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德的征文幼兒園老師篇一
開學第一天,作為電(2)班的班主任來到了教室,不禁為眼前的情景所震顫,萬綠從中沒有紅,50多位清一色的“純爺們”,難道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和尚”班。應對這一幫自由散漫多年,就象脫僵的野馬,如何能夠駕馭的了呢?作為一“寺”之主,真的得把“經(jīng)”好好念一下。
接下來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他們進行“”:樹立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的群眾主義觀念;增強個人信心,相信我能成功的決心;并從而確定“電子2班,豪氣沖天,排除萬難,奮勇向前;走進中專,轉(zhuǎn)變觀念,拼搏3年,終把夢圓”的班級口號。
軍訓——開學第一課,英姿颯爽顯班威;他們以并列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證明了他們的實力。
遠足——意志的考驗,再苦再累不掉隊;他們用堅持,第一個整齊有序的到達了目的地,詮釋他們是最棒的。
運動會——實力的競爭,流血流汗不流淚;他們用拼搏,奪的了團體三等獎,實踐著一切皆有可能。
另外我班還在其它活動中,如拔河、歌詠比賽、防空防震手抄報、禮貌風采競賽活動中,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為了更好地響應領導提出的“招得來,管得好,留得住”的號召。在做他們思想工作的同時,還注重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群眾意識和學習興趣。
我利用課余時間學會了繪聲繪影,把我校組織的幾次群眾活動的影像資料和我自己拍攝的相關寢室、教室、上操等資料匯總,制作成視頻,給學生們播放,讓他們看到,他來到理工中專生活的豐富多彩,和這個班級因為他的存在變得更鮮活了。他們在觀看過程中,尋找著彼此的身影,那種喜悅和激動的表情,好象又回到了當時。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用了魔方。利用魔方的神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chuàng)辦了興趣小組,幫忙大家學魔方,有些心急的學生,還跑到辦公室,甚至在路上碰見,都要求傳授幾招。這樣不僅僅興趣激發(fā)出來了,也使我和學生的關系更加融洽了。
我每一天游走在教室、寢室、辦公室之間,關心他們的學習,照顧他們的生活,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問候,平平凡凡的一句話語,扣開他們那冰封已久的內(nèi)心,我發(fā)現(xiàn)他們變了,變得和以前大不一樣了。無論在校園內(nèi),還是路上他們都主動打招呼說“老師好”;晚上查過寢回家時他們就會說“老師,辛苦了。路上,慢點兒”,以往的惡習逐漸減少了,正行駛在良性發(fā)展的快車道上。
轉(zhuǎn)眼,我已在這片沃土耕耘了八年。
八年,一晃而過;
八年,有挫折,有坎坷;
八年,有努力,有拼搏;
八年,有所失,有所獲。
成績屬于過去,華章仍需再寫。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理工中專這塊沃土上,我要以滿腔的熱情,躬耕在教育的土地上,默默地奉獻著,孜孜地追求著……
師德的征文幼兒園老師篇二
安娜。霍恩說:“愛可以化敵為友,愛可以使恨消融,愛讓你充滿快樂,愛讓你激情滿懷。”可見愛的力量多么神奇。在教育領域愛是永恒的主題,愛是師德之源。
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在我們談及教育的根本問題時,已歸結(jié)是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問題。教師作為這一使命的執(zhí)行者,肩負著培養(yǎng)時代所需要的人的責任,教育過程也是對教師師德之花如何綻放的檢驗。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世界,學生是活潑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教育這個超市里面,首先擺上貨架的就是“愛”。愛是離學生心靈最近的絢爛陽光,為人之師如何去施愛,如何讓今天的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幸福是教師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
