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經歷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種感悟和領悟。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一
作為一名擁有豐富軍旅經歷的老兵,在歲月的洗禮下,我深深體會到了老兵精神的獨特魅力。它包含了忠誠、勇氣、頑強拼搏的品質,塑造了軍人的崇高品格。在戰場上,在生活中,老兵精神不僅是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的體現。以下將圍繞這個主題,分享我對老兵精神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老兵精神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就是忠誠。在軍隊中,忠誠是軍人最基本的品德之一,也是老兵精神的核心。忠誠意味著無論遭遇何種困難和危險,軍人都會始終如一地對國家和使命奮戰。我親身經歷了戰友們為了保衛國家不惜生命的英勇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忠誠二字。正是忠誠的力量讓我們始終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老兵精神的體現就是勇氣。在戰場上,勇氣是生死攸關的重要品質。我曾親眼見證了無數戰友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依然堅定無畏,勇往直前。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勇敢的真諦。勇氣并非沒有恐懼,而是在面對恐懼時能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質。正是勇氣讓我們能夠直面各種挑戰和困難,勇于沖鋒陷陣,保家衛國。
此外,老兵精神的另一個特質便是頑強拼搏。拼搏是成功的基礎,也是老兵的靈魂所在。我所經歷的戰場上,常常面臨著種種艱辛和困境,然而,戰友們總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奮不顧身地與敵人拼盡全力。正是這種拼搏的精神,讓我明白了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借鑒老兵的頑強拼搏精神,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拼搏,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除此之外,老兵精神還具有軍人特有的紀律性和自律性。在軍隊中,紀律是不可或缺的神圣法則。我親身體驗過紀律給予我們的力量,它能夠讓我們的隊伍更加有條不紊,更加高效,團結一致地完成任務。在生活中,自律亦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品質。只有我們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守規矩,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
最后,老兵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軍隊,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我們總是把自己置于危險甚至犧牲的邊緣。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能夠身體力行地為他人付出,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平時。這樣的精神不僅在軍隊中有價值,在社會中也同樣正確地引導和影響著我們每個人。只有將他人的利益擺在我們自己之前,才能夠收獲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總結起來,老兵精神是一種崇高的品質,它包含了忠誠、勇氣、頑強拼搏、紀律性和無私奉獻等多個方面。這些品質組成了老兵精神的堅實基礎,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學習和積累的珍貴財富。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應該時刻銘記老兵精神的力量,勇往直前,堅守信念,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老兵精神給予我們的力量和價值。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二
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的精神信仰之源,精神動力之源,精神特質之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要時刻牢記32字偉大的建黨精神,不斷鞭策自己,堅守建黨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從自身的工作出發,兢兢業業,發揮好“螺絲釘”的作用,實實在在的為居民群眾,辦好事實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三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的勝利,實現了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宣傳了黨的主張,播撒了革命火種,鍛造了革命力量,譜寫了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麗篇章。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長征勝利80年來,涌現出了無數優秀的長征題材文藝作品。這些作品充分發掘紅軍長征題材的美學內涵,以各具特色的藝術手法,為世人展示了紅軍長征的宏偉長卷,極大地弘揚了長征精神,成為當代中國文藝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我們講好中國故事。長征題材就是典型的中國故事,長征題材文藝創作的實踐給了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幾點啟示。
其一,應充分挖掘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素材,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長征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是中國當代文藝對人類文化的一個獨特貢獻,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品以其獨具的思想藝術魅力,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發揮著獨特而積極的作用。反復要求今天的文藝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長征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就是今天的文藝創作或者文藝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進的一個堅實的基石。要進一步深入挖掘這些題材的思想內涵,并用精湛的藝術手段將其變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精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其二,應科學分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有聲有色地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不僅要講,而且要講得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缺少思想的藝術是很難有震撼力的,缺少藝術的思想也是很難有感染力的。對于長征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更應當強調深刻思想與精湛藝術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結合。