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秋節廣播稿篇一
甲: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在這金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刻,在這收獲的季節。
甲:蘭之聲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我是今天的播音員xxx
乙:我是今天的播音員xxx今天我們為大家安排的節目有歌曲賞析、健康快車、娛樂天地,希望大家認真收聽。
乙: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 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甲: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乙:對了,今天的“點歌臺”欄目為大家安排的就是一首根據《水調歌頭 》改編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明月》吧。
甲:下面請聽健康快車,讓《健康快車》給我們一個金色的童年,健康的回憶.
所以,讓我們一起登上《健康快車》吧!
乙:1、教室每天保證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
2、同學們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多到戶外活動,適時增減衣服。
3、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平時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把住“病從口入”關。
4、盡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取去。
乙:同學們,你們都聽到了嗎?希望每個隊員都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有了良好的體魄,我們才能更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甲:是啊,我們一定要注重衛生,這可是緊要問題呢! 甲: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幾則小笑話輕松娛樂一下吧。
甲:他的耳朵在我衣兜里
“一個男孩咬了我一口,”伊凡說。 “再見到他你能認出來嗎?”媽媽問。
“他走到哪里我都能認出他,”伊凡說。“他的耳朵還在我衣兜里呢。
中秋節廣播稿篇二
合:大家下午好!
a:憨班小學紅領巾廣播站正在直播,歡迎您的收聽,我是播音員xxx。
b:我是播音員xxx。
a:過后天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在此我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b:同學們都知道中秋節代表著什么嗎?
a:中秋代表著團圓、合家歡聚。
b:每當這天晚上,全家人都會坐在院子里,吃著糍粑或月餅,聽著爺爺奶奶講著《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的故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a: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古往今來,每當在這個夜晚都會引起流浪在外的人對家的無限思念。
a:有句俗話說的好:“兒行千里母擔心,母行萬里兒不愁”,同學們,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們。怎樣才能讓你的爸爸媽媽在外少為你擔心呢?那就在家里聽爺爺奶奶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
b:我們學校的大部分同學都在住校,這樣可以免受天晴下雨、風吹雨曬的困擾。到了學校,同學們應該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
a:在這個大家庭里,就要和別的同學友好相處。不管是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還是一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互照顧,相互關心。
b:有什么困難自己解決不了的,比如傷風感冒,突生疾病等等應主動向生活老師或班主任報告,心理有疙瘩,有什么想不通的應向老師,向同學傾訴。
a:在這個大家庭里,還應該遵守“家里”的秩序。比如,按時關燈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出早操。
b:一切活動聽從班主任及生活老師的指揮。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和睦;也只有這樣才能讓爸爸媽媽不擔心。
a:在這個中秋佳節來臨之際,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我們的學校建設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吧!
b: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最后,祝各位老師身體健康!祝同學們學習進步!謝謝您的收聽,我是播音員xxx。再見!
a:我是播音員xxx。再見
中秋節廣播稿篇三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伴隨著熟悉的樂曲聲,紅領巾廣播站現在開始播音。 本期廣播站為您安排的是中秋節趣話專題欄目。
乙:歡迎你的收聽。
甲:我是xxx。
乙:我是xxx。
甲:再過10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于中秋節的歌曲吧!
《花好月圓》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色色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甲:好!請聽我們的美好祝福吧!
齊:送一個圓圓的餅,獻一顆圓圓的心,寄一份圓圓的情,圓一個圓圓的夢。祝老師和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甲:時間過得真快,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
乙: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們的節目!
甲: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說再見吧!
三、音樂欣賞
現在將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詩改編的歌曲《水調歌頭》
播放《水調歌頭》
甲:本期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
合:老師們,同學們,再見!
