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的研制體現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吾輩要樹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樹立艱苦創業的意識,以自己的知識能力和頑強斗志,開創新事業。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征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主題征文1
“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我們黨和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鮮活教材。在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將“兩彈一星”精神概括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對于進一步加強團結引領服務知識分子,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和政治覺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強新時代知識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與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打破核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維護國家安全,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黨中央果斷作出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廣大科研工作者在茫茫沙漠中風餐露宿,團結協作,克服了種種困難,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取得了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 年 10 月 27 日,導彈核試驗成功;1970 年 4 月 24 日,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廣大科研工作者何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擁有堅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以此為借鑒,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開展“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主題宣講活動,加強我們干部職工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樹立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學會正確處理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系。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四個自信”,樹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才能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為建設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強知識分子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從事“兩彈一星”研究的科研人員都在國外學有所成。那時,國外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比國內優越,但他們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沖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艱苦奮斗,以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了人間奇跡。愛國主義是廣大科研工作者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弘揚“兩彈一星”的精神,要確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并掌握建設祖國的基本才干和技能,練就建設祖國的過硬本領。要培養務實精神,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必須將報國之志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樹立主人翁觀念,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兩彈一星”的研制過程中,廣大科研工作者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充分體現了集體主義精神。研究人員來自五湖四海,為了祖國的強大和民族的振興走到一起。面對重重困難,他們表現出同舟共濟、同甘共苦、互助友愛、生死與共的集體主義精神。同事之間情同手足,戰友之間情深似海,這種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促使“兩彈一星”研究集體凝聚成了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戰斗集體和一個具有強大戰斗力的團隊。正是因為這種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廣大科研工作者才戰勝了重重困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用“兩彈一星”精神中的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引導廣大知識分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強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兩彈一星”的研制體現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廣大科研工作者不懼嚴寒酷暑,不畏狂風暴沙,在茫茫戈壁灘上,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兩彈一星”的巨大的成功。我們要樹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樹立艱苦創業的意識,以自己的知識能力和頑強斗志,開創新事業。
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主題征文2
1964 年 10 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 年 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 年 4 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創造的奇跡。研制“兩彈一星”是在我國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進行的,廣大研制工作者在“兩彈一星”事業的奮斗進程中,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永久地鐫刻在中國大地上。
“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的迫切需要。中組部、團中央開展博士服務團工作 20 年來,共有 256 名博士響應黨中央號召,到青海基層一線服務鍛煉,接受“兩彈一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和洗禮,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臺,努力為實現中國夢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走進原子城,回望那段歷史,感悟“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越發能感受到巍峨精神的豐碑、永不磨滅的時代光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爭做愛國奉獻的青年一代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青年博
士服務團成員,有幸成為“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參與者和貢獻者,是最大的人生際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驗。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新時代的青年知識分子,要把保持與黨的歷史使命同心同向作為正確政治選擇,作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追求人生價值。
爭做砥礪奮斗的青年一代
在研制基地建設之初,成百上千的科技人員離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身來到遙遠的地方,投身研制會戰。在這些開創者中,有領導干部、知名科學家,有不同領域的知識分子。他們以帳篷為家,以戈壁黃沙為伴,與篳路藍縷、自強自立同行,最終建成了中國的“原子城”,無論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書寫了一部艱苦卓絕、不懈奮斗的壯麗史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與研制“兩彈一星”所處的時代相比,今天我國具有了較為雄厚的經濟與科技實力,國防科研生產條件獲得很大改善,艱苦奮斗也有了新的時代內涵。但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新時代的知識青年,要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需要的地方,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就出彩人生。
