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節儉的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接下來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崇尚節儉傳承美德》。
不知道大家和我有沒有同樣的感受,就是家里的老人都特別“小氣”,北京話叫“摳門兒”。剩菜剩飯從不輕易倒掉,隨時都有一位老同志跟著在你身后,把你一路打開的燈隨手關掉。還有我媽媽,世界500強排名91位的企業經理人,一張a4紙永遠2面用,在辦公室從來不喝瓶裝水。還有我爸,身上永遠都揣著手絹,連餐巾紙也要分區使用,用到極致才肯丟進垃圾桶。有一次我們全家去香港,在“大食代”吃飯。一進去我這個美食達人就眼花繚亂了,燒鵝、水晶蝦餃、避風塘炒蟹……,一下子我點了很多我愛吃的美味,爸爸在一旁提醒我,“你確認這些你都能吃完?吃不完不許走。”“必須的!”這還能難倒我。我一貫眼大肚子小,沒吃多少就飽了。忽然我發現一行人中,只有我剩下的食物最多。“老爸,我吃不下了。”我拖著長音和爸爸撒著嬌想蒙混過關。“必須把你點的都吃完。”“我真的吃不下了!一會兒看演出該來不及了!”“那你就留下來吃,直到都吃干凈!”從來沒有吃得這么痛苦,我真的是含著眼淚把面前的食物硬塞到肚子里,可惡的老爸還盯著我不許剩下一根菜葉。親們,現在想想我都心有余悸。從此以后,我點菜再也不會那么“貪婪”了,因為肚子是自己的啊。
在我的周圍有這樣一些同學,從小就有著節儉生活的好習慣。趙星涵被評為節約好少年,是因為她從不浪費半粒糧食。在準備這次演講素材的時候,我問她:“親,你為什么從不剩飯呢?是不是有過像我一樣不堪回首的經歷啊?”“沒有!從小就這樣,因為我媽媽就這樣。”“不可能!從小就沒有剩過飯?”“沒有啊!因為我姥爺就這么要求我娘親的,所以她也這么要求我的!”
當我詢問榮天航同學事跡的時候,他為我描述了這樣一幅景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盆清水先淘米,淘完米再洗青菜,洗完青菜再涮拖把,涮完拖把最后再沖馬桶。這也是我外公外婆節約用水的真實寫照。原來“摳門兒”的人這么多。
都把尚儉節約、惜物惜時作為一種美德來提倡和施行。漢文帝廉潔愛民“履不藉以視朝”,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如今,人們生活條件日益改善,不愁吃不愁穿。然而,我們不但不能忘記節儉,還要運用科技手段推動節儉。趙星涵和榮天航兩位同學建議學校將所有的燈源都更換成led燈泡,不但可以節約用電,提升燈泡壽命、還可以提高照明的亮度。學校的公共浴室可以把水龍頭更換為儲卡式,每人每次洗澡定量用水,可以避免浪費。11班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用舊報紙擦玻璃,將每天杯子里的剩余飲用水收集起來擦黑板擦地,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節儉的傳統和美德。
當今的中國快速發展,國富民強,在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同時也在重拾節儉的美德與責任。節儉體現的是高尚的品格,傳承的是可貴的精神。在行動上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自覺養成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
崇尚節儉傳承美德!
節儉的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節儉就是愛國》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兒女的美德傳統。
許多人會問勤儉是什么?勤儉節約就是生活簡樸,珍惜勞動成果,不奢侈腐化,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良好做風,我們做為新世紀的青年,應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保存并發揚光大。
我們都是祖國大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里,成長在關愛中,可以說是飯來張口,以來伸手,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浪費資源,。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以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可以讓我們的節儉意識;得到升華與提高。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節儉才顯得舉足輕重觀察周圍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還亮著點燈,飯菜是不完被扔掉......
在中國,如果每個人浪費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從現在做起,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入手做到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
愛國,并非整天掛在口邊嘟囔,做大事這樣的人往往意識無成,從小事做起也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從節儉做起,愛國,做一個中華兒女該盡的職責,從小事做起,從節約做起,為國家做貢獻不分輕重,節約用水,節約有電,節約每一粒糧食。這都是愛國的表現。節儉會給子孫后代留下豐富的物資財富;節儉;將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節儉;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
讓我們向焦裕祿,毛主席看齊,為祖國造就更輝煌的明天,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做一個;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我們是愛國節儉的好隊員!
