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一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幫助別人。
2、運用情景表演,掌握幫助他人的方法。
3、感知體驗關心他人和被人關心的心理體驗,有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
1、報紙若干
2、大象圖片
3、娃娃家玩具,圖書
4、老花眼鏡一副
1、老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說說大象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2、最近,大象不開心,他為什么不開心呢?
3、聽老師講述故事,初步了解動物們是怎樣關心大象的。
感受雨天被人幫助和幫助別人的愉悅心情。
1、出示報紙。
老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什么?(雨傘)
如果你有一把這樣的雨傘,別人沒有雨傘,你看到了會怎么做?
2、請兩位幼兒表演,學說:某某你要淋濕的,快來躲躲雨吧。
3、講評她們的表演情況,老師尋找她們表演出色的地方加以表揚,如:學會說關心別人的話、聲音響亮等。
4、一半幼兒拿報紙當做傘。一半幼兒沒有,請她們表演兩兩關心別人的情景
在生活中你還遇到過什么困難?誰幫助你的?他是怎么幫助你的?你的心情怎樣?
1、小朋友,當你看到一位小朋友跌倒了,該怎么辦?(請兩位幼兒表演)
2、一個小朋友不會玩游戲,而你會玩,你該怎么樣?(請幼兒進入老師準備好的娃娃家表演)
3、奶奶走路不方便,她想拿桌上的書,你該怎么做?
4、你幫助了別人,心情怎樣?
5、小朋友,以后我們比比誰做的關心別人的好事最多,好嗎?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二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和表現自己想快快長高的愿望。
2、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體驗自己健康成長的快樂。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散文詩《長高》
2、幾米的“長高”幻燈,疊紙小人一個
3、記號筆、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dd散文詩《長高》
(價值分析:以散文形式再現成長歷程,感受自己的身體成長變化。)
1、師生一起回憶朗誦散文《長高》。
2、(邊放幻燈邊理解)提問:
(1)當我剛生下來的時候,我和誰一樣高?
(2)和小兔子一樣高是在什么時候?
(3)當我大班的時候,能和誰一樣高?結合語言的完整性表達表述。
小結:我們一天天的長大,身體也在發生變化,一天天的長高。
3、交流:你希望以后能和什么一樣高呢?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二、游戲牽引dd長高辦法多。
(價值分析:在想象和情景游戲中積累生活中有助于長高的眾多辦法。)
1、我們都希望自己快快長高,做小記者采訪小組里最高的朋友:“你怎么會這么高?說說自己長高的秘密。
2、出示折疊小妹妹,觀察小妹妹長得怎么樣?能想些好辦法讓她快快長高?
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長高的方法。每說出一個,折疊的妹妹就往上長一格。
小結:多吃飯、不挑食、補充營養、多運動。原來長高有這么多好辦法。
三、探索尋找dd長的又高又健康。
(價值分析:觀察幻燈圖片上的缺失部位,體驗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欣賞3組幻燈――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身體缺少了什么?為什么不能少?說出自己的理由。
第一組:五官部位的部分缺失第二組:四肢部位的部分缺失第三組:身體部位的部分缺失小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很重要,誰也不能少,我們不僅要長得高而且要長得健康,所以平時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身體,不讓它受傷。
四、表達表現dd健康寫真照。
(價值分析:采用折疊小人的新穎形式激發孩子想快快長高的愿望,加強人物繪畫中技能技巧的指導。)
1、幼兒自由表現,教師巡回觀察。相互欣賞,不斷添加身體各部位的特征。
2、提示:打開筆,把筆舉高、高、高,長成象山一樣高。
活動建議:
1、在小組里繼續采用各種形式比高,例如:牙膏盒測量等。
2、將孩子的長高愿望收集起來,配上插圖匯編成心愿故事”快樂的成長旅程"。
教學反思:
在開始小組合作動手的時候,經常鬧矛盾,所以在讓學生小組合作時,要特別關注,正確的去進行引導,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堂課總的來說還是上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三
1、了解美食文化,培養熱愛勞動、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習慣和熱愛家鄉、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藝術之美,學習欣賞食品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3、感受各種材料特性,進人“神氣的小廚師”的角色,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把自己喜愛的食物表現出來。
1、多方面搜索與食品相關的圖文資料。
每個同學都準備一到兩個與食物相關的故事或傳說,或對某一種食物的食法的資料。
2、查找了解廣東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1、學生自己用白紙做好的“廚師帽”。
2、各種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賞圖片。
1、欣賞觀察,激發興趣。
(1)提出課題:如果你是一名廚師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導學生回憶想象并說出自己喜愛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
(2)欣賞觀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圖片。學習欣賞美食的方法。
(3)回憶并講一講與食物相關的故事傳說。
2、進入角色,探索思考:
(1)展示學生制作的各式“食物”。引導學生欣賞其形、色、擺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師示范制作“食品”過程。學習探索如何
巧妙利用廢舊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導思考:你可以用一張牛皮紙制作出什么“食品”?
