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歷的事物,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傳祭祖掃墓節日,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人們會前往祖先的墳墓瞻仰悼念,并進行祭掃儀式。作為一位信仰傳統文化的人,我每年都會親自參與清明掃墓活動。通過這些年的經歷,我對清明節掃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我對清明節掃墓的心得體會。
首先,清明節掃墓讓我更加懂得孝道的重要性。清明是孝道的重要時刻,掃墓就是表達對祖先的敬愛和懷念。每次到祖墳前,我都會為祖先整理墓碑,燒香祭奠,并向祖先行三鞠躬,向他們表達我對他們的感激和敬意。這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盡孝須盡心盡力。無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不能忘記對祖先的尊敬和哀思。掃墓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也是對家族的延續和回報。
其次,清明節掃墓讓我更加珍惜親情。每年清明節,家人會一同前往掃墓,這也成為了一種團聚的時刻。親人之間的陪伴和交流讓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性。祭掃墓地的過程中,我和家人常常會分享祖先的故事和記憶,這不僅讓我更加熟悉家族的歷史,也增強了我和家人之間的感情。親人的離去讓我更加明白,珍惜眼前的每一個親人,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后悔莫及。
第三,清明節掃墓讓我更加關注環境保護。掃墓時,我常常會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比如亂扔垃圾、隨意破壞花草。這讓我深感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墓地是祖先安息之地,也是綠化環境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愛護和保護墓地,不僅僅是為了尊重祖先,更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保持墓地的整潔,種植花草樹木,是對祖先的尊重,也是對環境的負責。
第四,清明節掃墓讓我更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清明節掃墓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活動,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和習俗。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到一些祭祀的禮儀和民俗傳說,比如在祭拜祖先時燒紙、燒香的意義,以及世代相傳的祭祀儀式。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增添了我對清明節的獨特感受,也加深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喜愛。
最后,清明節掃墓讓我更加重視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每年清明節,我都能在掃墓的過程中反思人生和生命的真諦。面對故去的親人和墓地靜寂的氛圍,我會思考生命的短暫和意義。掃墓是一次對過去生活的回顧,更是一次思考未來的機會。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會自問:我活著是為了什么?我要如何去過好每一天?這些問題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在于對自己和他人的奉獻,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天,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總之,清明節掃墓是一種傳統的儀式和文化活動,通過參與其中,我對孝道、親情、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和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體悟。清明節掃墓不僅是傳承傳統的重要方式,更是一次內心的洗禮和思考。我將繼續堅持掃墓的傳統,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懷念,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人重視傳統文化,珍視親情和生活的意義。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了為革命烈士進行掃墓活動。
早上,我們早早的來到教室準備了自己戴的.小白花。到了八點整,我們來到操場上集合然后就出發了。在路上每個班都是懷著沉重的心情都沒有一個在說笑,每個人都知道今天是為革命烈士掃墓。
來到革命烈士的墓牌前,進行了紀念想想革命烈士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不惜自己的生命與敵人進行奮斗。革命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卻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你們為了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身軀來維護今天的生活。
在烈士的牌前,我們全體為烈士默哀,然后在為烈士獻上了自己制做的花圈把自己胸前的小白花放在了革命烈士紀念碑旁。烈士為了我們,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創建了新的中國。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渴望和平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來也不屈服于外族的侵略,如果哪個侵略者敢來侵犯我們,我們一定會勇敢的站出來,誓死捍衛自己的祖國尊嚴。 同學們,國家是不是強大關鍵看國民素質是不是優,國民經濟水平是不是高,國防力量是不是強。
