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一
圓圓的呼啦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雞蛋、圓圓的太陽、圓圓的車輪、圓圓的傘面……家里有圓形,幼兒園有圓形,馬路上有圓形,大自然中有圓形,連小朋友的身上也有圓形哦!圓形在幼兒的生活中到處可見,我們生活在圓圓的世界之中。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美化教室,它應該是孩子們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臺,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孩子們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凡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創設的環境,是他們最感興趣、最樂意參與活動的地方,他們可以和環境進行對話,成為環境的主人。為了有效發揮主題環境的作用,讓孩子更好地感受到“圓圓的世界”,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設計布置主題環境,讓他們在勞動中發揮自主能動性,體驗到了成功感與自豪感,增強了自信心。我們通過班中小朋友帶來的.各種圓形的物品,他們制作的吊飾、墻飾、游戲活動等方面,利用主題環境創設與區角活動的有機整合,促使二者有效互動,從而推進主題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孩子們在濃郁的主題氛圍中感受到了“圓圓的世界”的氣氛,對圓形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主題環境的創設給我們和孩子都帶來了一種美的藝術享受,也體驗到了主題給我們大家帶來的樂趣。
在主題中,我們通過各科活動的開展,不僅引導幼兒主動尋找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探索各種圓形事物的規律和特征,了解圓形的功能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更重要的是透過圓圓的外表,讓幼兒感知體驗深層的意義。我們借助文學作品讓幼兒感知關心別人、共同分享的快樂;懂得團結合作力量大的深刻意義。在活動中,通過討論,小朋友都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幫助別人。并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掌握幫別人的方法,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自己想干嗎就干嗎,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進行,孩子們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例如:午睡的時候,孩子們學會互相幫忙穿脫-衣服;玩具積木不夠了,會和同伴一起合作玩,爭搶的現象漸漸減少了;好看的圖畫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閱讀等等。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們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更加關注幼兒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參與熱情和情感體驗。在活動中注重幼兒的操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材料,讓他們自由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活動中給孩子們以激勵性的評價,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肯定,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二
反思;
在此環節,我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給孩子們做介紹,而且在做介紹的時候語言貫穿的不美麗,介紹的太繁瑣,對于幼兒這個年齡段長時間的介紹會給孩子帶來枯燥,應該把此環節換一種方式來進行,可以把圖片放到活動室里的各個角落,帶著幼兒以尋找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就會體現出幼兒多做,老師少做的教學模式!
活動二;通過涂顏色來加深幼兒對它們的認識,幼兒能認真的完成我為他們準備的海底動植物輪廓,并且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反思;
在這個環節中應該達到我的活動目標二;能說出常見的海底動植物名稱和它們的生活習性,可這一環節只達到了其一,能說出名稱,生活習性完全沒有表現出,應該在孩子們涂完顏色后自己到前面來說一說你給誰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知道他喜歡做什么嗎?生活習性對于孩子們來說可能挺難理解,說到這讓我感受到目標二的定義有錯誤,應該設定于能說出常見海底動植物的名稱去掉生活習性,或者把目標定于能說出幾種常見海底動物的名稱和生活習性,例如;海豚的`生活習性是喜歡吃魷魚,睡覺的時候喜歡靠近水面。
活動三;通過觀看視頻,讓孩子們了解海洋污染對海底的動物帶來多大的災難,探討你們聽見了什么,是誰在說話,它們又遇到了什么事情,通過此環節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三,讓幼兒知道愛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
反思;
本次活動在這個環節里孩子們看的眼睛濕潤了,而且說出了小魚遇到了什么事情,? 污染海洋小魚就會怎么樣,我們如何愛護海洋環境,孩子們都能回答出來,是我本次活動最滿意的環節,也達到我所設定的目標三,讓我有一種成就感!