中秋節廣播稿篇四
“心聲”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歡迎老師、同學們收聽。
中秋月圓,北中情緣。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北臧村中學的全體師生,匯聚在美麗的校園,沐浴著暖暖的陽光,沉浸在濃濃的情意之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牽動著我們的血肉親情。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游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北中,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又從相知到相親。感情的升華,使我們對學校,對我們的老師,對我們的同學更是難舍難分。一聲聲“老師好”“同學好”溫暖著每個人的心房。就讓我們這種抒不盡、道不完的情懷融進濃濃的月光里、祝福中、歌聲中!親愛的老師,同學們,衷心祝愿你們中秋快樂,萬事如意!
下面就把這首阿牛演唱的歌曲《北京的月亮》送給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
結束:本次播音到此結束,老師、同學們再見!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
關于中秋節廣播稿
中秋節的廣播稿
中秋節廣播稿范文
有關中秋節廣播稿
中秋節廣播稿篇五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9月14日,是個什么節日嗎?(中秋節)對呀,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馬上要到了。今天,我們一年級組的小朋友,就來給大家講講中秋節的故事。
徐崢城: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徐崢城。
厲?昀: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厲?昀。今天的就由我們倆來為大家講中秋節的故事。
徐崢城:那就先介紹一下中秋節的由來吧。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厲?昀:這時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為“團圓節”。
(音樂)
徐崢城:接著是不是應該講講中秋節的習俗啦?
厲?昀:是的。在我國的古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徐崢城:我還知道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厲?昀:其實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在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還是賞月和吃月餅。
(音樂)
徐崢城:那你知道與月亮有關的古詩嗎?
厲?昀:那當然!你聽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徐崢城:哦,那是大詩人李白的寫的《靜夜思》。我也有一首李商隱的《嫦娥詩》: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音樂)
合:中秋節快樂!
徐崢城:我們的故事講完了,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
小學生中秋節廣播稿2甲: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綻放最美的笑容,讓經典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在這金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在這收獲的季節《佳作欣賞》欄目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芷欣老師。
乙:我是小畢。
甲:小畢,老師考考你,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
乙: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甲:對,今年的9月12日就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可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呢!
乙:老師,這個節日為什么叫中秋節呢?
甲:是這樣的。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作中秋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在今天的“佳作欣賞”里,我們來欣賞一首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
甲:你真聰明,的確是這一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真美,請同學們一起和我讀一讀吧!
甲:這詞作于蘇軾41歲那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與他的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心中很是想念。這首詞正是表現這種兄弟之間的手足相念之情。
這首詞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這明媚的月色。“嬋娟”在這里指的就是“月亮”
這首詞流傳很廣也很久,千古名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寫得真美呀,請同學們再和我朗讀一下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甲:這首詞還被譜了曲,成了一首流行歌曲。今天為大家安排的就是這首根據《水調歌頭》改編的`通俗歌曲,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播放歌曲)
乙:同學們,你們喜歡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嗎?別忘了在中秋節的晚上朗誦這首詞給你的親人聽呀!今天的《佳作欣賞》到這里就結束了,讓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小學生中秋節廣播稿3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中秋節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歷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么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節廣播稿篇六
(音樂)
合:快樂一族。
趙:同學們沒有聽錯。我們就是快樂一族,不是湖南衛視的快樂家族,我們是宋詔橋中學的快樂一族。
鄭(男):千篇一律的介紹沒什么意思,這次我們就用昵稱和大家介紹吧。
鄭(女):我先來。大家好,我是主播小貝。
邱:小貝?這不是球王貝克漢姆的昵稱嗎?
趙:你別開玩笑了。用中文取昵稱沒意思,我來個英文的。hello,i am dj jack.
張:jack?你以為在演《泰坦尼克號》啊?我還you jump i jump呢.
張:大家好,我是主播一姐。
趙:你以為你是朱丹啊,還一姐呢。
邱:好主播就是我,我就是好主播球球。
趙:這不是曾小賢的臺詞嗎?還有,為什么叫一只寵物的名字?
