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一
我想到了美國歷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說過的話:“我只是遺憾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而想起這句話,又使我陷入沉思,從中受到啟示。
建國60周年來,縱觀古今中外,多少愛國人士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的祖國:蘇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不管他們的生命是長是短,貢獻是多少,他們的獻身是悲壯是慷慨,都以成為過去。但他們的這“一次”生命卻奉獻得如此偉大,永遠都在人們的心中閃光,美國總統林肯,由于領導廢權運動被殺害,革命者-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獻出了生命,并留下《可愛的中國》以表達他死而無憾的心情。所有一切,不都表明他們對祖國的赤誠與無私嗎?但他們的.這一次生命奉獻的偉大。
不錯,生命賦予每個人只有一次,然而這“一次”卻又不盡相同,就說現在的社會,雖有許多人都忠心效力于國家如楊利偉等航天英雄。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二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午時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桿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后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就去撲火。最終大火最終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三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理解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經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四
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只有十三歲,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地里敵人的據點。
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海娃的爸爸是民兵隊長,他急匆匆地把一封信交給海娃,滿臉嚴肅地說:“這里面是攻打鬼子炮樓的路線圖,你一定要想方法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這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拍拍胸脯說:“您放心吧,我保證完成任務!〞說著他就藏好雞毛信,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
海娃忙著趕路,沒想到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心里想,要是鬼子搜身,搜走了雞毛信可就麻煩了,這可怎么辦啊海娃冷靜了片刻,看著羊群,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羊頭〞的尾巴下面藏了起來,鬼子小隊長攔住了海娃,他們嘰里哇啦地說了一會兒話,對海娃瞪著眼說:“你的,小八路的干活〞鬼子隊長又命令兩個小鬼子把海娃從頭到腳搜了一遍,什么也沒發現,于是鬼子又打起了羊群的主意,要海娃給他們帶路,并且想吃羊肉。
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到了深夜他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窩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出了幾里路,鬼子發現海娃跑了,很快就追了上來,他們用槍逼著海娃讓他帶他們上山,海娃把鬼子帶到了一條靠近八路軍埋伏圈瞪著眼說:“你的,小八路的干活〞鬼子隊長又命令兩個小鬼子把海娃從頭到腳搜了一遍,什么也沒發現,于是鬼子又打起了羊群的主意,要海娃給他們帶路,并且想吃羊肉。
張連長和八路軍聽到槍聲和海娃的呼喊,很快沖了上來,把鬼子打了個落花流水,最終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張連長根據信上的情況。成功地搗毀了敵人的炮樓,擊斃了貓眼司令,打了個大勝仗。
!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五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際,領兵抗敵,欲挽狂瀾于既倒,不幸兵敗被俘。在獄中他備嘗艱苦,斷然拒絕元人的誘降,至死不屈,最終英勇就義。他堅貞的民族氣節,萬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氣歌》氣勢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對后人的啟發很大。
宋理宗時期,奸相賈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團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統一全國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兒子趙禥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貫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歲的趙顯登基,成為宋恭帝。第二年,元朝大將伯顏率大軍威逼臨安,形勢危急,朝廷急忙下詔,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幾乎沒有人響應,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義軍一萬余人。
文天祥,號文山,少有大志,博覽群書,二十歲中進士,被宋理宗欽點為狀元。主考官王應麟稱贊他“忠肝如鐵石。”開慶年間,蒙古軍隊侵宋,文天祥屢次上書,主張抗敵,斥責權貴們惑主誤國,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歲正當盛年時就正式退休。當時有朋友勸他:“你這一萬多烏合之眾,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會有什么好結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說:“我豈能不知!但我這樣做了,天下義士忠臣就會聞風而起,奮勇保衛國家。”但文天祥帶兵到臨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難,終于未能上前線抗敵,卻被朝廷派到蒙古兵營,去與伯顏談判投降之事。
當時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謝太后作主。謝太后見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朝內又無抵擋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顏軍營求和投降。伯顏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與宋室丞相等級的人談判。右丞相陳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夢炎則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張世杰見朝廷輕率投降,氣得從海上出走,另尋機會組織反攻復國。謝太后無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臨危受命,來到元軍大營中。一見伯顏,雙方就唇槍舌劍交鋒地論起來。文天祥義正辭嚴地說:“你們蒙古若想消滅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結果,因為我們南方的廣大軍民一定要同你們抗爭到底。”
