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一
每當我們出現浪費的情況時,常常能聽到媽媽念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都可當我們的家風了。
吃飯的時候,我把飯粒灑落到桌子上、地上,媽媽就會念叨:“買幾只小雞養在桌子下好不好呀?這樣地上的米粒就不會浪費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知不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可不能糟蹋了!”媽媽的話會讓我臉紅,乖乖地把飯粒撿起來的。
有時桌子上灑了點水,妹妹一下抽出三、張紙巾要擦。媽媽的聲音又出現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知道嗎?需要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浪費,紙巾是用木槳做的,少用紙巾可以少砍一些樹木。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媽媽的話會讓妹妹把手停下,把多出的紙巾重新放進紙盒子的。
早上刷牙的時候,弟弟擰開了水龍頭,自顧著刷牙卻沒關上。媽媽又出現了,生氣地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刷牙的時間水白白流掉,別以為只有那么一點點,如果一直這么下去,一個月,一年下來要浪費多少水。別忘了,現在還有很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呢!”一向調皮的弟弟不敢頂嘴,悄悄把水龍頭關了。
就這樣,生活中無論巨細,媽媽都會提醒著我們要節約,莫浪費。漸漸地我們也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地球資源非常寶貴,節約意義重大,我要把這習慣保持,把節約的好家風傳承下去!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二
我們的校園非常漂亮。可是,一些浪費現象卻不知不覺地蔓延著。似乎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經過精心調查,對教室中的種。種浪費現象進行了總結,希望有浪費行為的同學能引起重視。
用電浪費是常事。
如今,教室裝上了電風扇、日光燈。到了夏天,電風扇白天一直不停機,貪涼的同學將開關調到最大,造成很大的浪費。每個教室里都有電教設備,可不知道怎么的,一周下來,也沒見老師使用幾次,聽大人說,電器這種東西不用會壞得更快。
中午同學都吃飯去了,可教室的燈還亮著,電風扇依然轉著。有時,老師關上部分燈,幾個膽大的同學趁老師走后又將其打開,還說:“開幾盞燈,能花多少錢?”最糟糕的是,有時周五同學們忘記關燈或者忘記關電風扇,它們就會夜以繼日地工作到下周一呀!
食品浪費讓人憂。
我們班上的同學普遍喜歡喝飲料,還常常攀比誰的飲料貴。每天教室的垃圾桶里都會有八瓶沒有喝完的飲料,四個雞蛋,沒有吃完的饅頭,半袋小食品……不管老師怎么講,這樣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同學還買大瓶的飲料,一次喝不完,分幾天喝。聽老師講過,同一瓶飲料應一次性飲用完,不要間隔飲用,飲料開封后空氣中的細菌在飲料中繁殖很快,飲料變質也快,喝了容易拉肚子。
文具浪費被忽略。
過去,生活條件差,父母說他們的作業本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現在,我發現班上紙張浪費現象特別突出。不少同學的作業本和畫畫用的紙還沒畫兩筆就扔了,或者撕下來做紙飛機玩。一學期下來,沒被用完的作業本能扔幾十本。一半左右的同學,文具盒一學期下來要買兩個以上,不是壞了,而是換新樣式了。每天教室的垃圾桶里都躺著不少的橡皮、鋼筆、大卷的餐巾紙……看著這些沒有用完就被丟棄的東西,是多么可惜呀!
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深入每個同學心里,落實到每個行動中吧!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三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四
當我們在吃早飯時因為味道不佳而隨手丟掉食物時,當我們把草稿本隨意撕下折紙飛機時,當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里仍燈火通明,電風扇仍呼呼的轉。
有沒有人曾想過?