邱:人家,人家姓邱啦。
鄭(男):你們別吵了,弄得跟群口相聲似的,這不科學。
趙:這本來就不是科學嘛,這是群口相聲。我們本期的節目就以這個群口相聲拉開帷幕。
鄭(男):誒,等會。我還沒介紹自己呢。大家好,我是702班的沖客。
邱:等會兒,702班?老兄,我們是802了,升一個年級了。
鄭(男):哦,對哦。是過了一個暑假。在暑假里,大家是不是又有一些有趣好玩的事情可以聊了呢。下面就聽聽我們搜集的趣事吧。
(音樂)
邱:暑假吹吹海風自然是不錯的選擇。這個暑假,我從象山港出發,闖入大海的世界
像圣埃克絮佩里說的一樣 領略過一次海風的滋味的人,永遠都忘不了這種滋養。海浪的洗禮,愿世人不再錯過。
(音樂)
張:想必各位同學也有類似的經歷吧。下面再聽聽另外一個同學的。
鄭(男):說起暑假趣事,我便想起了那天我自己做面包的經歷。別看面包好象很容易做,但是只有親自做過一個面包才能知道其中的困難。首先,我先將面粉,雞蛋,水,奶粉等材料和在一起,攪拌成面糊,然后便開始極為重要的一步,揉面。這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剛開始面糊很粘很粘,我的雙手都粘滿了面糊,我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才將面糊做成了光滑的面團。接著我用搟面杖把面團搟成了一個長方形,又在左邊涂上了豆沙,再從左邊開始往右卷,只留下5厘米左右的空間,我再把余下的面團切成一根根面條,粘在卷好的面包上,這樣我的面包便基本完成了,最后我用烤箱烤了半個小時,我親手制作的香噴噴的蟲子面包便出爐了。
鄭(女):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知大家是否也嘗試過呢?
(音樂)
張:暑假的生活讓人難忘。暑假里的新聞也令人激動。
趙:四年一度的青奧會于8月28日在南京落下了帷幕。歷時12天的比賽,讓3700多名青年運動員在這場奧林匹克的洗禮中升華、成長,用真誠和執著書寫下屬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鄭(女):在這場運動盛會中,中國代表團共摘得37金13銀13銅。
邱:在這場盛會中,也有不少場景令人難忘。無論是泳壇“六金王”沈鐸,還是最后一個沖過終點的菲律賓鐵人三項選手德爾迪奧;無論是超男子10米槍決賽世界紀錄的烏克蘭槍手克洛斯提洛夫,還是帶傷走完10000米的中國小將賀相紅。他們都值得我們敬佩。
(音樂)
鄭(男):下面又到了我們“笑傲江湖”的時候了,讓我們聽幾個笑話開心一下。
張:笑話1, “你們北方人,真高。”“當然,這跟環境有關。’什么關系?”“北方雪這,厚,長得矮會被雪埋住的。
趙:笑話2,老師曰:“西塞山前飛”,一同學憋半天憋不出,于是答“東村河邊黑龜爬。”
,鄭(男):笑話3,烏龜受傷:讓蝸牛去買藥,過了2個小時,蝸牛還沒回來,烏龜急了罵道:再不回來老子就死了。這時門外傳來蝸牛的聲音:再說老子就不去了。
邱:笑話4,在食堂排隊,聽到旁邊一男生說:師傅,來碗‘子彈菜花湯。其實是紫菜蛋花湯。
(音樂)
趙:不知道同學們中午有沒有喝子彈湯?哈哈。
誒,球球,你知道9月8日是什么日子呢?
邱:這誰會不知道?當然是中秋節了!
趙:那你知道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邱:賞月,吃月餅。
趙:那中秋節的起源你知道嗎?
邱:那還真不知道。
趙:中秋節,也就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節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張:你知道的還真多。中秋節也是一個和家人團聚的節日。感恩父母,在月下共談未來。同學們,在中秋佳節,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為百善孝為先。
(音樂)
趙: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我們本期的節目就到這里了。下面送一首好歌給大家聽。在這里,我們祝愿同學們在新的學期更上一層樓。最后,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感謝大家收聽,謝謝。
中秋節廣播稿篇七
親愛的顧客朋友:
您好!
