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演講稿篇一
這么一個名流千古的人,其實,他從沒想過讓自己名流千古,他只想,塬塬本本做自己。
“自己?”是的。
那是一個禮樂逐漸崩壞的年代,似乎,被后人稱為春秋時代。祖先雖是宋國貴族,但他卻兩袖清風,在那個價值與尊嚴都蕩然無存的時代里,只有血液,還留有身為貴族的傲氣吧!
幸得,他還有一項能走遍天下的技能,那便是知識。雖然他總告訴學生他喜歡風乎舞雩,但沒有人發現他更愛深夜無人的星空,思索人生的意義。有時他會感慨:如果沒有這個亂世,他是否需要這么飄蕩流離?但是,沒有這個亂世,他卻永遠可能醉生夢死。
“十五而志于學”,它比同年的小孩要更早熟,不是他看到什么樣的未來,只是懂得空想毫無益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么兩句彷佛輕描淡寫的兩句話,卻是他用生命刻畫來的。
輾轉求用,歷經了大半輩子,做過“委吏”、“乘田”、“中都宰”,五十歲時,還曾經當過彷如宰相的司寇。只是,他心愛的魯國不肯重用,他只有黯然的率領弟子離去,周游列國。
這么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應該是苦難吧!但是他活的快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吃東西嘛!貪點口腹之欲,人之常情,那又何妨?只要不過分即可。“惟酒無量,不及亂。”酒呢?偶爾來那么一點,那也是人生快意!高興的時候,他也會聽點音樂,擊節而歌。與學生聊天時,他也會像個朋友般,拉著學生談笑。遇到學生能舉一反叁,他高興的稱贊,自己不小心發點牢騷,被學生指證,他也會立刻承認。誰說他望之儼然?他從沒端過架子,也沒有刻意要裝出道學樣!他只是塬塬本本的,以他心目中的價值觀過活。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他在說什么了!說“仁”,講“禮”,主張“正名”,強調文藝的“興、觀、群、怨”。這些,都是他用生命體驗來的智慧,“朝聞道,夕死可以。”好的東西,怎么能不跟好朋友分享呢?是的,分享!不就是生命的分享嗎?盡管沒有太多的人聽進去,他仍風塵仆仆,執意讓更多人分享他生命的智慧。
有一天,他終于覺得自己老了!以往走慣了的田野大道,突然覺得遙遠了!學生體恤的,刻意慢下了步伐,但他終于還是知道了,自己的年齡不再適合奔波。望著那么一大群跟著他的學生,總有那么幾個,是可以栽培的,自己年少的志向,就由他們去實現吧!自己老了,總要留些什么吧!整理《詩》《書》《禮》《樂》,并刪魯史、修春秋。自己在星空下領悟得來的道理,不自覺的全灌在書中了。他,不寫書,卻仍藉著整理書而把自己的意念灌注其中,一如千百年后不斷追隨的史筆春秋。
于是,也許大家愛稱他至圣先師,可是,他永遠還是喜歡那個志于學、孜孜不倦于禮,總被喚做“仲尼”的自己。
孔子的演講稿篇二
我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看法,說不頂在孔子說出這句話,會成我一個我們不認識的別的領域的杰出人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識是靠一天天積累,但積累越多不是越好,人們經常會把一部分記憶忘掉,所以,我們必須經常溫習,從而可以把以前的知識鞏固,又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孔子了解人的記憶變化,也許在他的腦中已經行成一個記憶曲線圖,可以這么說吧,孔子在那是就一頂層度的知道一些現在所謂的生物學,如果孔子繼續研究下去的話,胡德——系統生物學之父也就該讓讓了。
孔子也有可能成為外交家。“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好交友,朋友多談的也就多,孔子天天與朋友交談,善言語,善表達,久而久之,便弄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當今社會的外交官,不正是需要這種好口才嗎?如果當時的皇帝命孔子和談,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孔子也會成為一個少有名氣的和談家。
更有可能是成為一位和平人物代表,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取諾貝爾獎的人,正如他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終究是選擇了教育,創立了儒家,不然,我們也看不到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坐在這里討論孔子老先生了。
孔子的演講稿篇三
9月28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下面是有紀念孔子誕辰演講稿,歡迎參閱。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儒家思想創始人、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誕辰2567年紀念日,我們在這里隆重紀念活動。首先,謹讓我代表高霞小學全體師生對在百忙之中來參加這次活動的領導、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之瑰寶。多年來,我校圍繞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建設以民族精神為底色的校園文化。我們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發展需要,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以培養“四有”新人為歸宿,以“誦讀經典、感悟經典、學做真人”為主旋律,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國學,愛國學,用國學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逐步了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增長才干,為民族文化的綿延、創新與發展打造基石。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采用“讀(每周一篇人人讀)、找(查找經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課程)、操(在全校推廣國學禮儀操)、賽(班級、學校比賽)、賞(配樂、配畫吟誦)、展(
手抄報
、畫展)、寫(根據情節描寫,展開想象讀寫)、演(舉行國學教育文藝匯演)、用(生活中運用)”等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用國學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五愛”人,增強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做到“五大結合”,即國學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培養學生書寫能力和誦讀能力的同時提高人品;國學與校本課程相結合,開發了《
