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寶墨園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寶墨園。
寶墨園位于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廢,1995年重建,現在占地100多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建筑工藝、嶺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于一體,是嶺南園林的杰出代表。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園。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在這里,請大家抬頭看一下,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對聯“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
大家現在走的這座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大家走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對面的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大家請跟著我,往右走。我們進入千丈回廊。可以看到右手邊的是治本堂、寶墨堂和放生池。
現在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治本堂。治本堂原是包公廳。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書端州郡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大家看到堂內中央懸掛著國畫《荷花》,由廣州畫荷名家梁業鴻所畫,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左右對聯是:“治跡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表達了后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
堂內左側還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寫的“寶墨園”名匾。它是用西漢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是由廣州文史館贈送的。
堂內右側有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盧中堅先生捐贈,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堂后有一塊寫著“寶墨園”園名的花崗石石匾,是舊園遺物大的唯一見證,在60年代初被毀斷裂,后來重新拼接上。
走出治本堂,沿著放生湖走,我們就來到了寶墨堂。
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龜蛇、仙鶴,湖上遍布荷花、睡蓮,五彩斑斕的錦鯉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大家請看一下堂前的水榭有兩株高25米、有80年樹齡的盆栽老榆樹,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孝肅(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謚(shi)號)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并不是傳說中的黑色。黑臉包公只是藝術形象,用黑色代表嚴肅、正直、鐵面無私。兩旁的對聯是:“汗青昭正氣,寶墨仰遺風”。這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要想全面觀賞寶墨園,最佳位置是在寶墨堂對面的鑒清橋。鑒清橋臨寶墨湖而建。站在橋上可清晰看到寶墨堂三面環水,綠波蕩漾,柳蔭清涼,樹木掩映。寶墨堂屋脊上有8組精美的陶塑裝飾,是石灣陶塑大師凌國禮根據包公的故事創作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現在我們經過的就是龍圖館了。龍圖館是宣揚包公政績的地方,因為包公曾任龍圖閣直學士而得名。其建筑具有嶺南古建筑的風格,磚木結構,前后有回廊,風火山墻。“龍圖館”三個字由歐初題寫。
觀賞完寶墨園,穿過龍圖館,繼續往前走就是趙泰來藏品館。趙泰來先生是英籍華人、廣州市榮譽市民、寶墨園名譽會長。他先后多次給寶墨園捐獻了各個朝代的名畫、古董文物,所以特建這館來收藏。
寶墨園的回廊長達1300多米,以拱形青瓦作頂,采用傳統的黑漆木梁、木柱、斗拱,用仿木石凳連接長廊的兩側,供游人休憩。千丈回廊隨地形高低曲折起伏變化而變化,連接寶墨園的亭、臺、樓、閣、池、館、榭各景點,可賞景可停留,快慢相宜,遠望林木青蔥,近觀湖水漣漪,錦鯉游動,亭臺樓閣錯落各處,讓人不禁驚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通過千丈回廊,就來到了紫氣清暉牌坊。
此牌坊位于寶墨園中部,與寶墨堂、紫帶橋、清明上河圖浮雕同處在寶墨園的中軸線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構成,仿照古代禮制儀門,五疊四柱三拱門,即有五座檐樓,其中一座明樓、兩座次樓、兩座邊樓,斗拱式結構,整座石牌坊規模宏大,象征著清官的高風亮節。
牌坊基座四周鑲嵌青色花崗石十二生肖的圖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坊后有一對瑞獸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氣清暉”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書,背面“鑒古通今”是黎雄才所書。
各位游客,現在你們走的是紫帶橋。紫帶橋橫跨清平湖,如長虹臥波,形態優美,是九孔石拱橋,全部由白石砌成。岸邊楊柳依依,美不勝收。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橋欄兩旁總共30多幅的立體石雕,取材于《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中的故事;雕刻工藝精美絕倫,人物生動自然,馬匹、交戰場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跨過紫帶橋,我們就可以看到停泊在清平湖邊的紫洞舫。
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是仿照珠江三角洲傳統特色的畫舫而建,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傳說在明末清初,南海縣紫洞鄉人麥耀千在廣州做官,經常乘船往來于廣州、南海兩地,他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畫棟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鳥魚蟲,以名貴木頭裝飾,鑲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擺筵席,船頭有桌椅,便于觀賞沿途風光,船尾是廚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藝術品,因為往來于紫洞鄉,因而稱之為“紫洞艇”。后來有錢人家紛紛仿造,終于發展成為游船和水上茶樓,停泊在廣州荔灣和長堤,成為獨具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的高級畫舫。
現在大家看到的清明上河圖是大型的彩繪浮雕瓷壁畫,是寶墨園的另一個鎮園之寶,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以宏偉的氣魄、開闊的場景精致入微地刻畫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全盛時期的繁榮景象,場面宏大,內容錯綜復雜,畫面共1648個人物,描繪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態、生動自然,開創了風俗畫的先河。
彩繪浮雕《清明上河圖》比原作擴大了100倍,全長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相結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徹而成。整幅畫立體感強,氣勢磅礴。雖然描繪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卻是當時中國社會商品交易繁榮的縮影。