謝謝大家!
節儉的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憑欄遠望,古之顏回:“一筆食,一飲”。且看今朝,社會主義新時代“節儉之風不可移”。審視自我,節儉之意掛心頭。“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一種德行,奢侈是一種惡行,節儉,中華民族,五千年之美德也!
然,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不認同節儉,不愿意節儉,認為“以前中國窮,所以要節儉,現在中國富,還節儉干啥?"亦或“錢是我家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其實不然,正是因為中國經濟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日益紅火,我們才更應自我審視。節儉于生命困時,顯人生大智;于人生達時,展人文品質。節儉,在生活中,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開闊我們的視野。在精神上,可以修養我們的品性,磨礪我們的各項素質。由此可見,民族的節儉依然重要。
閉上眼,節儉猶似一淌清泉,潺潺流于心上。警醒自我,節儉之美體力行。蚜蟲吃青草,銹吃鐵,奢靡的世界吃靈魂。從商紂王的暴虐奢靡至滅國到隋煬帝的大興土木江山易,歷史總是以其驚人的相似度警戒世人:“勤儉乃長久之道,不可移:奢靡乃誤人心智,當排之”。因此,深刻的靈魂,即使是困儉,也是美的出處,吾輩,我中華兒女,生于新時代,奮于新時代,自當以勤儉之操,擔我民族復興大旗!時刻自我警醒,審問之,篤行之。
同學們!桑田碧海須臾改,節儉之風不可移,奮進新時代,斗爭新時代,節儉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讓我們今天的節儉一起為共和國的明天喝彩!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
節儉的演講稿篇四
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大中小學生: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全國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在全區開展節儉養德人人行動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濃厚氛圍,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弘揚勤儉節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持勤儉辦一切事,倡導節約光榮的社會風尚,使儉以養德的觀念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二、自覺將各類勤儉節約行動與日常工作生活相結合。深入開展“曝光泔水缸行動”“綠色照明行動”“資源循環利用行動”“人人節水行動”“節約一粒糧行動”“一張紙獻愛心行動”“閑置物品共享行動”“節能利民行動”和“試點示范問效行動”等,把勤儉節約的各項措施落實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節約每一粒米、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使勤儉節約理念成為我們的習慣思維和自覺行動,讓勤儉節約蔚然成風。
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人人行動勤儉節約。強化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導向引領作用,開展社會監督,對浪費行為進行曝光,形成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奢侈浮華的強大輿-論壓力。黨員干部要做出表率,成為勤儉節約的倡導者、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帶動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的濃厚社會氛圍。大中小學生要積極實踐,樹立培育勤儉節約的良好理念和習慣。廣大群眾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消費理念和生活習慣,讓勤儉節約成為社會時尚。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遠見、一種境界、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份責任。讓我們自覺行動起來,嚴格落實勤儉節約各項措施,為建設開放寧夏、富裕寧夏、和-諧寧夏、美麗寧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自治區文明辦區直機關工委自治區教育廳
自治區總工會自治區團委自治區婦聯
20xx年6月7日
節儉的演講稿篇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想代表陽光、雨露、清風來稱贊我們的糧食,我也想代表大米、小麥、泉水來歌頌我們的勞動者。糧食對于人類來說,是維持生活和生命的重要資源,我們人類在生產糧食的道路上飛速發展。直至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非常多元的飲食生活。只要一走到街上,各種樣式的面食小吃,各種花樣的果汁飲品,還有變著法子的餐飲文化。這些都是我們日新月異的生活里非常常見的一部分了。時代的發展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但與此同時也會面臨一些問題的產生。
隨著大家生活品質的提高,我們對糧食的追求越來越大,我們對飲食文化也有更高的期待。而在這個中間,浪費成為了最大的問題。餐桌上的光盤行動愈來愈少,我們每個人對糧食的重視也減輕了不少。即使這是在一個新的時代,但是我們對糧食,依舊是需要去尊重和認真對待的。因為每一顆糧食,必然都是一份汗水鑄造的。
以前我的奶奶總喜歡跟我說這樣的一個故事,那個時代的人們吃不飽,只能去挖樹皮吃,也有好多人因為糧食缺乏而失去了生命。以前大家一起吃大鍋飯,有時候在大家都吃完之后,總有人會去鍋上挖一挖鍋巴。有時候能吃上一塊鍋巴算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絕大部分的時間里,鍋上是沒有任何一滴糧食的剩余的。
