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一
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2.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體驗法注意問題:讓學生參與活動與體驗。
一、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相信未來》是永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二、課題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要求:
聽課文錄音,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明確:課文基本結構:1—2節:惡勢力橫行,我們希望破滅,果實被竊。(痛斥現實)第3節:面對著困難,我們信念更強,豪情更濃。(表明信念)第4節:想信未來有人能夠看清歷史,辨明真相。(相信未來)第5節:面對表層的創傷,繼續前進。(任人評說)第6節:相信歷史會給中國的脊梁以公正的評價第7節:點明題旨,發出召喚,為未來努力奮斗。(決心戰斗)
四、分析鑒賞,把握主旨揣摩語言: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4節: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明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上面三個句子中,“手指”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與“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曙光”與“溫暖漂亮的筆桿”都是同謂關系。將手指比作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陽的大海,將筆桿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漂亮的筆桿是曙光。全節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撥動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表現形式反復手法的運用是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確:本詩的前三節,都用大致相同的語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來不變的信念,增強了詩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詩歌主旨。
五、討論交流,自由欣賞注意:
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詩歌的語言表達形式,透過形式體悟內容。
六、組織朗讀,加深體驗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詩文,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七、學生質疑,師生交流組織學生質難問疑,師生共同交流,以加強對本文的體驗與感悟。
八、板書
由詩而歌,走進詩人,相信未來個性高尚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二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1、 強記字音:
灰燼( ) 依偎( ) 搖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悵( ) 輕蔑( ) 脊( )骨 給( )予 不屈不撓( )
2、 辨音辨形:
搖曳( )—拽( )拉 睫( )毛—捷( )報 給( )予—給( )以 瞳( )孔—潼( )關 撞( )擊—經幢( ) 惆( )悵—稠( )密—未雨綢( )繆—鳥聲啁啾( )
要求: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
明確:課文基本結構:
1—2節:
第3節:
第4節:
第5節:
第6節:
第7節:
(一)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
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第1節: 蜘蛛網—— 爐臺——
灰燼的余煙—— 美麗的雪花——
第2節: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鮮花—— 凝露的枯藤——
第4節: 腐爛的皮肉——
第5節: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二)表現形式
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三
1.如果要你以《相信未來》為題,寫一篇散文,想想,你會寫什么怎么寫。
2.這是一首新詩,回憶一下你還學過哪些新詩,請想想該怎樣去欣賞一首新詩。
3.先把這首詩讀幾遍,然后琢磨一下怎么才能把這首詩讀好,為什么要那樣讀。
1.學習作者用新詩來表達情感的方式,感受詩人情感的旋律。
2.學習鑒賞一首新詩的一般方法。
文本研習
1課時
一檢查預習
引導學生把關注點放在表達情感的另一重要形式――新詩上來,進而讓學生領略新詩在表達情感上的話語形式的獨特性。
二還原情境,走進文本