各位游客,聚寶閣是寶墨園收藏各種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閣的建筑風格,綠色琉璃瓦攢尖頂,分上下兩層,裝飾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內裝修均以名貴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層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層收藏、陳列了歷代名人的字畫真跡。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圖》、祝枝山的《梅花詩》以及劉墉、海瑞、董其昌的書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畫24幅則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二樓還有重彩壁畫《大鬧天宮》,由廣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創作,歷時13個月完成,共213個人物,構圖嚴謹,色彩瑰麗,不愧為藝術精品。珍藏中的極品還有嘉慶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簡孫子十三篇等。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進去看一下。我的講解就到了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寶墨園導游詞篇二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花城廣州一日游。我是廣之旅的見習小導游—何靚亮,我的亮點有三:一是聲音亮,保證大家聽得清。二是眼睛亮,能帶大家看最美的景點,讓大家一飽眼福。三是性格靚,你們就叫我開心果吧,我能讓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天。
好了,車到了,請大家隨我前行,一切行動聽指揮。眼前就是寶墨園了,廣州寶墨園始建于清朝末年,一九九五年重建,占地十萬平方米,是一所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筑、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于一體的園林藝術公園。
向大門看,那是白玉石仿古石牌樓,它雖不能和天安門相比,但也雄偉壯觀。看,朱紅的柱子,色彩鮮艷的頂棚,綿延不斷的座椅,一眼望不到頭。這是回環全園的長廊,能避雨遮陽。大家聽,這是假石頭音響播出來的優美的廣東樂曲。大家看,長長的小溪養育著無數的錦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色彩鮮艷,有的拼命地搶食,有的吃飽了,撒開美麗的尾裙,有的小魚在搶食中被大魚擠了出去,氣沖沖地圍著魚群打轉,看看有沒有能擠進去的地方。
請大家向左看,那間漂亮的房子是什么?你們猜?有方便的請進到那里去吧。這里是潔而靚獨具一格的廁所,讓你享受五星級的廁所。有的金碧輝煌,是用銅裝飾的;有的古香古色,是用木裝飾的;有的潔白如雪,那是瓷磚裝飾的……清爽舒適極了,大開眼界吧?往前走,看那面二十米長的墻壁,那是巨幅瓷浮雕壁畫《清明上河圖》,這是根據北宋畫家張擇端名揚中外的畫燒制而成的。你看那匹馬,跑得多快;你看橋上的人,在欣賞風景;你再看那個人在釣魚,多么傳神啊!它已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我們去聚家閣,大家看,這座建在綠島中的金碧輝煌的殿閣內,供奉有萬世師表孔子銅像。各位請隨意觀賞古今名畫、書法、金銀玉器等珍品。休息時,我們品嘗廣東小吃和美味粵菜,之后觀看獨具嶺南特色的舞獅耍龍表演。
各位游客,我們今天的游園到此結束了,感謝您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現在我送大家出園門,大家會留戀中華文化之妙,回味無窮。大家以后要是還想帶親友來寶墨園的話,可要記住找我開心果呦。拜拜!
寶墨園導游詞篇三
看一下,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對聯“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
大家現在走的這座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大家走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對面的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大家請跟著我,往右走。我們進入千丈回廊。可以看到右手邊的是治本堂、寶墨堂和放生池。
現在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治本堂。治本堂原是包公廳。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書端州郡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大家看到堂內中央懸掛著國畫《荷花》,由廣州畫荷名家梁業鴻所畫,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左右對聯是:“治跡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表達了后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
堂內左側還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寫的“寶墨園”名匾。它是用西漢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是由廣州文史館贈送的。
堂內右側有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盧中堅先生捐贈,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堂后有一塊寫著“寶墨園”園名的花崗石石匾,是舊園遺物大的唯一見證,在60年代初被毀斷裂,后來重新拼接上。
走出治本堂,沿著放生湖走,我們就來到了寶墨堂。
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龜蛇、仙鶴,湖上遍布荷花、睡蓮,五彩斑斕的錦鯉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大家請看一下堂前的水榭有兩株高25米、有80年樹齡的盆栽老榆樹,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孝肅(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謚(shi)號)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并不是傳說中的黑色。黑臉包公只是藝術形象,用黑色代表嚴肅、正直、鐵面無私。兩旁的對聯是:“汗青昭正氣,寶墨仰遺風”。這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寶墨園導游詞篇四
寶墨園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那里風景迷人,四季都別有一番的特色。春晨如水,夏夜如火,秋天如風,冬日如霧,是有名的人間仙境。三年級時,我隨著秋游隊伍來到了那個美麗如畫的風景區。
進入寶墨園,走下階梯,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大魚塘。魚塘的欄桿是用堅石精雕而成的,上面刻著各種各樣的圖騰,有鯉魚、天龍、鳥兒等等。這些圖騰不僅個個活靈活現,而且全都巧奪天工、無與倫比,似乎是真的一樣。觀賞完魚塘的欄桿,我又把視線轉到魚塘里,里面裝著滿滿的水,綠幽幽的,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淡淡的藍光,美極了!哇,還有魚兒呢!小的,大的,五顏六色的。有紅色、白色、黃色、銀色、黑色……這些彩色的魚兒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它們幾百條擠做一堆相互搶奪游人投下來的魚飼料。魚鱗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像許許多多閃亮的眼睛,偷窺著四周的游人。
繞過魚塘,我走進了一條古色古香的長廊,白瓷墻壁包圍著紅磚撐柱,周圍種著綠蔭蔭的大榕樹,很美。走在長廊上,我仿佛置身于古代園林的走廊上,可以聽見鳥兒晨醒,露珠翻滾滴落的聲音,那是大自然的呼喚。
走出長廊,繞過幾個魚塘和商店,我看見了一條彎彎的小溪流。小溪流的水很清,很淺,可以看到溪底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鵝卵石。鵝卵石很漂亮,個個圓潤爽滑,特別是白色和黑色。白色白得晶瑩,白得剔透,在緩緩溪水中波光流轉,如白玉般工益精湛。黑色黑得純凈,黑得唯美,在魚兒的嬉戲中相映成趣,如梔子般清純麗人。脫下鞋子,挽起衣袖和褲管下水捉魚,踩在硌腳的鵝卵石上,魚兒親吻腳邊,溪水穿過腳趾,輕輕地洋溢著快樂而寧靜的氣息,嗅著陽光散發出來的蓬松泥土的氣息,真舒服呀!