三字經
》《弟子規
》《千字文
》《孝敬》《增廣賢文》《論語》等國學校本課程,構建獨具“感恩、愛心、善念”的學校文化;國學與傳統節日活動結合,挖掘、拓展端午節、老年節、除夕等傳統節日的特定內涵;國學與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相結合,開展“文明銀行儲蓄”活動,每月一個專題活動等;國學與傳統禮儀文化相結合,開展三禮(禮儀、禮貌、禮節)、“開筆禮”等活動。人民網、新浪網、xx教育信息網、xx日報、東南早報、海峽都市報、晉江電視臺、晉江經濟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我校的創新活動。孔子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績和影響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紀念活動,是為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先哲的懷念和敬仰,對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對繼往開來者傳承光大的責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園道德風尚,樹立構建和諧校園的思想,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培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高霞學子。讓我們借鑒孔子的精神財富,傳承優良的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我們的道德水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創建一個美麗、文明、富饒的晉江而奮斗。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莊嚴地站在這里,就是要紀念一位教師。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為物質生活的困頓苦惱過,為自己的主張不被人重視牢騷滿腹,即使這樣,他依然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做著“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他是一位偉大的教師,是所有教師的教師,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識分子、士農工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教師。他是第一位教師,是教師的鼻祖,更為重要的是,正是因為他的光輝榜樣,教師職業的神圣和偉大才獲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師才成了一門與眾不同的職業。
這位教師不是別人,正是孔子。
2567年 前9月28日,孔子誕生于山東曲阜。15歲時,他立志做學者。27歲時,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此后,孔子擁有了較高的聲譽。 51歲時,擔任魯國首都的市長“中都宰”,政績卓著。55歲——68歲,孔子經歷了長達20xx年的周游列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孔子回到魯國后,很受尊敬,享受國老的待遇,專修詩書禮樂。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時去世。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的儒學,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產,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寶庫。宋代朱熹在詩中寫道:“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的思想如長夜明燈,照耀著人類歷史的長空。
當然,人們提起孔子的時候,想起的更多的還是他的《論語》。《論語》就像是一本語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他的學生記錄下來。這些語錄,有的是孔子上課所說,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簡短的話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樸素、豁達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把孔子的生活態度、生活智慧廣為傳播。
如果說人的眼睛有兩種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無限寬廣的世界,以此來豐富我們的見識。二是朝內看,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世界,讓它更為潔凈。那孔子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去看自己的內心,如何讓它平和而溫暖。
對待學習,孔子這么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指導人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在外對長輩、對師友和對周圍的人要敬重、友愛。做人要謹嚴慎行,心胸寬廣;講話要誠實可信,關愛他人。在教學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講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鉆研興趣,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細致。這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觀念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都具有非常好的啟迪和教育意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凈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謝謝大家!
