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一
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舉行。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豎起火把,寨子里燈火通明,分外熱鬧。
火把節還有一個不朽的傳說呢!
傳說在很久以前,天神派了兩名大力神到人間去搜刮錢財和糧食。如果誰敢反抗,這兩名大力神就會把他弄個家破人亡。
彝族百姓苦不堪言,推選了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阿提拉巴當統帥,率領大家與大力神作戰。聰明的阿提拉巴把一位大力神引到山上,跑了九天九夜,直到大力神站不住時,彝族百姓齊心協力將他摔死在山下,另一個大力神則氣急敗壞地跑到天庭報信。
天神大怒,拿出了個小盒子扔向空中,原來那個盒子里裝的是一大群一大群的蝗蟲,他命令蝗蟲攻擊彝族村莊。頓時,震耳欲聾的蝗蟲拍打翅膀的聲音遠遠傳來,鋪天蓋地的蝗蟲撲向莊稼。百姓們驚呆了,但阿提拉巴卻冷靜地讓百姓們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擲向空中,結果把蝗蟲全部燒死了。
人們最終戰勝了天神,保住了莊稼,獲得了豐收。據說這一天是農歷六月二十四。從此,每到這個時候,彝族人民都會拿著點燃后的火把,到處狂歡。還把這個歡快的節日叫火把節。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二
聽,暑假的腳步近了!看,暑假的大門向我敞開了!我鉆進了暑假的時空道!
我來到了四川彝族的涼山。那里空氣清新,樹木成陰,高山起伏,令人心情舒暢!
正趕上這里的火把節,原本清靜的大街立即沸騰起來。人們跑到廣場聚集,點著火把,整個天空都被點亮了,街道如同流動的火焰。遠處傳來陣陣歡呼聲。
彝族人最重視火把節。傳說過火把節是為了祈求平安和幸福,人們就會買來更多的火把來燃燒。
火把一直燃燒著,歌聲和歡呼聲響徹天際......
哦,有意義的火把節。它讓我感受到彝族的民族風情,體會到當地人的熱情和豪放!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三
沒有歷史的堆積就沒有現在的輝煌,沒有偉大的歷史人物,就沒有我們的子子孫孫,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武林舊事》分享給大家。
“武林”是老杭州的別名。《武林舊事》是宋人周密所寫的一部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城市風貌的著作,這本書為我重現了故鄉杭州古時候繁榮昌盛的風貌。
《武林舊事》這本書我一開始讀不懂,是根據注釋和家長的解說才明白的。大人們說,杭州人應該了解老杭州的面貌,這樣才會更加熱愛家鄉。
我覺得,在周密的筆下,舊杭州的“燈市”很有趣。天街茶肆,都羅列燈球等求售,每晚樓燈初上,城里就響起鑼鼓聲,各類樂器紛紛自獻于下。此時坐下來與人喝酒笑談,花的錢也不多,往往等鑼鼓聲持續到半夜才回家。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和現在一樣,舊時的西湖也很受杭人歡迎,每當人們舉行締姻、賽社、會親、獻神等儀式時,都會前來西湖游玩。尤其是風和日麗的春季,來西湖的人更加絡繹不絕。湖中有不計其數的游船,無不華麗雅靚。
都城的燈市之后,人們爭先出郊,這叫“探春”。此時西湖上十余龍舟競渡爭標,彩旗疊鼓,交舞曼衍,粲如織錦。游客們歡呼鼓舞,兩岸人山人海,幾乎沒有立足之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多得像下餃子。
錢塘潮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偉觀之一。周密在《觀潮》中說:“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面對如此氣勢的潮水,仍有勇猛無畏的弄潮者。他們披發文身,手持大彩旗,爭先鼓勇,迎浪而上,在波濤中騰身百變,旗尾略不沾濕,博得眾人喝彩。
杭州的歷史上也出過許多以剛毅著稱的人物,其中,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他的母親為他在后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字為訓,岳飛為保衛國家,忍痛別過親人,前往抗金前線,立下了莫大的功勛,然而他最終卻被秦檜夫婦陷害致死。后人痛恨秦檜,用面團捏出他的形象丟入鍋里油炸,稱為“油炸檜”,也就是現在的油條。杭州還有一種風味小吃,就是用面皮包裹油條和蔥,在平底鍋里反復碾壓,至金黃色時拿出來,涂上甜面醬或辣醬等。這種小吃叫“蔥包檜”,在方言里寓意秦檜被包起來,一次又一次地狠狠壓扁,然后吃掉!