,在海南把天涯海角講好了,客人就會對你大加認可,也可以把你的才華展示給客人,取得客人的信任,后面的事情就不言而喻,所以,海南導游不會講解天涯海角,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游。看我們論壇海南導游詞版本太過陳舊,就把自己的天涯海角版本奉獻給大家,不管是來過海南還是沒有來過海南的導游,都讓你有所啟發。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團友,你們好!
如果周游列國,穿州過省,游山玩水,你也許會驚奇的發現,只有海南的導游才能陪伴你走完“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是用來形容遙遠而難于到達或者需經千辛萬若才能到達的地方,天涯行役若,海角路漫漫,大家來到畢生的夢想之地,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熱帶沙灘才能到達的地方,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常說“天涯海角”并不是特指一個地方,那么為什么最終天涯海角定性在海南呢?帶著這個問題,
情書
大全,讓我們一起去游覽,去解開心中這個謎。在游覽天涯海角之前,大家首先想一想古代
詩詞
里有關于“天涯”的名句:例如:蘇東坡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滄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王勃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畸嶇萬里天涯路,野草茺煙正斷魂”,還有太多太多,很多歌詞里也唱到。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關于天涯海角的詩詞,無不充滿凄清,孤獨,無助的含義。這就要談談古代海南在中國的地位。大家知道,在中國唐宋以來,天下文人無不對中國四大流放之地怕之入骨,在中國古代,流放是僅此于殺頭的一種刑罰,皇帝認為你暫時還有用,不想殺你,就一般采取流放的方式,與披甲人為奴,流放三千里,中國的古代著名的人物,也同流放有關,中國文人也是奇怪,不貶不成材,只要皇帝一貶,所有的才氣都出來了,留下很多流芳千古的文字,比如李白,杜甫,蘇東坡,韓愈,白居易等等莫不如是,不勝枚舉,而那些真正的文狀元,武狀元可能沒有什么名氣,我現在還想不出歷史上到底有那個狀元留下特別著名的文章,只有一個武狀元郭子儀在中國歷史上還稍有地位,大多成為文學大家的都是舉人,進士出生。現在社會也一樣,大家認真想一想,原來在你們班上考一二名的同學,也許以后十年
同學聚會
的時候,可能是最沒用的,而那些混得好的,一般是班上七八名的同學,不信大家試試。所以,等一會走天涯海角的時候,我希望車上的一對對的情侶們,最好想一想,以后陪你走人生道路的是誰,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孩子,父母終要故去,兒女總要獨立,走正能陪你走天涯海角的是你的另一半。所以你們最好從天涯海角大門進去的,手牽著手,一起走完這天涯海角,讓大海見證你們的愛情。如果這次是一個人來的,而且結過婚的,走到天涯海角的時候,不要忘記拿出你的手機,給遠方的親人,自己最關心的人打過電話,電話問候雖然很容易,但代表意義卻很重大,表明自己就是走到天涯海角,都不會忘記對方的,我想接到電話的另一方,心里是充滿溫馨的。不信你試試。如果是一個人來的,又是女孩子的,沒有結婚的,那么我就勉為其難了,陪你走走天涯海角了。這種好事,我可求之不得。
我們當地還有一種風俗,如果大家走到天涯海角的時候,因為天涯是天涯,海角是海角,你最好走到海角的時候,在地上撿一個石頭,如果今年你有什么不順心的,不如意的事,今年老不走運,那么就把手中的石頭用力的扔向海角,把所有的煩惱,所有的不快統統扱到天涯海角去,從現在起就會走好運,但扱石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個問題,看準海上有沒有漁民的小船,如果扱到別的的頭上,不要說是我教的,我團里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扱到別人的背上了,最后差點打架。再有就是手上有什么手鏈等,要注意了,上次客人把手中價值八百元的黑耀石手鏈扱到大海去了。注意啊。
可能我們團上的還有一部份人,是當官的,做生意的,來海南的時候,自己的朋友就對你講過,千萬不要走到天涯海角去,要走背運的,我在團上也碰到很多次這樣的情況,上次一個客人打死就不去天涯海角,說是他做生意的朋友說的,走完天涯海角后,公司倒閉了,那么我就告訴你。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天涯海角,又是當宮做生意的,最好走完天涯,就不要走海角,照了天涯,也不要照海角。給人生留下一點余地,不要走到窮途末路去了,走到盡頭了。如果不信這些的,但走無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果你是第二次來的,你最好就不要再去了,就在遠遠看一看就行了,天涯海角人生走一次就足夠了。何必第二次去了,除非你想梅開二度,重新陪人走一次天涯海角。現在我也搞不明白,天涯海角這個地方,還沒有任何一個中央大官寫過一首詩詞的。應該這里是海南最有名的,南山,萬泉河領導們都題詩了,而這里可是一字未留下的。
好了,天涯海角就要到了,讓我們放飛夢想,一起走走天涯海角吧,我們也可以這樣想想,連天涯海角都走過了,人生還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的呢。漫漫天涯路,有一位導游衷心的祝福大家。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五
天涯海角風景區(必游)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游客至此,似乎到了天地之盡頭。古時候交通閉塞,“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銓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翰,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電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梯所書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拿來“天涯購物寨”、“天涯漫游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游覽勝地。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近年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海南天涯海角的導游詞篇十六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三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西南約23公里處,背對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 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間。
清雍正年間(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灣的一塊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抗戰時期,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游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覽區,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距主城區23公里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自然海濱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馳名海內外,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亮麗品牌。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畫屏;椰林、波濤、漁帆、鷗燕、云層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
"天涯海角"一詞,早時是用來表達一種異鄉的情結,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承載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區一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時期當地政要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使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與"天涯"、"海角"石相隔不遠處的"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笑傲驚濤駭浪。"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榜所書。翻到2元人民幣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