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于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游賞。
“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近年來,新款式月餅層出不窮。以下品種就是流金歲月現今的新款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邊地區,蘇式月餅:松脆、香酥、層酥相疊,重油而不膩,甜咸適口,其主要的特點是餅皮酥松餡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略高于其它類月餅,蘇式月餅是酥皮的,蘇式月餅的酥皮比月餅餡要來得好吃。蘇式月餅里的椒鹽月餅,口感很好。
蘇式月餅和廣式月餅的另一個區別是,蘇式月餅的月餅底部,會墊一張正方形的小紙片,它被油沁得透明,像是大魚的鱗片。別小看這一張紙片,它大有來頭,元末的張士誠曾在這張紙片上寫了暗號,相約蘇州的民眾在中秋節起義。
月餅的正確食用
吃月餅時若佐以清茶,一則可解油膩、助消化,二則可細嚼慢咽,增味助興。一般來說,吃咸月餅以喝烏龍茶為好,吃甜月餅以飲花茶為佳。
現在來“流金歲月”用餐就可以品嘗到正宗、美味的各式蘇式月餅(包括鮮肉月餅、棗泥月餅、五仁月餅、黑洋酥月餅、苔條月餅)。
一曲霓裳傳玉笛;四圍云錦擁金徽。
在這月圓花好的良辰美景時刻,我代表xx商場(超市)月下為你許三愿:
一愿美夢好似月兒圓,
正逢中秋之際,祝您位高權重責任輕,錢多事少離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工資數到手抽筋,獎金多到車來運,別人加班您加薪。
中秋節廣播稿篇八
(音樂)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9月14日,是個什么節日嗎?(中秋節)對呀,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馬上要到了。今天,我們一年級組的小朋友,就來給大家講講中秋節的故事。
徐xx:各位好!我是一(2)班的徐xx。
厲xx:各位好!我是一(2)班的厲xx。今天的就由我們倆來為大家講中秋節的故事。
徐xx:那就先介紹一下中秋節的由來吧。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厲xx:這時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為“團圓節”。
(音樂)
徐xx:接著是不是應該講講中秋節的習俗啦?
厲xx:是的。在我國的古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徐xx:我還知道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厲xx:其實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在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還是賞月和吃月餅。
(音樂)
徐xx:那你知道與月亮有關的古詩嗎?
厲xx:那當然!你聽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徐xx:哦,那是大詩人李白的寫的《靜夜思》。我也有一首李商隱的《嫦娥詩》: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音樂)
合:中秋節快樂!
徐xx:我們的故事講完了,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
中秋節廣播稿篇九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伴隨著熟悉的樂曲聲,紅領巾廣播站現在開始播音。本期廣播站為您安排的是中秋節趣話專題欄目。
乙:歡迎你的收聽。
甲:我是xxx。
乙:我是xxx。
甲:再過10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于中秋節的歌曲吧!
《花好月圓》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色色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甲:好!請聽我們的美好祝福吧!
齊:送一個圓圓的餅,獻一顆圓圓的心,寄一份圓圓的情,圓一個圓圓的夢。祝老師和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甲:時間過得真快,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
乙: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們的節目!
甲: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說再見吧!
三、音樂欣賞
現在將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詩改編的歌曲《水調歌頭》
播放《水調歌頭》
甲:本期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
合:老師們,同學們,再見!