繼續遨游寶墨園,我來到平如鏡,翠如玉的清平湖上的紫洞舫。紫洞舫弦歌裊裊,湖面上紫帶虹飛。紫洞舫是一座紅木制成的船舫,它停泊在清平湖中,一共兩層。門上掛著一塊黑木,上面用黃色顏料寫著四個工整大方的大字,招牌下鑲著一些西西方方,金黃色,凹凸不平的東西,精致又雍容華貴。全舫共有10個掛落,雕梁畫棟的,有許許多多的通花雕刻,雕刻出來的花鳥蟲魚各具風姿、豪華奪目,可真算得上是栩栩如生了。船舫內還擺著許多宮廷梨木桌椅,使整個紫洞舫都貴氣逼人起來。船舫內還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精彩片段的雕刻,十分逼真,雕工精湛,堪稱絕品。
從紅木長廊走進玫瑰園,迎面撲來一陣芬芳迷人的玫瑰香,我心曠神怡,貪婪地用力吸了吸鼻子,似乎想把所有的玫瑰香都吸進身體里。我輕輕地撫摸著一朵碗口大的白玫瑰,靜靜地欣賞著這好幾大片的玫瑰花叢。這些玫瑰花真好看!有紅的.,有粉的,有白的,有黃的,婀娜多姿,少數含苞欲放的,似乎是要把花骨朵兒都撐裂開來才罷休似的。那些正在怒放的玫瑰花,花瓣一片片地展開著,越縮越小,有些都小的看不見了。這些玫瑰花,小的可愛,大的美麗,都很好看。有迷亂的妖,噬骨的媚,它們擺動著自己翠綠柔軟的腰肢,盡情地媚惑天下,使整個園林都妖異了起來。
后來,我又逛了荷花勝境,后來,我還一直在贊嘆:“荷花勝境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啊!”
寶墨園導游詞篇五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茉莉花的'氣息。隨著這淡淡的茉莉香,我踏進了寶墨園,這地方又將給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寶墨園里的一景一物,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是我的好朋友。踏著一條幽徑,來拜訪我的那些好朋友!
那座名叫“九龍橋”的小石橋。是我要拜訪第一個老朋友。橋身的雕刻,像九條龍精虎猛的水龍在互相戲水,橋下是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貫通的長河,水平如鏡,長流不息。鯉魚池的錦鯉不時做出一個千姿百態的優美動作來,引得游人不停地喂飼料。它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唯有它依然如舊。
走進玫瑰園,蝴蝶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朵玫瑰都是我知心朋友,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瑰紅,每一朵玫瑰都在望著我。我撫摸著一朵玫瑰,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玫瑰。我腳下長出根須,頭發長成花冠,胳膊變成綠葉,血液變成花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園中的一切,那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可愛的鯉魚!你優美的舞姿,是邀我與你共舞嗎?你好,美麗的蝴蝶!你天生的設計才能,是邀我與你共同合作嗎?你好,勤勞的蜜蜂!你累了嗎,要我幫你嗎?喂,淘氣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在說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寶墨園那美妙的風景吧!
老朋友“九龍橋”告訴我該回家了,可愛的鯉魚告訴我該回家了,美麗的蝴蝶告訴我該回家了,勤勞的蜜蜂告訴我該回家了,淘氣的鳥兒告訴我該回家了。我該回家了,寶墨園的所有朋友,再見啦!我輕輕的揮揮手,告別了園中的朋友。雖然與朋友們分別了,但寶墨園又給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
寶墨園導游詞篇六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游覽寶墨園。我是你們的導游小珊。接下來讓我來為你們介紹吧。
寶墨園位于番禺市西南部的沙灣鎮紫坭村內,現占地5000平方米,是集包公文化、古建筑藝術、嶺南園林于一體的古建園林。園內溪水環繞,巨樹叢叢,風景奇麗。寶墨園是東側包相府廟續建之古庭園。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包相府廟是為頌揚龍圖閣直學士包拯而建。于清末民初增建寶墨園。后荒廢,現重新修建,門前兩幅工藝精湛的民間磚雕,分別為包拯怒鍘陳世美與包勉的故事。園內還有大量的灰雕、石雕、陶塑和紫檀木雕,以及傳統宮燈。
寶墨園內的建筑及景觀主要有:治本堂、寶墨堂、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龍圖館、千象回廊和風味食街等。園內種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玉堂春、大葉榕樹、紫薇樹等,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寶墨園更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園藝精品公園,除了樹木花卉和建筑之外,園內周邊還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蓮池,帶給游人美的享受。正門的白石仿石牌坊,雄偉巍峨,巧奪天工。園中陶塑、瓷塑、磚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艷和鳴壁》工藝精湛。荔島中的聚家閣金碧輝煌,雍容華麗,閣內供奉萬世師表孔子銅像,供游人瞻仰。此閣與寶墨藏珍、龍圖館、趙泰來藏品館等珍藏的古今名畫、書法、陶瓷、銅器、玉器等,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簡直是一座園林藝術館。
寶墨園導游詞篇七
導語:20世紀60年代,我國旅游界根據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對翻譯人員的要求,提出翻譯導游人員必須政治思想過硬、語言過硬和業務過硬。這“三過硬”的基本精神至今仍然適用。但是,幾十年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國內外游客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要求導游人員不僅要具有上述“三過硬”的素質,而且要在觀念上、角色上和所起作用方面有新的變化。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寶墨園。
寶墨園位于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廢,1995年重建,現在占地100多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建筑工藝、嶺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于一體,是嶺南園林的杰出代表。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園。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在這里,請大家抬頭看一下,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對聯“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
大家現在走的這座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大家走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對面的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大家請跟著我,往右走。我們進入千丈回廊。可以看到右手邊的是治本堂、寶墨堂和放生池。
現在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治本堂。治本堂原是包公廳。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書端州郡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大家看到堂內中央懸掛著國畫《荷花》,由廣州畫荷名家梁業鴻所畫,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左右對聯是:“治跡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表達了后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
堂內左側還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寫的“寶墨園”名匾。它是用西漢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是由廣州文史館贈送的。
堂內右側有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盧中堅先生捐贈,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堂后有一塊寫著“寶墨園”園名的花崗石石匾,是舊園遺物大的唯一見證,在60年代初被毀斷裂,后來重新拼接上。
走出治本堂,沿著放生湖走,我們就來到了寶墨堂。
