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一
尊敬的 女士/先生:您好!
“交通發展為一切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之基礎”,近代中國交通業的發展、變遷是與中國社會經濟的進步、轉型同步的。為推進交通史學術研究的發展,加強學者間的交流,打造有學術影響力的學術共同體。20xx年11月,南開大學、《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第一屆中國近代交通社會史學術研討會。20xx年、20xx年杭州師范大學和蘇州大學承辦了第二和第三屆會議。上述會議的召開,提升了交通史研究的學術地位,開拓了交通史研究的新氣象。
為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將交通史、社會史研究推向深入,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和學報編輯部擬于20xx年10月15-16日承辦第四屆中國近代交通社會史學術研討會。素仰您在中國近代交通史研究領域內的顯著成就,特鄭重邀請您參會,望撥冗蒞臨,共襄盛舉。
為提高會議質量,加強學術交流,會務組將提前將參會論文發給評議老師評閱,敬請您于9月30日之前將論文發至會務組。會議專用信箱:
會議具體安排如下:
會議報到:20xx年10月14日。
報到地點:安徽·蕪湖,希爾頓酒店(附地圖)
會議費用:往返交通費和住宿費敬請自理,其他費用由會議主辦單位承擔。
住宿標準:260元每晚。
會議聯系人:
敬頌時祺!
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二
全國英國史學術研討會邀請函(第一號)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為了進一步深化和推動我國英國史的'研究與教學,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和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將于今年12月在北京合作主辦20xx年全國英國史學術研討會。現邀請您撥冗參會,并惠賜宏文。
本次會議有關事項如下:
會議主題及論文要求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新視野下的英國文明史”,旨在運用新的世界史視野,考量自古代至當代英國歷史上經濟、政治、軍事、宗教、外交、社會生活與思想文化等領域中的重要問題,以及涉及英殖民帝國統治的重要問題。參會者結合會議主題及作者相關研究領域,提供會議論文,題目自定,字數控制在1.5萬字以內,一律采用腳注。會后,我們將遴選會議論文收錄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新世界史》第三輯付梓出版。提交論文全文的截止日期為20xx年12月1日。
會議信息
會議于20xx年12月8—1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內舉行,8日報到,會期兩天。參會者不收取會務費,往返交通費和會議期間的住宿費自理,其他費用由主辦者承擔。
如果您能與會,請將會議回執于8月30日之前電郵返回會務組。9月中旬我們將發出第二號會議通知。此邀請函可以自行轉發。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三
尊敬的先生/女士: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上海戲劇學院學報《戲劇藝術》創刊四十周年。作為一份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的.學術刊物,《戲劇藝術》也見證了從新時期到新時代中國戲劇發展的風雨歷程。值此之際,上海戲劇學院擬于20xx年11月30日—12月1日隆重舉辦“紀念《戲劇藝術》四十周年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戲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戲劇學刊建設與戲劇學科發展;
二、改革開放與中國戲劇發展;
三、“戲劇觀”大討論之回顧與反思;
四、戲曲改革與戲曲現代化;
五、話劇與戲曲之關系;
六、外國戲劇思潮與中國戲劇發展;
七、中國當代戲劇在國外的傳播;
八、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戲劇(含話劇和戲曲)研究有關的其他話題。
一、本次會議須提交論文,論文經會務組審核通過后,發正式邀請函。論文長短不限,采用每頁腳注,須未曾以任何形式發表。本刊將選擇部分論文在《戲劇藝術》上發表,并在會議結束后出版論文集。
二、論文截稿時間為20xx年9月30日,投稿信箱為;郵政地址:40,上海市華山路630號系部綜合樓106室,《戲劇藝術》編輯部收。請在郵件主題欄或信封左下角注明“會議論文”字樣。
三、本次會議20xx年11月29日報到,11月30日全天及12月1日上午學術研討,下午散會。會議不收會務費、安排會議期間用餐,往返旅費及住宿費自理。
歡迎各位同仁共襄盛舉!
