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一
名著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通過閱讀名著,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眼界,提高審美修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品格,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名著教育是一種傳遞智慧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吸取前輩的經驗與教訓,從而對未來的人生進行更加明智的選擇。
二、通過名著教育提升閱讀能力
名著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通過讀名著,可以學習到豐富的詞匯和短語,拓展自己的詞匯量。同時,名著中的復雜句式和修辭手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名著中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節也能夠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三、名著教育對塑造人格的作用
名著教育對于塑造學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內涵,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追求。例如,莎士比亞的劇作《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形象讓人產生深深的敬意,他的膽識、智慧和正直深深地影響著讀者。通過學習這些名著,學生可以得到正確的導向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四、名著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意義重大
通過名著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他們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名著作品通常涉及到人性的善惡、社會的公義等問題,通過學習這些作品,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能夠通過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歷人生起伏和思想沖突,培養出正確的判斷力和審視問題的能力。
五、名著教育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名著教育在培養學生個人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讀名著,學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與自己的共通之處,更加深刻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和社會。名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也可以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調整。
總結
通過名著教育,學生可以提升閱讀能力、塑造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能夠促進個人的成長。名著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學科教育,更是一種關于生活、人性和價值的啟蒙教育。教育者和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名著教育的機會,引導學生閱讀,幫助他們從中獲得知識和智慧,并將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名著教育是一種終身的學習過程,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地推廣和普及,讓更多的人受益于名著的力量。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二
讀書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讀書教育名著更是一種全面提高個人素質的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名著的閱讀,并從中汲取經驗和啟示。我也不例外,在讀過一系列名著之后,我深感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分享我的閱讀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名著教育開拓眼界
名著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拓寬閱讀者的眼界。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抓住了人類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閱讀名著,我們可以了解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個人的價值觀念等等。這樣的廣度和深度讓我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樣性,拓寬了我的思維空間。從《紅樓夢》中了解到古代貴族家庭的生活,到《1984》中領略到作者對未來世界的恐懼,每一本名著都為我開啟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
第二段:名著教育提高思維能力
名著教育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提高個人的思維能力。名著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它們不僅僅是故事的串聯,更是作者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思考角色的行為動機、事件的發展邏輯以及故事的背后所要表達的意義。這樣的思考過程訓練了我們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培養了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思考問題的深度。通過與作者的思想對話,我們得以跳出現實的框架,思考更為復雜的問題,提升了我們的思維能力。
第三段:名著教育培養情商與人生智慧
名著教育不僅對個人的智力素質有提升作用,對個人的情商和人生智慧的培養也是極其重要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常常影響著我們的情感和行為。比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班內特自尊自強的品質,給我樹立了一個優秀女性的榜樣;《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的頑強精神,讓我明白了勇敢面對困境的重要性。這些名著中的角色和情節,都能觸動我們的內心,引發共鳴,塑造我們的情感和價值觀。通過這種情感共鳴,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處理人際關系,培養我們的情商;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名著中汲取智慧,指導我們在生活中做出正確和明智的選擇。
第四段:名著教育塑造品格與修身養性
名著教育對我們的品格和修養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名著中經常出現的各種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通過閱讀名著,我們可以看到人物角色在面對誘惑和困境時的抉擇和價值觀的彰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感情糾葛和寶黛之間的愛情糾葛,讓我深刻認識到了曖昧和責任之間的抉擇;《簡·愛》中簡的堅持和對真實愛情的追求,讓我明白了在追求幸福時應有的品質和修養。名著展示了故事中人物的人性和道德追求,通過這些人物的塑造,我們能夠參照對照,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名著教育激勵我們充實自我,塑造我們的品格。
第五段:名著教育成就卓越個人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闡述,我們不難看出,名著教育在個人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能夠幫助我們實現人生的卓越。通過名著教育,我們能夠開拓眼界,提高思維能力,培養情商與人生智慧,塑造品格與修身養性。這些方面的提升將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自身的成長。
總之,讀書教育名著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也能夠提高我們的素質。通過閱讀名著,我們可以開闊視野,提升思維能力,培養情商和人生智慧,塑造品格與修身養性。讀書教育名著是一種完善自我的方法,也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我深信,在讀書教育名著的路上,我會不斷成長和收獲,成為一個更加卓越的個體。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三