如果中國符合這個條件,我想沒有人敢對中國指手畫腳。國家的尊嚴要靠自身的勢力來爭取,面對與某些強國的差距,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責任,那么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學習知識鍛造品德強健身體的重任,為祖國未來發展儲存力量,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未來的中國歷史群英榜上一定會刻上我們某些同學的名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我們就更應當樹立起這種責任意識。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刻苦學習、苦練本領、報效祖國,繼承革命烈士的遺志,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三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祖掃墓節。掃墓是為了緬懷先人,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多年的掃墓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掃墓的重要性和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以下我將從掃墓的準備工作、掃墓的方式方法、掃墓的意義、掃墓的感受和對掃墓的思考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掃墓前的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查清祖先的墳墓位置和墓地的規定,了解相關規定是為了尊重墓地和其他人的權益。其次,要準備好掃墓所需的物品,如鮮花、祭品、清掃用具等。清明節前后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祭祖用品,但我們要選擇符合文化內涵的物品,如紙錢可以用真錢代替,保持敬意的同時也能減少環境污染。最后,要對掃墓的儀式進行充分了解,了解文化內涵和講究。只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進行掃墓活動。
掃墓的方式方法是有一定講究的。在到達墓地后,要整理墓地周圍的環境,刷洗墳墓,拿出祭品擺放在墓前。此時,我們要虔誠地向祖先敬獻鮮花和祭品,以表示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和對其靈魂的敬仰。同時,要燒香祭告,向祖先訴說心聲,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掃墓時要注意端正的儀態,尊重墓地和他人,不大聲喧嘩,不隨意踐踏莊嚴的墓地。在完成祭祀儀式后,要認真整理墓地,不留下任何垃圾。
掃墓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掃墓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更是對親情的思戀和傳承。通過掃墓活動,我們不僅僅是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還是在向后代傳遞著對祖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在掃墓過程中,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祖先是如何奮斗和生活的,也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在掃墓中,我們還能感受到祖先的陪伴和庇佑,這種信念和精神支持將激勵我們在生活中勇往直前。
掃墓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感受。在掃墓的過程中,看到家人為先人默默掃墓、祭祖,我深感家族的聯系與傳承。同時,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親人,明白了親情的可貴。掃墓還給我提供了一個反思人生和價值觀的機會,看到先人們一生的奮斗和努力,我感到應該珍惜時間,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對于掃墓這一傳統活動,我有著深深的思考。在現代社會中,掃墓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變化,如電子掃墓、網上祭祀等。雖然這樣的方式簡化了一些步驟,但是也有可能削弱了掃墓的莊嚴和肅穆感。我認為在現代社會中,要將掃墓活動和傳統文化固定下來,讓掃墓不僅僅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更是靜心凝思和思考人生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希望政府和相關機構能夠加強對墓地的管理,讓墓地保持莊重與尊嚴。
總之,掃墓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是一種對先人的敬仰和懷念。通過掃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先的奮斗歷程,也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掃墓還讓我們反思人生和價值觀,并且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和創新。希望我們能夠時刻保持對祖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在家庭中傳承和發揚祖先的優秀品質,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將掃墓的意義延續下去。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四
又一個清明節來了,這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靜靜的來到了墓前,然后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五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也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我們要懷念先人,瞻仰故土,所以掃墓活動也成為了我們這個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年的清明節期間,我也參加了掃墓活動,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了解清明節的起源和意義,融入節日氛圍。
