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一
劉胡蘭,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小年紀,便對黑暗的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山西人民開展救亡運動,文水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從此,劉胡蘭開始逐步接觸革命道理。劉胡蘭積極參加村里的抗日兒童團,為八路軍站崗、放哨、送情報。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閻錫山部隊占領了文水縣城,解放區軍民被迫拿起武器,保衛抗戰勝利果實。1945年11月,劉胡蘭參加了文水縣黨組織舉辦的婦女訓練班。40多天的學習,使她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階級覺悟有了進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擔任云周西村婦救會秘書,與黨員一起,發動群眾斗地主、送公糧、做軍鞋,動員青年報名參軍。1946年6月,她被批準為中共候補黨員。這一年,她才14歲。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進犯文水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大部分同志轉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堅持斗爭。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她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眾掩埋糧食,并配合武工隊鎮壓了反動村長。
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捕。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說:“怕死不當共產黨!”敵人沒有辦法,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當場鍘死。但她毫不畏懼,從容地躺在鍘刀下,壯烈犧牲,年僅15歲。
1947年3月下旬,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陜北途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匯報了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她是黨員嗎?”任弼時說:“是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才15歲。”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二
看紅色經典,講英雄故事,說起英雄,我最先想起的是邱少云,對于邱少云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但我還是要講一講。
1951年3月,邱少云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消滅盤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軍,把戰線向南推進。
10月11日夜,部隊組織500余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潛伏前,邱少云向黨支部遞交了人黨申請書,寫道:“寧愿自己犧牲,決不暴露目標,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愿獻出自己的一切。”10月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直至壯烈犧牲。反擊部隊在邱少云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廳中,有一支普通的鋼槍。它的槍托已被燒成了炭黑色,但槍身卻依然完整。這里還展示著一塊巴掌大小的軍衣殘片,曾經緊貼在烈士的胸口。烈火雖然吞噬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卻留下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邱少云。
除了邱少云,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英雄。雖然我們不用像他們一樣奔赴戰場,但我們應該學習“對黨忠誠、嚴守紀律、顧全大局、勇于擔當”的少云精神。
革命先烈們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不畏艱難險阻、愛國愛黨愛家。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新青年,應以革命前輩為榜樣,時刻激勵自己,將他們的精神繼承發揚,不忘初心和使命,爭做新時代好青年。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三
演講稿應由本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書寫,以下僅供參考,請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撰寫。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紅色經典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1949年,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名叫張思德的青年,他是一名普通的農民,但是他卻有著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
張思德加入了新中國的建設隊伍,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民。他每天都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滿足,他始終保持著一份謙虛和努力的態度。
有一天,張思德在田里干活時,突然發現了一棵被砍倒的大樹,樹干上有一個洞。他好奇地走近一看,發現洞里有一只小松鼠正在啃食樹皮。他心里一動,想到小松鼠可能是因為饑餓而啃食樹皮。于是,他決定為小松鼠找一些食物。
他四處尋找食物,最終找到了一些松子和堅果。他將它們放在小松鼠面前,小松鼠開心地啃食起來。張思德看到這一幕,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他想到,自己能夠幫助小松鼠,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更是一種行動。只有真正為人民服務,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能夠為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個故事:為人民服務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行動。只有真正為人民服務,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謝謝大家!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四
劉胡蘭,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小年紀,便對黑暗的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山西人民開展救亡運動,文水縣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從此,劉胡蘭開始逐步接觸革命道理,懂得了一個人怎樣才能活得有價值,死得有意義。
劉胡蘭積極參加村里的抗日兒童團,和小伙伴一起為八路軍站崗,放哨,送情報。有一次,八路軍包圍了敵軍一個團,縣婦女部長奉命組織民兵擔架隊支援前線。劉胡蘭和幾名婦女也要支前。部隊首長勸她們:“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險。”劉胡蘭果敢地回答:“戰士們都不怕,我們是女民兵,也不怕。”她們在前線表現得十分勇敢,不僅為傷員包扎傷口,還幫助戰士們運送彈藥,一直忙到天黑,戰斗結束才撤回來。這時的劉胡蘭才13歲。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閻錫山部隊占領了文水縣城解放區軍民被迫拿起武器,保衛勝利果實。劉胡蘭在斗爭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成長,于1946年6月被批準為中央候補黨員。這一年,她才14歲。
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說:“怕死不當共產黨!”敵人沒有辦法,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當場鍘死。但她毫不畏懼,從容地躺在鍘刀下。她以短暫的青春年華,譜寫出永生的詩篇,以不朽的精神,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陜北途中,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匯報了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問:“她是黨員嗎?”任弼時說:“是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才15歲。”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