教育名著是指對于教育問題有著深刻研究和發掘的經典之作。它們通過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闡述,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質和價值。在閱讀這些教育名著時,我們不僅能夠領悟到作者的智慧和思考,還能從中找到一些寶貴的啟示和引導。在我個人的閱讀經歷中,通過研讀教育名著,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同時也對于教育的實踐和改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分享我在讀教育名著時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對教育本質的思考
教育名著對教育的本質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通過讀這些書籍,我明白了教育并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例如,孟子的《孟子》中強調,教育的核心是發展人的“仁義道德”和“天理人倫”觀念,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和技能。這讓我認識到,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第二段:對教育方法的思考
教育名著還探討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了解到教育方法的選擇對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才能至關重要。例如,弗洛伊德的《導論》中提出了心理學對教育的指導原則,他認為注重培養孩子的情感和動機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果。這使我明白到,教育方法并非一概而論,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進行個別化的教學,才能實現教育目標。
第三段:對教育的雙向性思考
教育名著還引發了我對教育的雙向性思考。教育不僅是一種單向的傳授,而是一種互動的過程。通過教育名著的閱讀,我看到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密切的關系,并且認識到學生也是教師學習和成長的源泉。例如,蘇霍姆林斯基在《思維與言語》中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和互動,認為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這讓我明白,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和獨特性,建立積極開放的溝通機制,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
第四段:對教育的社會責任感
教育名著還提醒我們教育的社會責任感。教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共同關心和努力的事業。通過閱讀教育名著,我看到了教育對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性。例如,約翰·德威的《民主與教育》中強調了教育對于培養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作用。這讓我更加認識到,教育工作者要有社會責任感,以培養有擔當的公民,推動社會的整體發展。
第五段:對教育改進的思考
教育名著還幫助我們思考如何改進教育。通過研讀這些書籍,我看到了教育的問題和挑戰,并找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陶行知的《知與行》中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強調教育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他們的興趣和需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這啟示我要時刻關注教育的現實問題,積極探索創新的教育方法,為教育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對教育名著的閱讀,我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教育方法和實踐有了更多的思考,對教育的雙向性和社會責任感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同時,我也認識到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但只有通過持續地學習和改進,我們才能為教育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因此,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我將繼續閱讀教育名著,保持探索和反思的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實踐能力。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四
引言:
教育類名著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讀物,它們不僅承載著著名作家的智慧與思考,更傳遞著對教育的理解和關懷。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們可以獲得獨特的思考和認識,悟出人生真諦。在過去的時間里,我讀了許多教育類名著并從中受益良多。接下來,我將分享我對其中幾本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
段落一:
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作者艾倫·杜威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傳統的教育觀念過于注重知識與成績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然而,杜威主張的教育方式卻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促使他們主動學習。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需要的是注重發展個性和培養創新能力的教育。杜威的理念讓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拘泥于傳統模式,而是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
段落二:
另一本我印象深刻的教育類名著是《蘇菲的世界》。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女蘇菲在一位神秘老師的引導下,走進思想的世界,如何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對世界的思考。通過蘇菲的成長歷程,我深刻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知識,更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角色。這本書讓我思考了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啟發了我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從此,我開始更加注重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段落三:
《童年》是一本讓我回味無窮的書。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通過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他的童年經歷,描繪了一個貧窮的家庭中孩子的成長環境。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不應該是一個人孤立的活動,而是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環境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同時,社會也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家庭和教育資源,同時也讓我為改善社會的教育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段落四:
《瑪瑙抉擇》是一本探討學校教育問題的名著。作者約翰·史提內克深入剖析了學校教育制度的弊端和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思考。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學校教育并非完美無缺,而是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的。作為學生,我看到了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困惑和不足,同時也受到了激發自我改進的動力。通過與作者的對話,我學會了思考學校教育中的問題,并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結論:
