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故事大全經典勵志篇一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敏于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勤”字。
天才就是98%的汗水加2%的靈感。 --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懶于天賦。 —— 約翰·塞爾登
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 —— 富蘭克林
名人故事大全經典勵志篇二
姓名:巴甫洛夫
出生地:前蘇聯梁贊
生卒年:1849-1936年
歷史評價
巴甫洛夫,蘇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行為主義學派的先驅。蘇聯科學院院士。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學學動物生理學。 1875年,轉入軍事醫學院學習,188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開始時研究血液循環和消化功能,在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金。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在梁贊一個鄉村牧師的家庭。1870年,入彼得堡大學學習化學及生理學,1883年,獲帝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后赴德國師從c-路德維希及r-海登海因。1890至1924年,任生理學教授。其研究工作可分為3個階段:1888年至1890年,研究循環系統生理,探索藥物及情緒對血壓的影響,闡明左、右迷走神經對心臟活動的影響;后研究消化生理,設計了巴氏小胃等手術方。
相關鏈接
條件反射試驗
巴甫洛夫做了一個相當著名的實驗,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東西之前會流口水的現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發出一些信號(一開始是搖鈴,后來還包括吹口哨、使用節拍器、敲擊音叉、開燈……等等),連續了幾次之后,他試了一次搖鈴但不喂食,發現狗雖然沒有東西可以吃,卻照樣流口水,而在重復訓練之前,狗對于“鈴聲響”是不會有反應的。他從這一點推知,狗經過了連續幾次的經驗后,將“鈴聲響”視作“進食”的信號,因此引發了“進食”會產生的流口水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這證明動物的行為是因為受到環境的刺激,將刺激的訊號傳到神經和大腦,神經和大腦作出反應而來的。
法,可對未麻醉的動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進行終身觀察。1897年出版《消化腺機能講義》;繼而又從唾液腺的精神性興奮出發,轉移到對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創立了條件反射學說,1890年至1930年間研究了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活動的生理機制、皮層的功能鑲嵌式、睡眠、神經癥的病因等。證明言語功能為人類所特有,是以語詞作為刺激的條件反射。1930年,開始用他的理論解釋及治療精神病。1936年2月27日逝世。
與其他心理學家不一樣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學家,相反,更愿意做一名嚴謹的自然科學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對當時的心理學,反對過分強調“心靈”、“意識”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僅憑主觀臆斷推測而得的東西。他甚至威脅說,如果有誰膽敢在他的實驗室里使用心理學術語,他將毫不留情的開槍將他擊斃。
然而,這樣一個如此鄙視心理學的人,卻在心理學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巴甫洛夫在心理學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關于條件反射的研究,而這種研究卻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實驗將他推向了心理學研究領域,雖然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內心也充滿了激烈的斗爭,但嚴謹的治學態度終于還是使他冒著被同行責難的威脅,將生理學研究引向了當時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學領域,而后來,該項研究成果——條件反射理論又被行為主義學派所吸收,并成為制約行為主義的最根本原則之一。
——傳世佳言——
決不要想你已經知道一切,無論別人怎樣看重你,你應當常常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無知的”。
巴甫洛夫對心理學界的第二大貢獻在于他對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劃分,而這同樣始于他對狗的研究。他發現,有些狗對條件反射任務的反應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樣,因而他開始對狗進行分類,后來又按同樣的規律將人劃分為4種類型,并和古希臘人提出的人的4種氣質類型對應起來,由此,他又向心理學領域邁進了一步。
到老年的時候,巴甫洛夫對心理學的態度有了松動,他認為:“只要心理學是為了探討人的主觀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當作一位心理學家。直到彌留之際,他都念念不忘聲稱自己不是心理學家。但盡管如此,鑒于他對心理學領域的重大貢獻,人們還是違背了他的“遺愿”,將他歸入了心理學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對行為主義學派的重大影響而視其為行為主義學派的先驅。
名人故事大全經典勵志篇三
1有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無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目睹整個經過的旁人,看見他沒有任何的反應,好奇的問他:你挨打,為什么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只發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2蕭伯納年輕時喜歡騎單車,有一次跌斷腿骨,他的女同學很體貼的照料他,蕭伯納擔心自己意志不堅,會向這位女同學求婚,他決定溜走。可是不小心從樓梯上跌到樓梯下,兩條腿都跌壞了結果他果然問她肯不肯跟自己結婚。當女同學點頭時,蕭伯納昏了過去。
3一位女士對毛姆說:我和一位男士相處很久,可是不敢斷定,我是不是愛上了他。這位名作家對戀愛的考驗有非常獨特的看法,他說:只有一個辦法可以測驗你是否真正愛上他,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4有人問大仲馬說:你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為然地反駁說:我花盡了一生的時光才活到了今天。
5唐代名相房玄齡,未做官時,有一次患重病,對他太太盧氏說: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盧氏到房內,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終身不改節。后來房玄齡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終對夫人極為尊敬。
6女小說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個考古學家,有一次,在一個集會上有個朋友問他:像你這樣富有想象力的女人,嫁給一個玩古物的人,你感覺如何?這位偵探小說家說:考古學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東西,他愈是喜歡。
7伏爾泰于一七二七年訪問英國,他發現英國人非常仇視法國人,一群英國人向他怒吼:殺了他,把這個法國人吊死!伏爾泰說:英國人!你們因為我是法國人而要殺我。難到因為我不是英國人而受的懲罰還不夠嗎?英國人聽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8卓別麟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制會議,一只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后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只!