上海戲劇學院
《戲劇藝術》編輯部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四
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智能互聯網的新時代。人類社會原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關系發生了深刻改變。這既構成了對現有法律制度的重大挑戰,又推動著法律制度的創新發展和法學研究的范式轉換。為積極回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戰略,在理論上深入研討智能互聯網發展中的重大法律問題,從而推進法學研究的時代發展,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與西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法學院聯合發起、主辦“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研討會。首屆研討會已于20xx年1月6日在西北政法大學成功舉辦,經研究,現擬舉辦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由《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編輯部、華東政法大學法理學科和華東政法大學公民社會與法治發展比較研究中心共同承辦。
本次會議繼續圍繞“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這一主題,對智能互聯網法律問題進行研討,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主題:
1、國外智能互聯網與法律研究的最新進展
2、智能互聯網與當代法律變革
3、智能互聯網的問題、風險與法律規制
4、智能互聯網的治理機制與法治秩序
5、智慧司法與司法改革
1、會議時間:20xx年9月22日
2、報到地點:學苑賓館(上海市松江區)
3、賓館地址:松江區廣富林路3499號(廣富林路與三新北路交叉口)
4、賓館電話:
5、會議論文:本次會議堅持以文會友的原則,參會人員請于20xx年6月31日前將論文發至z,注明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請務必同時將參會回執一并發送至該郵箱,以便會務組統一安排。
6、會議費用:本次會議不收取任何費用,參會者的往返交通費自理。
7、由于經費有限,會議不安排接送站,請與會代表自行前往。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五
尊敬的 先生/女士:
黨的報告發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號召。上海外國語大學決定組建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在相關方向開展學術研究與理論探索,努力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為本所成立之后的首次大型學術活動,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現誠邀我國世界史學界同仁于20xx年3月23日—26日蒞臨我校,共同以“中國對世界的認識:追問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做出學術的回顧、反思和展望。會議的論題包括但不限于:
1、19世紀以來中國對世界的認識
2、中國傳統史學理念與世界史研究
3、史學研究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4、新時代的全球文明史中國話語建設
會議定于20xx年月3月23日(周五)報到,3月24日(周六)-3月25日(周日)全天進行學術研討,3月26日離會。請與會學者務必在3月15日之前以電子郵件方式提交論文綱要以編印會議資料、排定會議日程。
會議報到地點為上海市松江區文翔路1550號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內國際教育中心大廳,會議地點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國際教育中心會議室及上外25號小別墅二樓多功能廳。
本次會議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提供食宿,并依據財務制度實報實銷與會學者國內城市間往返的差旅費(不含市內交通費)。
感謝您的支持,期待您的光臨!
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六
全國英國史學術研討會邀請函(第一號)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為了進一步深化和推動我國英國史的`研究與教學,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和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將于今年12月在北京合作主辦 20xx年全國英國史學術研討會。現邀請您撥冗參會,并惠賜宏文。
本次會議有關事項如下:
會議主題及論文要求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新視野下的英國文明史”,旨在運用新的世界史視野,考量自古代至當代英國歷史上經濟、政治、軍事、宗教、外交、社會生活與思想文化等領域中的重要問題,以及涉及英殖民帝國統治的重要問題。參會者結合會議主題及作者相關研究領域,提供會議論文,題目自定,字數控制在1.5萬字以內,一律采用腳注。會后,我們將遴選會議論文收錄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新世界史》第三輯付梓出版。提交論文全文的截止日期為20xx年12月1日。
會議信息
會議于20xx年12月8—1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內舉行,8日報到,會期兩天。參會者不收取會務費,往返交通費和會議期間的住宿費自理,其他費用由主辦者承擔。
如果您能與會,請將會議回執于8月30日之前電郵返回會務組。9月中旬我們將發出第二號會議通知。此邀請函可以自行轉發。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七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20xx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現代世界體系的形成和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了紀念這次大戰結束一百周年,深入探討“一戰”對于中國的影響及其歷史,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擬于20xx年11月在北京舉辦“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素仰先生學殖深厚,成就卓著,特邀您撥冗參會,并惠賜宏文。
一、建議選題方向:
參會者可以從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社會等方面,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這一主題撰寫論文。具體包括如下方向(可以不受以下方向限制):
1、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外交
2、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軍事
3、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政治
4、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經濟
5、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文化
6、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社會
二、參會論文要求
1.參會專家可結合會議主題及建議選題方向確定題目,也可不受上述建議限制自定題目;
2.未公開發表,保證原創性,符合學術規范;
3.論文題目和摘要截稿日期:20xx年5月10日;
論文提交日期:20xx年9月10日;
4.論文初審通過后,將呈送正式邀請函;
三、交通與住宿:
參會學者會議期間在京食宿費用由主辦方承擔,往返交通費自理。
四、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
會議信箱:
通訊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大街59號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三層民國史研究所
學術研討會邀請函英文篇八
尊敬的教授: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消費社會的興起,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冷戰結束,文化作為一種新的視點大有取代經典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或唯物主義觀點之勢。無論如何,在當代學術思潮中,在馬克思主義批評家那里,都可以清晰地見出一個所謂的“文化轉向”。甚至,今天即便有人宣稱一個“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存在,雖似悖論,但也不能算是無中生有的臆造。
如何估量文化因素在當代社會發展中所可能發揮的作用,如何估量其在全球沖突或全球福祉中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是當今學術一個新的聚焦點。就此,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之間有許多爭論,如波德里亞、杰姆遜、伊格爾頓、齊澤克等人。在中國作為全球大國崛起的背景下,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亦不再置身事外,而是越來越多、越積極地介入國際文化論爭,提出解決世界問題的“中國方案”。例如,針對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xx在新近召開的亞洲文明對話會上(20xx年5月15日)指出:“各種文明本沒有沖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再者,針對閉關鎖國的文化保守主義,xx要求我們認清形勢,“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要求我們學會“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受時代之感召,學界也適時推出了一些新的表述或被賦予新意的表述,如“和而不同”“價值星叢”“星叢共同體”“對話自我”“文化間性”“個體間性”(interspaniduality)“新比較”以及“全球對話主義”等等。
為推進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學術研究,加強其回應當代文化新挑戰的能力,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工會學術沙龍項目組和英文學術期刊culturaltheory編輯部(籌)擬舉辦“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新動向”小型學術研討會。現特邀您光臨本次會議,發表高見,澤被學林。
會議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時間:20xx年6月29日下午2:30—6:00
地點:文科樓251會議室
聯系人:
感謝您的光臨!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