本次科學活動海底世界讓我在實際操作中找到了不足之處,希望通過本次的活動反思能讓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做的更好,為了讓幼兒能贏在起跑線上而畚斗,加油!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三
《走進花的世界》教學反思
宋朝學者張載曾說:“學習達到快樂的地步,就會輕松,以至不能自已,因此定會長進。”而在語文學習的所有活動中,最不能讓大多數人感到快樂的,恐怕是作文了。其境況是“教者累,學者疲”。因此,如何讓學生感到作文是一件快樂的事,應是我們語文教師努力追求的境界。
本節作文課,我樹立了“快樂作文觀”,并做了如下嘗試:
1、傾注愛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快樂學習、快樂作文的前提。所以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幫學生克服“作文難”的畏懼心里,逐步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本節作文課,主要任務是教學生描寫花。所以課前我和學生一塊兒背誦了王安石的《梅花》,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然后我出示了花仙子的圖片,讓學生猜,美麗的圖片一下子就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緊接著我又出示了花的圖片,并配樂解說,為學生打造了一個美麗的花的世界。
2、方法指導,由易到難
本節課主要交給學生方法就是:在調動多種感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即從看一看、聞一聞、聽一聽、想一想等幾個方面展開描寫,從而讓自己描述的畫面更精彩、更富有生機。為了克服學生的畏懼心里,逐步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我在設計這節作文指導課時,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由易到難。例如:在夸荷花時,我就引導學生先從花的顏色、味道入手;然后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花瓣像什么,荷花像什么,誰會來這里,它們會做些什么等等。在引導學生夸完荷花以后,我讓學生用我教的方法,自己觀察荷葉,然后再說一說。有很多學生都說出了“荷葉是綠色,圓圓的,就像一把把翠綠的傘長在池塘里。”還有的學生想象非常豐富,說荷葉像滑梯、像舞臺、像迷宮,小動物們都來這里做游戲了。
3、仿寫入門,當堂作文。
呂老指出:“一個人學習語文從模仿開始,而且一直模仿,不僅模仿書上念的,也模仿周圍一切說的和寫的。”所以,仿寫是作文的起步,是創造寫作的開端,它在作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一個協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最初也是擷取別人的長處,變成自己的東西,才提高上去。因此,我在講解、口頭訓練之后就讓學生模仿我說的和優秀學生說的進行寫作訓練。
這節作文指導課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水平不夠了解。
我在設計使用的圖片時,以荷花為例來引導學生寫花。主要考慮我們已經學過《荷葉傘》了,這樣能調動學生的`識儲備,會很簡單。但在想一想這個環節,由于學生缺乏對意境的體會,對生活的感悟,所以完成的并不是很理想,只有少數人回答問題。
2、對學生指導不夠。
這節課本來就是一節作文指導課,可是由于時間所限,沒有能夠充分地讓學生展開口頭訓練,對學生說完整話的要求強調不夠;在點評學生作文時,只是從本節課的方法上進行了點評,而忽略了學生作文的格式、錯別字和錯誤拼音以及書寫等問題。如果這些方面都強調了,學生就會少犯很多錯誤。
3、學生的語言不夠優美。
學生對四種方法掌握的不錯,但在訓練時卻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段,結果寫出來的文字干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我今后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總之,若真的讓學生感到“作文快樂”,就要充分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留心生活,認真積累,展開想象。只有這樣,學生的作品才能妙筆生花,字字珠璣,篇篇錦繡。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四
讓所有學生進入"我要寫","我能寫好"的精神狀態.
2.放膽表達,拓展思維空間.