在參加清明節掃墓之前,我首先了解了這個節日的起源和意義,這樣可以更好地融入節日氛圍。我了解到,清明節起源于周代,是為了祭祀祖先、緬懷先賢而設立的節日。而從那時開始,清明節就被賦予了許多意義,如為了尊敬祖先、緬懷歷史、留戀故土、勉勉勵志等等。因此,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時刻牢記這些意義,更好地體驗和感悟這個節日,也更好地融入節日氛圍。
第二段:明確掃墓的目的和意義,用心對待每一個細節。
在清明節掃墓活動中,我們要達到的主要目的就是緬懷先祖,感恩故土。因此,我們每次掃墓都應該用心對待每一個細節,認真地清理陵墓,擺設祭品。此外,在掃墓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慢慢地傾聽著自己內心的聲音,回憶著親人的思念和感動。只有用心對待掃墓活動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真正地體驗清明節的意義和感動。
第三段:倡導文明掃墓,彰顯社會責任和良好風尚。
在這個有著越來越多人參與的清明節掃墓活動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文明掃墓,倡導“文明祭祀,合理用土”,反對浪費,合理利用,不搞鋪張浪費。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相關宣傳,提醒人們掃墓時一定要保持公共場所的衛生和環境整潔,這既是對先人的尊重和敬仰,也是彰顯社會責任和良好風尚的重要表現。
第四段:傳承優秀文化,展現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清明節掃墓在我們祖先的時代就已經形成,并且流傳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因此,清明節掃墓既承載著我國民間文化的特點,也包含著我國民族精神的內容。在參與掃墓活動時,我們應該不斷傳承和發揚這種優秀文化,展現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尊重和傳承清明節這一民族傳統文化。
第五段:良好心態,持續參與,形成具有文化內涵的習慣。
參加清明節掃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態和態度,以及持續的參與精神。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掃墓活動的意義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因此,我們應該在掃墓的同時,也要形成具有文化內涵的習慣。只有持續地參加清明節掃墓活動,并不斷地拓展對清明節的理解和認知,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銘記歷史,緬懷先祖。繼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讓清明節掃墓活動變得更加豐富、深刻,更強烈地提醒我們,歷史文化是人類生存的精神基礎,在確保廣大人民生活美好需求的前提下,為我們開辟一條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總之,清明節掃墓并不單純只是為了祭掃祖先,更是在體驗傳統文化、歷史文明、民族精神的同時,感悟人生哲理、保持健康心態的一次重要體驗和歷程。我相信,在參與清明節掃墓之后,我會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個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人和事,不斷向前,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六
清明節掃墓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莊嚴、肅穆的。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上奶奶的墳。奶奶去世時才50歲,我那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奶奶的影象不存在,但懷念奶奶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一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為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那么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巨,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但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爸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后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著爸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和爸爸媽媽的努力下,終于把草清除干凈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奶奶的墳地也變成一塊綠色環保的凈園。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 慈溪市慈吉中學5年級 葉景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七
xx年的4月4日,對我個人來說,是極不平凡的。倒不是因為這是我人生的第19個清明節,也不是因為這個清明節難得的沒有淫雨霏霏,而是因為就在這一天,我以xx級初級黨校優秀學員的身份,在大二黨支部和大一黨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楊虎城將軍陵園。