1.這首詩創作于一個特殊的時代――史無前例的“文革”。在這個狂熱的年代,食指和當時的許多年青人一樣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現實環境的惡劣和內心理想的沖突,使得詩人處于一種矛盾復雜的心態之下。但年輕、熱情、執著,又讓詩人掙扎著擺脫現實的羈絆,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1966年食指18歲。文革開始,學校停課,許多老師被批斗。他因為勸阻其他學生毆打教務主任而遭圍攻,又因寫詩被批斗。父親在運動中被審查揪斗,母親被迫將食指愛之如命的藏書焚毀,食指痛不欲生,將家中燈泡通通打碎,全家在黑暗中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夜晚……同年10月,參加紅衛兵全國大串聯……”
“‘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經看到這代人的命運了。魚兒跳出水面,落在冰塊上,它的前途就是死,和這個冰塊一起消亡,但它卻看不到冰塊的消亡。后來我又寫出了《相信未來》,相信我們會戰勝死亡,這已經進了一步了。我年輕,我能看到冰塊消亡的那一天。”
“當時許多思想活躍的青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磨難。張郎郎在逃離北京時在王東白的本子上寫下四個字‘相信未來’。甘恢理寫下了傷感的別離詩,食指寫下了他的名篇《相信未來》。鄧樸方被迫害致殘,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大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紛紛離開北京,1969年食指被下放到山西農村勞動。”
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食指在后來被人們稱為“新詩第一人”、“中國第一詩魂”。在這樣一段特殊的時代,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用青春的激情唱響執著的未來歌。
三指導吟誦詩歌,把握詩歌意象,體會蘊涵在詩中的情感
1.自由朗誦詩歌,注意詩歌的節奏、語氣、語調等聲音形式,感受詩人的情感
前兩節要讀得齊整,低緩,情感由弱到強。
第三節聲音上揚,節奏加快,情感飽滿堅定。
第四五節聲音平緩下來,輕柔下來,情感變得冷峻。
第六七節的聲音漸強,語氣堅定,節奏短促有力,表達著堅定而憧憬之情。
整首詩前三節押韻,情感隨音調的變化而變化,由弱到強。要注意輕讀與重讀。
2.把握詩歌意象,體會詩人寓情感于意象的含蓄表達
請找出詩歌的意象,然后思考這些意象象征著什么,可以見出詩人是一種什么情感?“蜘蛛網”“爐臺”“灰燼的余煙”“美麗的雪花”“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凝露的枯藤”“腐爛的皮肉”“脊骨”。
第1節:蜘蛛網——黑暗勢力
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有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4節: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現實無情,信念不滅
3.帶著這些詩歌的意象,邊朗誦邊想像詩人所營造的意象世界,并體悟詩人的情感
第一二節給人以強烈視覺沖擊的意象包含了詩人許多復雜的難以言明的情感,失望、悲嘆、酸楚、痛苦、滄桑而不屈與堅定。
第三節詩人以奇特的意象,排浪般的手指、大海般的手掌,搖曳著曙光的筆桿,表現了詩人在這種痛苦的傷痕中掙脫出來的勇氣和信念。
第四五六節由“我”這一視角轉到以“她(未來)”為視角,表現了詩人超越了現實的苦痛,堅定地相信未來的不滅的信念。
第七節采用直接的呼告手法,反復用“相信”表達自己的對未來堅定信念的強烈情感。振奮人心。
四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背誦這首振奮人心的《相信未來》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詩人呼喊出相信未來的心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八年后,荒唐的“文革”終于成為歷史。90年代后期,詩人的作品也在社會上得到強烈反響。
詩人的遭遇和經歷值得我們同情,而他對未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也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能夠戰勝,因為我們有壯麗而火熱的青春在,光明而燦爛的未來就將來臨。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四
主題:我是最棒的!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夠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態面對人生,迎接挑戰。
2、通過同學相互間的贊美,感受被他人認可的快樂,同時學會欣賞他人,接納他人。
[活動形式]:
1、聽故事
2、講述與討論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收集有關“自信心”的故事。
2、搜集關于自信的歌曲
3、設計制作“自信的重要性”、“自信
格言
”和“贊美詞語表”的幻燈片。[活動程序]:
一、準備: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二、導入
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師: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差勁,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的就是沒用的呢?
生:......
