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一
( 第1—2課時)
一、閱讀材料
1. 我們每天都和漢字打交道,你是否感到漢字很有趣呢?讓我們圍繞漢字的有趣,開展下列活動。在開展活動前,認真閱讀提供的材料,并從中受到啟發。
2.學生閱讀材料。
3.學習生字。
4.簡單談談體會。
二、制定計劃
1.讀活動建議。
2.讓學生補充建議。
3.讓學生選擇活動,自由組合小組(7—8人為宜)
小組一: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迷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
小組二: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或笑話,和同學交流。
小組三: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4.指導學生寫活動計劃。
活動計劃一般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活動結束后選擇展示活動成果的方式。
舉例:(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小學部)
5.交流活動方案。
(第3—4課時)
活動準備:
1.閱讀教材/有趣漢字/閱讀材料。各小組商討活動方案,進一步明確活動的要求。
2.各小組由小組長負責按計劃開展活動,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條件與說明,如聯系社區的圖書館,開放學校的圖書室,號召學生借用圖書等。學校有計算機房的,要定時給學生開放時間,并有教師監管。
3.各小組搜集資料后,在小組內交流,并整理與優化資料,選出優秀作品,指派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準備好交流的方式,如制作幻燈、課件、網頁、展示板。小組可以邀請課外輔導員做指導。
課內活動:
(精心布置教室,創設濃厚的漢字氛圍。以小組為單位圓型圍坐,各小組推薦主持人。)
一、引言:
同學們,通過我們這段綜合性學習,你們一定搜集了很多有關漢字的資料,對漢字有了深刻地了解了吧!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你們的成果。
二、各小組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其他小組可以參與)
【漢字字謎小組】猜字謎是學生喜愛的游戲。開展這項活動重在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勵學生把活動設計得有趣味,吸引同學,如,制作燈謎、舉辦猜字謎游園會、設置字謎擂臺、猜字謎接力賽等。謎面的形式多樣,有文字謎、畫謎、動作謎等。活動要有層次,可以分成猜課本上的字謎、搜集和猜課本外的字謎、自編字謎互相猜等幾個階段展開。漢字字數眾多,字謎也比較難猜,對猜出來的字要求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過程。有時還需要教師舉例說明思考的方法。在自編字謎時,鼓勵學生一字多編,活躍思維。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二
1課時
欣賞評述
1、引導學生利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漢字。
2、鼓勵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多思考。
3、欣賞并了解我們的古代的象形文字。
1、是否掌握了一些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字規律。
2、是否能在制作方法上有創新。
3、是否對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
課本、多媒體、繪畫工具
1、導入:我們的祖先,充滿了智慧,他們從日月山河的形狀中得到了啟發,創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2、新授:象形文字是現代各種文字產生之前,古代人類用以記錄和交流的圖形符號,是人類文字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現代漢字是直接從象形文字發展演化而來的。漢字經歷了象形文、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及真書等字體演化,秦代小篆以前稱為古字,漢代隸書以后稱為今字,古字中象形的因素占著極大的比例,越是古老象形的因素越多。
3、作品賞析:分析課本中的圖片
表揚優秀作業
學生回家多看一些資料,尋找可以辨認的象形文字,增進對傳統文化的情感。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中國古代象形文字造型的美感,了解漢字的起源,演化過程及特點;通過感受漢字文化,體驗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運用.2學習中國畫水墨技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仔細觀察,大膽想象和創造.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驗用水墨畫表現有趣的漢字.教學難點:
根據漢字”象形”的特點,展開想象.資料準備:
毛筆,墨,顏料,宣紙,等.教學過程:
1了解漢字演變
3學習體驗
教師示范:首先,出示教師作品,請同學們說說,像這樣的畫是怎么創作出來的。學生回答后,教師按構思,書寫,添畫三個步驟現場示范。
學生反饋:展示幾幅學生作品,學生欣賞后談談自己的構思,簡單說說想畫什么,怎么畫。
教師提出作品要求,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漢字,創作一幅新穎有趣的漢字畫,看誰最有創意,與眾不同。
4學生作業
學生作業時教師巡視指導,一定要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創作,在一種游戲的情景中快樂創作,把豐富的色彩帶入中國水墨畫中。至此,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加深了對中國漢字的理解,感受體驗了中國水墨漢字的獨特韻味。
5展示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啟發學生自評,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
6拓展
教師出示西班牙大師米羅的抽象畫,將學生作品與大師作品比較。在表揚學生的同時,還要告訴他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漢字藝術源遠流長。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四
1、了解猜字謎的方法,學習編寫字謎,并能熟練運用編字謎的方法進行漢字的識記。
2、積累諧音歇后語,并能恰當的應用,使語言表達更風趣、幽默。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發揮個人特長,采用多種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4、通過猜字謎、找諧音歇后語、了解漢字起源等感受其趣,并從中感受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魅力所在,從而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1、制作課件。
2、充分了解學生的各組學習情況,并進行必要的指導。使各小組在研究內容上盡量不要重復。
1、制作展示用的課件、手抄報、電子小報等材料。
2、編排相聲。
3、練習講故事。
4、準備展示所用的圖片等。
(一)字謎大擂臺。
1.教師引言:首先,我們從字謎小組開始。哪一組進行了字謎的收集整理?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收獲和其中的樂趣。
問組長:你們一共搜集到了多少字謎?