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龜蛇、仙鶴,湖上遍布荷花、睡蓮,五彩斑斕的錦鯉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大家請看一下堂前的水榭有兩株高25米、有80年樹齡的盆栽老榆樹,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孝肅(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謚(shi)號)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并不是傳說中的黑色。黑臉包公只是藝術形象,用黑色代表嚴肅、正直、鐵面無私。兩旁的對聯是:“汗青昭正氣,寶墨仰遺風”。這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要想全面觀賞寶墨園,最佳位置是在寶墨堂對面的鑒清橋。鑒清橋臨寶墨湖而建。站在橋上可清晰看到寶墨堂三面環水,綠波蕩漾,柳蔭清涼,樹木掩映。寶墨堂屋脊上有8組精美的陶塑裝飾,是石灣陶塑大師凌國禮根據包公的故事創作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現在我們經過的就是龍圖館了。龍圖館是宣揚包公政績的地方,因為包公曾任龍圖閣直學士而得名。其建筑具有嶺南古建筑的風格,磚木結構,前后有回廊,風火山墻。“龍圖館”三個字由歐初題寫。
觀賞完寶墨園,穿過龍圖館,繼續往前走就是趙泰來藏品館。趙泰來先生是英籍華人、廣州市榮譽市民、寶墨園名譽會長。他先后多次給寶墨園捐獻了各個朝代的'名畫、古董文物,所以特建這館來收藏。
寶墨園的回廊長達1300多米,以拱形青瓦作頂,采用傳統的黑漆木梁、木柱、斗拱,用仿木石凳連接長廊的兩側,供游人休憩。千丈回廊隨地形高低曲折起伏變化而變化,連接寶墨園的亭、臺、樓、閣、池、館、榭各景點,可賞景可停留,快慢相宜,遠望林木青蔥,近觀湖水漣漪,錦鯉游動,亭臺樓閣錯落各處,讓人不禁驚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通過千丈回廊,就來到了紫氣清暉牌坊。
此牌坊位于寶墨園中部,與寶墨堂、紫帶橋、清明上河圖浮雕同處在寶墨園的中軸線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構成,仿照古代禮制儀門,五疊四柱三拱門,即有五座檐樓,其中一座明樓、兩座次樓、兩座邊樓,斗拱式結構,整座石牌坊規模宏大,象征著清官的高風亮節。
牌坊基座四周鑲嵌青色花崗石十二生肖的圖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坊后有一對瑞獸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氣清暉”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書,背面“鑒古通今”是黎雄才所書。
各位游客,現在你們走的是紫帶橋。紫帶橋橫跨清平湖,如長虹臥波,形態優美,是九孔石拱橋,全部由白石砌成。岸邊楊柳依依,美不勝收。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橋欄兩旁總共30多幅的立體石雕,取材于《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中的故事;雕刻工藝精美絕倫,人物生動自然,馬匹、交戰場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跨過紫帶橋,我們就可以看到停泊在清平湖邊的紫洞舫。
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是仿照珠江三角洲傳統特色的畫舫而建,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傳說在明末清初,南海縣紫洞鄉人麥耀千在廣州做官,經常乘船往來于廣州、南海兩地,他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畫棟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鳥魚蟲,以名貴木頭裝飾,鑲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擺筵席,船頭有桌椅,便于觀賞沿途風光,船尾是廚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藝術品,因為往來于紫洞鄉,因而稱之為“紫洞艇”。后來有錢人家紛紛仿造,終于發展成為游船和水上茶樓,停泊在廣州荔灣和長堤,成為獨具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的高級畫舫。
現在大家看到的清明上河圖是大型的彩繪浮雕瓷壁畫,是寶墨園的另一個鎮園之寶,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以宏偉的氣魄、開闊的場景精致入微地刻畫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全盛時期的繁榮景象,場面宏大,內容錯綜復雜,畫面共1648個人物,描繪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態、生動自然,開創了風俗畫的先河。
彩繪浮雕《清明上河圖》比原作擴大了100倍,全長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相結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徹而成。整幅畫立體感強,氣勢磅礴。雖然描繪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卻是當時中國社會商品交易繁榮的縮影。
各位游客,聚寶閣是寶墨園收藏各種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閣的建筑風格,綠色琉璃瓦攢尖頂,分上下兩層,裝飾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內裝修均以名貴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層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層收藏、陳列了歷代名人的字畫真跡。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圖》、祝枝山的《梅花詩》以及劉墉、海瑞、董其昌的書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畫24幅則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二樓還有重彩壁畫《大鬧天宮》,由廣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創作,歷時13個月完成,共213個人物,構圖嚴謹,色彩瑰麗,不愧為藝術精品。珍藏中的極品還有嘉慶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簡孫子十三篇等。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進去看一下。我的講解就到了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寶墨園導游詞篇八
【概述】
寶墨園位于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廢,1995年重建,現在占地100多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建筑工藝、嶺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于一體,是嶺南園林的杰出代表。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園。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寶墨園門口】
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對聯“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
【九龍橋】
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
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治本堂】
治本堂原是包公廳。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書端州郡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堂內中央懸掛著國畫《荷花》,由廣州畫荷名家梁業鴻所畫,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左右對聯是:“治跡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表達了后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
堂內左側還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寫的“寶墨園”名匾。它是用西漢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是由廣州文史館贈送的。
堂內右側有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盧中堅先生捐贈,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堂后有一塊寫著“寶墨園”園名的花崗石石匾,是舊園遺物大的唯一見證,在60年代初被毀斷裂,后來重新拼接上。