紐帶,每年四方游人慕名來到他們向往的這塊圣地,沿著"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天涯路"等景點盡興游覽,以圓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為海南和三亞旅游的標志和代名詞。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盡頭,而是意境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曾用"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與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游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盡頭感覺。
為什么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在二十一世紀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于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王毅將軍,是軍事教育家、國民黨將軍王俊的胞弟。1900年生于澄邁縣文儒鄉北雁峒排坡園村的王毅,1923年考入西江陸海軍講武堂。1924年畢業后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曾參加黃埔學生第一、第二次東征。1925年秋黃埔軍校畢業。1926年隨軍北伐。1928年冬,奉派考入日軍陸軍士官學校就讀,1930年冬回國。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后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于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后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五大名石
進步石
"進步石"與"平安石"毗鄰。初始望去,"進步石"由上百塊形態各異的巨大石頭壘疊在一起,層次分明,自下往上排列,循序漸進。拾階登高,步步高升,頓時海闊天空,寰望天際,笑傲南海。進步石寓意學業不斷進步,事業蒸蒸日上。1733年(清雍正年間)崖州七品知州程哲題刻"天涯"二字后,登上"進步石",不久即官位連升三級。
愛情石
"愛情石"坐落在天涯海角大門正對面的海上,兩塊石頭像"日"、"月"重疊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隨。它與前方愛情廣場上的天涯海角星遙相輝映,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演繹著陪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海枯石爛的浪漫愛情故事。
財富石
"財富石"即"南天一柱"石。聳立在海天之間,頂天立地,充滿財富和陽剛之氣。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幣二元面值紙幣的背面。相傳"財富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靈氣。曾有一香港富商敗落后浪跡天涯,與"財富"石親密接觸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業。因此,"財富石"被當地老百姓和游客們視為財富之石。
幸運石
幸運石即"海角"石。1938年11月,指揮海南島抗戰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天涯海角的這塊臨崖絕壁上題寫了"海角"二字,意欲與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戰、絕處逢生。經過艱苦的七年抗戰,王毅作為海南島的受降將軍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稱"幸運"石。
平安石
"平安石"又稱"天涯石",它四平八穩,雄峙南海之巔,經歷著風雨和海浪的考驗,它依然堅如磐石,笑傲于藍天白云之下。相傳它是南海上億年"石祖",被派鎮守南海,祈求南海風平浪靜,保佑眾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愛情棲息地
" 天涯海角 " 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之一。一些古典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詩詞,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因體現了純樸親情而流傳百世,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因表達了廣袤友情而成為千古絕句。一些現代歌曲,如 " 天涯呀海角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 、 " 希望你能愛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 " ,因反映了深厚愛情而廣為傳唱。 " 天涯海角 " 這一集親情、友情、愛情等多種情緒感受于一體的詞匯,千百年來積淀下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國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 天涯情結 " 。
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在20__年后還包括黎族風情園、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和 "天涯路" 等幾大區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黎族風情園集中展示了海南黎族絢麗多姿的風土民情。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笆籬凝霞景區,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臺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蔭 " 天涯路 " ,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民風民俗
浪漫潛水
活動分為半潛(乘船)和潛水,身體不適合潛水的情侶安排凌晨潛。參加天涯石
天涯石
潛水的情侶在海底舉行 " 愛你比海深 " 活動,此項活動將打破吉尼斯海底婚禮記錄。
情山夜話
游覽鹿回頭公園,聆聽鹿回頭愛情傳說,俯看三亞市美麗的夜景,欣賞激光燈表演。
亞龍戲海
上午游覽彩蝶紛飛的蝴蝶谷,海底貝殼集粹的貝殼館,象征圖騰的亞龍灣中心廣場。下午情侶在世界最美麗的海濱之一亞龍灣海濱換好泳裝投入大海的懷抱,盡享愛的甜蜜和歡樂。
風情婚宴
安排豪華氣派的大型婚宴,全國婦聯、海南省、三亞市黨政領導為情侶們祝酒。
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似乎有一種到了天地之盡頭的感覺。“天涯海角”意為天之邊緣、海之 盡頭。古時候交通閉塞,“飛鳥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詮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朝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謫臣貶官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
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渺,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府范云榜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惡浪濤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漁民指航打魚。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他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早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合的“天涯購物寨”、“天涯漫游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游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