師:能不能這樣想?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是說金子沒有純金的,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那說明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同時也會有自己的長處、優點。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要善于捕捉自己的閃光點。所以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相信自己。
播放幻燈片: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三、主題呈現
師:有缺點和不足并不可怕,關鍵是能夠正確面對自己的缺點,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將缺點轉換為優點。比如我這次英語考了52分,那是因為自己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回家沒有看書才考的那么差的,認識到這點那么你今后就會注意改正自己的缺點,上課認真聽課,不懂得及時問老師問同學,回家多復習單詞復習課文,那么下一次考試,你一定就會有進步的。如果我們對缺點和不足漠然視之,不去管它,那么我們便會停滯不前。缺點就依然然還是缺點,我們就始終得不到進步。下面我們來聽一則故事:
播放幻燈片:
故事一:古希臘有個演說家叫德摩斯梯尼,他在年輕的時時候說話會口吃,而且愛聳肩。這樣的人怎么會能學演講呢,所以他初學演講的時候經常被臺下的觀眾嘲笑還被大家哄下臺。但他沒有氣餒,為了練習發音,客服口吃,他就嘴含石子練朗誦;為了克服氣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詩;甚至懸起兩把劍來改正自己愛聳肩的毛病。經過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他終于成為著名的演講家、雄辯家。
播放幻燈片:
思考:德摩斯梯尼 為什么會成功?
生:......
師:對!他正確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通過不斷地努力,始終相信自己,最終克服了缺點,將缺點轉化成優點,成為了著名的演說家,雄辯家。
師:所以,我們說......
課件
展示自信名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
下面,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則故事:
幻燈片出示:故事二
有一群蛤蟆正在競賽,看誰先到達塔的頂峰,周圍有一大群圍觀的蛤蟆在看熱鬧。競賽開始了,只聽到周圍一片噓聲:“你們無法到達塔頂的!”
其他的蛤蟆都被說服聽了下來,只有一直蛤蟆一如既往的繼續向前,并更加努力。
比賽結束,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紛紛向他討教成功的秘訣,結果大家才發現―他是一只聾蛤蟆。
師: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聾蛤蟆最終成功了呢?
生:......
師:因為當別人說:“你們無法到達塔頂的!”其他蛤蟆都相信了認為自己真的是不能到達塔頂,而只有聾蛤蟆始終堅信自己能成功達到塔底,不放棄,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最終取得了成功。這就是聾蛤蟆取得成功的秘訣。這就應證了我們之前講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訣。
幻燈片展示:自信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訣。
學生大聲朗讀
幻燈出示:每個人的潛能都猶如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蘊藏無窮,價值無限。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潛能都猶如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蘊藏無窮,價值無限。因此,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什么挫折,我們都沒有理由絕望。
幻燈片出示:只有始終相信自己,用必勝的決心,不斷努力,將蘊藏在心靈深處的潛能喚醒,你將發現,你所具備的能力,遠遠超過你所想像的。
師:所以現實中的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人都是一樣的,都有著同樣的四肢,別人能考一百分,通過自己的努力你也可以做得到。要相信自己,即使所有的人都說你不行,你也要相信自己,像我們偉大的演說家德摩斯梯尼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給全世界的人看:我是行的,我是最棒的。
幻燈片出示:我是最棒的!
師:所以現在請舉起你的手,讓我們一起吶喊:我是最棒的!
生大聲喊出:我是最棒的!