愛是師德品行中給學生的一份尊重。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尊重學生已成為一種時代要求。提到尊重,教師必須反思自己是否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教師的職業(yè),是否能站在發(fā)展的高度看待教師的職業(yè),教師對學生尊重必須是有對學生了解認識的基礎上,尊重他們的差異性。尊重他們的潛能性,尊重他們出錯的權(quán)利。只有建立在尊重前題下的愛,才會變的寬容,教師才能自然地走進學生的心田。為了準確的把握學生的差異和個性,我們可以讓學生從班級和社團組織各項活動中了解自己的能力。
從別人對自己反應中來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可以在自我反省中了解內(nèi)在的自我。可以通過心理測試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點。這樣學生能理性的給自己一個公正的評價,體驗后的自我反思遠比直白教育來的深入。在尊重的前題下,教師不能忘記自己承載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尊重不代表縱容,理解不代表失去教師的育人尺度。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精髓寶庫中,有我們?nèi)≈槐M的教育精華,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和洞察力去賦予它們以時代性,讓好的教育精華跟新時代的學生成功對接。在教育的實踐中,我深深在感覺到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還應是一個教學的專家“。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微笑總是浸潤在他深厚的人文底蘊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當中的。知識的底蘊對學生奉獻的一份愛,也是對他們的尊重。
愛是師德品行中孕育的一種藝術。
愛是一種藝術,雖然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過程都必須充滿著愛。有時愛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無言。愛本身并不神秘,愛實實在在的存在于點點滴滴的教學生活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短短的評語等等……,這些寄寓著教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常常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不知有多少節(jié)課上,我都是邊講課邊用手勢糾正精神不集中的學生的聽課習慣,走到他身邊輕輕地摸一下他的頭,拍一下他的后背,或手輕輕地拿一下他手里的玩物……,這一切無言的交流會強勁的叩響上勁的心靈。這種心靈的碰撞,給學生的是一股噴涌不息暖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綿延不絕的流淌著,所以說無言的愛就是一種藝術。
愛是一種藝術還能體現(xiàn)在師愛無價。人生最美好的“金色學生時代”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與老師一起度過的。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夢想與追求,包括心靈的幸福感體驗,都離不開教師的關愛。但教師的愛絕不是姑息遷就,溺愛。教師的愛不都是二月的春風,有時也應如秋風瑟瑟,冷劍除去學生心頭的雜草。那是嚴格的愛,是一種從學生終身發(fā)展負責的高度出發(fā)的講方法,有分寸,講教育藝術的理性之愛。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超乎異常的潛能,這種潛能平時深藏在每個人體內(nèi)不容觸及的空間。只有用我們的師德之愛才能與其構(gòu)建起交流的平臺。愛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孩子收獲我們所教育的愛,會在其成長過程中去潤及他人。在時代飛速推進的今天,這是國家所需之大愛,這是容天下,容他人之胸懷。
愛是師德品行中無私的奉獻