【寶墨堂】
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龜蛇、仙鶴,湖上遍布荷花、睡蓮,五彩斑斕的錦鯉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堂前的水榭有兩株高25米、有80年樹齡的盆栽老榆樹,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孝肅(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謚(shi)號)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并不是傳說中的黑色。黑臉包公只是藝術形象,用黑色代表嚴肅、正直、鐵面無私。兩旁的對聯是:“汗青昭正氣,寶墨仰遺風”。這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趙泰來先生是英籍華人、廣州市榮譽市民、寶墨園名譽會長。他先后多次給寶墨園捐獻了各個朝代的名畫、古董文物,所以特建這館來收藏。
【千丈回廊】
此牌坊位于寶墨園中部,與寶墨堂、紫帶橋、清明上河圖浮雕同處在寶墨園的中軸線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構成,仿照古代禮制儀門,五疊四柱三拱門,即有五座檐樓,其中一座明樓、兩座次樓、兩座邊樓,斗拱式結構,整座石牌坊規模宏大,象征著清官的高風亮節。 牌坊基座四周鑲嵌青色花崗石十二生肖的圖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坊后有一對瑞獸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氣清暉”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書,背面“鑒古通今”是黎雄才所書。
【紫帶橋】
紫帶橋橫跨清平湖,如長虹臥波,形態優美,是九孔石拱橋,全部由白石砌成。岸邊楊柳依依,美不勝收。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橋欄兩旁總共30多幅的立體石雕,取材于《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中的故事;雕刻工藝精美絕倫,人物生動自然,馬匹、交戰場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紫洞舫】
紫洞舫停泊在清平湖邊,是仿照珠江三角洲傳統特色的畫舫而建,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傳說在明末清初,南海縣紫洞鄉人麥耀千在廣州做官,經常乘船往來于廣州、南海兩地,他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畫棟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鳥魚蟲,以名貴木頭裝飾,鑲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擺筵席,船頭有桌椅,便于觀賞沿途風光,船尾是廚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藝術品,因為往來于紫洞鄉,因而稱之為“紫洞艇”。后來有錢人家紛紛仿造,終于發展成為游船和水上茶樓,停泊在廣州荔灣和長堤,成為獨具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的高級畫舫。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大型的彩繪浮雕瓷壁畫,是寶墨園的另一個鎮園之寶,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以宏偉的氣魄、開闊的場景精致入微地刻畫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全盛時期的繁榮景象,場面宏大,內容錯綜復雜,畫面共1648個人物,描繪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態、生動自然,開創了風俗畫的先河。
彩繪浮雕《清明上河圖》比原作擴大了100倍,全長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相結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徹而成。整幅畫立體感強,氣勢磅礴。雖然描繪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卻是當時中國社會商品交易繁榮的縮影。
【聚寶閣】
聚寶閣是寶墨園收藏各種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閣的建筑風格,綠色琉璃瓦攢尖頂,分上下兩層,裝飾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內裝修均以名貴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層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層收藏、陳列了歷代名人的字畫真跡。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圖》、祝枝山的《梅花詩》以及劉墉、海瑞、董其昌的書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畫24幅則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二樓還有重彩壁畫《大鬧天宮》,由廣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創作,歷時13個月完成,共213個人物,構圖嚴謹,色彩瑰麗,不愧為藝術精品。珍藏中的極品還有嘉慶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簡孫子十三篇等。
寶墨園導游詞篇九
寶墨園四時青翠,百卉叢開,園林花卉景點,有聚有散,步移景換,美不勝收。諸如荔島凝丹、玉堂春瑞、柳剪春風、千年羅漢、桂苑浮香、群芳競秀、古榕長蔭、茶王雙璧,令人百看不厭。萬紫千紅的玫瑰園,沁人心脾的荷花池,清幽高雅的蘭圃,惠風和暢的紫竹林,使人賞心悅目,尤是避暑勝地。
全園水景,堪稱一絕。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河貫通,水清如鏡,長流不息,三十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駕畫舫輕舟,逍遙放棹,仿似置身蓬瀛。清平湖上的紫洞舫有如一座水上藝術宮殿。湖面上,虹飛紫帶;湖周圍,綠柳侵煙;喜看錦鯉千千紅浪涌,游人個個笑顏開。紫竹園里的紫竹溪,專供小孩玩水觀魚,還有游泳池,更是兒童的歡樂天地。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寶墨園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你們一定要去看看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寶墨園導游詞篇十
寶墨園位于番禺市西南部的沙灣鎮紫坭村內,現占地5000平方米,是集包公文化、古建筑藝術、嶺南園林于一體的古建園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墨園景區
導游詞
,歡迎參考!【概述】
寶墨園位于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廢,1995年重建,現在占地100多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建筑工藝、嶺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于一體,是嶺南園林的杰出代表。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園。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寶墨園門口】
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
對聯
“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九龍橋】
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
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治本堂】
治本堂原是包公廳。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書端州郡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堂內中央懸掛著國畫《荷花》,由廣州畫荷名家梁業鴻所畫,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左右對聯是:“治跡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表達了后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
堂內左側還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寫的“寶墨園”名匾。它是用西漢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是由廣州文史館贈送的。