9李白死后遺體葬在采石江頭,往來詩人都在他墓上題詩。有人寫了一首絕句:采石江邊一壞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
10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11林肯有一次夢見自己參加集會。他走路時,眾人就讓出一條路來,讓林肯走過。這時在一大群人中,有一個悄悄地說:他只不過是一個面貌平凡的人。林肯聽了,就說:朋友,上帝喜歡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許多面貌平凡的人。
12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談自己的成功秘訣:我以為我自己最大的優點,是能夠鼓起人家的`熱忱。要叫人家能夠盡心竭力,最好的辦法是賞識他,贊美他,上司的指摘,是最容易消滅部署的信心的。我還沒看見一個人,在被吹毛求癖時,能比在被贊賞時把事情辦的更好。
13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愛略華說:我覺得哈佛現在的確可以稱為知識寶庫。不過我在想,哈佛之能成為知識寶庫,是由于大一新生帶來了知識來,而大四畢業生卻只帶了一點點知識離校。
14德國名醫寇杜斯有一次宴客,站在主人立場,他得把桌上的烤豬切開,分給賓客。他用刀先在烤豬胸部直剖一刀,接著又交叉地剖上一刀,然后把切碎了塞入豬肚中的香菇和其它填料,用快又卓越的手法拉出來。接著又從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只皮套,從皮套里抽出手術用針線,把割開的胸部縫起來。縫好后他就拍拍烤豬胸部,笑著對賓客說:只要小心調查,好好照顧他,不久就可以下地走路。
15美國哈佛大學名教授凱屈萊奇是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有一次他在講壇上教授莎士比亞課程不小心一腳踏空,跌到講壇下面。他站起身來,氣勢巍峨對那些學生說:教了四十年書,這是我第一次跌落到聽眾一樣的水平!
16有一次,某處舉行模仿卓別麟演技比賽,參加的人有三四十人之多,卓別麟自己也隱名參加,結果他得的竟是第三名,卓別麟覺得這是他一生最大的笑話!
17美國史密斯女子大學有個女學生,有一次因赴男朋友約會而遲歸宿舍,只得爬窗戶進去。可是窗戶太重,她的力氣抬不起來。忽然窗內有人來幫她忙,還輕聲對她說:不要讓旁人看到。爬進一看,正是笑容滿面的威爾遜校長。
名人故事大全經典勵志篇四
1、張向東:50年與皮影共舞
在河北昌黎,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是昌黎皮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13歲開始學習皮影,成為“拿影”演員,也就是操桿手,15歲便因為高超的操縱技巧被稱為“小箭桿王”。他的一生,也伴隨昌黎皮影的起起落落,他就是著名民間皮影藝人張向東。
兩年前,張爺爺來到北京龍在天袖珍人皮影藝術團任教。這個成立于20xx年的藝術團如今已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皮影技藝傳習基地。這個藝術團有超過百人的袖珍人演員,他們平均年齡22歲,因先天或后天原因生長激素不足,平均身高只有1米3左右。張向東一邊帶著劇團奔走演出,一邊投身于后繼人才的培養。
他的一生,是一支與皮影戲的雙人舞,當燈光照亮白色幕布、樂曲響起,便是他的舞臺。
張向東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皮影,詮釋著自己的生活。一個對生活永遠飽含熱情的人,會將生活的體悟注入自己的熱愛當中。老人至今仍活躍在皮影表演的舞臺上,帶領著自己組建的團隊,執著地將這門中國傳統藝術表演形式進行著傳承、推廣和創新。
有人覺得,舊時緩慢的節奏和艱澀難懂的唱腔,已經不再符合當下的文化氛圍和審美需求,在張向東看來,像皮影戲這樣的傳統文化必須先繼承后改革。
“我們給各位表演《火焰山》,有一段孫悟空打的牛魔王現原形以后,牛魔王變成牛,我把西方‘斗牛士’引進皮影,所以說大家看起來非常有意思。我們在國外演出時候,其他的情節沒有引起大家注意,但是一到斗牛出來時候,外國朋友非常歡迎,這個方面我嘗試到,只有改革才能使古老藝術還在前進。”
年逾花甲的張向東談起一生摯愛,聲如洪鐘,精神矍鑠,當年那個13歲的少年,因為好奇拿起一件皮影人像時,是否預見了,這就是自己要窮盡一生去做的事。
2、周小寒:續寫宮廷地毯歷史
“很多中國的老的東西,我們自己對它缺乏認識和愛惜。”周小寒對中國地毯文化鉆研與推廣的初心正是源自于地毯文化認知的缺失,曾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莫大的遺憾。