中秋節廣播稿篇十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b: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早已是家喻戶曉。
a:確實,中秋節一直是團圓、美好的象征。
b:今天我們就將帶領大家一同走進中秋節。
a: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故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在中秋節上,大家都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的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中秋夜晚,皓月當空,所以又有的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別看“中秋節”就寥寥3個字,可單單是名稱與來歷就數不勝數。
b:中秋節自古以來有很多傳說,包含著人們對家人團圓的美好祝愿與對中秋節無限美好的遐想:《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玉兔入月宮》……它們被代代人口口相傳。
a:中秋節有很多亙古不變的習俗,文人喝酒賞月吟詩,武人比武切磋功力,而花燈一直是像我們這般大的孩子手中的玩物。
b:各民族的人們也有不同的喜好與習俗。蒙古族人“追月”,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a:藏族人“尋月”,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b:德昂族人“串月”,青年男女,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
a:高山族人“賞月”,人們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b:相信大家在中秋節一定吃過了月餅吧,各式各樣的月餅為美妙的中秋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清人袁枚曾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
a:中秋節不僅在中國看好走俏,在外國也一樣的熱潮。
b: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日本,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a:越南的中秋節可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應有盡有。在中秋之夜,當地人全家圍坐在陽臺上、院子里,擺上水果與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花燈,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b: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街道上到處張燈結彩,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秋慶祝活動還包括舞龍游行、民族服裝游行、燈籠游行和花車游行等。華僑們的熱情也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洋溢著歡快的節日氣氛。
中秋節廣播稿篇十一
徐: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路標。少先隊是溫暖的團體,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搖籃。在我們的人生里都曾是光榮的少先隊隊員,都擁有一段與紅領巾緊密相連的回憶。
張:大家好,這次紅領巾廣播由我們六(1)班主持。我們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的節目,希望大家能喜歡。
古人云: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同學們肯定都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尋圓月了。我們班的何云鵬寫了一篇《最甜的中秋節》,請大家和他一起分享中秋的快樂。
徐:最甜的中秋節
今年中秋節,家里特別熱鬧,我的爺爺給我們做了許多拿手好菜,大家都吃得不亦樂乎。晚飯后,只見媽媽呆呆地坐在沙發上,好像是在想些什么。我問媽媽:“媽媽,你在想什么啊?”媽媽輕輕地搖了搖頭說:“沒什么,只是想到中秋節應該家人團聚,可是你外婆出去旅游了,只有外公一個人在家,多孤單啊!”我想了想,說:“這有什么好煩的,我們現在就去看外公吧,送他一個大驚喜。”
媽媽采納了我的建議,我們拉上爸爸一起開車出發,目的地——外公家。
到了外公家,我按下了門鈴,對著傳音機裝著大人的聲音說道:“喂,有人嗎?收水費的!”那邊說道:“好嘞,我馬上來開門。”保安門應聲而開,我們走上樓梯,外公開了門,一見是我們!他意外地張大了嘴,馬上意識到剛才是我在開玩笑,于是立刻招呼我們進屋,說:“快進來坐,你這個小壞蛋,要不要喝水?晚飯有沒有吃過啊?”。我看到外公這副手忙腳亂的樣子,說:“外公,你不用太忙活了。”外公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問我們:“你們今天吃過月餅了嗎?”我一想,說:“好像還真沒吃過,外公你怎么知道的?”外公說:“我猜的嘛!對了,中秋節怎么可以不吃月餅呢?來來來,吃我這的月餅吧!”外公挑了一個紅豆沙味的月餅,這可是我的最愛呢!他正要拿刀切月餅,我說:“外公,讓我來吧!”說著,我拿刀沿著月餅的花紋切成四份,一人一份。我和爸爸媽媽三下五除二就把月餅輕松地吃完了,可是,外公還拿著月餅,一口都沒吃,只是微笑著看著我吃。我問外公:“外公,你怎么不吃呀?”外公說:“太甜了!”我恍然大悟,原來外公有糖尿病,不可以吃甜的月餅。我想:還好我們有備而來。我從媽媽包里拿出一大包鮮肉榨菜月餅,說:“外公,這個你能吃!”外公笑著接過月餅,咬了一大口。我想,雖然這個月餅不是甜的,可現在外公的心里一定是甜甜的。接著,媽媽把送外公的中秋禮物——一件毛衣送給外公,外公穿上后,我在旁邊拼命說:“外公真帥!”外公樂得開懷大笑了起來。
在回家途中,我想著剛才的事,心里甜甜的。今天我可是出了一個好主意,我想,能和家人一起快樂地生活就是中秋節的深刻意義吧。
張:送走了中秋,更爽的國慶、秋假就如期而來了。十一,我們可以上哪兒去游玩呢?
