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一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輕松愉快、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學中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本分。成功的地方是:
三年級是學生由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的時期,字詞教學仍然是本年級的一個重點。本節課,我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教學。課上既有集中檢查識字情況,又有在學文的過程中理解品味詞語的意思。在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認真聽同學的朗讀,發現讀音中的錯誤,相互糾正,讀準字音。在全面檢查生詞的時候,教師又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了解詞義:如讀了“脊背”一詞,教師讓學生指一指哪里是脊背,學生自然地了解了詞義。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靈魂。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強調了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等。與人交流閱讀感受以及有感情地朗讀,都是建立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課堂上我設計的問題具有開放性,讓學生認真默讀第四自然段,交流讀懂了什么?老師再以此段作為訓練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語來理解、感悟,體會到白鯨處在極其危險的境地,如果不馬上營救會有生命危險。學生關心白鯨的命運,為它擔心著急。在學文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品味詞語的意思,使學生在欣賞、品味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
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味,讀出情。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為此,課堂上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從能讀到會讀,再到有感情地讀,讀出了層次,體現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像開始檢查讀書時學生只是能讀通,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了白鯨遇到的危險時,學生將自己當作遇險的白鯨,體會當時的情景,這時的朗讀水到渠成,學生有感而發,讀出了真實的感情。在讀到人們想盡辦法,白鯨終于得救時,《藍色的多瑙河》音樂響起,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讓人感動。
課標中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同的人對不同的文章、語句會有不同的理解,課堂上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比如,在讀搶救白鯨的經過時讓學生談各自受感動的地方,有個學生對“正巧一個獵人發現了這群遇險的白鯨,馬上向附近的村莊報了信”一句很受感動。通常我們會認為學生應該抓住“馬上”一詞,體會獵人非常急切,一刻也不耽誤,要盡快搶救白鯨??墒菍W生通過自己的閱讀,體會到作為獵人,他們不去捕殺白鯨,而是想辦法搶救白鯨使他們非常感動。學生的感受是不同的,見解是獨特的。語文課文內容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體驗是多元的,因為我們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使教材更加豐滿起來。
但是,上了課下來,我覺得還有些地方落實得很不夠深入: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二
環節一:本堂課中采用了學生喜歡的猜謎活動作為導入,告訴學生我們要學習一首關于謎語的歌曲,觸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因為歌曲《搖船調》中一共問了四個問題,我先范唱了歌曲中的第一段歌詞,先讓學生自己在畫面中找出答案,接著學生聆聽歌曲的第二段歌詞,和自己的答案做一下比較。為了讓學生記住歌詞,我采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我來問,學生按節奏進行回答,很快就掌握住了歌曲中的難點節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首歌曲中出現了反復跳越記號,為了讓學生掌握它的用法,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身邊上體育課立定跳遠的踏板進行模擬講解,從而使學生輕松地掌握反復跳越記號的用法。
環節三:通過欣賞《搖船調》動畫,運用律動讓學生體會“搖船”的動作,感受其音樂形象,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船歌的.特點。通過介紹美麗的臺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能夠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好的表現歌曲。
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于簡單,在學唱歌曲環節中對于演唱技巧上與表達音樂上應更好,更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三
12月1日,是石樓鎮強鎮復評的檢查最關鍵的一天,這一天專家領導都到石樓鎮各學校檢查,很不巧這天的下午三節音樂課都是我上,所以如果專家領導來檢查,勢必會遇到我在上課,所以就必須要把這幾節課上成公開課,不懼檢查。
當然我的音樂指導老師是在聽課的,要設計導入、活動。即興伴奏、奧爾夫樂器。盡量把課堂設置得豐滿一點,就前一天,上課的課室還在裝修,所以給我準備的時間只有12月1日的一個早上了。
這一次的公開課還有專家領導來檢查,感覺心里有點緊張,一個早上的準備,我還是覺得不夠充足。
1.導入環節沒有設計得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提起學生興趣。如果常規課的導入,我覺得足夠,但是作為公開課,我感覺的差了點。
2.即興伴奏不熟練,因為準備不充足,所以即興伴奏的設計也是欠缺,彈下來是沒問題,但是太過空洞了,和弦的設計太簡單如果能設計得豐滿一點再彈下來感覺會好很多。
3.奧爾夫樂器準備不足,沙錘兩組,串鈴一組,這是能用的奧爾夫樂器,原本配備少的情況下有必要再設置一款樂器。
4.活動,因為奧爾夫樂器配置得少,所以下面同學比較多,唱歌聲音太大,稍微蓋住了奧爾夫樂器的聲音與老師長笛伴奏的聲音,聲音稍微收小一點或者再叫幾位同學上來表演就能更好的豐富課堂。
在第二節課時,突然電路問題,電腦與投影都沒電了,這時候真的非??简炁R時應變能力了,我只好臨時再加一個知識點講授,同時因為沒有了音頻,如果一直用即興伴奏讓學生演唱難免會覺得沉悶,這樣正好把后面的活動讓不同的學生再參與一次,雖然出現了教學意外,但是起碼沒讓我措手不及,還算能不動聲色的順利進行。