如果說走進學生心靈是師愛的根,尊重是師愛的胸懷,責任是師愛的生命;那么奉獻則是讓愛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和靈魂。奉獻是一種美德,是教師的天職,奉獻使無形的愛變得有血有肉。我們是教育的執(zhí)行者,但我們更是孩子成長蛻變過程的見證者和影響者。接觸是人社會性的體現(xiàn),交流是人溝通的橋梁,而模仿更是人學習的最直白方式。用老師的習慣去影響學生的習慣,讓原本的不習慣成為習慣,是身教勝于言教的精華。看到學生對學習的知識不太理解,教師一遍一遍的講解,嗓子說不出話來就在黑板上寫,這種奉獻更有力量。為了一個精神抑郁的孩子一次一次的家訪、交流,這種奉獻更有深度。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教師的奉獻精神不能丟。奉獻是一種境界,是愛的升華。想想教師總是和勞累,清苦長相守,于是人們用“春蠶“和”紅燭“來贊美教師的奉獻精神。然而教育實踐讓我深深的感到,教師要做絲不盡而身不死的春蠶;淚不干而光永恒的紅燭更是無私奉獻教育事業(yè)的堅實保障。教師也不要單單只把這付出看做奉獻,應努力的將職業(yè)做成事業(yè)。這是一種境界,是獲取他人認同感和滿足感的積極。
的心理需求,同時在奉獻中體味精神旨趣。
如果說師德教育是教師教育的核心,那么愛則是師德之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對教師來說,熱愛不熱愛教育事業(yè),愛不愛自己的學生是首要的,核心的,第一位的價值取向,是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有作為的標志。讓愛在師德品行中綿延,讓愛在教育的長河中奔流,讓愛在心靈的溝通中碰撞出最美麗的希望之光。
師德的征文幼兒園老師篇三
曾看過一個心靈小品《時間和愛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一個小島上面住著“快樂、悲哀、富裕、虛榮、 知識和愛”,還有其他各類情感。一天,情感們得知小島即將下沉,便紛紛逃離小島。只有“愛”留了下來,她想要堅持到最后一刻。然而,過了幾天,小島真的下沉了。“愛”想請人幫忙。恰好“富裕”乘著一艘大船經(jīng)過,“愛”便懇求“富裕”帶她走,可是“富裕”卻冷漠地回答道:“不!我的小船上有許多金銀財寶,沒有你的位置。”緊接著,“愛”又向站在華麗小船上的“虛榮”求助。“虛榮”瞟了一眼全身都濕透了的“愛”,擔心弄臟自己漂亮的小船。懶洋洋地回答道:“很遺憾,我?guī)筒涣四恪!?/p>
“悲哀”實在太悲哀了,他想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快樂”實在太快樂了,竟然沒有聽到“愛”的呼救。就這樣,當“愛”一次又一次地向情感們求助,卻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他們的拒絕。
后來,一位長者主動來到瀕臨沉沒的小島,把“愛”帶走了。“愛”大喜過望,竟忘了問他的名字。登上陸地后,長者悄悄地走了。“愛”對他感恩不盡,問另一位長者知識:“幫我的那個人是誰?”
“他是時間。”知識老人答道。
“時間?”愛問道:“他為什么要幫我?”
知識老人笑道:“因為只有時間才能理解愛有多偉大。”
這是我多年前從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因其所蘊涵的深刻的哲理,當時如飲醍醐,過目不忘,至今記憶猶新。
人們常說:選對一個朋友快樂一生,選對一項事業(yè)成就一生!一直很慶幸此生能步入從教之旅,在我近十年的教學歷程中,有學生相依,有學習相伴,感覺很愜意。隨著教齡漸漸增加,我對教育的熱愛愈深愈濃。全國師德楷模鄭琦老師四十七年如一日的教育歷程不就是“時間見證愛”的最好的寫照嗎?只有對學生永恒施愛,才能彰顯師愛的偉大。
花開的聲音,春知道!溫暖的感覺,心知道!學生的喜憂,我知道!班里有個叫劉小雪的小女孩,患先天性弱視,長期戴著眼鏡,性格比較孤僻,寡言少語,表情淡漠,難得見她舒展笑顏。每次開展小組學習活動,總是見她獨自盯著書本發(fā)愣。既不理會老師的積極動員,也不在乎同學們的熱情邀請。她的那種心無旁騖、無動于衷的冷漠引起了我的關注。默默打量她那無精打采的神情,我暗自思忖每個問題兒童都有一個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是什么困惑讓一個十一歲的小姑娘終日愁眉不展呢?當我在課間休息時,偶然與她迎面相遇,隨意地詢問她的學習生活,委婉地了解她的家庭狀況。可她總是固執(zhí)地勉強一笑,拒絕回答我的任何問題。她為何不理會我的問候和關照呢?我還動員學習出色、性格開朗的女同學主動邀請她加入“語文手抄報”學習小組,可她仍然比較消極。她愈是想回避,我就愈想改變她。因而,決心努力改變她的現(xiàn)狀成了我工作日程的重點。結(jié)合《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我擬訂了轉(zhuǎn)教方案。首先,將她的座位調(diào)到離講桌最近的地方;其次,每次批改作業(yè),堅持在她的作業(yè)本上寫幾句熱情洋溢的鼓勵贊揚之辭。另外,我細心發(fā)現(xiàn)她的點滴進步,并且在班上鄭重表揚她的微妙變化,號召全班同學以她為榜樣,努力做到“一天一點進步,一天進步一點”。