以前從書本上了解到一些關于楊虎城將軍的資料:楊虎城將軍,幼名長久,曾用名 (音忠),號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陜西蒲城縣孫鎮甘北村一戶農民家里。父親楊懷福,母親孫一蓮,以農業為主,家境貧寒。他僅讀過兩年私塾,便為人傭工。19xx年,楊父懷福被清政府絞殺于西安,使他更加仇視清廷,他便聯絡貧苦農民,抗御暴政。 19xx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運動,1917年,參加陜西民主革命早期僅有的一支武裝力量——靖國軍,后又參加國民軍。1924年參加國民黨,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先后擔任師長、軍長、十七路軍總指揮、陜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等職。綜觀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討袁護法,轉戰關中,堅守西安,出師北伐,回陜主政,被迫內戰,直到呼吁抗戰,張楊合作,實行“兵諫”,逼蔣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他同其他許多人一樣,經歷了曲折、復雜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過前輩和同時代許多人的地方。他特別偉大處,是1936年12月12日,同張學良將軍聯合一起,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堅持抗日,反對內戰,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后,他被迫辭職出國。回國后,過囚禁生活達十二生之久。1949年9月17七日,被蔣介石下令殺害于重慶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終年五十六歲。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49年12月16日致楊虎城家屬的唁電中指出:“楊虎城將軍在1936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于國家民族。”“楊將軍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鎮的楊虎城將軍陵園。一個小時的路程似乎一下子變得漫長無比,一秒一秒,一米一米。終于,終于!早上10點我們終于到達了!青石的大門不算高大,但是樸實無華、莊嚴肅穆,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橫額有“一九四九年”字樣,取將軍遇難之年;有“一七年”,取陵園大門建成之時,由原陜西省省長趙壽山書寫的“楊虎城將軍陵園”7個金字。邁進大門,一步一步走進陵園,歷史的畫卷仿佛就這樣在我眼前徐徐展開,那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歷史,那一段被無數革命者和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歷史,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書本上的、我的想象中的歷史,就這樣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就像是那被夾在時間這本厚重的大書中的干花,在我們的好奇和崇敬中被泡開,慢慢舒展著每一片花瓣,漸漸地向我們還原出一個真實的歷史。陵園里的每一株蒼松、每一棵翠柏,都帶領著我回到那炮火連天的抗戰歲月。
在大二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掃墓活動:首先是到陵墓前向革命烈士獻鮮花和花圈,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鐘;緊接著黨支部副書記介紹革命先烈事跡和致詞;隨后在場的全體黨員于積極分子一起宣誓,以表自己的愛國情感和決心;最后是全體同學從臺階的右邊有序進入紀念館的中,在講解員的介紹下組隊聆聽楊虎城將軍無私無畏地為國為人民奉獻一生的光輝事跡,并參觀了烈士陵園。陵園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楊將軍墓,左右為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墓。下層為秘書宋綺云夫婦、副官、衛士等人墓。楊虎城的長子楊拯民1998年病逝后也歸葬于此。在參觀時,我看見幾乎每一棵樹上都掛著寄托人們哀思的小白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飛的紙鶴,表達了來參觀的人對將軍的崇敬、景仰和祝福之情。生于亂世,能不隨波逐流已是不易;能不屈于錢權勢力的淫威更是不易;而能堅持正義、不求“茍全性命于亂世”,卻能真正為民族、為人民著想,則最是不易。而將軍,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好,令全國上下為之驚嘆,令舉國民眾得到益處,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功業。令我們這些后人只能在仰望時感慨、震撼和敬佩。
淡淡的惋惜與深深的自豪。是這些革命先烈為現在美好的生活,拋頭顱,撒熱血。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的幸福,換來了新的中華民族!這次活動使我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革命歷史和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讓我更加明確了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
將軍用他的生命詮釋了什么叫“偉大”,也激勵了我勤奮學習,善于創新,自覺地服務祖國、奉獻社會。走出陵園大門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身上的重擔,也清晰的看見了未來的路。我下定決心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光輝遺志,發揚光大革命傳統,精誠團結,開拓創新,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歷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里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怎能忘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未來,就讓我們來書寫!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八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掃墓祭祀的日子。每逢這個時節,人們走向祖先安葬的墓地,擺上鮮花和燭炷,以表達子孫對祖先的敬意和懷念。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認為掃墓不僅是傳承文化的一種形式,更是對親人的回饋和珍視。在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對于掃墓,我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父母經常帶我去祭掃祖先,從小我就是這樣成長的。每一個清明節,我都會提前安排好時間,從市區走到鄉下,找到先人的墳墓,為他們獻上我最真摯的祭拜之心。我相信,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敬仰,還是對自己的一種提醒。我們不能忘記自己來自哪里,不能忘記自己的根,祭拜先人,是一種雙向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段:掃墓不僅僅是形式