杭州人被稱為“杭鐵頭”,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在油條和“蔥包檜”這樣的小吃里其實也可見一斑了。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代的忠臣于謙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們敬重的人物。于謙兩袖清風,為國立功,傳說皇上派人送一只玉貓金座鐘給他,于謙卻將送禮的太監拒之門外,太監覺得于謙不通情理,寫了四句話給他:“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于謙知道后回復:“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太監見于謙堅決不收,只得這樣回去向皇上復命。不久,和于謙同朝為官的好友鄭通也來送禮,于謙又寫了四句話:“你我為官皆剛正,兩袖清風為黎民。壽日清茶促膝敘,勝于厚禮染俗塵。”鄭通很佩服于謙,于是撤了禮物,進屋與于謙敘談友情。不一會兒,有個叫“黎民”的送來了一盆萬年青,附著一首詩:“萬年青草情意長,常駐山間心相關。百姓長盼草常青,永為黎民除貪官。”于謙見了,很鄭重地出屋接下禮物,高聲詠唱:“一盆萬年情義深,肝膽相照萬民情。于某留作萬年鏡,為官當學萬年青。” 可見,于謙收禮是很有原則的。
于謙鐵面無私,清廉不阿,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貪官。在貪官的誣陷下,于謙被罷官問罪。于謙在牢里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人們傳誦至今。紀念他的祠堂,就在杭州,爸爸媽媽帶我去過好幾次了,為的是讓我明白于謙和岳飛一樣是杭州人的驕傲。比如,明末的張煌言就將岳飛、于謙當作自己的榜樣,他堅持抗清將近二十年,其名句是“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可見杭州的愛國精神錚錚鐵骨是代代傳承的。在戰爭中,張煌言從不對生有任何留戀,也不帶有任何悲戚之情,他只想為國家民族獻身,“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盡鴟夷”,他的精神和詩句一樣,多么震撼人心啊!
總之,無論是舊日杭城的輝煌,還是現在杭州的繁榮,都是由無數先賢的鮮血與汗水積淀而成的,岳飛的精忠報國、于謙的清廉公正、張煌言的憂國憂民……這些偉大人物都是我們后人的榜樣。
雖然結束了,但是古人的精神卻永遠流傳,他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四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是一朵奇葩,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這香味彌漫著中華大地。其中,最具魅力的就是彝族了。
彝族的魅力具體表現在火把節上。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第一天是祭火。在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殺羊,歡聚一起分享,并且準備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點燃祭臺上的xxx。父母都帶著孩子游走田邊,向孩子講述古老的傳說。
第二天是傳火。青年們要騎馬、斗雞、斗牛、摔跤,而姑娘們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則是選美大賽了。年老的長輩,要按照傳說中的女孩一樣善良、漂亮、溫柔的美女,跟傳說中的男子一樣勇敢、強壯、勤勞的美男。再讓美男、美女帶動大家一起載歌載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節推上高潮的時刻。夜幕降臨,大家高舉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個地方,堆起一個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圍成一個圈,對著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著電視上這么高興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鉆進電視機里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