總的來說其實大方面沒什么問題,小問題卻還是比較多,細節把握還是不足,因為細節的部分零碎的問題比較多,所以我也只能通過長時間的慢慢消磨了。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四
《搖船調》是一首流行在臺灣的漢族人民中的問答歌,是一首典型的猜調,具有很強的民族風格。曲調優美,歌詞質樸而風趣,非常適合兒童學習、演唱、表演。
我國的謎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民間文學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表現與測試智慧和培養智慧的一種藝術形式,所以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謎語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以讓學生從聽覺入手,感受與體驗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師生、生生等互動的形式進行有效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學習歌曲,通過讓學生感受搖船的韻律感,準確的把握歌曲的音樂形象,充分感受臺灣民謠的音樂風格與情趣。
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是音樂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塊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化,會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而產生心理負擔;反之則不利于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與鞏固。老師上的枯燥,學生學的無味。在這節課中我仔細研究了曲譜,從節奏、音高的特點入手,運用了形象化地手段,讓學生在輕松地氛圍中自然接受了理論知識。
例如:引導學生通過搖船律動的動作,解決本課的節奏難點?!皬土暦磸吞S記號”這一環,我也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它的含義,而是通過演唱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而解決問題。
分析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形象化地教學語言,將歌曲中節奏、音高等難點的講解,結合到歌曲情境中。比如︱x x﹒︱這個附點切分節奏,通過律動做劃船的動作,來讓學生感受“推出去”的感覺;特別是“在眼前哪?”這句,在歌曲中出現兩次,且兩次節奏不同,學生極易混淆。試教的時候,我采用的是反復范唱、學唱的手法,雖然學生最后掌握了,但是給學生的感覺就是一種枯燥的任務。在二次修改時,我更多從學生角度考慮,用語言將難點直觀化、形象化,用不用的搖船動作來區分兩個節奏,學生學唱兩遍之后,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學得很有趣。在解決四句“圓圓”音高的時候,則根據其旋律走向特點,生動化,學生易懂,又覺得好玩,而且便于記憶。
需要改進的地方:盡管我在本堂教學設計中體現以學生的感受與體驗音樂為主線,通過意境的創設,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中的積極主動參與,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于簡單,沒以學生為主體,在學唱歌曲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多讓學生唱,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學唱歌曲,在創編表演環節中時間應該給足充分,老師應該為學生考慮,更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五
今天我上了一節學校的晨曦杯音樂課,對于沒接觸過合唱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也許會稍感吃力。我在執教《夏夜》后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學校晨曦杯教學比賽選了《夏夜》這首歌,小學階段的第一節合唱教學課,所以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點難度。本冊教材共三首合唱歌曲,《八只小鵝》(低聲部一種節奏與旋律,相對簡單)、《夏夜》(低聲部兩種節奏與四種旋律)、《月亮鉤鉤》(輪唱)。輪唱相對復雜,一種旋律和節奏的低聲部又顯得單調,而把平時練聲時運用的跳音與連音唱法有機地運用到一首歌曲中這還是第一次。選擇《夏夜》確實有理由:首先學生有連音與跳音唱法的基礎,其次對學生把握演唱方法是個不小的提高,再次歌詞具有趣味性,也很容易被學生理解。
二、對于歌曲教學環節,不采用先聽合唱版本,在學生沒有聽賞出歌曲是合唱還是獨唱(或者齊唱)形式的前提下,先讓學生聽合唱版的歌曲,顯然沒有教學的遞進層次性,學生的學習基礎也被忽略。常規下,合唱教學肯定先教學高聲部,假象讓從來沒學唱過合唱的`學生聽一首擁有兩個聲部的歌曲來學習高聲部,低聲部肯定干擾學生對于高聲部的學習。反過來想,先學習獨唱版本,再聽合唱,學生有了高聲部的基礎,很容易聽出低聲部歌詞的出現地方,甚至發現高低聲部旋律和節奏在兩聲部之間的聯系:低聲部好似高聲部的回聲。
三、把歌曲中連與斷的節奏和螢火蟲閃爍與飛舞聯系起來學生易于理解,這個方法比較有效。
四、把節奏形象化的同時,也把節奏律動化,讓學生邊唱邊跳,跳的部分不宜難,只用兩個動作,而節奏方面也僅有連與跳的節奏,這樣學生唱與跳的部分一致,載歌載舞,內心的感悟也會同步。
五、拓展歌曲《蟲兒飛》對學生的審美啟示?!断x兒飛》似乎有一種藝術魔力,學生在聽第一遍時就深深被吸引,且歌曲相對簡單易上口,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曲。上課結束后一個平時調皮的男生再次問我歌曲叫什么名字,說是回家網上搜來聽。
對于這節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1、導入可以在語言引導上更流暢些,比如:學生從畫面之中看出漫天的繁星,被微風吹動的衣角后,可讓學生聯系生活想象自己印象中的夏夜還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以便,在接下來的帶有自然蟲鳴蛙叫的《舒伯特小夜曲》中給學生更多生活的聯想與想象。
2、螢火蟲的謎語,可以讓學生嘗試有感情地嘗試用音樂的節奏朗讀,既給學生熟悉歌詞的機會,又從感情的層面給學生感染,等于在學習一首旋律化的散文詩。
3、連與跳的節奏分別表現螢火蟲翩翩起舞和忽明忽暗的亮光的舞蹈律動可以分別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動作,然后再統一動作,既讓學生提高,又讓學生的表演與音樂演唱方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4、二聲部的演唱教學方法可以從節奏與音準兩方面入手,只有先節奏后音準學生才會學得輕松??梢韵戎v解二聲部的第一拍前半拍休止,從后半拍唱“啊”,在拍子上搞懂后,再在節奏上下功夫??梢宰寣W生念節奏。跟著范唱唱二聲部,第一遍唱在心里,第二遍輕聲地唱出,第三四遍跟著鋼琴學唱歌譜、并填詞。既然是合唱教學,兩個聲部絕對不能有偏頗,一視同仁,這樣合唱才有真正的根基。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六