播放歌曲:《我相信》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五
一、教學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讓通過調查、交流、回憶、體驗、觀察等,來感受誠實守信的重要,同時,還注意通過讓學生對具體事例的感受和認識。提高道德榮辱觀,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喚起兒童對誠信的需求和愿望。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從學生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品德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基礎課程,是小學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課程體現了促進學生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關注、拓展、提升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倡導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實施知、情、行統一的綜合評價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道誠信在待人處世中的重要性,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通過交流,感知誠信的內涵,愿意做誠實守信的人。
三、教學策略設計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交流、溝通、理解、啟發、補充,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時,要給學生以人文的關懷,講究教育的道德性,采取開放式的教學策略、活動化的教學策略、對話式的教學策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四、活動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活動
主要是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調查、交流、回憶、體驗、觀察等。
(二)課堂學習活動
1.設情景,導入新課。
用課件出示小學生誠實事例的動畫片及有關的圖片。
(引導學生觀看,問:你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你是怎樣對待的?對此說一說你的看法。)
小結:像他們這樣,說話、做事不虛假。不隱瞞,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就是誠實守信的表現。誠實守信對我們有什么意義,怎么才能做到誠實守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請你相信我》這一課。
板書課題:《請你相信我》
(2)學習新課
活動一:我信任的人
請看小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一個同學飾演老師,一個同學飾演小玲,一個同學飾演小麗還有三個同學飾演其它同學)
內容是:一個叫小玲的同學平時不重視學習,經常補交作業,受到老師的批評,于是,她為了不再受老師批評,想出一個騙人的方法,她把小麗同學的作業本上的姓名涂去,然后寫上自己的姓名??后來她勇于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不完成作業,雖然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但是一種誠實的表現。人的品質最可貴;涂去別人的姓名,寫上自己的姓名,即使一時沒有受到老師的批評,也不光彩。而且還養成了自欺欺人、不誠實的壞品質,最終害了自己。)
板書:從小時候要求自己誠實守信
小結:浪子回頭金不換,勇于承認錯誤是好的開始,她是我們信得過的人。
讓學生事先回憶在自己交往的人當中,誰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為什么信任他?參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過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寫出來。涉及的人可以是學校里的同學、老師,也可以是父母、親朋好友等。師生共同進行互動交流,感知誠信的內涵。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匯報。在交流的基礎上,大家共同總結,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活動二“悄悄話”信箱
誠信真是那么重要嗎?
請同學們一起來聽《狼來了》的故事
(多媒體出示《狼來了》的故事動畫片和圖片,提問請你認真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在小組里幾個同學說一說,再讓幾個同學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慌的危害真大啊!說慌不單危害別人而且也危害自己。 師:下面同學們回憶一下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對自己不講誠信,給自己帶來的不快或傷害。如某次約定,對方失約;本以為對方說的是真心話,事后發現是謊言;明知是對方做的錯事,他就是不承認等。
讓學生把遇到的類似事情和當時的心情,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這個人的看法寫出來,不要寫上姓名,放進“悄悄話”信箱。然后情學生任意抽出一張閱讀,讀后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
活動三 走進“誠信樂園”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片段。
(出事有關誠實故事的錄像讓同學們觀看,觀看后說一說各自的感受)
小結:通過討論大家都認識到,誠實守信是一個人重要的品質,在原則問題面前,必須以誠實為第一位。同時不能與善意的謊言混為一談。
1.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描繪生活在一個講誠信的“誠信樂園”里,人們之間會怎樣生活和交往,使學生對“誠信樂園”產生向往之情。
2。小組交流;具備什么條件才能走進“誠信樂園”。然后 選出代表匯報,全班共同擬訂“誠信樂園”入園條件。
3。制作誠信卡。請學生根據入園條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進入“誠信樂園”,并根據自己的情況,每人制作一張“誠信卡”,在上面寫上自己的承諾。在班上展示、介紹自己制作的“誠信卡”。
4。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諾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況記錄在卡上。每周末,憑著這張卡“誠信樂園”的人,都將被授予“誠信園民”的稱號。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誠信歌》、齊唱《誠信歌》
(多媒體出示動畫片和歌詞)
五、總結全課。
誠實守信的好品質,是為人之本,需要從小培養。希望大家在平時就要嚴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六、課后延伸活動
1.繼續調查關于誠實守信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訪問身邊的人,請他們舉例談談培養誠實守信品質的重要性。
3.收集有關誠實守信方面的古語、名言、警句等。
4.你認為誠實守信對一個人來說重要嗎?請你舉例說明你的觀點。
5。學了本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可以是對某件事發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談收獲)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六
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2.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體驗法注意問題:讓學生參與活動與體驗。
1.作者簡介《相信未來》是永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時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聽課文錄音,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明確:課文基本結構:1—2節:惡勢力橫行,我們希望破滅,果實被竊。(痛斥現實)第3節:面對著困難,我們信念更強,豪情更濃。(表明信念)第4節:想信未來有人能夠看清歷史,辨明真相。(相信未來)第5節:面對表層的創傷,繼續前進。(任人評說)第6節:相信歷史會給中國的脊梁以公正的評價第7節:點明題旨,發出召喚,為未來努力奮斗。(決心戰斗)