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彝族山寨一對情侶相愛了。魔哈貪圖阿雅的美貌。阿查經奮戰戰勝了魔哈。魔哈不服,施計困住阿查。經鄉親相助,他回了家,發現阿雅的爸媽都被魔哈害死,而阿雅也慘死于山腳。阿查痛不欲生,帶領鄉親燒死了魔哈。為紀念這天,人們稱為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一般兩到三天。第一天:祭火,人們舉著火把祭奠祖上,供奉各種神靈,大仙。第二天:傳火。每家每戶都會派一人(往往是青年)于各家傳遞火把。晚上,以村為單位,舉行篝火晚會。所有人拉著手,圍成一個圈子又唱又跳。第三天:送火。彝族人愛美的天性無人不知、這天,彝族的姑娘會打扮好自己,聚在一起。村里的長輩會作為評委選舉姑娘們。經過重重選拔,最后一位獲勝的姑娘會被大家祝賀,圍著她唱歌跳舞。
彝族的火把節沒人不接受。熱情的他們一定會請你加入篝火晚會,希望有機會我也能去。
火把節——是納西人民的傳統節日。
人們在火把節的前幾天就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火把。第一天是在家裝飾火把,有多美就裝飾多美;第二天則是去親戚家、朋友家祝賀節日,并各自談論著自家的火把;第三天就燃燒火把,高舉著火把走進田野,走進萬家,給人民帶來幸福,祝愿農田五谷豐登。
第三天夜幕降臨時,就到火把節的高潮了。
這時人們歡呼雀躍,分外熱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人們身穿艷裝,臉上都掛滿了笑容。他們高舉著火把,擠進人群,載歌載舞,好不熱鬧!他們融為了一體,高舉的火把格外閃耀,把原來漆黑一片的夜晚一瞬間變成白晝。
年青的幾個小伙子跳起了火把舞,姑娘們也不甘示弱,高舉著火把舞動起來。場內人山人海,人們舉起袖子似乎一片云,揮一把汗就是一陣雨。整個場內燈火輝煌,格外耀眼。
午夜過后,人們又拿著火把游行,在每戶人家的門口都放上一束還未燃盡的火把,以示祝賀。此時此刻,人們把整條街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歡呼著,條躍著。那歡笑聲、歌聲、尖叫聲匯成一片。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條游龍,到處亂撞;像一條青魚,到處挪動;那微弱的光芒像一只只螢火蟲般美麗。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五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到了月城——西昌哥哥家避暑。西昌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十分涼爽。
通過幾個小時的時間,終于來到了西昌。一下車,便看見哥哥已經來接我們了。
一路上,我看見滿街的彝族人,穿著艷麗多彩的彝族服裝,帶著五顏六色的頭飾,老的、年輕的彝族人都有。
我向哥哥打聽了一下,聽說8月12日是農歷六月二十五,是彝族的火把節,我興奮得跳了起來。而關于火把節,還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呢——很久很久以 前,大姚縣趙家店紅山腳下彝族寨子有個聰明美麗、賢惠善良的姑娘諾娜與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小伙子阿查傾心相愛著。這一年,陰險狠毒的魔哈想讓諾娜成為自 己的妾。而阿查卻戰勝了魔哈,而阿查不幸墜落深淵,后經眾鄉親搭救才脫險。諾娜為了尋找阿查,因氣力耗盡累死在了懸崖之下。阿查發現了諾娜的身影,最后與 鄉親們用火把把魔哈燒死了,替諾娜報了仇,為鄉親解了恨。
火把節終于來了,哥哥帶我們來到了楚雄彝區一個農家樂去玩。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小院,屋檐掛著一個個金黃色的包谷,墻上則掛著牛角裝飾,牛角上有三種 顏色:紅、黃、黑。紅色代表著太陽,黃色代表著豐收,黑色代表的而是那肥襖的土地。漂亮的漆餐具是用索瑪花木制成的,十分鮮艷的顏色,讓人眼前一亮。
中午,桌上擺滿了豐盛的午餐:坨坨肉、苦蕎并、蒸土豆、彝家燒烤、酸菜雞湯…我喝了一小口雞湯,慢慢的品味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贊嘆聲。下午,哥哥又 帶我們去看了斗牛比賽。一進場,便看見了一頭黃牛與一頭黑牛站在兩方,并用眼睛與對方對眼,過了一小會兒,黃牛與黑牛開始爭斗了起來。黃牛用尖尖的長角頂 向黑牛的頭,只見黑牛用尖角與黃牛的長角相互對持著,忽然,黑牛把頭一偏,黃牛一個不小心便向前沖了去,最后黑牛獲勝了。
夜幕降臨了,到處都亮起了火把,一閃一閃的,特別像黑夜中點綴的一顆顆寶石,十分絢麗多彩。我們買了幾把火把,打著火把往大場壩走去。到了大場壩, 才發現這里可真謂是人山人海,都舉著火把朝大場壩走來,有些人排成龍的形狀,舉著火把,那條龍可真是栩栩如生。我也不禁想起了我們是龍的傳人,中國就是一 條龍。
大場壩中央有幾個火壇,人們圍著轉圈,最后把火把扔進了火壇里,看著燃燒的火把,也亮起了我們心中的希望之光,火光熊熊,映紅了半邊的天空。一群彝族人圍著篝火唱歌跳舞,我們也加入了進去,一起跳起了左腳舞,唱起了民族歌。我的心也歡呼了起來:我們是最棒的!