今天打算給大家展示多少個呢?
2、現場采訪: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猜謎的經驗,好嗎?
3、老師結合學生總結,歸納出幾種猜字謎的方法。
(組合法、象形法、意會法、綜合法)
4、他們小組不僅搜集了很多字謎,還自己編了一些字謎,請他們給大家展示一下:談談自己編字謎的體會。
出幾個自己遍的字謎:1、喜上眉梢。(聲)
2、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3、木字頭上兩只角。(米)
5、這個小組經過研究,有自己的收獲,通過交流我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運用編字謎的方法學習漢字,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請大家學習他們的方法,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90頁的生字,看誰編的好。給10秒鐘思考。
6、誰準備好了,說出你的謎面,讓大家猜一猜你編的是哪個字,好嗎?
7、編字謎是一種識字的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比如大家看這一組字有什么特點?(駿馬、英俊、竣工、峻峭)
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漢字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字?
8、跟著字謎小組我們不但猜了字謎還學習了編字謎。
(二)諧音俱樂部
1.教師談話:接下來,讓我們進入諧音俱樂部,繼續感受漢字帶給我們帶來的樂趣。請第二小組展示。
3、學生表演相聲:《歇后語》
4、你們的表演很成功,能給大家講講你們組的活動過程嗎?
5、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想不想知道大家聽得怎么樣?測試一下,你們把剛才說的歇后語說出前半部分,看大家能不能說出后半部分。好嗎?謝謝他們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有關歇后語的知識。
6、老師這里也找到了幾句,大家看看,你知道他們什么意思嗎?
*肚子里撐船——內行(航)
*三歲娃娃學琵琶——談(彈)何容易
*梁山上的軍師——無(吳)用
8、老師這里有幾個句子,看看你能把剛才這幾句歇后語用上嗎?自己讀讀試著填填。
*別看小王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可對于維修電器,那可是( )。 *要想說動劉老師采納我們的建議,那可是( )。
*只注重穿著打扮而沒有知識的人,將來到社會上只能是( )。
9、這些句子加上了歇后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嗎?