第4節: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明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上面三個句子中,“手指”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與“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曙光”與“溫暖漂亮的筆桿”都是同謂關系。將手指比作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陽的大海,將筆桿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漂亮的筆桿是曙光。全節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撥動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表現形式反復手法的運用是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確:本詩的前三節,都用大致相同的語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來不變的信念,增強了詩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詩歌主旨。
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詩歌的語言表達形式,通過形式體悟內容。
六、組織朗讀,加深體驗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詩文,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七、學生質疑,師生交流組織學生質難問疑,師生共同交流,以加強對本文的體驗與感悟。
由詩而歌,走進詩人相信未來個性高尚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七
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信未來,對未來有信心。接下來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給大家分享《相信未來》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體悟,尋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過誦讀,把握意象,體會本詩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對殘酷的現實,始終不渝的熱愛祖國、相信未來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
1.重點:揣摩詩歌語言,賞析詩歌豐富含蓄的意象。
2.難點:體會詩歌深沉的情感。
誦讀法、品讀賞析法、討論法。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有一首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這首詩就是《相信未來》,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緊接著向學生介紹作者,同時交代清楚詩歌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齊聲誦讀詩歌,給詩歌斷句,標出重讀字詞,并且明確詩歌總體結構。詩人從我怎樣相信未來到為什么相信未來,最后呼吁人們相信未來。這是整體感知的第一步,通過自己的誦讀體驗。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音頻文件,注意朗讀者節奏、語氣、語調的變化,從而體會詩人當時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在整體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我將從詩歌的具體意象入手,讓學生討論意象的運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創設一個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
具體來說就是明確:
第1節中的蜘蛛網、爐臺、余煙、灰燼、美麗的雪花這項意象代表的含義,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荒蕪、窮困和艱難,詩人從艱難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在第2節中學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凝露的枯藤這些意象,從生命由新鮮至黯淡、從熱情到失意、從飽滿到枯竭的過程,了解詩人從人生的苦難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2.接著請學生仔細朗讀第3節,此時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合理斷句。因為不同的讀法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別注意這里運用比喻修辭。教師針對排浪,大海、曙光具體分析它們與手指、手掌、曙光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具體研習能了解這是詩人由真實內心升起的相信未來的信念。
3.在接下來的4-6節朗讀中,教師同樣要求學生從意象的把握上來理解為什么要“相信未來”,從腐爛的皮肉、脊骨這些意象來看清人們內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第4節視角“我”到“她”,她是未來,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就成為了歷史,歷史不可抹去,未來將會做公正的評價,正因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著評定。
4.再次朗讀,加深體驗。在具體的意象分析后,學生已經對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來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即這首詩歌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歌,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真切感受詩人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朗讀之后,學生應該很明顯就能發現詩歌運用了反復手法。
(四)延伸作業
比較閱讀食指的另外一首詩《熱愛生命》,希望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無論人生多么艱辛、命運多么坎坷,我們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未來。
相信未來
食指
描繪現實,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發出召喚,相信未來
以上就是《相信未來》教學設計,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八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1、強記字音:
灰燼()依偎()搖曳()睫()毛瞳()孔惆悵()輕蔑()脊()骨給()予不屈不撓()
2、辨音辨形:
搖曳()—拽()拉睫()毛—捷()報給()予—給()以瞳()孔—潼()關撞()擊—經幢()惆()悵—稠()密—未雨綢()繆—鳥聲啁啾()
要求: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
明確:課文基本結構:
1—2節:
第3節:
第4節:
第5節:
第6節:
第7節:
(一)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
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第1節:蜘蛛網——爐臺——
灰燼的余煙——美麗的雪花——
第2節:紫葡萄——深秋的露水——
鮮花——凝露的枯藤——
第4節:腐爛的皮肉——
第5節:脊骨——
2.比喻的用法:
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二)表現形式
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九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詩人食指及其詩歌創作。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朦朧詩的意境美,并能背誦前三段。
3、尋找路徑進入詩歌的朦朧意象,掌握詩歌中的一些寫作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鑒賞詩句,能夠以自己的語言體會詩歌所蘊藏的內涵。
2、學生能在活動體驗中增強自我的質疑意識和具體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直面困難、熱愛生命的意識。
通過解讀朦朧意象,把握全詩的內涵。
在閱讀鑒賞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活動體驗、品讀鑒賞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課前準備:每位同學拿出一張白紙。(將課堂中對于詩歌的所思所想簡單地記錄下來)
二、課堂導入:
什么是詩?
