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燒番茄炒雞蛋篇一
我平時最愛吃的菜就是番茄炒雞蛋了,今天我要在媽媽的指導下,自己學著做這道美味的菜了。
我把一個紅彤彤的番茄清洗干凈,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裝在盤子里。然后,我開始打蛋了,你別以為這事很簡單,其實還是很難的。我本想把蛋敲出一個洞,結果不小心蛋被我整個捏碎了,搞得我滿手都是,好不容易把蛋液放到碗里。接下來,媽媽教我用筷子把蛋打均勻,要輕要快,但是我老是掌握不好,蛋液都甩到外面了。最后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直到蛋清和蛋黃溶合在一起,打出了一層淡黃色的泡泡,準備工作完成了。
媽媽打開煤氣點火,放上鍋,倒好油,把鍋轉一下,使油能均勻地輔開。我把蛋輕輕地倒了下去,蛋液和油親密地接觸在一起,蛋立刻漲了起來,就像一朵綻開的黃菊花,漂亮極了,眼看就要焦了,我正不知所措,媽媽趕緊讓我攪一攪,馬上盛到盤子里。開始炒番茄了,我往鍋里加了一點油,然后把番茄倒下去,這時,鍋里直冒煙,還發出“吃吃吃”的響聲,媽媽趕緊讓我不停地翻炒番茄,我心慌極了,手忙腳亂的,有幾塊番茄被翻到了鍋外。過了一會兒,番茄汁炸出來了,媽媽叫我把剛才炒好的蛋倒進鍋混炒一下,迅速起鍋。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雞蛋完工了。番茄鮮紅的,金黃色的炒蛋裹著紅色的汁水,上面還撒了綠色的小蔥,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嘗了一口,酸酸的,鮮鮮的,好吃!吃午飯時,我將整盤番茄炒雞蛋消滅干凈,還嫌不夠,把盤底都舔得干干凈凈。
不過,還有二個缺點,鹽放多了,番茄有點焦。我想下次我肯定會做得更棒!
第一次燒番茄炒雞蛋篇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吃的美食,我也同樣。從小到大一直有一道菜,不管怎么吃,我都一直喜歡它。它就是遠近聞名的家常菜:番茄炒雞蛋。
這道菜,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做法很簡單:
1、先將西紅柿(也就是番茄)洗凈后切好備用。
2、把雞蛋打入碗中,并放入少許的鹽。
3、向鍋里放入適量的油,等油熱了,把雞蛋倒進去,等雞蛋兩面都變成誘人的金黃色時把雞蛋從鍋里取出。
4、取出被煎的金黃的雞蛋后,鍋里應該還有一些油,把之前切好的西紅柿倒進去,翻炒幾下,由于西紅柿中含有許多水分,所以翻炒時會有大量的水從里面流出,就不用再倒水了。
5、最后再把炒好的雞蛋放進去,撒點蔥花提鮮,這樣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雞蛋就完成了。
做好的番茄炒雞蛋看起來就使人垂涎三尺,金黃金黃的雞蛋配上火紅色的番茄,還有碧綠的蔥花散落在盤子的各處,簡直就是錦上添花啊!輕輕的用筷子夾起一塊雞蛋放進嘴里,那種又酥又糯的感覺,配上蔥花的清香真是無與倫比,再加上那清甜多汁的番茄,整道菜就好似一幅畫,有紅色、黃色和綠色。所以我就給它起了一個別名:紅綠燈。
雖然番茄炒雞蛋只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但是在我眼里,它可以與那些大廚們做的菜相媲美。我愛吃番茄炒雞蛋,因為它不僅營養豐富,更是我從小吃到大的人間美味!
第一次燒番茄炒雞蛋篇三
6月份的一天傍晚,隔壁的阿婆給我媽媽一棵小小番茄苗。
我的媽媽輕輕地把它種在了陽臺下面的土地里,媽媽剛種下它的時候只有兩三片葉子,我總愛到陽臺下去看它,并經常給它澆水,希望它快點長大。不知過了多久,我把它給忘了,只有媽媽仍舊細心地照顧它。突然有一天,我出去玩的時候,發現它長高了許多,粗粗的莖脈上長出了許多碧綠的葉子,近看綠油油的葉子下面隱藏著幾朵小黃花呢!在小黃花的下面還有兩個圓溜溜,綠綠的小番茄。又過了幾個星期,這兩個番茄變黃了,媽媽看著我饞涎欲滴的樣子,好心地提醒了我,說:“這番茄還沒長熟,現在吃太酸了。”我只好忍住口水,又等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再次來到了陽臺下,發現大大小小共11只番茄,有的顏色是白的,有黃的,還有2只是紅通通的,好像是剛出的小太陽!我小心地摘下一個紅番茄洗了洗,我嘗了一口,它的味道又酸又甜,讓人回味無窮。
我喜歡吃番茄。更喜歡吃自己家種的番茄,因為它不僅讓我享受了番茄的美味,更讓我體會到了種菜的樂趣和必須學會等待的耐性!