(對了,恰當的運用歇后語可以使我們的文章變得更加幽默、風趣。)
10、他們小組還有收獲,愿意為大家繼續展示。
諧音對聯的小故事:
明朝的解縉,江西吉水人,自幼有”神童”之稱。有一次,一個權臣在宴會上蓄意當眾譏笑他,出了上聯要他對下聯: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應口對道: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宴席上,眾人暗自好笑,羞得那官老爺無地自容。
(諧音笑話)——“豬肝和耳朵”的故事。
用掌聲感謝諧音小組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起源大揭秘
2、講秦國帥為我們講有關《漢字的起源》。
提問:漢字是倉頡一個人造的嗎?那是誰創造的?(千百萬勞動人民) 有多長的歷史?(近4000年的歷史)
師小結:是啊!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造的。是千百萬勞動人民在勞動中創造了漢字,距今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真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3、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課本上《“冊”“典”“刪”的來歷》就是一個例子。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找生介紹“曌”字)
我們都感受到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幅畫。它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驕傲、自豪。難怪有人把中國漢字稱為“中國的第五大奇跡”。
讓我們帶著對漢字的喜愛之情繼續我們的漢字之旅,進入快樂大本營。
(四)快樂大本營
1、咱們班還有兩個小隊很有創新精神,他們獨辟蹊徑,從其他方面感受到了漢字的有趣,我們請他們為我們展示一下。
2、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講有關漢字的故事。
看圖識字 天心取米 金圣嘆上當 寶塔詩 藏頭詩
2、老師跟你們的感受是一樣的,我也越來越喜愛漢字,并為它的博大精深而折服,“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首詩,一個故事,一塊活的化石。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后,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里。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五
背景說明:漢字的產生及發展時間非常長,因此有很多演變以及不解之謎。我們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五年的語文知識了,認識了多少的漢字,但是有很多漢字中蘊藏的內涵我們還是不很清楚。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多方面的了解。
課題的意義與價值:漢字歷史悠久,因此不僅在我們的國家文字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不解之謎,并且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文字產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我國的文字發展過程中,也有很多變遷產生了很多有意思的變化。因此,對我們的祖國文字進行更多地了解調查,能夠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會更有興趣。
(一)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文字的起源、發展和變化的了解,更深入地對文字的內涵有所了解,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文字的作用,掌握文字的一些擴展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經歷研究的過程。
(2)學生通過研究活動培養自主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學生通過和小組同伴的協作互助經歷合作學習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專題學習面向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學生有了初步的上網搜集信息進行學習的能力,具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對新事物和新知識有著較強烈的求知欲望,特別是對生活中的漢字有著濃厚的興趣。
文獻調研法:通過搜索網絡和圖書報刊、雜志等資源,進行文獻學習。2.推薦研究步驟
(1)第1~2周,信息收集階段,通過各種新渠道了解有關生活中漢字起源和演變的情況。
(2)第3~7周,小組組織一個有關文字知識的專題講座,由小組中推舉同學主講。
3.學習進度安排
(1)第1周,組成小組,提交活動設計方案。 (2)第2周,開始自主活動。
(3)第3~4周,綜合實踐研究實施階段。
(4)第5周,綜合實踐總結階段,撰寫漢字起源、漢字發展、諧音趣聞等專題報告。
(5)第6周,綜合實踐匯報階段。 (6)第7周,評價和反思階段。 4.成果要求
在本學期的綜合實踐學習中,每個小組都要提交下面的作品: (1)實施計劃:以word文檔形式提交。
(2)開題報告:演示文稿。
以過程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為主。
1。根據主題教師提供的資源: (1)文字領域的老師及相關人員。 (2)電腦、網絡等技術支持。 2。學生自行準備的資源:
(1)照相機、攝像機、電腦等記錄設備。 (2)文獻性雜志、生活雜志等資料。 (3)必要的基礎知識學習。
在專題學習結束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小組長評價、小組組員互評、個人自評等方面。教師要對本專題學習內容和各項目標完成情況加以總結。
具體評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專題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 (2)專題知識的掌握程度; (3)研究方法和策略是否得當; (4)各項成果是否如期保質完成; (5)創造性見解的提出。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六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它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負載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優勢,長期承擔著人們用書面語言交流思想的任務;它生發出書法、篆刻等獨特的藝術。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教材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歷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培養學會生熱愛漢字的熱情。
1。 了解漢字的產生、發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
2。 了解漢字的形意來源。使學生感受到平時在語文課上學習的枯燥的漢
字,不但寓意深遠,而且具有趣味性。
3。 了解書畫同源,能夠把漢字變成具有趣味性和美感的中國畫。
了解漢字的形意來源,感受蘊含在漢字中的智慧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利用漢字的形與意,發揮想象力創作國畫作品。
這節課課堂效果較好,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氛圍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能積極主動的去表現創造,這節課大部分學生作品很有創造性,很有個性;只有少部分學生眼高手低,表現起來力不從心,效果不理想。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我們上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深入挖掘教材,創造性的用好新教材。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與學生互換角色,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才會避免牽著學生走,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讓他們說他們想說的話,畫他們想畫的畫,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七
1、引導學生利用圖畫有趣的漢字的形式來表現漢字。
2、鼓勵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多思考有趣的漢字。
3、欣賞并了解我們中國的古代的象形文字有趣的漢字。
1、是否掌握了一些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字規律。
2、是否能在制作方法上有創新。有趣的漢字
3、是否對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
一、游戲導入
1、師: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連線游戲。在黑板上有兩種漢字,一種是我國古代發現最早的漢字——甲骨文,一種是我們現代的簡體漢字,你們能找出相同的字嗎?將它們進行連線。
2、指名學生到黑板前進行連線。
3、師:我國早期的漢字多以形似為主,一個字就像一幅小孩畫的畫,雖然有的很復雜難寫,但是以我們現在的欣賞角度來說卻很有趣。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漢字》
4、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看書p16的中國畫《農家樂》,提出問題:在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字?