《螃蟹歌》是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音樂中的動物》中的歌曲。歌曲旋律詼諧、活潑,講述了在河邊玩耍的孩子們觀察到的螃蟹和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边@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并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七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已學過簡單的小數大小比較,這次教學安排在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之后,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對小數有個完整的認識。課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效果,我感覺在這次教學中我比較注意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注重遷移,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
這節內容與前面所學的整數大小的比較有內在聯系。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嘗試,激發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一開始,通過讓學生對整數進行比較,回想整數比較的方法,鼓勵學生將其類推到小數的比較中。注重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的思路回歸課堂,讓學生體會到“比較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體會在使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問題時,要掌握比較的有序性、相對性和傳遞性,從而培養辯證思維。在探索中,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難點的處理
“小數的大小比較”與整數大小的比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區別,正因為此,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容易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誤認為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
針對此難點,在學生總結出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位數多的小數就一定大”這句話對嗎?讓學分析判斷,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舉例驗證的方法,得出“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大”的結論,學生明確“小數的大小與位數的多少沒有關系”,這樣學生認識了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與小數的比較大小的方法的聯系與區別,促進數學知識的系統化。
三、營造氛圍,使學生樂于學習。
整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使學生感到親切、輕松、能主動的學習。在教學問題設計上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將問題設置梯度,分層提問。這樣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其次在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學習環節,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各類學生都有熱情參與、有能力參與。總之,多給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老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學習,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
不足:
1.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們完全可以通過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遷移到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上來,絕大多數的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非常的輕松,對知識點還掌握的比較好,但我還是覺得在設計時忽略了學生的整體參與。
2.我覺得自己的評價性語言太單一,不能及時的給與學生以鼓勵,也就是沒有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不能讓學生的激情去染升。
3.有的地方講的太多,還不夠放手,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年級下冊音樂《歡樂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八
我在歌曲教學《媽媽的歌》一課中,在教唱歌曲后,為激勵學生有主動表現,參與的意識,我設計了“請學生講有關媽媽的故事”,朗誦描寫媽媽的歌謠和唱有關媽媽的歌曲這一環節。首先,我給同學們唱一首有關媽媽的歌曲《魯冰花》當我有感情地投入到歌曲中時,我發現孩子們都靜靜的聽的很認真,甚至有的同學還掉下了眼淚,可是只有一名從頭至尾始終捂耳朵,當我唱完后,同學們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這首歌聽起來很抒情”,有的說:“我很喜歡這首歌曲”,老師你能教我們唱嗎?我一直在注意那名捂耳朵的同學,于是我說:“我知道同學們都很愛聽這支歌,我會教給你們的,可是,有一位同學不喜歡聽,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在對那位同學再三的開導下,他終于說了出來“我想媽媽”同學們都哭了,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流了下來,沒想到短短的幾句歌詞,引起了同學們傷感的情緒,我對她說;“你失去了媽媽一定很傷心,可是你還有老師和同學在關心你,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愛護你,把老師當成你的媽媽好嗎?”這時,有同學舉起手說:“只有你好好學習,你的`媽媽才會高興?!庇械耐瑢W給她唱了一支歌,還有的同學送給她一個小故事……就這樣,在歌聲、故事、詩歌朗誦聲中,結束了本節課,孩子們的臉上又微微的露出了笑臉。教育心理學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接受教師的教誨。在音樂教學中,根據音樂課輕松、愉悅的特點,以“大膽說為切入點,給學生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想說就說、想唱就唱”,對學生各種離奇古怪的想法和問題,教師總是以鼓勵支持的態度,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使得教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越來越相互尊重和理解。因此,課堂上形成了一種友好、寬松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樂于暢所欲言了。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九