兒童剛起步寫話,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話時考慮較多不該是寫話方法,而是他們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但也不能放任自然.放膽表達是在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范圍,"授之以漁"后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材立意,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學生愛怎么寫就怎么寫,讓他們的寫話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反復練說,達到養成正確的口語交際態度及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3、努力實現交際的雙向互動,多向互動。
口語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首先利用競猜的方法使教師與學生產生互動,這也為后來的交際提供了一個范例。后來學生學老師的樣子與同組同學競猜,這里的生生互動是多向的,不只是兩個人之間。最后,各組代表上臺描述,請下面同學猜并由此廣泛展開話題,教師也參與其中,可謂多向互動。有傾聽、有表達、有應對。在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中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那么本節課教學存在的不足就是:自己在實際教學中在實施新課程理念上還存在不少的缺陷,沒有教給孩子交際的技巧,今后需要注意并努力改正。如:要多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創新精神。我國著名教育家劉佛年說:“什么叫創新,我想,只要有一點新思想,新意思,新觀念,新意圖,新做法就可稱得上是創新。我們要把創新的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看得太神秘。”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表一點新思想,吐一點新見解,說一點不一樣的話。我想,這也是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一點培養。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五
首先,讓同學觀看一段關于恐龍的錄像資料,讓同學通過錄像了解一些關于恐龍的知識。觀看完錄像后我再進一步講解。告訴他們恐龍是地球上幾億年前的一個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體形龐大,種類繁多,統治地球約1億7千多萬年之久(當然這些都是科學家通過歷史遺留下來的殘骸、骨架、化石及這些物質資料所處的地理環境研究推測得出的)。最后恐龍的神秘消失給人類留下無數個謎團,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思索。
然后,我再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觀看各種恐龍的圖片。強化他們對恐龍外形特點的認識,并讓孩子們發現各種恐龍名字的'由來與其特點的聯系,進而突破本課的難點。課中我采用小組形式討論交流恐龍的特點與習性,讓學生充分運用收集的模型與資料圖片在組內相互介紹交流討論,體現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學過程中我讓幾名學生到黑板上畫恐龍,這樣是為了讓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的美術繪畫知識和對恐龍的了解,抓住恐龍的特點進行繪畫,加深全體學生對恐龍特點的掌握。
學生的創作情況讓我滿意。通過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一些優秀生能創作出不錯的作品來,稍差一些的學生也只需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就完全可以順利完成作業。不出所料,在展示作業時,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爭先恐后到前面展示。學生想象中的恐龍,有的寫實性強,畫的恐龍非常逼真;有的恐龍很可愛,有漂亮的花紋顏色。有個女孩畫的恐龍擬人化,身上穿著花衣,帶著蝴蝶結,拿著籃子,背著蛋寶寶,腳踩著滑板,唱著歌,畫面很有詩意。
當然本節課教學還存在不足和遺憾。由于了解到學生對恐龍這個話題的熱情極高,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的加入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知識。恐龍的知識很豐富,學生也對恐龍知識有大量的了解,使得學生后期創作時間有些不足,有些精美的作品當時不能及時得到展示和評價。
總體來說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已順利完成,從孩子們的作業來看,都能表現出不同恐龍的外形特點。他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用花紋和鮮艷的色彩對恐龍進行想象和裝飾,他們的作業也都能給人們美的感受。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六
設計意圖: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經常看到幼兒彎下身子從跨下向后看,追求新奇,表現出一種顛倒過來看世界的心態。利用幼兒的這種天性,我選擇了《顛倒世界》這一課題,意在通過創設顛倒情景,使幼兒以顛倒的方式來重組自己的知覺經驗,自然而然地“比較”顛倒前后的知覺映象。“比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引發幼兒產生“比較對照”的興趣是這個活動的目的所在。這種“比較”不是教師牽引下的刻意訓練,而是充滿趣味的,在學習情境中自然地積極進行著的。因此,對幼兒表現出的滑稽有趣的追求應該鼓勵,而不應制止。
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傾聽故事《顛倒世界》。
1、播放課件《顛倒世界》
2、提問故事中內容:烏鴉亞伯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
討論:聽了這個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嗎?
