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一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在悅耳的歌聲里,學生一點點靜下心來,沉浸其中。一首《天路》,開始了今天的學習。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反復出現,是作者行文的線索。在教學時,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后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簡單,不容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了阻礙筑路大軍前進的困難所在,并紛紛聯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那么,這些困難,我們的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請從文中找出答案,并談談你的體會。這個問題較好回答,學生能輕松得從第6、9自然段中獲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如晝夜、反復、徹夜通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等,感受建設者充滿智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課文題目在文中一詠三嘆,這個簡單有力的句子,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前后出現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嘆號,充分反映了建設者們執著的精神。其次,這句話在開工前、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時反復出現,在文中前呼后應,與尾句拉薩已經遙遙在望形成一條穿珠的彩線。這里提到的第一個特點,學生能發現,也能較好地進行感悟。而第二個特點,則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感受,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文章寫作上的特點。
一節課下來,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有一些環節還很粗糙,比如教師的評價語、本課小練筆的安排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注意這些問題并及時、較好地解決。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二
1.認知“妖、嬈”等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到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
收集相關資料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過去,為了西部的發展和繁榮,老一輩建設者獻出了自身的青春和熱血;如今,為了加快西部的建設,新一代建設者正踏著他們的'足跡,獻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今天,俺們所要學習的課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就將介紹這些建設者們是怎樣通過艱辛的勞動才取得的成果。
齊讀課題。
(1)知道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搜集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此項任務可放在學習完成后再做)
(1)檢查生字字音及組詞情況;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來,進行歸納,為全班交流作準備。
自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理解全文最為重要?(第二個問題。文中有一句話反復出現,這句話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就強調了這一點。)
,著重理解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請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收集的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同學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困難(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p>
困難(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克服困難(1):
“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巖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克服困難(2):
“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升華情感,深刻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體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的一起心愿!”
正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氣概,才有了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攻關,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勝利。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將試運行通車,同學們假如有機會坐火車到拉薩去,請一定不要忘記修建這條鐵路的建設者們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們以后也能成為這樣的建設者!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凍土鐵路
重重困難天氣惡劣一一克服
極度缺氧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三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傳遞出的精神才是本節課重點需要同學們去領悟的知識點。因此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體會文章重點詞句,體會修建青藏鐵路的重要意義,感受建設者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新的精神。因此,本節課在深入研讀環節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能在合作的學習中不斷體會情感,也能在合作學習中找準自己在課堂上的地位。順利實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四
1.默讀全文,了解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建設者對修筑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滿腔熱情。
3.認識本課14個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相關資料。
了解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感受新一代建設者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的艱巨與頑強毅力。
理解冰碴子、凍土區、高原缺氧、混凝土噴射等術語的含義。
1課時
青藏鐵路有關資料,西藏風光短片、課件。
1、這個單元里,我們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今天,我們將去了解另一段感人的故事。首先,請欣賞一首名叫《天路》的歌??梢愿?。但是要想一想這首歌主要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1. 讀完課文,你覺得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路?讓學生把從課文中了解到的說一說。
2、這的確是一條艱難的鐵路ddd介紹一段關于青藏鐵路的資料(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凍土地帶。其最高點位于海拔5072米,被譽為“離天最近的鐵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鐵路”。)(解釋“凍土區”:一年四季覆蓋著堅硬的冰,有些堅冰厚度達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區修建鐵路遇到的最大難題。)而其中,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凍土隧道,是高原地區修建鐵路遇到的最大難題,但是最終,這只巨大的攔路虎卻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3.(屏幕出示句子:“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保┱埻瑢W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句子,然后思考:
(1)為什么說風火山是只巨大的攔路虎?
(2)為什么風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請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圈點,看看工人們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然后,讀挑出來的句子,從與文本的對話中回答問題】
4、 圍繞“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個中心句和線索,進一步領會鐵路工人的崇高品質:
這么多巨大的困難能難倒我們勇敢堅強的工人們嗎?不能!工人們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ddd“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課件出示這句話,并指導學生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幾次出現了這句話,畫出來,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這句話的。
當工人們想到西藏人們還過著沒有鐵路、閉塞的生活時,他們喊出了“把鐵路修到西藏去!”的口號。這是一種_______ 的口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教學重、難點: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到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知道嗎,過去,為了西部的發展和繁榮,老一輩建設者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如今,為了加快西部的建設,新一代建設者正踏著他們的足跡,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就將介紹這些建設者們是怎樣通過艱辛的勞動才取得的成績。齊讀課題。
二、根據提示,初讀課文
1.自讀導語,理清學習本文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1)知道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搜集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此項任務可放在學習完成后再做)
2.初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3.小組交流:
(1)檢查生字字音及組詞情況;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來,進行歸納,為全班交流作準備。
三、再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組合作讀課文。
2.提問:自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理解全文最為重要?
3.指導讀課文,著重理解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請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收集的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學生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難:
困難(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崩щy(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5.面對困難,建設者們是怎樣克服的?