共
2
頁,當前第1
頁1
2
孔子的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儒家思想創始人、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誕辰2566周年紀念日,我們在這里隆重紀念活動。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之瑰寶。多年來,我校圍繞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建設以民族精神為底色的校園文化。我們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發展需要,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以培養“四有”新人為歸宿,以“誦讀經典、感悟經典、學做真人”為主旋律,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國學,愛國學,用國學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逐步了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增長才干,為民族文化的綿延、創新與發展打造基石。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采用“讀(每周一篇人人讀)、找(查找經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課程)、操(在全校推廣國學禮儀操)、賽(班級、學校比賽)、賞(配樂、配畫吟誦)、展(手抄報、畫展)、寫(根據情節描寫,展開想象讀寫)、演(舉行國學教育文藝匯演)、用(生活中運用)”等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用國學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五愛”人,增強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做到“五大結合”,即國學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培養學生書寫能力和誦讀能力的同時提高人品;國學與校本課程相結合,開發了《三字經》《弟子規》《中華傳統美德校本教材——論語》等國學校本課程,構建獨具“感恩、愛心、善念”的學校文化;國學與傳統節日活動結合,挖掘、拓展端午節、老年節、除夕等傳統節日的特定內涵;國學與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相結合,每月一個專題活動等;國學與傳統禮儀文化相結合,開展三禮(禮儀、禮貌、禮節)等活動。
孔子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績和影響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紀念活動,是為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先哲的懷念和敬仰,對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對繼往開來者傳承光大的責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園道德風尚,樹立構建和諧校園的思想,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培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六中學子。讓我們借鑒孔子的精神財富,傳承優良的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我們的道德水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創建一個美麗、文明、富饒的長安而奮斗。
謝謝大家!
孔子的演講稿篇五
9月28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
大哉孔子博聞精思孔子被尊為圣人。他不僅是儒學大宗師也是中國教師的開山鼻祖。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方有資格入學接受教育。三十而立孔子首創私學在民間開壇設教傳授六藝。其所招門徒或世家子弟或販夫走卒無論出身之高低貴賤,均有教無類不偏不倚后繼兩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發。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包括了政治、哲學、倫理、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張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干。儒家學說不僅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孔子的誕辰日9月28日定為世界教師節。20xx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最高級別的國際獎項孔子獎獎勵在世界范圍內對教育文化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傳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現實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護著一個民族的心靈家園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理想追求和行為準則。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貢獻。 海納百川乃大地承萬物乃昌。中華文化因兼容并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先賢圣哲早就提出了和為貴等偉大思想崇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美好人格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際和諧、身心協調、天人合一、協和萬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們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煙海、澤及人類的文化典籍還貢獻了不計其數、深刻影響世界的發明創造。古代中國在天文歷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曾獨步一時。在15世紀之前的漫長歷史中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就連西方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曾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現、科技發展的成功、國際貿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學、藝術、宗教等都有令人矚目的發展。而當時的西方還在中世紀。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 追古思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謝謝大家!
同學們、老師們:
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紀念日。世人皆稱孔子為圣人,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這句回答透露出了兩個意思。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孔子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歷經人世73載。孔子說,吾少也賤。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故多能鄙事,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么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
《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意思是,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共
2
頁,當前第2
頁1
2
孔子的演講稿篇六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而教師鼓勵學生提問題固然重要,方法的引導也非常重要。
本課的設計,教師就像是一位教會孩子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創設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獲得能力,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樂趣。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結合“三單”有機運用小組學習和梯度推進,重視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對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實現學習目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本課教學設計,花樣不多,實實在在,把大量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而老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得恰到好處。
孔子的演講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同學們: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紀念日。世人皆稱孔子為圣人,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這句回答透露出了兩個意思。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孔子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歷經人世73載。孔子說,“吾少也賤”。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科的專家。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
同學們,今天是孔子的誕辰之日,讓我們一起緬懷先賢,傳承文明!
孔子的演講稿篇八
9月28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
大哉孔子博聞精思孔子被尊為圣人。他不僅是儒學大宗師也是中國教師的開山鼻祖。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方有資格入學接受教育。三十而立孔子首創私學在民間開壇設教傳授六藝。其所招門徒或世家子弟或販夫走卒無論出身之高低貴賤,均有教無類不偏不倚后繼兩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發。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包括了政治、哲學、倫理、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張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干。儒家學說不僅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孔子的誕辰日9月28日定為世界教師節。20__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最高級別的國際獎項孔子獎獎勵在世界范圍內對教育文化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傳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現實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護著一個民族的心靈家園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理想追求和行為準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貢獻。海納百川乃大地承萬物乃昌。中華文化因兼容并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先賢圣哲早就提出了和為貴等偉大思想崇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美好人格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際和諧、身心協調、天人合一、協和萬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們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煙海、澤及人類的文化典籍還貢獻了不計其數、深刻影響世界的發明創造。古代中國在天文歷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曾獨步一時。在15世紀之前的漫長歷史中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就連西方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曾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現、科技發展的成功、國際貿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學、藝術、宗教等都有令人矚目的發展。而當時的西方還在中世紀。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追古思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謝謝大家!