堂內右側有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盧中堅先生捐贈,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堂后有一塊寫著“寶墨園”園名的花崗石石匾,是舊園遺物大的唯一見證,在60年代初被毀斷裂,后來重新拼接上。
【寶墨堂】
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龜蛇、仙鶴,湖上遍布荷花、睡蓮,五彩斑斕的錦鯉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堂前的水榭有兩株高25米、有80年樹齡的盆栽老榆樹,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孝肅(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謚(shi)號)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并不是傳說中的黑色。黑臉包公只是藝術形象,用黑色代表嚴肅、正直、鐵面無私。兩旁的對聯是:“汗青昭正氣,寶墨仰遺風”。這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趙泰來先生是英籍華人、廣州市榮譽市民、寶墨園名譽會長。他先后多次給寶墨園捐獻了各個朝代的名畫、古董文物,所以特建這館來收藏。
【千丈回廊】
此牌坊位于寶墨園中部,與寶墨堂、紫帶橋、清明上河圖浮雕同處在寶墨園的中軸線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構成,仿照古代禮制儀門,五疊四柱三拱門,即有五座檐樓,其中一座明樓、兩座次樓、兩座邊樓,斗拱式結構,整座石牌坊規模宏大,象征著清官的高風亮節。 牌坊基座四周鑲嵌青色花崗石十二生肖的圖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坊后有一對瑞獸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氣清暉”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書,背面“鑒古通今”是黎雄才所書。
【紫帶橋】
紫帶橋橫跨清平湖,如長虹臥波,形態優美,是九孔石拱橋,全部由白石砌成。岸邊楊柳依依,美不勝收。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橋欄兩旁總共30多幅的立體石雕,取材于《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中的故事;雕刻工藝精美絕倫,人物生動自然,馬匹、交戰場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紫洞舫】
紫洞舫停泊在清平湖邊,是仿照珠江三角洲傳統特色的畫舫而建,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傳說在明末清初,南海縣紫洞鄉人麥耀千在廣州做官,經常乘船往來于廣州、南海兩地,他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畫棟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鳥魚蟲,以名貴木頭裝飾,鑲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擺筵席,船頭有桌椅,便于觀賞沿途風光,船尾是廚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藝術品,因為往來于紫洞鄉,因而稱之為“紫洞艇”。后來有錢人家紛紛仿造,終于發展成為游船和水上茶樓,停泊在廣州荔灣和長堤,成為獨具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的高級畫舫。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大型的彩繪浮雕瓷壁畫,是寶墨園的另一個鎮園之寶,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以宏偉的氣魄、開闊的場景精致入微地刻畫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全盛時期的繁榮景象,場面宏大,內容錯綜復雜,畫面共1648個人物,描繪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態、生動自然,開創了風俗畫的先河。
彩繪浮雕《清明上河圖》比原作擴大了100倍,全長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相結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徹而成。整幅畫立體感強,氣勢磅礴。雖然描繪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卻是當時中國社會商品交易繁榮的縮影。
【聚寶閣】
聚寶閣是寶墨園收藏各種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閣的建筑風格,綠色琉璃瓦攢尖頂,分上下兩層,裝飾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內裝修均以名貴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層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層收藏、陳列了歷代名人的字畫真跡。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圖》、祝枝山的《梅花詩》以及劉墉、海瑞、董其昌的書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畫24幅則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二樓還有重彩壁畫《大鬧天宮》,由廣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創作,歷時13個月完成,共213個人物,構圖嚴謹,色彩瑰麗,不愧為藝術精品。珍藏中的極品還有嘉慶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簡孫子十三篇等。
共
3
頁,當前第1
頁1
2
3
寶墨園導游詞篇十一
寶墨園四時青翠,百卉叢開,園林花卉景點,有聚有散,步移景換,美不勝收。諸如荔島凝丹、玉堂春瑞、柳剪春風、千年羅漢、桂苑浮香、群芳競秀、古榕長蔭、茶王雙璧,令人百看不厭。萬紫千紅的玫瑰園,沁人心脾的荷花池,清幽高雅的蘭圃,惠風和暢的紫竹林,使人賞心悅目,尤是避暑勝地。
全園水景,堪稱一絕。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河貫通,水清如鏡,長流不息,三十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駕畫舫輕舟,逍遙放棹,仿似置身蓬瀛。清平湖上的紫洞舫有如一座水上藝術宮殿。湖面上,虹飛紫帶;湖周圍,綠柳侵煙;喜看錦鯉千千紅浪涌,游人個個笑顏開。紫竹園里的紫竹溪,專供小孩玩水觀魚,還有游泳池,更是兒童的歡樂天地。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寶墨園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你們一定要去看看哦。
寶墨園導游詞篇十二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在這里,請大家抬頭看一下,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對聯“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
大家現在走的這座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大家走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對面的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寶墨園導游詞篇十三
hi!大家好,今天將由我——徐漫鈺擔任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徐導!今天將由我帶領你們游覽寶墨園的名勝古跡,希望你們在我的常領下度過開心、愉快的一天。寶墨園的景色美不勝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沁人心脾。古人也常用一首詩來形容百卉叢開的寶墨園:“靜坐書房品綠茶,春風撩起綺窗紗。一雙燕子驚簾影,幾個詩友覓酒家。醉臥華亭迷曰月,閑依曲檻賞煙霞。如酥雨過斜陽里,萬紫千紅處處花!”在我們開始游覽之前我要先提幾個注意事項:1.跟緊隊伍,不擅自離開隊伍。2.拍照和游覽時不嬉戲打鬧、注意安全。讓我帶領你們去玫瑰園游覽吧!走進玫瑰園的大門,許多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玫瑰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一個個五彩繽紛的攻瑰花仿佛是在舉行選美大賽呢!:一個個玫瑰花爭奇斗艷,那場面無比壯觀:這么多玫瑰花一眼望下去像一大片用幾萬朵玫瑰花組成的一片個花海,如有你去看了你一定會目蹬口呆驚訝的下巴都掉下來了!。接下來寶墨園有許多美不勝收的景色,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清希望你們有機會去細細觀賞那美不勝收的景色!