通過閱讀這些教育類名著,我的視野和思維得到了拓展,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它們讓我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教育問題,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和需求。在未來的學習和成長中,我將繼續閱讀這些名著,不斷反思教育的本質,不斷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為更美好的教育環境貢獻一份力量。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思考和行動!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五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貴在讀書,而讀教育名著則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掌握當今教育現象及其內在規律,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顯而易見之責。因此,本篇文章將從讀教育名著對我產生的影響和啟發展開,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讀教育名著讓我深刻認識到科學合理的教育體系對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例如,曾仕強教授的《教育學概論》中指出,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基石。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教育體系來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并通過教育來促進社會公平與發展。
其次,讀教育名著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教學中的良好管理與領導不可或缺。如何規劃教育教學計劃,如何設計課程,如何評估學生學習效果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管理者或領導者來負責。在王榮華教授的《教育領導學》中,我獲得了更加深入的關于領導力的認識,如建立個人影響,有效與他人溝通等技巧,讓我對自身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第三,閱讀教育名著也啟示我教育信仰。如著名教育家羅振宇先生所說:“教育不是為了成才,而是為了做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社會責任感等,使學生成為素質全面、有獨立思考能力和世界眼光的人。心靈深處的信仰,更能啟示我明確教育目的,引領教育實踐。
第四,讀教育名著也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在杰出教育學家謝爾曼·克里斯蒂安教授的《教育心理學與學習》中,我發現了教育心理學的應用,如接受,分析、應對和評估信息的過程這一思考模型,從而能夠更好地診斷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最后,讀教育名著促使我對未來教育趨勢做出清晰的規劃。《未來學教育》這本書討論了未來教育的方向、方式和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我相信教育必將更加趨近于數字化,教育的監管、評估等環節亦將更加簡單、現代化、高效化。
總之,讀教育名著和心得體會微博讓我受益匪淺。教育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在一次次、一點點的積累中,我們才能變得更加成熟和睿智。跟隨名著的腳步,不斷參悟其中的精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教育的真諦,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六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條就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發誓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遠離家鄉在遙遠的河南,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大家都遠離家鄉都很不容易,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記得當時,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開水很費勁,因為我的暖水壺是全宿舍僅有的兩個之一。于是,許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總是只剩一點點,更多的時候是一點也沒有。可是,我每天還是排著長隊去打水,但是豪無怨言。
再后來,我當了一名老師。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時候,對父母的愛護,當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會常常記掛起,你的父母,看著你的孩子,忽然間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在你母親的懷里,或是父親拉著你的小手的樣子。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愛心吧!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七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了解教育名著更是為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最近,我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對教育名著的一些心得體會。在此,我想分享一下具體的內容。
第一段,介紹教育名著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靈魂深處是熱愛教育的。但是,如何才能讓教育工作更好的完成,讓學生更加得益于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教育名著是我們對于教育的重要參考。閱讀教育名著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教育本身的內涵和價值,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二段,分享閱讀教育名著的心得體會。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教育名著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教育就是培養人”。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更應該重視學生的人格和態度的培養。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和環境背景,進而更好地讓學生在社會中融入,成為有益于社會和自己的人。
第三段,敘述閱讀教育名著的影響力。
在我閱讀教育名著的過程中,我對于教育工作的認識和態度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我再也不是只是專注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更注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更加關注學生在未來的發展可能遇到的挑戰,更好地指導他們建立自己的目標和規劃,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第四段,分享微博上的教育名著讀后感。
在微博上分享我的教育名著讀后感,收獲了很多同仁們的回復和意見,他們也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會。這些互動讓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的熱愛和奉獻精神,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決心。
第五段,總結教育名著閱讀后的收獲。
總之,閱讀教育名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它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通過閱讀教育名著,我們可以更好地學習和了解教育的內涵和價值,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反思自己的工作。閱讀教育名著更是為我們今后在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將繼續推薦教育名著,推動更多的人關注教育,從而更加深入了解教育的內涵和價值。
小學教師研讀一本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篇八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條就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發誓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遠離家鄉在遙遠的河南,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大家都遠離家鄉都很不容易,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記得當時,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開水很費勁,因為我的暖水壺是全宿舍僅有的兩個之一。于是,許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總是只剩一點點,更多的時候是一點也沒有。可是,我每天還是排著長隊去打水,但是豪無怨言。
再后來,我當了一名老師。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時候,對父母的愛護,當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會常常記掛起,你的父母,看著你的孩子,忽然間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在你母親的懷里,或是父親拉著你的小手的樣子。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愛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