只有吃過苦的人才知道,缺少糧食的痛苦是多么大。到了現在,奶奶還是保存著那樣的一個習慣,那就是一個雞蛋是最昂貴的。至今還有很多老人一直保存著出門給你雞蛋的習慣,因為對于那個時代而言,雞蛋就是一個寶貝到不能再寶貝的東西。但對于現今來說,雞蛋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了,大量的生產,讓雞蛋成為了顯而易見的食物,做法也是非常的豐富。
即使我們的物質非常的豐富了,但我們不容忘記的,是前一輩人在糧食方面所吃的苦。杜絕浪費,是對前輩最好的尊重,也是對糧食的尊重,更是對那些勞作者最大的敬重。希望大家今后外出用餐的時候適可而止,切不可鋪張浪費,勤儉節約是我們的本質文化,也是我們需要一直繼承的文明。
讓我們一起在今后的日子里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吧。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做起,珍惜每一顆食物,就像珍惜每一滴水一樣,讓這個地球,讓我們的社會和生活發展的越來越美好吧!
節儉的演講稿篇六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大家都知道該節約糧食。但很多人都不能像節約糧食那樣節約生活中的其他用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是勤儉持家的模范。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先把所有的錢平均分成12份,一個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這些錢只準剩余,不超支,剩下的錢放在竹筒里,已備不時之需。
看!蘇軾多么的節約錢財呀!我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節約的呢!每當到了新的學期,我們就會發新書。每次我都會給他們包上書皮,以免讓他們受傷。但是從二年級開始我就沒買過新書皮,我一直用一年級留下的舊書皮。每次到期末我都把舊書皮拆下來,擦干凈。準備下學期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衣物破了不要扔,可以補一補。文具壞了不要丟,修修繼續用。因為我們身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別人辛勤勞動的成果。所以請不要浪費,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吧!
節儉的演講稿篇七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節儉是一種美德,我們要讓節儉從自我做起。
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節儉的東西有很多,像節儉用水,節儉用電。節儉糧食等等。一個懂得節儉的人,他自身首先就有一個好的修養。節儉,每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都該懂得節儉的重要性。雖然一個人的.節儉看似無濟于事,可是幾十億人的節儉這之中的所節儉下來的能源或者糧食是無法估量的。
讓節儉從自我做起,讓我們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們的節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只是一件小事,就比如我們隨手關燈,控制用水量,一日三餐做到光盤行動……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就是我們節儉的開始。不要一聽到節儉就想象要如何讓如何的做,之后又思量著這些小小的節儉太過于微小。可是當我們節儉開始,當我們身邊的人都開始節儉,以量積量,我們所節儉下來的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聽媽媽說以前我的爸爸就不是一個懂得節儉的人,用電用水都大手大腳的。可是之后爸爸在媽媽的影響之下就漸漸改變了。媽媽是一個勤謹節儉的楷模,在家里處處節儉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家的節儉是媽媽開始,之后改變了爸爸,當我出生后,在這種家庭的環境下,我自然的也養成了一個節儉的好習慣。
節儉首先約束自我,然后慢慢地影響我們身邊的人,當我們身邊的人一個之后一個被影響了后,我們也慢慢的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任務。讓節儉從自我做起,然后影響我們身邊的人,讓節儉從每個人做起。真期望未來有一天,生活中的我們都懂得節儉的重要性,將節儉從自我做起,我們的世界定會變得無比的完美。節儉從我做起,我期待著那一天的來臨。
節儉的演講稿篇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國家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的學校里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后,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后的。在城市里,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斗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為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周定為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
同學們,讓我們養成勤儉的美德吧,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同學們,讓我們盡到節約這份責任,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的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吧!
