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學生教師崗前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在我講課之前,指導老師曾告誡過我:“不要一味的相信學生,不要對學生過分的好,不然以后你的課會很難上下去”。剛開始的自己還不以為然,以自己的方式上課。但這個星期癥狀接踵而至,幾個班出現的狀況大致相同,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活躍分子們太過活躍,導致課堂紀律十分混亂,自己的教學思路也會暫時出現短路的狀況,使得整堂課的教學任務不能完成,而這些活躍分子恰恰是課余時間把你當做好朋友的孩子,所以在如何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上我自己也是絞盡了腦汁:如果距離過近,自己的威嚴就會蕩然無存,過遠則會與學生們產生距離。對于我而言,要想掌握好、拿捏好這個分寸還是十分不容易的。我自己也在不斷地向指導老師請教,也在不斷向其他老師學習,也在大量閱讀教育類的書籍,也在慢慢地摸索改進。以下是自己摸索出的幾條經驗,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教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較強。他們認為自己做什么都要自由,而課堂教學禁錮了他們所謂的“自由”。所以針對這一方面,我認為要盡量維護學生的尊嚴,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而不是因為他們犯錯而去訓斥,甚至打罵他們,這樣做會加重學生的叛逆心理,更加不愿意學習,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的結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待學生要多一些尊重與關愛。
作為實習生,我很慶幸我還很年輕,給學生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他們的年齡相仿,這就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使我能夠很容易地和學生們相處,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的狀況,沒有什么所謂的代溝。然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平等地對待學生,作為實習生的我更容易放下老師的身段去平等地和學生對話,也正是因為這樣,我能很快地和學生們熟絡起來。
老師的語言是一門偉大的藝術,上課時和課下時的語言應該要區分開。上課時要嚴肅、認真,要有威嚴,而下課時則要溫柔體貼,這樣嚴慈相濟、軟硬兼施,學生才會更尊重你,愛戴你,慢慢也會掌握好分寸。以前的我上課時不懂得運用語言的藝術,直到我去聽我的指導老師的課,才慢慢領悟到上課時必須要有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握語言的藝術。
通過這幾周的教學,我從一開始對教學時間把握不恰當,到現在能夠較為合理的把握時間,可謂多次練習,實屬不易。以前上課,不是慢了就是快了,總是把握不了合適的度?,F在的我,有了較多的教學經驗,對教學時間的把握較為合理了,就是不看表,大約也知道還能剩下多長時間。這就是我最大的一個進步之處。我也相信未來的我會越來越好。
似乎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需要我們一步步慢慢的探索、改正,并且相信自己能夠做好。
路在腳下,夢在前方,加油!
大學生教師崗前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新的一輪開始了,正常的開例會,開完例會緊接著是數學教研活動,我們這次的教研活動主題是“如何聽課”,教師間的聽課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而且聽課往往是年輕的教師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第一步。那到我們底應“聽”些什么呢?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一節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型的不同,課的結構也不同。新教師在聽課時,第一要看經驗豐富的教師是怎樣安排課堂結構的,教學目標在何時采用何種方式呈現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怎樣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有意識地從認知結構中提取相關的舊知識,并激活舊知識;第三是了解怎樣創設教學情境,怎樣導入新課的教學。除了注意每個環節的實現方式,還要注意課堂時間的安排,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出現一節課“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的不合理狀況,使課堂結構顯得不夠嚴謹。
一節課重要的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掌握了沒有,學生的掌握情況標志著這節課的是否成功。聽課時就要聽經驗豐富的教師是怎樣聯系學生已有知識來舉例說明,化難為易,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這些往往是他們積累多年教學經驗的所得,值得我們借鑒,值得我們學習。
從一節完整的課說來,板書清晰,重點突出,要做到層次分明、主次清晰。此外,板書還具有訓練學生的隨意注意的主動性,便于課堂小結和課后復習等功能。
教學媒體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恰當運用媒體,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體運用的時候,要恰當好處,掌握分寸。所以聽課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看人家是如何選擇媒體的、運用是否行之有效。
課堂的氣氛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氛圍。如果一節課課堂氛圍是和諧融洽的,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創設一種愉悅、和諧、充滿人文情懷的課堂氛圍。那么我們聽課的時候要聽教師是通過何種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是以激情感染學生,還是用親切的語言鼓舞學生?這些都是新教師聽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教學細節,往往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流露,有經驗的教師舉手投足間都能體現出優良的教育意圖,一個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青年教師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費潛在的教育資源。對學習有困難的那部分學生有經驗的老師會經常用“試試看”、“還沒準備好?”“還有沒有要補充的”、“還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的言語,讓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真心關愛,體現了面向全體,以人為本的真諦。
一節課聽完了,哪怕從整體上來看是失敗的,只要我們認真去捕捉,至少都會有一兩個閃光點。我們在聽課時,一定要首先抱著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要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于去發現人家課堂上的每一點閃光之處,虛心學習。
聽課后,要認真思考。一節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準。教師對教材為何這樣處理?換成自己該如何處理?教師是怎樣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自己應怎樣對“閃光點”活學活用?思考之后,和自己的備課思路進行對比分析,大膽地去粗取精,揚長避短,寫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教案,并付諸實施。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學到了很多東西,對自己的教學方面有提高,也知道以后再聽課知道哪些是側重點,希望這些可以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