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國之器 探秘大國神箭篇二
“玉者,國之重器也。”司馬遷在這里說的玉,乃傳國玉璽,是封建王朝權貴的象征,統治者認為得了它,便得了天下。但玉終有一碎,會退出歷史舞臺。那么國家的強國之本,不在玉璽上,那些“國家脊梁”才是真正的大國重器。
大國重器,是那些視死如歸的諫言者。
貞觀之治,開啟了唐的繁榮,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歷史。貞觀年間,唐太宗重用魏徵。魏徵敢于直言,敢于質疑,終筑成大唐之繁榮。“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便是太宗對魏徵的高度贊揚。那么,不為諫言者而重用,將是另一番景象:安史之亂時,尸橫遍野,民不聊生。杜甫卻心系天下,憂國憂民,忠與義,刻進了他的骨子里。他找到皇帝,為皇帝提了許多意見,也寫下許多不朽的詩篇。一紙貶書,沒有蹉跎他的意志,一場歸途,沒有動搖他的志向。正因如此,他得以青史留名。有了這些國之重器,這些一心為國的諫言者,國家才能不斷發展與進步。相反,一個國家丟棄這些諫言者,國將不國,終將走向末路。
大國重器,是精益求精的建設者。
當今,惟“科教”才能興國。材料的精度,就像是上臺階,越精確,臺階上得越高,路也就走得越遠。精益求精,便顯得尤為重要。李峰,在高倍顯微鏡下研制材料,追求著一微米內的誤差。正因如此,“長征七號”火箭軌道誤差減小了數公里。鉗工顧秋亮徒手感知玻璃材料零點二絲的誤差,從而讓“蛟龍號”觀察窗能承受一千四百噸的高壓。正是因為精益求精,我國科技不斷發展,由落后逐漸領跑全球。正是有了他們,才奠定了中華之復興。他們,便是中華之薪火,華夏之榮光,真正的大國重器。
大國重器,是心系祖國的奉獻者。
“我所能奉獻的,只有熱血,辛勞,汗水與眼淚。”是一代文豪馬克吐溫之語。“憂國忘家,捐軀濟難。”這句話摘自《三國志》語錄,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赤心事上,憂國如家。”是韓愈的赤子之心,他們引導著鞭策著影響著世人,使一個個無畏無私的奉獻者獻出自己的血汗,獻出自己的生命。正是這些奉獻者,祖國才走向繁榮昌盛。他們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大國重器,是視死如歸的諫言者,是精益求精的建設者,是心系祖國的奉獻者。他們,是國之脊梁。他們用行動,譜寫著中華的壯麗詩篇;他們用實踐,寫下了華夏的進步;他們用拼搏,寫下了中華的昌盛。他們,便是中華之血脈,華夏之榮光,時代之重器。
大國之器 探秘大國神箭篇四
2013年11月28日下午和晚上,集團組織所有管理人員在101會議室觀看《大國重器》,從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無不為片中的事件而感動和振奮.想想我們的公司,現在與這些企業差距很大,如要實現“百年衛華、世界第一”的夢想,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雖然衛華在長垣甚至是河南的市場上在行業內還保持著領先地位,但是,我們要清醒的看到,緊隨我們身后的那些追趕著的速度,簡直是日新月異,現在差距非常微小,我們再不加快我們的步伐,被趕超只是時間問題了。
大型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強盛的脊梁,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石.是國家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企業需要不斷的創新,需要自身的產業專注精神,不斷的結合行業自身的發展延伸專業的價值鏈,提高專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核心競爭能力來自于: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工藝、核心人才、系統服務,不斷的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的固化學習的成果,堅持持續的改進和升級,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能力。若要形成核心競爭力,需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 注重核心產品的制作,注重產品的內外部質量,以一流的精品和優等品占據市場制高點,贏得客戶的青睞,使之成為企業的忠誠客戶。
2. 注重整合資源,注重系統的集成能力,以國際化的視野,以自身的核心技術為主導,整合全球化的供應鏈,作好產業方向的調整,持續不斷的增加在產業升級和技術提升方面持續的投入,引領和突破行業的技術憑瓶頸,推動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和擴展。
3. 注重核心團隊的建設,注重向國際先進企業學習,注重產學研的長期合作,培養核心人才,培養高級技術工人,培養規范的企業核心工藝,培養具有嚴謹工作態度的員工隊伍,有力的保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4. 注重核心員工的國際化的培訓和學習,給創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能力,發揮其標桿和榜樣的作用,支撐企業的發展。
5. 注重行業系統服務的能力建設和創新,在研發,服務領域的創新推動創造更大的價值,提高產品的品質和企業適應市場/客戶需求的能力,讓核心競爭力落到實處。
《大國重器》中講述的故事,無一不以突破行業的制高點,創新產品的突破,核心工藝技術的獨占,建立完善的質量運行體系,優秀人才的勇于擔當和奉獻為特點,為公司、為國家裝備制造業的做大求強指出了振奮人心的方向和典范作用。
片中的幾個細節值得借鑒和學習:
1、嚴謹的工作態度或許比技能更為重要,講到鋁合金焊接時,那位女焊接教練如是說:“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我們車間工人正缺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我們需逐步健全生產管理機制,完善監督體系,創造嚴謹的生產大環境,從而帶動每一個工人自覺形成嚴謹的生產習慣。
2、陜鼓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葉輪設計者、攻克轉子焊接技術的劉霞、鋁合金焊接教練,這些高技能人才很巧合的是她們都是女職工,可以看出片中給我們傳遞的一種信息——在機械行業里女職工一樣可以引領高端技能。同時,不僅僅如此,我們還應學習陜鼓的責任文化(板凳理論:板凳=責任,板凳=平臺)、誠信文化(建立員工誠信檔案)、規則文化(制訂員工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創新文化(突破傳統束縛,打破有形和無形的“墻”)、感恩文化(感恩員工、客戶、政府、股東、利益相關者,使感恩成為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
3、拉小提琴的高級焊接技師想必給大家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感悟到以廠為家的工作精神。他對創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學習,他說: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工人在實際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制造出來,也是創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新。今年,我們車間從首臺背壓25mw、首臺凝氣30mw到首臺高溫高壓25mw機組的成功生產,無不滲透著每一個工人的智慧創新。產品的質量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工人的制作,平時設計圖紙、制作工藝等環節中的失誤,往往是生產工人第一時間發現,所以,我們公司要積極激發工人全身心的投入、參與制造精品和優等品的過程中去,讓其充分展現智慧的力量。
4、片中講到一位工人,通過長期記錄自己工作的數據,最終總結成冊,編成軟件。我們車間可以說不乏這樣的工人師傅,他們心中裝滿了圖紙,裝滿了一個個實際的解決方案,我想如果把這些經驗匯總起來,然后把它規范化、標準化,一定會形成一項很了不起的智慧創造。
5、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講到企業由大到強的五大戰略任務:①創新驅動;②基礎支撐;③高端引領;④綠色發展;⑤走出去戰略。這與公司制定的“百年衛華,世界第一”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不謀而合。
衛華集團已經走過了26年的風風雨雨,取得了年銷售額億元的驕人業績;但是,我們不能躺在成績上睡大覺,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在日夜不停的、想方設法的追趕我們,可我們有不少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危機在迅速的向我們逼近。2013年已將過去,相信在公司高層的科學決策下,一切有利于公司發展的人才、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競相迸發,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實現我們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百年衛華,世界第一”。