我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歡呼著!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六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是一朵奇葩,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這香味彌漫著中華大地。其中,最具魅力的就是彝族了。
彝族的魅力具體表現在火把節上。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第一天是祭火。在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殺羊,歡聚一起分享,并且準備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點燃祭臺上的xxx。父母都帶著孩子游走田邊,向孩子講述古老的傳說。
第二天是傳火。青年們要騎馬、斗雞、斗牛、摔跤,而姑娘們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則是選美大賽了。年老的長輩,要按照傳說中的女孩一樣善良、漂亮、溫柔的美女,跟傳說中的男子一樣勇敢、強壯、勤勞的美男。再讓美男、美女帶動大家一起載歌載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節推上高潮的時刻。夜幕降臨,大家高舉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個地方,堆起一個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圍成一個圈,對著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著電視上這么高興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鉆進電視機里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
暑假里的火把節共多少字篇七
相傳在唐代,大理地區的六詔之主皮羅閣早有并吞其他五詔之心。于是,在某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皮羅閣命人用松木造了一幢樓,叫松明樓,并相邀五詔前來觀賞。
其實,他的用心是惡毒的。他乘著五詔主在松明樓開懷暢飲酩酊大醉時,狠心地叫人一把火燒了松明樓,五詔主全部死于大火當中。
五詔主中的鄧賧詔的妻子慈善夫人早就識破了皮羅閣的險惡用心,但她又無法勸阻丈夫不去赴宴。于是,她把自己的金鐲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祈禱丈夫平安歸來。她一得知丈夫被害得消息后,匆忙趕來尋找丈夫的尸體。她用手刨開焦炭和灰燼,十指磨破,鮮血淋漓,染紅手指。她憑借那只燒不化的金鐲子,終于找到了自己丈夫的尸首。后來在火把節這天,為紀念慈善夫人對丈夫的忠貞,婦女們就有了染紅手指甲的習俗。
慈善夫人的丈夫被害后,皮羅閣又要霸占慈善夫人。慈善夫人堅決不從,并率領精兵據守鄧郯城。然而終究寡不敵眾,敵人攻進了鄧郯詔城,慈善夫人因此投井自盡。后來人們每到慈善夫人的忌日,就要燃起千萬枝火把來悼念這位堅強的夫人。
這便是火把節的傳說,反映出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不畏xxx、敢于斗爭的精神。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場面極其壯觀,喜氣濃厚。
第一天稱為“都載”,意為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心愛的衣裳。村村寨寨宰羊殺牛,大擺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香味芬芳四溢,令人垂延不已。夜幕降臨,人們會在老人們提前選好的地方搭建祭臺,并請“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
第二天是整個火把節的高潮,稱為“都格”,意為傳火。這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就早已梳妝打扮好前往祭臺聚集。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射箭、斗牛等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子騎馬奔騰,駿馬在草原上飛奔,小伙子英姿颯爽……姑娘們則穿著漂亮的舞裙,跳起優美的“朵洛荷”舞蹈。這一天最重要的要數彝族人民的選美了。老人們要根據傳說中的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根據傳說的阿詩瑪美麗大方、聰明機智的形象選出美女。這一天夜晚,老人還要點燃火把讓子孫接過,意為傳火。這一天晚上,人們圍著大篝火唱啊跳啊,一直鬧到深夜。
第三天意為送火。這一天是整個火把節的尾聲。當晚吃畢晚飯祭過火神,人們便在相約好的地方相聚。由“畢摩”誦經,祈禱火神、先人和菩薩保佑子孫平安,給人間帶來歡樂和豐收。人們還要將火堆、雞毛等東西用大石頭壓住,喻為壓住魔怪,保全家人丁興旺。最后,山上山下的人舉著火把相聚,千千萬萬的火把像點點繁星,組成一條龐大綿長的火龍。所有的火把都堆成一個巨大的大篝火,喻為萬眾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災害。
彝族的火把節展現了彝族人民對火的崇拜,火的向往——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