指名學生回答
2、欣賞書中學生作品,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作品,為什么?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師:將漢字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是不是很有趣呢?看到這些有趣的作品,老師也想畫一幅了。
我想畫一個傍晚一位漁夫在海面上打魚的情景,你們覺得可以把哪些漢字畫在畫面里?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八
本組教材圍繞著“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同時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本課的內容有《字謎七則》、《有趣的諧音》、《倉頡造字》和《“冊”“典”“刪”的來歷》。《字謎七則》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有趣,初步認識字形往往表示著一定的意義。《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倉頡造字》和《“冊”“典”“刪”的來歷》主要讓學生了解到:沒有文字非常不便;漢字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最早的漢字是從模擬事物的形狀開始創造的;以及漢字的來歷;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猜字謎、讀對聯的活動,感受漢字的有趣現象,嘗試編字謎,增強熱愛漢字文化的情感。
2.通過了解漢字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
3. 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漢字的來歷,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4. 通過學習,能增進對漢字的了解,感受漢字的美,激發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5.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
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分組按要求準備有關字謎、諧音的資料。
2.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目標
1.上節課我們一起制訂了《暢游漢字王國》的活動計劃,根據分工,每個小組都承擔了具體的任務,大家完成了嗎?游覽了 “漢字王國”,一定有很多收獲。這一節我們進行展示、交流,相信同學們會體味出更多的妙趣。
2.板書課題。
二、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活動一:有趣的小字謎
1.出示教材中的字謎。(課件出示)
2.小組代表出示小組成員搜集整理的字謎,并宣
布競猜規則,開展競猜比賽,教師做好組織。
3.自編字謎。
活動二:猜歇后語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猜字謎,編字謎等活動,感受了漢字的神奇和有趣。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還創造了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幽默的口頭語言,那就是“歇后語”。
1.課件出示歇后語前半句。
2.學友猜歇后語后半句。師傅找出其中的諧音,并談談歇后語的作用。(諧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產生辭趣。它有著雙關語義,既富有幽默色彩,又飽含哲理,余味無窮。)
3.公布歇后語答案。
4.課件出示歇后語小知識。
5.師友在全班匯報: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語,相互出題競猜。
6.教師也可積極參加,并能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
7.小結活動:歇后語是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學習。
活動三:讀諧音小笑話
1.學生自由讀故事。
2.指名師友讀故事。
3.說說送禮人可笑在哪里?這個笑話讓你明白了什么?
4.學生交流所搜集到的有關諧音小笑話的資料。
5.教師小結活動: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鬧笑話。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展示,我們猜了字謎,了解到諧音的表現形式很多,有歇后語、笑話、古詩、對聯等,感受到諧音的神奇與有趣。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搜集更多有關諧音現象的資料,來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
【設計意圖:教師總結拓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也為下一個活動做好準備。】
一、談話導入新課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進行了猜字謎、有趣的諧音活動,從中我們感受到漢字很有趣。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有趣的漢字是怎么來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漢字的來歷。
二、 閱讀材料,了解漢字來歷。
1.提出閱讀要求:
a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倉頡造字》這個傳說。
b “冊”“典”“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c 除了倉頡造字傳說,你還知道哪些漢字起源的故事和傳說?
d 你搜集到哪些漢字的來歷?