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是創作者自說、自講、自看,特別是當前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飛速發展,文藝產品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欣賞方式、接受方式和評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文藝生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造時,既要自覺地遵循唯物史觀,正確地把握歷史,又要敢于創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善于運用現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豐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實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資源和創作資源、生產資源的優化組合,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和傳播思維,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其三,努力探索文藝評論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推動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文藝批評是改進文藝創作的重要手段。推動包括長征題材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尤其需要文藝評論界和批評界的積極參與。批評應關注、重視和研究包括長征題材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積極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評論的一些獨特的規律。既要注重對藝術本體的衡量,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于實事求是,好處說好,不足處說不足,通過建設性的批評,推動作品的生產創作;又要把評價的目光超出藝術之外,在更廣泛的社會歷史視野中對作品進行考量,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時代,在人人都可以成為網上“評論家”的狀況下,從事文藝評論工作的同志要特別注意適應這樣一種新狀況、新變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語言風格更加生動活潑,更加適合大眾審美的變化和需求,真正使我們的文藝批評既推動創作,又能提高人民大眾的審美,能夠引領社會的風尚。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四
《老兵精神》是一本描寫二戰老兵們生活的書籍,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湯姆·布羅卡。他通過幾位老兵的真實故事,展現了美國戰后時期人們的勇氣、毅力、忠誠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表達了對英勇戰士的深深敬意。
第二段:老兵眼中的世界觀
老兵們在二戰中歷經了戰爭的種種考驗,生死與共的戰友關系、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他們眼中,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做好準備隨時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渴望和平、珍惜生命、享受生活,也渴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第三段:老兵精神與我們的生活
老兵們展現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同樣適用。當生活困難時,要像老兵一樣,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堅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達到自己的目標。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包容他人,維護友好關系,隨時準備去幫助別人。
第四段:老兵精神的影響和啟示
老兵精神的存在,強調了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品質——勇氣和堅韌不拔。這種精神不僅可以幫助老兵們面對恐懼和困難,而且還可以激勵我們去堅持不懈,直至實現我們的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困難和挫折時常出現,而老兵精神就是一道堅強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老兵精神的真正內涵和意義。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勇于擔當,坦然面對困難,并時刻準備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將老兵精神發揚光大,在未來的日子里成為一位勇敢、堅韌、負責的現代公民。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五
2021年,是農歷牛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強調,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作為一名牛年入職的選調新生,應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發揚“三牛”精神,把個人理想融入基層,深深扎根基層,創造出無悔于青春的業績。
對待工作用情用心,著力解決群眾實際問題,認真對待每件小事,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奮斗。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創新驅動發展,做創新發展的“拓荒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先后研制完成“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等一批先進潛水裝備,建成了6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穩態強磁場、中國散裂中子源等一大批科學裝置,成就的背后是廣大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精神。選調生在基層,肩負著時代重任,要圍繞鄉村振興,把自己的所思所學與基層實際結合起來。在基層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要在基層治理創新、農村電商等新產業發展以及推動鄉風文明等方面,大膽嘗試、積極探索,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成就源于奮斗,做艱苦奮斗的“老黃牛”。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十三五”期間,完成了全面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成果,糧食十七連豐,克服疫情影響,抵御洪澇災害……成績的背后是億萬中華兒女的篳路藍縷、埋頭苦干。選調生在基層,當以勇毅前行之姿點亮艱苦之光、燃旺奮斗之火,主動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內核,培養吃苦耐勞、不畏艱辛的意志品質,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接幾回“燙手的山芋”,正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回避、不推脫,敢啃硬骨頭、敢下深水區,爭做新時代的艱苦奮斗者,靠奮斗揚起理想風帆。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六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大家還記得這首詩嗎?這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為紅軍長征寫的一首詩。其實,我們學過的許多課文都與長征有關。比如,《豐碑》《金色的魚鉤》《軍神》。我們應該向課文里的人學習,學習他們身上的各種好精神。
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解放軍們克服種種困難,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占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余次戰斗,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不知死了多少人,終于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跡!