寶墨園導游詞篇十四
寶墨園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建于清朝末年,占地五畝,因破四舊,文物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于1995年重建,歷時八載,寶墨園經過四期建設,園面積擴至168畝(約10萬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筑、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于一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東寶墨園
導游詞
5篇范文,歡迎借鑒參考。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你們可以叫我李導游。今天很開心和大家一起走進寶墨園參觀,也很高興可以當你們的導游。
各位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千象回廊”,你們看這“千象回廊”,一眼望不到頭,那你們再猜猜這條“千象回廊”有多長呢?告訴你們吧,它有1000米長!比北京的頤和園里的長廊還要長!它的柱子是紅漆的,欄桿是綠漆的。千象回廊和頤和園的長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橫檻上都有不同的畫。
大家看!前面就是清平湖。那條橫跨清平湖的橋叫紫帶橋,為傳統的九孔石拱橋,造工精致。兩旁橋欄有《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和《隋唐演義》等家喻戶曉的故事立體石雕。
前面還有許多有趣的景點呢,歡迎大家繼續聽我解說。
寶墨園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建于清朝末年,占地五畝,因破四舊,文物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于1995年重建,歷時八載,寶墨園經過四期建設,園面積擴至168畝(約10萬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筑、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于一體。下面是寶墨園的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寶墨園。
寶墨園位于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廢,1995年重建,現在占地100多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建筑工藝、嶺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于一體,是嶺南園林的杰出代表。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園。
寶墨園共有八大景區,40多個景點,30多座石橋,河湖眾多,流水縱橫,建筑、園林、山水、石橋布局合理,建筑工藝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磚雕、木雕、石刻、彩繪、嵌瓷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各展館珍藏、陳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書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在這里,請大家抬頭看一下,正門的石牌牌坊上“寶墨園”三字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牌坊高13.68米,寬27米,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兩旁的
對聯
“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墨揮南國,皴(cun)成萬綠吐千紅。”是葉選平題字,由劉云書寫。背后的橫額“寶墨生輝”由關山月手寫。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品。大家現在走的這座九龍橋是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由一條主橋、兩條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涌上。“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微宗趙佶(ji)的瘦金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預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大家走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對面的吐艷和鳴壁。
吐艷和鳴壁是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實意是“隱避”,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整個影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萬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銹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合鳴圖案,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之意,精雕細刻了600多只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征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rang)帖》和趙孟頫(fu)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留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這幅巨型磚雕,由沙灣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設計,雕刻,是嶺南傳統磚雕藝術的杰作,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大家請跟著我,往右走。我們進入千丈回廊。可以看到右手邊的是治本堂、寶墨堂和放生池。
現在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治本堂。治本堂原是包公廳。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書端州郡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大家看到堂內中央懸掛著國畫《荷花》,由廣州畫荷名家梁業鴻所畫,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左右對聯是:“治跡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表達了后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
堂內左側還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寫的“寶墨園”名匾。它是用西漢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是由廣州文史館贈送的。
堂內右側有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盧中堅先生捐贈,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堂后有一塊寫著“寶墨園”園名的花崗石石匾,是舊園遺物大的唯一見證,在60年代初被毀斷裂,后來重新拼接上。
走出治本堂,沿著放生湖走,我們就來到了寶墨堂。
大家請看一下堂前的水榭有兩株高25米、有80年樹齡的盆栽老榆樹,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孝肅(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謚(shi)號)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并不是傳說中的黑色。黑臉包公只是藝術形象,用黑色代表嚴肅、正直、鐵面無私。兩旁的對聯是:“汗青昭正氣,寶墨仰遺風”。這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要想全面觀賞寶墨園,最佳位置是在寶墨堂對面的鑒清橋。鑒清橋臨寶墨湖而建。站在橋上可清晰看到寶墨堂三面環水,綠波蕩漾,柳蔭清涼,樹木掩映。寶墨堂屋脊上有8組精美的陶塑裝飾,是石灣陶塑大師凌國禮根據包公的故事創作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現在我們經過的就是龍圖館了。龍圖館是宣揚包公政績的地方,因為包公曾任龍圖閣直學士而得名。其建筑具有嶺南古建筑的風格,磚木結構,前后有回廊,風火山墻。“龍圖館”三個字由歐初題寫。
觀賞完寶墨園,穿過龍圖館,繼續往前走就是趙泰來藏品館。趙泰來先生是英籍華人、廣州市榮譽市民、寶墨園名譽會長。他先后多次給寶墨園捐獻了各個朝代的名畫、古董文物,所以特建這館來收藏。
寶墨園的回廊長達1300多米,以拱形青瓦作頂,采用傳統的黑漆木梁、木柱、斗拱,用仿木石凳連接長廊的兩側,供游人休憩。千丈回廊隨地形高低曲折起伏變化而變化,連接寶墨園的亭、臺、樓、閣、池、館、榭各景點,可賞景可停留,快慢相宜,遠望林木青蔥,近觀湖水漣漪,錦鯉游動,亭臺樓閣錯落各處,讓人不禁驚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通過千丈回廊,就來到了紫氣清暉牌坊。
此牌坊位于寶墨園中部,與寶墨堂、紫帶橋、清明上河圖浮雕同處在寶墨園的中軸線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構成,仿照古代禮制儀門,五疊四柱三拱門,即有五座檐樓,其中一座明樓、兩座次樓、兩座邊樓,斗拱式結構,整座石牌坊規模宏大,象征著清官的高風亮節。