2.快速讀課文,組內師友討論交流。
3.推薦代表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4.教師補充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課件出示)
5.學生談收獲體會。
三、總結回顧。擴展延伸。
1.總結回顧;同學們,通過學習,你們收獲了很多,對漢字的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識增進不少,更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2.擴展延伸:把搜集的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起源故事、傳說及一些漢字的來歷整理歸類,出一期黑板報。(課件出示)
板書設計
有趣的漢字
奇妙的字謎 傳統的文化
有趣的諧音 智慧的結晶
漢字的來歷 悠久的歷史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對學習漢字產生興趣,激發幼兒上學的愿望。
2、通過對應比較,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3、了解漢字是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
活動重難點: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培養幼兒學習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象形字課件一份;
2、各種印有漢字的材料。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在哪見過字?(集體觀察討論)
1、小朋友,你們認識字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在哪見過字
2、原來生活中到處都能見到字,字有什么用處呢?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
1、出示各國的字體,比較漢字與其他國家文字的不同,
(1)方塊字
(2)橫平豎直
1、現在,咱們看看屏幕上有好多字,誰來說一說你認識哪些字?
2、這些字小朋友認識嗎?
3、這些字是別的國家的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我們的中國的字叫漢字
4、大家來看一看,我們中國的漢字和別的國家的字有什么不一樣?
英文是字母組成的,我們的漢字是方方正正的,寫起來橫平豎直,
1、出示 “馬”的演變過程課件,講解象形字
分別出示古代“馬”字和現代的“馬”字,觀察比較漢字的演變
2、對應比較幾個常見字的象形寫法,激發幼兒學習漢字的興趣,
2、(出示四個馬)你覺得這是字
(出示現代馬)誰認識這是什么字
3、其實這些字都是一個字,就是馬字
人們覺得這樣寫字太麻煩,就把字越寫越簡單,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1、出示“百福圖”了解漢字的不同字體
2、游戲操作卡片,觀察不同漢字不同寫法
(1)筆畫粗細不同
(2)有的一筆一畫,有的筆畫相連
3、字有什么用處?(激發幼兒上學的愿望。)
2、這些福字有什么不一樣?
(1)筆畫粗細不同
(2)有的一筆一畫,有的筆畫相連
5、幼兒游戲,教師發現問題 誰愿意在黑板上擺?3人
6、我們來看一看,這3名小朋友擺的對嗎?誰有不同的意見?
7、過幾天,我們小朋友就要上學了,在學校里就會認識更多的字。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十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1、掛圖第6號。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8頁。
3、了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情況。
一、找漢字。
出示掛圖一。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文字一樣嗎,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找出圖片中的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圖猜字。
出示掛圖二(遮住漢字部分)。以游戲方式啟發幼兒辯識象形字。
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認一認,并說說這些漢字是怎么認出來的。
幫助幼兒了解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造演變過來的。
三、交流關于漢字的經驗。
你看見過這些字嗎?你在什么地方見過?你們會認漢字嗎?
教師記錄幼兒所說的漢字。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
四、嘗試看圖識字。
請幼兒翻開活動教材,自己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漢字。
鼓勵幼兒和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園內和各種場所尋找漢字。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十一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從象形字慢慢演變過來的。
2、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1、電腦動畫《漢字變身》、
2、漢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漢字和象形字配對若干、
1、漢字的起源(認識天、山等字)
這是什么字?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來得嗎?
小結:我們的漢字是從象形字變過來的。那么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變得嗎?
2、漢字的演變(欣賞電腦動畫《漢字變身》)
(1)你看到了哪個漢字寶寶變身?
(2)它是怎么變的?
小結:古時候字沒有發明的時候、古人就把要講的事畫下來、我們現代的人把這些象圖畫一樣的文字叫象形字。可是畫畫很麻煩、也很占地方、我們的祖先很聰明、他們就把這些象形字慢慢地簡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用得漢字。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比如日本、朝鮮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據我們的漢字創造的。我們中國人很了不起吧!