(引導幼兒講講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引導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講講還有那些顛倒過來的奇怪事。
繪畫:顛倒世界
引導幼兒將自己想象出的顛倒事情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教師不必過多注重繪畫技能而應側重于幼兒的大膽想象)
你講我猜
引導幼兒猜測同伴繪畫的意思。
請好朋友介紹自己的繪畫意圖。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進行“顛倒世界”活動,讓幼兒彎下腰看活動室的環境布置或草場上的場景等,注意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頭暈。
大班語言教案:顛倒世界課后反思
這個活動內容非常有趣新奇,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打破常規思維,重新組合,塑造各種奇妙的形象。當我用神秘的.口吻講述時,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聽著聽著,小朋友還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我沒有阻止他們,也沒有暫停,而是和他們愉快地沉浸在顛倒世界里。由于講述的內容有限,有很多空間供幼兒想象,思維的火花不停地在碰撞。
于是,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太陽落到水里;天上有了清澈見底的小溪;空中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小魚掛在了大樹上;小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他們畫出來的顛倒世界更讓我們成人贊不絕口。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那支普通的記號筆猶如神仙下凡有了靈氣,像一把火炬點燃了孩子們還沒挖掘的潛在能力,通過顛倒世界迸發出來。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七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地球水資源的現狀,分清淡水和咸水,懂得水對人類及動植物的重要意義,形成節約用水意識。
2.初步掌握一些節約用水的簡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并能勸說別人節約用水。
活動準備:地球儀若干個、咸水(鹽水)、淡水各1杯、盆栽綠葉草本植物4盆、干旱地區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了解水分布情況
2.分組觀察地球儀,哪些地方有水。通過觀察地球儀,初步了解地球水資源的現狀,分清淡水、咸水,明白淡水資源的珍貴,初步形成節約用水意識,愛護珍惜水資源。
二、了解水的作用
1.哪些地方有水?水有哪些用處?
通過快速聯想,懂得淡水對人類以及有生命體的重要意義。
哪里有水?(河、湖、井)
水有哪些用處?(飲用、灌溉、養殖)
2.討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動需要用水?
(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飯、澆花菜)
3.觀看實驗錄像:
取4盆生長良好的溫生草本植物,老師和小朋友分別用咸水、污水、淡水澆灌,然后分別放在陽光下,兩天后,可見葉片日漸枯萎,從而使幼兒明白植物和人一樣需要喝淡水。
三、能用的水只有這么點兒
1.分析模塊圖:地球上淡水數量是非常有限的(資料),盡管地球表面積的77%是水,并因此被稱為“水球”,但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卻很少,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3/4存在冰川和極地冰帽中,因此,地球的總水量中只有0.6%是液態淡水,而且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人們需要的淡水就取自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的區域中地下水的儲量豐富,但必須鉆透地層或巖石才能取之,難度大、費用高。另外,有些地區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淡水的供應量就更為有限了。
2.觀看干旱地區圖片資料。
3.討論:能用的水只有這點兒?
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怎樣節約用水?
為什么要節約用水?
資料:
節約用水是解決地球水資源私有制的一個有效措施,每人節約1滴水,就會少耗費許多能源,減少許多污水量。
地球上水很多,但人類可以利用的水卻是其中極少一部分,我國水源總量是豐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卻相當少,加上開發治理和污染,水危機迫在眉捷。因此,節約用水就成為保護水資源、減少污染的一個必要措施,節約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環境,減輕地球負擔,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節約用水吧!
四、從我做起,節約用水
1.適度擰開水龍頭,避免造成流量過大的浪費現象,隨時隨地關緊水龍頭,不要讓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洗菜的水可以澆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留著擦地、沖廁所。
3.洗澡時,采用省水的淋浴,即沖即用,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時,要關上水龍頭。
4.發現水龍頭有滴漏現象時,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然后請大人及時維修。
5.勸媽媽衣服少的時候盡量用手洗,這比用洗衣機省水、省電。
6.發現有人浪費水,應及時阻止。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節約用水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個新問題,雖然我們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節水治水工作,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教起。
我發現小班的孩子都喜歡玩水,對水很好奇,所以他們常不自覺地玩水,浪費水,因此結合世界水日我們班安排了一個關于節約用水的活動《能用的水只有這一點兒》。設計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幼兒了解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懂得節約用水的`方法和水的二次利用。根據小班幼兒情感易受感染的特點,從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動中安排了場景,觀看干旱地區的圖片資料,引起幼兒內心的共鳴,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獲得節約用水的方法,增強環保意識。最后延伸活動教師帶幼兒,一起提著洗過手的水去給幼兒園的樹、花草、種植物澆水。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水的用處,懂得了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萌發了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意識。從而進一步,使孩子明白從一點一滴的節水行為做起,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每人節約一點,就能為地球節約一大點,為節約資源、保護我們家園環境共同出力!