伯顏威脅說:“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實實投降,只怕今日饒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縮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為國,哪怕刀山火海!”伯顏非常惱怒,就將文天祥囚禁起來。
不久,謝太后和趙顯終于投降,他們繞過文天祥,另派賈慶余為右丞相去元營求降。文天祥仰天長嘆,把賈慶余痛斥一頓,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稱臣已成事實。
但是伯顏并沒有善待謝太后和趙顯,反而將他們當俘虜押往元大都,并將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經鎮江時,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備,同他的隨從杜滸等十二人連夜逃脫。他們先到真州(今江蘇儀征),后過揚州,本想聯絡各地宋兵,抗元復國。但因為當地宋將輕信元朝的挑撥,懷疑他是元兵的奸細,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繼續往南奔走。最后到溫州時,文天祥聽說張世杰在福州擁立了新皇帝端宗趙昰,就又趕到福州。后來他作為朝廷的大臣,積極招募人馬,組織抗元,連續轉戰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敗元軍,先后收復了不少縣城。
端宗死后,張世杰、陸秀夫、文天祥又擁立了趙昺,繼續在南海一帶抗敵。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軍元帥張弘范大舉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轉移五坡嶺。軍中正在吃飯時,元兵突然來到。宋兵作頑強抵抗,最后全軍覆滅,文天祥被俘。
元兵將文天祥押去見張弘范。張弘范欽佩文天祥的骨氣,以禮相待,想讓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軟禁在軍營中。當時張世杰正領兵在山抗擊,張弘范知道張世杰最欽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說:“我自己無力救父母,難道可以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厚著臉皮,反復地威脅利誘,文天祥便將船過零丁洋時所寫的一首詩給了張弘范,詩中最后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范讀過詩后,苦笑一聲,只好下令強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軍中擺酒慶賀,張弘范又勸降文天祥說:“現在宋室已經滅亡,你文丞相已經盡忠盡孝。如果你能像對宋朝那樣忠心對待元室,你還會當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國家我無力救亡,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還有罪,何況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張弘范只好派人將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絕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當時,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羅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積翁去勸降,后來又親自召見文天祥,問他還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說:“我受國家重托擔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賜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殺他,就將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寫下千古傳頌的《正氣歌》。他在詩中列舉了歷史上那些堅持正義的忠臣義士,認為他們都是正氣的表現,是自己效法的榜樣。其中有兩句: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民間的義士聚積了兵馬數千人,揚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為絕后患,終于下令處死文天祥。臨刑時,文天祥朝南跪拜,從容地說:“我的事情到此完結了。”然后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歲。他的妻子為他大殮時發現,他的衣帶中有一篇文章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的書,學到了什么?從今以后,我真正做到無愧于己了。”
文天祥有一個信念:精忠報國,不管個人付出多大的代價。在他看來,個人的財產、家庭、名利、官位,與國家和民族大業相比,算不了什么。他有愛國的情感和信念,團結民眾,組織義軍,全力抗敵,成為人們敬仰的對象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族氣節和崇高品德,也成為了當時人推崇的理想人格。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六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進取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可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近期愛國人物事跡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七
張嘎眼珠一轉,想出了一個方法,他馬上主動跑到鬼子跟前,擋住了鬼子進院子的路,大大咧咧地說:“你們想干嗎〞一個胖鬼子晃了晃手中的槍,齜牙咧嘴地大聲嚷著:“八格牙路,讓路的快點,不然死了死了的……〞。張嘎一點都不害怕,成心裝著不懂鬼子的意思,大聲地問:“兩位老總要找什么我幫你們拿,我家里住著病人。〞鬼子惡狠狠用槍把張嘎往旁邊一撥,急著往屋里竄。兩個鬼子氣勢洶洶地闖進正屋,小張嘎急忙尾隨其后。突然他發現走在后面的鬼子腰間挎著一支槍,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奶奶被鬼子殺害后,張嘎一直希望得到一支槍,好給奶奶報仇雪恨。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支槍,恨不得馬上就奪過來。
兩個鬼子又撞開了另一扇門,就像兩條餓狼,在屋里東翻西找,打破了瓷碗,刺爛了被褥,還驚動了灶邊的母雞;母雞被嚇的“咯咯咯〞只往外跑,兩個鬼子趕忙去抓,母雞左閃右躲,一溜煙跑得不見了蹤影,鬼子十分懊惱,罵罵咧咧又用刺刀挑開一扇門的簾子,說時遲那時快,從門里伸出了一把刺刀,走在前面的`鬼子應聲倒地,原來聽到張嘎在院外的提醒后,區隊長他們早已做好了準備。另一個鬼子見勢不妙,轉身就想跑,張嘎把門一關,伸出腿把鬼子絆倒了,鬼子一邊滾,一邊往外掏槍,區隊長他們從里屋沖出來,對著鬼子就是一槍,鬼子身子一抖,滾到張嘎腳邊,張嘎隨手拿起掃帚朝鬼子抽去,但鬼子也把槍掏了出來,張嘎急了,快速抓住鬼子的手狠狠咬了一口,鬼子一痛,槍被張嘎奪走了,這時區隊長又趕上前來給鬼子補上了一槍,鬼子兩腳一蹬,上了西天。