孔子的演講稿篇九
盡管我看起來文雅、柔弱,其實,我是一個堅強、不怕吃苦的小女孩。
,我參加了“哈哈帆船夏令營”,那時我只有七歲。其他成員都比我大,老師擔心我堅持不了,還留了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在訓練的'十四天里,我們每天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迎著風浪,艱難地拉扯著帆繩。有的學員堅持不了,退出訓練了,而我卻絕不放棄。
比賽的時候,由于船友受了傷,退出了比賽。我不甘心落后,一個人操控起帆船,我的手磨破了,腳也刮傷了。但最終,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堅持不懈就是我的優點。
孔子的演講稿篇十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雖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記錄的言論,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卻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有幸一讀,也得到了一些感悟,雖然年齡尚小,對許多語言的理解還不很到位,但還是愿意將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記錄下來。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溫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在這里,孔子教給我:對舊的知識要及時復習,而不能棄之不顧。的確,這句話很有道理,高中階段,幾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識,時間有限,很多人都選擇學習新的,而把舊的放在一邊,可是你有了時間再拿起所謂的舊知識,卻又成為新的了。其實,溫習舊知識,絕非是浪費時間,而是對知識的一種整合,釀酒愈久愈彌香,書品愈久愈有味,知識也是如此,溫習的次數越多,就愈是飽和,你從中悟出的東西也就越多,而這些知識,將會是你寶貴的財富。
還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子在告訴我:只是學習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感到愚昧。這句話同時強調了學習與思考的重要性,學習和思考是一對好朋友,永遠都是結伴而行的。在學習過程中,要兼顧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也要學習。荀子在《勸學》中也曾說過: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也是在強調學習對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時要躬行。雖然是在強調實踐對于理論的重要性,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為思考實踐對于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呢!總之,思考和學習一起,才能發揮出其無窮無盡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這是在教給我們,要樂于學習,以學習為樂。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在教給我們:做學問要誠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魚,細細品味其中的精華,汲取其中營養。
孔子的演講稿篇十一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困難并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過他那堅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離喪也沒能阻擋住他思想的升華!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為中華若干年后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孔子是每個人都了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為圣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為我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著呢!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他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茍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圣賢!
孔子的演講稿篇十二
《孔子和學生》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為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學生的尊重,從而使得學生明白了自己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大教育家孔子了解得比較少,課前我布置讓孩子們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和圖片,課上結合師生手中資料給學生們提供交流資料的平臺。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最滿意地方是同學們課下收集的資料、圖片、格言,通過豐富的圖片,翔實的資料介紹,讓學生對孔子有了一個較為全面地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情不自禁的發出“呀、啊”的感嘆,這樣孔子的形象已在他們心中扎根,在此基礎上再學習課文,為學生的學習、思考提供了更廣闊的背景,真正幫助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演講稿篇十三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一本記載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它集齊了儒家道德中關于政治、教育、倫理、藝術、道德等內容。