世界讀書日活動反思篇八
主題名稱
七彩世界
主題說明
“七彩世界”的主題脈絡將幼兒帶入他們急欲探究的天地:色彩來源于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七彩顏色給我們帶來了更豐富的意義,更多的快樂。人生活在社會文化之中,幼兒在認識自然物的顏色時,會自然而然地聯系生活現實。關心朋友,關愛老人,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幼兒心靈深處的七彩透出真正的美麗。
內容
詳見《幼兒園建構式可稱指導》以及4—7周周計劃。
日常生活
1、繼續讓幼兒懂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安全意識。
2、能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調整衣物,保持衛生。
3、每天堅持飯后漱口,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4、提醒幼兒每天堅持觀察自然角,記錄自己的發現。
5、能夠整理好自己的櫥柜,保持整潔、干凈。
家長工作
1、建議家長利用節假日帶領孩子到郊外、公園等處游玩,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發現秋天動植物的變化。
2、與孩子一同制作“七彩葉片書簽”。將收集的樹葉壓在厚的書中,4——5天后,家長協助孩子在葉柄上系上彩繩,制成葉片書簽。書簽上可寫上自己的名字。
3、與孩子一起種植一盆綠色植物,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
4、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點滴小事,鼓勵孩子關心別人,關心周圍事,并用畫日記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5、協助孩子完成一次“對長輩的研究”,幫助孩子記錄“采訪”過程。
6、鼓勵孩子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關心、愛護老人,多與老人交流,并督促孩子堅持下去。
游戲區域活動
語言區:提供一些有關秋天的詩歌的讀本和操作材料,讓幼兒閱讀欣賞。
科學區:放置一些幼兒采集的樹葉、花瓣、種子、果實等,讓幼兒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征和大自然的多姿變化。
美工區:提供一些彩色紙,讓幼兒裝飾瓶子,制作彩色陀螺,七色花等。
表演區:提供音樂磁帶,做好面具或頭飾,供幼兒表演時自由選用;鼓勵幼兒自己準備表演材料,確定表演的場地、人數等。
數學區:提供彩虹記錄卡,幼兒為彩虹涂上相應的色彩順序。
環境創設
1、制作七彩瓶子,用來裝種子,放在自然角供幼兒觀察認識。
2、制作七彩花朵裝飾班級。
3、樹葉貼畫布置在主題墻內,并利用樹葉制作書簽。
4、家長協助幼兒填寫“爺爺、奶奶”的檔案,并將調查表貼在教室,讓大家認識各自的老人朋友。
社區資源
1、結合“愛牙日”邀請醫生家長到班級給幼兒講有關保護牙齒的知識。
2、邀請爺爺、奶奶到班級給幼兒講老人小時侯的故事。
反思
主題過程中,通過玩吹泡泡的游戲,幼兒切身觀察到了七彩的顏色。彩虹顏色的認識的同時也知道了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七彩花瓣的制作,讓幼兒對藝術活動更加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七彩花瓣故事的創編,更是讓幼兒充滿了愛心。主題中的剝花生,更是讓孩子即認識了花生的成長過程,也讓雙手得到了鍛煉,也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便懂得要珍惜糧食。
愛心彩虹、老人的心愿我知道、說聲謝謝、迷路的小花鴨等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要關心朋友,關愛老人,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幼兒心靈深處的七彩透出真正的美麗。幼兒的內心情感和道德情操都得到了感染和升華。
爺爺、奶奶到班級給幼兒講故事,使得老人能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幼兒也能了解老人小時候的年代不同的故事,讓幼兒關愛老人,尊重老人。家園互動,家園共育,家園共成長,幼兒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