(4)師生總結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據材料來決定要制作的“食物”。
2、根據想好的“食物”來選擇制作材料。
3、明確《神氣的小廚師》主題,交流合作:
了解我國民族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美食文化。
回憶思考: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有什么美食?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四
設計思路:延續三八節主題活動,為了讓幼兒了解媽媽哺育孩子的辛苦,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愛護媽媽設計了次節課。
能了解媽媽哺育孩子的辛苦,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愛護媽媽
重點:讓幼兒充分感受媽媽的愛。
難點:讓幼兒懂得愛護媽媽。
1、媽媽懷孕時的照片、各種哺育孩子的生活照以及錄像。
2、音樂《小烏鴉愛媽媽》。
3、邀請家長1—2名。
1、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1)看媽媽懷孕時的照片與現在進行對比
(2)聽媽媽談一談懷孕時的感受,知道媽媽懷孕時的不便與辛苦。
2、幼兒看錄象,媽媽講述孩子的成長過程。
教師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就很愛我們,我們出生后,他又細心的照顧我們,因為媽媽愛我們。
3、談論如何關心愛護媽媽。
(2)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愛媽媽的。
(3)自由談談媽媽和孩子之間如何相互關心。
小結: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關心她愛她,幫助媽媽,聽媽媽的話。
4、幼兒跟媽媽表演唱《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反思:
本節課邀請家長講述自己懷孕以及哺育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們聽的非常認真,同時更增加了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不足之處是以后對家長參與的講話內容要進行商討、研究,使之與主題更加融合。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五
活動目標:
1.根據農作物的特征嘗試猜謎。
2.能積極參與,大膽想象,體驗猜謎的樂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謎語課件
2.課前對于農作物的知識經驗的準備。
3.男孩女孩分組做;小紅旗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想請我們小朋友參加一個很有趣的游戲——猜謎會。我們先一起來學一學猜謎語然后再去參加游戲。今天咱們的謎語都是跟農作物有關的哦!
2.幼兒學習編謎語。
(1)教師念花……生的謎語,讓幼兒猜。
有個老頭子,頭上長胡子。脫下綠袍子,滿身是珠子。
分析謎面,讓幼兒了解什么叫謎面。啟發幼兒發揮想象,嘗試用形象的方式說說它的特征(形狀、用途等等)再了解什么叫謎底。
教師小結:從外形、特征猜出來的。
(2)猜第二個農作物謎語。像桃不是桃,桃里長白毛。秋天咧嘴笑,白毛向外冒。引導幼兒積極開動小腦筋猜謎語。
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有什么特征)
3.比一比、賽一賽。
(1)師:我們的猜謎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2)猜謎語比賽。
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是男孩子隊和女孩子隊。老師按序出示謎面,請兩隊分別才謎底,如果一隊沒有正確猜出來可由另外一隊幫助。猜對的那組獲得小紅旗一面。
(3)謎語1: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
謎語2:青青藤兒長又長,桃形綠葉上邊長。藤在土中扎了根,一群娃娃圍根上。
謎語3:身體長又長,開花黃又黃,臉蛋向太陽,籽兒香又香。
謎語4:小時青青像棵草,老來黃金是珠寶,珠寶脫下金黃衣,用它做飯吃個飽。
4.頒發獎勵,照相留念。
給獲得小紅旗最多的一組頒發大大的笑臉娃娃,另外一組送上小小的笑臉娃娃給予鼓勵。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六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并能按時歸還。
2、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圖片
2、故事ppt
(一)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明明買了一本故事書,丁丁想借來看。丁丁該怎么做呢?
(二)看圖書,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向明明借書時是怎么說的?(明明,這本新書借給我看看好嗎?)