起初,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不想讀,自己認為這本幾千年前的東西沒什么用,可是讀了幾次之后,覺得還挺有用的,它教會了我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也都在復習。然而見到了朋友,特別是多年不見的好朋友,都會有一股涌上心的溫暖,都很開心。在人生里,有很多人不認識自己,不了解自己,如果誤會了自己,不要怨恨,因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再例如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是說,只學別人的知識而自己不思考,會陷于迷惑;只獨立思考而不學別人的經驗,這就危險了。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如果你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學再多的東西也是白費。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總結學習的方法,就能在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只思考,不學習別人的經驗,就算你有再多的方法,也沒用,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
我覺得,我們身為中國人,一定要讀好《論語》,知道更多的道理。
孔子的演講稿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學者、參加《論語》誦讀的小朋友們:
先師功德傳青史,儒學精華映丹心。
非常榮幸與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學者和現場小朋友們共同見證先師孔子像的揭幕儀式。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當我們回顧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發展演進,總有一個身影在我們的視野中久久停駐,那就是先師孔子。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被后世歷代學者大家尊稱為孔圣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縱觀中化民族文明史,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將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遠的價值取向貫注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氣質,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最為珍貴的財富。
南澗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就傳播到這里,與本土文化交融激蕩,形成了南澗獨特的民族文化底蘊。溯南澗之史,西漢屬益州郡,東漢隸永昌郡,唐初歸姚州都督,南詔大理國時為蒙舍賧之地。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設置定邊縣。明洪武16年(公元1383年)重置定邊縣。坐落于南街向陽坡毓秀書院西面的文廟,當地八旬老人都無法描述出具體的模樣,包括我本人參加工作多年,也只知道這里是原公檢法駐地,俗稱廟子。查閱《康熙定邊縣志》學校義學附,有這樣的記載:“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知縣馮源廣,建社學于舊治東門內”。此段文字成為南澗鄉社設置學校的最早文字記錄。南澗文廟亦約建于此時。南澗文廟自明代興建到今天大成殿等建筑修復,已經經歷了542年。在這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廟共經歷了五次較大的重修:第一次重修是丁亥年(公元1587年)景倮劫縣焚毀,知縣周希孟改建于舊治東;第二次重修是壬辰年(公元1592年)地震,圣殿明倫堂兩廡俱傾,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以后,知縣呂崇簡、何錫爵、崔靖等人,先后建大殿五間、啟圣宮、戟門、兩廡、靈星門、明倫堂;第三次重修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縣楊書重修,重修月臺、神道、泮池,新建名宦祠、鄉賢祠,第四次重修是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了大成殿,后又重修了啟圣宮,當時的南澗文廟,已經具備了較大的規模,是歷史上建設最宏盛的時期。第五次重修則始于2011年12月30日,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項目啟動,兩年多的時間,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關心重視,縣人大會、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通過縣級有關部門,南澗鎮、南街社區及周圍農戶的密切配合,完成了文廟大成殿、大成門、兩邊廂房、衛生間及其他附屬設施,城隍廟、魁閣、觀音閣、鎖水閣、無量塔等重要古建筑的搶救性修復和重建工作,與2011年修葺完成的毓秀書院、南澗巡檢司、關圣殿一起,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
南澗文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設學,當地人又稱黌學。有了定邊文廟發揮傳承教化的功能,南澗這個邊遠小鎮的適齡孩子開始正式在文廟內接受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原文化熏陶。文廟在南澗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既是祭孔圣殿,又是儒學傳授之所,為南澗培養了一批批明理之士,成為南澗歷史文化的淵源。從文廟現存建筑可知,南澗文廟建筑規格高,年代久遠,建筑工藝精致,設計科學,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南澗文廟遺存建筑在原縣檢察院(啟圣宮)、縣公安局(大成殿)范圍內,分別由兩家單位管理使用,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老公安局搬遷新址后,轉手于縣檢察院使用。縣檢察院搬遷新址后,先后將文廟大成殿等建筑出售給私人。由于年代久遠及風雨剝蝕等原因,修繕前的文廟里面物品無一留存,房屋受損嚴重,大成殿屋面瓦礫局部老化脫落,椽櫞朽壞嚴重,部分建筑構建脫落,屬于嚴重危房,亟待搶救修繕。