對于那里的孩子來說,垃圾就像陽光一樣隨處可見,垃圾場,就是他們最“豪華”的“游樂場”,他們許多孩子,從來沒聽說過電腦,mp3、mp4,甚至連一本完整的`書都沒見過,當然,他們大多都不認識字,很多人,連話都說不順暢。
學會把節約當成一種習慣,你就多了一份對社會的擔當,多了一種智慧,多了一份給子孫們的希望!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五
時代要發展,發展要消耗,但消耗的多少不代表就發展了多少。過度的消耗是在給子孫后代掘墳墓。
生活要消費,消費要花錢,但花錢不等于可以浪費,那種行為是暴發戶的專屬表現。
時代的發展和現在的我還很遙遠,但我也要為時代的發展貢獻我自己的力量。我不買汽車,買自行車,做到出行運動兩不誤,路途較遠的坐公交車,再遠的就火車什么的,絕對用最少的能源和時間的消耗,做到我想要做的事。我所做的事情不大,但整個中國13億人民都這么做,那節約的就不會是一個小數目了。
日常生活中,我做到物盡其用。東西不買貴的,使用起來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別人的看法不是最重要的;使用起來順手才是買東西的初衷,不怎么需要的物品堅決不買,買到的商品盡量是日常生活所須的;買東西不需要太多,能用起來才是根本,不能買來了卻是個擺設,是個擺設吧還是一個難看的擺設。
我現在所站的高度不是很高,身上的錢不是很多,但是吃飯我還是要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做到每次打多少飯菜就吃多少飯菜(除了菜湯);同學聚會做到吃多少點多少,有多打包;戰友相見做到喝多少開多少,絕不多開一瓶。
節約無小事,光榮你我他。節約這種行為是沒有法律約束的,甚至在道德中都很難找到它的身影,但從中體現出來的人員品質卻是實打實的,而且一個節約的人絕對不是人們所排斥的對象,他是受民眾擁護的人員。
我所能做的大事不多,但我可以做的小事卻數不清,小事做的多了,那它也就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了。
我節約,我光榮!
節約光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六
隨著陣陣爆竹聲響。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終于到來。
但是,在人們玩鬧的同時,浪費現象也接二連三地出現。據調查顯示,春節期間的浪費竟然是平時(非節假日)的10倍!這些數字真要算起來,可想而知有多么驚人。所以,我們在玩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
食物的浪費,在春節期間尤其嚴重。過年了,我們都要準備充足的年貨,超市里的東西買的方便,往家里搬;有工作的人,單位發,朋友送。年貨來源多了,家里的冰箱放不下,只好放在外面。可剛過幾天,天氣變暖了。東西馬上壞了,沒辦法吃了,只好扔掉。還有年夜飯,為了豐盛,家家戶戶都買了很多東西,可吃的卻很少,最后總會剩余很多。“年年有余”是一個好兆頭,但余下來的東西,卻在無人問津的情況下被倒在水溝或路邊。新年佳節是消費高峰期。在這時為過年購物、辦年貨、吃點喝點是可以。但是,在消費時不要忘記節約,要杜絕浪費現象。
除了食品浪費外,過年時刻的浪費也很嚴重。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會出現浪費電的現象。就我們家而言,大年三十晚上,我家樓上就掛起了燈籠,整夜都亮著,也不知道消耗了多少電。還有,為了有一個好兆頭,大年三十夜各家各戶都是燈光通明,整夜都亮著燈,電的消耗可想而知有多么大。
春節還有許多浪費現象。如:過年都要送禮,這也出現了禮品包裝的浪費;有的單位過年給員工發了很多禮品,每件東西外面都罩著精美的包裝。想帶回家又太大,可當拆掉包裝后,原來的東西立刻小了許多。這些包裝大概占去了一半的空間,而且大多是全新的,這樣用包裝盒的確有些浪費。不少商場、超市都能看到,許多為了送禮的人在挑選那些精美的禮盒。一個看起來有普通電視屏幕大小的禮盒里,裝的只是兩瓶酒。好多禮品包裝一層又一層,讓人不知道里面到底裝了什么東西。甚至懷疑禮盒比里面的東西還值錢。每年春節期間,也是包裝盒最為繁多的時候。這的確也造成了紙張,塑料的大量浪費。
“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關鍵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七
同學們應該都會在電視里看到“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還有“光盤”行動吧?可是我們學校有些同學并不知道這些。
中午吃飯時,有些同學吃一點飯就倒了,覺得不好吃的東西就不吃,湯沒喝完就不喝了,有的女生吃到肥肉就不吃,吃到有皮的雞肉就不吃,有的男同學喝牛奶,沒喝完,就用牛奶打仗,你擠我一下,我擠你一下,然后“刷”的一下,把牛奶扔掉,弄得滿地都是牛奶。看到這種情景,我想:如果我們的長輩看到會心酸的。
我的爺爺告訴我,他小時候,學校的路是山路,吃飯又吃不飽,不像我們大魚大肉,所以,他們每次吃飯都會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還用舌頭舔一舔碗,桌上有米粒還拿起來吃掉。
我們要向長輩學習,同學們應該知道這詩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大米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在學校里也開展一次“光盤”行動,在每桌吃飯的時候,專門派一個人看著我們吃飯,不能有剩飯和浪費食物的現象。
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一定要記住“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這幾個字。
浪費可恥人人厭,節約光榮人人夸。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演講稿篇八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我們應該一直牢記在心,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學生,有許多門學科,語文數學英語。。。。。。每門學科都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是,讓我真正著迷的不是體育,電腦什么的,而是毫不起眼的綜合課。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綜合課,我會告訴他,因為綜合實踐活動使我明白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五年級下冊,雖然只上了五六節課,但是我的收獲卻很豐富,因為我懂得了糧食的重要。就讓我當你們的小老師吧!
