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一
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詩句簡練,言淺意深。活動中我將注重讓孩子觀察畫面,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讓孩子輕松地學習古詩,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領略古詩文獨有的意境之美。
1.學習古詩,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嘗試根據圖文,正確、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
1.梅花圖片,墨梅圖。
2.課件。
(一)出示梅花圖片,認識梅花,激發孩子的興趣。
教師: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許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賞墨梅圖,了解作者與古詩名字含義。
1.了解古詩題目含義。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墨梅圖,你知道為什么叫墨梅圖嗎?墨梅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了解古詩作者。
教師: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
(二)欣賞圖文課件,理解古詩內容,學習古詩。
1.幼兒欣賞課件。
教師:原來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
2.嘗試根據圖文,學習古詩。
4.解釋古詩意思。
教師: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詩意境。
(三)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1.教師根據圖譜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一遍。
2.幼兒多形式朗誦古詩。
3.集體完整吟誦古詩。
區域活動:在美術區進行墨梅畫。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二
語言
年齡段/班
5—6歲/大班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親情的力量;
2、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記憶,學習使用積極的情緒化解悲傷;
3、嘗試以繪畫的方式記錄要為家人做的事。
1、配樂課件《我的家》,繪本課件,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
2、“我為家人做的事兒”記錄表,水彩筆。
3、布置主題墻“我和家人”,創設濃濃的親情氛圍。
4、幼兒和家人一起翻閱家庭相冊或家人錄像,完成親子記錄《和家人在一起》。
設計意圖:
《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書,是我五歲的女兒介紹給我的。女兒用一種很平靜的語氣向我詮釋書中提到的死亡時,像是在向我講述一個故事,又好似在說一個顯然她已經理解的科普知識,這令我感到驚奇而感動。前不久,我們班萱萱小朋友的姥爺去世了,萱萱因此而非常傷心,孩子本來就比較內向,現在更加不愛說話了。
如何讓孩子接受親人的死亡,對于許多父母來說是一件棘手的事。這本書向小讀者呈現了難以言表的生死離別,蘊含了對死亡的解釋,教給孩子的是面對親人逝去時的正確態度。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心中的愛、回憶和悲傷融合在一起而發酵,感動不已。一邊悲傷一邊卻在感嘆,這是一本多么神奇的書呀,它從一個溫馨而積極的角度感動了每一個人,也安慰了每一個人。如果孩子從小都能夠在一種很自然的方式下習得面對親人死亡的正確態度,也是一種重要的情感經驗。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一、分享親子記錄表,遷移生活經驗。
1、播放配樂課件《我的家》,展示摘取自幼兒家庭相冊或家庭錄像中的精彩畫面。激發幼兒對親情的積極經驗。
2、請部分幼兒分享紙張記錄《和家人在一起》,說說和家長在一起的美好記憶,初步體驗記憶帶給人的愉悅。
二、通過觀察繪本封面引出主題。
1、出示繪本。
師: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爺爺為什么能夠穿過墻壁?
你參加過葬禮嗎?什么情況下會舉辦葬禮?參加時你是什么感覺?
當你的親人離開你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你心中會有什么感覺?
2、理解“幽靈”的含義
介紹書名,請幼兒談談自己對“幽靈”的理解。(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3、介紹小男孩艾斯本
師:封面上還有誰?他在做什么?
師:封面上的小男孩叫艾斯本,它有位非常愛它的爺爺。可有一天爺爺離開了艾斯本,爺爺去了天堂。
三、閱讀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
1、師幼共讀繪本。
結合課件播放,引導幼兒進入故事的情感,感受故事的內容。
2、談話提問:
(1)爺爺離開了艾斯本,艾斯本心情怎樣?
(2)爺爺幾次回到了艾斯本的夢中?他們每次都聊了些什么?
(3)爺爺為什么要回來看艾斯本?他到底忘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愿望?
(4)當爺爺說完再見,為什么艾斯本的爺爺沒有再回一下頭?
(5)艾斯本還會想爺爺嗎?他還會那么悲傷嗎?