有人說是情人與大海。有人說是星空與云彩。
其實,詩是什么,誰也說不清楚;可是當我們在詩的王國尋尋覓覓之時,當我們在繆斯的天空流連忘返之時,我們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其實詩,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青春的情懷。
(以下ppt演示)
25歲,海子,一個向往大海卻永遠無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詩人,懷著愛,深情地歌唱著:“愿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4歲,中國現代詩壇最富才情的詩人徐志摩,懷著“真”“愛”“美”,在夕陽下的康橋邊淺唱低吟:“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23歲,拜倫,一個游子,一個讓多少個世紀以后的人們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寫下了長篇敘事詩《哈羅爾德游記》,他向世人宣稱:“早晨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成名,成了詩壇上的拿破侖”。
22歲,黑塞高唱著《浪漫之歌》,“在悲劇百出的年代里,極為真摯地屬守天職,成功地握起了為真正人道主義而戰的武器”,成為“最后的騎士”。
21歲,雪萊以哲人的姿態吟哦著:“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滾滾而來,詩情如萬物勃勃生長,著名敘事長詩《麥布女王》由此誕生。
20歲,食指以他的青春與熱情在那個陰云密布的時代,往人們的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三、知人論世(部分ppt演示)
1、食指簡介 (先由學生談談對食指的了解)
《相信未來》是永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
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如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四、初步感受,朗讀生疑
1、請學生自由誦讀,注意如何才能讀準詩歌的節奏,讀出感情,讀出意味來。提醒學生重點朗讀詩歌的第三小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支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2、第三節是詩歌的難點,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討論朗讀的方式。讀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支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讀法二: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支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明確:兩種讀法教師先不予以作判斷,尊重學生初步的學習所得。)
五、意象解讀
1、請學生仔細閱讀第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詩歌的理解,教師適當引導)
明確:
第1節:蜘蛛網——黑暗勢力
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又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5節: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的
第6節: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2、探討第3節前三句的斷句及理由?請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1)找出第三節的意象?
明確:兩種不同的朗讀方式實質上反映出了兩種不同的理解。問題的關鍵最終應落實到對意象的理解。第一種讀法:意象是:“手”、“排浪”、“曙光”、“筆桿”。第二種讀法:意象是:“手指”、“排浪”、“手掌”、“曙光”、“筆桿”。
(2)請學生想象“排浪”的特點,“手”與“手指”哪個更符合“排浪”的特點?(同樣“手”與“手掌”哪個更符合“大海”的特點?)
明確:“排浪”一道一道向天邊涌去,浪線看起來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積感與體積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3)“曙光”與“筆桿”有沒有相似點?