許多人認為,掃墓只是一種形式。但是,我認為掃墓的意義更深遠。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根,每一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根有所思考和了解,而這種思考和了解,正是由掃墓而起的。我們祭拜先人,是因為我們承襲了先人的另一種文明,也因為自己身上有先人的基因和情感。這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不是形式,而是內在的價值體現。
第三段:掃墓也有一定的禮儀要求
掃墓也有一定的禮儀要求,比如講究時間、服裝、食品等。在掃墓時,我和我的家人總是盡力遵守這些規定,這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和敬愛。我們帶上清明節必備的紅雞蛋、香燭、鮮花和后代厚禮,清理墓地,擦洗墓碑,告訴先人我們還在,也是為他們祈福。
第四段:掃墓帶來的情感和責任
掃墓不僅僅是對先人的傳承和紀念,也是對自己的態度和責任。在祭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人的深刻情感和意義,體會到更多的文化體驗和傳承。而且,在祭拜過程中,我們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質問自己對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回歸到自己的根,還熱愛自己的生命,與先人一同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五段:掃墓讓我們感受到親人們的愛和陪伴
在掃墓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先人們的愛和陪伴。我相信,祖先們一直在太陽下看著我們,在我們生活中給予我們無言的支持和鼓勵。掃墓讓我們更深刻感受到先人的陪伴,我們也意識到,我們需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好地經營自己的生活,繼承自己的家族文化,為我們的子孫后代打造一個好的家族。
掃墓是我們回歸根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情感體驗。在這個清明節里,讓我們一同走向墓地,尋找先人的足跡和情感,感受他們的陪伴,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洗禮和升華,感悟到更加深刻的價值意義。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九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今天,我們東勝小學的師生來到了烈士陵園,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英靈。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你們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顯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我們的內心里感謝你們,謝謝你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這美好的生活,我們一定會做到的,這樣才對得起你們的生命。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梁的機會。我有信心,因為我有榜樣!我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更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愛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我要發奮學習,為她添光,為她添彩!我還從你們身上學會了勇敢,智慧和堅強,我要用這一些來珍惜我的生命,豐富我們的教育事業。
我也知道,在這個世界每一個生命都是那么特別,但我們都能更友好地相處,我們可以一起來為世界的和平,為美好的生活事業而作出努力。
烈士們,我要繼承你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辛勤耕耘,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十
清明祭掃這一文化習俗在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這是宋人高翥在《清明日對酒》對當時祭掃情景的描繪。自20__年國務院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以來,更加豐富和擴大了清明節的精神內涵,清明祭掃更是在文化傳統傳承得到堅持。
不過,相較于傳統時代清明時節祭祖而言,當前的清明祭掃增加了新的內容——紀念革命先烈,每逢清明節前,有關單位均會組織到烈士陵園掃墓、敬獻花籃等活動,這更是是各地黨委、政府常規、必行動作。
黨委、政府組織機關工作人員組織為烈士掃墓、敬獻花籃等,甚至還會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參觀革命紀念觀等活動,祭奠革命先烈、寄托哀思,深切緬懷革命英雄豐功偉績。然而,對于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少干部職工僅僅停留在形式方面,就掃墓而掃墓,沒有真真切切通過掃墓活動接受革命主義再教育。