(2)教師示圖1教師:他在干什么?(把借來的書包上封面。)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看書時怎么樣?(丁丁看得很認真,也很小心,不把書弄臟。)
(4)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還書時會說些什么?(明明,這本書我看完了,現在還給你。謝謝!)明明怎樣說?(不用謝。)
(二)情境表演,鞏固經驗。
1、自由組合,表演"借書"。
2、個別表演,師生評價。
3、遷徙訓練,可表演借鉛筆、借橡皮等,練習借和還時的言行。
(三)師生總結,提升情感。
1、教師:你喜歡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師生針對班級實際,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3、教師小結:借了東西要愛護,要及時歸還。借和還的時候要使用禮貌用語。
(四)欣賞故事:《宋濂借書》,懂得"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的道理。
教師: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隨時來借書呢?
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僅要有禮貌,還要講信用,要及時歸還給別人,今后再問別人借,就不難了。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借別人東西時有禮貌,并且及時歸還。
附故事:
宋濂
借書
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窮,根本買不起書。宋濂為了學習知識,常常借書讀。許多富有的人家藏書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給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戶借書看,這家人不愿意借給他,所以借的時候講明十天之內要還回來,可十天根本就讀不完那本書。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著大雪,那家人以為宋濂不會來還書了,可是宋濂卻冒雪把書送了回來。主人很感動,他告訴宋濂以后可以隨時來看書,不再給他限定借書時間了。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七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體驗殘疾人生活中的不便與困難,激發其同情心、愛心,并且學會關愛殘疾人朋友。
2.引導幼兒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眼罩、球、ppt課件、愛心卡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驗殘疾人朋友的困難,激發孩子們的同情心和愛心。
難點:萌發幫助殘疾人朋友的意識,學習殘疾人朋友的自立自強。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拉個圓圈走走》。
師:小朋友們,大家一起開心地唱歌、玩游戲,開心嗎?可是你們知道嗎?
二、體驗殘疾人朋友生活的不易,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并引導幼兒幫助身邊的殘疾人朋友。
1.觀看殘疾人生活的視頻,了解殘疾人,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師:對了,這些是殘疾人朋友。
請小朋友想一想,殘疾人朋友,他們的生活方便嗎?
觀看盲人生活視頻,這是盲人朋友,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有什么區別呢?
幼兒:他們看不見東西。
1)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并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師:這是眼罩,下面請每個小朋友都戴上它,聽鈴聲來找老師,看誰能找到。
師:戴上眼罩走路方便嗎?你現在是怎么想的。
2)體驗肢體殘疾人觀看肢體殘疾人生活視頻。
師:這是什么殘疾人朋友,失去腿或手的殘疾人朋友,他們的生活方便嗎?
請小朋友們互相討論一下,誰來告訴我。
下面請小朋友們想辦法只用一只手取籃球。
師:只用一只手取籃球方便嗎?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師:看來,只有一只手的殘疾人朋友生活真的很困難!
(幼兒討論講述)還有聾啞人、沒有腳的人等殘疾人朋友。
2.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出示殘疾人自立自強的圖片,請幼兒自由討論。
師:雖然殘疾人朋友的生活很困難,但是他們非常樂觀的面對生活,請孩子們和好朋友一起看看、說說殘疾人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的。
3.討論怎樣幫助殘疾人。
師提問:孩子們,殘疾人朋友這么可憐,他們生活中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可是有的人卻還嘲笑他們,你們覺得這樣好嗎?那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呢?幼:我幫殘疾人朋友過馬路。
幼:我推坐輪椅的殘疾人朋友乘車。
幼:我不肯別人嘲笑殘疾人朋友……。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辦法幫助他們,我替殘疾人朋友謝謝你們,是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溫暖。
三。延伸活動:
你們有沒有想要對殘疾人朋友說的話呢?請小朋友一個一個的說,老師把它錄下來帶給殘疾人朋友聽。
出示愛心卡。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準備送給殘疾人朋友的愛心卡,不過愛心卡上什么也沒有,老師希望你們把愛心卡打扮的漂亮一點,這樣殘疾人朋友會更喜歡。(在《愛的奉獻》背景音樂中幼兒打扮愛心卡。)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八
如今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獨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薄弱,而父母們,對他們的最大期望則是搞好學習,其他的都不以為然。不知不覺,他們逐漸喪失了獨立自理能力的意識,通過對全校學生的生活技能進行隨機調查,我們發現:60%的學生沒掃過地,85%的學生沒洗過衣服,90%的學生不會做飯,100%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改變。給他們機會,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一番生活,學習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同時也給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注入一些輕松的“調味劑”。
圍繞感興趣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學生對所提出的各個問題加以分析、歸類,從而篩選提煉出有探究價值并適合同學們能力水平的研究小課題。合理組建合作小組,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互動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烹飪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質。
問題卡
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1、同學們有了這么多想法,你對哪些飯菜最感興趣,最想學什么飯菜的做法?為什么?