《在祖國懷抱里》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要求能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培養興趣、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自然地滲透,在注重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对谧鎳鴳驯Ю铩肥且皇讱g快、活潑的兒童歌曲,目標要求學生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傾聽音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突出音樂聽覺體驗,中心點是“聽”,圍繞聽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所以在課堂上,我抓住歌曲的“情”、“樂”和學生多次靜心聽賞歌曲,并且每次聽賞都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帶著思考去聽,循序漸進,在教師的引導下,一邊聽一邊解決歌曲學唱中的難點、重點、知識點、情感點,將音樂的理解、表現融入歌曲聽賞和學唱中。
二、參與音樂在課堂上僅僅憑教師口頭傳授,哪怕是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技巧,學生也是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與音樂融為一體,自己親自主動的去探尋、領悟、體驗。通過讓孩子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節奏,歌曲情緒,按節奏朗讀歌詞來掌握歌曲。到自己創編動作,能用樂器為歌曲伴奏與最后開的一個小型音樂會來。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十
也許我們都己站在講臺上教了好多年,習慣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養”我們的學生。但現在的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見解。在課堂上,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學生中去,讓學生接近老師。在音樂教學中嘗試讓師生合作。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和學生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節奏練習怎樣拍,這條練習用怎樣的方法唱等活動,此時的學生都感到老師能和他們一起參與活動覺得很親切很開心。其實老師的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好的獎勵。
而我又在表揚的話語中作了改革。比如我設計的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時,對回答對的學生就表揚他或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不錯,你真棒,大家為他鼓掌一下。”簡單的舉動,使學生的興趣大為提高。在以后的師生交流中,老師就不像以前那樣嚴肅,而學生也不那么拘謹,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融洽了。
我在教唱二聲部合唱練聲曲時,在以前我會把兩個聲部分別范唱給學生聽,學生就很呆板地聽著卻不會唱,而現在我改為這樣對他們說:同學們都唱得很不錯,接下來老師唱第一聲部,不過還需要和老師一起合作唱第二聲部,哪些學生愿意跟老師合作,話音剛落,學生們來了興致,爭先恐后地要求參與合作表演。兩種教學環節,但不同的方法,帶來了不同的效果,同時,這種合作也彌補了教師在范唱時有一些不能顧及的表演,師生間的合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教學,讓師生一起參與,讓更多的孩子喜歡音樂!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十一
教學內容:
1、學唱、表演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2、認識小提琴及了解其音色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準確、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歌表演。
2、認知目標:認識小提琴、吉他及了解其音色和演奏姿勢。
3、情感目標:體會演奏樂器的樂趣,和當一個小音樂家的自豪感
教學理念及思路:
本課以唱歌教學為核心,以音樂家為主題,以認識并演奏樂器為貫穿,通過學生主動地聽、唱、演來逐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從而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演唱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再進行歌曲創作,對本課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并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教學難點:
正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唱法如:“跳吧、唱吧”這句中的“跳”
教具準備:
1、鋼琴
2、多媒體課件
3、獎勵貼紙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時間安排
一、組織教學
1、師自我介紹
2、師生問好
二、初步感受旋律
師:同學們,今天董老師要帶同學們一起參加一個樂器演奏會
1、聽歌曲旋律(初步感受音樂)
師:出發前讓我們先準備準備,下面老師讓同學們聽一段音樂,它能帶給你怎樣的心情。
2、生聽后交流
3、師:你們有沒發現剛才董老師用什么動作為歌曲伴奏
4、出示旋律,聽出師給哪句加上了拍手,那句用上了拍腿
5、師邊唱譜邊示范動作
6、生用動作告訴老師答案
7、師帶生用動作感受歌曲旋律
8、學生自己試試
1、解決本課的難點
2、落實十六分音符在曲譜中的應用。
8分鐘
三、學唱旋律
1、師:表演得不錯,但老師覺得這樣歡快的曲子,光光用動作表現還不夠,讓我們一起唱一唱,那兩句最歡快的旋律。
2、點擊紅色第三、第五句旋律
3生學唱(師示范――生學――強調第五句與第三句的不同之出――學生隨琴唱)
4、師生接唱全曲
四、認識小提琴了解其音色和演奏姿勢
1、師出示小提琴
2、師:小提琴屬弓弦樂器、它的聲音明亮、悠揚,用他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3、師演奏全曲?