牌坊基座四周鑲嵌青色花崗石十二生肖的圖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坊后有一對瑞獸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氣清暉”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書,背面“鑒古通今”是黎雄才所書。
各位游客,現在你們走的是紫帶橋。紫帶橋橫跨清平湖,如長虹臥波,形態優美,是九孔石拱橋,全部由白石砌成。岸邊楊柳依依,美不勝收。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橋欄兩旁總共30多幅的立體石雕,取材于《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中的故事;雕刻工藝精美絕倫,人物生動自然,馬匹、交戰場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跨過紫帶橋,我們就可以看到停泊在清平湖邊的紫洞舫。
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是仿照珠江三角洲傳統特色的畫舫而建,源于明清時期的紫洞舫。傳說在明末清初,南海縣紫洞鄉人麥耀千在廣州做官,經常乘船往來于廣州、南海兩地,他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畫棟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鳥魚蟲,以名貴木頭裝飾,鑲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擺筵席,船頭有桌椅,便于觀賞沿途風光,船尾是廚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藝術品,因為往來于紫洞鄉,因而稱之為“紫洞艇”。后來有錢人家紛紛仿造,終于發展成為游船和水上茶樓,停泊在廣州荔灣和長堤,成為獨具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的高級畫舫。
現在大家看到的清明上河圖是大型的彩繪浮雕瓷壁畫,是寶墨園的另一個鎮園之寶,入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以宏偉的氣魄、開闊的場景精致入微地刻畫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全盛時期的繁榮景象,場面宏大,內容錯綜復雜,畫面共1648個人物,描繪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態、生動自然,開創了風俗畫的先河。
彩繪浮雕《清明上河圖》比原作擴大了100倍,全長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相結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徹而成。整幅畫立體感強,氣勢磅礴。雖然描繪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卻是當時中國社會商品交易繁榮的縮影。
各位游客,聚寶閣是寶墨園收藏各種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閣的建筑風格,綠色琉璃瓦攢尖頂,分上下兩層,裝飾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內裝修均以名貴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層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層收藏、陳列了歷代名人的字畫真跡。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圖》、祝枝山的《梅花詩》以及劉墉、海瑞、董其昌的書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畫24幅則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樸典雅,獨具特色。二樓還有重彩壁畫《大鬧天宮》,由廣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創作,歷時13個月完成,共213個人物,構圖嚴謹,色彩瑰麗,不愧為藝術精品。珍藏中的極品還有嘉慶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簡孫子十三篇等。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進去看一下。我的講解就到了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游覽寶墨園。我是你們的導游小珊。接下來讓我來為你們介紹吧。
寶墨園位于番禺市西南部的沙灣鎮紫坭村內,現占地5000平方米,是集包公文化、古建筑藝術、嶺南園林于一體的古建園林。園內溪水環繞,巨樹叢叢,風景奇麗。寶墨園是東側包相府廟續建之古庭園。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包相府廟是為頌揚龍圖閣直學士包拯而建。于清末民初增建寶墨園。后荒廢,現重新修建,門前兩幅工藝精湛的民間磚雕,分別為包拯怒鍘陳世美與包勉的故事。園內還有大量的灰雕、石雕、陶塑和紫檀木雕,以及傳統宮燈。
寶墨園內的建筑及景觀主要有:治本堂、寶墨堂、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龍圖館、千象回廊和風味食街等。園內種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玉堂春、大葉榕樹、紫薇樹等,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寶墨園更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園藝精品公園,除了樹木花卉和建筑之外,園內周邊還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蓮池,帶給游人美的享受。 正門的白石仿石牌坊,雄偉巍峨,巧奪天工。園中陶塑、瓷塑、磚雕 、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瑯滿目。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艷和鳴壁》工藝精湛。荔島中的聚家閣金碧輝煌,雍容華麗,閣內供奉萬世師表孔子銅像,供游人瞻仰。此閣與寶墨藏珍、龍圖館、趙泰來藏品館等珍藏的古今名畫、書法、陶瓷、銅器、玉器等,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簡直是一座園林藝術館。
全園水景,堪稱一絕。荔景灣、清平湖、寶墨湖與一千多米長河貫通,水清如鏡,長流不息,三十多座石橋,橫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駕畫舫輕舟,逍遙放棹,仿似置身蓬瀛。清平湖上的紫洞舫有如一座水上藝術宮殿。湖面上,虹飛紫帶;湖周圍,綠柳侵煙;喜看錦鯉千千紅浪涌,游人個個笑顏開。紫竹園里的紫竹溪,專供小孩玩水觀魚,還有游泳池,更是兒童的歡樂天地。
寶墨園四時青翠,百卉叢開,園林花卉景點,有聚有散,步移景換,美不勝收。諸如荔島凝丹、玉堂春瑞、柳剪春風、千年羅漢、桂苑浮香、群芳競秀、古榕長蔭、茶王雙璧,令人百看不厭。萬紫千紅的玫瑰園,沁人心脾的荷花池,清幽高雅的蘭圃,惠風和暢的紫竹林,使人賞心悅目,尤是避暑勝地。還有很多我不說了。你們自己去看吧。
寶墨園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你們一定要去看看哦。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梁導游,今天我就來帶你們參觀寶墨園。
一進去你們可以看到三座拱橋,下面有許多魚,我在補充一點,魚,可是寶墨園最著名的風景了,不管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有魚。寶墨園最多的建筑物肯定也是亭臺樓閣,這不,前面就是清心亭,清心亭是不是也古香古色?讓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的是一幅橋連橋的景象,橋底下有很多的烏龜,中間還“聳立”著一座大石龜,雖然龜行動緩慢,但是卻有著重要的代表:大家都知道龜是財的“代言人”吧,龜也是長壽的代表,壽命最長的是“象龜”,它們的壽命高達225歲。
出了寶墨園,我們來到南粵苑,南粵苑也屬于寶墨園的管轄, 南粵苑的主題圍繞的是《西游記》,進去之后,請游客們仔細觀看“迎客軒”是不是很像西游記里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建造南粵苑的人連墻壁都不放過,依然掛著西游記中的劇情。南粵苑真的是太西游記了,連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都搬出來了,八卦爐的斜對角就是齊天大圣的住所——水簾洞,五彩斑斕的燈光照著乳白色的鐘乳石,使水簾洞更加絢麗多彩,也襯托出了齊天大圣的威風。
夕陽西下,一首詩歌伴隨著我們度過了美好的一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下一次我一定再當你們的導游!
hi!大家好,今天將由我——徐漫鈺擔任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徐導!今天將由我帶領你們游覽寶墨園的名勝古跡,希望你們在我的常領下度過開心、愉快的一天。寶墨園的景色美不勝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沁人心脾。古人也常用一首詩來形容百卉叢開的寶墨園:“靜坐書房品綠茶,春風撩起綺窗紗。一雙燕子驚簾影,幾個詩友覓酒家。醉臥華亭迷曰月,閑依曲檻賞煙霞。如酥雨過斜陽里,萬紫千紅處處花!” 在我們開始游覽之前我要先提幾個注意事項:1.跟緊隊伍,不擅自離開隊伍。2.拍照和游覽時不嬉戲打鬧、注意安全。讓我帶領你們去玫瑰園游覽吧!走進玫瑰園的大門,許多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玫瑰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一個個五彩繽紛的攻瑰花仿佛是在舉行選美大賽呢!:一個個玫瑰花爭奇斗艷,那場面無比壯觀:這么多玫瑰花一眼望下去像一大片用幾萬朵玫瑰花組成的一片個花海,如有你去看了你一定會目蹬口呆驚訝的下巴都掉下來了!。 接下來 寶墨園有許多美不勝收的景色,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清希望你們有機會去細細觀賞那美不勝收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