與張向東爺爺學習皮影戲的“童子功”相比,周小寒作為宮廷地毯的制造者委實算是“半路出家”。二十出頭時,周小寒在長城書畫社賣老地毯,買老地毯的基本都是外國人,顧客中包括英國前首相希斯等政界要人。在被那些國外地毯愛好者的狂熱感染的同時,周小寒也開始了自己的深思:
外國人對中國的地毯都有這么深厚的感情,都有這樣的研究,咱們中國人自己干嘛呢,所以后來我就開始鉆研老地毯。
這一研究就是二十余年,周小寒從一名宮廷地毯的賣家,變成了碩果僅存的純手工植物染色宮廷地毯的制造者。說是碩果僅存并不夸張,做宮廷地毯面臨的最關鍵問題就是與純植物染色工藝相結合,但事實上,因為工藝配方復雜和高昂的成本,純手工植物染色的工藝也已經斷代,市面上出售的地毯無不是化學染色制成。
盡管沒有師傅領進門,周小寒也靠著一股韌勁兒開始自己鉆研,多方查找古籍資料,而后又輾轉內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多方討教,經過不懈的努力,周小寒終于摸索出一些門道,就開始自己動手做。
一張精美的宮廷地毯的誕生,要歷經選毛、清洗、梳彈、紡線、天然植物染色、織作、打磨等一系列嚴格的工序,并全部以純手工完成。
在這個物質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能用兩三年沉下心去制作一張地毯著實讓人感觸頗深。而它身上承載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推廣,更讓人體會到“匠心”的難得:
一個民族的文化應該延續,應該傳承下去。它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它從前能展示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展示出民族的喜怒哀樂,今天更要展示出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展示國家的繁榮富強,對中國文化聞名世界做出偉大貢獻。
3、宋明:20年熱血獻藏民族手工藝教育
“我祖籍是山東。”在舞臺上這個硬朗魁梧的康巴漢子說起自己的故鄉之前,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藏族人。
在西藏拉薩的文化圈里,宋明的名聲不小。大學時,他還是個普普通通學習油畫的藝術生,畢業后,他將自己的青春和一腔熱血獻給了藏文化的守護,他在西藏一待就是二十年,這二十載漫長歲月之中,他的身上有了幾重身份,他不僅是畫家、歌手、紋身師、酒吧老板、室內設計師,更是一位唐卡畫家。
“唐卡”在藏語里是卷軸畫之意,是供奉的圣物,繪制短則半年,長則十余年,還要經由開光、加持,使之具有靈氣,才算完成。就算歷經幾百年的歲月,色澤仍然艷麗明亮。唐卡的一點一畫皆傳遞著信仰的力量。
而這二十年里最讓宋明有成就感的,是他創辦了拉薩雪堆白傳統手工藝術學校。這所名字就飽含詩意的學校,是宋明為傳承藏民族手工藝術嘔心瀝血的嘗試。學校招收游牧貧困生免費教學,以產學研教學方式,讓這所學校成為了傳承民族優良手工藝人才的搖籃。
“作為校長,現在最讓我欣慰就是辦學那么多年,學生們完全掌握了包括唐卡在內的我們藏民族很多的手工技藝,還有一些雕塑類、陶瓷、編織類,大家都很珍惜這種學習機會。在短短的7、8年之內,他們獲得很好的手藝,在傳承手藝的同時,對家庭各方面能夠做支持和幫助,這就是我們辦學最欣慰的地方。”
“有什么力量讓您免費教學。”
“畢業時候有一個聲音,你要來,然后沒有什么其他原因,就去了。”
西藏是他內心所屬的故鄉,那里藏著令他癡狂的傳統文化之大美。當年意氣風發闖高原的少年郎,如今鏡中觀己已是兩鬢微白,人生最美的光景,都留給了這座夢里的烏托邦。
名人故事大全經典勵志篇五
19xx年初春,住在蘇州的張兆和接到一封沈從文的信,信中寫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婉轉地提出請二姐張允和為他向父母提親。
結果非常順利,父母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張允和坐著人力車到閶門外的電報局,給沈從文拍了一封電報,上面只有一個字:“允”。
既表示婚事允了,又署了名,可謂精當。
張兆和有點不放心,怕沈從文看不明白。
她又一個人悄悄地再到電報局,遞上她用白話文寫的電報稿:“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當時的電報規定要用文言,且按字數收費,報務員看了她的電報稿,要她改寫,張兆和漲紅了臉,解釋了半天,說這是喜事電報,報務員才勉強收下。
張兆和的白話電報里居然有個“吧”字,這在當時真算是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