(抓住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明確提出的問題還要有價值、可操作)
隨機板書:有興趣有價值可操作
【設計意圖】開始指導孩子們縮小問題范圍,學會科學理性的選題。
3、通過剛才的例子,大家知道怎樣去選擇問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這三個要求,把你最喜歡的飯菜寫在手中的卡上。
4、下面我們把你們感興趣的飯菜名寫到黑板上。看有沒有重復的?重復的可以只剩下一個,其余的劃去。我們再來看一看可以用什么標準將它們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篩選和提煉的方法,確定班級的子課題。
5、經過我們全班的篩選,最終我們篩選出了幾個小問題。讓你去研究的話,你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現在請每個同學確定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小課題,然后進行分組。教師對組員分工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幾個小課題,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進行研究,給孩子的是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
小組同學討論,教師指導。
匯報。
師:我們在研究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你覺得你們小組用哪種研究方式最適合呢?各小組來討論一下。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研究的步驟和方法,為下節課活動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經過這節課的討論,我發現你們真了不起,完全有能力把我們的實踐活動開展得很好。今天我們只是確定了研究方向,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課下請小組成員一起嘗試完成下面的表格。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中班下學期篇九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會疊衣服,歡迎閱讀借鑒。
1、培養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幼兒的勞動觀念。
2、引導幼兒學會互相幫助。
1、幼兒疊衣服、扔衣服、穿衣圖、找衣圖片各一張;
2、幼兒平時備用的衣服,每人一件。
1、情景創設: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好嗎。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好嗎?好的。有一次,幼兒園演節目,許多小朋友都早早的穿著漂亮的衣服來看節目了,但是小叮咚很晚很晚才來,而且穿的衣服皺皺巴巴的,很難看,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引導幼兒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2、啟發思考:
教師:好吧,那就讓我們來看這幾張圖片吧(將四張圖片按順序貼在黑板上)。看看,這就是我說的那個小叮咚。請大家仔細觀察,然后說說他為什么來晚了?為什么穿的衣服皺皺巴巴的好嗎。(幼兒觀看圖片)
教師:好的,誰先來說?好,我們先請阿利亞小朋友來說一說,大家歡迎(鼓掌)。
嗯,說得很好,因為小叮咚的衣服找不到了,所以他來得很晚。還有誰想說一說呢?(觀察幼兒,注意激發幼兒回答問題的興趣)
好,下面請阿迪力江小朋友說一說是怎么回事。
哦!老師看到李曉明小朋友舉手了,好的,請你來說一說。
大家說,李曉明小朋友說的對不對呀?對,說的.非常對,因為小叮咚平時亂扔衣服,不把衣服疊整齊放好,所以在等他要穿的時候就找不到了。看看這張圖,他正忙著到時找衣服呢。
那么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能不能像小叮咚一樣呢?對,不能。因為我們已經是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了。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對,說得真好,應該學會自己疊衣服。下面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疊衣服好嗎,請小朋友們把衣服拿出來,放在桌子上,老師和你們一起疊衣服。
3、動手操作:
(教師演示疊衣服的方法,幼兒學著做。教師一邊演示、一邊教兒歌:《我會疊衣服》,幼兒跟著學)
教師:"我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我會疊衣服。疊完柚子跌衣領,擺放整齊不亂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我們真高興"。
4、課堂評價:
教師:好的,現在大家都把自己的衣服疊好了,讓老師看一看那位小朋友疊得最整齊。(巡視觀察,注意每個幼兒的表情。特別是動手能力相對偏弱的幼兒,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
嗯,很好,大家疊的都非常好,特別是阿利亞小朋友和張娟娟小朋友,他們疊的又整齊又漂亮。
今天,我們都學會了疊衣服,真高興啊。讓我們為自己的雙手慶祝一下好嗎,大家歡迎。(教師和幼兒一起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