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的題目篇一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豈能料乎?”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是有奪天造地之法、鬼神不測之術。他的神機妙算、呼風喚雨的才能,在赤壁之戰中展現的十分完美。
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于是吳蜀聯合抗曹。由于曹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使用火攻。先是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只連在一起抵御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后者假裝降曹;最后孔明推測出東南風將至。風起時,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孔明在岸上設連環計,殺得曹操四處逃竄,最后只剩數十人。在華容道上,關羽念及舊情,放曹操一馬,曹操逃走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難是不能直接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動腦筋,想出化解困難的好辦法。考卷上有一道難題,我們不能空著不做,得通過腦子的思考來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
我們也需要勇氣,如果沒有勇氣的話,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們沒有勇氣不敢與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生活中既要有勇氣,又要有智慧,讓我們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的題目篇二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200左右個人物,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五虎將.曹操……《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我覺得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軍師,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走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書中描寫諸葛亮的外貌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第二印象的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關羽的外貌卻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還有劉備,他是蜀國主公,為人仁德,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后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我要把這些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
三國演義讀后感的題目篇三
暑假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非淺――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后,其余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云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著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后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常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于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云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四
三國演義讀后感的題目篇四
在《三國演義》中,有忠義守信的魯肅,驍勇善戰的趙子龍,天下無雙的戰神呂布,但書中令我最為佩服的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才智過人、有膽有識,許多流芳百世的經典故事中都有他都身影如“草船借箭”、“智取漢中”、“空城計”等。
讀完這本書之后,對待許多事物我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就比如說諸葛亮錯用馬謖,丟了兩個軍事重鎮。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天下哪個人會不犯錯誤?我常常會犯了一點錯誤就灰心氣餒,還會想當時不那樣做該多好。但是生活中有許多事我們不知道是對還是錯,不能因為一件小事就耽誤了許多時間,更不能因為一件小事而逃避。我們要勇敢面對它,即使做錯了也沒關系,吸取教訓,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天下人人都會犯錯,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一次錯誤就灰心氣餒,也不能因為別人的一點過錯就加以指責。
做人要心胸寬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
三國演義讀后感的題目篇五
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我最喜歡讀的`歷史書籍就是明朝作家羅貫中的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它是根據歷史故事演義而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精彩的小說。
《三國演義》的故事很精彩。“借東風”、“空城計”、“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火燒連營”、“七擒孟獲”等故事生動形象,讓我著迷。為了加深我對書中情節的印象,媽媽還專門帶我到武侯祠,到閬中張飛廟,觀諸葛武侯塑像,看“桃園三結義”圣地,賞“草船借箭燈會”,我們還去了廣元尋“劍門關棧道”,走“陳倉”迷宮。在這些地方,我一邊找著雞公車的神奇機關,一邊扮諸葛搖著羽扇,誦著“赤壁賦”,讀著碑文,好像回到了三國那個時代。
《三國演義》的人物很精彩。劉備的雄才大略,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的狂妄自負,張飛的粗魯仗義,關羽的情深意重,趙云的武藝高強……每個人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劉皇叔三顧茅廬》,為了請出賢才諸葛亮,劉備不怕路途遙遠,不怕日曬雨淋,三次到諸葛亮的住地請他出山相助,他的真誠終于感動了諸葛亮。這也讓我懂得了什么叫真誠,懂得了什么叫求賢若渴,更懂得了只要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道理。
《三國演義》的語言也很精彩。如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是三步一計,諸葛亮是一步三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盤”“草船借箭——多多益善”、“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等等,經常被大家使用。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老生常談”、“三顧茅廬”、“如魚得水”等等,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借鑒。
我喜歡歷史,更喜歡精彩的《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