4、師:你們想不想試試
5、師簡單介紹小提琴的演奏姿勢
師:小提琴的演奏方式是:拉的。演奏時左手持琴,右手持弓,弓法有上弓、下工、連弓、分工。
6、師帶生模擬小提琴演奏(實物)
7師糾正不正確的演奏姿勢
8、光做動作不行,我們來模仿一下小提琴發出的聲音
9、再來演奏
10師評價;這樣就很像啦。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認識三件樂器
2、為理解歌詞作好準備
5分鐘
四、導入新歌、學唱新歌曲第一段
2、初聽歌曲
3、生聽后交流
4、師介紹柏林:德國首都柏林古老而又美麗,位于歐洲的心臟,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一個綠色大島。
5、輕聲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著柏林的小朋友一起唱一唱
6、解決“跳”一字多音唱法
7、師示范
8、生隨琴練習
師:你們來試試
7再唱歌曲
師:老師要表揚一位同學,他唱的時候,特別能表現小音樂家的自豪感。
8、師示范,突出歌詞中的“家、能”
9、生再唱歌曲
10、邊唱邊做動作
11、請學生上臺表演
學習歌曲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作到落實,使學生能準確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0分鐘
五、學唱第二、第三段歌詞
2、師范唱
3、生聽后交流,師板書
板:倫敦彈吉他勃隆砰
4、讓我們也來唱一唱
5、師糾正錯誤
六、創編歌詞
1、外國小朋友的節目那么精彩,我們中國的小朋友可不能落后呀
2、回憶一下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有那些:二胡、琵琶、古箏等
3、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先選擇二胡
4、二胡是怎樣演奏的?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5、師現場演奏,生交流答案
6、加上我們住的地方(溫州)
板書:溫州拉二胡拉拉拉
6、生隨二胡演唱
7、邊唱邊演奏
是本課的拓展內容,也是本課的高潮
七、器樂演奏會
1、師:同學們,器樂演奏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我想請一位同學和董老師一起扮演兩位外國小朋友,其他同學表演我們的民族樂器二胡。
2、請生評價
3、第二場表演
六、結束
1、結束語:今天的器樂演奏會就到這里,但董老師相信音樂會讓世界上更多的熱愛音樂的同學走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我們期待下一次音樂會再見。
三年級音樂欣賞春教學反思篇十二
在初聽歌曲之后,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將用我們的小幫手――豎笛來幫助我們自學本課歌曲”話音剛落,就引起了一陣陣的討論聲?!袄蠋煂⒆鲎詫W前的兩次輔導,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接著我范唱歌曲,只見學生們個個都認真的聆聽,還用手指按歌曲的進度指著。在范唱之后又做了豎笛的范奏,他們拿著豎笛認真摸索著指法,認真度真是空前。
自學開始了,同學們按照分開的小組開始了自學,只見他們先進行分工,分為吹奏和歌唱兩組,一起進行學習。教室里豎笛聲、唱歌聲、討論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經過20分鐘的準備各小組閃亮登場,只見他們胸有成竹的走上前來,按照自己的分組進行表演,雖然還有一些樂句還不是太熟練和準確,但表演起來卻是很自信。
通過這次自學,同學們鍛煉了自己的豎笛吹奏水平,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雖然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但對于第一次嘗試來說表現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