隨著世界的人口在不斷的生長,物資供應也越來越缺少,而物資缺少的其中之一就是稻米。
稻米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全球有25億以上的人口一大米為主食。糧食的品種有很多,如:玉米,水稻,小米。。。。。。
稻米對中國尤其重要,大米使全國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米飯,稀飯,粽子,米線,走遍大江南北,幾乎每到一處變有相應的以稻米制成的美食現在在中國,有許多人都有飯吃,所以浪費糧食的現象很嚴重。人們不知道,在非洲等較貧困的國家,有許多億人口沒有飯吃。所以說,糧食就是生命。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確是大大的提高了,大多數人不再為吃飯發愁。可是,我們的國家只是基本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只是“基本”啊!在那些貧困山區有多少和我們一樣的孩子,他們吃不飽飯,上不了學,他們多么羨慕我們啊。而我們不注意,竟將那糧食浪費了,又對得起誰呢?1991年夏天,我國南方許多省市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水災,多少人無衣無食。那時全國各地的人民捐獻錢,衣服,又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大題小作。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你把饅頭拋金泔水缸一樣。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我們村里有個張爺爺,80多歲了,皺紋布滿了他慈祥的臉,背也有些駝了,還整天在田地里勞作。他的女兒也在外面工作,幾年回來一次。張爺爺住的是幾十年前修的土公房,已經裂了好幾個口子,張爺爺都用破布和稻草堵住裂口。他家里的家具更破得不成了,水壺已經換了5、6個底,蚊帳補了又補,衣柜修了又修的……總之,張爺爺的家具都是修補過的。他女兒每個月給他寄600元錢回來,老人有這600元錢應該可以舒適地生活了,然而他卻把錢存到銀行去。有人問他:“您一個月有600元錢,您屋里的家具已經破得不像樣了,為何不換些嶄新的呢?”張爺爺嚴肅地說:“我的住房雖然難看,家具雖然破,但是都還可以用的。你們年輕人只知道換新的,多浪費呀!現今生活好了,可不能忘掉過去的苦日子,能節約的盡量節約,一分錢也是女兒的血汗錢啊!”
幾年過去了,張爺爺的女兒從外地回來,看見十多年前他給父親買的那雙皮鞋還放在衣柜旁,女兒勸他換新的,他說:“還能穿,實在不行了再說。”
他對女兒說:“在任何時候,辦任何事情,都不能大手大腳。”在張爺爺看來,生活節儉并不丟人,是珍惜勞動成果的表現,是光榮的;而浪費財物,不該花的錢花了,不該扔的東西扔了,則是敗家子的行為,是可恥的。
有的人把浪費看成闊氣大方,把節儉當作寒酸小氣,這真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自古以來人們就把節儉視為美德,是勞動人們的本色,而浪費則是人的要害。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即便如此,也不能講排場,不能鋪張浪費;在任何時候辦任何事情,能節約的盡量節約。因為任何一種財物,無論它是國家的、集體的、還是個人的,都是勞動的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隨便浪費就是不尊重勞動人民,這不僅不是大方,還是非常可恥的。
我們要時刻牢記“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把它當作我們的座右銘!
來源:,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