何:十一期間,上海世博會無疑會成為旅游熱點。據上海世博局消息,十一長假7天為世博會指定日,預計10月1日至7日,每天平均接待游客在40萬至50萬人次左右,甚至很可能出現超過50萬至70萬人次以上的大客流。需注意的是,在這7天,持平日票者不能入園。隨著世博會即將結束,眾多場館將要拆掉,10月份將是完整參觀世博會最后的機會。想去的同學可要抓住這次長假的機會嘍!
邱:在十一黃金周期間,不出遠門,我們還可以吃到各種美食呢!開封第一樓爆牛肚、云南手抓香龍骨、湖南開胃魚頭王……這些天,這些美味都出現在杭州了的中山南路,是國內最長的一條美食夜市街,1400米的南宋御街美食夜市一條街,將一期工程開始試營業,傍晚6點開始營業,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點都可以去逛。今天正式開街,當天的美食小吃和商品將有八折的優惠。
張:當然,大家可別忘了注意出行安全。除了旅游,食品安全也應注意。據最近杭州新聞網播報:國家規定,廢棄油脂只能銷售給正規廢棄油脂加工單位和廢棄物收購單位。而杭州有廢棄油脂處理資質的企業只有兩家,但是,這兩家企業只回收了約一半的廢棄油脂,另一半去向不明。27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綠環”總經理敖靜波。當提到“烤鴨油”時,他肯定地說:“我們從沒收購過一滴‘烤鴨油’!”我們期待“烤鴨油”事件水落石出。
何:國慶節,舉國同慶,那大家知道國慶節的來歷嗎?就請張雨婷為大家講述國慶節的來歷。
張: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真正的開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天是1949年9月21日。那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而10月1日的國慶這是因為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時說馬敘倫委員托他告訴大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于是,就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
徐:我們聽完了新聞、國慶來歷,再讓我們來放松放松吧。請聽笑話。
邱:第一則,蜈蚣出門,不小心被蛇咬了!為了防毒液擴散,必須馬上截肢!蜈蚣自我安慰道:“幸虧偶腿多!”大夫也安慰道:“是的兄弟,想開點,你以后就是蚯蚓了!”
何:第二則,小兔子在森林里不小心遇到了獅子!小兔子急中生智,故作鎮定,用可怕的眼神瞪著獅子!突然,只見獅子雙手合十的跪了下來!兔子見狀,得意地說:“知道厲害了吧!”獅子幽幽地笑道:“禱告完畢,可以用餐了!”邱:第三則,一對地主夫婦,出名地吝嗇。一天男的進城去,走著走著想上廁所,但轉念一想:這么好的肥料可不能便宜了別人。于是一直憋著。后來實在憋不住了,找個廁所就上。可是也除了放幾個屁之外,什么也沒有拉出來。于是心中得意不已。回到家里,向老婆講述自已的經歷。誰知老婆一聽大怒:你這個敗家子,哪有你這樣過日子的,省下這幾個屁來吹燈該多好!
張:笑話幽默,不失智慧。笑過之后,請讓我們為祖國獻上一首贊歌:《我愛祖國十月的花》。
張:我愛祖國十月的花,
她無比燦爛輝煌,
因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種芬芳——
何:啊,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難忘,
從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艷,
到嚴冬海南的稻花飄香,
徐:從炎夏荔枝滿樹的福建山村,
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魯番果香……
邱:天天有彩花開放,
季季有豐收在望,
張:在這些芬芳里,
何:我看到最絢麗的景象——
徐:還有她的雪白和碧綠,
邱:美如黎明的晴空,
合:未來的希望……
張: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這期的紅領巾廣播又要和大家說再見了,祝大家中秋快樂!請把我們的祝福帶給你親愛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