無數志士仁人,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而又激越的歷史篇章。革命先烈們的光輝業績是每個干部職工必須學習的榜樣,而清明節掃墓、開展各類活動的宗旨就是要發自肺腑感恩烈士們為創造新中國而付諸的努力,進而激發內心向他們學習的渴望并化之為切切實實的行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貢獻力量。
不少領導干部正是由于內心蒙塵,進而思想道德滑坡,走向腐敗墮落的深淵。我們清掃內心灰塵的尺度是什么,對照的標準是什么。筆者認為,尺度是黨紀國法,標準就是無數先烈的榜樣。
因此,清明祭掃,掃墓也要掃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心,堅決貫徹“三嚴三實”要求。掃墓是一種紀念的模式,掃心是學習的路徑。惟有如此,才會使得清明祭掃先烈顯得更有價值和意義,這本身也是對先烈的尊重,更是先烈對后來者的要求。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十一
清明節是祭祖祖先、緬懷故人的日子。作為中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掃墓既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孝道文化的體現。掃墓旨在緬懷和紀念先人,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感恩之心。同時,它也是人們向祖先祈求祝福、神靈保佑、賞識本族本家本家庭的文化符號。
二、掃墓儀式和流程
掃墓活動一般都會在清明節前后進行,許多家庭在這一時期內前往公墓或家族墓地進行祭拜、瞻仰和紀念。具體掃墓儀式主要包括三個環節: 掃墓、獻花、焚香。先行整理后人出門時攜帶的祭品,再前往墓地,進行一系列儀式,相信逝者能夠得到安寧和被感知到。
三、掃墓中需要注意的細節
在掃墓儀式中,要注意儀式的莊重和肅穆,同時還需尊重他人的祭拜空間、維護公共秩序等規定行為。除了這些,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細節:1)不宜直接從車上跳下,也不要跳碑;2)不宜穿著過于暴露、花哨的服裝;3)避免大聲喧嘩和打鬧,要保持肅靜讓自己能夠安靜聯系亡靈;4)在獻花后要主觀線那個入香以示功德。5)有些場地嚴禁火源、有禁秀場所需持瓶驅蚊蟲。
四、掃墓心得體會
通過掃墓這一過程,讓人對親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每次到墓地時,都不由自主萌發復雜的情緒,感覺很復雜。但是,我們要理智看待這些情感,本世紀起而化向未來,我們需要讓愛長存。同時,還有一個一個心得體會:1)清明節不是旅游節,所以不要跟豐茂省里唱過來;2)孝敬父母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日積月累的;3)不用太計較禮儀,更不要大張旗鼓或搶風頭等。讓他們發現自己還有選擇能請選擇別種的莊重方式;4)不在清明期間掃墓也無所謂,在適當的時候會有機會去的。
五、掃墓的內涵和價值
掃墓雖是傳統節日,但卻不失為一種文化、情感的表達和傳遞。掃墓讓人深刻地體會到家人的重要,也讓人更加明確自己的初心與使命。通過主動掃墓,不僅能夠緬懷先人,向祖先表示感恩之情,也能夠加強家族人員之間的聯系和感情。我們不要被時間沖散了感情,通過掃墓,感覺家人還是在我們身邊,感悟曾經的感情是永恒如新的。
總之,掃墓是一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文化價值和人類情感方面的體驗。通過這一儀式,我們不僅能夠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意,也能從中汲取人生的精髓、感受情感的溫度,從而更好地凝聚起家族的凝聚力。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十二
大朗福壽園——長隆園d區一左邊第四排倒數第四個,奶奶永遠也不會忘記她母親的墓碑的位置。看著大大小小的墓碑上逝者的名字,我突然一下愣住了:曾祖母叫什么名字?姓韓……叫……叫什么來著?我問自己。我們年年來掃墓,我卻忘記了曾祖母的名字!我懊惱地抱緊了那束獻給曾祖母的散發著淡淡雨露氣息的白菊,跟著奶奶走向長隆園,那個能與曾祖母相見的地方。
終于看到曾祖母那張和藹可親的臉了:“慈母韓善懷,生于一九一八年十月十八日,卒于二零零六年八月初……曾孫女:郭文萱……”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為落滿了塵埃的墓碑洗滌。憶往事,思來者,仿佛那雨滴將夢中的那點詩情畫意洗得更加剔透。在雨滴交織成的雨簾下,我憶起了自己和曾祖母那溫馨的一幕一幕,流淌著熱淚給曾祖母跪下拜祭。猛然抬起頭站起身,眼前閃過那張刻在墓碑上的黑白照片,我仿佛看見了在雨中拄著拐杖的曾祖母,靜靜地看著我。耳邊飄過那樣一個親切的聲音,是我以前經常聽見的:“乖,不哭。”我輕輕掰下了那幾朵菊花中潔白的花瓣,微笑著灑在了曾祖母的墓碑上。
花瓣在雨中漸漸飄落,落在了我腳下這片凈土上。蠟燭在小雨中頑強地燃燒著,一絲一縷的煙霧旋轉著飛向天堂。
我退到一邊,靜靜地看著親人給曾祖母拜祭,心中甚是感傷。猛然瞥見一縷小草競從曾祖母的墓碑下頑強地長出來了。又是一年芳草綠。它是那么青翠,仿佛在受過雨滴的洗滌前也是那么純凈。它是那么溫婉.可誰又曾想過它是從堅硬的石縫中堅強地頂了出來。不知,天堂之草是否也會這么清脆,如泉水的聲音。
想起了前一陣語文課上吳老師放的節目《大家說清明》。清明清明,萬物皆生于此,氣清景明。春天孕育著生的希望,無邊光景一時新。然而,清明節在人們心中已成了一瓶苦口的中藥,總是此時把它喝下去,把悲傷與苦悶埋在心里。
清明時節雨紛紛,淚水也滾滾。但是清明又何嘗不是懷恩思遠的時候?正值春風化人、春雨連綿,回想起親人的背影,感謝他的恩德,對人生也會有個新的思考或理解了。一首甘甜清麗的贊美詩,贊美著春天與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十三
清明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人們通常在這一天前往祖先墓地掃墓祭祖。這是一項重要的儀式,旨在緬懷過去的先人,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敬意。我也參加了這項活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掃墓過程中所學到的五個關鍵點。
第二段:保持心境平和
在掃墓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境平和。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感到難過或沮喪,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記住,我們的祖先希望看到的是我們保持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沉重的情緒。當我們祭拜祖先時,應該心懷感激與膜拜,讓祖先能感受到自己后代的尊重和關愛。