張嘎那么雙手捧著奪來的新槍,愛不釋手,臉上露出勝利的笑容。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八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祖國掌握科學,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后,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吃飽,而當時日本的帝國大學還答應他保留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大學又打電報,請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九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與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最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一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二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余次戰斗,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余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采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偽軍500余人,被譽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偽軍據點戰斗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扎成炸藥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斗中,連續炸毀日偽軍4座碉堡,炸死日偽軍60余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莊日軍據點戰斗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偽軍的戰斗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沖上去,炸毀碉堡,為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三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最終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于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斗,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所以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四
20xx年他是中國最具有標志性的人物,20xx年他和中國最鮮明的亮色聯系在一起。這位中國的首位“太空使者”,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證明了人類第241次太空飛行屬于中國,他就是楊利偉。
太空飛行的21個小時里,面對如振動、沖擊、噪聲、失重、超重、宇宙輻射、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劇烈的溫度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要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骨骼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睡眠周期紊亂、航天運動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醫學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此外,楊利偉更需面對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載負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的首位“太空使者”,還是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當神舟五號作為輝煌留在我們記憶當中,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很快又會走進我們的視野,目前楊利偉和同事們也已經投入正常的訓練,為下一步的任務做充分的準備,不再出席公眾活動,據悉,節目組為了讓楊利偉來現場進行節目錄制頗費了一番周折。在節目錄制現場,當他從巨幅五星紅旗背景中健步走來時,許多現場觀眾激動得淚光閃閃。掌聲和4個月前人們迎接他從太空歸來時一樣熱烈,訓練中的堅忍執著,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已經使他超越了航天英雄的稱號,變成中國人心中一個大寫的人。
文檔為doc格式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五
雖時光荏苒,但中華兒女從未忘記曾經所經受的屈辱,我們鑒往知來,在對歷史的銘記中奮斗和崛起。
雖時光荏苒,但中華兒女從未忘記曾經所經受的屈辱,我們鑒往知來,在對歷史的銘記中奮斗和崛起。
回望歷史征程,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年間,中國被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然而,中華民族從未屈服,團結一致,共御外敵,拋頭顱,灑熱血,1945年,不屈的中國人民徹底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是一百多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的勝利,它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是他們!那群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那群用手中的筆和紙來抵抗侵略者的人……是他們!是他們的奮力對抗,讓一直被挨打的中國“站〞了起來!讓曾經一直受欺凌辱罵的人,也能挺直腰板說話!他們在中華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奮不顧身地站起來,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日寇指向老百姓的槍口!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們寧死不屈,絕不讓日寇從嘴里套出什么,而去危害人民群眾!
就是這么一群將生死置之度外,將人民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人,秉持著“為人民效勞〞的信念,對于老百姓送的一針一線,他們都不接受,反而將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人民群眾。
“蔡廷鍇堅拒日寇〞“許世友搏殺日本大佐〞郝夢齡浴血忻口〞“抗聯英杰楊靖宇〞“永遠的趙一曼〞……就是這些不斷涌出的英雄人物,做出了一件又一件驚人的事,給全國人民做出了典范!讓全中國人民的心擰在了一起!他們做這些,不就是想讓我們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不受人凌辱嗎我們都知道,紅領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是由他們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那么,生活在安然盛世的我們不應該做些什么嗎現在我們雖是稚氣的小學生,但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就是我們報效祖國的本領,就是我們還擊敵人的利劍。
“落后就會挨打!〞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六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后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于實現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愛國人物事跡簡介篇十七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我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我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頭寫上:“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