縣委、縣人民政府結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對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重要古建筑的搶救性修復工作給予高度重視,縣委書記蘇發吉,縣委副書記、縣長吉向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華東等縣領導多次到古建筑群落調研,邀請省州文物專家到現場對搶救性修復工作作面對面指導,從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發展南澗旅游文化產業的角度出發,在多方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科學制定了《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方案》,為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縣人民政府成立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項目工作領導組,下設綜合、實施、規劃、旅游、宣傳、審批和環評等七個工作組,開始對以文廟為主的古街區重要古建筑實施搶救性修復工作。
修復重要古建筑,是極為復雜的工程,必須堅持文物修舊如舊、最小化破壞的原則,材料與風格都要完整地保留古建風格。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思考與實用的結合,就能產生明確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簡便方法,原來枯燥無味的工作,有了簡便方法,就令人感到興趣了”。一位睿智的領導也教誨過我們,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公平的。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火藍刀鋒》電視劇中有一句名言“要想得到你從未有過的東西,就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修復古建筑,對于縣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而言,是一項從未經歷過的工作。面對諸多困難,相關工作人員從強化學習入手,精心查證各種資料,以執行擔當的工作作風和飽滿的工作激情,投入到此項工作中,寫就了工作歷程中難忘的一頁篇章。
文廟大成殿坐東北朝西南,屬土木抬梁斗拱結構,單檐歇山屋頂,為清代建筑風格,通面闊5間,寬17.5米,通進深11.5米,其梁架的斗拱等裝飾雕工細膩。由于歷史的原因,現大成殿大堂內孔子及其弟子等圣人牌位已經被毀。我們不會忘記,在修復文廟大成殿、大成門等重要古建筑的過程中,縣委、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現場勘察,征求各部門、專家和群眾的意見,為重要古建筑的修復指明了方向。建設期間,省文化廳廳長黃峻,原州委書記、現省審計廳廳長劉明、州委書記梁志敏、州長何華等領導也先后到文廟檢查指導工作,使工程建設更加科學合理。我們也難以忘記,修復古建筑每一天,大家被一些事情感動著,悉心的感受是辛苦并快樂著,工作中更有諸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一是通過挖掘清理文廟大成殿的大堂,在40厘米的水泥地底下,發現了保存完好、原始如初的清代地墁,并通過州級文物專家考證。這些地墁就是今天展示在大家眼前的堂內地磚;二是發現了文廟大門前石獅子前肢的一塊殘片,由此可以推斷出當時南澗文廟的規模;三是發現了孔子青銅像褶裙的一塊碎片,成為當時文廟大成殿內貢奉的孔子像就是銅像的有力佐證;四是在城隍廟對面的廂房土墻內發現了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的《城隍祠常住碑》、立于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的《鄉約公田碑記》、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署蒙化直隸廳分防南澗巡政廳加三級記錄五次楊為》、立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的《特授蒙化直隸廳分防南澗巡政廳加三級記錄六次王為》四塊石碑,這些石碑何時何地由哪些好心人和有識之士藏進土墻中,至今已無法考證,而今重現,則成為南澗歷史的一段難得印記。連同2012年11月葉榆楊政業先生撰寫的《南澗縣城歷史文化建筑群修葺碑記》,我們在城隍廟內建起了一道碑廊,謹供游客觀光鑒賞。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參與《論語》誦讀的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用一個簡短卻莊嚴的揭幕儀式來迎接孔子銅像正式落戶于文廟大成殿。孔子銅像的落成,不僅有利于提升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的文化品位,塑造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更是為有志者樹立了立德修身、勤而好學的表率,激勵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與成長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回望歷史,以“求仁得仁”為魂魄的儒家思想歷經數千年時光的洗涮愈顯持久的生命力。時至今日,社會的科學發展又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望孔子,我們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先賢讀書不輟、韋編三絕的勤勉身影;“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朝聞其道,夕死可矣”,孔子對真理發自肺腑的謳歌依舊震蕩著我們的耳膜。面對圣賢,在尊崇和敬仰之余,我們更感受到了一種來自偉大心靈的力量:作為學者,他好學若渴,求知如饑;作為政治家,他慎言敏行,不懈追求;作為教育家,他更是立人達人,誨人不倦。他以后人不可企及的精神高度成為幾千年來恒久屹立的萬古師表。
我堅信,隨著文廟等重要古建筑群落的修復完善,隨著古街區入口商業街建設、無量山櫻花谷、靈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澗跳菜村、南澗境內自駕游環線等旅游項目的順利推進,南澗的優秀民族文化將更加燦爛輝煌,南澗的旅游文化產業將迎來美好的明天和未來。
文廟的恢復修繕,得到了出席今天揭幕儀式的各位領導、關其朝夫婦等居民戶的鼎力支持,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預算單位、審計等部門盡心履職,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了重要古建筑搶救性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此,我謹代表文化部門對在工程建設中作出奉獻的各位社會賢達和附近居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用____年12月30日啟動儀式上我工作匯報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發言:心靈的遠方是彼此的期望,幸福的家園是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