第三段:尊重傳統儀式
掃墓的儀式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我們需要以一種敬重的態度來對待這項傳統儀式。我們通常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例如祭拜祭品、打掃墓地等等。這些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各自承載著特定的含義。因此,在進行這些儀式時應該時刻牢記我們的祖先,尊重這些傳統儀式。
第四段:維護墓地環境
墓地環境的整潔與美化是掃墓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參與一些有益的行動來幫助維護墓地的環境,比如撿拾垃圾、打掃墓碑等等。這不僅是尊重我們的祖先,也是尊重我們共同的生態環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維護環境,保持它的美好和傳承給后人。
第五段:反思人生
掃墓的過程是一種反思人生的機會。它讓我們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尋找自己的內心答案,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反思,也是對我們祖先的敬意,致敬于他們所遺留下的精神財富。
總結: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是掃墓祭祖的重要時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心境平和,尊重傳統儀式,維護墓地環境,并且反思人生。這些關鍵點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更好地致敬于我們的祖先。
清明節掃墓心得體會篇十四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祭掃先人的日子。每逢這個時候,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人們都會前往父母、祖先的墳墓前祭掃,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緬懷之情。在這個日子里,我也按照家人的叮囑,與他們一起前往祭掃先人,時刻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敬意,深受啟示和感動,有了很多領悟,下面就來談談我的心得體會吧。
第一段:清明節掃墓之余想到的人生哲理
在祭掃先人的過程中,我不禁想起一句話:“聽鹿鳴蟬噪,堆土作山”——這是林語堂先生在借鑒荷蘭人的某種清明日的默哀儀式時說的。他贊美了那種將哀思進行到底的精神,比喻為能夠在春天里用無聲的悼念,在寧靜的環境里,傾聽動物聲,揮手向已故親人告別的境界。這個境界需要內心的素質和對逝者深深的思念,也需要對生命和時間的一份悟。當我們拜祭先人時,就會不自覺地想到生命的真諦以及生命的終點,從而引發對生命的思考,思考人的一生,就像一行腳印,有始有終,有來有去。
第二段:清明節掃墓使我深刻領悟了道德教育
在祭祀先人的時候,我發現那些無人問津的者都是和善、勤勞、樸實、堅忍的人,自己的一生都是為家人和社會奉獻的。他們這樣做并非為了得到別人的贊美和尊重,而是出于自己的內心深處,弘揚那些良好的道德品質。正是這種道德教育,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質。每一次的祭祀,讓我思考做人為什么要這樣,問自己有沒有承擔起家庭和社會應有的責任。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追求物質的滿足,把自己生活的重心放在了追求金錢和名利上面,卻忘記了自己做人的根本。
第三段:清明節掃墓感悟家庭教育
祭祀先人,是對祖輩的敬仰、對前人的追憶、對家族的想念。在祭掃過程中,我幾次哭泣,就是為了每次照顧我的爺爺、奶奶,到他們的墓前用淚水感慨他們在世時對我的照顧關愛,同時也想到自己和家人,父母會付出更多的愛與關懷,我們應該感恩于生活和家庭,也應努力成為一個讓生活和家庭更加幸福美滿的人。所以,我認為清明節掃墓也是一種家庭教育,讓我們從親情和愛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學會尊老愛幼、感恩家庭。
第四段:清明節掃墓在重視做好環境保護方面給予我啟示
每逢清明節,公墓和山村的道路都會變得十分擁擠,處處可見祭掃的人在掃墓、燒紙,殘留物和塑料紙張往往遍地都是。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環境保護,提倡低碳環保的掃墓方式。到現在都還有許多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仍然比較薄弱,而在掃墓時,利用可降解的衛生紙制品來替代塑料包裝,或者直接使用鮮花的方式來紀念先人,是我們必須去做的,更符合人類對大自然的保護。在這個時候,口號不是動輒響起,而是實實在在在行動起來,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人人從我做起,將文明禮儀融入生活。
第五段:清明節掃墓感悟到愛國愛家鄉
祭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強調了家族的傳承,也把愛國主義精神升華到極致,因此每年的清明節也是人們重振愛國心和家鄉情的時候。從記憶中來自家鄉的余味,像滿山的花海和明澈的小溪水,是我肚子里的撫慰,每年我都會和家人一起回家掃墓,感受這里的家鄉魅力。回家,是向家鄉致敬,也是表達我們對家鄉的熱愛。這種熱情激勵了人們的責任心,讓大家更好的為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把個人的到家鄉的愛融入到共享的命運中。一份淳樸和思念,讓每一份祭奠變得更加莊重,也讓愛家鄉、愛社會、愛國家的精神代代相傳。
總之,清明節是一種內心凈化的方式,祭祖是一種精神撫慰,一次思想的洗禮,激勵我們更勇敢、堅定的走向前方。同時,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熱愛生活, 做好生態保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愛家鄉、愛社會、愛國家。自己生命旅程的卓越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積極的投入和付出,把內心的熱情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彰顯我們中國青春新力量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