今年10月,是紅軍長征出發70周年紀念日,我們要弘揚長征精神,學習長征精神。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有一個人叫于利祥,從1998年10月8日至20xx年10月22日,自費110多萬元,累計用了整整4年零8個月的時間,跨越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走完了紅一,二,四方面和紅軍二十五軍長征經過的路線,共行9萬多華里,現場拍攝長征遺存圖片2萬多張,尋訪老紅軍數十人,寫日記及相關資料80多萬字。他的行動本身,就體現出了可貴的長征精神。
我們歌頌英雄,學習長征精神,那什么是長征精神?無論是紅軍叔叔們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還是翻雪山、過草地,無不體現出英雄們在面對各種困難、險境時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對于我們小學生,長征精神就是克服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遇到難題,就等著老師或父母講,從不動腦筋思考;在學習上,碰到一點兒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難而上。紅軍長征之路坎坎坷坷,我們青少年的學習之路也并不平坦。長征雖然結束,但長征精神卻永存。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努力學習知識,不怕困難,勇于翻越學習中的一座座山,一條條河,為自己的理想持續不斷地努力,像長征一樣,直達完全的勝利。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七
《老兵精神》是一本書,一本關于美國二戰老兵的真實故事。這本書通過敘述五位老兵的真實經歷,向讀者們展現了他們在戰場上所經歷的殘酷、艱苦和不幸,以及他們在戰后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所展現出來的堅強和毅力。這些老兵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借鑒和學習。
第二段:殘酷與不幸
在《老兵精神》中,作者通過敘述五位老兵的經歷,向讀者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不幸。這些老兵在戰場上目睹了死亡和痛苦,他們自己也身受重傷。這些經歷不僅使他們深受創傷,還影響了他們的一生。但是,這些老兵并沒有因此而放棄,相反,他們比那些沒有經歷戰爭的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堅強。
第三段:堅強與毅力
戰爭的經歷讓這些老兵變得更加堅強和毅力。他們在戰場上不屈不撓,從不放棄,并在戰爭結束后也堅定不移地為了更好的生活奮斗著。他們從戰爭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也因此在戰后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第四段:樂觀與積極
這些老兵的精神還表現在他們樂觀、積極的態度上,他們不僅對自己充滿信心,也不忘幫助和支持其他人。這是因為他們在戰場上經歷了死亡和痛苦,也經歷了戰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和鼓勵。在戰后,這種精神使他們成為了社會中最優秀的人物之一。
第五段:總結
《老兵精神》是一本讀來令人感動的書。它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和不幸,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堅強和毅力。通過讀這本書,我們可以從這些老兵身上汲取力量,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我相信,只要有這種精神,我們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能夠勇往直前,戰勝一切。
老兵精神心得體會篇八
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紅軍卻開動了每個人的雙腳,長驅兩萬余里……這一切不僅沒有將這支軍隊打垮壓垮拖垮,反而使它百煉成鋼,成為中國革命的骨干,民族復興的脊梁。
這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諸如當時軍閥割據、交通困難等給紅軍留下了活動的空間和余地等。但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和紅軍“革命理想高于天”。
這種高于天的理想,使得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面對任何困難無所畏懼,能夠以洞若觀火的眼光審時度勢,能夠在萬分復雜的形勢中制定正確的戰略,領導紅軍度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這種崇高的理想,使得廣大紅軍指戰員,面對強大而兇惡的敵人,不怕流血犧牲,勇往直前,前赴后繼,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
沒有崇高理想的政黨和軍隊只能是一盤散沙,不堪一擊,或能逞威一時卻無法長久。具有崇高理想的政黨和軍隊方能前赴后繼、無堅不摧,千難萬險難奪其志。這樣的政黨以及其所領導的軍隊和人民,才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由弱變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緬懷先輩的業績,我不由想到了伏契克的一句話:“為了將來的美好而犧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質的雕像。”是的,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獻身的長征英雄們,永遠是屹立在我們心中的雕像。歲月的風沙,絲毫損毀不了這座英雄群雕。相反,時光越久遠,它的形象越高大;今天的日子越美好,它的光輝越耀眼。
緬懷先輩的業績,我也思考著我們這一代人的理想。長征的路是艱苦、漫長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長征,路更艱苦,更漫長。我們繼承著先輩的事業,繼續著先輩的理想,也經歷著新的考驗:我們國家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競爭壓力,我們的改革和建設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我們這一代人,能不能戰勝壓力,能不能在斗爭中取勝,是對我們理想堅定性的考驗。在國內,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一切,對我們的理想信念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的理想在經受考驗,我們的理想在考驗中愈益堅定。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