3、猜一猜: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漢字
(鼓勵孩子猜的時候說出理由)
4、配對游戲:找朋友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十二
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想對應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準備:了解本班兒童的識字情況
字圖配對的卡片若干張
——出示圖一。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文字一樣么,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請兒童找出漢字
——古時候是沒有漢字的,人們想傳遞信息該怎么辦?
——看圖猜字游戲。提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人發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國最早的漢字,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演變而來的。
三、交流關于漢字的經驗
——你們認識漢字么,都認識什么漢字
——教師記錄兒童所說漢字,及時糾正兒童不正確的發音。
——進行字畫配對的拍卡片游戲
——將字圖配對的卡片放在區角中,兒童自由操作。
有趣的漢字教案篇十三
1. 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 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 認識10個生字。
教師準備相關的字謎、歇后語,以及相關的圖片資料。
第 一 課 時
一、 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1. 導語:我們平常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
看,老師在黑板上就寫了兩個漢字,即“漢字”。你們對漢字有更多的了解嗎?(學生可以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2. 打開書p76頁,指名讀關于漢字的介紹。
3. 揭示內容。同學們,你們的發言,再加上剛才書上的介紹,這僅僅是對漢字的初步了解,你們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漢字?好,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書課題 遨游漢字王國)
二、 整體閱讀,感受漢字的神奇
(一)教師談話:首先,請大家一起走進課本p78—83頁,讓我們共同閱讀“閱讀材料1—4”,真實地感受漢字的神奇吧。
(二)教師出示閱讀要求:
1. 認真閱讀“閱讀材料1—4”,
思考:這四則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有趣的?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四種漢字有趣的現象外,你還知道哪些漢字有趣現象?
3.閱讀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三)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四)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學生匯報第一題。
[要點:a字謎;b諧音;c倉頡造字;d“冊、典、刪”的來歷] 關于字謎:
a、請學生先獨立猜出謎底,b、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c、最后在全班匯報。
(1) 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 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 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 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 這里是兩幅畫: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答案:日;香;立;曼;休、斗;劉、孫、杜、林]
小結: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
學生活動: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2、關于諧音:師問:課本中例舉了幾種有趣的諧音?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答案:歇后語;古詩;對聯;笑話]
老師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以上六組是諧音性歇后語,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3、關于倉頡造字:
(1)、學生讀完后,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傳說。
(2)、老師介紹:“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創造活動。
4、“冊、典、刪”的來歷:(1)、學生讀完后,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2)、說一說 自己知道的其他漢字的來歷。
(3)、注意檢查幾個生字的讀音。
(三)、學生匯報第二題。教師作適當評點。
三、總結拓展,激發學生探究
教師談話:通過上面內容的學習,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漢字的有趣,的確,這也為我們進一步探究漢字的奧秘,進一步學習漢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利用這些有效途徑開展豐 富多彩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合作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2.提示: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對我們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本p77頁。
3.學生自由讀p77頁上面一段話。
4.學生匯報從這段話中知道的要求。(教師相機強調:(1)自由組成小組(2)討論活動內容(3)制訂活動計劃(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5)活動結束后要展示活動成果)
5.明確建議,突出活動重點。(1)指名讀“活動建議”。
(2)匯報讀懂的要求。(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提示:圍繞“漢字的有趣”,有選擇地開展活動,注意要認真閱讀提供的材料)
6.學生自由分組(適時關注學生分組的情況,并建議作適當調整)
7.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提示:討論時要作好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整理討論意見,并形成完整的計劃。)
二、討論交流,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盡量不重復)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三、課外實踐,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課時
(說明:在確保活動中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師要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需要安排兩課時的時間進行活動。)
第五、六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幾節課我們認真制訂了小組活動計劃,大家一定按照計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一定體會到了漢字的有趣。這節課,我們就來匯報大家開展活動的情況。
二、展示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一)字謎大擂臺。
2.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成四個活動大組。將每個小組成員進行編號,每個組人數盡可能相等。
(2)在班級選出一位活動主持人,五位裁判員,一位記分員。
(3)必答題每題5分。答對加5分,答錯不扣分。
(4)搶答題每題8分。答對加8分,答錯扣8分。
3.活動開始。
(1)第一輪必答題。每組的1—4號選手回答。
(2)第一輪搶答題。選手進行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