明確:感受陽光射入窗戶的感覺,看起來就像一根根,長長的筆直的“筆桿”。
六、示范朗讀體驗,主旨探討
聽示范錄音,體會詩歌的節奏以及反復手法的運用。
明確:反復手法的運用是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詩的前三節,都用大致相同的語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來不變的信念,增強了詩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詩歌主旨。作者這樣反復強調,在那種灰色的年代里,需要超乎尋常的勇氣和膽識。
整體感受詩歌,探討詩歌的主旨。
明確:《相信未來》是食指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終極表現。而并不是像江青所說的屬于“灰色”。詩人是以熱愛生命作為思想內核,所以他堅定地相信未來,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撥開歷史風塵”,“看透歲月篇章”,最終獲得一個“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詩歌主旨,教師應從精神價值層面上加以引導。
七、多形式朗讀,加深對詩歌的體驗
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誦詩歌,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男生、女生、齊讀等,視教學時間而定),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加深對文意的理解;激發學生發出青春的吶喊。
八、學生小結課堂
充分利用課前準備的白紙,請一到兩位學生小結課堂。
九、課后拓展
背誦詩歌一至三小節,參照詩歌的一二節,訪寫一小節。要求盡量切合詩歌的感情基調。寫完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食指經典詩歌賞析
食指詩四首:
一、世紀末的中國詩人
添加些我們無用的尸骨做干柴
經寒冬的狂風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幟迎風抖動
化苦難的生活為藝術的神奇
凈化被金錢異化了的靈魂
如此我便沒有虛度
自幼追求藝術的一生
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雄偉的汽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
我雙眼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
風箏的線繩就在媽媽手中。
線繩繃得太緊了,就要扯斷了,
我不得不把頭探出車廂的窗欞。
直到這時,直到這時候,
我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
——一陣陣告別的聲浪,
就要卷走車站;
北京在我的腳下,
已經緩緩地移動。
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領,
然后對她大聲地叫喊:
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
終于抓住了什么東西,
管他是誰的手,不能松,
因為這是我的北京,
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三、命運
好的聲望是永遠找不開的鈔票,
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
如果事實真是這樣的話,
我愿在單調的海洋上終生摸索漂泊。
哪兒找得到結實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頭四處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門前,
能得到一點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輾轉飄零的枯葉,
我的未來是抽不出鋒芒的青稞;
如果命運真是這樣的話,
我愿為野生的荊棘高歌。
哪怕荊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樣的血漿火一樣地燃燒著,
掙扎著爬進喧鬧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四、熱愛生命
也許我瘦弱的身軀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
那請在凄風苦雨中聽我的聲音,
仍在反復地低語:熱愛生命。
也許經過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還要平靜。
那請去墓地尋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著:熱愛生命。
我下決心:用痛苦來做砝碼,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稱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
要后代以我為榜樣:熱愛生命。
的確,我十分珍愛屬于我的
那條曲曲彎彎的荒槽野徑,
正是通過這條曲折的小路,
我才認識到如此艱辛的人生。
我流浪兒般的赤著雙腳走來,
深感到途程上頑石棱角的堅硬,
再加上那一叢叢攔路的荊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著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風雪中的饑餓寒冷,
和夏天毒日頭烈火一般的灼熱,
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絲溫情。
但我有著向舊勢力挑戰的個性,
雖是歷經挫敗,我絕不輕從。
我能頑強地活著,活到現在,
就在于: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我相信教案設計篇十
1、知道講誠信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說到做到。知道誠信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2、對不誠不信的行為表現出不滿和憤怒,對自己的失信感到內疚和自責。愿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愿意為建造誠信社會盡力。
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說話真實,待人真誠,說到做到。
1、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
2、讓學生知道言而無信的人會給對方帶來不悅,失去別人的信任。
3、通過交流,感知誠信的內涵,愿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1、學生收集相關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師準備課件創設情境。
3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課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場景,學生觀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師小結引入下一環節:是啊,剛才你們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們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吧。
三、互動討論,交流,理解誠信的內涵
1、說一說:回憶在自己的交往的人當中,誰是自己是信任的人?舉例說說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導學生說出信任的原因多樣化:比如坦率、有借有還、說話算話、誠實、不撒謊……
涉及的'人可以是學校里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過提供的范例和討論,完成表格填寫。
我信得過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4、全班匯報:相機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明白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5、小結,理解信任的內涵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6、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誠信的內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個能得到別人信任的人嗎?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進?體會待人真誠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總結
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