3、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1)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爺爺的`臉部表情,(慈祥、失落、充滿了愛)鼓勵幼兒不再害怕親人的離去。
(2)通過對爺爺的愛意和行為的理解,幫助幼兒對幽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四、記錄:我為家人做的事
2、幼兒自由記錄并相互講述,師巡回指導。
3、幼兒集體交流。
五、拓展與小結:
師:雖然總有一天親人會慢慢離開自己,但他們不會從我們的心中消失,我們也不必太悲傷,把過去的美好記憶記在心里,就會覺得很溫暖。
同時要用心去愛現在陪伴著你的家人,多為他們做一些有愛的事情,珍惜和家長在一起的每時每刻。
活動延伸:不悲傷,要堅強。
1、對剛剛失去親人的萱萱小朋友說一些安慰和祝福的話,小朋友彼此間相互感受愛的力量。
2、親子制作小書《我和爺爺》。
圖畫書《爺爺變成了幽靈》講述了死亡以及如何面對死亡。對成人而言,對孩子解釋死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死亡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情啊,每一個人總是會面對的。而對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她就更加難以從悲傷中走出來。
通過這本特殊的繪本的閱讀,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內容,感受到親情的力量。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記憶,同時間接地體會親人離別的傷心,學習使用積極的情緒化解悲傷。相信這一切都會成為積極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對他們發揮正面的影響。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三
1、欣賞,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2、產生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發現問題,多提問題,多動腦筋,才能變得更聰明。
欣賞,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1、掛圖《魯班造鋸》、小鋸子一把。
2、收集魯班圖畫書供幼兒欣賞。
一、出示鋸子,激發幼兒興趣:
1、提問:你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教師小結:這種工具叫鋸子,它是木匠專門用來鋸木頭等一些東西的。
3、過渡:那鋸子是誰發明的呢?老師還有一個呢!
二、欣賞,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1、欣賞《魯班造鋸》的,知道鋸子的由來:
(1)教師生動地講述。
(2)提問,引發幼兒思考:魯班怎么會把鋸子做成這種模樣的?
(3)教師小結:魯班善于觀察周圍的東西,他發現了野草葉子周圍的小齒,他就在野草葉子的啟發下經過反復的研究發明了鋸子。
2、欣賞《魯班造鋸》的,知道傘的由來:
(1)教師出:“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鼓勵幼兒猜出謎底。(傘)
(2)教師講述《魯班造傘》,幼兒觀察圖片:
師:你們知道我國第一把傘是誰發明的嗎?請聽《魯班造傘》。
(3)提問,幫助幼兒理解:
a、沒有傘人們出門會怎么樣?
b、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d、聽了兩個,你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
三、鼓勵幼兒介紹魯班及他的有關發明:
1、幼兒拿出收集的資料互相交流。
2、個別幼兒介紹。
3、教師小結: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工。他發明了曲尺、劇、打鉆孔、墨斗等一套木工使用的工具,創造了攻城的云梯,水戰的鉤強和滑翔的木鵲等,他被木工尊為“祖師”。
4、鼓勵小朋友要向魯班學習,從小愛動腦筋,多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要多動手做做,試試。
在科學區投放電池、燈泡、滑輪等材料工幼兒探索。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四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并能用語言大膽的描述。
2.知道什么樣的嗯嗯對人體最有益,教育幼兒大小便要入廁。
3.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活動重點:知道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
活動難點: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描述不同的嗯嗯
回顧學習過的動物的習性
1.出示鼴鼠圖片
請幼兒說出他的名字,并提問:小鼴鼠的頭上是什么?
2.分段欣賞故事《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1)播放幻燈片
(2)播放幻燈片
教師編鍵鼠邊提問:小鼴鼠分別找到了誰?它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并學學小鼴鼠與它們的對話。
(3)故事結束
幼兒尋找答案到底是誰嗯嗯在它的頭上。
3.游戲:《嗯嗯配對》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請個別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其余幼兒手拿嗯嗯站到相應的小動物后面,然后講給喜歡的客人老師聽:我們是某某動物,我們的嗯嗯時什么樣的。
4.教師提問:小鼴鼠是怎樣找到大狗的,大狗為什么會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并請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故事。
5.教師小結:動物和認識不一樣的會隨地大小便,這樣是不對的,不僅環境造成污染,也會給別人帶來不方面,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引出嗯嗯時要男女分廁。
6.游戲:尋找最舒服的嗯嗯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并請幼兒討論什么樣的嗯嗯對小朋友最好。
教師總結
將故事中的圖片擺放在語言區,鼓勵幼兒大膽表演故事內容。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五
1.幫助幼兒學會專注的傾聽同伴談話,迅速掌握別人的談話內容,學習別人的'談話經驗。
2.培養幼兒圍繞一定的話題談話能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見解。
3.幼兒能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及人物角色,并說出原因。
1動畫片畫面。
2.準備各種動畫片短小片段。
1、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動畫城
2、觀看動畫片
(1)根據幼兒的提議,播放幼兒想看的動畫片
教師:剛剛小朋友都說了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里的人物,那你們想不想當小演員,來模仿自己喜歡的角色呢?(請小朋友們模仿自己喜歡的角色說話,走路等等)
教師:小朋友們剛剛模仿的都很棒,動畫城的小伙伴們要獎勵你們聽聽他們的歌,現在讓我們聽著歌曲,休息一下。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六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有趣的情感。
2、能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小動物的各種雨傘,并嘗試仿編詩歌。
課件、圖譜、小圖書。
一、提問引題。
(引入部分我以“轟隆隆的雷聲設疑,突然發生了什么事,小動物們該怎么辦?”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課件中聲像結合,畫面忽明忽暗,雷聲忽大忽小,具有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能很快引起幼兒相關經驗,達到活動開始,興趣亦生的效果。)
二、看看、想想、說說、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小燕子躲雨片段。
(1)討論并欣賞課件。
師:小燕子在雨中怎樣?飛(我們一起來飛飛看)
它會飛到哪里去躲雨了?