在黨史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生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是無數個像劉胡蘭一樣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所有為新中國英勇奮戰,獻出生命的英雄,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五
我為大家演講的故事叫《生死不渝的信仰》。毛澤東同志稱他是”以身殉國,不亦偉乎”的人民英雄,葉劍英同志將其與文天祥并列,他就是革命先烈——方志敏。
1935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賣,方志敏在皖浙贛交界處的不幸被捕。敵人把戴著手銬腳鐐的方志敏帶到了臺上“示眾”,方志敏昂首挺立,正氣浩然。上饒的群眾看著不幸落在敵人手中的方志敏,都心情沉重,他們低下了頭,暗暗落淚。敵軍官氣焰囂張,在臺上喊起了反共口號。但臺下無人響應,“慶祝大會”草草收場。
敵人把方志敏押送去南昌,途中經過他的家鄉弋陽縣。敵人想在弋陽開一個“慶祝大會”。可是,憤怒的幾千名弋陽百姓個個手拿鋤頭、木棍、扁擔,聚集在公路兩旁,準備搶回方志敏。敵人慌忙把方志敏押進裝甲車,驚慌逃走。方志敏趁著敵人手忙腳亂,繼續大聲喊道:“希望你們繼續我未完成的事業,努力奮斗!”從上饒到弋陽,再到南昌,敵人的三次“慶祝大會”都沒開成。
蔣介石獲悉方志敏被抓到了,立即密令要千方百計勸降方志敏。面對敵人的嚴刑與誘降,方志敏始終大義凜然,冷靜面對:“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6歲。
方志敏短暫的一生,是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一生,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品德,必將永載史冊。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六
好的,以下是一篇關于紅色經典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聽眾,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于紅色經典的故事。這個故事叫做《紅色的海洋》,它講述了一個關于革命年代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中國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為了拯救祖國,無數英雄兒女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們用自己的血和生命,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共產黨員,他叫做李明。他是一個充滿激情和信仰的人,他堅信只有革命才能讓祖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他帶領著一支小隊伍,在深山老林中穿梭,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在一次突襲中,李明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始終沒有屈服。相反,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并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革命的勝利。
最終,李明和他的戰友們用自己的血和生命,成功地領導了革命,推翻了反動派的統治,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紅色是革命的象征,它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在革命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堅定信仰,勇于犧牲,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革命的勝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革命的勝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大家!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七
講紅色故事、做強國少年!今天我要講一個女英雄——劉胡蘭的故事。
1932年,劉胡蘭出生在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抗戰爆發后,云周西村被當地的人們稱為”小延安”,劉胡蘭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宣傳革命道理和黨的政策。
1946年6月她被批準為中共候補黨員。
六個民兵。敵人指著鍘刀說:”不說,也鍘死你!劉胡蘭挺起胸膛說:”要殺要砍由你們,怕死不是共產黨員!”她迎著呼呼的北風,踏著烈士的鮮血,走到鍘刀跟前。劉胡蘭光榮地犧牲了。那年她才十五歲。
毛澤東主席聽到這個消息,親筆寫了挽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1947年8月1日劉胡蘭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劉胡蘭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永遠鼓舞和激勵著我們。身為中國人,我們要時刻銘記先輩的教導,勤奮學習、立志成才。讓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譜寫新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嶄新篇章。
學生紅色故事演講視頻篇八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狼牙山五壯士視死如歸、寧死不屈,他們用生命為我們普寫了一首壯美的詩篇。
1941年9月的秋天,日寇集中兵力準備向我晉察冀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七連奉命在狼牙山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七連決定轉移到龍王廟作為根據地,他們就把掩護群眾和連隊的任務交給了六班,七連六班有五名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他們個個英勇善戰,不怕犧牲。五位戰士勝利完成掩護任務,準備轉移時,在他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另一條則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他們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條路。
他們一邊痛擊敵人,避免敵人追上來,一邊還要把敵人引到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里的地勢非常巍峨險峻,他們就利用狼牙山的地勢把敵人一個個的打下去。最后他們把子彈全部打光,沒武器可以攻擊敵人時,班長馬寶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大石頭攻擊敵人,石頭就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敵人紛紛被擊落山谷。又一群敵人沖了下來,班長馬寶玉扔出腰間最后一顆手榴彈,在敵群中炸開了花。戰士們屹立在狼牙山的頂峰,他們眺望著大部隊已經走向遠方時,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狼牙山上響起了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他們用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首壯美的詩篇。
五位壯士英勇跳崖后,爬上崖頭的日軍面對五勇士跳崖處。隨著指揮官的口令,整整齊齊地排成幾列,恭恭敬敬的三鞠躬,這群皇軍武士終于發現和他們三千多人激戰一天的八路軍僅僅只有五人,他們震驚之余,完全被我中華勇士捐軀殉國的精神折服了。
五勇士是忠誠、愛國愛黨,至死不渝;五位勇士是忘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他們用寸寸鮮血換來了我們片片的山河,他們用生命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要學習五勇士不畏艱險的精神,在學習中遇困難時堅決不退縮,努力去面對困難。我還要學習五勇士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他人的精神。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班集體,積極維護我們的班級榮譽,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做新時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