節儉的演講稿篇九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為深入開展全國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縣文明辦積極號召全縣每一位公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積極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節約關榮、浪費可恥”濃厚氛圍。在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
一、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和節約水資源就是對人類生命的延續和保護,否則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自己的眼淚。不論在家中還是公共場合,都要隨手關閉水龍頭,做到人走水停,定期維護和更換水龍頭,防止漏水;使用盆具洗臉、洗手、洗菜,養成節水習慣;一水多用,分質使用,重復使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二、節約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家庭用餐,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吃完、吃飽為宜;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不剩飯不剩菜;外出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記得兜著走。倡導“光盤”,拒絕“盛宴”。
三、節約資源,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
每人少用一次性木筷,讓成千上萬畝森林免遭砍伐;每個家庭每天少用一個塑料袋,節省石油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堅持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四、科學用電,提倡低碳環保生活。
盡量使用自然光照明、綠色照明。積極使用節能燈,養成人走燈熄的習慣,杜絕長明燈;控制空調設定溫度,夏天不低于26℃,冬天不高于20℃;計算機、飲水機、電視機、熱水器等耗電設備,不用時要隨時切斷電源,減少待機耗電;盡量使用節能電器、設備。
聚沙可以成塔,積羽可以沉舟。節儉節約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德,也是一種良好的社會習慣。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拒絕浪費、以儉養德,將節儉的美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越來越濃。
xx區委宣傳部文明辦
20xx年7月10日
節儉的演講稿篇十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家長和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熱烈歡迎大家涌躍參加20xx年肇慶市市直單位中小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感謝大家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謝謝!我是端州區家庭教育進社區活動講師團成員之一的何佩姿。非常榮幸被邀請到活動現場與大家交流與分享。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節儉養德”這個主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和精神財富。其實,這個生活習慣從小就應該培養。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糧,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升油,倡導綠色生活。
節儉真的能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嗎?先從我家的日常生活說起吧!如何節約一滴水呢?在我家的衛生間里,放著兩大兩小的水桶,平時洗衣服剩下的水,都裝在大水桶里,留著沖廁所,拖地板用;每次淘米剩下的水,放一兩天,發酵過后用來澆花,花會開得特別美麗;夏天,空調幾乎每天都在用,從落水管道流出來的水,四處流淌,給身邊人也帶來不便,我家的小水桶都在發揮著它的作用。一天下來,能接上一桶水了。再說說我們家的馬桶,那可是我的驕傲。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運用了聰明的才智把馬桶水箱由五公升容量改裝成四公升了。怎么個改裝法?告訴大家吧!我把兩個一升容量的可樂塑料瓶裝滿水,把它們放進馬桶水箱內,可樂瓶的體積能把馬桶水箱蓄水的容量減少,節約了用水。
在工業園上班的叔叔阿姨們每到用電高峰期都不得不輪流上班,解決電能緊缺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運作,降低了效益。如果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隨手關燈,人離電斷的良好習慣,那么電能的分配就能得到緩解。
同學們,請問在生活上你們有沒有因為父母做的飯菜不合自己的口味而拒絕那道菜?有沒有因為崇洋攀比買了一件又一件的名牌服裝?有沒有因為書包有點掉線或沾上了一點點污漬而嚷著叫爸爸媽媽重新買一個新書包?有沒有因為自己的丟三邋四弄丟了鉛筆,今天在抽屜里找不到橡皮擦,明天在操場不知道哪個角落里弄丟了校服而要父母買新的學習用品補上。太多太多的浪費了,好了好了,夠了夠了,同學們,停手吧!你們可曾知道,當你們在餐桌上咬著雞腿,吃著美味的海鮮,品嘗著一道道香噴噴的美食的同時,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根本吃不上肉,你們相信嗎?當你們爸爸媽媽在輕松扭開煤氣爐灶燒火煮飯菜的時候,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還要自個兒背著籮筐上山砍柴,頂著一臉灰生火燒飯菜,你們相信嗎?當你們在炎炎夏日花費十元錢品嘗著一個布滿繽紛水果,淋上巧克力醬的誘人冰鎮雪糕時,你們花費的竟然是貧困山區孩子們一個星期僅僅七元五角的生活費,你們又會相信嗎?同學們,你們愿意從今天起積攢每一分零花錢都用到有意義的方方面面上嗎?珍惜你們現在擁有的一切,讓你們的童年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更值得懷念!