從此,我堅持每天在課堂上多看她一眼,堅持每天抽點時間找這個孩子交談。其實,每次交心談心的內(nèi)容簡短而空泛,比如,你今天吃早飯了嗎?你媽媽什么時候回家?(她媽媽在城里打工)你的頭飾很漂亮,哪兒買的?如此等等。沒想到她能細聲細氣、吞吞吐吐地回應我的問題。每當我進行“品讀欣賞”時,故意不點那些愛朗讀的同學,將視線久久停留在她身上,盡管她始終不能勇敢地舉起小手,但透過那羞澀的埋頭一笑,我感覺她找回了自信,只是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培植勇氣。
我堅信“水滴石穿”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相信自己執(zhí)著的笑臉和溫暖的話語能開啟所有似她那樣獨來獨往、缺乏朝氣的孩子們的心扉。果然,天長日久,班里的楊伶俐、楊柯青和陳星等幾位學困生和貧困生終于不再郁郁寡歡。偶爾,還看見她們細聲細氣地主動找同學們討論問題呢!有時候,在校園碰到我,她們還主動喊“閔老師好!”她們笑,我也笑。來往的學生,誰能知道這“師生相遇,相視一笑”背后的故事呢?惟有時間才能理解這微笑的意義。
師德的征文幼兒園老師篇四
:
在師范求學時,老師告訴我,作為未來的一名老師需要終生銘記的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我第一次理解師德的訓誡。懵懂中似乎明了老師應努力做到“身正”,應有高于一般人的品德修養(yǎng)和境界。
之后,走上了工作崗位,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講壇,開始了自己的執(zhí)教生涯,周遭的人給了我更多的關于師德的詮釋和教誨,我便也從中獲得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領導告訴我,師德就是工作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
同事告訴我,師德就是融洽和睦,互幫互助;
一屆一屆的親若朋友,宛若親人的學生用他們的一言一行,用他們的是是非非、評評論論,用他們在與你交往中的點點滴滴、一情一感中也在告訴我,師德就是真誠相待,公平視之,用愛心、細心、耐心拉近距離,指引方向,召喚迷途的羔羊,喚醒沉睡的幼芽。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而此刻,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與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同事、與社會中諸般人的交往;閱讀了太多太多有關教育、有關教學、有關教師、有關師德的報刊雜志、論述著作;又思索了太多太多關于學科教學、學科教育、職業(yè)愿景、動力、職責、操守等等。在這太多太多的經(jīng)歷、太多太多的閱讀、太多太多的思索中,讓我對教師、對師德也有了更深入的、更進一層的體會和理解。
師德,她從苦苦構(gòu)想執(zhí)教思路,終有所得的欣喜中款款走來,帶著疲勞卻一襲芳香,醉人!
師德,她從課堂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灑脫中款款走來,癡迷于課堂的高效教學的追尋,快意!
師德,她從課下和學生促膝談心、釋疑解惑、坦誠相待、傾心相助之中款款走來,帶著點點滴滴情感的積淀,誘人!
說不完,道不盡的感懷;
舉不盡,列不完的方方面面。
師德,她融進了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之中,她體現(xiàn)于為師之人的方方面面。
師德,她宛若《詩經(jīng)》中情感的追尋,體現(xiàn)的是一種純潔的神圣!
師德,她宛若《離騷》中屈原的一聲長嘆,指引的是一種理想的情懷!
師德,她宛若《史記》中司馬遷的堅守,告訴我拉的是一種擔當與承受!
其實,她更像標點中的省略號,需要我們用一腔熱情、一片丹心、一生的辛勞、永恒的執(zhí)著、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尋、實際的踐行來填充這座人生的、為師的豐碑;來演繹、詮釋這場自我的、為師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