讓我們看看,它到底飛到哪里?(樹枝上)
哇,小燕子找到的這把傘可真大,誰給它的大傘取個名字?(引出大樹傘)(燕子飛到樹枝上,大樹傘。)
2、播放螞蟻、小魚躲雨片段。
(1)討論并欣賞課件。
師:看看,誰又來了?(螞蟻和青蛙)
它們會想什么辦法來躲雨呢?請小朋友猜猜看看?
你們想的辦法真多,現在我們來看看,它們到底找到了什么地方躲雨?我們也用剛才的辦法來說一說。(螞蟻爬到蘑菇下,蘑菇傘!……到荷葉下,荷葉傘!)
3、播放小雞躲雨片段。
(1)討論并欣賞課件。
師:嘰嘰嘰嘰誰來了?它會怎么躲雨?
小雞躲到了哪里我們一看?(小雞鉆進媽媽的翅膀,媽媽傘!)來涂老師來當雞媽媽,你們來當小雞鉆鉆看。
4、播放烏龜和松鼠躲雨片段?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部分,通過課件展示,層層遞進、師幼互動,每一句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及時組織問答,引導幼兒進行歸納與兒歌的內容。課件中小動物的動作,也讓幼兒更具體、形象的理解動詞。)
三、完整學習朗誦詩歌。
1、師根據圖譜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師: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躲雨的傘,我真為它們高興,涂老師還想把它們找傘的故事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嗎?一塊來聽聽吧。
2、學念詩歌一遍,重點能正確念好動詞。
師:你們想試試嗎?
3、“找圖片”游戲,復習鞏固兒歌。
4、這首詩歌還沒有題目呢,誰來幫它取個好聽的名字?這首詩歌主要說了什么?(雨傘)都是誰的雨傘?(小動物)那我們可以把它叫《動物的雨傘》。
(這一環節通過兒歌圖譜,引導幼兒學習完整地朗誦。)
四、播放課件,發散想象,仿編詩歌。
2、幼兒想象并用兒歌中的句型仿編詩歌。
a、介紹操作材料。
b、幼兒分組操作仿編詩歌。
c、互相交流自己仿編的詩歌。
如:瓢蟲飛到花瓣下,花瓣傘!
蝸牛爬進貝殼里,貝殼傘。
毛毛蟲爬到樹葉下,樹葉傘。
小魚游到石頭下,石頭傘。
小熊跑進山洞里,山洞傘。
(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難點,通過播放課件結束部分,開放式的提問:還有許多小動物沒有傘?怎么辦呢?你們可以幫助它們嗎?幫助幼兒喚起已有經驗,激發幼兒主動參與討論、交流的興趣,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幼兒說話的欲望和積極性,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創編兒歌。)
五、分組活動。
1、操作組:投放故事盒、小動物,讓幼兒操作仿編詩歌。
2、圖譜:投放圖譜、小動物圖片,讓幼兒根據圖譜進行創編詩歌。
3、畫冊:投放小畫冊,讓幼兒根據畫冊內容朗誦詩歌。
大班語言元日教案篇七
本活動是根據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生活實際,為進一步做好幼小銜接的語言教育打好基礎。在活動中讓幼兒在看,聽,想,說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鼓勵幼兒積極發言,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構建新的認知,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春節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3、學會用恰當的語句表達祝福的話。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重點: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過春節的情景
難點:愉悅,感激等性情的語言組織與表達
過春節時的熱鬧場面圖片
一、講述春節時人們的慶祝活動,出事圖片
互動問題:
1、圖中人們在做什么?他謬得二十什么節日?
2、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二、說說自己是怎么過春節的
互動問題:
1、在過春節的時候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
2、過春節時你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
3、新的一年里你最的心愿是什么
三、我是小小演說家
用比較完整的語言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
四、結束活動
互動,聽音樂邊唱歌曲《新年好》邊做律動
1、班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做為幼兒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時期努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使他們在入小學前具備足夠的語言能力而受益終生。
2、對活動過程的思
(1)對幼兒發展的思: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積極發言,使整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平時不說話的孩子也能夠才與活動。
(2)對優勢專業發展的思:我對班上幼兒比較了解,知道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語言水平,因此在把握教育內容上成為孩子的最好引導者。
(3)對師幼互動的而思: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對不愛說話的孩子降低要求,因此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
整個活動幼兒情緒良好,積極參與,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一方面,使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讓我從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中適時加入一些視頻短片,讓幼兒對過春節時還堅守工作崗位的人們心存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