市文明辦一直在倡導文明餐桌行動,倡導“光盤”,拒絕“剩宴”,養成節約糧食,科學飲食的習慣。據我所知,香港人對糧食是絕對尊重的,每一頓飯下來,他們的飯碗里的米飯總是會吃得精光,一顆飯粒都不會粘在碗里。那是因為這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早已在他們幼兒時期養成了。當然,他們接受過相對應的良好教育。
曾記得我的一位香港朋友在一次晚宴中偷偷地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要讓別人不懷疑你是大陸人,飯后碗里不能留下米飯顆粒。”好一句語重深長的溫馨提示啊!但在我心里卻是百感交集。我在想:難道中國的教育真的沒把好幼兒早教的交?難道國人都在孩童時期都養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嗎?我認為,不要介意別人看不起你,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任何看點。我們要努力掘起,奮發向上,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我。讓節儉的精神傳統不斷延續,植根在我們的精神血液里。走出家門,要成為家人的驕傲,走出社會,要成為人民的驕傲,走出世界,要成為國家的驕傲。同學們,為了你的個人修養,為了祖國的振興,請相信,節儉能養德!
節儉的演講稿篇十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國家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的學校里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后,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后的。在城市里,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斗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為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周定為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
同學們,讓我們養成勤儉的美德吧,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同學們,讓我們盡到節約這份責任,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的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吧!
節儉的演講稿篇十二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美德。
“勤儉自古為美譽,節約至今是佳稱”這一流傳至今的古聯說的便是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是黨中央一貫重視的建國方針,國家主席強調“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但是,勤儉節約這種美德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意識中逐漸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正在同學間悄然形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訓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當某些同學大手大腳地隨便花錢時,有沒有想到現在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是否想過節約呢?雖然現在我們的國家逐漸富強了,我們的家庭富裕了,但我們卻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美德。美德演講稿范文節選!
1角錢=13億元!1張紙=1片森林!……
你相信嗎?也許你會皺著眉頭,不屑一顧:真是天方夜譚!這怎么可能呢?
我們開始用我們的眼睛關注,用我們的小手計算,用我們可能還很稚嫩的聲音探討:每個人節約一度電,全中國就可省10多億度電,將有多少用于發電的煤和水可留給子孫后代用;每人節約一張紙,會有多少大樹在鐵鋸下逃生……是的,只要我們每個人節約一點點,給社會帶來的就是巨大的財富!
我們要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塊橡皮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伴隨我們的一生!記住: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春意萌動、百花爭艷,轉眼間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隨著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資源消耗隨之增加,資源緊缺已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節能是硬道理,是一項基本國策。
還記得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里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里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里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么可怕的現象啊!
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只因我們覺得自己花錢買的飯,吃不完倒掉理所當然;公司里的水和電不是自家的,就無須擔心水費、電價的高漲。在人們心中,僅僅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才懂得節約、才會節約;節約在公司里只不過是空喊的口號,不能落到實處。在這里,我呼吁大家,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現在,我們正面臨著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而一個企業離不開水、電、煤等生產成本。節能是每個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勤儉節約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命題重又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
俗話說,“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節約不僅是企業管理層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企業每個員工應該思考的問題。
有人會問:“我能做些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恒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說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領取勞保、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恒,集少成多,為企業的節能工作獻上自己的一分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企業的壯大鋪墊出一條節約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勤儉節約.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幾個字。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朱德爺爺革命的一生,也是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一生。他在舊軍隊中官階已經很高,與他職位相當的人都娶姨太太,抽,而他卻不圖安逸,寧愿到歐洲勤工儉學,過艱苦的生活。在井岡山,他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一起挑糧,留下了“朱德的扁擔”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