人生中總會有成功的時刻,但在成功的背后必定會有第一次,不管第一次是成功還是失敗,總是難忘的!
今天放學回到家里,爸爸媽媽吃完晚飯出去了。我的肚子餓的咕咕叫了。我看看飯桌上沒一樣是我喜歡的菜,平時父母總叫我學習學習再學習,從不讓我干家務,今天他們不在家,不正是我展露手腳的時候。燒什么呢?就燒我最喜歡的番茄炒雞蛋。
我熟練地打開煤氣開關(這個,我以前嘗試過好幾次了),往鍋里倒了少許油,可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難住了我,“雖然我看老媽炒這道菜不下十次,可是,我還真沒注意:是先放番茄呢?還是先炒雞蛋呢?看來平時還真要做個有心人。”“管他,能吃就行。”于是,我往鍋里下了番茄,翻炒一會兒后,該放鹽。“看看這勺子這么小,應該要多放點。”想到這,我很干脆地加了四勺鹽,又放了一勺雞精,一勺味精,再把雞蛋液一溜煙的倒了下去,又翻炒了一會兒就盛盤出鍋了。
畢竟是第一次,我相信,只要我多做幾次,多累積點經驗,一定會成功的!
第一次燒番茄炒雞蛋篇四
星期六,爸爸媽媽仍舊上班,都不回家吃中飯;只有奶奶和我在家里,一起吃中飯。臨近中午,我來到廚房,看到餐桌上有兩只番茄;便頓生一念,決定當一回家庭廚師,做一道番茄炒蛋,找一下做菜竅門。
走近水池,將手洗干凈;套上圍裙,系上裙帶。走進廚房,取出一只小碗,再拿出三只雞蛋。奶奶站在旁邊,提醒注意:配料適量,一比一。我立即明白,放回一只雞蛋。接著,我將雞蛋磕開一條縫,再用手掰開雞蛋;蛋清和蛋黃就像瀑布一樣,從蛋殼路流淌出來。緊接著,我抽出一雙筷子,將蛋液攪拌了幾下,就覺得差不多了。見攪拌沒到位,奶奶就提示方法:要狠狠攪,拌到底,出泡沫。于是,我又攪拌了兩分鐘,終于將蛋液攪出泡沫,拌成糊狀。
隨后,我拿起切板,到水池里沖洗;又抓起番茄,在瓷盆里泡洗;洗干凈后,再將番茄去蒂。而后,我拿起番茄,放在切板上;再操起菜刀,開始切番茄:手如蝴蝶飛舞,刀如機器下切。這不,過了一分鐘,番茄就都被切成了四塊;我是不是很能干,很厲害?正當我得意時,奶奶自言自語,暗示技巧:番茄切塊,要適度;太大了難熟,太小了易糊;最好,如橘子瓣大小。聽到指點,我又操起菜刀,將每塊加了兩刀。一數,每只切成12塊。這樣,番茄就算切成了。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我架好炒鍋,打開煤氣,倒入香油。跟著,我拿起蛋液,準備倒入。奶奶擺了擺手,示意停下:炒蛋,最講究適時;早不得,晚不得。遵照教誨,我小心操作:香油冒煙時,慢慢倒入蛋液;蛋液凝固時,輕輕翻炒蛋塊;蛋塊金黃時,迅速將蛋塊出鍋。隨即,我將番茄塊倒進去,左翻右炒;等水分析出時,再將雞蛋塊放進去,翻炒幾下。出鍋前,我拿起雞精,準備撒入。奶奶立即制止,傳授知識:番茄炒蛋,很有學問。合成時,有鮮味物質析出,無需再放雞精。出鍋時,可加點糖與鹽:中和酸味,調節口感;新鮮汁水,純正味道。我遵照執行,加糖放鹽,盛入盤中,大功告成。
解下帶結,脫下圍裙。端菜上桌,夾菜品嘗,心里樂開了花。回味做菜,深有感觸:番茄炒蛋,很有竅門,要適量、適度與適時。奶奶翹起拇指,稍作補充:還要有知識,講方法,用技巧。其實,何止是番茄炒蛋,干什么事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