克服困難(1):
“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巖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克服困難(2):
“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交流)。
7.再次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升華情感,深刻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體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簡介青藏鐵路工程概況
板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凍土鐵路
天氣惡劣極度缺氧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給大家分享的12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希望能夠讓您對于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的寫作更加的得心應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六
1、認識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修建青藏鐵路的重要意義,感受建設者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新的精神。繼續增加對西部大開發的了解。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復雜冰凍土層、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這些困難的,并從中受到感染。難點是體會修建風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難及科技攻關的方法。
青藏鐵路有關資料圖片,西藏風光短片、課件。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風景美不美?歌曲好不好聽?這首歌為《坐上火車去拉薩》,要想坐上火車去拉薩,我們首先得(齊讀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老師初讀課題,腦子里充滿了懷疑(板書:?)有這些同學收集的材料為據。(課件出示師讀)
師:這比登天還難的工程卻在中國建設者的手中建成了。天路——青藏鐵路,課文第二自然段是這樣介紹它的(課件出示齊讀)
雪域圣城(拉薩)
二、初讀課文把握困難
師:青藏鐵路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是當今世界海撥最高的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青藏鐵路足以在世界的建筑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的建設者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又是怎樣克服困難的,課文以風火山隧道的建設為縮影,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奇跡怎樣誕生的。(出示課件師讀要求)
生交流,師板書:多年凍土區、惡劣天氣、極度缺氧。
三、研讀課文體會艱辛
(一)研讀“困難1多年凍土區”
1、研讀
(1)了解困難:師: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條全世界海撥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各種復雜的凍土層擋在面前,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施工難度極大,難怪一些西方煤體預言(出示課件齊讀)
(2)體驗困難:師: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面對這樣的預言,不,這不是預言,這是鄙視,難道我們就退縮了嗎?不,絕不能讓他人小瞧我們,我們要時刻記著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使命(齊讀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我們制服凍土的關鍵是(控制溫度)。為什么要控制溫度(課件出示)
的筑路大軍,因為他們心懷一個夢想:(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于是他們怎么做(課件出示)
體驗情感:師:請留意這兩個詞“反復”“終于”,你體會到什么?師相機采訪、引導: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觀測、分析、實驗;此時你心里在想什么,你實驗失敗時在想什么。
2、小結師:對,我們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為的是找到噴射混背土的最佳溫度,制服逞兇一時的凍土,現如今這一世界級的難題已被攻克(擦去板書中的“多年凍土區”)。
(二)研讀“困難2惡劣天氣”
1、研讀
(1)了解困難:師: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筑路大軍斗志高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信念更堅定了。這“惡劣天氣”又算得了什么,找出課文描寫“惡劣天氣”的語句。(課件出示)
(2)體驗困難:把對你觸動最大的地方讀給大家聽,并聯系實際或結合資料進行想象。
2、小結師: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頂掀翻了,頭砸破了,臉流血了,冷??!疼?。】墒钱旉爢T們想到西藏人們貧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們咬緊牙關,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筑路大軍的共同心愿,他們頑強地與天抗爭(擦去板書中的“惡劣天氣”)。
(三)研讀“困難3極度缺氧”
1、研讀
(1)了解困難體驗困難:師: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與惡劣的天氣輪番向筑路大軍進攻的還有極度缺氧(課件出示)從哪些詞體現“極度”
(2)克服困難:師:面對這嚴重威脅筑路大軍生命的困難,用什么辦法克服(建制氧站)。
2、小結師:氧氣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里。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四、指導朗讀升華情感
1、讀課文第5至9自然段
2、(課件出示課文第10自然段)指導讀
五、資料拓展延伸課堂。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七
有的課型全文的中心表達比較集中,寫作對象及其特點比較鮮明,新課前可以直接置疑。由疑問直扣中心和重點,來理解主要內容,明確寫作目的,體悟文本情感。
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可引導置疑“工人是怎樣修路得?”“修這條路有什么作用?”“祖國修得鐵路很多,為什么要寫修這條路呢?”問題有了,學習內容就明確了,后面的教學就不言而喻。
〖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初步探索與實踐·閱讀教育生活化〗
過去閱讀教育中教師只注重了書本知識的教育,把書本知識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能按照書本“人云亦云”,缺少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葉圣陶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使課文內容和社會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抽象、復雜、虛擬的課本中解脫出來,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如臨其境,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同時,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多方面的素質得到了發展,提高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每一篇課文都是用語言文字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缺乏,對課文中的生活信息理解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以致不能在頭腦里將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想象不到課文所描述的生活畫面,得不到主觀感受,引不起興趣,因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中,讓學生在課前查閱了拉薩的位置和青藏高原的自然情況,學生能夠初步感受到那里惡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因而課堂上,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便能夠深刻理解了筑路工人修筑鐵路環境是多么惡劣,在世界屋脊修筑了一條開創歷史先河的鐵路需要克服多少困難,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對筑路工人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充滿了的贊美和景仰之情,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在學習《絲綢之路》前,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絲綢之路”地理路線、貿易情況、出使西域的歷史名人故事等資料,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在世界版圖上畫出絲綢之路所經過路線,介紹這條商貿大道的歷史作用和“絲綢之路”之名的由來。詳實的資料,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案篇八
1.認識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4.繼續增加對西部大開發的了解。
1.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課文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了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1.回憶:詹天佑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阻撓和要挾下,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今天中國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詹天佑率領工人們頑強拼搏,以創新設計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西部建設者憑著科技和奉獻精神,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從比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發展,今非昔比的繁榮昌盛。
2.我們今天來學習第4課,教師板書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4.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6.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為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出現了幾處?(四處)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么,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學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p>
(1)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2)聯系資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3)從“晝夜”“反復”,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4)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感受那種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進行施工的現場。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1)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2)想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3)指導朗讀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氣惡劣,又特別,又兇險,又繁重的施工現場。
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1.再一次朗讀全文,要把自己的豪邁建立在建設者的勇克難關,頑強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強音,譜寫鐵路建設史的新篇章。
2.把此時你最想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和同桌商量一下,盡情抒發你對建設者們的崇尚、愛戴、贊美之情。
板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凍土鐵路
重重困難天氣惡劣一一克服
極度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