爭做自強自信的青年一代
“兩彈一星”基地創建時期面臨重重考驗,而科技工作者的創舉向世界莊嚴宣告:社會主義新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他們敢于迎難而上、敢于贏得勝利的大無畏精神制造出“爭氣彈”“爭氣星”,給我們留下自強自信的寶貴精神財富。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如今,國家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年一代要把學習、觀察、思考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磨礪黨性心性,提高黨性修養。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
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知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勇于實踐,不斷奮斗。
爭做協同創新的青年一代
沒有任何資料,沒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幫助,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兩彈一星”實驗,這是一個奇跡。核武器研制與試驗是一項規模大、技術復雜、綜合性強的系統工程,關涉研究、生產、試驗、使用各個部門。當看到“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彭桓武院士“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的毛筆字手跡,我們真切感受到集體和創新發揮的巨大能量。
今天,我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科研條件已今非昔比,但大力協同、勇于創新的好傳統不能丟。無論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還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建設“健康中國”“美麗中國”,都離不開科技創新。
在黨、國家、人民最需要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支撐作用的緊要關頭,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要把勇立潮頭、引領創新作為必備品格,敢走“華山一條路”,瞄準關鍵領域,潛心鉆
研、協同創新、聚力攻關,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化“兩彈一星”精神為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主題征文3
在老一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下,從首顆人造衛星到一箭三星,從探測器繞月飛行到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史冊上他們的赫赫功績如此的耀眼奪目。讓中國人民為之驕傲的不僅僅是他們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是可以流芳百世傳至千古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秉承老一輩航天人的精神創造屬于我們的新時代戰績成就。
續航航天人精神,讓中華民族精神熠熠生輝。
正是有了英雄的.存在才締造了英雄的國度。不言而喻,只有中華兒女的艱苦奮斗才可換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歷代的科研航天人員都堅守著兩彈一星的精神創造出中國的無數奇跡。正因為心懷責任肩有擔當才涌出無數個鄧稼先,讓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向上攀登。當強國夢落在我們新一代青年的身上時,我們定當義不容辭延續航天人的精神發奮圖強埋頭苦干創造新的非凡成就,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薪火不斷助力新時代中國的蓬勃發展。
以強國夢為己任,讓中國邁向更遠更廣的舞臺。
李大釗有言:“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春年少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正如魯迅所說:青年的存在猶如新鮮活潑細胞如一身。作為中國強國夢未來的接班人,以航天人為標榜,以兩彈一星精神為支柱,在上一代中華兒女締造的舞臺上盡情展現以完成我們新青年在新時代所接任的新任務。
腳踏中國土地,口吐中國語言,我們是胸懷強國夢的中華兒女。回顧過去,中國一路以來的輝煌都載入史冊,是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不斷的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繁盛。
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五千年歷史文明后的我們有幸接任了這個全新的中國,以前輩精神為力量,書寫我們新時代的精彩篇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青年人!將內心的力量迸發吧!
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主題征文4
“兩彈一星”精神,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要深挖初心,學習先輩們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艱苦奮斗是銳意前進、一往無前、排除萬難地做好本職工作,保持良好作風,在人民群眾心中留下良好印象,艱苦奮斗是不怕艱難困苦,艱苦創業,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做貢獻的偉大精神。
學習“兩彈一星”精神,有助于開展黨員教育,提高黨員們的思想覺悟,陶冶黨員們的愛國情懷,提高黨員們愛崗敬業,為國奉獻的思想覺悟。牢記前輩們的愛國事跡,牢記前輩們的豐功偉績,時刻警醒自身,為黨為民,刻苦鉆研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充實自身為國奉獻,堅守崗位,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完成本職工作。
學習“兩彈一星”精神,學習前輩們為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努力攀登的偉大愛國奉獻精神。有助于黨員們加強自身黨性修養,提高自身思想素質,虛心學習將前輩們的寶貴精神發揚光大。學習“兩彈一星”精神,學習前輩們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堅定不移的愛國信念,大無畏的為國奉獻精神,有助于提高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學習熱情,更加腳踏實地地工作,為國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學習“兩彈一星”精神,提高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甘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思想覺悟。學習先輩們不畏艱難險阻,攻堅克難地完成組織交代任務的擔當精神,將先輩們刻苦鉆研的精神,運用到工作學習中。積極創新完成黨內工作,不叫難,不喊苦地完成工作目標。在工作中學會創新,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地完成本職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堅韌不拔地完成本職工作。
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主題征文5
“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我國幾代科技人員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結果。他們把生命置之度外,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創造了人間奇跡。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發達的中國!
科學家們頭頂烈日,腳踏溫度達60攝氏度的地面,不叫苦,不叫累,他們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難,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他們的毅力難道不值得我們贊頌嗎?
我國科技杰出代表鄧稼先為了原子核的誕生,放棄了美國種種優厚的待遇,仍回到祖國。他為了早日使原子核誕生,在試驗場和戈壁大漠過了十年的單身生活。為了原子核,他甚至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難道這種精神我們不應該學習嗎?
雖然現代生活有了很好的改善,但我們仍不能失去這種精神,我們應該刻苦鉆研難題,應該不畏艱難險阻,像一匹匹駿馬勇往直前!我們不能再荒廢年華了,不能再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了。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勇于攀登。
同學們,現在我們有了“兩彈一星”,有了遨游太空的現實,我們應該為祖國驕傲。讓我們一起努力,勇往直前,為祖國增添燦爛輝煌!
【2022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征文【五篇】】相關推薦文章:
兩彈一星精神指的是什么 兩彈一星精神心得體會2021
傳承紅色精神征文1000字 傳承紅色精神征文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